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中风高危人群相关危险因素的价值分析
1
作者 黎翠翠 钟广智 +1 位作者 蔡栋昊 梅闯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1期3522-352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风险指标对缺血性中风的影响,筛选出缺血性中风高危人群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106例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为观察组(男62例、女44例),同期10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52例、女54例)... 目的探讨不同风险指标对缺血性中风的影响,筛选出缺血性中风高危人群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106例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为观察组(男62例、女44例),同期10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52例、女54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脂及凝血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单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变量。结果观察组年龄(64.42±10.74)岁,对照组(39.37±12.7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比例高于对照组[77.4%(82/106)比0、48.1%(51/106)比0、16.0%(17/106)比0],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对照组[(4.07±1.22)g/L比(2.84±0.38)g/L、(1.25±0.98)mg/L比(0.25±0.11)mg/L、(1.65±0.69)mmol/L比(1.07±0.35)mmol/L],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低于对照组[(3.54±0.74)mmol/L比(4.71±0.59)mmol/L、(0.98±0.17)mmol/L比(1.53±0.19)mmol/L、(2.01±0.65)mmol/L比(3.14±0.6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TG、D-二聚体为缺血性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HDL水平降低与缺血性中风密切相关(均P<0.05);ROC结果显示,TG、HDL、D-二聚体、联合指标预测概率的AUC分别是0.708、0.969、0.870、0.998。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TG、D-二聚体、HDL与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联合监测有助于缺血性中风高危人群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风险因素 联合监测 高危人群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检测在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中的指导价值
2
作者 江铮 魏锋 +1 位作者 陈朋 蒋小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25-28,32,共5页
目的观察基因多态性检测在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福州市第二医院住院的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根据指南推... 目的观察基因多态性检测在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福州市第二医院住院的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根据指南推荐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试验组根据基因检测分析结果及指南推荐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2组随访3、6、12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存活时间,随访12个月累积生存率。结果试验组随访3、6、12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平均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试验组12个月累积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7.650,P<0.01)。结论通过基因多态性检测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明显降低其12个月内终点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累积生存率,该检测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个体化精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检测 抗血小板药物 终点事件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胃肠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
3
作者 陈琳 张永成 +1 位作者 欧阳至吉 罗新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895-1898,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胃肠道损伤(GI)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5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入研究。记录合并GI发生率。比较合并GI组和无GI组间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等差异,采用Logis...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胃肠道损伤(GI)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5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入研究。记录合并GI发生率。比较合并GI组和无GI组间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等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GI高危因素。结果:5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出现GI患者36例,合并GI发生率为7.20%。合并GI组在年龄、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抗生素药物使用、镇静药使用和入院NIHSS评分间与无GI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GI组在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间与无GI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实验室检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抗生素药物使用、镇静药使用、入院NIHSS评分和C-反应蛋白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GI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GI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抗生素药物使用、镇静药使用、入院NIHSS评分和C-反应蛋白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GI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胃肠道损伤 临床特点 高危因素
下载PDF
CYP2C19*2/*3基因多态性与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汪进丁 万姗姗 +3 位作者 罗江洪 徐明 姚德斌 万和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5期75-79,共5页
目的分析CYP2C19*2/*3基因多态性与规律服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的120例被诊断为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京因... 目的分析CYP2C19*2/*3基因多态性与规律服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的120例被诊断为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京因药物基因床旁检测系统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随访1年内入组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情况,比较规律服用氯吡格雷的脑卒中患者卒中复发与CYP2C19*2/*3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对入组120例的患者进行随访1年,其中18例(15.00%)出现卒中复发。CYP2C19*2/*3基因缺陷型患者的复发风险较基因正常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P<0.05)。复发组的CYP2C19*2/*3基因缺陷型、糖尿病、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占比及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YP2C19*2/*3基因缺陷型(β=1.912,OR=9.845,95%CI:5.531~15.479)、高血压病(β=1.389,OR=4.242,95%CI:1.185~12.919)、糖尿病(β=1.742,OR=5.707,95%CI:1.762~18.479)、颅内动脉狭窄(β=1.251,OR=2.875,95%CI:1.195~8.459)、BMI(β=1.497,OR=4.469,95%CI:1.648~12.121)、LDL-C(β=1.840,OR=7.444,95%CI:1.151~14.147)、Hcy(β=1.252,OR=2.352,95%CI:1.280~6.383)是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规律服用氯吡格雷的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YP2C19*2/*3基因缺陷型卒中复发风险较基因正常型高,基因缺陷型是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氯吡格雷 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 复发
下载PDF
HCY HDL-C比值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上官醉飞 毛其芬 +5 位作者 张鹏 齐伟翠 夏乐平 徐松泉 陈婷婷 李晓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4期578-58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比值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中医院2021年3月至2020年2月AIS确诊患者56例(AIS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2例(对照组)的血生化指标,首先评估观察对象的组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比值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中医院2021年3月至2020年2月AIS确诊患者56例(AIS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2例(对照组)的血生化指标,首先评估观察对象的组间可比性,其次计算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同高比值),单因素分析血生化指标及同高比值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生化指标以及同高比值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观察对象具有可比性,两组观察对象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高血压患病率和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IS组同高比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高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葡萄糖OR值1.515、同高比值OR值1.21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值0.022。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总胆固醇与AIS相关联,但其并非AIS的独立危险因素,葡萄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高比值不仅与AIS相关联而且还是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高比值有利于提升同型半胱氨酸在AIS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CYP2C19基因即时检测下对HR-NICE患者的疗效研究
6
作者 朱晓茹 陈国芳 +5 位作者 时官支 周晓亚 张文丽 刘薇薇 徐辉 王琛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1期123-127,20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型精准指导下治疗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型精准指导下治疗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前瞻、盲法评估。在2021年3月~2022年1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及神经内科病房连续纳入HR-NICE患者,刮取颊黏膜行POCT筛选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携带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氯吡格雷150mg/d)和常规组(氯吡格雷75mg/d)均联合阿司匹林(100mg/d)双重抗血小板治疗21天。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急性脑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及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等情况。主要疗效结局为90天内新发脑卒中,主要安全结局为90天内严重或中度出血。结果共筛查1301例HR-NICE患者,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72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476例:强化组236例,常规组240例。两组患者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90天新发脑卒中强化组4例(1.7%),常规组26例(1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27,P<0.001);两组90天中重度出血强化组0例,常规组1例(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HR-NICE患者,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中,强化氯吡格雷剂量的有效性优于常规剂量,且其安全性一致,未发生更多的出血等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 即时检测 氯吡格雷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牛天童 牛敬忠 刘广志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3-238,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潜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将患者分为CMBs组(n=36)和无CMBs组(n=48),通过头颅MRI检查对颅内CMBs的程度和部位进行分...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潜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将患者分为CMBs组(n=36)和无CMBs组(n=48),通过头颅MRI检查对颅内CMBs的程度和部位进行分级,并结合其详细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史,糖尿病疾病史、高血压疾病史,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脑白质疏松(LA)的程度,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单因素分析筛选CMBs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将筛出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Spearman轶相关分析,分析其与CMBs的相关性。结果(1)与无CMBs组比较,CMBs组LA更严重、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增高(P<0.05)。(2)与轻度CMBs组比较,中、重度CMBs组有饮酒史患者比例、收缩压水平增高,LA更严重(均P<0.05);混合CMBs组、深部/幕下CMBs组和脑叶CMBs组在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HDL-C水平、AP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LA的严重程度和收缩压水平与CMBs的数量呈中度正相关(r=0.485,P=0.003;r=0.437,P=0.008),舒张压水平与CMBs的数量呈弱正相关(r=0.358,P=0.032),HDL-C水平与CMBs的数量呈弱负相关(r=-0.379,P=0.023)。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A程度,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与CMBs密切相关,可能为CMBs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饮酒史、LA程度、收缩压水平可影响CMBs的病变严重程度,收缩压、舒张压、HDL-C水平、APTT则可影响CMBs的分布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收缩压 舒张压 脑白质疏松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江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3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HR-NI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2例HR-NIS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静脉溶栓治疗,随...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HR-NI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2例HR-NIS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静脉溶栓治疗,随访观察90 d。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恶化率、脑卒中复发率、脑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神经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及出院时,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均高于对照组,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LBV)及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随访期间卒中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能降低HR-NIS患者NIHSS评分,改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防止神经功能恶化及脑卒中复发,不增加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神经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强化抗血小板与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对比 被引量:23
9
作者 史雪霞 马骧 冶学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1期1-4,8,共5页
目的对比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CAT)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CAT复发高危诊断标准的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均分为2组,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 目的对比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CAT)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CAT复发高危诊断标准的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均分为2组,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观察组则给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2组不同时期抗血小板聚集率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在治疗1周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而对照组在治疗1周时的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P <0. 05),但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2组间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1周、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TC水平均显著降低,TG治疗后3个月、6个月显著低于治疗前,LDL-C在治疗后6个月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1周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的3项血脂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出院随访3个月时2组CAT高危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随访12个月时观察组高危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1周与治疗后3个月、12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CAT复发高危患者长期使用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复发高危 二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 抗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识别高危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临洪 旃培艳 +3 位作者 徐武平 经屏 张新华 王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有卒中高危因素患者的颅内外大动脉狭窄进行研究。方法采用ABCD评分工具,对48h内入院的非心源性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于入院5d内完成DSA检查,根据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的分值,...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有卒中高危因素患者的颅内外大动脉狭窄进行研究。方法采用ABCD评分工具,对48h内入院的非心源性TI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于入院5d内完成DSA检查,根据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的分值,创建新的ABCD+DSA(ABCDA)评分工具。比较这两种评分工具对卒中风险的预测及其分层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在纳入的88例患者中,有37.5%(33例)的患者在90d内发生卒中,其中伴有≥70%狭窄和闭塞的占66.7%(22例),在无动脉狭窄8例中,仅1例发生卒中。两种评分工具对30d和90d的卒中风险预测均有较高的价值,而ABCDA评分的预测能力则更强。按照ABCD评分分层,本组评分为≥5分组与评分<5分组之间,短期内累计的卒中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在添加DSA项目的分值后,评分为≥5分的患者在30d内发生卒中的风险增加了6倍,在90d内增加了4倍。结论颅内外动脉≥70%狭窄或闭塞是TIA短期内发生卒中的高危人群。ABCDA评分不仅能增强风险的预测和分层能力,并且在卒中的二级预防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卒中风险 ABCD评分 高危人群
下载PDF
超敏cTnT与血栓-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明洁 张凤英 刘慧影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与血栓-炎症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发病后6 h的hs-cTnT在预测神经功能结局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06例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于患者发病后6 h内和72 h检测血清hs-cTnT、S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与血栓-炎症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发病后6 h的hs-cTnT在预测神经功能结局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06例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于患者发病后6 h内和72 h检测血清hs-cTnT、S100B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栓-炎症因子[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P-选择素]水平,并于入院时和发病后9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联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发病后90 d的神经功能结局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分析hs-cTnT与血栓-炎症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其对神经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预后不良组62例,预后良好组44例。发病后6 h内,预后不良组血清hs-cTnT、hs-CRP、MCP-1、t-PA、sCD40L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发病后72 h,预后不良组血清hs-cTnT、S100B、hs-CRP、sCD40L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发病后6 h内和发病后72 h,血清hscTnT水平与发病后72 h的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85,P <0.001;r=0.599,P <0.001),与发病后6 h内t-PA水平呈正相关(r=0.551,P=0.001;r=0.547,P=0.002),与发病后6 h内的MCP-1水平呈正相关(r=0.475,P=0.014;r=0.462,P=0.015)。基线NIHSS评分≥8分(OR=2.656, 95%CI 1.009~6.995,P=0.048)、发病后6 h内hs-cTnT(OR=6.050,95%CI 2.352~15.560,P <0.001)、 hs-CRP(OR=7.294,95%CI 3.285~16.195,P <0.001)、 MCP-1(OR=1.349,95%CI 1.002~1.818,P=0.049)、t-PA (OR=1.007,95%CI 1.001~2.446,P=0.004)是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6 h内的hs-cTnT升高是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并且还与hs-CRP、t-PA和MCP-1的急性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 血栓-炎症因子 神经功能结局 危险因素 预测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危险因素与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姜霁纹 刘水平 毕齐 《中国医药》 2014年第7期995-99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并研究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神经科收治的88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入院...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并研究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神经科收治的88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入院时血压、血糖、体温、血hsCRP、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Glasgow评分、既往病史、合并症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住院30 d内死亡为结局, 对影响死亡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8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死亡43例,病死率为4.8%。死亡患者与生存患者年龄、入院时血hsCRP、D-二聚体、尿素氮、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有合并症比例、NIHSS评分、Glasgow评分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5±10)岁比(70±10)岁,(8.8±2.0)mg/L 比(5.2±1.0)mg/L,(1.73±0.92)mg/L比(1.04±0.28)mg/L,(9.6±5.1)mmol/L比(6.2±2.2)mmol/L,(37±5)g/L比(42±5)g/L,(4.6±1.7)g/L 比(4.1±1.2)g/L,79.1%(34/43)比8.2%(69/843),(16.3±7.2)分比(7.1±5.3)分,(8.0±3.3)分比(12.0±2.6)分](P<0.05或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入院时Glasgow 评分高为保护性因素[比值比(OR)=0.642,95%置信区间(CI):-0.730~0.893]。入院时血hsCRP(OR=1.243,95% CI :1.012~1.523)、D-二聚体(OR=2.231,95%CI:1.426~4.117、NIHSS评分(OR=1.226,95% CI:1.112~1.412)及合并症(OR=65.03,95% CI:11.433~363.626)均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大、入院时hsCRP升高、D-二聚体升高、NIHSS评分高、Glasgow评分低及入院时合并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死亡 危险因素 D-二聚体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高盐饮食人群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宇辉 许超杰 +1 位作者 罗焕 郭健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3期270-275,共6页
目的研究高盐饮食人群中发生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高盐饮食人群发生IS风险的列线图。方法收集2020-06—2021-03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五科住院和健康体检的215例高盐饮食者,分为IS组和非IS组,... 目的研究高盐饮食人群中发生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高盐饮食人群发生IS风险的列线图。方法收集2020-06—2021-03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五科住院和健康体检的215例高盐饮食者,分为IS组和非IS组,比较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采用Lasso回归筛选出最优的变量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相关变量建立预测高盐饮食者发生IS风险的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决策曲线分析法(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区分能力和临床效用。结果共纳入高盐饮食研究对象215例,其中IS组81例,非IS组134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脑卒中史和吸烟与高盐饮食人群IS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BMI、高血压史、心脏病史、脑卒中史、吸烟增加高盐饮食人群IS的发生风险(均P<0.05)。ROC曲线下面积(0.848)以及DCA表明,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和临床效用。结论有高血压史、心脏病史、脑卒中史、吸烟与肥胖能增加高盐饮食人群发生IS的风险,列线图对预测高盐饮食人群发生IS的风险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高盐饮食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庄景义 韦薇 +1 位作者 周莉莉 詹克栋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339-1343,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58例老年(≥65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SAP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未发生SAP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职业...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58例老年(≥65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SAP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未发生SAP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等)、病情相关资料[吸烟史、饮酒史、吞咽障碍、肢体偏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CS)评分、合并房颤、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等]及医疗措施(行机械通气、肠内营养时长),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SAP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吞咽障碍、肢体偏瘫、NIHSS评分、GCS评分、合并房颤、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行机械通气、肠内营养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有吸烟史、NIHSS≥15分、有吞咽障碍、有肢体偏瘫、GCS评分≤11分、合并房颤、合并冠心病、行机械通气、肠内营养时长≥1周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SAP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SAP影响因素以自身病情为主,其次还受到医疗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性 缺血性 老年人 肺炎 卒中相关性 高危因素
下载PDF
超声对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危险因素关系初探 被引量:9
15
作者 秦茜淼 陈为民 +1 位作者 沈天骊 王怡 《上海医学影像》 2006年第4期281-282,285,共3页
目的研究颅外颈动脉硬化性斑块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运用高频超声对142例患者行颅外颈动脉检测。将颈动脉斑块分为七型两大类,比较不同斑块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颅外颈动脉硬化性斑块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运用高频超声对142例患者行颅外颈动脉检测。将颈动脉斑块分为七型两大类,比较不同斑块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不稳定斑块、特别透声斑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危险因素无论在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之间,还是在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频超声能够检测不稳定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颈动脉 不稳定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hs-CRP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聃 邓丽 +2 位作者 刘晓冬 张拥波 李继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23期1845-1846,1848,共3页
目的分析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血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76例患者,其中颈内动脉闭塞89例,大脑中动脉闭塞74例,颈内动脉合并大脑中动脉闭塞29例,除外颅内外大动脉闭塞的脑缺血患者84例... 目的分析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血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76例患者,其中颈内动脉闭塞89例,大脑中动脉闭塞74例,颈内动脉合并大脑中动脉闭塞29例,除外颅内外大动脉闭塞的脑缺血患者84例。记录其危险因素及入院后3天内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非闭塞的脑缺血患者比较,颅内外动脉闭塞患者多合并冠心病和脑卒中病史(P<0.01),并且闭塞组23.6%~31.0%患者含有3个以上的多重危险因素,而对照组仅有3.6%,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hs-CRP在各闭塞组中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颅内外动脉闭塞患者多含有多个危险因素,并且多合并冠心病和脑卒中病史。hs-CRP作为重要的炎性因子,可能参与了颅内外大动脉闭塞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其临床生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内动脉闭塞 大脑中动脉闭塞 危险因素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孝苹 龙虎 +1 位作者 陈忠伦 段劲峰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680-168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28例,其中45岁以下青年组21例(男5例,女16例),老年组207例(男120例,女87例)。同时完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学检查...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28例,其中45岁以下青年组21例(男5例,女16例),老年组207例(男120例,女87例)。同时完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学检查指标。结果青年组和老年组比较,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方面老年组明显升高,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方面青年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分无斑块51例、稳定斑块165例和不稳定斑块12例,不同斑块组在hs-CRP和FIB方面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法显示LDL-C、FIB和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正相关。结论 LDL-C、高敏C反应蛋和FIB是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青年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 低密度脂蛋白 血浆纤维蛋白原 高敏C反应蛋白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采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卒中复发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14
18
作者 何思锦 李颖彬 +1 位作者 张燕婷 白小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卒中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48例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将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后,分为ESRS≥3分组(高危复发风险组2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卒中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48例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将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后,分为ESRS≥3分组(高危复发风险组21例)和ESRS<3分组(低危复发风险组2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颅内责任血管(基底动脉或单侧大脑中动脉)的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检查,依据HR-MRI在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及T1压脂序列等的信号强弱,区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斑块与不稳定性斑块。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及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这四个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高危因素。其OR值分别为87.114、159.423、8.942、11.551,95%CI分别为4.218~1 799.078、3.235~7 855.957、1.054~75.857、1.011~132.043(均P<0.05)。结论除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传统危险因素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是缺血性卒中高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卒中复发 Essen卒中评分 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定义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冲 陈玮琪 +2 位作者 荆京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77-482,共6页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处于不稳定状态,早期复发进展为严重卒中的风险较高。目前,不同的临床评分系统是临床工作者常用的预测模型,但随着近些年对影像及...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处于不稳定状态,早期复发进展为严重卒中的风险较高。目前,不同的临床评分系统是临床工作者常用的预测模型,但随着近些年对影像及分子标记物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同样能够预测卒中复发风险,进而指导HR-NICE人群的早期干预及个体化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同时可以降低国家卒中负担。本文根据近年对于卒中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对HR-NICE的定义、临床、影像和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其预后评判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轻型卒中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合肥市某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代晨阳 张倩 +1 位作者 计海霞 汪凯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了解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因素,以期制定脑卒中早期干预策略。方法通过入户筛查方式收集2017年5~10月合肥市四里河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相关资料,共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762例,其中618例完成颈部血管超声... 目的了解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因素,以期制定脑卒中早期干预策略。方法通过入户筛查方式收集2017年5~10月合肥市四里河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相关资料,共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762例,其中618例完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IMT结果分为IMT正常组(213例)和IMT增厚组(405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记录两组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或心脏瓣膜病、吸烟、很少进行体育锻炼、明显超重或肥胖及脑卒中家族史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生IMT增厚的影响因素。结果 IMT增厚组相对于IMT正常组男性占比较高且年龄相对较大(P<0.05), IMT增厚组糖尿病暴露率高于IMT正常组(P<0.05),IMT增厚组收缩压、FPG、HbA1c、Hcy水平高于IMT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99)、收缩压(OR=1.018)、HbA1c(OR=1.457)和Hcy(OR=1.027)是脑卒中高危人群颈部IMT增厚的危险因素,女性为保护因素(OR=0.598)。IMT增厚组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数目高于IMT正常组(P<0.05)。结论性别、年龄、收缩压、HbA1c和Hcy与脑卒中高危人群IMT增厚密切相关,控制上述危险因素,有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脑卒中 高危人群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颈动脉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