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isotropic Thermal Diffusivity Measurements in High-Thermal-Conductive Carbon-Fiber-Reinforced Plastic Composites 被引量:3
1
作者 Masaya Kuribara Hosei Nagano 《Journal of Electronics Cooling and Thermal Control》 2015年第1期15-25,共11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in-plane thermal diffusivity and anisotropy distribution for pitch-based carbon-fiber-reinforced polymers (CFRPs). The measurement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laser-spot p...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in-plane thermal diffusivity and anisotropy distribution for pitch-based carbon-fiber-reinforced polymers (CFRPs). The measurement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laser-spot periodic heating method. The samples were unidirectional (UD) and crossply (CP) CFRPs. All carbon fibers of the UD samples ran in one direction, while those of the CP samples ran in two directions. In both UD and CP CFRPs, from -80&deg;C to +80&deg;C,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rmal diffusivity values increased as temperature decreased. In this temperature range, the anisotropic ratio between the fiber direction and its perpendicular direction of the UD CFRP was 106 - 124. During the anisotropy distribution measurem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rmal anisotropy can be visualized by scanning the laser in a circle on the sample. The thermal diffusivity of the UD CFRP in the fiber direction was 17 time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15&deg;direction, and the thermal diffusivity in the other direc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15&deg;direction. The anisotropy distribution for the CP CFRP reflected its inhomogeneous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 Calorimetric Method Anisotropy carbon-fiber-Reinforced polymers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DIFFUSIVITY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HIGH PERFORMANCE COMPOSITE ROAD CONCRETE
2
作者 胡曙光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00年第4期1-6,共6页
Ordinary concrete presents short service life when used for building and repairing high-grade road with heavy traffic due to its large brittleness, poor bending flexibility and serious shrinkage on drying. In this pap... Ordinary concrete presents short service life when used for building and repairing high-grade road with heavy traffic due to its large brittleness, poor bending flexibility and serious shrinkage on drying. In this paper, a new kind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as been designed by means of combination of organic, inorganic material as well as metal material.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have shown that this new concrete can significantly counteract the deficiency of ordinary concrete and give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avement performan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kind of concrete is of great social 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COMPOSITE polymer steel fiber road material
下载PDF
LLDPE/碳纤维网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3
作者 石素宇 张学锋 +2 位作者 白雨 王利娜 辛长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1,108,共5页
为了提高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将碳纤维(CF)梳理成均匀的碳纤维网,将其作为增强材料与LLDPE复合制备LLDPE/CF复合膜,综合利用热失重分析(TG)、扫描示差量热分析(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拉伸测试等手段分析碳... 为了提高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将碳纤维(CF)梳理成均匀的碳纤维网,将其作为增强材料与LLDPE复合制备LLDPE/CF复合膜,综合利用热失重分析(TG)、扫描示差量热分析(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拉伸测试等手段分析碳纤维网含量对复合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LLDPE膜相比,LLDPE/CF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显著提高并随碳纤维网含量增加而增大,当碳纤维网质量分数仅为1%时,拉伸强度从10.6MPa提高到28.7MPa,提高了171%,杨氏模量由75MPa增大到1119MPa,约提高到原来的15倍;碳纤维网的引入有利于LLDPE/CF复合膜热稳定性能的提高,当碳纤维网含量仅为1%时,LLDPE/CF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和最大热分解速率温度与LLDPE相比分别提高了21℃和11℃;碳纤维网的引入促进了LLDPE分子链的结晶,使LLDPE/CF复合膜的结晶度增大,有利于拉伸强度和模量提高;SEM结果显示碳纤维网与LLDPE基体间的界面结合较强,有利于力学性能的提高。研究成果可为高性能聚合物/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碳纤维网 复合膜 热压成型 高性能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管约束高强混凝土柱轴压试验研究
4
作者 惠存 李中涛 +2 位作者 李丹丹 张勇波 海然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5,共5页
为研究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管约束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设计了6个不同长细比的试件并对其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分析了其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承载力、位移、荷载-位移曲线、骨架曲线、荷载-应变曲线。研究表明: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管约... 为研究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管约束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设计了6个不同长细比的试件并对其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分析了其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承载力、位移、荷载-位移曲线、骨架曲线、荷载-应变曲线。研究表明: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管约束混凝土柱轴压承载性能优异,随着长细比的减小,试件的轴压承载力提升显著;加载后期,该组合结构的破坏模式为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管发生环向破坏,内部混凝土被压溃;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空管轴压承载力相对较低,破坏时脆性特征明显;随着长细比的减小,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管约束高强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和刚度逐步增加,长细比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对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管约束高强混凝土柱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管 高强混凝土 轴压性能 弹塑性变形能力 试验研究
下载PDF
FRP约束UHPC圆形短柱轴心受压性能研究
5
作者 马恺泽 韩潇 +1 位作者 何腾伟 白景柱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2-1139,共8页
为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种类、FRP层数和钢纤维体积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圆形短柱轴压性能的影响,对21个FRP约束UHPC圆形短柱进行轴心受压试验,分析试件的失效破坏特征及受力机理,研究各参数对试件极限强度和极限应变的影响... 为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种类、FRP层数和钢纤维体积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圆形短柱轴压性能的影响,对21个FRP约束UHPC圆形短柱进行轴心受压试验,分析试件的失效破坏特征及受力机理,研究各参数对试件极限强度和极限应变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FRP层数的增加可以提高UHPC圆形短柱的极限强度,试件C12、C22、C32的极限强度比C11、C21、C31分别提高了17.8%、25.4%、23.4%;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可以使UHPC圆形短柱的极限强度和极限应变得到提高,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试件的脆性,试件C31的极限强度和极限应变比试件C21分别提高了2.9%和15.1%,比试件C11分别提高了4.7%和50%;在FRP层数和钢纤维体积掺量相同的情况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对圆形短柱极限强度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试件C11、C12和C13的极限强度比试件G11、G12和G13的分别提高了9.7%、7.8%和7.2%;考虑钢纤维的约束影响,提出FRP约束UHPC圆形短柱的抗压强度和极限应变的计算模型,并进一步给出FRP约束UHPC的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圆形短柱 轴心抗压 应力-应变曲线
下载PDF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体系自立自强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夏羽青 王锦艳 +7 位作者 胡桢 宋飞 王润国 刘小青 蹇锡高 王玉忠 张立群 薛群基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具有高强高模、高绝缘、耐腐蚀、耐辐照或绿色低碳等特点,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生物医疗等重要领域。本文系统梳理了高性能树脂及工程塑料、有机纤维、生物基...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具有高强高模、高绝缘、耐腐蚀、耐辐照或绿色低碳等特点,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生物医疗等重要领域。本文系统梳理了高性能树脂及工程塑料、有机纤维、生物基树脂及可降解材料、特种橡胶及弹性体四大类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中的重点品种,分析了国内外重点品种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在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方面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化工原料–合成–加工改性–制品应用上下游产业体系,但同时也存在关键原料保障不足、产品应用开发有待拓展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关键原料保障、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体系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高分子 高性能树脂及工程塑料 有机纤维 特种橡胶及弹性体 生物基树脂及可降解材料
下载PDF
钢纤维和碳纳米管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涛 赵进阶 杨勇新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2,118,共6页
碳纳米管的掺入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晰,且很少有涉及加载对UHP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影响的研究。因此,通过氯离子扩散系数测试法测定氯离子扩散系数,盐溶液浸泡下测定不同深度处氯离子浓度,观察微观结构... 碳纳米管的掺入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晰,且很少有涉及加载对UHP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影响的研究。因此,通过氯离子扩散系数测试法测定氯离子扩散系数,盐溶液浸泡下测定不同深度处氯离子浓度,观察微观结构等试验方法来探究碳纳米管和加载对UHP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造成的损伤会降低UHP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在不同的加载程度下,不同浓度的碳纳米管对UHP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是有区别的;碳纳米管既起到了填充孔隙的作用,又起到了促进钢纤维电化学腐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碳纳米管 钢纤维 氯离子扩散系数 氯离子浓度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辐照聚丙烯腈纤维微观结构演变的同步辐射散射研究
8
作者 黄煜航 邵瑞琪 +5 位作者 薛艳玲 田丰 李天宇 王维 裴晓园 徐志伟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8-45,共8页
预氧化是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缺陷大部分将遗传至碳纤维中,所以聚丙烯腈(PAN)预氧化纤维的结构优化对提升碳纤维力学性能尤为重要。辐照是一种优化PAN预氧化纤维结构、有效改善PAN基碳纤维力学性能的改... 预氧化是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缺陷大部分将遗传至碳纤维中,所以聚丙烯腈(PAN)预氧化纤维的结构优化对提升碳纤维力学性能尤为重要。辐照是一种优化PAN预氧化纤维结构、有效改善PAN基碳纤维力学性能的改性方法。为探究高剂量电子束辐照PAN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本研究采用了同步辐射原位小角散射(SAXS)、广角散射(WAXS)对高剂量辐照及未辐照PAN纤维热处理过程进行表征,并结合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和傅里变换叶红外光谱(FTIR)对PAN预氧化纤维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高剂量(500 kGy)辐照促进了PAN纤维在热处理过程中的交联、环化反应,有效缓解了环化反应所引起的剧烈放热,降低了初始环化温度。同时,高剂量辐照对PAN纤维分子结构的破坏作用更加显著,高剂量辐照PAN纤维在热处理后的微孔横向尺寸(D)与取向角(B_(eq))分别降低至7.61 nm和8.58°,晶体层间距d_(002)减小至0.352 nm。综合来说,高剂量辐照使得PAN纤维微观结构在热处理后得到了改善,这有利于改善相应碳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剂量辐照 聚丙烯腈纤维 预氧化 同步辐射 碳纤维
下载PDF
防弹头盔选材及结构设计对其防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孔鲁鹏 曾浩 +3 位作者 杨波 张哲绎 胡宁 赵丽滨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21,共11页
防弹头盔是单兵作战时不可缺少的重要防护装备。防弹头盔的防护性能主要受其选材和结构设计的影响。通过总结国内外防弹头盔的选材,结构设计及对应防护机理的相关研究进展,对目前防弹头盔广泛使用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纤维类型和织物组... 防弹头盔是单兵作战时不可缺少的重要防护装备。防弹头盔的防护性能主要受其选材和结构设计的影响。通过总结国内外防弹头盔的选材,结构设计及对应防护机理的相关研究进展,对目前防弹头盔广泛使用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纤维类型和织物组织结构进行了探讨;概述了现有防弹头盔的盔体、紧固和减震等各方面的结构设计,并通过总结测试实验和仿真模拟,多角度分析了其防护性能。考虑到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未来的防弹头盔的材料研发和结构设计要向兼具高防护性能和轻量化发展,还需集成更多的智能化装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弹头盔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头盔选材 结构设计 高防护性能和轻量化
下载PDF
PAN/PI基多孔碳纤维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研究
10
作者 蔡晨阳 闫圣国 +2 位作者 李瑞劼 张永刚 王雪飞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13-18,共6页
在聚丙烯腈(PAN)/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加入联苯四甲酸二酐和二氨基二苯醚合成PAN/聚酰胺酸(PAA)共混纺丝原液,然后通过湿法纺丝、在空气气氛中预氧化/亚胺化、在氮气(N_(2))气氛下碳化制得“莲藕状”截面的PAN/聚酰亚胺(PI)基多孔碳纤维,... 在聚丙烯腈(PAN)/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加入联苯四甲酸二酐和二氨基二苯醚合成PAN/聚酰胺酸(PAA)共混纺丝原液,然后通过湿法纺丝、在空气气氛中预氧化/亚胺化、在氮气(N_(2))气氛下碳化制得“莲藕状”截面的PAN/聚酰亚胺(PI)基多孔碳纤维,研究了不同PI含量PAN/PI基多孔碳纤维的表观形貌、化学结构及元素组成,并评估了模拟烟道环境中多孔碳纤维的二氧化碳(CO_(2))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PI含量的增加,纤维内部的孔隙变得更大、更密集,形成类似“莲藕状”的截面结构,吡咯/吡啶酮氮含量也随PI含量的增加而有规律的增加,当PI质量分数为30%时,PAN/PI基多孔碳纤维N结构形式中吡咯/吡啶酮氮的占比高达70.46%;在40℃、CO_(2)体积分数为15%、N_(2)体积分数为85%的模拟烟道环境中,PI质量分数为30%的PAN/PI基多孔碳纤维的CO_(2)吸附量相对最高,达0.66 mmol/g,且能更加快速地达到吸附平衡,具有优异的CO_(2)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聚酰胺亚胺 多孔碳纤维 湿法纺丝 二氧化碳吸附性能 氮含量
下载PDF
飞行保护头盔用复合材料结构吸收碰撞能量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李强 范浩南 +4 位作者 谭长生 李峰 秦文娜 朱露 张国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9-244,共6页
针对碳纤维头盔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头盔,采用坠落式冲击试验台和基于冲击加速度及头部损伤指数(HIC)评价方法,系统研究了材料种类、缓冲垫密度和服役环境温度对头盔吸收碰撞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垫密度的增加,两种头盔在低... 针对碳纤维头盔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头盔,采用坠落式冲击试验台和基于冲击加速度及头部损伤指数(HIC)评价方法,系统研究了材料种类、缓冲垫密度和服役环境温度对头盔吸收碰撞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垫密度的增加,两种头盔在低温(-20℃)条件下的冲击加速度幅值均表现出增加趋势,在常温(20℃)及高温(50℃)下,碳纤维和PE头盔壳体的冲击加速度幅值均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升高温度有利于降低头盔的加速度幅值,对于80g/L和90g/L的缓冲垫,两种头盔的冲击加速度幅值随温度升高都表现出降低趋势。缓冲垫密度和温度显著影响头部损伤指数,随着温度从-20℃升高至50℃,PE头盔的头部损伤指数均表现出增加趋势,然而,碳纤维头盔在50℃表现出与常温和低温相反的趋势,即随着缓冲垫密度增加,其头部损伤指数逐渐降低,但PE头盔的头部损伤指数数值低于碳纤维头盔。两种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损伤形貌不同:PE头盔有明显的基体凹陷形变特征但均无裂纹形成,而碳纤维头盔均表现出明显的基体开裂及纤维断裂。碳纤维由于其高刚度,在冲击力大于破坏强度后容易产生裂纹,无法通过结构系统塑性形变吸收冲击能量,是导致其在不同缓冲垫密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头部损伤指数以及加速度幅值均高于PE的主要原因。PE具有较高的缓冲作用和吸收冲击能量能力,因此,虽然均表现出较大基体凹陷,但均无裂纹形成,采用PE头盔,头部损伤指数和加速度幅值都低于同等条件下的碳纤维头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盔 碳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吸收碰撞能量性能
下载PDF
硫酸体系下高模碳纤维在不同电场环境中的阳极氧化行为
12
作者 肖婧 田思源 +2 位作者 周航 王宇 徐樑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高模量碳纤维的惰性表面导致其与树脂基体之间薄弱的界面结合,限制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众多应用场景中性能的发挥。阳极氧化作为目前唯一可与碳纤维生产线并线运行的表面处理技术,常用的以碳酸氢铵为代表的碱性电解质在氧化高模碳纤... 高模量碳纤维的惰性表面导致其与树脂基体之间薄弱的界面结合,限制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众多应用场景中性能的发挥。阳极氧化作为目前唯一可与碳纤维生产线并线运行的表面处理技术,常用的以碳酸氢铵为代表的碱性电解质在氧化高模碳纤维时效果有限,氧化性更强的酸性电解质体系下的阳极氧化机制缺乏系统研究。采用稀硫酸对模量为371 GPa的碳纤维进行电化学阳极氧化处理,系统研究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等关键要素对高模量碳纤维表面极性结构的影响规律,继而研究表面处理效果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表面处理要素与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碳纤维在保持原有表面形貌和石墨化结构的基础上,在碳纤维的无定型碳和芳香环状结构区域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后纤维表观石墨化程度降低,表面能增大,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增加。在当硫酸浓度为1.0%(质量分数)、电流密度为0.26 mA/cm^(2)时,此时碳纤维的表面能最高,为57.7 mN/m,相比于未处理的碳纤维提高了62.08%,与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达到80.9 MPa,相对于未处理对应的21.8 MPa提高了2.7倍,处理后碳纤维的单丝拉伸强度不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碳纤维 阳极氧化 硫酸 界面性能 拉伸强度
下载PDF
纳米改性超高性能混凝土板在爆炸荷载下的动态响应试验研究
13
作者 李少杰 张云峰 +3 位作者 张玉令 闫军 杜仕国 陈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96,共9页
为探究纳米改性超高性能混凝土板(UHPC)在爆炸荷载下的动态力学响应,设计了系列UHPC靶板并对其进行近场爆炸冲击试验,采用动态测试系统和相关传感器采集响应信号,对靶板在受载下的位移、应变、加速度等关键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 为探究纳米改性超高性能混凝土板(UHPC)在爆炸荷载下的动态力学响应,设计了系列UHPC靶板并对其进行近场爆炸冲击试验,采用动态测试系统和相关传感器采集响应信号,对靶板在受载下的位移、应变、加速度等关键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两次爆炸冲击下系列UHPC板的抗爆抗冲击性能均显著优于普通高强混凝土板,同时掺有钢纤维和碳纳米管(CNTs)的UHPC板(SF0.5CNT-UHPC、SF1.0CNT-UHPC)具有良好的抗变形能力和结构稳定性。随钢纤维含量的增加,UHPC板的应变峰值、加速度峰值和跨中最大挠度均明显减小,相应损伤程度减轻。使用等效单自由度分析从理论上计算了SF0.5CNT-UHPC、SF1.0CNT-UHPC板在弹性阶段的位移响应,发现跨中最大挠度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两靶板误差分别为13.5%、8.7%。CNTs和钢纤维通过抑制不同尺度的缺陷显著提升了UHPC的强度、刚度和抗裂性,对UHPC表现出协同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碳纳米管 钢纤维 爆炸冲击 动态响应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温界面性能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静 李闯 +2 位作者 耿闻 何相明 周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71,共9页
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强度高、耐腐蚀、质量轻、抗疲劳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领域。然而,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结构部件在高温、湿热环境中会发生界面损伤和失效。上浆剂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相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制可以... 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强度高、耐腐蚀、质量轻、抗疲劳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领域。然而,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结构部件在高温、湿热环境中会发生界面损伤和失效。上浆剂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相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制可以增强界面强度和耐高温的上浆剂对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碳纤维表面上浆剂的角度出发,重点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特性、上浆剂的作用机理以及高温下复合材料界面的破坏机制。最后,针对环氧上浆剂耐热性差的缺点,阐述了碳纤维耐高温涂层改性和纳米粒子改性,重点介绍了聚酰亚胺、聚醚醚酮、生物活性多巴胺及氧化石墨烯、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纳米粒子等类型改性上浆剂的研究进展。指出发展环境友好型上浆剂和POSS纳米粒子改性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浆剂 碳纤维 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高温
下载PDF
水下接触爆炸作用下金属/CFRP复合层合板的防护性能
15
作者 赵豫熙 袁浩天 +1 位作者 王须民 张之凡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188,共14页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CFRP)具有优异的抗爆性能,逐渐被应用于舰船结构的抗爆抗冲击设计中。为了探究水下接触爆炸作用下金属/CFRP复合层合板的防护性能,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建立了水下接触爆炸...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CFRP)具有优异的抗爆性能,逐渐被应用于舰船结构的抗爆抗冲击设计中。为了探究水下接触爆炸作用下金属/CFRP复合层合板的防护性能,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建立了水下接触爆炸对金属/CFRP复合层合板毁伤的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分析了层合板在承受水下爆炸载荷后的变形和吸能特点,比较了不同铺层方式对结构抗爆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钢/CFRP/钢结构的抗爆性能较优。针对钢/CFRP/钢结构,探究了CFRP的厚度对吸能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厚度优化,得到了较优的厚度比,即1.1∶4.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水下接触爆炸 层合板 抗爆性能 吸能
下载PDF
高性能碳纤维双马树脂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16
作者 李伟东 杨焕志 +3 位作者 段子琦 申鹏飞 钟翔屿 包建文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6期27-34,共8页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因其高强度、轻质、耐疲劳等优异性能,被用于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成为先进复合材料的主要增强纤维材料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领域。高强中模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当前及未来长期内主要的航空结...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因其高强度、轻质、耐疲劳等优异性能,被用于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成为先进复合材料的主要增强纤维材料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领域。高强中模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当前及未来长期内主要的航空结构复合材料。综述了国内外高强中模碳纤维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基于高强中模碳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我国高强中模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高强中模碳纤维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复合材料 应用
下载PDF
中温环氧MF6052高模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17
作者 陈曼玉 王洁宇 +4 位作者 刘思达 孔维纳 班梓发 朱凯 沈超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64-70,共7页
以中温环氧树脂为基体,以MF6052高模碳纤维织物为增强材料,通过热熔两步法成功制备了一种预浸料,制备出的预浸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工艺性能。并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层压板,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室温力学性能、较高的拉伸模量... 以中温环氧树脂为基体,以MF6052高模碳纤维织物为增强材料,通过热熔两步法成功制备了一种预浸料,制备出的预浸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工艺性能。并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层压板,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室温力学性能、较高的拉伸模量和优异的疲劳性能,拉伸模量达94.0 GPa,拉伸疲劳强度达353 MPa。相比中温T300级和T800级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复合材料,拉伸模量分别高出44%和34%,疲劳性能与T800级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复合材料相当,同时面内剪切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良好,表明研制中温环氧树脂与MF6052高模碳纤维织物界面结合良好,成功实现了中温环氧高模碳纤维织物预浸料的国产化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碳纤维织物 高模 预浸料 疲劳性能
下载PDF
高强钢/CFRP多层复合板的三点弯曲性能分析
18
作者 吕艳凤 孙明刚 +1 位作者 刘承志 杨仲吕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6期79-81,共3页
为了提高QP985高强钢的力学性能,选择热冲压方法来实现QP985高强钢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复合,并开展多层复合板三点弯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没有CFRP的钢板试样相比,铺设2层与4层CFRP试样的最大位移减小了10.12%与19.29%,吸... 为了提高QP985高强钢的力学性能,选择热冲压方法来实现QP985高强钢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复合,并开展多层复合板三点弯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没有CFRP的钢板试样相比,铺设2层与4层CFRP试样的最大位移减小了10.12%与19.29%,吸收能量增大了4.76%与7.18%,弯曲角降低了22.49%与25.64%;CFRP可以起到明显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高强钢 多层复合板 弯曲性能
下载PDF
纳米纤维对钢纤维-UHPC基体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吉世林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11期60-64,69,共6页
研究了钢纤维(SF)埋置深度(5、10、15、20 mm)、碳纳米管(CNTs)掺量(0.1%、0.2%、0.3%、0.4%)、碳酸钙晶须(CAS)掺量(1%、2%、3%、4%)对SF-UHPC基体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微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F埋置深度的增加,拉拔峰值... 研究了钢纤维(SF)埋置深度(5、10、15、20 mm)、碳纳米管(CNTs)掺量(0.1%、0.2%、0.3%、0.4%)、碳酸钙晶须(CAS)掺量(1%、2%、3%、4%)对SF-UHPC基体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微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F埋置深度的增加,拉拔峰值荷载和SF-UHPC基体的拉拔能均呈增大趋势,但界面黏结强度呈降低趋势;CNTs的掺入虽降低了SF-UHPC基体的拉拔能,但适量CNTs可提升拉拔峰值荷载和SF-UHPC基体的界面黏结强度;掺入适量CAS可显著改善SF-UHPC基体的界面黏结性能;相较于CNTs,CAS对SF-UHPC基体界面黏结性能改善效果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SF)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碳纳米管(CNTs) 碳酸钙晶须(CAS) 界面黏结性能 微观形貌
下载PDF
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单丝压缩强度及微观结构的研究
20
作者 刘容含 凌杨 +2 位作者 汪加欢 陈厚振 祝威威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9期32-35,共4页
通过拉伸回弹法对多种高性能碳纤维进行单丝压缩性能测试,并采用极值平均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同时使用XRD对国产高性能碳纤维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深入研究了纤维模量对其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产高模量碳纤维的晶粒尺寸和堆叠层... 通过拉伸回弹法对多种高性能碳纤维进行单丝压缩性能测试,并采用极值平均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同时使用XRD对国产高性能碳纤维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深入研究了纤维模量对其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产高模量碳纤维的晶粒尺寸和堆叠层数远大于高强度碳纤维,且碳纤维模量越高,其微晶晶粒尺寸越大、层间距越小,所对应单丝压缩强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碳纤维 拉伸回弹法 单丝压缩强度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