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静脉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CRT-D电极导线及新植入电极导线行左束支起搏1例
1
作者 董理 王卫平 +4 位作者 李彩娟 朱虹 陈涵 项美香 潘小宏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6期631-633,共3页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后出现静脉闭塞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当患者因电极导线故障需拔除原有的电极导线,此时重新植入电极导线存在一些技术难点。本文报道1例2023年1月2日收治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心...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后出现静脉闭塞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当患者因电极导线故障需拔除原有的电极导线,此时重新植入电极导线存在一些技术难点。本文报道1例2023年1月2日收治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后6年余的患者,因起搏器电极导线故障引起异常放电及原植入装置电池耗竭,同时静脉造影显示上腔静脉闭塞、左锁骨下静脉闭塞、右锁骨下静脉严重狭窄患者的诊治经过,探讨经静脉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CRT-D电极导线,经原静脉通路植入新的电极导线行左束支起搏术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鞘 起搏电极导线拔除 完全性左支传导阻滞
下载PDF
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电极导线拔除情况分析
2
作者 张文琼 昃峰 +4 位作者 李鼎 吴寸草 周旭 隗祎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864,共6页
目的:分析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的发生率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电极导线拔除情况,进一步指导电极导线拔除工具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心律植入装置感染行电极导线拔除患者405例,其中男性... 目的:分析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的发生率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电极导线拔除情况,进一步指导电极导线拔除工具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心律植入装置感染行电极导线拔除患者405例,其中男性263例(64.9%),平均年龄为(62.4±13.2)岁。所有患者拔除术前在X线透视下行双侧肘正中静脉造影检查,评价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情况。按是否发生静脉闭塞分为静脉闭塞组(n=119)和非静脉闭塞组(n=286),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电极导线拔除情况。结果:静脉造影检查发现,发生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患者119例(29.4%),静脉闭塞的最常见部位为锁骨下静脉48例(40.3%),无名静脉闭塞37例(31.1%),腋静脉闭塞30例(25.2%),上腔静脉闭塞4例(3.4%)。静脉闭塞组和非静脉闭塞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植入装置类型、电极导线植入数量、药物治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非静脉闭塞组相比,静脉闭塞组电极导线植入时间较长[(5.9±4.1)年vs.(10.4±3.8)年,P=0.042]。在电极导线拔除方面,与非静脉闭塞组相比,静脉闭塞组患者的拔除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较长(P均<0.05),拔除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非静脉闭塞组相比,静脉闭塞组需要更高级电极导线拔除工具(激光鞘、机械扩张鞘、下腔拔除装置)的患者比例更高(67.1%vs.84.0%,P=0.001)。结论: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发生率为29.4%。静脉闭塞患者电极导线植入时间更长,拔除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也更长,且拔除电极导线时多需要更高级的拔除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闭塞 起搏器感染 静脉造影术 电极导线拔除
下载PDF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6
3
作者 昃峰 李鼎 +7 位作者 周旭 王龙 段江波 吴寸草 苑翠珍 何金山 杨丹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38-1244,共7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无导线起搏器(LP)植入的患者,分为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LP组(再植入LP组)和首次植入LP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 目的:探讨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无导线起搏器(LP)植入的患者,分为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LP组(再植入LP组)和首次植入LP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植入部位、释放次数、术后QRS时限。随访两组植入1周、1个月、3个月、1年时起搏参数情况。结果:共入选51例LP植入患者,其中男性30例(58.8%),平均年龄(73.2±13.6)岁。再植入LP组33例(64.7%),其中男性18例(54.5%),平均年龄(69.9±12.2)岁。首次植入LP组18例(35.3%),其中男性12例(66.7%),平均年龄(79.2±14.2)岁。再植入LP组31例(93.9%)患者因囊袋感染行电极导线拔除手术。所有患者LP均植入成功,1例(2.0%)术中发生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后好转。48例(94.1%)患者植入间隔部位。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再植入LP组释放≤2次比例、起搏阈值、感知、阻抗、手术时间、起搏QRS波群时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0.1(11.3,31.3)个月,无起搏相关的并发症。1年随访时,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再植入LP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后植入LP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 起搏器再植入 导线起搏器 心脏植入电子装置感染
下载PDF
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技术拔除电极导线的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2
4
作者 昃峰 王硕 +7 位作者 李鼎 王龙 段江波 苑翠珍 何金山 周旭 杨丹丹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患者157例,平均年龄(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患者157例,平均年龄(65.28±15.38)岁,其中男性94例(59.87%);共拔除导线288根,其中右心房电极导线102根(35.42%),右心室电极导线112根(38.89%),除颤电极导线59根(20.49%),冠状窦电极导线15根(5.21%);电极导线平均植入时间为(108.79±85.72)个月。157例患者中,电极导线最主要的拔除原因为囊袋感染(81.53%),其次是电极故障(12.74%)、菌血症(2.55%)、感染性心内膜炎(2.55%)、患者自觉不适要求拔除电极(0.64%)。应用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的手术成功率为97.45%。7例(4.46%)患者出现心包填塞,其中5例(3.18%)属于严重并发症(急性心包填塞及导线拔除术后需开胸修复瓣膜),包括4例(2.55%)紧急开胸进行心脏修补,1例(0.64%)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发现三尖瓣脱垂、三尖瓣重度反流而行外科手术;2例(1.27%)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1例(0.64%)患者于导线拔除术后第14天死亡。结论:准分子激光鞘拔除电极导线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导线 拔除 感染 激光鞘
下载PDF
经下腔静脉途径反推力牵引法拔除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坚 王方正 +7 位作者 张澍 余培桢 王锦志 华伟 张奎俊 楚建民 陈柯平 姚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3期153-155,共3页
采用经下腔静脉途径 ,对 11例起搏器术后顽固性感染和 2例电极导线断裂患者的电极导线进行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拔除术。需拔除电极导线共 17根 (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分别为 5和 12根 ) ,其中 15根因起搏器囊袋感染和破溃需拔除的电极导线置... 采用经下腔静脉途径 ,对 11例起搏器术后顽固性感染和 2例电极导线断裂患者的电极导线进行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拔除术。需拔除电极导线共 17根 (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分别为 5和 12根 ) ,其中 15根因起搏器囊袋感染和破溃需拔除的电极导线置入时间为 11.5± 3.5 (8~ 2 0 )年 ,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失败。结果 :经下腔静脉途径完全拔除电极导线 15根、不完全拔除 1根、失败 1根 ,无严重并发症。表明对置入年限长久和断裂电极导线 ,经下腔静脉途径的拔除成功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导线拔除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反推力牵引法
下载PDF
经静脉途径拔除起搏电极导线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进 李学斌 +5 位作者 王龙 李鼎 张萍 段江波 苑翠珍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电极导线经静脉途径拔除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永久起搏器或ICD顽固性感染患者的157根电极导线进行拔除,先采用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未成功的换经下腔静脉途径拔除。分析电极置入时间长...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电极导线经静脉途径拔除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永久起搏器或ICD顽固性感染患者的157根电极导线进行拔除,先采用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未成功的换经下腔静脉途径拔除。分析电极置入时间长短、电极类型、患者年龄对拔除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拔除心房电极导线63根,右室电极导线75根,左室电极导线9根,ICD电极导线10根。拔除成功率100%。置入1年内、1~5年、5~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电极导线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的成功率分别为100%、86.4%、76.2%以及43.5%。不同电极类型及不同年龄患者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电极导线的成功率无差异。结论经上腔静脉途径拔除永久起搏器或ICD电极导线的成功率较高,且不受电极类型及患者年龄影响,但随着电极置入时间的延长,其成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电极导线拔除 起搏器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感染
下载PDF
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导线 被引量:4
7
作者 段江波 李学斌 +5 位作者 王龙 李鼎 张萍 褚现明 苑翠珍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5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经静脉途径移除的、且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存在心腔内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导线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5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经静脉途径移除的、且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存在心腔内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导线患者资料,通过总结电极拔除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期内感染的复发情况,评价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的可行性、安全性。结果在152例移除电极导线的病例中,经静脉途径移除、且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存在心腔内赘生物6例,共成功拔除电极导线16根(一根为ICD除颤电极),手术操作过程无死亡发生。1例拔除导线即刻出现急性心包压塞,1例术后出现不需外科干预的肺栓塞。结论对于大的中心、有经验的术者,借助特定的工具经静脉途径拔除心腔内存在赘生物的起搏和除颤电极导线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电极导线拔除 感染性心内膜炎 赘生物 并发症
下载PDF
TEE指导下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电极导线拔除术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海艇 姜燕 +3 位作者 鞠辉 冯艺 李学斌 姜陆洋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8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总结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导线拔除术中急性并发症情况及术中监测要点,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导线拔除术中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全麻下心律植入装置导线拔除手术56例,术中常规监测有创动脉压(IBP)... 目的总结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导线拔除术中急性并发症情况及术中监测要点,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导线拔除术中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全麻下心律植入装置导线拔除手术56例,术中常规监测有创动脉压(IB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其中33例全麻后放置TEE探头进行实时监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式选择和术中并发症情况,对比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术中TEE检查结果的相符情况。结果 56例患者共拔除148根感染导线,经静脉拔除感染导线27例(48.2%);通过杂交手术拔除感染导线17例(30.4%);CPB直视下拔除感染导线12例(21.4%)。有8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术中TEE发现1例心包压塞、4例三尖瓣损伤、1例因赘生物脱落造成肺栓塞,同时发现13例患者共计13处术中TEE检查和术前TTE检查结果不一致。结论全麻下电极导线拔除术严重并发症种类多,后果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应用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监测手段,联合术中TEE监测可以快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明确原因。因此,术中TEE应作为此类手术的术中常规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植入装置 电极导线拔除 经食道超声心动 并发症
下载PDF
起搏电极导线拔除的历史沿革和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田轶伦 李学斌 +5 位作者 王龙 李鼎 段江波 郭飞 昃峰 郭继鸿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91-94,共4页
起搏电极拔除(lead extraction)技术迄今已经走过40年的发展路程。从草创的20世纪60年代,到奠基的80年代,再到业已成为独立技术的今天,众多学者在这一领域投入了极大精力,展现出了非凡才华。从操作技巧到专用器械,从简单的徒手... 起搏电极拔除(lead extraction)技术迄今已经走过40年的发展路程。从草创的20世纪60年代,到奠基的80年代,再到业已成为独立技术的今天,众多学者在这一领域投入了极大精力,展现出了非凡才华。从操作技巧到专用器械,从简单的徒手牵引到激光鞘的临床应用,可谓群星闪耀、熠熠生辉。笔者将沿着电极拔除技术的沿革为大家梳理这一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及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导线 头端 鞘管 心腔 电极拔除 钢丝
下载PDF
起搏器安装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电极导线拔除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翟莉 刘燕 +2 位作者 吕豪 王京 张英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0年第9期879-880,共2页
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卓越的治疗效果已为人们所公认,随着起搏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起搏治疗的适应证也不断拓宽,植入起搏器和ICD的患者越来越多,由此引起的起搏系统感... 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卓越的治疗效果已为人们所公认,随着起搏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起搏治疗的适应证也不断拓宽,植入起搏器和ICD的患者越来越多,由此引起的起搏系统感染患者也有所增加,轻者表现为置入部位皮肤局部红肿、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袋感染 预防 起搏电极导线拔除
下载PDF
新型锁定钢丝拔除心律植入电极导线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潇男 唐闽 +8 位作者 冯天捷 任晓庆 陈柯萍 戴研 陈若涵 吴瑛 孙奇 马坚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导线锁定钢丝(lead locking device,LLD)这种新型全程锁定钢丝系统拔除心律植入装置电极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利用LLD拔除电极导线的6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电极导线拔除原因、锁定钢丝锁... 目的:探讨运用导线锁定钢丝(lead locking device,LLD)这种新型全程锁定钢丝系统拔除心律植入装置电极导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利用LLD拔除电极导线的6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电极导线拔除原因、锁定钢丝锁定导线情况、电极导线拔除结果、手术相关并发症等。结果:6例患者(其中1例女性,中位年龄62.5岁)使用LLD拔除电极导线,共拔除导线13根(1根废弃电极导线和12根有功能电极导线),其中LLD成功放置在11根(85%)电极导线的顶端进行全程锁定,2根(15%)未全程锁定。12根(92%)电极导线完全拔除,1根(8%)部分拔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LLD这种新型锁定钢丝系统拔除电极导线安全、有效,有利于导线完全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丝 电极导线 导线拔除
下载PDF
单中心经静脉拔除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电极导线的回顾性分析
12
作者 王建华 孙璐 +2 位作者 徐健 李述峰 曹威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电极导线粘连及经静脉路径拔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CIED电极导线拔除术的患者,分析总结影响导线粘连及拔除的相关因素。结果共入选36例患... 目的探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电极导线粘连及经静脉路径拔除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CIED电极导线拔除术的患者,分析总结影响导线粘连及拔除的相关因素。结果共入选36例患者,4例(11.1%)植入单腔起搏器、23例(63.9%)植入双腔起搏器、7例(19.4%)植入心脏再同步起搏器及2例(5.6%)植入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共拔除电极导线46根,植入时间为(91.95±48.71)个月,电极拔除成功率为87.0%(完全成功37根,临床成功3根),其中徒手拔除27根(58.7%),锁定钢丝锁定后拔除10根(21.7%),使用机械切割鞘管拔除7根(15.2%),经下腔回收装置拔除2根(4.3%)。住院期间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8%(1例患者拔除时出现心脏穿孔)。电极导线与心肌组织或静脉系统粘连组14例,未与心肌组织或静脉系统粘连组22例,两组电极导线的植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成功拔除电极导线组40根,失败组6根,两组是否与心肌/静脉系统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合临床因素进一步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植入时间是电极导线发生粘连的危险因素(OR 1.05,95%CI 1.02~1.08,P=0.004),而粘连的导线则极大增加了拔除失败的风险(OR 10.36,95%CI 1.09~98.19,P=0.04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植入时间可独立预测电极导线粘连且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 0.73~0.95,P<0.01),截断值>78个月,敏感度为0.94,特异度为0.61。结论随着电极导线植入时间的延长,导线粘连发生的概率增高,植入时间>78个月的电极导线更容易发生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电极导线拔除 电极导线粘连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
下载PDF
经静脉旋转联合圈套推顶法拔除心脏再同步化除颤电极
13
作者 汤学超 王飞宇 +1 位作者 白元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近年来,随着起搏除颤系统的广泛应用,因感染、电极破损、起搏器升级等原因导致的废用电极需要拔除的情况也明显增加[1]。常用的电极拔除方法有单纯牵引法、牵引结合反推顶拔除法、非动力或动力辅助工具拔除法等[2]。使用机械扩张鞘、激... 近年来,随着起搏除颤系统的广泛应用,因感染、电极破损、起搏器升级等原因导致的废用电极需要拔除的情况也明显增加[1]。常用的电极拔除方法有单纯牵引法、牵引结合反推顶拔除法、非动力或动力辅助工具拔除法等[2]。使用机械扩张鞘、激光鞘、分离鞘等工具,虽然提高了电极导线拔除成功率,但是费用昂贵[3]。长海医院近20年采用旋转联合圈套和推顶法拔除起搏器电极导线200余条,初步统计该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手术费较低,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植入装置 感染 电极导线拔除
下载PDF
起搏电极导线拔除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坚 王方正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8年第1期51-53,共3页
起搏电极导线拔除技术的临床应用马坚王方正拔除起搏电极导线是治疗起搏器埋置术后某些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方法[1,2]。由于电极导线在埋置后1~2个月便被胶原纤维组织包绕,并与血管和心腔内壁粘连,致使电极导线难以拔除[3]。... 起搏电极导线拔除技术的临床应用马坚王方正拔除起搏电极导线是治疗起搏器埋置术后某些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方法[1,2]。由于电极导线在埋置后1~2个月便被胶原纤维组织包绕,并与血管和心腔内壁粘连,致使电极导线难以拔除[3]。以往临床上曾应用过多种拔除方法,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电极导线 拔除 电极导线 起搏器埋置 并发症
下载PDF
拔除体内废弃起搏和除颤器电极导线的建议——适应证、设备要求及人员训练 被引量:12
15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3期147-149,共3页
关键词 体内废弃起搏 除颤器电极导线 拔除 适应证 设备 人员训练
下载PDF
经静脉拔除114根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 被引量:14
16
作者 马坚 王方正 +3 位作者 张澍 华伟 陈柯萍 陈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6期436-438,共3页
报道经静脉除 114根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的结果。采用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技术和标准化器械 ,经上腔和 /或下腔静脉对 75例患者的 114根电极导线进行拔除。拔除指征为起搏系统顽固性感染 (97.3% )和电极导线断裂并脱入心腔 (2 .7% )。结果 ... 报道经静脉除 114根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的结果。采用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技术和标准化器械 ,经上腔和 /或下腔静脉对 75例患者的 114根电极导线进行拔除。拔除指征为起搏系统顽固性感染 (97.3% )和电极导线断裂并脱入心腔 (2 .7% )。结果 :电极导线置入时间 5 .7± 5 .4 (0 .5~ 2 1)年 ,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分别为 35根和 78根。完全拔除电极导线 94根 (82 .4 % ) ,部分拔除 15根 (13.1% ) ,其余 5根拔除失败。术中一例因右心耳撕裂发生急性心包压塞。完全或部分拔除电极导线后 ,患者的感染症状被完全控制。结论 :经静脉拔除电极导线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是根治起搏器置入术后顽固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静脉拔除 永久性起搏 电极导线 心脏起搏 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技术
下载PDF
起搏电极导线引起心脏穿孔的处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艺民 李学斌 +3 位作者 昃峰 段江波 何金山 周旭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起搏电极导线引起心脏穿孔的处理策略。方法研究入选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并明确诊断心脏穿孔的患者4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穿孔电极类型、临床表现、胸片、超声心动图、CT、程控参数以及处... 目的探讨起搏电极导线引起心脏穿孔的处理策略。方法研究入选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并明确诊断心脏穿孔的患者4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穿孔电极类型、临床表现、胸片、超声心动图、CT、程控参数以及处理方法等。总结心脏穿孔的最佳处理策略。结果46例患者发生了心脏穿孔,急性心脏穿孔者23例(50.0%),发生于术后1~29(14±8)d,慢性心脏穿孔者23例(50.0%),发生于术后35~2555(1147±812)d。临床表现中以胸痛、肌肉跳动最常见,分别为18例(39.1%)、8例(17.4%)。程控参数中以起搏阈值升高为主,为42例(91.3%)。29例(63.0%)患者的胸片提示电极顶端紧贴或穿出心脏影外缘,20例(43.5%)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穿孔。6例接受胸部CT检查的患者均发现了心脏穿孔。本研究中由内科经静脉拔除电极导线者34例,成功拔除者32例(94.1%),2例患者因考虑术后心脏压塞风险较大,故保留原电极导线;外科参与电极导线拔除者12例,且全部(100%)成功拔除穿孔电极导线,44例心脏穿孔患者拔除穿孔电极导线后均未出现心包积液以及心脏压塞。结论心脏穿孔常以胸痛、膈肌刺激为主要临床表现,可通过程控、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在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周围器官损伤的情况下,采用经静脉拔除穿孔电极的手术方式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电极导线 心脏穿孔 电极导线拔除
下载PDF
首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下采用EVOLUTION鞘拔除左室主动电极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
18
作者 熊士燕 郭征宇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年第9期164-165,共2页
三腔心脏起搏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适用于扩张型心肌病所致的心衰患者,特别是心电图QRS时间≥0.12 s者,单纯药物治疗常常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通过在体内植入一个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可以纠正室间及室内不同步跳... 三腔心脏起搏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适用于扩张型心肌病所致的心衰患者,特别是心电图QRS时间≥0.12 s者,单纯药物治疗常常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通过在体内植入一个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可以纠正室间及室内不同步跳动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导线拔除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护理
下载PDF
急性心脏电极穿孔的处理策略分析
19
作者 张艺民 昃峰 +2 位作者 段江波 周旭 李学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心律置入装置置入术后急性心脏电极穿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成功拔除穿孔电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5例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患者成功拔除穿孔电极,... 目的:分析和总结心律置入装置置入术后急性心脏电极穿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成功拔除穿孔电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5例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患者成功拔除穿孔电极,其中合并心包积液4例(16.0%);伴有周围器官损伤1例(4.0%),表现为穿孔电极导线由右心室流出道部穿出,并穿入左肺,同时造成左侧液气胸。25例患者术前血流动力学均稳定,收缩压(129.7±11.2)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70.8±9.8)mmHg。经静脉拔除24例(96.0%),经开胸手术成功拔除穿孔电极1例(4.0%)。经静脉拔除患者中,直接拔除22例(88.0%),经锁定钢丝拔除2例(8.0%)。1例经静脉拔除患者术后发生肺栓塞,经抗凝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伴周围器官损伤的急性心脏电极穿孔患者,经静脉拔除穿孔电极是安全有效的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置入装置 电极导线 急性心脏穿孔 电极拔除
下载PDF
His束起搏电极导线拔除的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昃峰 李鼎 +7 位作者 隗祎 周旭 王龙 段江波 吴寸草 苑翠珍 何金山 李学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拔除His束起搏电极导线的安全性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Medtronic SelectSecure 3830电极导线拔除患者,His束电极导线植入时间>3个月。统计分析His束电极导线拔除的原... 目的探讨经静脉拔除His束起搏电极导线的安全性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Medtronic SelectSecure 3830电极导线拔除患者,His束电极导线植入时间>3个月。统计分析His束电极导线拔除的原因及指证、成功率、拔除工具的应用、拔除再植入His束区域的情况。结果17例His束电极导线拔除患者,其中男性9例(52.9%);年龄(59.5±18.4)岁。电极导线拔除指证:囊袋感染患者13例(76.5%);非感染患者4例(23.5%),其中电极故障2例(11.8%),电极穿孔1例(5.9%),上腔静脉闭塞1例(5.9%)。17例均成功拔除所有电极导线,成功率100%,1例(5.9%)His束电极拔除术中出现脑梗症状。17例中1例有2根His束电极植入,共拔除His束电极导线18根(43.9%),电极植入时间为(19.6±16.5)个月。其中13根(72.2%)His束电极导线通过徒手逆时针旋转拔除,其余5例(27.8%)His束电极导线通过下腔装置拔除。植入时间<12个月的His束电极导线7根(38.9%),拔除均为徒手拔除;植入12~36个月的His束电极导线8根(44.4%),2根(25%)His束电极导线需要借助工具拔除;植入时间>36个月的His束电极导线3根(16.7%),均需工具辅助拔除。再植入His束电极9例(64.2%),成功率为88.9%。结论His束电极导线拔除成功率高,植入时间大于3年拔除通常需要借助拔除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his束电极导线拔除 植入装置感染 his束区域起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