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Heat Shock Protein Gene DpHsp70 in Dahlia
1
作者 Lan LUO Hua GUAN +3 位作者 Siyu ZHOU Siyu ZHU Chuanle ZHAO Jianzhong TA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0年第4期1-3,18,共4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SPs and the response of high temperature stress.[Methods]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clone and analyze the gene sequenc...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SPs and the response of high temperature stress.[Methods]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clone and analyze the gene sequence of DpHsp70 gene.The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 of DpHsp70 gen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and exogenous salicylic acid(SA)were observed and further analyzed by qRT PCR.[Results]The coding region of the Dahlia DpHsp70 gene was 705 bp,encoding 234 amino acid residues(GenBank accession number:MH102288).Aligned with Compositae plants,the Dahlia DpHsp70 gene shared more than 83%homology in gene sequence while 99%-100%homology in amino acid sequence.Under the 35℃high temperature stress,the expression of DpHsp70 gene in Dahlia peta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Meanwhile,the expression of DpHsp70 gene further increased under SA at 35℃temperature,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35℃high temperature stress treatment group.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Hsp70 gene in Compositae is with highly conservative property and its expression could be up-regulated in response to high temperature stress.It can also be concluded that applying exogenous SA can improve the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of Dahlia.[Conclusions]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experimental basis for elucidating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mechanism of Dahlia in response to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HLIA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Salicylic acid(SA) heat shock protein Gene expression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玫瑰高温胁迫的缓解效应
2
作者 田雪军 徐佩琦 +2 位作者 吴晶晶 徐艳 熊兴鹏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目的]高温已经成为制约玫瑰生长和生产最主要的非生物逆境因子之一。探究外源褪黑素对玫瑰耐高温能力的影响,可为解决玫瑰栽培过程中的热害问题以及玫瑰耐高温遗传改良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二年生‘紫枝’玫瑰盆栽苗为试验材料... [目的]高温已经成为制约玫瑰生长和生产最主要的非生物逆境因子之一。探究外源褪黑素对玫瑰耐高温能力的影响,可为解决玫瑰栽培过程中的热害问题以及玫瑰耐高温遗传改良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二年生‘紫枝’玫瑰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100μmol·L-1褪黑素预处理对40℃高温胁迫下玫瑰叶片相关生理特性和热激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高温胁迫导致玫瑰叶片水分失衡,细胞膜系统受损,光合作用受阻,次生氧化胁迫,明显抑制了玫瑰的生长。而外源褪黑素预处理后,玫瑰叶片在高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相对含水量(RWC)和叶绿素含量(SPDA)显著升高;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净光合速率(Pn)显著提升;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SP)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显著增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显著增强;RhHSP70、RhHSP90和RhHSP101等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高温胁迫下,施加外源褪黑素预处理能够通过提高叶片保水能力,维护细胞膜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提升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上调热激蛋白基因表达等途径来缓解高温胁迫对玫瑰叶片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了玫瑰的耐高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玫瑰 高温胁迫 生理特性 热激蛋白
下载PDF
仿刺参南移养殖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3
作者 朱志煌 林琪 +1 位作者 吴建绍 杨求华 《渔业研究》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研究将仿刺参幼苗从北方南移至福建进行养殖,在自然水温下饲养1年,并作为南移福建养殖的实验组,同时以北方相同苗龄的仿刺参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抗热性能;采用荧光定量法分析经过热诱导1、2、3 h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仿刺参的HSP90a... 本研究将仿刺参幼苗从北方南移至福建进行养殖,在自然水温下饲养1年,并作为南移福建养殖的实验组,同时以北方相同苗龄的仿刺参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抗热性能;采用荧光定量法分析经过热诱导1、2、3 h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仿刺参的HSP90a、gp96、HSP70、HSP26和proeintl(2)efl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变化情况。研究发现:1)实验组仿刺参的亚致死温度为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实验组和对照组仿刺参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3.1、31.9℃,表明高温驯化能够提高仿刺参的耐热能力。2)实验组与对照组仿刺参的5种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在30℃高温刺激下,对照组仿刺参的HSP90a、gp96、HSP70、HSP26基因表达在温度刺激1、2 h后没有明显增加,而刺激3 h后才出现上调,表达量分别达到(9.801±1.303)、(2.508±0.910)、(8.649±1.936)、(34.787±4.978);实验组仿刺参的HSP90a、gp96、HSP70、HSP26表达在温度刺激1 h后即出现显著上调,表达量分别达到(42.000±8.798)、(20.019±6.224)、(218.750±78.701)、(93.710±5.674)。实验组仿刺参的4种温度耐受性相关基因的上调时间早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仿刺参对外界高温的适应能力强于对照组。因此,高温驯化后的仿刺参能够更早地对外界高温变化做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高温驯化 热冲击蛋白 高温耐受性
下载PDF
马银花热激蛋白90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4
作者 李丰延 瞿方茜 +5 位作者 赵芳梦 王琪 周泓 张亮生 夏宜平 王秀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8-718,共11页
为探究杜鹃花热激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在植物生长发育调节和高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杜鹃花属中观赏价值高、环境适应性强的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Hsp90家族开展全基因组水... 为探究杜鹃花热激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在植物生长发育调节和高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杜鹃花属中观赏价值高、环境适应性强的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Hsp90家族开展全基因组水平鉴定以及基因结构、顺式作用元件、进化、表达模式等分析。结果表明马银花Hsp90家族有11个成员,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Hsp90家族成员均参与植物激素代谢和逆境胁迫响应过程。利用马银花、拟南芥、番茄、茶、杜鹃、河南杜鹃、马缨杜鹃的Hsp90家族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被划分为4个主要分支。进化分析显示,Hsp90家族在杜鹃花属分化过程中受到纯化选择作用。Hsp90家族在不同组织器官中和高温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表明,马银花Hsp90家族参与了花器官的发育和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本研究为杜鹃花Hsp90基因功能的深入解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属 热激蛋白90家族 高温胁迫 表达模式
下载PDF
大豆Hsp20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高温高湿胁迫响应的分析
5
作者 徐乐 何宏泰 +5 位作者 刘浩然 林紫依 刘燕敏 王泽博 魏家萍 刘骕骦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5-578,共14页
热激蛋白(Hsps)家族中的小热激蛋白(Hsp20)在保护植物免受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究大豆Hsp20家族基因的特性及其对高温高湿胁迫的响应,对大豆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进化关系、保守结构域、染... 热激蛋白(Hsps)家族中的小热激蛋白(Hsp20)在保护植物免受非生物胁迫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究大豆Hsp20家族基因的特性及其对高温高湿胁迫的响应,对大豆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进化关系、保守结构域、染色体位置、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和组织特异性表达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并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对湘豆3号和宁镇1号两个大豆品种在高温高湿胁迫下不同时间的蛋白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豆基因组中共查找出33个GmHsp20基因,不均匀分布在16条染色体上并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和亚细胞定位结果分为11个亚族。序列分析表明GmHsp20蛋白表现出较高的结构保守性,含有典型的ACD结构域,32个GmHsp20基因(96.96%)没有内含子,或只有1个内含子。启动子分析表明,GmHsp20基因含有大量与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其中MYB数目最多(110)个。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除GmHSP22.6外,其余基因在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GmHSP18.5、GmHSP23.7、GmHSP15.2基因在所有组织中均高度表达。蛋白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宁镇1号和湘豆3号两个品种中,经高温高湿胁迫处理后,GmHSP18.5、GmHSP23.7、GmHSP26.0B、GmHSP17.8、GmHSP25.95个蛋白均上调表达,并且在两个品种间表达趋势基本一致,表明这些小热激蛋白家族成员可能参与了大豆对高温高湿胁迫的应答反应过程。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豆小热激蛋白GmHsp20家族成员的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小热激蛋白Hsp20 生物信息学分析 高温高湿胁迫 蛋白表达量
下载PDF
玉米小分子热激蛋白ZmHSP17.7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孙爱清 葛淑娟 +3 位作者 董伟 单晓笛 董树亭 张杰道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4-421,共8页
植物热激蛋白是一类代表性高温响应蛋白。以玉米种质POB21为材料,克隆了一个CDS序列长度为477 bp的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158个氨基酸,具有HSP20蛋白典型的ACD结构域,预测的等电点为5.36,分子量为17.746 k D,被命名为Z... 植物热激蛋白是一类代表性高温响应蛋白。以玉米种质POB21为材料,克隆了一个CDS序列长度为477 bp的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158个氨基酸,具有HSP20蛋白典型的ACD结构域,预测的等电点为5.36,分子量为17.746 k D,被命名为Zm HSP17.7。在水稻、拟南芥等植物基因组中都有其同源基因,进化和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此基因属CI类小分子热激蛋白家族成员。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高温快速诱导Zm HSP17.7基因表达,15%PEG模拟干旱胁迫不诱导该基因表达,但在复合胁迫下干旱增强了高温的诱导效果。外源ABA也不影响该基因的表达。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超表达Zm HSP17.7的转基因拟南芥在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高温和干旱耐受性,说明该基因可以在植物防御高温、干旱及复合胁迫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小分子热激蛋白 高温 胁迫抗性
下载PDF
柞蚕的热应激行为表现及2个热激蛋白家族基因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博 谌苗苗 +4 位作者 钟亮 冀万杰 赵春山 李喜升 王凤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7-263,共7页
野外放养柞蚕常受到高温环境胁迫,研究柞蚕对高温的应激反应和耐受性机制,有利于科学评价柞蚕种质资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调查柞蚕5龄幼虫经39℃、42℃、45℃高温胁迫1~3 h后的热应激行为表现、恢复能力和转室温饲养48 h的死亡率,结果... 野外放养柞蚕常受到高温环境胁迫,研究柞蚕对高温的应激反应和耐受性机制,有利于科学评价柞蚕种质资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调查柞蚕5龄幼虫经39℃、42℃、45℃高温胁迫1~3 h后的热应激行为表现、恢复能力和转室温饲养48 h的死亡率,结果均表现出随温度的升高与胁迫时间的延长,蚕体热激反应加剧、恢复能力降低和死亡率升高的趋势。对3个高温胁迫试验组的柞蚕5龄幼虫,每隔0.5 h取脂肪体提取RNA并逆转录合成c DNA,经qRT-PCR检测热激蛋白基因Ap HSP70与Ap HSP90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高温胁迫后幼虫的Ap 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幼虫(53~777倍),39℃与42℃胁迫试验组幼虫在处理期间该基因的表达均逐步上调至峰值后再下降,其中42℃胁迫试验组幼虫在处理1.5 h时该基因的表达即达到最大值,基因表达量变化差异更为显著,45℃胁迫试验组幼虫在处理初期该基因的表达快速上调后再缓慢下降;高温胁迫后幼虫Ap HSP90基因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幼虫(6~45倍),其中42℃胁迫试验组幼虫在处理2 h时该基因的表达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下降。研究结果初步揭示Ap HSP70与Ap HSP90基因可能在柞蚕幼虫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高温胁迫 行为反应 热激蛋白基因
下载PDF
不同柞蚕品种的热应激反应差异及2个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谌苗苗 冀万杰 +4 位作者 钟亮 张博 赵春山 李喜升 王凤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4,共8页
野外放养柞蚕经常会受到高温环境胁迫,研究不同柞蚕品种对高温的应激反应和耐受性机制,有利于科学地评价柞蚕种质资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调查5个柞蚕品种或品系5龄幼虫在42℃和45℃胁迫1~4 h后的热应激行为表现、高温胁迫后的恢复能力... 野外放养柞蚕经常会受到高温环境胁迫,研究不同柞蚕品种对高温的应激反应和耐受性机制,有利于科学地评价柞蚕种质资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调查5个柞蚕品种或品系5龄幼虫在42℃和45℃胁迫1~4 h后的热应激行为表现、高温胁迫后的恢复能力和胁迫处理后室温饲养48 h的死亡率,结果显示,方山黄和F的耐热性较好、恢复能力较强,高温胁迫后48 h抗大和F的死亡率较低。高温胁迫1 h后分别取2个胁迫试验组5个柞蚕品种5龄幼虫的脂肪体,qRT-PCR检测热激蛋白基因ApHSP70与ApHSP90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胁迫后不同品种ApHSP70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95~1 124倍),以方山黄的胁迫组和对照组表达量最高;42℃胁迫组抗大与9906、45℃胁迫组5204与9906的ApHSP70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高温胁迫后不同品种ApHSP90基因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6~460倍),仍以方山黄的胁迫组和对照组表达量最高;42℃对照组方山黄与其他品种ApHSP90的表达水平呈显著差异(P<0.05),而42℃方山黄对照组与抗大胁迫组无显著差异(P>0.05);42℃胁迫组5204与方山黄的ApHSP90基因表达水平呈显著差异(P<0.05),45℃胁迫试验组的抗大与F的ApHSP90基因表达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果可为柞蚕种质资源耐高温胁迫能力评价与柞蚕抗逆性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高温胁迫 行为反应 热激蛋白基因
下载PDF
葡萄HSP17基因的合成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杰 单宝来 +3 位作者 田永生 彭日荷 姚泉洪 汪良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3-509,共7页
为了探究葡萄HSP17基因(Vv HSP17)的功能,以过量表达Vv HSP17的转基因拟南芥幼苗为材料,研究了高温胁迫对植株形态、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同时还观察了苯酚胁迫对植株形态和种子萌发率... 为了探究葡萄HSP17基因(Vv HSP17)的功能,以过量表达Vv HSP17的转基因拟南芥幼苗为材料,研究了高温胁迫对植株形态、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同时还观察了苯酚胁迫对植株形态和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并且比较了不同基因型植株对苯酚吸收降解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转Vv HSP17基因拟南芥抗高温和苯酚胁迫的能力明显增强,逆境胁迫导致的叶绿素含量下降较少,丙二醛含量增幅较小,脯氨酸含量大幅升高,SOD酶活性较高,种子萌发率较高,处理液中苯酚残留量少。说明转Vv HSP17基因拟南芥对物理性高温胁迫和化学性苯酚胁迫都有较高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小分子热激蛋白 转基因 高温胁迫 苯酚胁迫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淮阴苜蓿差异蛋白表达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仪明 李伟民 +2 位作者 雷艳芳 魏臻武 韩正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1-446,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紫花苜蓿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变化和相关差异蛋白表达情况,本研究以淮阴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Huaiyin)为材料,以25℃为对照,对30℃、35℃和40℃不同高温胁迫下,淮阴苜蓿不同时期(0 h、0.5 h、1 h、4 h、12 h和24 h)幼... 为进一步了解紫花苜蓿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变化和相关差异蛋白表达情况,本研究以淮阴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Huaiyin)为材料,以25℃为对照,对30℃、35℃和40℃不同高温胁迫下,淮阴苜蓿不同时期(0 h、0.5 h、1 h、4 h、12 h和24 h)幼苗叶片的电导率、丙二醛(MDA)、细胞活力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并进一步对35℃和40℃高温处理24 h的幼苗叶片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筛选、分析和鉴定研究。结果发现,淮阴苜蓿在35℃和40℃高温下,生长0.5 h,叶片的电导率含量开始急剧上升,1 h后电导率下降,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电导率变化趋缓;生长1 h时,叶片的MDA含量较高,4 h后MDA含量平缓下降;细胞活力随着时间的延长总体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差异蛋白点筛选分析结果显示,在35℃处理24 h时,有27个点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9个点是上调的,与对照图谱相比,新增了5个特殊的蛋白点。在40℃处理24 h时,有51个点存在显著差异,其中40个点是上调的,与对照图谱相比,新增了11个特殊的蛋白点。对40℃时51个蛋白点进行二级质谱鉴定发现,20 k D chaperonin、Hsp70、Hsp23和Hsp17这4个蛋白与防御机制有关,说明40℃诱导产生更多的防御蛋白,对膜系统损伤起到一定的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阴苜蓿 高温胁迫 生理指标 蛋白质组 二级质谱 热激蛋白
下载PDF
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在番茄花药中的转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箭 庄野真理子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3-408,共6页
选择 8个耐热性不同的番茄品种种植在地处亚热带的日本最南部石垣市 ,测定夏季高温环境下花粉粒的败育率 ,并据此将其分成耐热型和热敏型品种 ,分析高温胁迫下花药中 4类小分子热激蛋白的转录。结果表明 ,番茄花药中含有组成性的细胞质... 选择 8个耐热性不同的番茄品种种植在地处亚热带的日本最南部石垣市 ,测定夏季高温环境下花粉粒的败育率 ,并据此将其分成耐热型和热敏型品种 ,分析高温胁迫下花药中 4类小分子热激蛋白的转录。结果表明 ,番茄花药中含有组成性的细胞质小分子热激蛋白和线粒体小分子热激蛋白mRNA ;高温季节细胞质小分子热激蛋白和线粒体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转录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热激蛋白 花粉 败育率 高温胁迫 番茄 花药 基因转录
下载PDF
番茄线粒体和内质网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的分子克隆(英文)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箭 庄野真理子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2期138-145,共8页
以热激处理的番茄 (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花为实验材料 ,构建了cDNA文库 ,运用RT_PCR方法克隆番茄线粒体和内质网小分子热激蛋白cDNA保守区片段 ,利用这两个保守区片段为探针 ,筛选cDNA文库 ,获得线粒体和内质网小分子热激蛋白... 以热激处理的番茄 (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花为实验材料 ,构建了cDNA文库 ,运用RT_PCR方法克隆番茄线粒体和内质网小分子热激蛋白cDNA保守区片段 ,利用这两个保守区片段为探针 ,筛选cDNA文库 ,获得线粒体和内质网小分子热激蛋白全序列cDNA。通过分析线粒体和内质网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对温度的反应 ,发现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在番茄花中的热激应答温度低于它们在叶片中的热激应答温度 ,并且番茄叶片中的线粒体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还具有低温应答特性。对线粒体和内质网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的分子结构特点、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在番茄花中的特别热激应答温度的调控机理以及线粒体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在叶片中的低温应答成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小分子热激蛋白 线粒体 内质网 高温胁迫 低温胁迫
下载PDF
2株蜡蚧轮枝菌耐热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谷祖敏 戈婉儿 纪明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44,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比较蜡蚧轮枝菌不同菌株VL17和VL18菌株菌丝和分生孢子耐热性的差异,喷雾接菌法测定两菌株高温胁迫下的杀蚜毒力,qPCR法研究高温胁迫后热激蛋白sHsp和Hsp70基因的表达量,初步探索热激蛋白抗高温胁迫的作...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比较蜡蚧轮枝菌不同菌株VL17和VL18菌株菌丝和分生孢子耐热性的差异,喷雾接菌法测定两菌株高温胁迫下的杀蚜毒力,qPCR法研究高温胁迫后热激蛋白sHsp和Hsp70基因的表达量,初步探索热激蛋白抗高温胁迫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VL18菌株菌丝和分生孢子对高温的耐受性显著好于VL17菌株,34℃时VL18菌株的菌落直径比VL17大63.16%,37℃时VL18分生孢子萌发率比VL17高103%;温度高于31℃时两者的杀蚜活性差异显著,37℃时VL18对蚜虫的校正死亡率比VL17高166.67%;42℃时胁迫相同时间,VL18的sHsp和Hsp70基因表达量均高于VL17,胁迫120min时VL18的Hsp70和sHsp基因表达量分别是VL17的16.97倍和63.74倍。两菌株sHsp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Hsp70基因。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对蜡蚧轮枝菌抗高温胁迫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高温胁迫 热激蛋白
下载PDF
马铃薯HSP17.7基因的克隆及其对高温逆境的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奚玉培 张志忠 +2 位作者 王景荣 韩晓云 Gefu WANG-PRUSKI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52-1960,共9页
热激蛋白和植物对高温的响应密切相关,同时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和逆境抵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克隆了马铃薯热激蛋白基因StHSP 17.7(GenBank登录号为XP_006350804.1),对其全长cDNA序列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qRT-PCR分析... 热激蛋白和植物对高温的响应密切相关,同时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和逆境抵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克隆了马铃薯热激蛋白基因StHSP 17.7(GenBank登录号为XP_006350804.1),对其全长cDNA序列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qRT-PCR分析StHSP17.7基因在高温胁迫下的差异表达特性。结果显示:(1)StHSP 17.7全长755 bp,包含465 bp开放阅读框,编码154个氨基酸。(2)StHSP17.7分子质量约为17.62 kD,等电点7.91,为亲水性蛋白,C端含有保守序列Ⅰ和Ⅱ组成的ACD结构域,属于典型的sHSPs家族成员。(3)系统进化分析发现马铃薯小分子热激蛋白归为12个亚家族,其中StHSP17.7与马铃薯HSP17.6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属于小分子热激蛋白C的Ⅰ类家族成员;基因结构分析显示,在马铃薯48个sHSP基因中,StHSP17.7基因不含内含子,含1个内含子的基因有23个,占47.9%。(4)qRT-PCR分析显示,高温能够快速诱导StHSP 17.7基因表达,且基因表达量呈爆发式变化,在24 h达到最高值。研究表明,StHSP 17.7基因明显参与了马铃薯对高温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tHSP17.7基因 高温逆境 小分子热激蛋白
下载PDF
高温胁迫诱导薄荷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15
作者 朱丹 秦亚东 +1 位作者 李林华 高焕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4-62,共9页
目的:分析薄荷幼苗高温胁迫下的差异基因表达情况,从中挖掘薄荷幼苗的耐热功能基因,为薄荷幼苗的抗逆机制提供生物信息学依据。方法:以水培薄荷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高温胁迫0 h(对照,CK)、3 h(40℃,HT-3 h)和6 h(40℃,HT-6 h)的3种处理... 目的:分析薄荷幼苗高温胁迫下的差异基因表达情况,从中挖掘薄荷幼苗的耐热功能基因,为薄荷幼苗的抗逆机制提供生物信息学依据。方法:以水培薄荷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高温胁迫0 h(对照,CK)、3 h(40℃,HT-3 h)和6 h(40℃,HT-6 h)的3种处理,然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比分析筛选出高温胁迫应答的基因,并对部分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进行验证。结果:HT-3 h vs CK和HT-6 h vs CK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ed genes,DEGs)有1042个,其中上调基因590个,下调基因452个。对共有DEGs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以对p值矫正后的FDR≤0.05为阈值,得出55条GO terms功能组为显著富集,主要体现在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方面,包括活性氧反应、对刺激的反应、热反应等;KEGG功能富集分析得出,共有611个DEGs映射到171条通路当中,主要涉及代谢途径、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核糖体、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等方面。进一步挖掘响应HT-3 h和HT-6 h的共有DEGs中,上调的有33个Hsp家族的基因,主要包括19个Hsp20基因,5个Hsp90基因和7个HSPAls基因等;另有5个转录因子BES1、GRAS、HB-HD-ZIP、MYB-related、NAC亦显示上调。利用qRT-PCR对测序数据进行验证,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证明测序结果真实可靠。结论:薄荷通过启动活性氧代谢或氧化应激等生物进程来响应高温胁迫,并通过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等途径来抵御高温伤害。上调热激蛋白Hsp20、Hsp90、HSPAls等基因和BES1、GRAS、HB-HD-ZIP、MYB-related、NAC等5个转录因子家族的相关基因,对薄荷的耐热调控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高温胁迫 转录组分析 热激蛋白 转录因子
下载PDF
急性高温胁迫对翘嘴鳜幼鱼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晨光 丁炜东 +3 位作者 曹哲明 邴旭文 徐畅 李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5-826,共12页
【目的】从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层面明确高温胁迫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生长及应激生理响应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翘嘴鳜幼鱼培育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月龄翘嘴鳜幼鱼进行96 h的急性高温胁迫,... 【目的】从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层面明确高温胁迫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生长及应激生理响应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翘嘴鳜幼鱼培育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月龄翘嘴鳜幼鱼进行96 h的急性高温胁迫,通过预试验测试高起始致死温度(96 h-UILT50),采用突变升温方法设常温对照组(26.0℃)和急性高温胁迫组(36.0℃),分别于胁迫0、6、12、24、48和96 h后取样,使用生化试剂盒测定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热休克蛋白基因(HSP70α和HSP90α)的表达情况。【结果】翘嘴鳜幼鱼死亡率随水温的升高不断上升,其96 h-UILT50为36.22℃。在96 h的急性高温胁迫过程中,翘嘴鳜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则表现出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消化酶方面,翘嘴鳜幼鱼胃蛋白酶和肠道淀粉酶(AMS)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而肠道脂肪酶(LPS)活性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急性高温胁迫过程中,翘嘴鳜幼鱼HSP70α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升高—下降的波动式变化趋势,于胁迫12 h时达最高值,在胁迫48 h时出现第2个峰值;HSP90α基因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于胁迫24 h时上调至最高值;但至胁迫96 h时HSP70α和HSP90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翘嘴鳜幼鱼(P<0.05)。【结论】急性高温胁迫对翘嘴鳜幼鱼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热休克蛋白基因HSP70α和HSP90α参与高温胁迫应答过程的生理调节,以应对高温胁迫对肝脏细胞的损伤,故可作为高温胁迫应答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高温胁迫 抗氧化酶 消化酶 热休克蛋白基因
下载PDF
急性高温胁迫对虹鳟二倍体和三倍体幼鱼hsp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辛苑茹 温海深 +4 位作者 李吉方 侯志帅 张美昭 车德钊 陈落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9-137,共9页
本文以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为实验对象,探究急性高温胁迫下,不同倍性虹鳟热休克蛋白家族(hsps)基因表达水平。选取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幼鱼,分别进行常温处理(14℃)和高温胁迫(22℃),并在高温胁迫48h后,将虹鳟... 本文以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为实验对象,探究急性高温胁迫下,不同倍性虹鳟热休克蛋白家族(hsps)基因表达水平。选取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幼鱼,分别进行常温处理(14℃)和高温胁迫(22℃),并在高温胁迫48h后,将虹鳟置于常温(14℃)恢复48h。分别在实验开始的0,12,24,48,72和96h进行取样,测定实验虹鳟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hsp70s(hsp70a,hsp70b),hsp90s (hsp90a1a,hsp90a2a,hsp90a1b,hsp90a2a,hsp90b1,hsp90b2)mRNA水平。结果表明:hsp70s和hsp90s的各个亚型均能对热胁迫做出反应,并具有应答幅度的组织特异性和时间特异性。在胁迫6和24h后,上述基因mRNA水平达到最高,随后降低。三倍体幼鱼肝脏和肌肉hsps mRNA表达水平的峰值显著高于二倍体幼鱼。研究结果显示,三倍体虹鳟对高温环境更为敏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适应高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二倍体 三倍体 热休克蛋白 基因表达 高温胁迫.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半夏叶片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连安 莫让瑜 +2 位作者 谭均 潘媛 陈大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3期84-94,共11页
【目的】通过分析高温(38℃)胁迫下半夏(Pinellia ternate)叶片转录组数据,挖掘其响应高温胁迫相关的基因,探究高温胁迫影响半夏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对高温胁迫处理后的半夏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并用qRT-PCR技术... 【目的】通过分析高温(38℃)胁迫下半夏(Pinellia ternate)叶片转录组数据,挖掘其响应高温胁迫相关的基因,探究高温胁迫影响半夏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对高温胁迫处理后的半夏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并用qRT-PCR技术对DEGs进行验证。【结果】转录组测序共获得38.48 Gb Clean data,与对照组(25℃)相比,高温处理后1138个DEGS上调表达,578个DEGs下调表达。GO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集中在转录因子复合体、内肽酶活性和血红素结合;KEGG富集分析表明,内质网蛋白质加工代谢通路的DEGs最多。基因表达水平分析表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PtARP1、PtGRP1、PtABF)、7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PtGST和23个热激蛋白基因PtHSP在高温胁迫下表达量上调。qRT-PCR分析结果表明,9个DEGs在高温胁迫下的差异表达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通过对高温胁迫下半夏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挖掘高温胁迫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半夏高温胁迫响应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高温胁迫 转录组分析 植物激素 热激蛋白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不同葡萄品种光合作用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窦飞飞 张利鹏 +2 位作者 王永康 于坤 刘怀锋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1-883,共13页
【目的】探讨高温胁迫对葡萄生理的影响,筛选出适于温室栽培的耐热型葡萄,为耐热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郁、蜜光、夏黑、北红、弗雷5个葡萄品种为材料,在日光温室对盆栽葡萄分别进行白天(45±2)℃、夜间(22±2)... 【目的】探讨高温胁迫对葡萄生理的影响,筛选出适于温室栽培的耐热型葡萄,为耐热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郁、蜜光、夏黑、北红、弗雷5个葡萄品种为材料,在日光温室对盆栽葡萄分别进行白天(45±2)℃、夜间(22±2)℃高温胁迫处理,以及白天(42±2)℃、夜间(22±2)℃控温处理,对葡萄叶片的光合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并于高温胁迫1周后进行转录组测定。【结果】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增加,叶绿素(Chl)总含量、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猝灭系数(CNPQ)、光化学猝灭系数(Cq P)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最大荧光产量(Fm)、最大能量转换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_(0))呈下降趋势;在高温胁迫的第4天,弗雷的Chl总含量比新郁、蜜光、夏黑、北红分别高1%、18%、18%、19%;新郁的Pn比夏黑、北红、弗雷高11%、29%、3%,低于蜜光,表明夏黑和北红的光合能力受高温胁迫的影响较大;高温胁迫条件下,弗雷的Fm、Fv/Fm、光下最大荧光(Fm’)、ΦPSⅡ、Fv/F0降幅最小,其次为新郁,北红的降幅最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耐热力(F)由大到小为新郁>弗雷>夏黑>蜜光>北红。新郁、北红的Hsp相关基因分别为29、25个,Hsf相关基因分别为3、4个。【结论】长期高温处理使葡萄叶片PSⅡ活性遭到破坏,与蜜光、夏黑相比,新郁、弗雷的抗高温胁迫能力较强,更能适应高温环境,北红耐热性较差。葡萄高温胁迫处理后,热激蛋白大量上调表达,且耐热品种新郁的表达水平高于热敏品种北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叶片 高温胁迫 荧光特性 光合特性 转录组 热激蛋白
下载PDF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对高温和低盐协同胁迫的生理响应:生长和诱导型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姗姗 李学玉 +3 位作者 何振平 王青林 孙桂清 付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4-101,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高温和强降雨频发天气导致的养殖池塘持续性的高温和低盐环境给刺参池塘养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研究刺参对高温和低盐环境的生理响应,本实验分析了高温和低盐协同胁迫对刺参幼参生长及诱导型hsp70和hsp90...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高温和强降雨频发天气导致的养殖池塘持续性的高温和低盐环境给刺参池塘养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研究刺参对高温和低盐环境的生理响应,本实验分析了高温和低盐协同胁迫对刺参幼参生长及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温度梯度(16℃、20℃、24℃和28℃)和3个盐度梯度(22、27和32),共12个不同的胁迫组。经过40 d的长期胁迫,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盐度的降低,幼参的体重增加量减少,并在高温、低盐组出现体重负增长。长期胁迫提高了刺参幼参的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极端天气的抵抗能力。同时,高温下盐度22处理组刺参幼参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的表达量较盐度27条件下低。双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温和低盐对幼参特定生长率和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并且盐度对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相较低盐,高温对刺参幼参的影响更大,可作为刺参育种的选择压力。在高温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海水温度,并防止极端天气造成的养殖水体温度分层。该研究丰富了刺参生理生态学理论,可为刺参良种选育工作提供思路,并为指导极端天气下刺参生产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低盐 协同胁迫 刺参 生长 热休克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