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牙形石HistiodellaHass四个种的讨论及地层对比意义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杜品德
赵治信
+5 位作者
黄智斌
谭泽金
王超
杨芝林
张桂芝
肖继南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7-369,共13页
作者描述了产自塔里木盆地的HistiodellaHass的四个种,并探讨了它们与中国北方和北美中大陆暖水型牙形石及中国南方和北大西洋冷水型牙形石的对比关系。认为Histiodellasinuosa带对比北美中大陆牙形石动物群3的下部、中国南方Amorphogna...
作者描述了产自塔里木盆地的HistiodellaHass的四个种,并探讨了它们与中国北方和北美中大陆暖水型牙形石及中国南方和北大西洋冷水型牙形石的对比关系。认为Histiodellasinuosa带对比北美中大陆牙形石动物群3的下部、中国南方Amorphognathusvariabilis带下部和中国北方Aurilobodusleptosomatus-Loxodusdissectus带下部。Histiodellaholodentata带下部相当于中国北方Aurilobodusleptosomatus-Loxodusdissectus带中部或中国南方的Amorphognathusvariabilis带至Eoplacognathussuecicus带的下部。Histiodellakristinae带对比北大西洋区的Eoplacognathussuecicus带中上部和中国北方的Tangshanodustangshanensis带。Histiodellabellburnensis带对比北大西洋区的Eoplacognathussuecicus带的上部到Eoplacognathusfoliaceus带下部。HistiodellaHass与北大西洋区和中国北方区典型牙形石的共同出现可以作为一个桥梁,建立起北美中大陆、北大西洋、塔里木盆地及华北地区牙形石的对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histiodella
谱系带
奥陶系
地层对比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乌海大石门奥陶系牙形刺和Histiodella动物群发现的意义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志浩
伯格斯特龙
+3 位作者
甄勇毅
张元动
吴荣昌
陈清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343,共21页
本文描述了内蒙古乌海大石门剖面奥陶系的牙形刺动物群:下克里摩里组主要有Histiodella kristinae,H.holodentata,H.wuhaiensis sp.nov.,Polonodus newfoundlandensis和Paroistodus horridus等,应归属于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Darriwilian)...
本文描述了内蒙古乌海大石门剖面奥陶系的牙形刺动物群:下克里摩里组主要有Histiodella kristinae,H.holodentata,H.wuhaiensis sp.nov.,Polonodus newfoundlandensis和Paroistodus horridus等,应归属于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Darriwilian)之Histiodella kristinae带,并在同一剖面上与笔石Pterograptus elegans带和Didymograptus murchisoni带下部相当;下克里摩里组顶部产Histiodella kristinae,Baltoplacognathus cf.reclinatus,Periodon aculeatus和Protopanderodus rectus等,所以大石门剖面的Histiodella kristinae带顶部可能已与北欧Pygodus serra带之底部相当;乌拉力克组底部的砾状灰岩透镜体产有牙形刺Pygodus anserinus?,Protopanderodus liripipus,Yangtzeplacognathus protoramosus和Dapsilodus viruensis等,其中Pygodus anserinus?Pa分子(器官种的一组成分子)的口面瘤齿列的瘤齿比较粗糙,与典型的Pygodus anserinus稍有不同,且在牙形刺十分丰富的样品中仅有一枚此种之Pa分子,所以本文尚有疑问地把这层砾状灰岩归入Pygodus anserinus带,同时不能排除把它归入Pygodus serra带顶部Yangtzeplacognathus protoramosus亚带的可能。由于此剖面牙形刺化石与丰富的笔石共生,为牙形刺带与笔石带的精确对比提供了直接证据。Histiodella动物群在此剖面的发现,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地层意义,而且具有明显的岩相古地理意义。本文详细描述了新种Histiodella wuhaiensis并讨论了Histiodella属5个种之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histiodella
奥陶系
乌海
大石门
内蒙古
原文传递
题名
牙形石HistiodellaHass四个种的讨论及地层对比意义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杜品德
赵治信
黄智斌
谭泽金
王超
杨芝林
张桂芝
肖继南
机构
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7-369,共13页
文摘
作者描述了产自塔里木盆地的HistiodellaHass的四个种,并探讨了它们与中国北方和北美中大陆暖水型牙形石及中国南方和北大西洋冷水型牙形石的对比关系。认为Histiodellasinuosa带对比北美中大陆牙形石动物群3的下部、中国南方Amorphognathusvariabilis带下部和中国北方Aurilobodusleptosomatus-Loxodusdissectus带下部。Histiodellaholodentata带下部相当于中国北方Aurilobodusleptosomatus-Loxodusdissectus带中部或中国南方的Amorphognathusvariabilis带至Eoplacognathussuecicus带的下部。Histiodellakristinae带对比北大西洋区的Eoplacognathussuecicus带中上部和中国北方的Tangshanodustangshanensis带。Histiodellabellburnensis带对比北大西洋区的Eoplacognathussuecicus带的上部到Eoplacognathusfoliaceus带下部。HistiodellaHass与北大西洋区和中国北方区典型牙形石的共同出现可以作为一个桥梁,建立起北美中大陆、北大西洋、塔里木盆地及华北地区牙形石的对比关系。
关键词
牙形石
histiodella
谱系带
奥陶系
地层对比
塔里木盆地
Keywords
histiodella
, conodont, lineage zone. Ordovician,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Tarim Basin
分类号
Q91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乌海大石门奥陶系牙形刺和Histiodella动物群发现的意义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志浩
伯格斯特龙
甄勇毅
张元动
吴荣昌
陈清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地球历史部地球科学学院
澳大利亚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资源地层学与古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343,共21页
基金
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批准号:41221001
41290260)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034)的资助
IGCP591项目‘早
中古生代重大事件’的阶段成果
文摘
本文描述了内蒙古乌海大石门剖面奥陶系的牙形刺动物群:下克里摩里组主要有Histiodella kristinae,H.holodentata,H.wuhaiensis sp.nov.,Polonodus newfoundlandensis和Paroistodus horridus等,应归属于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Darriwilian)之Histiodella kristinae带,并在同一剖面上与笔石Pterograptus elegans带和Didymograptus murchisoni带下部相当;下克里摩里组顶部产Histiodella kristinae,Baltoplacognathus cf.reclinatus,Periodon aculeatus和Protopanderodus rectus等,所以大石门剖面的Histiodella kristinae带顶部可能已与北欧Pygodus serra带之底部相当;乌拉力克组底部的砾状灰岩透镜体产有牙形刺Pygodus anserinus?,Protopanderodus liripipus,Yangtzeplacognathus protoramosus和Dapsilodus viruensis等,其中Pygodus anserinus?Pa分子(器官种的一组成分子)的口面瘤齿列的瘤齿比较粗糙,与典型的Pygodus anserinus稍有不同,且在牙形刺十分丰富的样品中仅有一枚此种之Pa分子,所以本文尚有疑问地把这层砾状灰岩归入Pygodus anserinus带,同时不能排除把它归入Pygodus serra带顶部Yangtzeplacognathus protoramosus亚带的可能。由于此剖面牙形刺化石与丰富的笔石共生,为牙形刺带与笔石带的精确对比提供了直接证据。Histiodella动物群在此剖面的发现,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地层意义,而且具有明显的岩相古地理意义。本文详细描述了新种Histiodella wuhaiensis并讨论了Histiodella属5个种之区别。
关键词
牙形刺
histiodella
奥陶系
乌海
大石门
内蒙古
Keywords
conodonts,
histiodella
fauna, Ordovician, Dashimen, Wuhai, Inner Mongolia, China
分类号
Q91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牙形石HistiodellaHass四个种的讨论及地层对比意义
杜品德
赵治信
黄智斌
谭泽金
王超
杨芝林
张桂芝
肖继南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蒙古乌海大石门奥陶系牙形刺和Histiodella动物群发现的意义
王志浩
伯格斯特龙
甄勇毅
张元动
吴荣昌
陈清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