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nagement of Severe Femoral Bone Defect in 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A 236 Hip,6-14-year Follow-up Study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国强 王岩 +5 位作者 陈继营 周勇刚 曹秀堂 柴伟 倪明 李想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4期606-610,共5页
Summary: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mpaction bone graft and distal press-fit fixation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severe femoral bone defect in 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 total of 234 patients... Summary: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mpaction bone graft and distal press-fit fixation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severe femoral bone defect in 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 total of 234 patients (involving 236 hips) with Paprosky III and 1V femoral bone defects were treated with the 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rom June 1998 to Aug. 2006. Impaction bone graft technique was used for 112 hips, with allogeneic freeze-dried bone as bone graft and SP II as prosthesis. With 124 hips, modular distal press-fit fixation and tapered femoral stem (MP stem) were employed.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subjects were followed up on regular basis and results were assessed by using the Harris Hip Score (HHS) and 12-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12). Radiolucence, subsidence and loosening were observed and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infection, fracture, dislocation etc. were recorded. A 6-14-year follow-up showed that prostheses failed, due to infection, in 4 patients of impaction bone graft group and that 6 patients in the press-fit fixation group experienced prosthesis failure, with the survival rates for the two techniques being 96.43% and 95.16%, respectively. One-way ANOVA showed that prosthesis survival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urgery-related complications (P〈0.05) and was not related to the type of the bone defects (P〉0.05).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bore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the type of bone defects in the two groups (P〈0.05). Our study showed that the two revision methods could achieve satisfactory mid-term and long-term result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severe bone defec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ttaining high prosthesis survival rate to select suitable 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type of bone defect. Careful operative manipulation a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aimed at reducing complications are also impor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isio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bone defects press-fit fixation
下载PDF
金属垫块结合Jumbo臼杯在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李锋侦 司文腾 +2 位作者 田爱利 周宇 陈明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金属垫块结合Jumbo臼杯在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行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骨缺损重建术的8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两组,42例采用金属垫块结合Ju... 目的:探讨金属垫块结合Jumbo臼杯在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行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骨缺损重建术的8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两组,42例采用金属垫块结合Jumbo臼杯方式进行翻修为A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4~72(60.57±4.62)岁;41例采用金属垫块联合骨水泥型臼杯进行翻修为B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2~71(58.74±4.25)岁。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1、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golue scale,VAS);根据X线片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髋臼外展角、股骨偏心距以及影像学标准合格率,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25.36±3.59)个月。两组术后1个月Harris疼痛、功能、畸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12个月Harris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P<0.05),且术后12个月A组Harris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1、12个月VAS均依次降低(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股骨偏心距均升高(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旋转中心高度及髋臼外展角均降低(P<0.05),且A组旋转中心高度低于B组(P<0.05),但两组髋臼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影像学合格率高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垫块结合Jumbo臼杯治疗髋臼骨缺损可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股骨偏心距以及髋臼外展角,临床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垫块 Jumbo臼杯 人工髋关节翻修 髋臼骨缺损
下载PDF
髋关节骨缺损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与关节功能的关系
3
作者 侯耀鹏 谷传卫 +1 位作者 焦振清 刘彬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2108-2111,共4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骨缺损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与髋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髋关节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后外侧入路手术方式全髋关节翻修术.在患者术前和术... 目的 探讨髋关节骨缺损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水平与髋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髋关节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后外侧入路手术方式全髋关节翻修术.在患者术前和术后清晨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和血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TH1/TH2、Treg)、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分析髋关节骨缺损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采用相关性分析免疫细胞比例(CD3+、CD4+、CD8+和CD4+/CD8+)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0和γ-干扰素(IFN-γ)]与Harris评分的关系.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髋关节骨缺损患者术后CD3+、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80.93±6.56)%、(53.20±5.29)%、(26.93±2.93)%、(1.58±0.05)]明显低于术前[(72.80±5.32)%、(45.53±6.56)%、(22.73±2.12)%、(1.2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03,7.340,7.171,17.610,P<0.05).髋关节骨缺损患者术后Th1/Th2比值和NK细胞比例[1.23±0.08、(13.12±1.92)%]明显低于术前 Th1/Th2 比值和 NK 细胞比例[1.49±0.17、(17.16±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28、8.763,P<0.05).髋关节骨缺损患者术后Treg比例比例[(7.06±0.64)%]明显高于术前Treg比例[(3.53±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00,P<0.05).髋关节骨缺损患者术后IL-4和IL-10水平[(52.03±10.13)、(43.42±8.56)pg/ml]明显高于术前 IL-4 和 IL-10 水平[(35.57±6.79)、(30.27±4.8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46、7.665,P<0.05).髋关节骨缺损患者术后INF-γ水平(43.00±8.78)pg/ml明显高于术前INF-γ水平(22.30±3.7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46,P<0.05).治疗前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2.15±7.94)分明显低于治疗后患者髋关节评分(91.75±4.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40,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CD3+、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891、-0.778、-0.715,P<0.05).Treg 比例、IL-4 和 IL-10 水平与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521、-0.891、-0.778,P<0.05).Th1/TH2 比值、NK 细胞比例、INF-γ水平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441、0.285、0.514,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骨缺损患者免疫功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与术后髋关节功能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骨缺损 髋关节置换术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余汪洋 吴伟山 +1 位作者 石业飞 尹纪光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深入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采用THA治疗15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40~76(59.20±9.46)岁... 目的:深入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采用THA治疗15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40~76(59.20±9.46)岁。记录术前及术后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髋关节活动度、神经损伤等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影像学检查评价髋关节功能及手术疗效。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无感染。随访时间6~39(18.33±9.27)个月。其中1例术后半年发生髋臼侧假体松动,经过翻修手术后恢复良好;1例髋关节脱位,经切开复位处理后治愈,无不良后果。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8.60±4.01)分,与术前(47.20±11.77)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1(1)分,与术前8(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本组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关节功能满意;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显示关节假体贴合良好,无异位骨化发生,假体无松动。结论:THA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疗效可靠,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前对患者全面评估、骨缺损评估,术中髋臼、股骨、内固定物与骨缺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创伤性关节炎 内固定 髋臼骨缺损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髋臼骨缺损的评估与重建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涂迪 张德华 +1 位作者 韩大栋 钱炜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78-83,共6页
髋臼骨缺损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病因多种多样,最常见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其治疗手段虽然在不断变化、更新,但成人髋臼骨缺损导致髋关节局部解剖变异及生物力学和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异常使手术难度增高,其手术处理一直是临床骨科医师... 髋臼骨缺损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病因多种多样,最常见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其治疗手段虽然在不断变化、更新,但成人髋臼骨缺损导致髋关节局部解剖变异及生物力学和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异常使手术难度增高,其手术处理一直是临床骨科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成人髋臼骨缺损修复重建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对缺损髋臼进行精准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正确的缺损重建假体。本文就髋臼骨缺损的病因、术前准备和计划、分型及重建手术方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缺损 髋关节置换 翻修 髋假体
下载PDF
应用个性化生物臼杯进行髋关节翻修的近期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红星 张保健 袁祥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521-3525,共5页
背景:随着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越来越多,出现髋臼侧松动伴不同程度骨缺损的患者日趋增加,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结构植骨、颗粒植骨加钛网重建、钽金属垫块重建、Jumbo杯、Cup-Cage技术等。目的:总结个性化生物臼杯翻修全髋关节置... 背景:随着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越来越多,出现髋臼侧松动伴不同程度骨缺损的患者日趋增加,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结构植骨、颗粒植骨加钛网重建、钽金属垫块重建、Jumbo杯、Cup-Cage技术等。目的:总结个性化生物臼杯翻修全髋关节置换后髋臼侧松动的近期临床疗效,为髋关节翻修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后髋臼侧松动11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55-71岁,均采用个性化生物臼杯进行髋臼侧翻修并进行3年随访,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和双下肢绝对长度差,观察X射线片表现,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状态和骨长入情况。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生主刀完成,随访满3年,无丢失病例,其中1例出现坐骨神经症状,口服甲钴胺片,6个月恢复;(2)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和双下肢绝对长度差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3)末次随访X射线片显示有良好的骨长入;(4)结果表明,应用个性化生物臼杯翻修全髋关节置换后髋臼侧松动可获得假体的初始稳定性、恢复理想的关节功能和较好的骨长入,为髋关节翻修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臼杯 翻修术 个性化 骨缺损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镁硅玉髋关节假体周围严重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被引量:5
7
作者 戴闽 聂涛 宗世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介绍和评价镁硅玉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严重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2例12髋假体周围严重骨缺损的翻修病例,男8例,女4例;年龄42~72岁,平均58.6岁.翻修方法:髋臼侧均采用异体颗粒骨移植加髋臼增强环罩,股骨... [目的]介绍和评价镁硅玉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严重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2例12髋假体周围严重骨缺损的翻修病例,男8例,女4例;年龄42~72岁,平均58.6岁.翻修方法:髋臼侧均采用异体颗粒骨移植加髋臼增强环罩,股骨侧7例采用定做的长柄股骨假体和现代骨水泥技术,5例采用了紧密颗粒骨植入技术和标准股骨假体.[结果]以上病例经3~5 a随访,无1例发生再移位或再发骨吸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19~52分提高到54~89分.[结论](1)镁硅玉人工髋关节的设计存在不合理性,不能被作为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假体;(2)正确使用植骨和选择恰当的假体,可明显提高翻修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假体 骨缺损 髋臼 移植 髋关节假体 周围 修复 人工髋关节置换 长柄股骨假体 髋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与重建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迪凡 喻飞 +1 位作者 杨波 吴杰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质缺损的处理和重建方法。方法对2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的患者进行翻修,观察术后随访X线片上的髋臼假体及周围骨质变化情况,并对髋关节行Harris功能评定。结果 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4个月,平... 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质缺损的处理和重建方法。方法对2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的患者进行翻修,观察术后随访X线片上的髋臼假体及周围骨质变化情况,并对髋关节行Harris功能评定。结果 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4个月,平均61.6个月。1例术后出现脱位,2例术后出现骨溶解并伴患髋疼痛。7例术后随访的X线片上出现髋臼的骨溶解,但髋臼假体无松动表现,患髋无疼痛,患髋功能不受影响。至末次随访为止,25例髋(89%)获得良好的稳定性。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1.8分(14~57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5.2分(46~99分)。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并获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植骨的方式和翻修假体的选择还需结合术中对骨缺损的评价。髋臼假体表面被自体骨覆盖超过50%,可考虑行植骨加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置换;自体骨覆盖不足50%,宜行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置换。如骨缺损面积较大,可行加强环等翻修。从随访中可见,颗粒骨打压植骨是治疗髋臼骨缺损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修 骨缺损 重建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翻修术骨质缺损的处理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伟 裴福兴 +3 位作者 黄强 杨静 沈彬 邹正荣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4-537,共4页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骨质缺损处理方式的选择。对29例病人(29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其中骨水泥型假体置换3例,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26例;3例为Synergy+Reflection假体,余为CLS+ALLOFIT假体。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早期感...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骨质缺损处理方式的选择。对29例病人(29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其中骨水泥型假体置换3例,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26例;3例为Synergy+Reflection假体,余为CLS+ALLOFIT假体。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早期感染征象。随访25例25髋,平均随访时间58个月。关节局部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术后随访X线片示:骨质愈合好,未见明显的骨质吸收征象。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6.8分,术后平均93.2分。翻修距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平均13.7年。髋臼部骨质缺损,在髋臼覆盖大于80%的情况下可不植骨;若髋臼覆盖大于50%、小于80%,行颗粒性植骨结合结构植骨;髋臼覆盖的比例低于50%,结构植骨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股骨侧骨质缺损,打压颗粒植骨结合异体皮质骨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翻修 骨质缺损
下载PDF
髋臼骨缺损和带翼髋臼翻修假体三维计算机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玉增 王继芳 +6 位作者 卢世璧 王岩 蔡谞 周勇刚 汪爱媛 刘志新 徐英忱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构建髋臼骨缺损和带翼髋臼翻修假体模型三维模型。方法:根据成年人CT扫描数据,利用 Unigraphics软件手工提取边界,重建骨盆和带翼髋臼翻修假体三维模型,并人工制造骨缺损。结果:建立了不同假 体内与骨盆髋臼结合的三维模型。结... 目的:构建髋臼骨缺损和带翼髋臼翻修假体模型三维模型。方法:根据成年人CT扫描数据,利用 Unigraphics软件手工提取边界,重建骨盆和带翼髋臼翻修假体三维模型,并人工制造骨缺损。结果:建立了不同假 体内与骨盆髋臼结合的三维模型。结论:下一步根据髋臼所受到的载荷,加载在髋臼的模型上,进行有限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 髋臼骨缺损 翻修 骨盆 体模 体内 CT扫描 结论 人工制造 构建
下载PDF
打压植骨结合结构性植骨重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性骨缺损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学文 魏立 +2 位作者 李艳超 郑海龙 钟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94-1297,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中应用打压植骨结合结构性植骨在重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dysplasiaofhip,DDH)性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成人DDH11例患者,发育不良按Crowe分型为Ⅱ型5...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中应用打压植骨结合结构性植骨在重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dysplasiaofhip,DDH)性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成人DDH11例患者,发育不良按Crowe分型为Ⅱ型5例,Ⅲ型6例:骨缺损按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分类术前均为Ⅲ型混合型缺损。3例用同种异体股骨头,8例用自体股骨头进行结构性植骨。均用2、3枚螺钉固定。1例用骨水泥型带加强环的臼杯,10例用非骨水泥型带螺旋臼杯压配固定。均取股骨侧髓腔或自体髂骨碎粒打压植骨。术中不同程度松解髋周组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感染。经6~48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关节疼痛、臼杯松动。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9.7分(18~52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平均85.7分(52—96分)。结论:结构性植骨及合适的臼杯能提供髋臼骨缺损的结构性即时支撑,打压植骨颗粒能提供充足的骨量支持从而促进臼杯与骨床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 骨缺损 重建
下载PDF
X线、CT诊断全髋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锋 王青 +1 位作者 李民进 范卫民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目的探讨X线检查、CT扫描对不同类型髋臼骨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成人骨盆尸体标本4具,按照AAOS髋臼骨缺损分型法制作不同部位的节段型和腔隙型缺损模型。分别进行包括前后位、髂骨位和闭孔位X线检查和CT扫描。结果即使综合三个不同投照... 目的探讨X线检查、CT扫描对不同类型髋臼骨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成人骨盆尸体标本4具,按照AAOS髋臼骨缺损分型法制作不同部位的节段型和腔隙型缺损模型。分别进行包括前后位、髂骨位和闭孔位X线检查和CT扫描。结果即使综合三个不同投照位的X线片,尚不能显示所有类型的骨缺损。CT扫描虽然受到髋臼金属伪影的干扰,但仍可清晰显示所有的髋臼骨缺损。结论对全髋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必须进行三个不同投照位的摄片。所有病例应该接受CT扫描检查,才能对所有骨缺损类型进行准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置换 髋臼 骨溶解 骨缺损 影像
下载PDF
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琦 张先龙 +1 位作者 蒋垚 翟伟韬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20-22,共3页
目的 报道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  1995年 6月~ 2 0 0 1年 6月分别用大块结构植骨、颗粒骨植骨、颗粒骨植骨 +cage或使用特殊髋臼处理 78例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 结果 平均随访 31.6个月 ,无论结构植骨还是颗... 目的 报道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  1995年 6月~ 2 0 0 1年 6月分别用大块结构植骨、颗粒骨植骨、颗粒骨植骨 +cage或使用特殊髋臼处理 78例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 结果 平均随访 31.6个月 ,无论结构植骨还是颗粒植骨都能与受体骨愈合 ,除翻修和髋臼骨折骨缺损各 1例外 ,均未发现髋臼松动移位现象。平均Harris评分从术前 4 4分提高到术后 88分。结论 髋臼发育不良的骨缺损行结构性植骨 ,具有稳定髋臼、传递负荷的作用 ;全髋翻修时行颗粒骨植骨填补骨缺损 ,具有恢复旋转中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 骨缺损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伴骨缺损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荣诗 谭伦 +2 位作者 周欣 童祎 邓家燕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伴骨缺损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伴骨缺损关节置换(翻修)患者术前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模型,术中实施术前计划、完成重建及假体安置。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6个月测量髋臼...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伴骨缺损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伴骨缺损关节置换(翻修)患者术前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模型,术中实施术前计划、完成重建及假体安置。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6个月测量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髋功能情况。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55 (135±20) min,术中出血量200~500 (440±65) ml,术后引流量200~500 (430±75) ml。1例术后并发坐骨神经牵拉损伤,术后2个月恢复。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3个月股骨偏心距由术前33. 6~48. 0 mm增加到术后36. 0~55. 0 mm。术后6个月髋臼杯外展角40°~45°,前倾角15°~18°。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79~88分。结论 3D打印技术指导伴骨缺损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可术前实现个性化设计,术中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关节假体位置良好,髋关节功能可获得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髋关节置换 翻修 骨缺损
下载PDF
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侧骨缺损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忠洲 孟凡丁 王韶进 《医学与哲学(B)》 2012年第3期35-37,共3页
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骨缺损在全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包容型缺损直接颗粒骨覆盖,使用打压植骨技术;对于非包容型缺损采用钛网覆盖骨缺损,再用松质骨颗粒覆盖,使用打压植骨技术,重建髋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恢复骨量,安装生... 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骨缺损在全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包容型缺损直接颗粒骨覆盖,使用打压植骨技术;对于非包容型缺损采用钛网覆盖骨缺损,再用松质骨颗粒覆盖,使用打压植骨技术,重建髋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恢复骨量,安装生物型或水泥性髋臼假体。结果颗粒骨打压植骨在伴有髋臼侧骨缺损的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可有效重建髋臼侧骨缺损,恢复骨量,并能提供良好的早期稳定性,术后短期随访效果良好,但是其远期结果有待于更长时间、更大规模的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骨打压植骨 全髋关节翻修 髋臼 骨缺损
下载PDF
颗粒骨移植处理人工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骨缺损 被引量:16
16
作者 黄明 陆斌 +2 位作者 冯磊 秦骥 陈伯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56-1458,共3页
[目的]介绍髋臼翻修术中采用颗粒骨移植的方法处理骨缺损的体会.[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采用颗粒骨植骨行髋臼假体松动合并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41~76岁,平均56.3岁.按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分类标... [目的]介绍髋臼翻修术中采用颗粒骨移植的方法处理骨缺损的体会.[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采用颗粒骨植骨行髋臼假体松动合并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41~76岁,平均56.3岁.按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分类标准Ⅰ型5例;Ⅱ型12例;Ⅲ型5例;Ⅳ型1例.手术中假体骨水泥固定5例,非骨水泥固定18例.[结果]颗粒骨植骨术后X线检查骨愈合良好,包容假体牢固,原骨缺损区骨质得以修复.翻修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分,术后随访平均为85分.[结论]髋臼翻修中采用自体或异体颗粒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行挤压植骨可使颗粒骨与假体金属表面直接接触.观察证明移植颗粒骨生长好,达到了修复骨缺损和固定假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 骨移植 假体松动 骨水泥 骨缺损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 髋臼骨缺损 颗粒骨移植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 Harris评分 假体松动 骨水泥固定 髋关节翻修术 移植修复
下载PDF
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缺损的重建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建宁 周利武 +5 位作者 王与荣 吴苏稼 施鑫 陆维举 许斌 林恩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 :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 ,通过打压植骨、髋臼钢板或金属钛网对髋臼骨缺损进行重建 ,以恢复髋臼的完整性 ,提高髋臼假体的稳定性。 方法 :全髋关节翻修术 38例 ,其中 12例采用自体或异体骨植骨、髋臼重建钢板或金属钛网固定 ,对重建... 目的 :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 ,通过打压植骨、髋臼钢板或金属钛网对髋臼骨缺损进行重建 ,以恢复髋臼的完整性 ,提高髋臼假体的稳定性。 方法 :全髋关节翻修术 38例 ,其中 12例采用自体或异体骨植骨、髋臼重建钢板或金属钛网固定 ,对重建后的髋臼进行支撑和加强。 结果 :12例患者术后随访 3~ 38(平均 13.1)个月 ,X线片表明髋臼侧植骨处仅 1例出现轻度骨吸收 ,其余骨愈合良好 ,未出现骨吸收和内固定移位。 结论 :对于髋关节翻修中 ,对髋臼骨缺损者采用打压植骨、髋臼钢板或金属钛网支撑加强 ,重建髋臼的骨性结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翻修术 髋臼缺损 植骨 重建 内固定
下载PDF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建明 冯啸 周一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金属骨小梁(TM)髋臼和组配重建柄(RM)对使用金属对聚乙烯(MOP)界面发生无菌性松动的患者进行髋关节翻修的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因无菌性松动而行髋关节翻修术的47例患者。男24例,女23例,平均年龄... 目的:探讨应用金属骨小梁(TM)髋臼和组配重建柄(RM)对使用金属对聚乙烯(MOP)界面发生无菌性松动的患者进行髋关节翻修的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因无菌性松动而行髋关节翻修术的47例患者。男24例,女23例,平均年龄(61.7±12.5)岁,体重指数(23.6±3.5)kg/m^(2),从初次置换到行翻修术间隔平均时间为(148.6±76.3)个月,根据骨缺损Paprosky分型:髋臼侧Ⅲ型24例,股骨侧Ⅲ型29例。应用TM臼翻修髋臼侧,RM翻修股骨侧,分析翻修手术的临床以及影像学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9.3±11.0)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Harris评分显著提高[(82.4±13.2)分比(47.3±11.4)分,P<0.001]。有3例症状性深静脉静脉血栓形成,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后血栓溶解。1例患者术后脱位,闭合复位以及姿势保护后未再复发。无术后感染、血肿、坐骨神经受损发生。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X线检查显示假体无松动。对于髋臼侧骨缺损PaproskyⅢ型患者,未使用垫块患者的旋转中心比健侧位置平均高出(13.1±4.4)mm,使用垫块患者平均高出(2.8±3.2)mm(P<0.01)。股骨假体术后下沉1.0 mm(0~3.0 mm),均发生于术后1年内,至末次随访时再无进展。下肢不等长为6.2(-13.2,10.6)mm。结论:使用TM假体和RM翻修柄处理无菌性松动的髋关节翻修术短期结果满意,对于髋臼侧严重骨缺损使用金属垫块可以获得更好的旋转中心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翻修 骨缺损 无菌性松动
下载PDF
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对髋臼骨缺损的处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万军 刘世清 +1 位作者 贺斌 邓明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5期338-339,共2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侧骨缺损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2例(22髋)髋臼骨缺损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例,采用打压颗粒性骨植骨、髋臼加强环罩重建髋臼骨缺损后假体固定。术后及随访时拍双髋正位片,观察有无骨吸收和髋臼加强环罩及...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侧骨缺损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2例(22髋)髋臼骨缺损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例,采用打压颗粒性骨植骨、髋臼加强环罩重建髋臼骨缺损后假体固定。术后及随访时拍双髋正位片,观察有无骨吸收和髋臼加强环罩及假体位置变化,并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结果术后随访12~42个月,平均25.5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3.4±3.5)分提高到术后(82.6±2.8)分,x线片1例出现轻微骨吸收,未出现内固定移位及臼杯松动病例。结论在髋关节翻修中采用打压植骨、髋臼加强环罩支撑能重建髋臼侧骨缺损,为髋臼假体提供早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翻修术 髋臼缺损 植骨 内固定
下载PDF
缝匠肌骨瓣修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髋臼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涛 王子明 +2 位作者 兰秀夫 付志厚 王爱民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建立缝匠肌骨瓣修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中髋臼节段性缺损的动物模型,并观察其初步修复结果。方法16只成年山羊进行左侧THR,并造成髋臼上方负重区40%的节段性骨缺损。随机分成2组,分别以缝匠肌髂骨瓣和游离髂骨瓣移植修复,术中行... 目的建立缝匠肌骨瓣修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中髋臼节段性缺损的动物模型,并观察其初步修复结果。方法16只成年山羊进行左侧THR,并造成髋臼上方负重区40%的节段性骨缺损。随机分成2组,分别以缝匠肌髂骨瓣和游离髂骨瓣移植修复,术中行骨瓣血运、带血管蒂缝匠肌骨瓣活动长度的观察,术后行大体、X线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中缝匠肌髂骨瓣血运良好,有足够的活动长度;术后X线显示移植骨块及置换假体位置良好,固定牢靠;缝匠肌髂骨瓣仍然保持基本正常松质骨结构,与髋臼可以形成类似骨折愈合的连接。结论缝匠肌骨瓣可以很好地修复髋臼节段性缺损,效果优于游离骨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髋臼缺损 骨瓣 置换术 髋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