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考“提分”到高考“必考”:体育中高考改革基本学理的辨正
1
作者 熊文 吴绍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13,共11页
当下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存在较为严重的学理误区和伦理缺失,其中的学理议题涉及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的内在动因和效度,通常作为该项改革的逻辑起点。对相关学理误区予以审视和澄清,可为体育中高考改革的决策、调适,以及学校体育合理定位... 当下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存在较为严重的学理误区和伦理缺失,其中的学理议题涉及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的内在动因和效度,通常作为该项改革的逻辑起点。对相关学理误区予以审视和澄清,可为体育中高考改革的决策、调适,以及学校体育合理定位、体教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分析认为:(1)相关改革取向与“体育”难以兼容。基于体育的“考”与“教”具有不同的规定,升学区分性考试内容和要求难以评价、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并对学校“体教融合”造成消解。(2)相关改革取向与“健康”难以切合。基于体适能不同类型及发展的参照,“体质健康”主导的考试与“健康”存在偏离;考试相关要求或导向对部分学生造成健康隐患,且对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缺乏针对性。(3)体育中高考改革决策需厘清体育中高考评价的实质、“体育与健康”的定位及改革的利弊,也即明确体育中高考所评价的主要是一种非基本或特定的运动能力。研究提出:体育中高考相关改革取向具有某些结构性的局限,不宜强行推行;作为权宜性举措,应将体育中考明确为“水平考”或“达标考”;对体育中高考相关问题的审视及改革决策,需置于学校体育内在规定、体育“人文-教育”价值与健康追求3要素构成的分析框架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中考 体育高考 必考科目 体质健康 体教融合
下载PDF
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北京市等级考生物学试卷特点的变化
2
作者 孙鹏 马会放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73,共3页
北京市生物学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卷具有“强调系统性、注重整体性、聚焦学科性、坚持创新性、突出导向性”的试题特色,更好地发挥了试卷的功能。
关键词 高考综合改革 学业水平考试 等级性考试 生物学 试题特点
下载PDF
高三学生体育锻炼特点及其与高考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3
作者 冯沁雪 王严淞 马莉萍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81,共15页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身体健康与体育锻炼,出台各项政策保障青少年每天校内锻炼至少1小时,而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三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很容易被学业挤占。基于某省2021届高三毕业生调查数据,使用统计分析、计量回归分析、倾向性得分...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身体健康与体育锻炼,出台各项政策保障青少年每天校内锻炼至少1小时,而面临高考压力的高三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很容易被学业挤占。基于某省2021届高三毕业生调查数据,使用统计分析、计量回归分析、倾向性得分匹配等方法,分析高三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及其与高考成绩的关系,发现近八成高三学生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及以上,不足两成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及以上。其中,女生、独生子女、城镇户口、父母文化程度较高、中考成绩较好、优质高中的学生平均体育锻炼时长更短。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高考成绩显著高于未参加的学生,差异主要体现在女生、中考成绩较好、优质高中等本身较少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中。体育锻炼时长与高考成绩之间呈倒U型关系,每天锻炼1.1小时的学生高考成绩最优,女生、中考成绩排名靠前、优质高中学生的最优体育锻炼时长更长、高于其平均体育锻炼时长。以上发现侧面检验了相关政策的现实价值,并对明确高中学生体育锻炼要求、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高考成绩 高三学生 倒U型函数理论
下载PDF
变革与阻滞:新高考背景下县中育人方式的资源约束
4
作者 徐东波 庞颖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转变县中育人方式是适应新高考改革之需,促进县中振兴之要。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调研发现:M县中育人方式的积极变革十分有限,更多表现为变革阻滞,如学生被限制选科走班,生涯规划教育与综合素质评价活动走向形式化、表面化、功利化,学科... 转变县中育人方式是适应新高考改革之需,促进县中振兴之要。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调研发现:M县中育人方式的积极变革十分有限,更多表现为变革阻滞,如学生被限制选科走班,生涯规划教育与综合素质评价活动走向形式化、表面化、功利化,学科教学总体没有改变;变革的过程经历了“不确定的响应”“基于反馈的调整”“对应试的巩固”三个阶段。阻碍M县中育人方式变革的因素包括宽松的政策执行要求、相对弱势的物质条件、集中统一的管理倾向等,但问题的实质在于县中的竞争型场域与行动者的应试性惯习。为促进县中育人方式变革,可以从县域环境、新高考形式、县中应试等多个层面着手,塑造利于变革的县域氛围,发挥集中统一的考试优势,促进分数应试向素养应试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普通高中 育人方式变革 新高考
下载PDF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探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董凌波 冯增俊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32,共5页
学考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的新功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我国,学考和高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职责混淆、学考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学考和高考管理权限不明晰等问题,使学考在促进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面的作用有限,高考改革举步维... 学考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的新功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我国,学考和高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职责混淆、学考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学考和高考管理权限不明晰等问题,使学考在促进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面的作用有限,高考改革举步维艰。本文认为,学考与高考在性质和功能上有着明显区别,但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又是相互联动的。今后我国高考改革应该致力于正确定位政府在学考和高考中扮演的角色,明确学考和高考的组织机构和职能,为我国高考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高考 改革
下载PDF
新高考模式下“大学物理先导课”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7
6
作者 倪忠强 吴天刚 +2 位作者 顾牡 刘海兰 宋志怀 《物理与工程》 2018年第6期53-56,共4页
2017年上海和浙江两地率先执行新高考3+3模式,这在考试科目的选择上给了高中生很大的自由度。调查显示,对于相对较难的物理学科目,学生选择得较少,而且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内容也做了很多删减,对此,现阶段的大学物理教学必须要做相应... 2017年上海和浙江两地率先执行新高考3+3模式,这在考试科目的选择上给了高中生很大的自由度。调查显示,对于相对较难的物理学科目,学生选择得较少,而且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内容也做了很多删减,对此,现阶段的大学物理教学必须要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高考的模式。本文介绍了针对新高考模式下入学的大学生开展的"大学物理先导课"的开设情况以及教学效果,目的在于保证原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探索适应今后的新高考模式下的大学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模式 大中学校物理课程的衔接 分级考试
下载PDF
新时期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再审视:操作和实践的困境 被引量:8
7
作者 熊文 《体育科研》 2022年第3期8-17,共10页
针对我国当下中考体育逐渐提高分值(乃至与主科同分)以及将体育作为高考必考科目这一改革取向的操作和实践问题而展开,涉及考试设项、平时成绩及“减负”“双减”等相关理论假定的困境或误区,旨在为体育中高考改革议题和决策提供理论参... 针对我国当下中考体育逐渐提高分值(乃至与主科同分)以及将体育作为高考必考科目这一改革取向的操作和实践问题而展开,涉及考试设项、平时成绩及“减负”“双减”等相关理论假定的困境或误区,旨在为体育中高考改革议题和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及警示。认为:(1)体育中高考的设项难以与体育(及健康)关联,并存在操作性偏差。考试项目难以体现体育的实质及其多维目标,考试设项数量确立及选项、抽考等举措存在理论缺失和缺陷,“考什么”(考试项目)对“教(练)什么”导向失当及评价失灵。(2)体育中高考的平时成绩难以与过程性评价及体育锻炼关联,并衍生相关问题。这主要缘于平时成绩偏离常规体育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真实功能且缺乏公平性;同时,平时成绩的可能构成中,“平时表现”难以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习惯及其他内在相关品质,“体育竞赛”和“体育素养”也均存在较大的弊端或局限。(3)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难以对冲文化应试教育及推进“减负”或“双减”。其中的认识误区为将一般性、适度的体育锻炼等同于高区分性升学考试压力下的功利性、极限式训练。提出:体育中高考应与体育相分离的根本原因为考试设项所具有的个体化、体能化、简单-片段化、标准化等特征,难以体现体育项目、体育教学所应有的内容及相关素养,甚至难以反映真正的体育运动能力;体育课程不能“教什么,考什么”,是制约这门课程应试化及纳入中高考的结构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高考 体育中考 改革 主科 必考科目 平时成绩 应试教育 双减
下载PDF
过程评价:高考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的共同探索——兼论高中学考、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现实途径 被引量:4
8
作者 边新灿 《考试研究》 2016年第5期37-43,共7页
过程评价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具有标志性的改革举措,它与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选拔构成了高考改革的完整体系。过程评价也是高中课改的重要内容。过程评价在高考改革中既体现为高中学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也体现为部分科目一... 过程评价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具有标志性的改革举措,它与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选拔构成了高考改革的完整体系。过程评价也是高中课改的重要内容。过程评价在高考改革中既体现为高中学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也体现为部分科目一年中为每个考生提供多次选择机会。过程评价为高校招生解决"一考定终身"的老大难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高中课改 高中学考 过程评价
下载PDF
中高考学生考前心理辅导的实施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玉荣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1-54,共4页
基于中高考学生考前心理辅导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依据中高考学生考前心理辅导内容的构成要素,分析了考前心理辅导多元手段的应用,并提出了辅导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以提升辅导质量。
关键词 中高考 考前心理辅导 实施
下载PDF
让现实越来越接近理想的天空——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关系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钟玉 《江苏教育研究》 2011年第11期7-10,共4页
从理论上说,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应该是完全合拍的关系。然而,现实中,由于教育者对二者关系的曲解、异化以及高考命题者在命题时存在的盲区,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之间存在部分脱节现象。摆脱现状的出路在于:打造科学... 从理论上说,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应该是完全合拍的关系。然而,现实中,由于教育者对二者关系的曲解、异化以及高考命题者在命题时存在的盲区,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之间存在部分脱节现象。摆脱现状的出路在于:打造科学高考试卷,让评价引领课堂;建设理想语文课堂,用教学赢得高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高考 新课标 考试说明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中学实施“走班制”的审思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丽丽 张继明 《决策与信息》 2018年第11期92-99,共8页
中学实施"走班制"既是配合当前新高考改革的需要,也是对扩大学生选择权、促进学生自由发展理念的践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我国部分中学已实施了走班制,但是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走班后教学混乱、同伴及班级文化影响力减... 中学实施"走班制"既是配合当前新高考改革的需要,也是对扩大学生选择权、促进学生自由发展理念的践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我国部分中学已实施了走班制,但是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走班后教学混乱、同伴及班级文化影响力减少、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根据我国中学教育的具体情况,尽力完善学校基本设施,开展多元化培训,优化教师队伍,增强学生综合发展的制度建设,探索出一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最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新高考 走班制 中学生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下载PDF
数学文化融入高考数学试题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威 谢治州 向兴 《凯里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14-119,共6页
自201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高考大纲以来,把数学文化研究推向新的领域.通过对近5年渗透数学文化的高考试题从题型、分类、知识点分布以及试题数量和分值变化趋势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数学文化 高考 高中数学
下载PDF
新高考选考科目计分方式探讨 被引量:28
13
作者 温忠麟 《中国考试》 2017年第12期23-29,共7页
在新高考综合改革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成绩作为高考成绩的组成部分。高考选考科目由于考生能力和题目难易度不同,原始分无法进行比较。如果各科使用标准分或者比例等级计分,虽然解决了题目难易度不同的问题,但因考生能力不同导致的... 在新高考综合改革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成绩作为高考成绩的组成部分。高考选考科目由于考生能力和题目难易度不同,原始分无法进行比较。如果各科使用标准分或者比例等级计分,虽然解决了题目难易度不同的问题,但因考生能力不同导致的计分不公问题会更加突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计分定级方式,在强假设和弱假设下分别得到选考科目的统计校准分数,然后让学科专家小组在此基础上设定专家校准值。根据选考科目在必考科目有成绩之前还是之后定级,分别给出等级赋分方法,从而解决考生选科时"避难选易"和"避强邻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高考改革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学业水平标准 校准分
下载PDF
北京市初中史、地、政、生“教非所学”教师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14
作者 董良 陈卫亚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8-24,共7页
北京市新中考改革将史、地、政、生4个学科纳入中考范围,这对初中史、地、政、生"教非所学"教师的角色调整和适应提出了挑战。为了更好地迎接这一挑战,在劳动力市场供求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教非所学"教师产生的原... 北京市新中考改革将史、地、政、生4个学科纳入中考范围,这对初中史、地、政、生"教非所学"教师的角色调整和适应提出了挑战。为了更好地迎接这一挑战,在劳动力市场供求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教非所学"教师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之策。分析发现,"教非所学"教师产生的原因是史、地、政、生教师的刚性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其中,刚性需求是根本原因。解决这一现象要根据各类原因,坚持标本兼治,增加有效供给,逐步消除史、地、政、生教师"教非所学"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改革 “教非所学” 有效供给 刚性需求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英语学习能力提升策略 被引量:4
15
作者 游忆 万小芬 《安顺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94-98,共5页
在新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育产生质的飞跃,其评价方式、教学目标以及负担程度具有所转变,进而使得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更为公平化、素质化、效率化以及自主化。为使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升,可从课堂形式转变、... 在新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育产生质的飞跃,其评价方式、教学目标以及负担程度具有所转变,进而使得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更为公平化、素质化、效率化以及自主化。为使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升,可从课堂形式转变、教师在职培训以及教育观念转变等角度出发,探索夯实能力提升空间、强化主观能动性以及推动多元化发展等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高中学生 英语学习能力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下载PDF
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价值论反思——基于新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及沪浙试点
16
作者 胡继雄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7年第2期292-307,共16页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伴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在对高中毕业会考制度进行充分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考试评价制度。近年来,随着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伴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在对高中毕业会考制度进行充分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考试评价制度。近年来,随着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学业水平考试再次引起人们高度关注。随着2017年上海、浙江新高考方案的试点及全面实施,我国将迎来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本文基于对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的诸多分析和对沪浙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情况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新高考方案的调研分析,探讨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公平、合理的学业水平考试选拔评价与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构建学业水平考试管理制度,统一规范学业水平考试的设置和操作规范,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更高效、有序地推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沪浙试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下载PDF
利用考试说明 把握高考复习方向
17
作者 时延群 《价值工程》 2010年第28期207-208,共2页
本文就高三复习中对考试说明的应用进行阐述,通过对考试说明及高考题的分析,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
关键词 高三复习 三轮一冲刺 考试说明 高考题 复习方向 建议
下载PDF
对考试评价制度的认识与思考——以安顺市中考改革为例
18
作者 李德川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66-68,共3页
随着我市基础教育的稳步发展和“两基”攻坚的基本完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教育评价制度。现阶段传统教育评价制度的矛盾日益凸现,如何建立客观、科学、准确、全面的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评... 随着我市基础教育的稳步发展和“两基”攻坚的基本完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教育评价制度。现阶段传统教育评价制度的矛盾日益凸现,如何建立客观、科学、准确、全面的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巩固“两基”成果,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教育创新,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中考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是否拉大县域高中和地级市高中的差距
19
作者 郭丛斌 朱昱治 +1 位作者 曹连喆 祝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53,共10页
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新高考改革对县域高中毕业生入学某顶尖大学机会的影响发现:在采用“3+3”改革模式的省份,县域高中毕业生入学顶尖大学的机会显著下降;但在采用“3+1+2”改革模式的省份,这一影响不显著。化解新高考改革对县域高中毕... 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新高考改革对县域高中毕业生入学某顶尖大学机会的影响发现:在采用“3+3”改革模式的省份,县域高中毕业生入学顶尖大学的机会显著下降;但在采用“3+1+2”改革模式的省份,这一影响不显著。化解新高考改革对县域高中毕业生入学顶尖大学机会的不利影响,既需要县域高中主动适应新高考改革,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也需要省市高中结对提供师资等全方位帮扶,更离不开国家专项招生政策给予精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县域高中 顶尖大学 入学机会
原文传递
高考分数和高中排名在招生中的甄别价值——基于招生倾斜政策的视角 被引量:3
20
作者 牛新春 杨菲 熊庆年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24,41,共9页
招生倾斜政策使用降分的方式录取边远省份、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被指责为对择优录取原则的背离。基于X大学的学生学业记录和调研数据,分析验证了高中排名是更有效且更公平的优秀标准,为招生倾斜政策注重高中成绩的做法提供了实证支持。第... 招生倾斜政策使用降分的方式录取边远省份、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被指责为对择优录取原则的背离。基于X大学的学生学业记录和调研数据,分析验证了高中排名是更有效且更公平的优秀标准,为招生倾斜政策注重高中成绩的做法提供了实证支持。第一,重点大学在实施倾斜政策时似乎无意中使用了高考分数和高中排名两个"择优录取"的标准,高考分数有所放松的学生高中排名优秀。第二,高中排名对于大学表现有着更好的预测力,预测力更大而且随年级上升而增强。高考分数相当程度反映了学生的基础教育地区性差异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差异,而高中排名的内涵更独立于资源优势因此更为公平。第三,在继续实施招生倾斜政策时,为保证招生目标的实现,提高高考分数并不可行,而且仅关注提高高考分数对于促进大学学业表现而言也相对低效。适当放松高考分数而注重高中排名不仅是倾斜政策实施的现实选择也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分数 高中排名 大学学业表现 招生倾斜政策 重点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