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Elastic Nail versus Hip Spica Cast in Early Treatment of Pediatric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被引量:2
1
作者 Rebar M. Noori Khaffaf Abbas Hasan Altaweel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6年第9期259-267,共10页
Introduction: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are among the most common pediatric injury, which have the highest incidence among other pediatric fractures, and treatment of them carries a lot of controversies. Aim of the stud... Introduction: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are among the most common pediatric injury, which have the highest incidence among other pediatric fractures, and treatment of them carries a lot of controversies. Aim of the study: To compare the outcome of fixation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 by elastic nail with Spica cast. Patient and method: This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Sulaimani Teaching Hospital, in the period from the 10<sup>th</sup> of December 2011 to the 10<sup>th</sup> of June 2012, for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hose ages were between 4 - 12 years (average 6.61 years), sustained traumatic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with follow-up period of about 6 months. The first group was consisting of 30 children treated by Elastic Intramedullary Nail, while the second group was consisted of 30 children treated by hip Spica. The selection was made on random bases. Results: Age range was between 4 - 12 years and showed male predominance in both groups with ratio of about 2:1 while fracture site showed predominance of the midshaft pattern in both groups. This study showed highly significant deference (P value of 0.001)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pica group of 3 days versus Nail group median of rate 4.5 days) in the admission period. Our sample showed shortening of about 2 cm in 2 case in the Nail group (6.7%) versus 6 cases (20%) in Spica group. We reported 4 cases of wound infection (13.3%) and 4 cases of pin site irritation (13.3%) in nail group. A higher rate of malunion was observed in the Spica group (10 cases more than 10° angulation in coronal plane) while the Nail group reported 2 case more than 10° in coronal plane. The mean operative time for Nail group was 55 minutes while in Spica group was 30 minutes. We reported shorter time to start mobilization and walking with support or independently in the nail group (weight bearing time 7.2 weeks) compared with the Spica casting group (weight bearing time 7.5 weeks). Conclusion: Elastic nail fixation yields better outcome for femoral shaft fracture in form of easier child handling, parent’s satisfaction, and maintaining acceptable fracture alig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Elastic Nails hip spica
下载PDF
改良“人位”石膏护理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皮肤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波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8期706-707,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人位"石膏护理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儿石膏固定期间皮肤的影响。方法将48例基础加骶管阻滞麻醉下内收长肌切断,闭合复位,"人位"石膏外固定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1∶1配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改良"人位"石膏护理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儿石膏固定期间皮肤的影响。方法将48例基础加骶管阻滞麻醉下内收长肌切断,闭合复位,"人位"石膏外固定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1∶1配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石膏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石膏护理基础上改良"人位"石膏护理,比较两组石膏固定患儿皮肤受损程度,皮肤受损率。结果观察组24例,优23例(95.8%),良1例(4.2%),中0例(0%),差0例(0%),皮肤受损率为4.2%;对照组24例,优18例(75.0%),良3例(12.5%),中1例(4.2%),差2例(8.3%),皮肤受损率为25.0%。两组皮肤受损率比较,χ2=4.18,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改良"人位"石膏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石膏固定期间皮肤受损程度、皮肤受损率,改善患儿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人位”石膏 改良 皮肤 护理
下载PDF
手法复位+改良式单髋人字石膏外固定与传统悬吊式治疗婴幼儿股骨干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林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4期2072-2074,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手法复位+改良式单髋人字石膏外固定与传统悬吊式治疗婴儿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婴幼儿股骨干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悬吊式治疗方式,观察组采... 目的观察分析手法复位+改良式单髋人字石膏外固定与传统悬吊式治疗婴儿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婴幼儿股骨干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悬吊式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改良单髋人字石膏外固定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经过3~12个月的跟踪随访,观察组44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100%;对照组44例患儿中35例患者治愈,治愈率79.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手法复位+改良单髋人字石膏外固定治疗婴幼儿股骨干骨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患者痛苦小,可以门诊治疗,治疗费用低,恢复效果好,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位复位 改良式单髋人字石膏 外固定 婴幼儿
下载PDF
联合使用内、外固定材料治疗儿童严重股骨转子下骨折
4
作者 李卫峰 王玮 姚志鹏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内、外固定材料治疗儿童严重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严重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儿18例(A组),年龄中位数6.8岁(4~13岁),均为粉碎性骨折;ⅢA型3例,ⅢB型4例,Ⅳ型7例,Ⅴ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4d;手术方法:联合使用...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内、外固定材料治疗儿童严重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严重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儿18例(A组),年龄中位数6.8岁(4~13岁),均为粉碎性骨折;ⅢA型3例,ⅢB型4例,Ⅳ型7例,Ⅴ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4d;手术方法:联合使用外固定支架和腓骨远端内固定钢板及空心拉力螺丝钉治疗。严重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12例(对照组,即B组),年龄中位数7.1岁(5~13岁),其中ⅢA型3例,ⅢB型3例,Ⅳ型4例,Ⅴ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3d;手术方法:克氏针配合髋人字石膏治疗。结果 (1)A组术后随访时间13.5月(8~36月);取外固定支架时间:3例15周,6例17周,5例20周,3例22周,1例23周,取出外固定支架时无钉眼感染。10~11月取出内固定钢板及空心拉力螺丝钉,X线检查均示骨性愈合,未见钢板及螺丝钉断裂。无髋内、外翻,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股骨头骺滑脱,无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无骨骺早闭及双侧肢体不等长等并发症出现。患儿髋关节活动范围均正常,步态正常。(2)对照组术后随访时间13.9月(9~35月);去除石膏的时间为:17周3例,19周3例,22周2例,25周4例,10~11月取出克氏针。术后并发症:髋内翻3例,髋外翻1例,患侧肢体短缩1.5cm 1例。2组术后并发症(髋内翻,髋外翻,患侧肢体短缩)发生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外固定支架和腓骨远端内固定钢板及空心拉力螺丝钉治疗儿童严重股骨转子下骨折(尤其是Ⅲ~Ⅴ型)的患者,固定牢固,安全,不损伤骨骺,不影响儿童骨骼的发育及股骨头及股骨颈的血运,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血运的重建,疗效可靠,同时便于护理和处理复合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下骨折 外固定支架 腓骨远端内固定钢板 空心拉力螺丝钉 克氏针 髋人字石膏 儿童
下载PDF
髋人字石膏制动下肢等长收缩训练预防肌肉废用性萎缩 被引量:7
5
作者 梁秀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0期628-629,共2页
目的观察髋人字石膏制动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预防制动下肢肌肉萎缩的作用。方法将 47例髋人字石膏制动患者分为治疗组 ( 3 7例 )和对照组 ( 1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治疗组在伤口拆线后开始进行由轻至强的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拆除... 目的观察髋人字石膏制动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预防制动下肢肌肉萎缩的作用。方法将 47例髋人字石膏制动患者分为治疗组 ( 3 7例 )和对照组 ( 1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治疗组在伤口拆线后开始进行由轻至强的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拆除石膏后 ,测量患者的双侧股部和小腿周径 ,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患者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髋人字石膏制动下肢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可有效预防肌肉废用性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收缩 肌肉废用性萎缩 髋人字石膏 下肢
下载PDF
学龄期儿童髋人字支具固定后压疮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韩红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1026-1027,共2页
目的:通过对80例髋人字支具固定患儿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压疮与体重指数(BMI=kg/m2)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科手术治疗后行髋人字支具固定的7岁至14岁学龄期患儿,记录其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按照消瘦组B... 目的:通过对80例髋人字支具固定患儿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压疮与体重指数(BMI=kg/m2)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科手术治疗后行髋人字支具固定的7岁至14岁学龄期患儿,记录其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按照消瘦组BMI<15,肥胖组BMI>18分为2组,每组各选取40例,比较2组患儿出现压疮的例数,得出压疮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消瘦组出现8例压疮,肥胖组患儿未出现压疮,但出现6例肛周皮肤腌红病例,两组压疮出现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髋人字支具固定后体重指数越小越容易出现压疮,同时发现体重指数越大越容易出现肛周皮肤的腌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体重指数 学龄期儿童 髋人字支具 相关性
下载PDF
蛙式架外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7
作者 王光忠 李学福 张喜红 《临床骨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97-198,共2页
目的 观察自行设计的蛙式架外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根据患儿脱位程度、脱位方向及年龄给予充分牵引 ,手法闭合复位 ,依据髋臼指数大小穿戴不同的蛙式架。结果 6 8例患儿经 8个月~ 4年观察随访 ,6 6例髋关节功能完... 目的 观察自行设计的蛙式架外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根据患儿脱位程度、脱位方向及年龄给予充分牵引 ,手法闭合复位 ,依据髋臼指数大小穿戴不同的蛙式架。结果 6 8例患儿经 8个月~ 4年观察随访 ,6 6例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 ,髋臼指数在正常范围 ,股骨头位于髋臼内 ,股骨头骨化核发育良好。 1例髋臼指数约 70°,骨化核明显较对侧小 ;1例发生后脱位。结论 蛙式架外固定治疗 3岁以内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 ,护理方便 ,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 治疗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蛙式架 儿童
下载PDF
两种髋人类位髋人字石膏治疗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吐尔孙塔依·吐尔汗 曹力 +1 位作者 陈良 玉苏甫江·玉努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膝上与标准人类位髋人字石膏固定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伊犁州新华医院小儿骨科治疗121例年龄6~18个月的DDH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与患者家长沟通结果,58...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膝上与标准人类位髋人字石膏固定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伊犁州新华医院小儿骨科治疗121例年龄6~18个月的DDH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与患者家长沟通结果,58例(76髋)采用膝上髋人类位髋人字石膏固定(膝上组),63例(80髋)采用常规标准髋人类位髋人字石膏固定(标准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一次复位成功,膝上组的早期再脱位率11.8%(9/76),标准组为2.5%(2/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脱位的患儿均择期行切开复位术,并排除之后的研究。两组患儿透视次数、带石膏的时间、石膏压疮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平均随访时间(5.3±2.0)年。拆除石膏后开始站立时间、开始行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儿T?nnis评级均显著改善(P<0.05)。与拆石膏后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Severin评级和CE角均无明显改变(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AI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T?nnis评级、Severin评级、CE角和AI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上组股骨头坏死率为14.9%(10/67),标准组为16.7%(1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膝上人类位髋人字石膏固定是治疗6~18个月DDH的有效方法,但早期关节再脱位的风险高于标准人类位髋人字石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不良 闭合复位石膏固定 人类位 膝上髋人字石膏 标准髋人字石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