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成像显示颈静脉球 被引量:3
1
作者 盛波 吕富荣 +4 位作者 肖智博 欧阳羽 吕发金 尤云峰 肖云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CTA及减影CTA技术显示颈静脉球的能力及优势。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先平扫再行CTA容积扫描,同期显示全脑血管,重建110名接受头部或头颈部CTA检查者的颈静脉球图像,评价常规CTA及减影CTA显示颈静脉球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 目的探讨常规CTA及减影CTA技术显示颈静脉球的能力及优势。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先平扫再行CTA容积扫描,同期显示全脑血管,重建110名接受头部或头颈部CTA检查者的颈静脉球图像,评价常规CTA及减影CTA显示颈静脉球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的价值。结果颈静脉球显示率为100%。颈静脉球形态分为平坦型(125/220,56.82%)、上突型(95/220,43.18%),颈静脉球顶至颈静脉孔下缘的高度右侧高于左侧(t=4.127,P<0.001),高位颈静脉球及颈静脉球憩室发现率分别为10.45%(23/220)、6.36%(14/220),左、右侧颈静脉球顶到内听道的距离分别为(7.71±3.15)mm、(6.72±2.71)mm(t=2.48,P=0.02)。结论 CTA可观察颈静脉球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明确诊断高位颈静脉球及颈静脉球憩室,是显示颈静脉球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球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高位颈静脉球 颈静脉球憩室
下载PDF
颈静脉球窝高位的CT表现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卫东 项立 +4 位作者 赖文娟 申云霞 范义 刘静华 娄明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窝高位的CT特点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筛选100例颈静脉球窝高位患者和100名正常者,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乳突气化等因素对颈静脉球窝高位发生的影响,同时观察其CT表现。结果两组资料年龄、乳突气化情况和侧别...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窝高位的CT特点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筛选100例颈静脉球窝高位患者和100名正常者,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乳突气化等因素对颈静脉球窝高位发生的影响,同时观察其CT表现。结果两组资料年龄、乳突气化情况和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结论成人、乳突气化欠佳、右侧发生对颈静脉球窝高位发生有显著性影响,而性别则无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颈静脉球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颈静脉球高位的CT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田洪梓 周建收 王继存 《中国伤残医学》 2007年第5期27-28,共2页
目的:对颈静脉球高位发生率进行CT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77例(954侧)颞骨CT片的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率,并对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477例中颈静脉球高位的人组出现率为31.03%,右侧为40.67%,左侧为21.38%;女性出现率为35.37%,男性28.75%;成... 目的:对颈静脉球高位发生率进行CT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77例(954侧)颞骨CT片的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率,并对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477例中颈静脉球高位的人组出现率为31.03%,右侧为40.67%,左侧为21.38%;女性出现率为35.37%,男性28.75%;成人组出现率为27.69%,儿童组出现率42.93%,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率为31.03,在两侧及性别和年龄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气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静脉球高位
下载PDF
横窦狭窄合并颈静脉球高位对乙状窦血管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数值模拟
4
作者 薛晓飞 穆振霞 +7 位作者 黄素琴 符珉瑞 李小帅 仇晓妤 高斌 赵鹏飞 王振常 常宇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2年第3期228-234,254,共8页
目的探讨横窦狭窄(transverse sinus stenosis,TSS)合并颈静脉球高位(high-riding jugular bulbs,HJB)对乙状窦(sigmoid sinus,SS)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横窦狭窄合并颈静脉球高位导致的搏动性耳鸣(pulsatile tinnitus,PT)治疗提供理... 目的探讨横窦狭窄(transverse sinus stenosis,TSS)合并颈静脉球高位(high-riding jugular bulbs,HJB)对乙状窦(sigmoid sinus,SS)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横窦狭窄合并颈静脉球高位导致的搏动性耳鸣(pulsatile tinnitus,PT)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具有横窦狭窄和颈静脉球高位的搏动性耳鸣患者,利用三维建模软件Freeform,建立横窦狭窄程度0%、25%、50%和75%,球高度0 cm、0.5 cm和1.0 cm的血管模型;利用流体动力学虚拟仿真分析软件,对血管中的瞬态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入口施加瞬态流速,出口施加恒定压力;计算后得到血管的压力和涡量等参数,进而分析横窦狭窄合并颈静脉球高位对乙状窦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结果在相同的横窦狭窄程度下,颈静脉球高度的变化对乙状窦壁异常区域(sigmoid sinus wall anomalies,SSWA)的时间平均壁面压力(TAP_(avg))影响较大,而对SS处的时间平均体积涡量(TAV_(avg)V)影响不明显。在相同的颈静脉球高度下,横窦狭窄程度的加深,对SSWA区域的TAP_(avg)和SS处的TAV_(avg)V均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当横窦狭窄与颈静脉球高位同时存在时,横窦狭窄对乙状窦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显著,横窦狭窄可能是导致耳鸣的主要原因。颈静脉球高位的存在会增大SSWA区域的壁面压力,乙状窦骨壁缺失可能是由高速血流长期冲击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血流动力学 横窦狭窄 颈静脉球高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CT评估成人后髁导静脉及其骨管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智勇 王振常 +1 位作者 丁贺宇 赵鹏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85-989,共5页
目的基于头颈部CTA评估成人后髁导静脉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分析254例受检者(508侧)的头颈部CTA资料,经多平面重建后评估后髁导静脉的发生情况、走行、长度、截面积、内口连接位置及其与静脉回流优势和颈静脉球窝高位的关系。结果 254例(... 目的基于头颈部CTA评估成人后髁导静脉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分析254例受检者(508侧)的头颈部CTA资料,经多平面重建后评估后髁导静脉的发生情况、走行、长度、截面积、内口连接位置及其与静脉回流优势和颈静脉球窝高位的关系。结果 254例(508侧)中,后髁导静脉发生率为50.98%(259/508),性别、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双侧37.40%(95/254);走行为S型者175侧,直线型14侧,不规则型70侧;后髁导静脉中位长度为2.14(1.04,2.97)cm,中位截面积7.55(4.93,11.68)mm^2;后髁导静脉内口与乙状窦下曲段连接43侧(43/259,16.60%),与颈静脉球连接149侧(149/259,57.53%),与二者交界处连接67侧(67/259,25.87%);脑静脉回流优势侧(116/218,53.21%)与非优势侧(143/290,49.31%)间同侧后髁导静脉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9);在19侧粗大后髁导静脉中,14侧脑静脉回流为同侧优势型,粗大与非粗大后髁导静脉间静脉回流优势侧所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颈静脉球窝高位侧后髁导静脉出现率(158/288,54.86%)高于无高位侧(101/220,45.91%;P=0.028)。结论后髁导静脉不同个体间变化差异大,CT可清晰显示其解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髁导静脉 颈静脉球窝高位 回流优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内淋巴囊分流术治疗颈静脉球憩室致类梅尼埃病样症状1例
6
作者 朱倩晨 彭安全 +5 位作者 伍伟景 杨涛 邹曙光 张康佳 毛秋月 汪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7-999,共3页
颈静脉球憩室(JBD)是颈静脉顶端在岩骨内向前、向内、向上扩展而形成,常突入内听道、后颅窝、后半规管之间的骨质疏松区。当颈静脉球憩室累及中耳时可引起传导性听力下降,当其累及不同的内耳结构时,可导致听力下降、眩晕、耳胀满感等类... 颈静脉球憩室(JBD)是颈静脉顶端在岩骨内向前、向内、向上扩展而形成,常突入内听道、后颅窝、后半规管之间的骨质疏松区。当颈静脉球憩室累及中耳时可引起传导性听力下降,当其累及不同的内耳结构时,可导致听力下降、眩晕、耳胀满感等类梅尼埃病症状。前庭导水管和耳蜗导水管在内、外淋巴液的循环和压力平衡中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梅尼埃症状 内淋巴囊分流术 梅尼埃病 颈静脉球高位
下载PDF
高位颈静脉球及术中出血的处理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兵 陈泽宇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7-159,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中耳炎行鼓室成形术的患者高位颈静脉球(HJB)的发生率及HJB裸露并发术中破裂出血的处理。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8月287例慢性中耳炎行鼓室成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高分辨率CT(HRCT)所见及术中处理加以... 目的:研究慢性中耳炎行鼓室成形术的患者高位颈静脉球(HJB)的发生率及HJB裸露并发术中破裂出血的处理。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8月287例慢性中耳炎行鼓室成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合高分辨率CT(HRCT)所见及术中处理加以分析。结果:287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中,HRCT检查发现HJB65例,左侧14例,右侧31例,双侧20例。术中发现颈静脉球顶部骨壁缺损5例,其中1例发生颈静脉球出血,占0.35%(1/287)。以胶原蛋白海绵片封闭静脉裂口,再以合适大小颞肌肌瓣填压后出血控制效果好。发生颈静脉球出血者经止血后,顺利完成了清除病灶、听骨链重建等全部手术步骤。结论:鼓室成形术术前需注意颈静脉球情况,手术中遇到HJB,尤其在颈静脉球与下鼓室间骨壁缺损时易发生颈静脉破裂出血时,颞肌肌瓣及胶原蛋白海绵片是较好的止血材料,同时短暂控制性低血压及术中冷静、及时、恰当的处理也是减少出血、保证安全的重要措施,并可继续完成既定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鼓室成形术 高位颈静脉球 出血 手术
原文传递
颈静脉球窝高位及其与毗邻结构关系的HRCT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蓬 王振常 +1 位作者 杨正汉 赵鹏飞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8-621,共4页
目的基于高分辨CT评估成人颈静脉球窝(JBF)高位及其与毗邻重要结构的位置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200侧)鼻窦高分辨CT。在多平面重组图像上以鼓环、耳蜗、内听道及外半规管为参照结构评估JBF有无高位;在三维重建图像... 目的基于高分辨CT评估成人颈静脉球窝(JBF)高位及其与毗邻重要结构的位置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200侧)鼻窦高分辨CT。在多平面重组图像上以鼓环、耳蜗、内听道及外半规管为参照结构评估JBF有无高位;在三维重建图像上分别测量JBF与面神经管乳突段、内听道底、前庭导水管及鼓室间骨壁最短距离;以乙状窦沟为参考结构将乳突气化分Ⅰ~Ⅳ度,比较不同高度、不同气化组间JBF与以上毗邻结构间距离有无差异。结果 JBF达鼓环、耳蜗底转、蜗窗、内听道底、外半规管者分别占82.0%、38.5%、27.0%、15.5%、2.5%;与面神经管乳突段、内听道底、前庭导水管、鼓室间平均距离分别为(5.87±2.76)mm、(6.63±2.51)mm、(5.79±3.62)mm、(4.06±3.01)mm;与以上结构间骨壁缺失者分别占2.5%、0.5%、5.0%、4.5%。JBF与内听道、前庭导水管、面神经管间距离在以各高位参考结构分组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于各参考结构的JBF高位发生率在不同气化程度组间均无差异;JBF与面神经管乳突段间距在不同气化程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JBF高度及其与毗邻结构位置关系变化较大,疾病评估及制定手术方案时需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突气化 颈静脉球窝 高分辨CT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颈静脉球解剖研究
9
作者 盛波 吕富荣 +4 位作者 肖智博 欧阳羽 吕发金 尤云峰 刘楠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1-634,共4页
目的进一步明确颈静脉球(JB)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为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资料与方法回顾性三维重组110例行头部CTA检查患者横窦、乙状窦及JB影像,利用常规CTA及减影CTA结合多种图像重组方法,观察和分析JB的相关解剖学特... 目的进一步明确颈静脉球(JB)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为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资料与方法回顾性三维重组110例行头部CTA检查患者横窦、乙状窦及JB影像,利用常规CTA及减影CTA结合多种图像重组方法,观察和分析JB的相关解剖学特征。结果 JB形态分为平坦型(占56.8%)、上突型(占43.2%),JB顶高于内听道下缘定义为高位JB,其出现率为10.5%,其中女性占78.3%,右侧JB到内听道的距离小于左侧,JB到内耳道的距离随着JB高度增加而减少,横窦优势引流与JB形态有关,但其与JB高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减影CTA能对JB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准确评价,对该区手术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球 CT血管造影 减影技术 高位颈静脉球 解剖
原文传递
颈静脉球高位与耳鸣及听力障碍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嘉 曾祥丽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796-1799,共4页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高位与耳鸣及听力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中有听力障碍的49例患者及50例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均行颞骨薄层CT、纯音测听检查,筛选出有听力障碍者,再行声导抗、耳声发射、ABR检查、耳聋基因筛查及耳鸣问卷调查。结果:99例...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高位与耳鸣及听力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中有听力障碍的49例患者及50例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均行颞骨薄层CT、纯音测听检查,筛选出有听力障碍者,再行声导抗、耳声发射、ABR检查、耳聋基因筛查及耳鸣问卷调查。结果:99例患者中颈静脉球高位为16例,总发生率为16.16%,颈静脉球高位在听力障碍组有14例,发生率为28.57%,在对照组仅2例,发生率为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7,P<0.01),听力曲线类型示中高频下降型8例(57.14%)、低中频下降型4例(28.57%)、平坦下降型2例(14.29%),在14例伴听力障碍的颈静脉球高位患者中同时有不同程度的耳鸣,其中搏动性耳鸣占85.71%,非搏动性耳鸣占14.29%,耳鸣类型多为血管性的搏动性耳鸣;2组在GJB2、SLC26A4、mtDNA12srRNA和GJB3 4个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突变位筛查中均未见阳性突变。结论:颈静脉球高位在听力障碍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可能为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听力障碍的诊疗需要关注颈静脉球高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球高位 耳鸣 听力障碍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