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内推移瓣在高位肛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镇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内推移瓣修补瘘口治疗高位肛瘘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16例普宁市华侨医院2017年9月~2019年4月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8)及观察组(n=208),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瘘管挂线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直肠内推移瓣修补瘘口治疗高位肛瘘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16例普宁市华侨医院2017年9月~2019年4月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8)及观察组(n=208),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瘘管挂线治疗,观察组采用直肠内推移瓣修补瘘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肛门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瘘愈合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肛管舒张压、肛管舒张压及肛管静息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半个月两组肛管舒张压、肛管舒张压及肛管静息压力均较术前降低(P <0.05),术后1个月对照组组肛管舒张压、肛管舒张压及肛管静息压力仍低于术前(P <0.05),术后半个月、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肛管舒张压、肛管舒张压及肛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Wexw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半个月、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Wexwe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直肠内推移瓣修补瘘口治疗高位肛瘘能够促进肛瘘愈合,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内推移瓣 高位肛瘘 肛门功能 肛管静息压 直肠静息压 肛门括约肌收缩压
下载PDF
基于内口高压原理先实后虚挂线法在高位肛瘘治疗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兴宝 郑雪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比较基于内口高压原理先实后虚挂线法与传统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之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肛肠中心收治的72例高位肛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36例/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法,观察组采用基于内口高压原理先实后虚挂线法。术... 目的比较基于内口高压原理先实后虚挂线法与传统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之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肛肠中心收治的72例高位肛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36例/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法,观察组采用基于内口高压原理先实后虚挂线法。术后比较2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复发率、局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以及手术对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以及肛管功能长度(HPZ)的影响(肛门直肠动力分析仪检测)。结果 2组治愈、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ARP、AMCP、HPZ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内口高压原理的先实后虚挂线法因较传统切开挂线法最大限度的保护肛管直肠环,具有减少住院天数,加快术后创面愈合,减轻局部疼痛和最大限度保护肛门括约功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瘘 内口高压区 先实后虚挂线法 肛管静息压 肛管最大收缩压
下载PDF
排便肛管区域高压力与直肠前突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梁仁峥 王津 刘卫民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排便肛管区域高压力与直肠前突形成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符合直肠前突选择标准的患者作为病例组,60例符合正常人选择标准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群的肛门直肠压力,统计并分析数据。结果:病例组肛管排便舒张压显著高... 目的:探讨排便肛管区域高压力与直肠前突形成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符合直肠前突选择标准的患者作为病例组,60例符合正常人选择标准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群的肛门直肠压力,统计并分析数据。结果:病例组肛管排便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肛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动作相关性呈正相关,两组的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直肠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管排便舒张压、肛管静息压与直肠前突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直肠前突形成是由于排便时肛管区域压力增高,使粪便不能排出,向前冲击直肠前壁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区域高压力 直肠前突 相关性
下载PDF
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对低位肛瘘患者创面恢复、肛门功能及肛管高压带长度的影响
4
作者 刘晓军 张晓婷 +1 位作者 蔡丽丹 陈超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4年第7期595-599,共5页
目的观察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张家口市第五医院收治的65例低位肛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研究组33例... 目的观察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张家口市第五医院收治的65例低位肛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研究组33例采用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比较手术用时、创面恢复情况、肛门功能、肛肠动力学、疼痛程度、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长[(34.86±4.17)min比(25.21±3.95)min],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15.72±3.26)d比(18.94±4.42)d],创面面积较对照组小[(5.76±1.72)cm^(2)比(7.78±1.89)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Wexner评分低于术后1 d(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3.39±1.08)分比(4.15±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肛管高压带长度、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低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4.92±1.11)cm比(3.64±1.02)cm、(11.93±1.22)kPa比(9.45±1.08)kPa、(13.34±3.42)kPa比(10.82±2.75)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术后12 h(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1.63±0.21)分比(2.25±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两组均未见复发。结论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缩小创面面积,改善肛门功能、肛肠动力学,减轻疼痛,避免复发,但手术用时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疾病 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 低位肛瘘 创面恢复 肛管高压带长度
原文传递
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应用于重度混合痔并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慧嫦 熊秋华 罗秀琼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54-459,共6页
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应用于重度混合痔并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拟接受手术治疗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高压患者... 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应用于重度混合痔并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拟接受手术治疗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高压患者(>70 mm Hg,1 mm Hg=0.133 kPa)100例,低压患者(≤70mm Hg)100例,再将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或低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行PPH术,试验组行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围术期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观察各组并发症发生及症状复发情况,并分析影响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无论是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或低压患者,虽然试验组的手术时间均分别长于对照组(t=8.996, P<0.001;t=8.927,P<0.001),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均更高(χ~2=7.294,P=0.007;χ~2=6.775,P=0.009)、住院时间均分别明显缩短(t=11.922,P<0.001;t=11.442,P<0.001)、住院费用明显减少(t=2.226,P=0.028;t=2.562,P=0.012)、术后24 h和72 h时的VAS评分均分别明显降低(24 h:t=12.659,P<0.001;t=12.191,P<0.001;72 h:t=9.920,P<0.001;t=9.901,P<0.001)、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χ~2=7.484,P=0.006;χ~2=11.416,P=0.001),而且随访0.5~2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症状总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42,P=0.307;χ~2=0.211,P=0.64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及内痔分度为影响重度混合痔并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患者治疗显效率的独立影响因素(χ~2=7.417、P=0.009;χ~2=4.286、P=0.017)。结论 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并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患者疗效较好,能促使患者快速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尤其对病程较长及内痔分度较严重患者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 重度混合痔 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
原文传递
热水坐浴联合多部位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王誉淼 王绍臣 +4 位作者 苗建 刘磊 崔忠康 许彦军 蔡磊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38-41,共4页
为探讨热水坐浴联合多部位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将76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对肛管高压区、直肠下段两个部位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予热水坐浴;对照组给予一般的生物反... 为探讨热水坐浴联合多部位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将76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对肛管高压区、直肠下段两个部位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予热水坐浴;对照组给予一般的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每天电刺激2次,每次20min,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1.58%(31/38),对照组为60.53%(23/38)。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后试验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用力程度、肛门及骶后疼痛及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或P〈0.001。结果表明,热水坐浴联合多部位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疗效明显优于一般的生物反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治疗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热水坐浴 肛管高压区 直肠下段
原文传递
中药浸渍-吸灌动态管理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术后创面影响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张昊悦 章阳 王业皇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浸渍-吸灌动态管理法管理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术后采用中药浸渍-吸灌动态平衡法,对照组(25例)常规换药(凡士林纱布外敷创面)治疗。结果两组... 目的观察中药浸渍-吸灌动态管理法管理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术后采用中药浸渍-吸灌动态平衡法,对照组(25例)常规换药(凡士林纱布外敷创面)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术后第1天创面渗液量、疼痛指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第5天,试验组患者渗液量(36.60±5.48)mL,明显少于对照组(150.80±12.31)mL(t=42.384,P<0.01)。在拆除负压海绵引流装置后,试验组的患者创面色泽红活,肉芽致密呈颗粒状,无明显水肿,评分平均为(1.40±0.65)分、(0.68±0.80)分,优于对照组(3.04±0.54)分、(2.48±0.51)分,由于5天内无更换纱布的疼痛,所以试验组疼痛指数(2.88±0.5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52±0.77)分(t=3.545,P<0.01)。取少量创面组织做CD31免疫组化分析后,显示试验组的微血管密度[(22.91±4.00)个/mm2]明显多于对照组[(19.77±2.05)个/mm2](t=3.493,P<0.01);在术后第10天,试验组患者已拆除负压引流装置,脱离负压吸引状态,恢复常规换药,创面重新受到外界微生物的感染、炎症刺激,渗液量较前期有所增多,平均(99.20±5.72)mL,但是对比同期对照组(114.60±9.46)mL,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6.969,P<0.05);在持续的换药过程中,腐肉渐脱,新肉渐长,术后第10、21天试验组肉芽生长质量和速度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创面肉芽色泽、肉芽致密程度评分(0.60±0.58)分、(0.24±0.44)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4、21、28天试验组创面缩小率(0.117±0.014)、(0.243±0.009)、(0.369±0.017)快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浸渍-吸灌动态管理法管理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术后创面的疗效较好,能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创面水肿,缓解创面疼痛,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 高位复杂性肛瘘 负压引流 中药浸渍 创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