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4
1
作者 郑宏瑞 张文杰 +3 位作者 王云华 何斌 沈亚骏 范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90-1395,共6页
背景:对于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目的首要是尽早实现解剖复位固定,促进骨折愈合。目前研究表明,股骨颈骨折后骨不连的发生率为10%-30%,而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高达15%-30%,这对于患者预后来讲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目的:研究富血小板... 背景:对于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目的首要是尽早实现解剖复位固定,促进骨折愈合。目前研究表明,股骨颈骨折后骨不连的发生率为10%-30%,而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高达15%-30%,这对于患者预后来讲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年轻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5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年龄18-55岁。其中18例常规行闭合复位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A组),18例行闭合复位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治疗(B组),16例行闭合复位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C组)。术后采用股骨颈正侧位X射线片来评估骨折复位的质量,采用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评定术后6个月、1年骨折愈合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定术后6个月、1年的髋关节功能,同时比较分析股骨头短缩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1)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感染、再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获得至少1年的随访;(2)术后骨折愈合时间C组优于A、B组(P<0.05);术后6个月、1年时髋关节Harris评分C组高于A、B组(P<0.05);术后6个月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C组高于A、B组(P<0.05);术后C组股骨头短缩发生率低于A组(P<0.05);(3)提示应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年轻患者的股骨颈骨折,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骨折愈合,降低股骨头短缩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年轻患者 富血小板血浆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骨折愈合 股骨头短缩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的髋臼重建 被引量:9
2
作者 潘兵 张志敬 李战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10期802-80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时臼杯假体安放的方法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8例(56髋)髋臼发育不良行全髋置换时,部分应用髋臼内陷成形术向内或内下方加深髋臼并选择小型臼杯假体。通过Ranawat三角... 目的探讨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时臼杯假体安放的方法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8例(56髋)髋臼发育不良行全髋置换时,部分应用髋臼内陷成形术向内或内下方加深髋臼并选择小型臼杯假体。通过Ranawat三角测量术前及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和垂直距离,应用Mark髋臼四分法判断臼杯假体的实际位置。行Harris临床评分及X线检查做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Ranawat三角测量,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平均为18.2 mm,术后为1.52 mm;术前垂直距离平均为10.26 mm,术后为5.68 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rk髋臼四分区中,臼杯假体位于内侧区者为46髋,其中内下区34髋。术前Harris评分为32.5~60.3分,术后为76.6~96.5分。无假体松动和移位,无翻修病例。结论在髋臼发育不良行全髋置换的髋臼重建中,应强调向内方或内下方加深髋臼,接近于真臼安放臼杯假体,以尽量恢复髋关节理想旋转中心;选择小型臼杯假体以获得髋臼宿主骨的良好覆盖,减少髋臼植骨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髋臼发育不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重建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股骨柄专用型疲劳测试装置研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华子恺 张欢欢 +2 位作者 韦庆玥 范永威 潘绍斌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0-164,共5页
疲劳性能是人工关节等外科植入物可靠性的关键指标。针对人工髋关节疲劳性能测试问题,开发了专用型人工关节疲劳测试装置,基于装置,根据ISO7206标准,针对人工股骨柄产品进行了体外疲劳试验,并通过三坐标仪对试样进行变形测量与三维重构... 疲劳性能是人工关节等外科植入物可靠性的关键指标。针对人工髋关节疲劳性能测试问题,开发了专用型人工关节疲劳测试装置,基于装置,根据ISO7206标准,针对人工股骨柄产品进行了体外疲劳试验,并通过三坐标仪对试样进行变形测量与三维重构;此外,对试样中人工股骨柄进行有限元计算,模拟结果与试验所得变形量相吻合;经500万次循环疲劳试验后,该装置运行平稳、无异常,达到设计可靠性标准,能够有效进行人工髋关节疲劳标准测试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 股骨柄 疲劳 测试装置
下载PDF
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江昭林 尚希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11-115,共5页
目的研究直接前方入路(DAA)在全髋置换术(THA)中的应用疗效及经验总结。方法共纳入156例首次THA患者,其中82例采用后外侧入路(PLA),74例采用DAA,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的术中出血、... 目的研究直接前方入路(DAA)在全髋置换术(THA)中的应用疗效及经验总结。方法共纳入156例首次THA患者,其中82例采用后外侧入路(PLA),74例采用DAA,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时间和引流量减小,与PL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3和7 d疼痛评分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的部分下地负重、完全负重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较PLA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3和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PLA组,术后6个月DAA组髋关节功能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采用DAA手术创伤更小,疼痛减轻,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缩短,髋关节功能改善更佳,有较好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入路 全髋置换术 疼痛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臀位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汝虹 芦胜群 苏圆圆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39-140,共2页
目的 :探讨臀位妊娠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学 ,分析找出其内在联系。方法 :对 350 0 0例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通过与新生儿及两家医院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臀位产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 (4% )比正常产 (0 0 54 ... 目的 :探讨臀位妊娠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学 ,分析找出其内在联系。方法 :对 350 0 0例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通过与新生儿及两家医院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臀位产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 (4% )比正常产 (0 0 54 % )高 (P <0 0 1 ) ,具有明显的差异。内蒙地区明显高于广东地区 (P <0 0 5) ,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机械因素是导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早期发现并正确治疗是减少发病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位产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病因 预防
下载PDF
PFNA与DHS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林华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1期53-56,共4页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j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改善老年(年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期...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j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ion,PFN-A)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改善老年(年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期间骨科收治的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PFNA组48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DHS组48例行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总量、髋关节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DHS组(P〈0.05);PFN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52.08%)明显高于DHS组的29.17%,Z=-2.597,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相比,PFNA术式符合现代医学微创原则和生物学力学要求,其抗旋髓内钉系统能够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痂形成和骨折早期愈合,提高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适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第四代陶瓷界面髋关节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7
作者 殷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观察第四代陶瓷界面髋关节假体在全髓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92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第四代陶瓷界面髋关节假体。术后对患者进行平均为期12个月... 目的:观察第四代陶瓷界面髋关节假体在全髓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92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第四代陶瓷界面髋关节假体。术后对患者进行平均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37±1.38)个月,其中3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例患者术后发生外伤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经有效治疗后治愈出院,另有1例患者外展患肢时出现异常声响。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明显感染、脱位等。假体未出现松动、破碎或者骨溶解等并发症。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1.65±3.38)分升高至术后的(86.17±3.72)分(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优33例(36髋),良46例(50髋),可4例(5髋),差1例(1髋)。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第四代陶瓷—陶瓷界面,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水平,短期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对陶瓷假体 第四代陶瓷 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院外功能康复训练效果研究
8
作者 石红英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20期12-13,共2页
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后院外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效果。方法选择12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指导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出院指导;指导组除出院指导外,术后1—6个月每月给予院外指导功能康复训练一次,术后3个月、6个... 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后院外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效果。方法选择12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指导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出院指导;指导组除出院指导外,术后1—6个月每月给予院外指导功能康复训练一次,术后3个月、6个月对两组患者功能康复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指导组经过院外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术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院外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有利于髋关节早日恢复良好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 康复护理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单侧DAMIS术中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叶山山 陈震东 +1 位作者 何春耒 高辉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分析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采用DAMIS完成的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中,按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出43例(43髋)术后有股外侧... 目的:分析DAMIS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采用DAMIS完成的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中,按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出43例(43髋)术后有股外侧皮神经(LFCN)损伤症状的病例为损伤组,同时随机选取50例(50髋)术后无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的病例为未损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手术时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以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以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并对两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93例(93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2.5个月(6~44个月),两组手术时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损伤组SF-36总评分(112.14±3.23)分高于损伤组(105.86±3.37)分(P<0.05)。本组病例LFCN损伤主要症状包括感觉迟钝(13例,30.2%)、疼痛感(20例,46.5%)、刺痛感(10例,23.3%),症状有自然缓解的29例(67.4%)。结论:LFCN损伤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最终结果没有影响,但是LFCN损伤症状将降低接受了DAMIS THA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侧入路 微创 髋关节 置换 股外侧皮神经 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评分表
下载PDF
髋、膝、踝关节被动锻炼器的研制
10
作者 朱锡芳 颜思健 吕加辰 《上海建材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9-25,共7页
本文根据对人体一个步态周期中的分期和转变点与髋、膝、踝关节的角度-时间关系的研究,研制了一台微电脑控制机械式的、能模拟人下蹲姿势的髋、膝、踝关节被动锻炼器,用来帮助关节置换术病人、下肢病康复期患者恢复其关节功能。该锻炼... 本文根据对人体一个步态周期中的分期和转变点与髋、膝、踝关节的角度-时间关系的研究,研制了一台微电脑控制机械式的、能模拟人下蹲姿势的髋、膝、踝关节被动锻炼器,用来帮助关节置换术病人、下肢病康复期患者恢复其关节功能。该锻炼器结构紧凑、重量轻、操作和调整简便,携带方便,对骨科病人的康复起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锻炼器
下载PDF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早期X线诊断
11
作者 王奉来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 线诊断方法;方法 21 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新生儿的30 个患髋及130 例正常小儿的新生儿期骨盆片,均经一年随访证实,将21 例患儿的30 个患髋与130 例正常新生儿的260 个正常髋...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 线诊断方法;方法 21 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新生儿的30 个患髋及130 例正常小儿的新生儿期骨盆片,均经一年随访证实,将21 例患儿的30 个患髋与130 例正常新生儿的260 个正常髋关节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 30 个患髋中,髋臼呈平直线状28 个髋,闭孔线示脱位阳性27 髋,髋臼指数大于36°者6 髋;260 个正常髋关节中,髋臼呈平直线状228 髋,髋臼指数大于36°者7 髋,闭孔线示阳性者9 髋;结论 闭孔线、髋臼指数、股骨颈轴线及Rosen 线作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早期诊断方法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X线诊断
下载PDF
髋臼旋转截骨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12
作者 宋红 曹颖 +1 位作者 寇增玉 高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8-349,共2页
目的 :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 ,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对 2 8例 (2 9髋 )行该手术的患者术后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结果 :除日常生活障碍程度无明显改善外 ,本组在疼痛、活动范围和步行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t=3.1,2 ... 目的 :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 ,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对 2 8例 (2 9髋 )行该手术的患者术后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结果 :除日常生活障碍程度无明显改善外 ,本组在疼痛、活动范围和步行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t=3.1,2 .0 3,2 .0 3,P <0 .0 1,0 .0 5 ,0 .0 5 )。结论 :髋臼旋转截骨术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可防止发生术后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旋转截骨术 功能锻炼 效果评价 手术后护理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智杰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伴有髋关节病变的难治性AS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伴有髋关节病变的难治性AS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BathAS活动指数(BASDAI)、BathAS功能指数(BASFI)、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3年的随访,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2年、3年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ASDAI及BASF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BASDAI及BASF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ASDAI及BASF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年内共有5例复发,复发率为6.85%,显著低于对照组(18.06%),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胃肠反应、口腔溃疡、头痛、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AS相关髋关节病变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有效控制疾病活动度,且远期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依那西普 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病变 甲氨蝶呤 双氯芬酸钠
原文传递
后外侧单切口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报告
14
作者 赵建忠 邵世坤 狄东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07年第5期7-8,共2页
目的:报告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初步疗效。方法:自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微创技术完成21例全髋置换术。结果:手术切口7.5cm^12cm,平均8cm;手术时间50分钟~90分钟,平均65分钟;术中出血量200ml^500ml,平... 目的:报告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初步疗效。方法:自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微创技术完成21例全髋置换术。结果:手术切口7.5cm^12cm,平均8cm;手术时间50分钟~90分钟,平均65分钟;术中出血量200ml^500ml,平均270ml;术后均放负压引流,24小时平均引流量100ml^350ml,(平均150ml)。平均随访时间2.5年(1年~4年),未发生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结论:后外侧入路单切口微创行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值得推荐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关节置换术 微创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