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operated with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Chronic Insomni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被引量:27
1
作者 Yang-pu ZHANG Wei-jing LIAO Wen-guang XIA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18年第3期491-498,共8页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operated with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on chronic insomnia was explored.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somnia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operated with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on chronic insomnia was explored.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somnia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wo groups: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patients receive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TMS treatment,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cupuncture cooperated with sham rTMS treatment, 3 days per week for 4 week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primary outcomes including the scores on 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 and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and the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ing total sleep time (TST), sleep onset latency (SOL), wake after sleep onset (WASO), sleep efficiency (SE%) recorded by sleeping diary and actigraphy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Seventy-five participants finished the study (38 in treatment group and 37 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more significantl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acupuncture cooperated with rTM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leep qualit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has less side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SOMNIA
下载PDF
Effect of ultra-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dysphag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2
作者 Yun-Feng Yang Ju-Hua Liu +1 位作者 Li Liu Wen-Ju Do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0年第3期54-59,共6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dysphag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s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Method...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dysphag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s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Methods:60 elderly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caused b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TMS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Both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drug therapy and swallowing function training.rTMS group was additionally treated by ultra-low frequency(10mHZ)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14 days.The changes of NIHSS score andADL score and NSE serum level and Wa Tian drinking water experiment and Fujishima Ichiro dysphagia scale score and SWAL-QOL score and SF-36 score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Wa Tian drinking water experiment.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in rTM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NIHSS score and serum NSE 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ADL score and Fujishima Ichiro dysphagia score and SWAL-QOL score and SF-36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treatment,SF-36 total score(or SWAL-QOL Score)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NSE serum level and NIHSS score,which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DL score and Fujishima Ichiro dysphagia scale score score.Conclusion:Ultra-low frequency rTMS therapy can reduce NSE level,effectively improve dysphag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lderly patients'life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he elderly patient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DYSPHAGIA NSE SF-36 scale Life quality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recovery of upper limb motor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ub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被引量:35
3
作者 Jiang Li Xiang-min Meng +3 位作者 Ru-yi Li Ru Zhang Zheng Zhang Yi-feng D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584-1590,共7页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decrease the activity of cortical neurons, and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increase the ex...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decrease the activity of cortical neurons, and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increase the excitability of cortical neurons.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concerning the use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recovery of upper-limb motor function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We hypothesized th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ould produc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recovery of upper-limb motor function. This study enrolled 127 patients with upper-limb dysfunction during the subacute phas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The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ree groups. The low-frequency group comprised 42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1 Hz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contralateral hemisphere primary motor cortex (M1). The high-frequency group comprised 43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10 Hz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ipsilateral M1. Finally, the sham group comprised 42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10 Hz of false stimulation on ipsilateral M1. A total of 135 seconds of stimulation was applied in the sham group and high-frequency group. At 2 weeks after treatment, cortical latency of motor-evoked potentials and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Moreover, motor funct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bove indices for the low- and high-frequency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the sham group.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ow- and high-frequency groups. The results show that low- and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similarly improve upper-limb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low-frequency stimulation high-frequency stimulation upper-limb motor function cerebral cortex stroke rehabilitation motor-evoked potential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time primary motor cortex NEUROPLASTICITY neural reorganiza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煜姝 马花 张康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探究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使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均为郑州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入,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以左前额叶背外侧皮质为刺激区... 目的探究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使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均为郑州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收入,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以左前额叶背外侧皮质为刺激区域,对照组41例患者使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25 Hz)假性刺激治疗,研究组41例患者使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25 Hz)真性刺激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的认知障碍水平、P300变化及心理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后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P300波幅与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300波幅明显升高,潜伏期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HAMA与HAMD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通过调控特定脑区的神经活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同时改善患者心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对改善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疗效和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黄春晖 王进义 +2 位作者 房超青 陈韶光 林艺如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4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对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的疗效、认知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对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的疗效、认知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例。两组在为期4周的治疗期间,研究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对照组采用伪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第1、2、3、4周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MAD-24)评估临床疗效,使用韦克斯勒成人记忆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NS-IV)、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并记录治疗中不良事件。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总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第1、2周末的HMAD-24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显示早期优势(P<0.05)。然而,治疗4周后,两组在认知功能测试(如理解记忆、再认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两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尽管联合疗法在早期表现出较好疗效,但长期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并不明显,且安全性相当。结论与单纯仅使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比较,高频rTMS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在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在治疗前期可较快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但在治疗4周后对于提升临床疗效及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未能显现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喹硫平 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
下载PDF
推拿康复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肌张力的影响
6
作者 孙莉敏 黄昊 +2 位作者 章季芳 高尚 徐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探讨推拿康复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06—2023-06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2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 目的探讨推拿康复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06—2023-06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2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推拿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大脑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m)、血流最大峰值(Vs)以及血管阻力指数(RI)]、上肢肌张力等级变化情况,以及肢体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93%(4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3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m、Vs明显高于对照组,R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0级、Ⅰ级的占比为60.71%(34/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86%(2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康复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肌张力亢进,有助于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推拿 脑血流动力学 肌张力
下载PDF
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姚珊 郭鹏飞 +1 位作者 孙洁 张蒙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以单侧高频重复... 目的探讨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以单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联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AA)、洼田饮水试验(KWST)、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EAT-10)]、肌电图指标、脑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神经丝蛋白轻链(NF-L)]。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AA、KWST、EAT-10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下颌舌骨肌表面肌电信号振幅、时程均低于治疗前,中位频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颌舌骨肌表面肌电信号振幅、时程低于对照组,中位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SE、S100β、NF-L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良好,改善吞咽障碍程度与肌电图指标,降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双侧高频 重复经颅磁刺激 吞咽功能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高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夏海桃 佟强 +4 位作者 王爱凤 王青梅 蒋娟 孙华娟 陈萍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经颅磁刺激(TMS)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sEMG)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 目的探讨高频经颅磁刺激(TMS)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sEMG)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频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以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和吞咽障碍严重度评估量表(DOSS)评分;检测两组患者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及吞咽时程;评估两组患者吞咽生存质量问卷(SWAL-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洼水试验评估等级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5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低于治疗前,DOS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DOSS评分高于对照组[(23.15±3.51)分vs.(28.21±4.59)分、(6.11±0.78)分vs.(5.16±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2、5.67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吞咽时程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752.46±94.56)μg vs.(605.45±65.48)μg、(732.12±82.15)μg vs.(594.56±55.89)μg、(1.83±0.42)s vs.(2.15±0.62)s、(1.87±0.41)s vs.(2.32±0.5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8、9.790、3.022、4.693,P<0.05);两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85.45±14.41)分vs.(164.45±1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58,P<0.05)。结论高频振幅值增加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大脑神经元兴奋性增加,致使其引起更多神经元发放行动电位,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吞咽功能,还能改善其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吞咽时程以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经颅磁刺激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化瘀通络灸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的影响
9
作者 沈蓉 袁爱红 +4 位作者 唐友斌 高志群 解鸿宇 朱少全 刘友祥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390-395,401,共7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灸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于轻、中度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神经功能缺损及睡眠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轻、中度PSD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灸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于轻、中度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神经功能缺损及睡眠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轻、中度PSD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低频rTMS治疗,刺激频率1 Hz,刺激强度为80%运动阈值(MT),刺激时间10 s,间歇时间2 s,脉冲总数1000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化瘀通络灸法治疗(百会穴压灸和神庭穴、大椎穴悬起灸)。2组均治疗1次/d,5次/周,共持续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9(PHQ-9)评分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评估患者抑郁症状与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效率;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1)抑郁症状与程度: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AMD、PHQ-9评分均明显降低,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AMD、PHQ-9评分均明显更低,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明显更短、波幅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睡眠效率: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睡眠效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化瘀通络灸联合低频rTMS可有效改善轻、中度PSD患者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睡眠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化瘀通络灸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神经功能 睡眠效率
下载PDF
基于Notch1通路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
10
作者 叶炎生 罗来 +7 位作者 许德顺 钟帅 张鑫 邓凯翔 林慧娟 纪婷 卓梦真 杨庆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4-1093,共10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MCAO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MCAO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低频组、高频组,同时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2只。低频组和高频组均予采用CCY-I型经颅磁刺激仪刺激,2次/日,连续14d;低频组:1Hz,部位:大鼠颅部左侧前额叶;高频组频率:10Hz,部位:大鼠颅部右侧前额叶。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予治疗仅同等情况下抓取束缚后归笼。神经行为学评分在术后第1天和第14天进行;水迷宫测试于术后3—7天进行;TTC染色、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关键基因(Notch1、Hes1、Hes5)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在术后第14天干预结束后进行。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模型组相比,干预治疗14d后,高频组、低频组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出现降低的情况(P<0.05),模型组与高频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Morris水迷宫实验:定向航行实验平均逃避潜伏期:低频组、高频组、假手术组均相比于同组前一天缩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每天逃避潜伏期比较,高频组较模型组短,低频组较高频组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间探索实验穿越平台次数:低频组和假手术组比较、高频组和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频组、模型组次数比假手术组少,低频组比模型组、高频组次数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TTC染色:低频组、高频组梗死灶面积小于模型组。(4)PCR检测及Western Blot检测:高频组、低频组与模型组相比,Notch1、Hes1、Hes5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频组与高频组相比,Notch1、Hes1、Hes5的mRNA及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低频rTMS均能改善MCAO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可能都予激活提高海马组织中的Notch1通路表达,提高海马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高频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大脑中动脉闭塞 学习记忆能力 Notch1通路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合并抑郁患者的影响
11
作者 杨婧涵 李亚梅 余茜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合并抑郁(PSCCI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的PSCCID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 目的 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合并抑郁(PSCCI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的PSCCID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40 min/次,1次/d,5 d/周)、作业治疗(30 min/次,1次/d,5 d/周)、认知功能训练(3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高频rTMS治疗(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10 Hz,100%静息运动阈值,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估患者抑郁状态;采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患者大脑进行MRI成像扫描,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方法分析大脑局部区域灰质密度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MMSE评分、MoCA评分均明显升高,HAMD-17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MoCA评分均明显更高,HAMD-17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左侧中央前回头面区、左侧颞中回尾侧灰质密度明显升高,左侧腹中部枕叶皮质、右侧额中回灰质密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rTMS可改善PSCCID患者认知功能和抑郁情绪,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大脑局部区域灰质密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抑郁 灰质密度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rTMS对抑郁症患者P300、MMN的影响
12
作者 郭秀娟 陈艳玲 +2 位作者 高洁 曹辉 毛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8期6-9,共4页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相关电位P300与相关电位成分失匹配负波(MMN)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8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及对照组(54例)。对照...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相关电位P300与相关电位成分失匹配负波(MMN)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8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及对照组(54例)。对照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其基础上观察组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相关电位P300及MMN潜伏期、波幅、抑郁状态(HAMD-17)及认知功能(MoCA)评分;分析治疗前后P300及MMN潜伏期、波幅与HAMD-17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相关电位P300及MMN潜伏期均较对照组短,而波幅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AMD-17评分较对照组低,而MoC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P300和MMN潜伏期、波幅与HAMD-17评分无相关性;治疗后,潜伏期P300及MMN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r=0.527、0.631),波幅P300及MMN与HAMD-17评分呈负相关(r=-0.624、-0.428)。结论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rTMS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MMN及事项相关电位P300水平,同时还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艾司西酞普兰 P300 失匹配负波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脑区功能重塑及核心肌群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单凌霄 张伟明 +2 位作者 常嘉胜 贾晋瑄 何鑫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脑区功能重塑及核心肌群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 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脑区功能重塑及核心肌群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常规康复+高频rTMS治疗,分析两组在临床疗效、脑区功能重塑(LI值)及核心肌群功能脑卒中姿势评定量表(PASS)及核心肌群徒手肌力量表(MMT)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8,P<0.05)。治疗前两组PASS及MM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17、13.359,P<0.05)。研究组治疗后PASS及MMT评分分别为(31.15±1.78)和(11.88±2.0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33±1.82)和(9.41±2.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8、5.849,P<0.05)。治疗后研究组脑激活区主要分布在中央前回、楔前叶、躯体感觉区、小脑区及同侧辅助运动区,表现出集中化的趋势;对照组脑激活区的分布仍呈现出双侧广泛激活的特点,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治疗前两组L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I值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L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99,P<0.05)。对两组患者偏瘫侧进行组块运动时的LI值与PASS、MMT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I值与PASS和MMT评分均呈现明显正相关(r=0.863、0.847,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异常反应,研究组有2例患者自诉出现轻度头晕头痛,休息后自行缓解。结论:高频rTMS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脑运动功能区及核心肌群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脑卒中 脑区功能重塑 核心肌群功能
下载PDF
不同强度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早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傅彩峰 高朝 +4 位作者 刘梦姣 吕少萍 刘佐莹 林晓燕 王可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HF-rTMS)对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rTMS 80%RMT组...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HF-rTMS)对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rTMS 80%RMT组、100%RMT组和假刺激组,每组各2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HF-rTMS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ment-upper extremity,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分值,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潜伏期,计算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测量患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FMA-UE评分、MBI评分、MEP潜伏期、CMCT及MCA血流速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80%RMT组、100%RMT组指标改善均较假刺激组显著(P<0.05);除MBI外,100%RMT组各项指标改善最为显著(P<0.05)。结论:HF-rTMS可以改善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100%RMT HF-rTMS在提高功能、运动神经兴奋性,改善脑血流等方面较80%RMT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上肢功能
下载PDF
超微针刀联合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胡万春 张畅畅 +2 位作者 赵曼曼 张俊杰 刘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259-2265,共7页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联合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与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高低频rTMS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联合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与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高低频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微针刀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2、4周后,分别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上肢Fugl-Meyer量表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13%(43/53),对照组为62.26%(33/5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48/53),对照组为73.58%(39/5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4周后,观察组MAS评分与上肢Fugl-Meyer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MAS评分与上肢Fugl-Meyer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2、4周后,观察组BBS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BBS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微针刀联合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上肢的肌力状态,提高上肢运动与平衡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针刀 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上肢痉挛 运动功能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预后、意识障碍程度及血清AQP-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冬艳 齐金芳 +3 位作者 王利勇 董攀 宋宏颖 满慧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预后、意识障碍程度及血清水通道蛋白1(AQP-1)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将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8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预后、意识障碍程度及血清水通道蛋白1(AQP-1)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将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8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44)。对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清AQP-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昏迷恢复修订量表(CRS-R)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意识状态,并统计两组患者清醒率及清醒时间、昏迷期间并发症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血清AQP-1、LDH、CRP水平分别为(21.24±6.61)μg/L、(246.61±32.88)U/L、(24.70±4.37)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33±7.86)μg/L、(295.73±50.09)U/L、(30.88±5.92)mg/L],SOD水平为(27.56±7.62)U/mL,显著高于对照组[(20.19±4.68)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4周后GFAP、NSE水平分别为(2.07±0.68)、(3.81±1.16)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49±1.13)、(7.20±1.44)ng/mL],BDNF水平为(2.64±0.89)ng/mL,高于对照组[(1.87±0.5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4周后GCS评分与CRS-R评分分别为(12.39±3.05)、(19.66±4.8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17±2.46)、(14.94±3.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意识清醒时间为(22.36±5.74)d,显著短于对照组[(28.18±8.25)d],清醒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77.27%),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显著少于对照组(38.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意识状态,降低血清AQP-1水平,缩短患者意识清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高压氧 颅脑损伤 预后 意识障碍 水通道蛋白1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杨丽艳 赖靖慧 +5 位作者 饶婷 蔡扬帆 翁婧 林凌 张仁雄 潘东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的60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保...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的60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保持临床常规治疗相同的情况下,研究组采用高频rTMS干预,对照组采用伪刺激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Barthel指数(BI)、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17的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5-HT、N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rTMS干预对PSD患者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血清5-HT、NE含量,本研究方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情绪 血清神经递质水平
下载PDF
解郁清心颗粒联合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涛 项尚 +3 位作者 王业群 余先凤 全玲玲 方无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研究解郁清心颗粒联合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CID患者,随机数字表... 目的研究解郁清心颗粒联合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CI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超低频rTMS治疗,观察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超低频rTMS治疗+解郁清心颗粒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间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睡眠质量、认知功能,焦虑抑郁情绪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32/4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主症和次症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多导睡眠图变化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解郁清心颗粒联合超低频rTMS治疗CID患者临床疗效更佳,改善患者睡眠治疗,提高认知功能,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郁清心颗粒 超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慢性失眠 睡眠质量
下载PDF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19
作者 刘博文 辛玉甫 王一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5期813-81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76例分为3组,对照组(26例)用头针治疗,低频治疗组(25例)用头针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高频治疗组(25例)用头针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果:...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76例分为3组,对照组(26例)用头针治疗,低频治疗组(25例)用头针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高频治疗组(25例)用头针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果:相较于对照组,高频治疗组和低频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相较于治疗前,3组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提高,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频治疗组评分增加幅度更显著。相较于治疗前,3组治疗后NSE、S100β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高频治疗组指标下降幅度更显著。结论:高频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均有较好效果,高频治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智能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头针
下载PDF
基于神经、认知及肢体功能的高频rTMS联合量化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姿势控制障碍患者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新平 朱瑜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目的 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量化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姿势控制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姿势控制障碍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3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高频rTMS联合量... 目的 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量化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姿势控制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姿势控制障碍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3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高频rTMS联合量化康复训练,对照1组给予高频rTMS治疗,对照2组采取量化康复训练。观察3组干预后临床效果,干预前后神经及认知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上下肢Fugl-Meyer功能评分量表(FMA)、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PASS)、Brunel平衡量表(BBS)评分]、步态运动参数、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RMS)、脑卒中专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S-QOL)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对照1组(72.50%,29/40)和对照2组(70.00%,28/40)(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对照1组<对照2组,MMSE、MoCA评分>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上下肢FMA、PASS、BBS评分及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均较对照1组和对照2组高;观察组肱二头肌屈肘和肱三头肌屈伸肘表面肌电图RMS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观察组SS-QOL各项评分均较对照1组和对照2组高(P<0.05)。结论 rTMS联合量化康复训练可提高脑梗死后姿势控制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肢体功能与躯体平衡能力,促进神经功能与认知恢复,且可改善肌张力与步态参数,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量化康复训练 脑梗死 姿势控制障碍 肢体功能 躯体平衡能力 步态运动参数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