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隆林西南部线性影像条带的地貌特征、成因及其与右江断裂带的关系
1
作者 张沛全 左天惠 +3 位作者 邹衍 米远威 潘岳怡 钟德伟 《华南地震》 2023年第4期8-16,共9页
为探讨广西隆林西南部一条线性影像带的成因,分析其与右江断裂带的构造关系,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及地面地质地貌调查的方法开展此项工作。在哨兵卫星影像中,一条清晰的北西西向线性影像带出现在弄桑屯至隆内屯之间,长度达5... 为探讨广西隆林西南部一条线性影像带的成因,分析其与右江断裂带的构造关系,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及地面地质地貌调查的方法开展此项工作。在哨兵卫星影像中,一条清晰的北西西向线性影像带出现在弄桑屯至隆内屯之间,长度达5 km,且与控制水系同步拐弯的大古城断层谷成17°~20°夹角。野外调查显示,线性影像通过隆内断层谷地的南侧谷坡上方,且表现为倾向南的反坡向陡崖。在陡崖向东延伸的方向上可见倾向南南西的正断层。在其西部弄桑河河流拐弯点附近,线性影像带上有倾向北北东或北东的正断层发育。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支持下,弄桑河河流拐弯点的上游河段在河流纵剖面上存在裂点,其落差约78 m。裂点河段的上游和下游均有正断层出露。经分析后认为,控制线性影像条带的断层为走向北西西向的正断层(弄桑—隆内断层)。该正断层与控制水系同步左旋拐弯的大古城断层、右江断裂带旧州—泽屯小段构成了一个左旋走滑的里德尔剪切体系,它们分别是这个剪切体系中的T破裂、R破裂和Y主剪切破裂。该里德尔剪切系统至少在喜马拉雅期期间有过长时间的活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断裂带 里德尔剪切 构造地貌 河流裂点 喜马拉雅期 无人机 倾斜摄影测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喜马拉雅晚期油气藏调整与改造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水昌 张斌 +3 位作者 杨海军 朱光有 苏劲 王晓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8-680,共13页
为理清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对喜马拉雅晚期构造运动背景下塔里木盆地油气藏的调整与改造进行分析。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过程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十分强烈,主要发生了物理调整和化学改造两方面的次生作用:一方面由于地层的翘倾和圈闭... 为理清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对喜马拉雅晚期构造运动背景下塔里木盆地油气藏的调整与改造进行分析。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过程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十分强烈,主要发生了物理调整和化学改造两方面的次生作用:一方面由于地层的翘倾和圈闭的调整,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发生侧向长距离运移和垂向渗漏再聚集;另一方面巨厚的地层沉积加速了有机质的热演化,生成大量裂解气,天然气侵入早期油藏导致油气性质发生重大改变,重质油、轻质油、蜡质油、凝析气等各种类型的油气形成并分布在同一区域。喜马拉雅晚期油气藏的物理调整和化学改造作用导致塔里木盆地横向上大面积油气差异分布,纵向上多层系含油、但油气性质各异的复杂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物理调整 油气藏化学改造 地层反转 生物降解 高温裂解 喜马拉雅晚期
下载PDF
云南兰坪盆地喜马拉雅期碱性岩^(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0
3
作者 董方浏 莫宣学 +3 位作者 侯增谦 王勇 毕先梅 周肃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9,共7页
对侵位于云南兰坪中新生代红层盆地中的碱性岩进行了Ar_Ar同位素定年 ,获得永平卓潘碱性杂岩体的侵入年龄为 36 .70Ma,巍山莲花山碱性石英二长斑岩的侵入年龄为 38.81Ma。兰坪盆地的构造演化受控于古特提斯的闭合及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 对侵位于云南兰坪中新生代红层盆地中的碱性岩进行了Ar_Ar同位素定年 ,获得永平卓潘碱性杂岩体的侵入年龄为 36 .70Ma,巍山莲花山碱性石英二长斑岩的侵入年龄为 38.81Ma。兰坪盆地的构造演化受控于古特提斯的闭合及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的造山作用 ,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拗陷盆地和走滑盆地 3个阶段的发育过程。喜马拉雅期盆地处于走滑拉分阶段 ,可分为 4个构造幕 ,碱性岩主要在第 1构造幕期间侵入。盆地中的碱性岩体是青藏高原东缘总体呈NW走向的金沙江红河巨型富碱侵入岩带的组成部分。金沙江红河断裂带经历由转换压扭变形(42~ 2 4Ma)到转换张扭变形 (2 4~ 16Ma)、再到东西向伸展 (<16Ma)的过程 ,兰坪盆地的碱性岩发育于转换压扭变形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岩体 喜马拉雅期 ^40AR/^39AR年龄 地质意义 兰坪盆地 云南
下载PDF
滇西金满脉状铜矿床成矿年龄讨论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家军 李志明 +6 位作者 刘玉平 李朝阳 张乾 何明勤 杨伟光 杨爱平 桑海清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4-39,共6页
对滇西兰坪盆地内金满脉状铜矿床成矿主阶段的石英样品进行了40Ar 39Ar快中子活化测定,谱线特征为马鞍型,其坪年龄为(58 05±0 54)Ma,最小视年龄为(56 76±0 81)Ma,等时线年龄为(54 30±0 15)Ma,三者均十分接近,说明所测石... 对滇西兰坪盆地内金满脉状铜矿床成矿主阶段的石英样品进行了40Ar 39Ar快中子活化测定,谱线特征为马鞍型,其坪年龄为(58 05±0 54)Ma,最小视年龄为(56 76±0 81)Ma,等时线年龄为(54 30±0 15)Ma,三者均十分接近,说明所测石英样品的年龄可靠。而石英的流体包裹体Rb Sr同位素分析数据因线性关系不太好,导致等时线年龄(68±76)Ma误差大,因而仅具参考意义。砂岩及矿化砂页岩中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为58 7~61 7Ma,反映了兰坪盆地内一期构造热演化事件的发生时间,其与40Ar 39Ar分析的年龄基本一致,说明金满脉状铜矿床的形成时代相当于喜马拉雅早期。结合滇西大区域内铜及其他矿种的成矿主要集中在喜马拉雅早期这一现象,认为滇西在此时期必定存在着诱发某种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关键因素,并在区域内统一制约着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状铜矿床 成矿时代 喜马拉雅期 云南 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砂岩
下载PDF
鄂西渝东地区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剥蚀量 被引量:19
5
作者 袁玉松 林娟华 +1 位作者 程心阳 李双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78-2884,共7页
鄂西渝东地区是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块,又是目前页岩气勘探的热门地区,该地区晚燕山-喜马拉雅期以来长期遭受隆升剥蚀.剥蚀量是烃源岩热演化、油气藏形成与演化、资源量计算和盆地模拟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参数.考虑到剥蚀量恢复... 鄂西渝东地区是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块,又是目前页岩气勘探的热门地区,该地区晚燕山-喜马拉雅期以来长期遭受隆升剥蚀.剥蚀量是烃源岩热演化、油气藏形成与演化、资源量计算和盆地模拟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参数.考虑到剥蚀量恢复方法固有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本文在分析了古温标镜质体反射率Ro剖面特征之后,采用古地温梯度反演法进行钻井剥蚀量恢复,然后分析钻井剥蚀量与钻井开孔层位之间的相关性,再与地质图相结合编制剥蚀量平面分布图.结果表明:鄂西渝东地区古温标Ro剖面不存在明显的"错断"、"跳跃"现象。记录的古地温为达到最大埋深时的古地温;钻井剥蚀量与钻井开孔层位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开孔层位越老,剥蚀量越大,反之亦然;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剥蚀量总体上从东往西逐渐变小.东部的利川复向斜剥蚀量为2000-4000 m,中部的石柱复向斜为1500-2500 m,方斗山以西为1000-15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渝东 剥蚀量 喜马拉雅期 古地温梯度 镜质体反射率
下载PDF
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新生代构造特征及金矿成矿作用 被引量:25
6
作者 付小方 应汉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甘孜—理塘断裂带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演化过程,为一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并受到新生代喜马拉雅期逆冲推覆和左行平移走滑剪切作用强烈改造肢解的蛇绿混杂岩带。金矿成矿主要与新生代喜马拉雅期逆冲推覆和平移走滑以及成矿期... 甘孜—理塘断裂带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演化过程,为一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并受到新生代喜马拉雅期逆冲推覆和左行平移走滑剪切作用强烈改造肢解的蛇绿混杂岩带。金矿成矿主要与新生代喜马拉雅期逆冲推覆和平移走滑以及成矿期后的表生氧化作用有关。沿该断裂带广泛发育水热活动,显示了现代热液成矿作用仍在进行中。重视新生代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规律的研究对该区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新生代 构造特征 金矿 成矿作用
下载PDF
滇西喜马拉雅期斑岩型矿床硫、铅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陆世才 李峰 +3 位作者 吴静 王蓉 范柱国 刀艳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52-557,共6页
滇西地区的九顶山铜钼矿、北衙金矿和姚安铜矿是与喜马拉雅期斑岩有关的矿床.九顶山、北衙和姚安矿区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十分相似:各矿床的δ(34S)组成分布范围比较窄,在-2.4×10^-3~4.5×10^-3之间,平均值为0.64×... 滇西地区的九顶山铜钼矿、北衙金矿和姚安铜矿是与喜马拉雅期斑岩有关的矿床.九顶山、北衙和姚安矿区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十分相似:各矿床的δ(34S)组成分布范围比较窄,在-2.4×10^-3~4.5×10^-3之间,平均值为0.64×10^-3,具有明显的塔式分布,说明硫主要为深部岩浆来源;各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N(206 Pb) /N(204 Pb),N(207 Pb)/N(204 Pb),N(208 Pb)/N(204 Pb))相似,都比较稳定,依据构造模式判别及成因分类综合分析,铅具有深源性,主要来源于地幔和下地壳,显示造山带铅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地区与喜马拉雅期斑岩有关的矿床具有相同的成矿物资来源,主要成矿物质都来自深部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 富碱斑岩 喜马拉雅期 斑岩矿床 同位素特征 云南省
下载PDF
兰坪盆地水泄铜(钴)矿床石英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 被引量:4
8
作者 黄震 徐晓春 +2 位作者 谢巧勤 陈天虎 岳书仓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5-128,共4页
选取水泄铜(钴)矿床主成矿阶段的石英样品进行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获得坪年龄59.2±0.8Ma,对应的等时年龄为59.8±0.5Ma,反等时线年龄为59.9±0.1Ma,三者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都可代表矿石的形成年龄... 选取水泄铜(钴)矿床主成矿阶段的石英样品进行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获得坪年龄59.2±0.8Ma,对应的等时年龄为59.8±0.5Ma,反等时线年龄为59.9±0.1Ma,三者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都可代表矿石的形成年龄。该年龄与兰坪盆地铜多金属矿集区的矿床形成时代一致,反映包括水泄铜(钴)矿床在内的区域矿床形成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早期统一的构造地质背景之下,受同一期构造—热演化事件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 兰坪盆地 构造地质 矿集区 形成时代 成矿阶段 等时线年龄 多金属矿 石英 矿石
下载PDF
墨江金矿成矿流体的形成演化机制 被引量:14
9
作者 毕献武 胡瑞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1-387,共7页
笔者利用矿物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手段,研究了墨江金矿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墨江金矿为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流体属于中性—弱碱性的钠质溶液,其中的... 笔者利用矿物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手段,研究了墨江金矿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墨江金矿为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流体属于中性—弱碱性的钠质溶液,其中的水为大气降水和岩浆水混合成因,矿化剂主要来源于深部,金主要来源于海西期超基性岩和志留系金厂组浅变质岩。金成矿之所以集中在喜马拉雅早期,是因为在喜马拉雅早期富矿化剂的深源流体上升,加入到原在区内浅层断裂系统中循环的贫矿化剂流体中,从而使这些贫矿化剂的流体转化成了富矿化剂的、进而能够浸取和迁移金的成矿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流体 矿化剂 成矿演化机制
下载PDF
大别山超糜棱岩脉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德良 李曙光 +1 位作者 朱骏 易建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83-186,T001,共5页
发育于混合花岗岩中的超糜棱岩脉,形成于晚白垩世晚期—早第三纪早期,这也是大别山体的主要形成时期,其上升速率约为0.23mm/a。
关键词 超糜棱岩 岩脉 喜山期
下载PDF
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 被引量:27
11
作者 黄方 刘琼颖 何丽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742-3753,共12页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25Ma以来的晚喜山期是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的重要时期,此时,盆地大部分区域受到挤压处于隆升剥蚀的构造动力学环境.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基于二维瞬态热传导(含平流项)的...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25Ma以来的晚喜山期是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的重要时期,此时,盆地大部分区域受到挤压处于隆升剥蚀的构造动力学环境.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基于二维瞬态热传导(含平流项)的基本方程,并引入修正的Airy均衡理论模型,通过覆盖全盆地的八条剖面模拟研究了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的构造-热演化特征,且利用现今大地热流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有效约束.模拟结果显示在晚喜山期(~25Ma)川中地区地表热流较高,为60~64mW/m2;川西南地区次之,为60~62mW/m2;川东北地区最低,为50~54mW/m2.该期基底热流,也是川中隆起区热流高,川东北强烈剥蚀区热流低.热流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四川盆地深部动力学机制.四川盆地晚喜山期以来,抬升剥蚀作用降低了其地表热流和基底热流,其降低幅度与对应的剥蚀速率相关,即剥蚀速率越大,这种降低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构造-热演化模拟 喜山期 构造隆升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云南宁蒗地区喜山期斑岩体岩石化学特征与成矿性及其岩浆来源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受权 郭文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6-144,共9页
宁蒗地区喜山期斑岩带受近南北向的包都-波罗弧形断裂带控制,由壳幔混源型岩浆被动侵位而成,总体上呈向北逐渐倾伏的趋势。该斑岩带斑岩属钙碱性系列、中酸性岩类。通过对该斑岩带各斑岩体(群)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 宁蒗地区喜山期斑岩带受近南北向的包都-波罗弧形断裂带控制,由壳幔混源型岩浆被动侵位而成,总体上呈向北逐渐倾伏的趋势。该斑岩带斑岩属钙碱性系列、中酸性岩类。通过对该斑岩带各斑岩体(群)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其为含铜斑岩或铜(钼)斑岩,具良好的成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蒗地区 喜山期 斑岩带 岩石化学 成矿性
下载PDF
青海各拉丹冬地区的主要矿产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其发 卜建军 +2 位作者 姚华舟 王建雄 白云山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4年第4期33-38,共6页
对区内铁、锑、铜、银多金属及石膏、水晶等主要矿产的矿化特征和成矿条件进行了总结,指出铁、铜、银多金属和水晶等内生矿产主要分布在岩浆活动较强烈的各拉丹冬地区,矿化与岩浆侵位过程中的热液活动有关;锑矿分布于该区南部的NW向断裂... 对区内铁、锑、铜、银多金属及石膏、水晶等主要矿产的矿化特征和成矿条件进行了总结,指出铁、铜、银多金属和水晶等内生矿产主要分布在岩浆活动较强烈的各拉丹冬地区,矿化与岩浆侵位过程中的热液活动有关;锑矿分布于该区南部的NW向断裂中,是藏北美多锑矿带的组成部分,矿化受断裂控制明显,为低温热液充填型;上述矿化形成于喜山期,与藏北地区新生代构造岩浆热事件相耦合。石膏矿是区内分布最广、规模最大的矿种,主要分布在赤布张错周缘的侏罗纪地层中,其形成时代以中-晚侏罗世为主,属化学沉积成因。各拉丹冬周缘和抱布德-亚恰一带是寻找内生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分布特征 喜山期 中-晚侏罗世 各拉丹冬
下载PDF
四川盆地柏垭——石龙场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25
14
作者 邓康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13,共5页
从大安寨段油气组分和物性分布所反映的烃类运移 ,结合中、上侏罗统的展布 ,提出川 30井和川 43井区存在一个燕山期隆起和油气富集带。在其后的漫长岁月中 ,该带储集层因深埋而致密化 ,油气被“冰冻”于储集层中。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 ,... 从大安寨段油气组分和物性分布所反映的烃类运移 ,结合中、上侏罗统的展布 ,提出川 30井和川 43井区存在一个燕山期隆起和油气富集带。在其后的漫长岁月中 ,该带储集层因深埋而致密化 ,油气被“冰冻”于储集层中。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 ,改造、支解了古隆起 ,形成了若干背斜与鼻状构造 ,这些正向构造上裂缝发育 ,改造了其储集层的储渗条件 ,停滞的油气具有了工业产能。因此 ,大安寨段的油气是燕山构造运动期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隆起 大安寨段油气藏 侏罗系 沉积相 喜马拉雅期 燕山期
下载PDF
燕山地区喜马拉雅期地壳运动划分及表现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易明初 李晓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25-326,共2页
在全面总结燕山地区新生代沉积相和厚度分析、地貌类型及特征、新生代岩浆活动、活动构造类型及特征、延(庆)涿(鹿)地堑盆地及其构造演化、地震地质分析以及大量的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基础上,结合前人对邻区地壳运动划分的意见,系... 在全面总结燕山地区新生代沉积相和厚度分析、地貌类型及特征、新生代岩浆活动、活动构造类型及特征、延(庆)涿(鹿)地堑盆地及其构造演化、地震地质分析以及大量的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基础上,结合前人对邻区地壳运动划分的意见,系统地将燕山地区喜马拉雅期地壳运动划分为两期、三幕和三亚幕,为我国东部地区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新生代地壳运动年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地区 喜马拉雅运动 造山运动 地壳运动
下载PDF
北大港构造带东翼断层的封闭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贵龙 张德会 +1 位作者 张守仁 李胜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4,共3页
参考了构造应力场模拟成果,对北大港构造带东翼所有断裂在华北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期、新构造运动期的封闭性进行测算统计、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分布比较有限的近东西向或南东东—北西西向断裂,在华北运动期开启性最好,最有利于油气运... 参考了构造应力场模拟成果,对北大港构造带东翼所有断裂在华北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期、新构造运动期的封闭性进行测算统计、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分布比较有限的近东西向或南东东—北西西向断裂,在华北运动期开启性最好,最有利于油气运移;分布最广的北东东向断层在华北运动期具有较好的开启性,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在新构造运动期,这些断层张裂更明显,可促使油气进一步上升,甚至流出地表;北北东向断层在华北运动期封闭性较好,在喜马拉雅运动期开启性较好,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在新构造运动期再次为比较封闭的状态,可能成为油气藏形成、保存的有利条件;在新构造运动期新生的北东东向断层,活动性较强,张裂较明显,成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北大港构造带 断层封闭性 华北运动期 喜马拉雅运动期 新构造运动期
下载PDF
宁蒗地区喜山期斑岩带成矿系列地质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受权 曹运江 郭文平 《矿产与地质》 1998年第4期217-224,共8页
云南宁蒗地区喜山期斑岩带各斑岩体(群)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斑岩属含矿斑岩。斑岩体侵位的围岩各地层亦具一定的含矿性。随着斑岩带围岩含矿层位和斑岩岩浆含矿性的变化,斑岩型铜矿和斑岩体外接触带矿床也随之... 云南宁蒗地区喜山期斑岩带各斑岩体(群)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斑岩属含矿斑岩。斑岩体侵位的围岩各地层亦具一定的含矿性。随着斑岩带围岩含矿层位和斑岩岩浆含矿性的变化,斑岩型铜矿和斑岩体外接触带矿床也随之发生变化,形成由一系列多矿种、多类型矿床构成的矿床系列。宁蒗地区喜山期斑岩带及其成矿系列严格受SN向的包都—波罗弧形断裂带控制,该斑岩带实为构造、斑岩、成矿三位一体的喜山期构造—斑岩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成矿系列 斑岩带 铜矿床 地质特征
下载PDF
青藏-喜马拉雅构造域演化的转折时期 被引量:50
18
作者 刘池洋 赵红格 +1 位作者 张参 王建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共12页
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为全球新生代最宏伟的地球动力学运动和最重要的地学事件。其深远的影响几乎涉及地学的所有领域;影响范围广阔,在东南亚和中亚形成了有直接响应关系的、广阔的喜马拉雅构造域,并涉及东亚、西亚、北亚和周邻海域等更... 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为全球新生代最宏伟的地球动力学运动和最重要的地学事件。其深远的影响几乎涉及地学的所有领域;影响范围广阔,在东南亚和中亚形成了有直接响应关系的、广阔的喜马拉雅构造域,并涉及东亚、西亚、北亚和周邻海域等更广阔的地区,称其为青藏-喜马拉雅构造域。青藏高原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从其对周邻地域的影响来看,可分为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软碰撞、硬碰撞早期的陆内拼接和晚期的青藏地区相对整体变形3大阶段。软碰撞(60~44Ma)的影响范围主要限于雅江碰撞缝合带及其附近。在硬碰撞早期的陆内拼接阶段((44~22±2)Ma),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效应等主要发生在今青藏高原内部及边缘,仅通过深大走滑断裂对高原周邻广阔地区局部产生较明显影响。在硬碰撞晚期((22±2)Ma至今),青藏高原所在地区各块体之间发生不同层次较为强烈的挤压缩短汇聚,进而拼接,直至彼此镶嵌焊接为一个相对联系密切、较为完整的整体,高原所在地区才开始进入相对整体的变形阶段;印度与亚欧板块的进一步碰撞和波及高原的主要地质事件及深部作用才开始对周邻地域产生较明显的影响。渐新世末—中新世早期((20±2~4)Ma)为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以此为界限,在之前和之后,高原内部的构造变形、沉积充填、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效应等差别明显。这表明,在此转折时期前后,青藏高原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此后,高原演化进入了相对整体运动和变形阶段,对周邻广阔地域的山隆盆降、矿产聚散、环境变迁等方面开始有显著影响并逐步增强,青藏-喜马拉雅构造域始呈阶段性地向外扩展、形成。与东—东南亚滨太平洋等地区的区域研究对比表明,青藏高原的构造动力学环境发生重大转变,其动力来源并不限于高原所在地区,具有更为广阔的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青藏-喜马拉雅构造域 演化阶段 转折时期 周邻响应 时空坐标
下载PDF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主要断裂的地震矩亏损与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镇 杨志强 王师迪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49,共17页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地震活动频繁。文中基于地震矩平衡理论,利用GPS资料与历史地震目录分析东构造结地区的地震矩亏损,继而评估该区未来的地震活动。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的地震矩累积率高于青藏高原的...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地震活动频繁。文中基于地震矩平衡理论,利用GPS资料与历史地震目录分析东构造结地区的地震矩亏损,继而评估该区未来的地震活动。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的地震矩累积率高于青藏高原的平均水平,近200a内的累积总量达(1.15±0.03)×10^22N·m,明显高于地震矩的释放总量(5.50±2.54)×10^21N·m。而地震矩亏损量最高的主前缘断裂不丹段具备发生MW8.1以上地震的可能,那加山断裂及嘉黎断裂通麦段则不排除未来发生震级大于MW7.5与MW7.3地震的可能,其余断层发生强震(MW7.1以上)的概率相对较低。而对于米什米断层与主前缘断层东段,虽然察隅MS8.6地震发生于此,但这2条断层未来的地震危险性仍不容忽视,且无论察隅地震发生于哪条断层,其复发周期均为660~103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滑动速率 地震矩亏损 地震复发周期 东构造结
下载PDF
杂多地区喜山期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20
作者 付军 保广普 +3 位作者 刘春娥 王永文 李建放 马延景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2期81-87,共7页
杂多地区花岗斑岩的麦多拉和纳日贡玛等岩体,测年结果显示年龄值分布为(40.8±0.4)Ma、(43.3±0.5)Ma,为喜山期的产物,杂多地区岩体是同一时代的产物。杂多地区多金属成矿带,包括纳日贡玛—麦多拉—乌葱察别—迪拉亿—哼赛青等... 杂多地区花岗斑岩的麦多拉和纳日贡玛等岩体,测年结果显示年龄值分布为(40.8±0.4)Ma、(43.3±0.5)Ma,为喜山期的产物,杂多地区岩体是同一时代的产物。杂多地区多金属成矿带,包括纳日贡玛—麦多拉—乌葱察别—迪拉亿—哼赛青等斑岩型铜、铅、锌、钼、金、银等多金属矿床,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研究结果表明含矿斑岩和共生的钾质斑岩岩体在时空上具一致性,岩石化学成分均富碱(w(K2O)+w(Na2O)>5%),高K和w(K2O)/w(Na2O)值远大于1,微量元素富集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等,均显示出钾玄岩和高钾系列岩石的特征,暗示杂多地区多金属成矿带的含矿斑岩属于典型的钾玄岩和高钾系列的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地区 喜山期 含矿斑岩 多金属成矿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