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霓 蒋严妃 +3 位作者 苏雪 陈纹 张辉 孙坤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7-563,共7页
该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肋果沙棘(Hippophaeneurocarpa)分布区北缘青海祁连地区5个自然居群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小地理尺度下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片段化分布居群的遗传结构,为肋果沙棘居群的资源保护提供了依据。采用6... 该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肋果沙棘(Hippophaeneurocarpa)分布区北缘青海祁连地区5个自然居群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小地理尺度下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片段化分布居群的遗传结构,为肋果沙棘居群的资源保护提供了依据。采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107个样本U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27个等位变异,变幅为2~9个,平均每个位点有4.67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142和0.230,Shannon信息指数(/)的变幅介于0.280~0.567之间,平均值为0.374,说明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分化系数=0.483,分子方差分析(AM0VA)表明肋果沙棘有48.33%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51.67%存在于居群内。对5个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做Mental检验,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对基因流检测发现居群间的iVm为0.328,推测遗传漂变是居群分化的关键因素之一。Structure分析把5个居群分为2组。LPGMA聚类分析表明5个居群聚为2个分支,其中居群ARX为单独的一支,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一致。基于分布区北缘青海祁连肋果沙棘自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分析,建议应尽可能多地保护不同的地方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果沙棘 ssr标记 边缘居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