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dose-rate intraluminal brachytherapy during preoperative chemoradiation for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s 被引量:3
1
作者 Mutahir Ali Tunio Mansoor Rafi +5 位作者 Altaf Hashmi Rehan Mohsin Abdul Qayyum Mujahid Hasan Amjad Sattar Muhammad Mubarak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5期4436-4442,共7页
AIM: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high dose rate intraluminal brachytherapy(HDR-ILBT) boost during preoperative chemoradiation for rectal cancer.METHODS:Between 2008 and 2009,thirty-six patients with loca... AIM: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high dose rate intraluminal brachytherapy(HDR-ILBT) boost during preoperative chemoradiation for rectal cancer.METHODS:Between 2008 and 2009,thirty-six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T3 or N+),were treated initially with concurrent capecitabine(825 mg/m2 oral twice daily) and pelvic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EBRT)(45 Gy in 25 fractions),then were randomized to group A;HDR-ILBT group(n = 17) to receive 5.5-7 Gy×2 to gross tumor volume(GTV) and group B;EBRT group(n = 19) to receive 5.4 Gy×3 fractions to GTV with EBRT.All patients underwent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RESULTS:Grade 3 acute toxicities were registered in 12 patients(70.6%) in group A and in 8(42.1%) in group B.Complete pathologic response of T stage(ypT0) in group A was registered in 10 patients(58.8%) and in group B,3 patients(15.8%) had ypT0(P < 0.0001).Sphincter preservation was reported in 6/9 patients(66.7%) in group A and in 5/10 patients(50%) in group B(P < 0.01).Overall radiological response was 68.15% and 66.04% in Group A and B,respectively.During a median follow up of 18 mo,late grade 1 and 2 sequelae were registered in 3 patients(17.6%) and 4 patients(21.1%) in the groups A and B,respectively.CONCLUSION:HDR-ILBT was found to be effective dose escalation technique in preoperative chemoradiation for rectal cancers,with higher response rates,downstaging and with manageable acute toxi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dose rate Intraluminal brachytherapy boost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Preoperative chemoradiation
下载PDF
Second-look surgery plus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t high risk of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Does it really save lives? 被引量:3
2
作者 Delia Cortes-Guiral Dominique Elias +6 位作者 Pedro Antonio Cascales-Campos Alfredo Badía Yébenes Ismael Guijo Castellano Ana Isabel León Carbonero JoséIgnacio Martín Valadés Jesus Garcia-Foncillas Damian Garcia-Olm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3期377-381,共5页
The treatment of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PC) of colorectal origin with cytoreductive surgery(CRS) plus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 has a 5-year recurrence-free or cure rate of at least 16%, so... The treatment of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PC) of colorectal origin with cytoreductive surgery(CRS) plus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 has a 5-year recurrence-free or cure rate of at least 16%, so it is no longer labeled as a fatal disease, and offers prolonged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a low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 Metachronous PC of colorectal origin is so predictable that there is a model which has been used to successfully determine the individual risk of each patient. Patients at risk are clearly identified; those with the highest risk have small peritoneal nodules present in the first surgery (70% probability of developing PC), ovarian metastases(60%), perforated tumor onset or intraoperative tumor rupture(50%). Current clinical, biological and imaging techniques still lack sufficient sensitivity to diagnose PC in its initial stages, when CRS plus HIPEC has a greater impact and a higher cure rate. Second-look surgery with HIPEC or prophylactic HIPEC at the time of the first intervention have been proposed as means of preventing and/or anticipating clinical or radiological relapse in at-risk patients. Both techniques have show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peritoneal relapses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essential weap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look surgery high-RISK PATIENTS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Colo-rectal cancer
下载PDF
Colonoscopy surveillance for high risk polyps does not always prevent colorectal cancer 被引量:5
3
作者 Mohamad A Mouchli Lidia Ouk +11 位作者 Marianne R Scheitel Alisha P Chaudhry Donna Felmlee-Devine Diane E Grill Shahrooz Rashtak Panwen Wang Junwen Wang Rajeev Chaudhry Thomas C Smyrk Ann L Oberg Brooke R Druliner Lisa A Boardm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8期905-916,共12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and risk factors for colorectal cancer(CRC) development among individuals with resected advanced adenoma(AA)/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advanced sessile serrated adenoma(ASSA). ME... AIM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and risk factors for colorectal cancer(CRC) development among individuals with resected advanced adenoma(AA)/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advanced sessile serrated adenoma(ASSA). METHODS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medical records of 14663 subjects found to have AA, TSA, or ASSA at screening or surveillance colonoscopy.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or known genetic predisposition for CRC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tud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RC developing after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high risk polyps were calculated in 4610 such patients who had at least one surveillance colonoscopy within 10 years following the original polypectomy of the incident advanced polyp. RESULTS84/4610(1.8%) patients developed CRC at the polypectomy site within a median of 4.2 years(mean 4.89 years), and 1.2%(54/4610) developed CRC in a region distinct from the AA/TSA/ASSA resection site within a median of 5.1 years(mean 6.67 years). Approximately, 30%(25/84) of patients who developed CRC at the AA/TSA/ASSA site and 27.8%(15/54) of patients who developed CRC at another site had colonoscopy at recommended surveillance intervals. Increasing age; polyp size; male sex; right-sided location; high degree of dysplasia; higher number of polyps resected; and piecemeal removal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CRC developmentat the same site as the index polyp. Increasing age; right-sided location; higher number of polyps resected and sessile endoscopic appearance of the index AA/TSA/ASSA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CRC development at a different site. CONCLUSION Recognition that CRC may develop following AA/TSA/ASSA removal is one step toward improving our practice efficiency and preventing a portion of CRC rel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n cancer rectal cancer Advanced ADENOMA Sessile serrated ADENOMA high risk POLYPS Post-polypectomy colorectal cancer
下载PDF
不同节段直肠癌T分期的多模态1.5T MRI评估与病理对照研究
4
作者 刘业培 王园园 +2 位作者 李志湄 焦洪斌 李美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多模态1.5T磁共振成像(MRI)对不同节段直肠癌T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经肠镜下活检确诊的16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多模态1.5T MRI检查,并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 目的探讨分析多模态1.5T磁共振成像(MRI)对不同节段直肠癌T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经肠镜下活检确诊的16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多模态1.5T MRI检查,并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及术后病理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指标,分析1.5T MRI对直肠癌T分期的评估价值;依据肠镜测量的肿瘤距肛门距离将全部患者分为低位直肠癌、中位直肠癌、高位直肠癌,分析多模态1.5T MRI检查对不同节段直肠癌T分期的评估价值及效能分析。结果1.5T MRI分期的评估准确率为89.38%;MRI T_(1)分期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5%、94.74%、100.00%、100.00%、98.39%;T2分期的各项评估结果分别为91.25%、86.49%、92.68%、78.05%、95.80%;T3分期的各项评估结果分别为90.63%、75.61%、95.80%、86.11%、91.94%;T4分期的各项评估结果分别为100.00%、100.00%、97.48%、93.62%、100.00%;1.5T MRI低位及中位直肠癌T_(1)分期的准确率、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最高,T4分期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最高;高位直肠癌T_(1)分期的的评估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T4分期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最高;且三个阶段其他T分期的各项效能分析均较高。结论1.5T MRI评估效果显著,且对于直肠癌患者T分期的各项效能指标评估分析参考价值都较高,有更为准确的评估结果,值得临床上使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1.5T磁共振成像 低位直肠癌 中位直肠癌 高位直肠癌 T分期
下载PDF
双孔腹腔镜下CO_(2)气腹、悬吊技术治疗对高位直肠癌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5
作者 姚积龙 雷永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2-24,95,共4页
目的:研究双孔腹腔镜下CO_(2)气腹、悬吊技术治疗对高位直肠癌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位直肠癌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行双孔腹腔镜下CO_(2)... 目的:研究双孔腹腔镜下CO_(2)气腹、悬吊技术治疗对高位直肠癌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位直肠癌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行双孔腹腔镜下CO_(2)气腹)和实验组44例(行双孔腹腔镜下悬吊技术)。对比两组手术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肠道黏膜损伤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12 h、24 h、48 h实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肠道黏膜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孔腹腔镜下悬吊技术在高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在比双孔腹腔镜下CO_(2)气腹临床效果更佳,术后疼痛更轻,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腹腔镜 CO_(2)气腹 悬吊技术 高位直肠癌根治术
下载PDF
新辅助治疗强化模式改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疗效
6
作者 武月 王文玲 +4 位作者 王刚 陈唯唯 董洪敏 李国栋 李小凯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61-568,共8页
目的观察新辅助治疗强化模式改善伴高危因素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疗效。方法选取伴高危因素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123例,分为新辅助奥沙利铂(mFOLFOX6)同步放化疗(CRT)组(mFOLFOX6+CRT组,n=60)和单药氟尿嘧啶(5-FU)同步CRT组(5-FU+CRT组,n=... 目的观察新辅助治疗强化模式改善伴高危因素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疗效。方法选取伴高危因素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123例,分为新辅助奥沙利铂(mFOLFOX6)同步放化疗(CRT)组(mFOLFOX6+CRT组,n=60)和单药氟尿嘧啶(5-FU)同步CRT组(5-FU+CRT组,n=63),mFOLFOX6+CRT组患者行盆腔常规分割放疗期间给予2周期mFOLFOX6方案同步化疗,5-FU+CRT组患者盆腔行常规分割放疗期间给予5-FU225 mg/(m^(2)·d)、持续静脉泵入第1~5天/周、连用5周,2组患者均完成术前新辅助同步CRT后5~12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术后4周2组患者行术后辅助化疗;比较2组患者TME术后肿瘤完全缓解(pCR)率、肿瘤降期率、R0切除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O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与5-FU+CRT组比较,mFOLFOX6+CRT组患者的p CR率升高(20.8%vs 5.9%,P=0.026)、肿瘤降期率升高(77.4%vs60.8%,P=0.067)、R0切除率降低(88.7%vs 92.2%,P=0.742),3年局部复发率降低(3.8%vs 9.8%,P=0.265)、远处转移率降低(17.0%vs 33.5%,P=0.044),及OS升高(71.7%vs 67.4%,P=0.557);调整2组患者p CR率与肿瘤的临床T、N分期及新辅助CRT与手术间隔时间的差异后,mFOLFOX6+CRT组患者更有可能达到p CR[P=0.007,OR值为7.38,95%CI(1.72~31.72)];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 FOLFOX6同步CRT与标准的5-FU同步CRT相比,可显著提高伴高危因素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pCR率),对远期疗效也有一定改善、能降低远处转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高危因素 新辅助m FOLFOX6 同步放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率 总生存率
下载PDF
高分辨MR成像联合ADC值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7
作者 郭成 李常虹 +4 位作者 顾华勇 赵希鹏 刘震 王艳丽 刘桂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55-157,183,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成像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方法纳入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3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nCRI前、结束时6~8周接受高...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成像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方法纳入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3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nCRI前、结束时6~8周接受高分辨率MRI T2WI、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在1周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24)和未转移组(n=69)。比较两组nCRT前、后淋巴结短径、长径、ADC值及其变化百分比绝对值(Δ%),分析高分辨MR成像联合ADC值预测直肠癌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转移组nCRT前后淋巴结短径均大于非转移组,nCRT前ADC值均小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Δ短径%、ΔADC%值均小于非转移组(P<0.05);但两组nCRT前后长径及Δ长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Δ短径%、MDC%是直肠癌患者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Δ短径%、ΔADC%单独及联合预测直肠癌患者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852、0.879,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高分辨MR成像联合ADC值预测直肠癌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淋巴结短径与ADC值变化可有效提示nCRT后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区域淋巴结转移 高分辨MR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值
下载PDF
磁共振高分辨扫描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德新 刘岚 +3 位作者 陈志军 张定懿 彭丽香 张小芳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0期1706-170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高分辨扫描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5例直肠癌的MRI图像,术前行MRI常规扫描(T1WI、T2WI、HR-T2WI、DWI及增强扫描)及高分辨T2WI(high revolution T2 weighted imaging,HR-T2WI)扫描,两位... 目的探讨磁共振高分辨扫描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5例直肠癌的MRI图像,术前行MRI常规扫描(T1WI、T2WI、HR-T2WI、DWI及增强扫描)及高分辨T2WI(high revolution T2 weighted imaging,HR-T2WI)扫描,两位经验丰富的腹部MRI诊断医生分别对MRI T1WI、T2WI、HR-T2WI、DWI及增强扫描(常规组)、常规MRI扫描联合HR-T2WI扫描(常规联合HR-T2WI组)进行独立阅片,观察并记录原发肿瘤(T分期)及区域淋巴结转移(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T、N分期结果比较,采用Kappa分析比较两位阅片者在两组图像T、N分期诊断的一致性。结果两位阅片者对常规联合HR-T2WI组、常规组的T、N分期诊断一致性良好,后者高于前者;常规联合HR-T2WI组T分期优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N分期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高分辨扫描能够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尤其是T分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分期 核磁共振 高分辨
下载PDF
单孔加一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治疗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泽坚 黄项武 +2 位作者 余加和 林惠忠 宋伟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单孔加一腹腔镜根治性手术(single-incision plus one-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1)治疗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 目的:分析单孔加一腹腔镜根治性手术(single-incision plus one-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1)治疗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传统组(n=30)和SILS+1组(n=30)。SILS+1组接受SILS+1,传统组接受传统5孔法腹腔镜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肿瘤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3 d炎症指标及并发症。结果:SILS+1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切口长度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均早于传统组,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最大径、肿瘤远端及近端切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LS+1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腹腔镜手术,SILS+1应用于高位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中,更有利于术后恢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对机体的创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加一腹腔镜手术 高位直肠癌 乙状结肠癌
下载PDF
高危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行全程新辅助治疗的近期疗效及术后DFS随访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远 李宝 +2 位作者 潘晓飞 刘锐 李栋梁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探讨全程新辅助治疗(TNT)模式在高危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6例高危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辅助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新辅助放化疗(nCRT)组(56例... 目的 探讨全程新辅助治疗(TNT)模式在高危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6例高危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辅助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新辅助放化疗(nCRT)组(56例)和TNT组(50例),所有患者经辅助治疗后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比较两组临床完全缓解(cCR)率、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放化疗不良反应、围手术期并发症、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及术后无病生存时间(DFS)。结果 TNT组患者治疗后cCR或pCR率为34.00%(17/50),明显高于nCRT组患者14.29%(8/56),两组间TRG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但TNT组达到TRG 0级(pCR)比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放化疗不良反应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NT组CEA、CA125水平明显低于nCRT组(P<0.05)。随访时间12~52个月,nCRT组有11例患者出现了远处转移,12例出现局部复发。TNT组有7例患者出现了远处转移,6例出现局部复发。经Log-rank检验,TNT组患者术后DFS显著高于n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7,P=0.031)。结论 TNT治疗模式在不增加放化疗不良反应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前提下能够明显促进高危LARC患者肿瘤消退,改善患者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新辅助治疗 新辅助放化疗 高危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无病生存时间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对直肠癌TN分期及肠壁外脉管侵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经伟 宋斌 张雅婧 《安徽医学》 2023年第9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探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对直肠癌TN分期及肠壁外脉管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入院的74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高分辨率MRI检测。以病理诊断直肠癌TN分期及肠壁外脉... 目的探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对直肠癌TN分期及肠壁外脉管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入院的74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高分辨率MRI检测。以病理诊断直肠癌TN分期及肠壁外脉管侵犯为金标准,比较高分辨率MRI诊断直肠癌T分期、N分期及肠壁外脉管侵犯与病理诊断的差异,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高分辨率MRI与病理检测对直肠癌TN分期及肠壁外脉管侵犯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高分辨率MRI诊断直肠癌T分期、N分期及肠壁外脉管侵犯准确性低于与病理诊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MRI序列诊断直肠癌T2期、T3期、T4期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12、0.516和0.750,诊断直肠癌N0期、N1期、N2期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437、0.544和0.448,检测肠壁外脉管侵犯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34。结论高分辨MRI用于直肠癌TN分期及肠壁外脉管侵犯的诊断,诊断效能尚可,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TN分期 肠壁外脉管侵犯 诊断效能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兰兰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1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6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HR-MRI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HR-MRI在直肠癌术前T...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6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HR-MRI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HR-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比较不同TN分期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ADC值与T、N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诊断T分期结果为T1期2例,T2期9例,T3期22例,T4期35例;HR-MRI诊断T分期结果为T1期3例,T2期9例,T3期21例,T4期32例。HR-MRI诊断T分期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05,P=0.000)。术后病理检查诊断N分期结果为N0期36例,N1期14例,N2期18例;HR-MRI诊断N分期结果为N0期36例,N1期15例,N2期17例。HR-MRI诊断N分期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27,P=0.000);不同TN病理分期患者的ADC值比较,T1、T2期>T3期>T4期,N0期>N1期>N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C值与直肠癌T、N分期均呈负相关(r<0,P<0.05)。结论:HR-MRI诊断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其ADC值与直肠癌T、N分期均呈负相关,对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TN分期 诊断 一致性 表观弥散系数 相关性
下载PDF
3D-SPACE序列联合高分辨率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建中 郑后珍 +2 位作者 张兴芳 钱金甲 刘福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分析3D-SPACE序列联合高分辨率MRI应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40例患者采用标准检查方式,纳入对照组;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收... 目的:分析3D-SPACE序列联合高分辨率MRI应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40例患者采用标准检查方式,纳入对照组;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收治患者采用3D-SPACE序列检查和高分辨率MRI检查并纳入观察组,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比3D-SPACE序列联合高分辨率MRI检查方式与常规T2WI检查对直肠癌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的T分期误诊率为25.00%,N分期误诊率为37.50%;观察组的T分期误诊率为7.50%,N分期误诊率为15.00%;观察组T_(1-2)、T_(3)分期、N_(0)、N_(1)、N_(2)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T4分期准确率皆较高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D-SPACE序列联合高分辨率MRI应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在对于进展期患者的浸润程度判断更加准确,对于淋巴结转移情况有较为准确的诊断,对于临床进行术前分期诊断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3D-SPACE序列 高分辨率MRI 术前分期 DWI序列
下载PDF
高分辨T2WI形态学参数预测直肠癌临床分期的价值
14
作者 朱先锋 黄国权 +4 位作者 张虎 汤凯 张晓金 张林杰 杨澜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T2WI(HR-T2WI)形态学参数预测直肠癌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我院行直肠MRI检查并行手术治疗,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7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分为Ⅰ期(T_(1-2)N_(0)M_(0))、... 目的:探讨高分辨T2WI(HR-T2WI)形态学参数预测直肠癌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我院行直肠MRI检查并行手术治疗,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7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分为Ⅰ期(T_(1-2)N_(0)M_(0))、Ⅱ期(T3-4N_(0)M_(0))+Ⅲ期(任何T、N1-2M_(0))2组。运用HR-T2WI测量肿瘤最大厚度(MTT)、肿瘤长径(MTL)、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DTA)、肿瘤最大截面积(MTA)、肿瘤体积(GTV),并评判肿瘤是否累及肠管全周。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预测直肠癌临床分期的价值。结果:Ⅰ期、Ⅱ+Ⅲ期患者MTL、GTV、环周受累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值分别为0.732、0.716、0.791(P<0.05)。MTL和GTV呈正相关(r=0.779,P<0.01)。以MTL>3.65 cm联合环周受累诊断直肠癌临床分期的AUC值为0.842;以GTV>17.96 cm3联合环周受累诊断直肠癌临床分期的AUC值为0.838。结论:HR-T2WI参数MTL、GTV、环周受累在鉴别Ⅰ期、Ⅱ+Ⅲ期直肠癌中价值较高,MTL联合环周受累收益最高,可有效筛选出新辅助放化疗(nCRT)获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直肠癌 高分辨T2WI 临床分期
下载PDF
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术后造口的护理研究
15
作者 兰璇 卫笑笑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21期77-80,共4页
总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术后造口护理经验。总结了1例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术后造口高排量的护理治疗经验,并进行文献回顾。通过心理护理、造口护理、饮食护理、造口皮肤护理等各方面护理直至造口高排量患者痊愈出院。研究发现,通过多种... 总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术后造口护理经验。总结了1例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术后造口高排量的护理治疗经验,并进行文献回顾。通过心理护理、造口护理、饮食护理、造口皮肤护理等各方面护理直至造口高排量患者痊愈出院。研究发现,通过多种护理方法可增加造口高排量护理成功的可能性,提高痊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造口高排量 直肠癌根治术 护理干预 粪水性皮炎
下载PDF
高剂量放疗结合化疗对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
16
作者 吴玉玲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4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高剂量放疗结合化疗对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进展期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 目的探讨高剂量放疗结合化疗对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进展期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高剂量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疗方案。比较两组卵巢良性肿瘤、无进展生存期、生命质量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为(18.72±3.36)d,长于对照组的(11.57±2.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外周神经毒性、肾功能损伤、放射性肠炎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进展期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直肠癌患者采用高剂量放疗结合化疗治疗利于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进展期 高剂量放疗 化疗 无进展生存期 毒副反应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小雪 张文 +1 位作者 高红 胡宇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145-148,15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高分辨率MRI与PET/CT检查)在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术前T分期筛查中的价值。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09例直肠癌患者中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352个,T_(1)~T_(2)分期26例,T_(3)分期68例,T_(4)分期15例。高分辨率MRI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分期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565、0.705、0.750,P<0.05),对术前T_(4)分期诊断无一致性(P>0.05);PET/CT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分期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696、0.590、0.455,P<0.05),对术前T_(4)分期诊断无一致性(P>0.05);二者联合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T_(4)分期的诊断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838、0.808、0.865、0.709,P<0.05)。高分辨率MRI联合PET/CT在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术前T分期筛查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90%。结论高分辨率MRI联合PET/CT对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率较高,且联合检查在术前T分期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 直肠癌 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 T分期 诊断
下载PDF
中高位直肠癌经自然腔道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陈 王邓超 +3 位作者 杜超 魏健 付召军 雷跃华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自然腔道中高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普外一科接受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本(NOSES)的中高位直肠癌患者31例(试验组),同期接受LCR的中... 目的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自然腔道中高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普外一科接受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本(NOSES)的中高位直肠癌患者31例(试验组),同期接受LCR的中高位直肠癌患者46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对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术中、术后情况、病理特点、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数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VAS)、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高位直肠癌NOSES术式安全、可行,且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更轻,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位直肠癌 腹腔镜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下载PDF
对比分析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单汉国 黄笛鸣 王春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3期42-44,47,共4页
目的分析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结肠造口组... 目的分析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结肠造口组采用结肠造口术治疗,回肠袢式造口组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治疗效果,第一次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回肠袢式造口组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高于结肠造口组的50.00%(P<0.05);回肠袢式造口组第一次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23.51±1.41)h、(54.51±12.61)min,短于结肠造口组的(34.40±2.77)h、(77.40±23.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回肠袢式造口组生存质量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优于结肠造口组(P<0.05)。回肠袢式造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结肠造口组的20.00%(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优于结肠造口术治疗,可改善预后,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不大,可缩短手术和排气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袢式造口术 结肠造口术 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 高位直肠癌
下载PDF
43例高位直肠癌诊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国庆 王金萍 余佩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9-90,共2页
目的 :提高高位直肠癌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43例高位直肠癌的病例。结果 :该病与某些炎症性疾病相似 ,加之人为因素和对本病的认识不足 ,或指肛检查方法和病人的体型位置不当 ,或检查者手指短等原因 ,均易误诊或... 目的 :提高高位直肠癌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43例高位直肠癌的病例。结果 :该病与某些炎症性疾病相似 ,加之人为因素和对本病的认识不足 ,或指肛检查方法和病人的体型位置不当 ,或检查者手指短等原因 ,均易误诊或漏诊 ,故入院患者多为中晚期。本组43例中能行根治性切除的仅8例。生存5年者仅5例。结论 :对中晚期高位直肠癌便血、排便习惯、尾部坠胀与疼痛和指肛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 ,对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直肠癌 指肛检查 体位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