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layed improvements in visual memory task performance among chronic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fter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Xiang-Dong Du Zhe Li +13 位作者 Nian Yuan Ming Yin Xue-Li Zhao Xiao-Li Lv Si-Yun Zou Jun Zhang Guang-Ya Zhang Chuan-Wei Li Hui Pan Li Yang Si-Qi Wu Yan Yue Yu-Xuan Wu Xiang-Yang Zhang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22年第9期1169-1182,共14页
BACKGROUND Cognitive impairments are core characteristics of schizophrenia,but are largely resistant to current treatments.Several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 BACKGROUND Cognitive impairments are core characteristics of schizophrenia,but are largely resistant to current treatments.Several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of the 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can reduce negative symptoms and improve certain cognitive deficits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However,results are inconsistent across studies.AIM To examine if high-frequency rTMS of the DLPFC can improve visual memory deficit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S Forty-seven chronic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severe negative symptoms on stable treatment regimen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active rTMS to the DLPFC(n=25)or sham stimulation(n=22)on weekdays for four consecutive weeks.Patients performed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memory(PRM)task from the Cambridge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Automated Battery at baseline,at the end of rTMS treatment(week 4),and 4 wk after rTMS treatment(week 8).Clinical symptoms were also measured at these same time points using the 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M performance metrics,SANS total score,SANS subscores,PANSS total score,and PANSS subscores between active and sham rTMS groups at the end of the 4-wk treatment period,but PRM performance metrics(percent correct and number correct)and changes in these metrics from baseline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active rTMS group at week 8 compared to the sham group(all P<0.05).Active rTMS treatment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SANS score at week 8 compared to sham treatment.Moreover,the improvement in visual memory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reduction in negative symptoms at week 8.In contrast,there were no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in PANSS total score and subscale scores at either week 4 or week 8(all P>0.05).CONCLUSION High-frequency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mproves visual memory and reduces negative symptoms in schizophrenia,but these effects are delayed,potentially due to the requirement for extensive neuroplastic changes within DLPFC net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NITION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SCHIZOPHRENIA Visual memory deficits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recovery of upper limb motor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ub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被引量:35
2
作者 Jiang Li Xiang-min Meng +3 位作者 Ru-yi Li Ru Zhang Zheng Zhang Yi-feng D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584-1590,共7页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decrease the activity of cortical neurons, and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increase the ex...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decrease the activity of cortical neurons, and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increase the excitability of cortical neurons.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concerning the use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recovery of upper-limb motor function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We hypothesized th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ould produc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recovery of upper-limb motor function. This study enrolled 127 patients with upper-limb dysfunction during the subacute phas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The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ree groups. The low-frequency group comprised 42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1 Hz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contralateral hemisphere primary motor cortex (M1). The high-frequency group comprised 43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10 Hz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ipsilateral M1. Finally, the sham group comprised 42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10 Hz of false stimulation on ipsilateral M1. A total of 135 seconds of stimulation was applied in the sham group and high-frequency group. At 2 weeks after treatment, cortical latency of motor-evoked potentials and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Moreover, motor funct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bove indices for the low- and high-frequency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the sham group.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ow- and high-frequency groups. The results show that low- and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similarly improve upper-limb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low-frequency stimulation high-frequency stimulation upper-limb motor function cerebral cortex stroke rehabilitation motor-evoked potential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time primary motor cortex NEUROPLASTICITY neural reorganiza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揿针结合rTMS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李赵荣 徐冬梅 +4 位作者 高琦 周思清 李清 梁燕 吴浪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5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针刺结合rTMS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揿针结合rTMS治疗。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肌力、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肌力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及治疗结束后,观察组GMFM-8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肌力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儿实施揿针结合rTMS治疗可促进肌力与粗大运动功能恢复,整体疗效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重复经颅磁刺激 急性颅脑损伤
下载PDF
认知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韩婷婷 蒋尚融 +2 位作者 张志杰 文明明 李永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35-40,共6页
目的 探讨认知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的效果。方法 57例PD-M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帕金森病(PD)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rTMS+认知训练,对照... 目的 探讨认知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的效果。方法 57例PD-M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帕金森病(PD)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rTMS+认知训练,对照组仅接受认知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成套测试(LOTCA)、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Ⅰ、d2注意力测试评分及改良Hoehn-Yahr分级。结果 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MMSE评分(27.57±1.26)分高于对照组的(24.07±1.00)分(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MoCA评分(26.32±1.16)分高于对照组的(20.10±2.06)分(P<0.05)。治疗后,两组定向能力、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2注意力测试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d2注意力测试评分(91.29±2.27)分高于对照组的(82.83±1.26)分(P<0.05)。治疗后,两组UPDRS-Ⅰ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UPDRS-Ⅰ评分(4.64±0.83)分低于对照组的(6.72±0.80)分(P<0.05)。治疗前后,两组改良Hoehn-Yahr分级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认知训练联合rTMS、单纯认知训练均能明显改善PD-MCI患者的认知功能,但两者联合效果较单一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训练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5
作者 谷伟 孙梓旭 +4 位作者 孙光宁 杨继雷 贾海莉 王燕 王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573-577,共5页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帕金森(PD)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2020-01—2022-12收治的92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帕金森(PD)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2020-01—2022-12收治的92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左旋多巴片及改善肌张力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联合r TMS治疗;治疗前、疗程结束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多巴胺(DA)、5-羟色胺(5-H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大脑中动脉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采用蒙特利尔认知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评估量表(MMSE)评分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认知功能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MMSE、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疗程结束后Vp、Vm均高于治疗前,5-HT水平高于治疗前,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MMSE、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6.28±5.28)比(23.21±4.88)分、(21.93±6.25)比(18.84±4.13)分],Vp、Vm均高于对照组[(73.15±5.63)比(69.35±4.36)cm/s、(41.69±5.27)比(35.09±2.43)cm/s],DA、5-HT水平高于对照组[(5.07±0.55)比(4.21±3.17)mmol/L、(20.24±5.70)比(15.69±3.49)μg/L],CRP水平低于对照组[(1.02±0.13)比(6.16±0.9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rTMS可改善PD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多巴胺、神经元递质分泌,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重复经颅磁刺激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刘锡亮 姜丽丽 +1 位作者 王欣 李钰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7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首发抑郁症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山东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取无... 目的研究分析首发抑郁症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山东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组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病情、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点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各项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得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40),与常规组的7.50%(3/4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05)。结论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治疗首发抑郁症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无抽搐电休克 首发抑郁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李志勇 唐震宇 黄颖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32-35,40,共5页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ESWT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rTMS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观察4周。比较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上肢痉李状态、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挛评定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简表(QOL-BREF)中周围环境、社会关系、心理健康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ESWT干预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挛状态和上肢运动功能,有效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重复经颅磁刺激 体外冲击波治疗 上肢痊李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盐酸氟西汀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青少年抑郁自杀意念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8
作者 黄自珍 张静娜 +1 位作者 熊艳萍 刘得乐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49-353,共5页
目的 探讨盐酸氟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青少年抑郁自杀意念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70名参与者,运用SPSS软件随机数字分配的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5名)和对照组(35名)。两组均接受了氟西汀盐酸盐的治疗。此... 目的 探讨盐酸氟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青少年抑郁自杀意念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70名参与者,运用SPSS软件随机数字分配的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5名)和对照组(35名)。两组均接受了氟西汀盐酸盐的治疗。此外,研究组还额外接受了重复性的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以及神经内分泌水平和治疗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方面的变化。结果 与研究前比较,两组参与者血清中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则成下降趋势(P<0.05);研究前,比较两组的三种激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后,除TSH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两种激素水平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研究后均有所下降,与研究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前后,两组的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评分指标,两组间差异在研究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中有7例次,对照组中有9例次,主要症状包括头痛、腹泻、恶心、便秘和失眠,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氟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tTMS)治疗可调节神经递质水平,进而减轻抑郁状况及自杀意念,改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 自杀意念 盐酸氟西汀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王国胜 梁英姿 方明珠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9期20-24,共5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干预中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性认知康复训练组、重复经颅...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干预中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性认知康复训练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两组,各30例。常规性认知康复训练组进行认知康复训练,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在认知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生存质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认知评定量表(CRS)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常规性认知康复训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常规性认知康复训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性认知康复训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干预中认知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效果较单独应用认知康复训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志剑 李敬亮 王国胜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23-25,40,共4页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选用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研究其康复效果差异。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就诊于医院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选用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研究其康复效果差异。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就诊于医院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频组(1 Hz)、中频组(5 Hz)、高频组(10 Hz),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各组患者进行不同频率的rTMS治疗,连续干预14天。在治疗前后参考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估其经口摄食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采取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困难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采取彩色超声经颅多普勒血管检查仪检测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的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观察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各组经口摄食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经口摄食评分:高频组>中频组>低频组>对照组(P<0.05),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高频组<中频组<低频组<对照组(P<0.05)。各组吞咽障碍治疗效果等级和总有效率:高频组>中频组>低频组>对照组(P<0.05),且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对照组(P<0.05)。各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治疗前(P<0.05),且高频组>中频组>低频组>对照组(P<0.05)。治疗后,低频组、中频组和高频组MCA和VA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高频组>中频组>低频组>对照组(P<0.05),搏动指数低于治疗前且高频组<中频组<低频组<对照组(P<0.05)。各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使用各频率rTMS治疗,效果、安全性均可兼顾,其中10 Hz频率在增强患者经口摄食、吞咽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及改善脑血流参数方面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刺激 频率 急性脑梗死 吞咽障碍 血流速度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秀玉 毛忠南 +4 位作者 张晓凌 姚军孝 王欣 柳驰 汪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新型非侵入性脑部刺激技术,以其无创的神经可塑性功能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卒中后并发症的治疗,尤其体现在吞咽障碍的康复方面。但经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针对卒中后吞咽障碍不同脑区、刺激方式(频率)... 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新型非侵入性脑部刺激技术,以其无创的神经可塑性功能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卒中后并发症的治疗,尤其体现在吞咽障碍的康复方面。但经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针对卒中后吞咽障碍不同脑区、刺激方式(频率)及其疗效等方面的研究涉及相对较少,且缺乏比较明确统一的标准,阻碍了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恢复的进程,故就现阶段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近况研究作此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卒中 吞咽障碍 进展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陈俊炎 张雪梅 +5 位作者 姚芬芬 胡洪菱 范恬昕 罗玲华 张航 游小燕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9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A组(30例)、B组(30例)、C组(30例)。A组采用常规言...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9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A组(30例)、B组(30例)、C组(30例)。A组采用常规言语训练干预,B组采用经颅磁刺激干预,C组采用经颅磁刺激+常规言语训练干预。比较三组治疗前与治疗2、4周后汉语失语成套测验、失语指数(AQ)评分和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前三组谈话、理解、复述、命名、阅读、写病情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C组上述评分均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A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C组AQ评分均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胆碱(Cho)/血肌酐(Scr)、N-乙酰天冬氨酸(NAA)/Scr、Lac/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C组Cho/Scr、乳酸(Lac)/Scr均低于A组、B组,C组NAA/Scr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够调控神经活动,有效改善言语功能及失语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失语症 失语指数
下载PDF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康复治疗效果研究
13
作者 江柏梅 刘钰 +6 位作者 陈玄玄 杜爱卿 朱菁菁 汪卫立 钟海潮 傅永强 陈兴时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以及康复治疗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MCI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5 Hz、10 Hz和15 Hz的rTMS治疗6周(30...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以及康复治疗效果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MCI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5 Hz、10 Hz和15 Hz的rTMS治疗6周(30次),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并比较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分值、P300、错误相关负电位(ERN)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与治疗前相比:(1)10 Hz组患者rTMS治疗后MMSE量表分值明显增高(P<0.05),而5 Hz和15 Hz组MMSE量表分值无明显改善;(2)10 Hz组患者rTMS治疗后P300和ERN波幅提高(P均<0.05);潜伏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治疗前后P300和ERN潜伏期和波幅均未见明显变化。(3)10 Hz患者组MMSE分值的改善状况与患者年龄及病程有关。结论:高频10 Hz的rTMS对MCI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同时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该高频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P300和ERN可用于随访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P300 错误相关负电位 康复评估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姚芬芬 徐涛 +5 位作者 胡洪菱 陈健 游小燕 郭晴 陈俊炎 喻鹏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7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针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南昌市第一医院就诊的CID患者80例,根据... 目的探讨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针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南昌市第一医院就诊的CID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右佐匹克隆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rTMS和针刺疗法,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相关指标及心理状况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下降(P<0.05);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占比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针刺治疗CID患者可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同时还可减轻伴随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针刺 右佐匹克隆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不同频率rTMS联合生物反馈对难治性抽动障碍患儿血清 BDNF和S-100β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孙家栋 李雪梅 刘君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853-85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生物反馈治疗难治性儿童抽动障碍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2022-06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120例抽动障碍患儿,依...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生物反馈治疗难治性儿童抽动障碍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2022-06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120例抽动障碍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频组(1 Hz rTMS联合生物反馈治疗,60例)和低频组(0.5 Hz rTMS联合生物反馈治疗,60例)。比较2组患儿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SNAP-Ⅳ)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血清BDNF和S-100β水平、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血管阻力指数(RI)、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高频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低频组(P<0.05)。治疗后高频组YGTSS评分、SNAP-Ⅳ评分低于低频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低频组(P<0.05);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低频组,S-100β水平显著低于低频组(P<0.05);Vm、Vs水平高于低频组,RI水平低于低频组(P<0.05)。高频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与低频组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生物反馈对难治性抽动障碍患儿血清BDNF、S-100β水平的改善效果优于低频rTMS联合生物反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抽动障碍 儿童 重复经颅磁刺激 生物反馈 不同频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痉挛状态及BDNF-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
16
作者 魏修盼 陈沫 +1 位作者 周静 刘雅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6-933,共8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痉挛状态的影响,探讨rTMS对痉挛的作用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研究分为A、B、C三部分。分别有18只、30只、15只雌性SD大鼠,共63只。A...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痉挛状态的影响,探讨rTMS对痉挛的作用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研究分为A、B、C三部分。分别有18只、30只、15只雌性SD大鼠,共63只。A、B部分的大鼠均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组和SCI+rTMS组。C部分的大鼠随机分为SCI组、SCI+rTMS组、SCI+rTMS+K252a组。SCI制模1周后对rTMS治疗组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A部分每组大鼠干预前后使用H反射(H_(max)/M_(max)比值)评估大鼠后肢的痉挛状态,BBB评分连续每周评估运动功能。B部分在实验结束后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皮质、脊髓损伤临近部位以及腰骶部BDNF、TrkB和KCC2的表达。C部分在SCI制模后1周,使用K252a阻断SCI+rTMS+K252a组的BDNF-TrkB信号通路,在4周rTMS治疗期间,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实验结束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KCC2的表达。结果:①A部分:SCI后2—5周,SCI+rTMS组BBB评分明显大于SCI组(P<0.05)。SCI后第5周,SCI+rTMS组痉挛大鼠H_(max)/M_(max)明显低于SCI组(P<0.05),两组大鼠RD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B部分: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显示,SCI 5周后,SCI+rTMS组皮质部位、脊髓损伤临近部位以及腰骶部脊髓BDNF、TrkB和KCC2的表达量较SCI组均明显增加(P<0.05)。③C部分:SCI后第2—5周,SCI+rTMS+K252a组BBB评分明显小于SCI+rTMS组(P<0.05)。Western Blot显示,SCI后第5周,SCI+rTMS+K252a组各部位KCC2的表达量明显小于SCI+rTMS组(P<0.05)。结论:rTMS可改善SCI大鼠的痉挛状态和运动功能,该过程与BDNF、TrkB和KCC2含量增加有关,rTMS缓解SCI后痉挛的机制可能与BDNF-TrkB-KCC2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痉挛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归脾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青少年心脾两虚型抑郁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刘峰 赵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5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分析归脾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青少年心脾两虚型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心脾两虚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 目的:分析归脾汤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青少年心脾两虚型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心脾两虚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rTMS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归脾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抑郁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rTMS治疗青少年心脾两虚型抑郁症患者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抑郁水平和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脾两虚型抑郁症 青少年 归脾汤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富马酸喹硫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男性酒精依赖的效果
18
作者 孙晶晶 敖登格日勒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 观察富马酸喹硫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男性酒精依赖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收治的118例男性酒精依赖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富马酸... 目的 观察富马酸喹硫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男性酒精依赖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收治的118例男性酒精依赖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富马酸喹硫平治疗,给予观察组富马酸喹硫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PACS)、酒精依赖调查测试问卷(MAST)评分变化,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6、12个月疾病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CS评分,MAST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9.16±1.02)分,(8.78±1.00)分,(33.27±4.99)分,(31.26±5.82)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24±2.00)分,(13.00±1.37)分,(44.34±5.17)分,(40.76±7.72)分],t=10.538,19.111,11.834,7.548,均P<0.05;观察组(3.39%)与对照组(1.69%)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观察组(0)与对照组(3.39%)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2.035,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复发率为3.39%,低于对照组的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3,P<0.05)。结论 富马酸喹硫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男性酒精依赖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的酒精依赖情况,改善负性情绪,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依赖 重复经颅磁刺激 富马酸喹硫平 不良反应 复发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沙盘游戏对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自闭程度及行为能力的影响
19
作者 邵京京 吴小迪 朱敏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97-700,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沙盘游戏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2例ASD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1)予以沙盘游戏,试验组(n=51)在...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沙盘游戏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2例ASD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1)予以沙盘游戏,试验组(n=51)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MS。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自闭程度、行为能力、社交能力和睡眠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社交反应量表(SRS)、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沙盘游戏治疗ASD患儿效果确切,能减轻自闭程度,改善行为能力、社交能力和睡眠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沙盘游戏 自闭症谱系障碍 自闭程度 行为能力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快感缺失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逸洋 舒燕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33-338,共6页
快感缺失是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不仅影响了青少年抑郁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可能降低临床疗效并导致预后不良,且一线抗抑郁药物对青少年抑郁患者快感缺失症状的疗效较为有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 快感缺失是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不仅影响了青少年抑郁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可能降低临床疗效并导致预后不良,且一线抗抑郁药物对青少年抑郁患者快感缺失症状的疗效较为有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神经调控物理治疗技术,目前已逐步运用于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干预。本文概述了青少年抑郁障碍快感缺失的形成机制,总结了现有rTMS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研究并分析rTMS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快感缺失的可行性,最后讨论了现有研究的优点及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快感缺失 青少年 抑郁障碍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