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ing 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 to Optimize Therapy
1
作者 Allen Adolphe Shane Wilder +2 位作者 Teodor Duro Robert Philip Eaton David S. Schade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S 2023年第1期7-20,共14页
Background: Quantifying ten-year cardiovascular risk can be challenging. Different online risk calculators provide different risk estimates and online risk calculators use only one point in time. However, risk factors... Background: Quantifying ten-year cardiovascular risk can be challenging. Different online risk calculators provide different risk estimates and online risk calculators use only one point in time. However, risk factors occur over the lifetime of the individual. Purpose: This manuscript provides three solutions to improving ten-year 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 in individuals at intermediate risk. Methods: Measuring Lipoprotein(a)—Lp(a) is recommended for assessing cardiovascular risk in all individuals who are in the intermediate risk category by standard online risk calculators. Lp(a) is primarily determined by genetic inheritance. It has the undesirable properties of being proatherosclerotic, proinflammatory, and prothrombotic. Measuring apolipoprotein B (apo B) provides a good index of the number of atherosclerotic particles pres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mall, dense LDL cholesterol particles are more atherogenic than larger, less dense LDL cholesterol particles. Measuring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provides a good estimation of the degree of inflammation in the vascular system. Inflammation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heart attacks and strokes. It is increased in diabetes and obesity. Treatment to reduce inflammation results in a reduc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dependent of lipid values. Results: The above three risk factors should be measured in all patients with an intermediate risk score. Routine assays are readily available at a reasonable cost. They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ir recommendation is based o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uccessful therapy will result in the decrease of each of these risk factors. Conclusion: The recommended approach will improve the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guide the physician and patient to the correct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THEROSCLEROSIS risk Equations Apolipoprotein B Lipoprotein(a)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2
作者 李飞 耿杰 +20 位作者 陈洪波 周治军 刘孝华 石洪波 杜丹 朱涛 张景宇 李晓东 却辉 宋洪飞 姚启盛 窦中岭 阮建中 郑江 祝子清 任选义 黄桥 龚侃 刘同族 贺大林 曾宪涛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4期381-390,共10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TUPKP)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设计。在全国20家医院泌尿外科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入组行TUPKP...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TUPKP)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设计。在全国20家医院泌尿外科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入组行TUPKP治疗的高危BPH患者,分析患者基线、围手术期及术后3个月随访的相关数据,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共入组229名高危BPH患者。与基线相比,术后3个月随访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改变量为-17.28[95%CI(-18.02,-16.54)]分、最大尿流率改变量为5.61[95%CI(0.68,10.54)]mL·s^(-1)、残余尿量改变量为-84.50[95%CI(-96.49,-72.51)]mL、生活质量评分改变量为-3.24[95%CI(-3.42,-3.0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TUPKP可以用于治疗高危BPH患者,建议由技术熟练的术者实施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高危患者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麻醉精准干预在高危心血管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张莉 王义 +1 位作者 曾恒 翟浩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精准干预在高危心血管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0例高危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5例)与对照组(9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 目的探讨麻醉精准干预在高危心血管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0例高危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5例)与对照组(9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经验管理,观察组采用麻醉精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高敏肌钙蛋白T(hs-TnT)、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精准干预应用于高危心血管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能进一步减轻对心脏损伤,且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心血管病 非心脏手术 围手术期 麻醉精准干预 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血压控制的影响—基于5年面板数据
4
作者 闵旻 叶燕丽 +1 位作者 杨春艳 张子祺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评价心血管病高危对象血压控制效果,分析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随访和干预,得到连续5年记录完整的高危对象1151人。采用Stata15.0软件,使用面板Logit模型分析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的影响。结果干预后高危人群... 目的评价心血管病高危对象血压控制效果,分析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随访和干预,得到连续5年记录完整的高危对象1151人。采用Stata15.0软件,使用面板Logit模型分析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的影响。结果干预后高危人群血压控制率从2016的23.8%提高到2020年的38.7%,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等生活方式变化不明显,体育锻炼情况明显改善,“每天锻炼”比例从2016年的22.8%上升到2020年的50.6%。面板Logit模型显示,饮酒(OR=1.523,95%CI:1.159~2.003)、超重或肥胖(OR=2.208,95%CI:1.696~2.874)是血压未控制的危险因素,运动是血压未控制的保护因素,每天运动让血压未控制的危险减低41.9%。结论干预对心血管病高危对象血压控制取得较好效果,饮酒、超重或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是未来要加强干预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高危人群 生活方式 血压控制
下载PDF
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
5
作者 刘士贺 韩旭 +5 位作者 刘倩 刘红敏 赵海燕 陈朔华 吴寿岭 吴云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7,共8页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从2006~2020年开滦研究队列中纳入3645例超高危ASCVD[采用《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的定义]患者,排除602例静息心率数据缺失者后,最终分...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从2006~2020年开滦研究队列中纳入3645例超高危ASCVD[采用《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的定义]患者,排除602例静息心率数据缺失者后,最终分析纳入3043例患者,根据确诊ASCVD后首次健康体检时的静息心率四分位水平,将其分为<68次/min组(n=744)、68~74次/min组(n=786)、75~80次/min组(n=760)、≥81次/min组(n=753)。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不同静息心率水平及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对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探讨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四组患者中的累积全因死亡率,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中位随访5.81(3.46,9.64)年期间,772例(25.37%)患者死亡。控制主要混杂因素后,分析结果显示:与静息心率<68次/min组患者相比,75~80次/min组、≥81次/min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4%(HR=1.24,95%CI:1.01~1.52,P=0.047)和47%(HR=1.47,95%CI:1.20~1.81,P<0.001),而68~74次/min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6,95%CI:0.86~1.31,P=0.625)。此外,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3%(HR=1.13,95%CI:1.07~1.19,P<0.001)。分层分析显示,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时,女性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男性患者,<65岁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65岁患者。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也显示,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风险呈线性关联(P _(overall)<0.001,P _(non-linear)=0.933),且静息心率>70次/min时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结论:静息心率升高与超高危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且二者呈线性关联。超高危ASCVD患者静息心率的合适干预切点可能为>75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危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静息心率 全因死亡 队列研究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心血管病风险的关系及其对高危心血管病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何津锐 杨雁华 +2 位作者 曾一 黄燕 马孝湘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697-702,共6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弗明翰风险评分(FRS)评估的10年心血管病(CVD)风险关系,并评估AIP对绝经后妇女高危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绝经后妇女462例(绝经后妇女组)和绝经前妇...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弗明翰风险评分(FRS)评估的10年心血管病(CVD)风险关系,并评估AIP对绝经后妇女高危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绝经后妇女462例(绝经后妇女组)和绝经前妇女196例(绝经前妇女组)。AIP以对数形式计算[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运用FRS评估CVD风险,并根据FRS得分将绝经后妇女分为CVD低危组(307例)和高危组(155例)。分析AIP与变量及FRS间的关系,分析绝经后妇女高危CV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IP对绝经后妇女高危CVD的预测价值。结果与绝经前妇女相比,绝经后妇女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T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空腹血糖、AIP和FRS均显著升高(均P<0.05)。同时,绝经后妇女中吸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危FRS的比例均明显增加(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IP与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LDL-C及FRS均呈正相关,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绝经后妇女AIP与FRS独立相关(β=0.43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AIP仍是绝经后妇女高危CVD的独立危险因素(OR 7.301,95%CI 2.469~15.668,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AIP预测绝经后妇女高危CVD的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 0.836~0.900),最佳截断值为-0.03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47%和81.23%。结论绝经后妇女的AIP较绝经前妇女明显升高并与CVD风险密切相关,且AIP可用于有效预测绝经后妇女的高危CVD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明翰风险评分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心血管病风险 高危 绝经后妇女
下载PDF
心血管病高危病人中医体质类型与代谢风险因素的关系
7
作者 秦岭 鞠建庆 +1 位作者 王欣 王培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3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例心血管病高危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评估中医体质类型,收集代谢因素数据,分析中医体质类型...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3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例心血管病高危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评估中医体质类型,收集代谢因素数据,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和代谢风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并针对相关因素为阳性的高危人群做详细对比。结果:202例心血管病高危病人排名前3位的中医体质分别为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痰湿质病人腹围、同型半胱氨酸(Hcy)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病人;气郁质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其他体质病人。结论:心血管病高危病人的中医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且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高危人群 中医体质 心血管代谢
下载PDF
上海市宝山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健康状况调查
8
作者 万金豹 吴萃 陈秋艳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了解宝山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健康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加强宝山区居民心血管病的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7月—2019年3月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宝山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快速血糖血脂检测,选出高危人... 目的了解宝山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健康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加强宝山区居民心血管病的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7月—2019年3月采用分层抽样法,对宝山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快速血糖血脂检测,选出高危人群1738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高危对象中,男性有570(32.8%),女性有1168例(67.2%)。颈动脉血管正常人群的平均年龄为(60.15±8.12)岁。71~75岁年龄组左右颈动脉的CCA-IMT增厚与斑块的发病比例较高。CCA-IMT增厚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户籍、是否抽烟、高血压、体重变化明显、空腹血糖、LDL-C/HDL-C。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户籍、抽烟、糖尿病、高血压、高龄亲属、体重变化。结论上海市宝山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存在颈动脉异常,需要在控制传统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加强慢病患者的分层管理,对不同特征的居民采用针对性防制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高危人群 颈动脉 调查
下载PDF
公共卫生护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李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5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公共卫生护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 目的:分析公共卫生护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公共卫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血脂、血糖、血压水平,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公共卫生护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效果显著,能够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加强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护理 心血管疾病 高危人群 生活方式
下载PDF
山东省沂水县居民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调查
10
作者 高铭屿 杨登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4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分析山东省沂水县农村地区心血管疾病(CVD)高危人群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22年1—12月选取沂水县农村常住35~75岁的6006名居民为筛查对象,通过问... 目的分析山东省沂水县农村地区心血管疾病(CVD)高危人群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22年1—12月选取沂水县农村常住35~75岁的6006名居民为筛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式收集资料,并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筛查检出CVD高危个例共计1501人,高危检出率为24.99%。其中男性的CVD高危人群检出率为21.86%、女性为27.87%。随着年龄、饮酒的增加,成为CVD高危人群的危险性越大;吸烟、糖尿病患病均为CVD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人群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相比,更易成为CVD高危人群。结论男性、高龄人群、吸烟、饮酒、超重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人群为重点关注人群,应针对CVD高危人群开展多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加强健康宣教,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其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高危人群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吴荣辉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5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茂名农垦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发生及未发生心血管疾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各40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筛选高血压患者...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茂名农垦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发生及未发生心血管疾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各40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筛选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脂联素、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未发生组,二磷酸腺苷(ADP)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Hcy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DP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hs-CRP、Hcy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DP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北京市朝阳区30~60岁职业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特征分析
12
作者 李哲 王晓宁 齐智 《首都公共卫生》 2023年第4期231-235,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职业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特征,从职业角度探索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方法以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成人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为基础,以30~60岁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描述各类职业人群7种心血管疾病...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职业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特征,从职业角度探索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方法以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成人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为基础,以30~60岁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描述各类职业人群7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和聚集特征,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职业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数量的关系。结果有效样本4986人。农业生产人员的高血压(59.11%)、糖尿病(29.61%)、血脂异常(48.22%)、超重肥胖(76.61%)、饮酒(47.24%)标化患病率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农业生产人员(RR=1.120,95%CI:1.033~1.214)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RR=1.099,95%CI:1.028~1.175)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均高于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而服务业人员(RR=0.941,95%CI:0.906~0.979)则低于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结论职业会造成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性差异,应特别关注农业生产人群多重危险因素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人群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聚集性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发生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关旭敏 吴寿岭 夏云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1-716,共6页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及肿瘤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2006~2007年参加开滦集团职工标准化健康体检的职工92297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基线HDL-C的五分位水平将人群分为5...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及肿瘤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2006~2007年参加开滦集团职工标准化健康体检的职工92297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基线HDL-C的五分位水平将人群分为5组,HDL-C<1.23 mmol/L组(n=17907),HDL-C 1.23~1.41 mmol/L组(n=18535),HDL-C 1.42~1.59 mmol/L组(n=18419),HDL-C 1.60~1.83 mmol/L组(n=18904),HDL-C≥1.84 mmol/L组(n=18532)。随访至2014年12月31日,终点事件为发生ASCVD、肿瘤或者死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HDL-C与ASCVD、肿瘤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7.9年期间,3338例(3.6%)发生ASCVD,2370例(2.6%)发生肿瘤。与HDL-C 1.60~1.83 mmol/L组比较,HDL-C<1.23 mmol/L组增加19%的ASCVD发生风险(HR=1.19,95%CI:1.06~1.33),HDL-C≥1.84 mmol/L组增加22%的肿瘤发生风险(HR=1.22,95%CI:1.07~1.38)。结论:低水平的HDL-C(<1.23 mmol/L)增加ASCVD的发生风险,高水平的HDL-C(≥1.84 mmol/L)可能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肿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天津市滨海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慢性病患病现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凤华 魏茂提 +4 位作者 王雄关 杨宁 王晶 杨诚 董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慢性病患病及知晓、治疗和控制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2~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天津市滨海新区21个街道(镇)中随机抽取4个街道(镇),对其中的6305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根据...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慢性病患病及知晓、治疗和控制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2~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天津市滨海新区21个街道(镇)中随机抽取4个街道(镇),对其中的6305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根据疾病史、血压和血脂水平及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结果筛选出心血管病高危对象纳入研究。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现况分别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筛选出心血管病高危对象1494例。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2.49%、87.53%、81.44%、39.70%;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5.48%、86.98%、80.19%、32.64%;血脂异常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9.84%、57.61%、45.30%、14.09%。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知晓率及治疗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患病主要危险因素(均为P<0.001)。高中及以上学历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风险较低(OR分别为0.62、0.73,均为P<0.01),日常参加体育锻炼者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较低(OR分别为0.73、0.27,均为P<0.05)。男性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分别是女性的2.03、1.73倍(均为P<0.001),而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较女性低31%(P<0.05)。结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较高,但控制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人群 慢性病 患病率 知晓率 控制率
下载PDF
不同性别中年肥胖居民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姚佳 王为强 +6 位作者 易伟卓 高兵 傅方琳 韩正 孙梦 董雅勤 顾怀聪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3628-3635,共8页
背景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是评价胰岛素抵抗(IR)和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指标,与发生心血管疾病(CVD)高危风险密切相关,但在不同性别的中年肥胖人群中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可能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中年肥胖人群TyG指数... 背景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是评价胰岛素抵抗(IR)和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指标,与发生心血管疾病(CVD)高危风险密切相关,但在不同性别的中年肥胖人群中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可能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中年肥胖人群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的关系,评估其在CVD防治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安徽省开展的10个CVD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选择30425名中年肥胖居民,采用国家心血管中心统一设计的初筛调查表和基本信息登记表,由经过统一培训并考察合格的调查员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等,并进行CVD高危风险评估。将研究对象分为男性组(n=11566)和女性组(n=18859),男性组根据TyG指数四分位数分组,分为T_(1)(7.417~8.870)(n=2892)、T_(2)(8.871~9.204)(n=2891)、T_(3)(9.205~9.578)(n=2892)、T_(4)(9.579~11.435)(n=2891)亚组;女性组分为F_(1)(7.579~8.876)(n=4715)、F_(2)(8.877~9.183)(n=4720)、F_(3)(9.184~9.526)(n=4710)、F_(4)(9.527~11.647)(n=4714)亚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的关系,采用Z检验比较亚组间的效应值差异。结果男性组中发生CVD高危风险比例为28.4%(3280/11566),女性组中为26.0%(4909/1885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组(女性组)TyG指数T_(2)(F_(2))、T_(3)(F_(3))、T_(4)(F_(4))与CVD高危风险相关(P<0.05),且随着TyG指数的逐渐增大,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的相关性也逐渐增加。男性组,与T_(1)亚组相比,T_(4)亚组发生CVD高危的风险为OR(95%CI)=1.827(1.622,2.058);女性组,与F_(1)亚组相比,F_(4)亚组发生CVD高危的风险为OR(95%CI)=1.552(1.410,1.708)。男、女两组中T_(4)亚组、F_(4)亚组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进一步调整了总胆固醇等指标后(模型2),T_(2)(F_(2))、T_(3)(F_(3))、T_(4)(F_(4))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的相关性有所减弱,但在男性和女性两组TyG指数中,T_(2)(F_(2))、T_(3)(F_(3))、T_(4)(F_(4))均与发生CVD高危风险存在相关性(P<0.05),且随着TyG指数水平的逐渐增大与发生CVD高危风险的相关性逐渐增加。与T_(1)亚组相比,男性组T_(4)亚组中发生CVD高危的风险为OR(95%CI)=1.804(1.584,2.055);与F_(1)亚组相比,女性组F_(4)亚组发生CVD高危风险为OR(95%CI)=1.496(1.345,1.665);男、女两组中T_(4)亚组、F_(4)亚组TyG指数与发生CVD高危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TyG指数的中年肥胖男性更易发生CVD高危风险,应重点关注该群体的TyG指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 性别 心血管疾病 中年人 高危风险
下载PDF
农村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紫莹 杨春艳 +1 位作者 陈美惠 任文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分析农村地区不同类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为心血管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收集湖北省某县级市17931例35~75岁中老年人心血管病早期筛查数据,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心血... 目的分析农村地区不同类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为心血管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收集湖北省某县级市17931例35~75岁中老年人心血管病早期筛查数据,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心血管病史型、血压异常型、血脂异常型、WHO风险评估的患病风险≥20%型心血管病高危检出率分别为2.33%、16.67%、4.37%和4.9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打鼾是心血管病史型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年龄、男性、农民、饮酒、超重或肥胖、打鼾是血压异常型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年龄60~69岁、超重或肥胖、打鼾是血脂异常型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而农民、饮酒是保护因素;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打鼾是WHO风险评估的患病风险≥20%型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结论为了预防心血管病,该地区应重点干预男性、高龄者、吸烟者、饮酒者、超重及肥胖者、打鼾者,倡导合理膳食、戒烟戒酒、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等健康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高危人群 危险因素 农村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思华 周晓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439-444,共6页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发现NAFLD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能会增加冠状动脉钙化及高危斑块的风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AFLD不仅是标志物,还可能参与冠状动...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发现NAFLD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能会增加冠状动脉钙化及高危斑块的风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AFLD不仅是标志物,还可能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包括全身炎症、胰岛素抵抗以及血脂异常等。现就近年来对NAFL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认识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全身炎症 胰岛素抵抗 冠状动脉钙化 高危斑块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分析
18
作者 沈霞芬 蔡强 +1 位作者 俞蔚 许晓辉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11期1655-1661,共7页
目的突出一些行为与非行为因素对心血管健康、疾病预防和管理方面的影响。方法以浙江省20745名心血管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Cox回归及森林图评估和展现其行为和非行为因素与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关系。针对至少存在一种最大风险行为... 目的突出一些行为与非行为因素对心血管健康、疾病预防和管理方面的影响。方法以浙江省20745名心血管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Cox回归及森林图评估和展现其行为和非行为因素与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关系。针对至少存在一种最大风险行为因素的人群,采用Apriori算法分析其行为与非行为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果浙江省心血管高危人群的发病率与年龄段呈正比,与受教育程度呈反比,男性风险高于女性,城市人群高于农村;发病率与吸烟强度成正比,与酒精摄入量呈现U型关联;工作以站立为主的人群发病率最低;在农业劳动者中有明显农忙和农闲之分的人群风险较低;从事一般体力劳动,且从不吸烟,也不大量饮酒的男性人群发病率较低。不吸烟、不喝酒的女性,在家无工作是心血管风险率较高的重要因素。结论影响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较广,且各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高危人群 行为因素 COX回归 APRIORI算法
下载PDF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隐匿性高血压检出率及相关筛查指标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司秋萍 翟惠娟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49-51,共3页
目的通过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隐匿性高血压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探索筛查隐匿性高血压的有效指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对我市35岁及以上年龄的常住人口进行了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初步筛查,共... 目的通过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隐匿性高血压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探索筛查隐匿性高血压的有效指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对我市35岁及以上年龄的常住人口进行了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初步筛查,共筛查出高危人群300名,从中选取无高血压史且诊室血压<140/90mmHg的100人展开分析,通过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了隐匿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并计算出不同指标的截断值,分别计算隐匿性高血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所有高位对象的诊室血压平均值为(141.23±18.28)mmHG/(81.29±10.29)mmHg;诊室高血压占比66%,ABPM异常表达占76%;结合高危人群的ABPM和血压结果,在没有高血压疾病史的人群中诊室血压均值低于140/90mmHG,其中有ABPM异常的隐匿性高血压患者56人,检出率为56%,结合诊室SBP和DBP的MH检出结果表现为升高趋势(P<0.05)。单因素对比高危对象中血压正常组和MH组基本资料,两组性别、BMI、TG、SBP和DBP差异显著(P<0.05)。结合高危对象SBP、DBP和BMI水平线对ROC曲线进行绘制,下面积分别是0.653、0.678和0.613。若诊室SBP截断值为124mmHg,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8%和62.4%,约登指数为28.5%;在本研究中,BMI截断值为26kg/m^(2)时,筛查隐匿性高血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2%和75%,约登指数为19%。如果使用阳性筛查阀值为SBP>124mmHg或者DBP>74mmHg,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47%;而如果使用阳性阀值为SBP>124mmHg或者DBP>74mmHg或者BMI>26kg/m^(2),则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和41%。结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隐匿性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而通过动态血压监测能够大大提升对诊室血压正常偏高或超重肥胖的高危人群进行隐匿性高血压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高危人群 隐匿性高血压 检出率 危险因素 筛查指标
下载PDF
南宁市青秀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
作者 马婕 麦兰仙 +2 位作者 黄芹 文宏 曾志羽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321-326,共6页
目的:调查了解南宁市青秀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电子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改善该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电子健康素养状况,提高疾病管理能力。方法:随机纳入南宁市青秀区心血管疾病高危筛查项目人群,采用简单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 目的:调查了解南宁市青秀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电子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改善该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电子健康素养状况,提高疾病管理能力。方法:随机纳入南宁市青秀区心血管疾病高危筛查项目人群,采用简单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HEALS)对调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3例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电子健康素养评分22分(8~30分),低于电子健康素养分值分界点26分,处于低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有无网络获取途径、网络使用的频率、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及家庭年收入人群的电子健康素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网络使用频率越多及家庭收入越高,则电子健康素养评分越高。结论:调查对象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该针对人群个性化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高危人群 电子健康素养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