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umor-Specific 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 Apropos of Two Cases
1
作者 Ferenc Baranyay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23年第7期232-250,共19页
Cancer cells with immunogenic properties having altered protein glycosylation, modified blood group substance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Due to the genetic instability occurring during carcinogenesis the glycosyltrans... Cancer cells with immunogenic properties having altered protein glycosylation, modified blood group substance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Due to the genetic instability occurring during carcinogenesis the glycosyltransferases may suffer from posttranslation sequence modification. The author describes 2 autopsy cases, where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unusual metastatic tumor presentation, incompatible blood group antigenic determinant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using blood group specific lectins and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 In the first case, reported here, a 10-year-old girl developed a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died in a septic endotoxin shock after successful cytostatic treatment of a juvenile signet ring cell cancer of her colon. At autopsy there were no signs of tumor except bilateral apple-sized mucinous ovarian (Krukenberg) metastases. While she had erythrocyte phenotype of blood group A, the signet ring adenocarcinoma cells expressed blood group B incompatible antigenic determinants with lectin/mAb. In the second case, the autopsy of a 78-year-old female resulted in no macroscopic tumor sign except a moderately enlarged, ham hard spleen. Light microscopy revealed adenocarcinomatous infiltration in the splenic sinusoids. The patient had blood group O, while the metastatic cells in the spleen reacted with Breast Carcinoma Antigen (BioGenex) and incompatible anti-B Banderiaeasimplicifolia agglutinin I and anti-B mAb. It proved to be a case of an occult, completely regressed breast cancer.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the expression of tumor specific incompatible blood group antigens might occur from time to time, mostly in adenocarcinomas. Accordingly, blood group-based specific immuno-oncotherapy could be considered in some cancer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cult Breast Cancer Krukenberg Metastasis Incompatible Tumor-Specific 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
下载PDF
GI.5和GII.4诺如病毒P蛋白的克隆表达及与长牡蛎类HBGAs的结合特性
2
作者 佟利惠 杨敏 +3 位作者 王珊珊 王大军 王明丽 周德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为明确人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HuNoV)与长牡蛎类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的结合特性,本实验运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克隆表达了基因簇I.5(genogroup I.5,GI.5)和GII.4 HuNoV P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研究H... 为明确人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HuNoV)与长牡蛎类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的结合特性,本实验运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克隆表达了基因簇I.5(genogroup I.5,GI.5)和GII.4 HuNoV P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研究HuNoV P蛋白与唾液HBGAs和长牡蛎类HBGAs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GII.4 HuNoV与唾液A型、B型、AB型和O型HBGAs均有较好的结合,而GI.5 HuNoV与B型HBGAs结合较弱,与O型HBGAs具有明显的结合优势。GI.5和GII.4 HuNoV在长牡蛎鳃、消化腺和外套膜中均可富集,其中在消化腺中富集最多,二者主要与类A型和H1型HBGAs结合,GII.4HuNoV与类Lea型、Leb型、Lex型和Ley型HBGAs有不同程度的结合,而GI.5 HuNoV与类Leb型HBGAs仅微弱结合,与类H1型HBGAs具有明显结合优势。综上,不同型别HuNoV与HBGAs的结合特性不尽相同,GII.4HuNoV具有广谱结合特性,GI.5HuNoV具有选择结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诺如病毒 P蛋白 长牡蛎 组织血型抗原 结合特性
下载PDF
长牡蛎中类HBGAs的分型及与诺如病毒P粒子结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马丽萍 苏来金 +1 位作者 赵峰 周德庆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3970-3975,共6页
目的了解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消化道组织中类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的类型特点,分析其与诺如病毒的结合特性,以探讨长牡蛎富集诺如病毒的机制。方法利用8种HBGAs单克隆抗体,建立长牡蛎中类HBGAs检测的EL... 目的了解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消化道组织中类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的类型特点,分析其与诺如病毒的结合特性,以探讨长牡蛎富集诺如病毒的机制。方法利用8种HBGAs单克隆抗体,建立长牡蛎中类HBGAs检测的ELISA方法,并分析其主要型别。同时,利用5种体外表达的GII.4型诺如病毒P粒子分析其与长牡蛎中类HBGA的结合特性。结果长牡蛎消化道组织中存在类A,H1,Lea和Ley型HBGA;55019株(2006b变异株)和97-1l株(95/96US变异株)GII.4型诺如病毒P粒子可通过类A、H1和Ley型HBGA与长牡蛎消化道组织相结合,91(Camberwell_91株)和42(Hunter_2004)株可通过类Ley型HBGA与长牡蛎消化道组织相结合,156株(sakai株)不与任何类型类HBGA结合。结论长牡蛎消化道组织中存在类A、H1、Lea和Ley型HBGA,GII.4型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类A、H1和Ley型HBGA与长牡蛎消化道组织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组织血型抗原 诺如病毒 结合特性
下载PDF
诺如病毒及其受体人类组织血型抗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曾玫 王晓红 朱启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36-1039,共4页
人类诺如病毒(Noroviruses,NoV)归属于杯状病毒家族,是全球暴发性非细菌性胃肠炎的重要致病原。以往的研究提示宿主遗传因素可能与NoV易感性有关,近几年发现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可以作为NoV的结合受体被识别... 人类诺如病毒(Noroviruses,NoV)归属于杯状病毒家族,是全球暴发性非细菌性胃肠炎的重要致病原。以往的研究提示宿主遗传因素可能与NoV易感性有关,近几年发现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可以作为NoV的结合受体被识别,该领域的研究不仅部分揭示不同个体对NoV易感性的差异,而且对于探索NoV感染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规律和防治措施有重要意义。[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2):1036-10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组织血型抗原 易感性
下载PDF
我国GII.4型诺如病毒Sydney株P颗粒的表达及其组织血型抗原结合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婷 龙艳 +2 位作者 张绪富 胡贵方 戴迎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表达我国新发现GII.4型诺如病毒优势流行株—Sydney株的P颗粒,并探究其结合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BGAs)受体特征及变化规律。方法扩增SH 2012_05株中的P区域序列,构建进化树分析其氨基酸序列,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P颗粒。目的重组蛋... 目的表达我国新发现GII.4型诺如病毒优势流行株—Sydney株的P颗粒,并探究其结合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BGAs)受体特征及变化规律。方法扩增SH 2012_05株中的P区域序列,构建进化树分析其氨基酸序列,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P颗粒。目的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确定其特异性,并采用ELISA法检测P颗粒结合HBGAs的能力及方式。结果 SH 2012_05毒株P区域与Sydney/2012原型株同源性为99.1%,为GII.4/Sydney基因簇。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验证SH 2012_05株P颗粒具有特异性。其结合HBGAs受体方式与以往流行的基因簇一致,即与A、B、O、AB型分泌型唾液均能结合,其中与B型抗原亲和力最高。结论成功表达了我国新发现GII.4型诺如病毒Sydney株的P颗粒,明确了Sydney株能结合分泌型HBGAs受体的特征。本研究为诺如病毒疫苗株选择提供了技术储备,这将为GII.4型诺如病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GII.4型 Sydeny株 P颗粒 人类组织血型抗原
下载PDF
岩藻糖基转移酶2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青国 王文艳 《医学综述》 2017年第4期650-654,共5页
岩藻糖基转移酶2(FUT2)作为岩藻糖基转移酶的一种,分布在口腔黏膜上皮、呼吸道上皮、泌尿生殖道细胞以及体液中。FUT2与ABO血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性胃肠炎等相关。其中,FUT2与H抗原相关,原发性硬化性胆... 岩藻糖基转移酶2(FUT2)作为岩藻糖基转移酶的一种,分布在口腔黏膜上皮、呼吸道上皮、泌尿生殖道细胞以及体液中。FUT2与ABO血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性胃肠炎等相关。其中,FUT2与H抗原相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中发现FUT2相关位点,克罗恩病与FUT2非分泌型相关,在诺如病毒感染急性肠胃炎的患儿中,民族、种族、遗传等因素与FUT2相关。FUT2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糖基转移酶2 组织血型抗原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内HBcAg、HLA-DrAg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利华 赵洪涛 李淑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3期5-7,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16 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DrAg)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HBcAg 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总阳性率为50...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16 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DrAg)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HBcAg 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总阳性率为50% ,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肝组织中浆膜型HBcAg 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患者及肝组织无明显异常者(ASC),而核型HBcAg 的表达在CAH、CPH及ASC组没有显著差异;浆膜型HBcAg 的表达随肝组织炎症活动指标(HAI)评分值的增高而增强,而核型HBcAg 的表达强度与HAI评分值的高低无关。光镜下发现,浆膜型HBcAg 多分布于碎屑样坏死及灶性坏死区,且浆膜型HBcAg 阳性肝细胞常有各种变化,或明显萎缩,或肿胀变形。HLA-DrAg 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总阳性率为21.6% ,其表达强度与肝脏炎症指标无相关关系,但光镜下HLA-DrAg阳性肝细胞多分布于坏死灶周围,且HLA-DrAg 阳性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浆膜型HBcAg 与HLA-DrAg 两者同时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较单纯浆膜型或核型HBcAg 阳性或HLA-DrAg 阳性者炎症损伤重,且其HAI评分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 HBCAG HLA-DrAg
下载PDF
牡蛎诺如病毒受体合成基因类FUT10的克隆与组织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教杨 姚琳 +4 位作者 曲梦 桂彬彬 江艳华 李风玲 王联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7,共8页
目的克隆太平洋牡蛎类FUT10基因的cDNA序列,探究类FUT10 mRNA在牡蛎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基于同源比对方法,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完整的类FUT10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 目的克隆太平洋牡蛎类FUT10基因的cDNA序列,探究类FUT10 mRNA在牡蛎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基于同源比对方法,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完整的类FUT10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分析其组织分布。结果类FUT10基因cDNA长度为2291 bp,含有111 bp的5’非翻译区、1401 bp编码466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及779 bp的3’非翻译区。基因进化树显示类FUT10与FUT10家族较相似。类FUT10 mRNA在太平洋牡蛎的肝胰腺中表达量高于鳃等组织。结论本研究克隆了牡蛎类FUT10基因,证实其在牡蛎肝胰腺中有显著表达,推测牡蛎很可能具有与人类相似的Ⅱ型类Lewis血型抗原合成路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牡蛎富集诺如病毒的分子机制、探索诺如病毒的食源性防控策略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类FUT10基因 组织血型抗原 克隆 组织表达
下载PDF
P[9]轮状病毒受体结合特征及其人群抗体水平与HBGA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侯玉珍 龙艳 +3 位作者 郭伦爱 陈俊锐 张绪富 戴迎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8-693,共6页
目的 表达P[9]轮状病毒(rotaviruses,RV)GST-VP8*蛋白,研究其与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HBGA)受体的结合方式。了解广东省汕尾市人群P[9]RV特异性抗体水平,并分析其与HBGA受体的相关性。方法 构建pGEX-4T-1- VP8*重组质... 目的 表达P[9]轮状病毒(rotaviruses,RV)GST-VP8*蛋白,研究其与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HBGA)受体的结合方式。了解广东省汕尾市人群P[9]RV特异性抗体水平,并分析其与HBGA受体的相关性。方法 构建pGEX-4T-1- VP8*重组质粒,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VP8*蛋白,目的蛋白经Western bolt确定其特异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GST-VP8*蛋白与唾液HBGA受体结合方式。利用VP8*蛋白检测广东省汕尾市人群P[9]RV抗体,并检测该人群HBGA受体表型,分析P[9]RV抗体与HBGA的相关性。结果 成功表达了P[9]RV VP8*蛋白,并发现其与A型分泌型HBGA受体特异结合,不结合B、O型分泌型及非分泌型HBGA受体。A型、Le b+/Le y+和分泌型HBGA个体配对的血清中P[9]RV特异性IgG阳性率明显较高。结论 P[9]RV识别A型分泌型HBGA受体,这将有助于理解RV的流行病学,为RV进一步防控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VP8* 原核表达系统 组织血型抗原
下载PDF
组织血型抗原Le^(y)低表达的人巨核细胞系的建立和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慧君 马勤勤 +2 位作者 赵俸涌 李勤 陆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891-895,共5页
目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血小板Le^(y)抗原差异化表达的人白血病巨核细胞系,为后续研究Le^(y)抗原在血小板活化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人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DAMI,用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法确定Le^(y)抗原的表达量;用实时定量... 目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血小板Le^(y)抗原差异化表达的人白血病巨核细胞系,为后续研究Le^(y)抗原在血小板活化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人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DAMI,用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法确定Le^(y)抗原的表达量;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编码Le^(y)抗原合成相关的岩藻糖基转移酶(fucosyltransferase,FUT)基因的表达,确定候选敲除基因,用CRISPR/Cas 9敲除候选FUT基因,使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Le^(y)抗原低表达的细胞群,培养细胞并鉴定Le^(y)抗原的表达量。用活细胞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法监测细胞增殖。结果DAMI细胞上具有大量的Le^(y)抗原表达;FUT1和FUT4在DAMI中有相对较高的mRNA表达,可能对Le^(y)抗原的表达起关键作用;敲除FUT1后的DAMI细胞系Le^(y)抗原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能力与野生型细胞相比没有显著改变。结论Le^(y)抗原的生物合成涉及多种FUT基因,对其中主要的FUT进行基因敲除无法彻底阻断Le^(y)抗原的合成,只能降低Le^(y)抗原的表达,本研究应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FUT基因建立的稳转人白血病巨核细胞系,为研究Le^(y)抗原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和意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血型抗原 血小板功能 人巨核细胞 岩藻糖基转移酶 基因敲除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肠道病毒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三元 董俊芳 彭宜红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8年第1期85-89,共5页
肠道病毒(enterovirus)作为危害婴幼儿健康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给世界各国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肠道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对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enterovirus)作为危害婴幼儿健康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给世界各国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肠道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对肠道病毒感染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作一综述,为深入开展肠道病毒感染的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 肠道菌群 脂多糖 组织血型抗原
下载PDF
人类组织血型抗原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鄢小琼 许红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1-754,共4页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RV感染宿主细胞主要依赖于病毒识别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并与其发生结合,因此,受体是病毒感染细胞的重要因素。近年研究发现,组织血型抗原(HBGAs)可以作为RV的结合受体被病毒蛋白VP...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RV感染宿主细胞主要依赖于病毒识别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并与其发生结合,因此,受体是病毒感染细胞的重要因素。近年研究发现,组织血型抗原(HBGAs)可以作为RV的结合受体被病毒蛋白VP8识别。该领域的研究不仅部分揭示HBGAs在RV感染、进化中的重要作用,也提示了不同个体对RV易感性的差异,而且对于探索RV感染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规律和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RV感染与HBGAs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探讨最佳疫苗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组织血型抗原 易感性
下载PDF
胃肠癌的MHC抗原表达及其与局部免疫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沛雄 司履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08-213,共6页
利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对62例胃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HLA-ABC抗原缺失率在胃癌,结、直肠癌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灶分别为26.92%、13.89%和33.33%;HLA-DR抗原表达率分别为34.62%、22.22%、和40.0%,而HLA-DQ抗原仅表达于2例HLA-D... 利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对62例胃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HLA-ABC抗原缺失率在胃癌,结、直肠癌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灶分别为26.92%、13.89%和33.33%;HLA-DR抗原表达率分别为34.62%、22.22%、和40.0%,而HLA-DQ抗原仅表达于2例HLA-DR胃癌的少数癌细胞。且HLA-ABC抗原缺失率在早期癌(60.0%)明显高于中晚期癌(15.79%);胃肠癌的HLA抗原表达与局部单个核细胞各亚群浸润的程度间也有一定的相关。这些发现提示HLA抗原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肿瘤 MHC 抗原 免疫学
下载PDF
中线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启才 韦拔雄 李烈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头面中线非何杰金淋巴瘤 (中线N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 ,选用单克隆抗体CK、LCA、UCHL1、L2 6检测 2 8例中线NHL ,4例鼻咽癌(NPC)和 2例坏死性鼻腔炎的组织表型抗原。结果 :2 8例中线NHL中 ,... 目的 :探讨头面中线非何杰金淋巴瘤 (中线N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 ,选用单克隆抗体CK、LCA、UCHL1、L2 6检测 2 8例中线NHL ,4例鼻咽癌(NPC)和 2例坏死性鼻腔炎的组织表型抗原。结果 :2 8例中线NHL中 ,2 7例阳性表达LCA(白细胞共同抗原 ) ;2 0例 (71.4 % )UCHL1阳性 ,为T细胞淋巴瘤 ;8例 (2 8.6 % )L2 6阳性 ,为B细胞淋巴瘤。无 1例表达CK(Cytokeratin ,细胞角蛋白抗原 )。 4例NPC中的肿瘤细胞均表现较强的CK阳性而LCA呈阴性。 2例坏死性鼻腔炎及NPC的病灶中可见一些散在的细胞呈现LCA、UCHL1、L2 6阳性。结论 :中线NHL以T细胞淋巴瘤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非何杰金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 头面
下载PDF
组织血型抗原Lewis Y通过调控微管乙酰化水平促进细胞迁移
15
作者 朱慧君 陆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72-875,共4页
目的组织血型抗原Lewis Y(LeY)是血型抗原Lewis B的异构体,有报道其与细胞运动性及肿瘤转移高度相关。然而,尽管细胞骨架是细胞迁移的结构基础,LeY和细胞骨架之间的关系却不为人知。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目标是检查LeY对细胞运动性以及细... 目的组织血型抗原Lewis Y(LeY)是血型抗原Lewis B的异构体,有报道其与细胞运动性及肿瘤转移高度相关。然而,尽管细胞骨架是细胞迁移的结构基础,LeY和细胞骨架之间的关系却不为人知。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目标是检查LeY对细胞运动性以及细胞骨架构建的作用,找出其中的效应分子。方法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或MDA-MB231进行以下处理:1)转染FUT1的过表达载体(pcDNA-FUT1),2)转染针对FUT1的特异性siRNA(siFUT1),3)用抗LeY-处理,通过Transwell试验和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对其中过表达FUT1的细胞用抗-乙酰化α-tubulin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杂交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管乙酰化的变化。由于α-tubulin的乙酰化明确受到去乙酰化酶HDAC6的调控,使用HDAC6的特异性抑制剂Tubacin和广谱HDAC抑制剂TSA阻断HDAC6的作用后,再次检验FUT1过表达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1)pcDNA-FUT1转染后细胞迁移能力增加,且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都显示其α-tubulin的乙酰化水平降低,而siFUT1的转染及抗体阻断降低了细胞迁移能力;2)Tubacin或TSA处理后,乙酰化α-tubulin的形成受到强烈抑制,同时细胞迁移显著减少,而此时pcDNA-FUT1的转染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相比处理前也有显著减少(P<0.01)。结论 LeY抗原对细胞迁移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微管蛋白α-tubulin的乙酰化的调控是机制之一,这一点为研究其他Lewis家族血型抗原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肿瘤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或许应该考虑到血型抗原作为肿瘤转移促进剂的意义,以降低输血潜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血型抗原 Lewis Y 细胞骨架 去乙酰化酶 细胞迁移
下载PDF
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16
作者 王丽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2期52-53,共2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ABC法检测112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PCNA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NA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密... 目的研究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ABC法检测112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PCNA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NA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112例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9.46%,其中肿瘤≥3cm者和<3cm者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1),并且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用PCNA来反映乳腺癌增殖活性和估测预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组织学分级 预后
下载PDF
人GⅡ.14诺如病毒VLP抗原性及组织血型抗原结合特征
17
作者 欧阳瑄泽 柴鹏弟 +5 位作者 宋敬东 靳淼 李利利 李金松 孙晓曼 段招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5-715,共11页
本研究旨在制备人GⅡ.14诺如病毒的(Norovirus,No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探索其抗原性与组织血型抗原结合的特征。利用杆状病毒系统表达人GⅡ.14 NoV VP1蛋白,通过超速离心和分子筛层析纯化VLP;将VLP免疫动物制备兔多... 本研究旨在制备人GⅡ.14诺如病毒的(Norovirus,NoV)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探索其抗原性与组织血型抗原结合的特征。利用杆状病毒系统表达人GⅡ.14 NoV VP1蛋白,通过超速离心和分子筛层析纯化VLP;将VLP免疫动物制备兔多抗血清,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酶联免疫吸附(ELISA)进行抗原性评价及多抗功能验证;利用唾液结合实验检测人GⅡ.14 VLP的糖结合特征;通过蛋白序列及结构比较分析GⅡ.14 P蛋白潜在的糖结合位。纯化获得人GⅡ.14 VP1蛋白,电镜观察显示可以形成结构较为均一的VLP;制备的兔多抗能与GⅡ.14 VLP特异性结合,与检测的其他基因型VLP没有交叉反应;唾液结合实验表明GⅡ.14 VLP与人A/B/O/AB型别唾液都有较好的结合;序列和结构分析显示GⅡ.14 P蛋白模拟结构与GⅡ.9最为接近,具有与GⅡ.9以及流行株GⅡ.4等相似的潜在糖结合区。本研究表明GⅡ.14具有较为广泛的唾液结合特性,通过序列比对和结构学方法分析了GⅡ.14潜在的受体结合机制,为不同型别NoVs的流行监测提供了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病毒样颗粒 组织血型抗原
原文传递
高表达H2型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EK-293T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18
作者 秦海艳 谢忆 +6 位作者 张巧玲 马素娟 李晨 杨林鹏 付艳丽 李奇蒙 杨俊杰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目的通过在人胚肾-293T(human embryo kidney-293T,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岩藻糖转移酶2(fucosyltransferases 2,FUT2)基因,进而催化诺如病毒受体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HBGA)的形成,构建介导诺如病毒和受体发生... 目的通过在人胚肾-293T(human embryo kidney-293T,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岩藻糖转移酶2(fucosyltransferases 2,FUT2)基因,进而催化诺如病毒受体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HBGA)的形成,构建介导诺如病毒和受体发生相互作用的细胞系。方法构建FUT2慢病毒质粒,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将FUT2慢病毒质粒及pMD.2G和psPAX2包装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收获慢病毒颗粒。慢病毒颗粒感染对数生长期的HEK-293T细胞,嘌呤霉素加压筛选获得HEK-293T/FUT2细胞系。PCR鉴定FUT2基因是否整合到基因组中,RT-qPCR检测HEK-293T/FUT2细胞FUT2 mRNA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HEK-293T/FUT2细胞HBGAs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HEK-293T/FUT2细胞与诺如病毒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的结合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序列正确的慢病毒质粒PLVX-IRES-Puro-FUT2,并获得了慢病毒颗粒。慢病毒颗粒感染HEK-293T细胞后,通过嘌呤霉素加压筛选获得了HEK-293T/FUT2细胞系,PCR验证显示,FUT2基因成功整合到HEK-293T细胞基因组中。HEK-293T/FUT2细胞FUT2 mRNA水平提高了330倍。99.9%的HEK-293T/FUT2细胞表达H2型人类组织血型抗原。GI.1重组诺如病毒VLP可以与HEK-293T/FUT2细胞产生很好的结合反应,EC50为2.007μg/mL。结论建立了H2型人类组织血型抗原稳定高表达的HEK-293T细胞系,并基于该细胞系初步建立了GI.1型重组诺如病毒VLP结合活性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组织血型抗原 人胚肾293T细胞(HEK-293T细胞) 诺如病毒 α-1 2岩藻糖转移酶 结合活性
原文传递
重组诺如病毒GⅠ.1和GⅡ.4型类病毒颗粒免疫效果初步评价 被引量:10
19
作者 马智静 唐芳 +4 位作者 张学峰 张靖 侯俊伟 陈实 李启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30-934,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基于汉逊酵母表达系统的重组诺如病毒(norovirus,NoV)GⅠ.1和GⅡ.4型VP1蛋白类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的免疫效果。方法将纯化后VLPs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及鉴定,透射电镜观察颗粒形态,动态... 目的初步评价基于汉逊酵母表达系统的重组诺如病毒(norovirus,NoV)GⅠ.1和GⅡ.4型VP1蛋白类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的免疫效果。方法将纯化后VLPs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及鉴定,透射电镜观察颗粒形态,动态光散射仪分析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情况。将GⅠ.1和GⅡ.4型VLPs按照不同的免疫方案免疫BALB/c小鼠,组织血清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HBGA)-VLPs阻断试验检测50%阻断滴度(50% of blocking titer,BT50)。结果纯化后重组GⅠ.1和GⅡ.4型VP1蛋白纯度大于90%,Western blot分析可见特异性条带。VLPs直径为30~50 nm,界限清晰,颗粒直径与天然病毒颗粒接近,颗粒大小分布均一。免疫小鼠血清中佐剂组BT50明显高于无佐剂组。结论应用含铝佐剂的GⅠ.1和GⅡ.4型VP1 VLPs免疫小鼠,诱生了较好的HBGA阻断抗体,可作为诺如病毒疫苗的组分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类病毒颗粒 组织血型抗原
原文传递
P[14]型轮状病毒VP8蛋白特异结合A型组织血型抗原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晓曼 郭妮君 +2 位作者 徐子乾 李丹地 段招军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目的 研究轮状病毒与组织血型抗原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直接从人粪便标本中检测到的比较少见的G8P[14]型轮状病毒为研究对象,表达纯化得到P[14]VP8蛋白,通过寡糖结合和唾液结合实验,研究其与组织血型抗原的结合。结果P[14]VP8蛋白可以... 目的 研究轮状病毒与组织血型抗原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直接从人粪便标本中检测到的比较少见的G8P[14]型轮状病毒为研究对象,表达纯化得到P[14]VP8蛋白,通过寡糖结合和唾液结合实验,研究其与组织血型抗原的结合。结果P[14]VP8蛋白可以与A型寡糖和A型唾液特异结合,而没有检测到与其他型别的组织血型抗原结合。结论A型组织血型抗原可能是P[14]型轮状病毒的潜在受体,这为进一步研究其他型别轮状病毒受体结合特征及轮状病毒监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轮状病毒 VP8蛋白 组织血型抗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