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革与形式——西安地区大学校园遗产历史溯源及空间演化
1
作者 吴思睿 王军 《世界建筑》 2024年第3期104-109,共6页
西安地区大学校园遗产是西安城市近现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其承载的不仅是西安近现代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的历史变迁,亦是中国高等教育格局从局部区域走向全国性发展的历史演进。本文通过追溯西安地区大学校园遗产的发展历程和空间... 西安地区大学校园遗产是西安城市近现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其承载的不仅是西安近现代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的历史变迁,亦是中国高等教育格局从局部区域走向全国性发展的历史演进。本文通过追溯西安地区大学校园遗产的发展历程和空间演变,试图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揭示西安近现代大学的创办及发展,其主要推力是近代西安城市政治经济空间、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剧烈变革。在不同的“政权”话语体系下,西安地区大学校园遗产的空间格局、艺术风格、文化符号等建筑“形式”呈现出本土地域性、时代创新性、文脉延续性等价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遗产 历史溯源 空间演变 政治社会学 遗产价值
下载PDF
新疆历史地名数据提取及其空间分析
2
作者 张宏飞 《测绘标准化》 2024年第2期66-73,共8页
为揭示历史地名在区域历史环境、人类活动和人地关系中的现实价值,推动历史地名服务于第三次新疆科考,本文以新疆历史地名为源,通过地图收集和相关文献整理,将地图进行矢量化配准和信息提取,并进行野外调查验证,制作地名点数据集与变化... 为揭示历史地名在区域历史环境、人类活动和人地关系中的现实价值,推动历史地名服务于第三次新疆科考,本文以新疆历史地名为源,通过地图收集和相关文献整理,将地图进行矢量化配准和信息提取,并进行野外调查验证,制作地名点数据集与变化专题图,揭示地名点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历史地名变化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和不均衡性,新疆中部和西部地名变化区域分布密集,尤其是在天山北坡片区南部、塔里木河流域西部和额尔齐斯河流域西部。地名点变化的密集度以各个行政区域为中心,沿天山、昆仑山、伊犁河谷等自然地貌向四周逐渐降低。地名点变化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围绕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两大环状地带是地名变化热点区域,表现出西部变化多、东部变化少;地名点变化较大的区域是天山山脉南北两侧,这与开发建设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名 数据提取 空间格局 演变特征
下载PDF
南京城市扩展过程中聚落斑块的行为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虹 刘茂松 +2 位作者 许梅 黄桂芳 陈奋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2,共7页
城市化过程具体表现为聚落斑块在景观上的消涨过程。基于南京地区1988、1998和2003年的Landsat TM影像,将聚落斑块按演变形式分成新生、消亡、延展、收缩、融合、分裂和混合7种变化模式,分析了各类斑块沿城乡梯度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城市化过程具体表现为聚落斑块在景观上的消涨过程。基于南京地区1988、1998和2003年的Landsat TM影像,将聚落斑块按演变形式分成新生、消亡、延展、收缩、融合、分裂和混合7种变化模式,分析了各类斑块沿城乡梯度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998—2003年研究区聚落斑块的总面积迅速增加,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等均保持同步增长趋势,新生型与混合型构成斑块演变的主体,但收缩和消亡斑块的负贡献率也持续上升;各演变类型斑块沿城乡梯度带的空间分布格局在2个时段上不尽相同;1988—1998年,混合型斑块在主城区表现为高密度扩张;1998—2003年则表现为低密度蔓延,主城区外各梯度带则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新生斑块的城乡梯度格局在2个时段基本一致,其密度、面积比例在主城区较小,城市边缘区较高,向外则随离主城区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延展斑块前一时段在主城区与远郊存在2个高发区,但后一时段远郊的密度与面积比例均显著降低;收缩斑块和消亡斑块的高发区位于主城区及其边缘和远郊;比较各类斑块的城乡梯度格局发现,城市化程度高、速度快的区域,同时也存在相对快速的斑块收缩与消亡过程,主城区与城外各梯度带在扩展模式上存在阶段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演变类型 空间格局 城乡梯度带 南京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格局的分形演化特征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泉 邹成东 薛珊珊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21-1528,共8页
借助网格维数测算方法,分析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格局的分形特征,揭示其内在逻辑与演变规律。结果发现:①不同时间维度的名镇名村系统均具有显著分形特征,且正逐渐由复杂分形向简单分形转变;②我国名镇名村系统经历了多点集聚向线... 借助网格维数测算方法,分析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格局的分形特征,揭示其内在逻辑与演变规律。结果发现:①不同时间维度的名镇名村系统均具有显著分形特征,且正逐渐由复杂分形向简单分形转变;②我国名镇名村系统经历了多点集聚向线性均衡的演变过程,其整体均衡度不断提高;③受资源条件、政策导向和公布标准等因素影响,名镇名村的空间格局经历了集聚向均衡转变期、空间均衡快速变化期、空间均衡缓慢变化期和空间均衡倒退期4个演变阶段。基于研究结论,从集聚点、线性轴和均衡面3个层面提出名镇名村空间格局的优化策略,以期助力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全域保护与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维数 空间格局 演变与优化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下载PDF
旅游历史街区空间格局分布特征与机理研究——以南京夫子庙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玮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9-186,共8页
伴随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旅游历史街区所蕴含的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内涵在不断缺失。本文选取南京夫子庙作为典型个案,实证分析不同游览吸引因子在旅游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中的分布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商业利益驱动下的外... 伴随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旅游历史街区所蕴含的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内涵在不断缺失。本文选取南京夫子庙作为典型个案,实证分析不同游览吸引因子在旅游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中的分布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商业利益驱动下的外来文化元素不断植入、城市旅游快速发展中的空间生长与挤压等,使街巷空间的原生态环境发生蜕变,南京夫子庙旅游历史街区所担负的城市记忆表征和地域文化传承功能正在受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历史街区 空间格局 特征与机理 南京夫子庙
下载PDF
山西介休张壁传统村落研究(上)——历史沿革与空间格局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岳颐 《华中建筑》 2017年第5期32-36,共5页
堡寨聚落作为中国传统村落原型之一,具有鲜明的空间格局与建筑形制特点。张壁古堡是在特定时代与地域背景下产生的堡寨聚落,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格局保留较为完整。该文由历史沿革入手,对张壁古堡在历史中由军堡向民堡的发展演变之历... 堡寨聚落作为中国传统村落原型之一,具有鲜明的空间格局与建筑形制特点。张壁古堡是在特定时代与地域背景下产生的堡寨聚落,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格局保留较为完整。该文由历史沿革入手,对张壁古堡在历史中由军堡向民堡的发展演变之历程做了整理分析,并从选址、整体格局与街巷系统等方面对张壁古堡的空间格局及其特色做了分析,期望对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壁古堡 历史沿革 空间格局 堡寨聚落 传统村落
下载PDF
校园型避难场所空间格局研究:以南京为例
7
作者 王江波 陈晨 苟爱萍 《华中建筑》 2022年第8期94-99,共6页
学校逐渐成为避难场所建设的主要依托场地类型之一,但是校园本身是否具备足够的适应性,如何高效利用校园的避难资源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该文从校园空间格局切入,选取南京市中心城区内210所校园作为分析样本,通过适宜性评价和建筑倒塌... 学校逐渐成为避难场所建设的主要依托场地类型之一,但是校园本身是否具备足够的适应性,如何高效利用校园的避难资源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该文从校园空间格局切入,选取南京市中心城区内210所校园作为分析样本,通过适宜性评价和建筑倒塌模拟分析筛选出具备避难空间的校园,提出具体的分类标准,并对现有校园型避难场所进行归纳总结。归纳出六种基本特征与对应问题原因分析,并针对校园空间格局所存在问题,从用地环境、校园建筑、道路疏散以及场地利用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以促进校园型避难场所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避难场所 空间格局 南京
下载PDF
南京历史性校园空间格局的演变——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宇 吴晓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11期78-80,共3页
本文遵循南京历史性校园成长的历史轨迹,对校园空间结构演化动因进行探索,试图通过研究校园空间格局演化的内在规律,为将来校园的更新优化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历史性校园 空间格局 演变 南京
下载PDF
山西治所城市历史格局演化及其保护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振宇 刘宇舒 何依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0-95,共6页
治所城市历史格局作为营建制度、地缘政治、空间变迁的固化形态,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原点"。研究侧重于"时空转换"视角,认知农耕文明与礼制思想、军事防御与九边制度、商贸流通与开中制度如何影响山西治所城市的形成... 治所城市历史格局作为营建制度、地缘政治、空间变迁的固化形态,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原点"。研究侧重于"时空转换"视角,认知农耕文明与礼制思想、军事防御与九边制度、商贸流通与开中制度如何影响山西治所城市的形成与演化规律,并以"边界—轴线—中心—标志"的组织形式投射于治所城市历史格局中,厘清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晋北、晋中、晋东南、晋南的古今空间演化规律,尝试突破重点保护逻辑下的"名城—街区—文保单位"法定框架,纳入以"历史格局"为保护线索,契合"整体性"和"原真性"的治所城市遗产保护策略与技术体系,为治所城市"保护"与"发展"的价值取向与空间逻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格局 时空演化 治所城市 山西
下载PDF
清真寺空间历史演化及其使用者分布特征——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佳 吴晓 +1 位作者 胡智行 刘西慧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5-180,共6页
借鉴已有研究方法,以南京市伊斯兰教清真寺空间为案例,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其在宁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快速增长期、衰落—恢复期、动荡波折期及式微稳定期4个历史阶段,系统梳理了南京市主城区伊斯兰教清真寺空间的历史演化规... 借鉴已有研究方法,以南京市伊斯兰教清真寺空间为案例,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其在宁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快速增长期、衰落—恢复期、动荡波折期及式微稳定期4个历史阶段,系统梳理了南京市主城区伊斯兰教清真寺空间的历史演化规律,并挖掘其空间分布与扩散的机制;而后运用集聚分区方法对清真寺空间使用者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进一步探索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真寺空间 历史演化 使用者 分布 南京市主城区
下载PDF
从人居要素的关联生长看历史城市人文空间发展——以陕西武功县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凌凡 李小龙 刘梦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68-75,120,共9页
通过梳理陕西武功人居空间要素的关联性生长,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分析,探究人居空间要素在武功山水人文空间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并审视当代城市问题,即传统城市山水人文空间是人居物质、文化需求的整体观照;而包括武功县城在内的当代城市... 通过梳理陕西武功人居空间要素的关联性生长,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分析,探究人居空间要素在武功山水人文空间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并审视当代城市问题,即传统城市山水人文空间是人居物质、文化需求的整体观照;而包括武功县城在内的当代城市人文空间建设,常忽视根源探讨与整体思维,以致历史空间的碎片化消解。基于武功历史人居环境古今演变的认知,思考历史城市空间发展的内在脉络,以指导当代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要素 演变 历史城镇 山水人文空间格局 武功县城
下载PDF
北京门头沟区西胡林传统村落研究
12
作者 欧阳玉歆 薛林平 胡盼 《华中建筑》 2018年第6期127-131,共5页
北京门头沟区西胡林村诞生于远古时期,历史悠久,后因京西古道的繁荣得到进一步发展。该文在现场调查和查阅大量史实资料的基础上,从历史沿革、空间格局、典型建筑和装饰艺术四个方面对村落的特点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示其... 北京门头沟区西胡林村诞生于远古时期,历史悠久,后因京西古道的繁荣得到进一步发展。该文在现场调查和查阅大量史实资料的基础上,从历史沿革、空间格局、典型建筑和装饰艺术四个方面对村落的特点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示其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胡林村 传统村落 历史沿革 空间格局 四合院
下载PDF
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历史分析框架构建
13
作者 钱芝弘 岳邦瑞 《中国城市林业》 2020年第6期120-125,共6页
历史研究在景观生态规划的应用具有重大价值,但当前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历史研究还处于碎片化状态,并且两者的结合尚未突破史学研究和规划应用的鸿沟。文章以构建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历史分析框架为目标,在梳理历史研究介入景观生态规划实践... 历史研究在景观生态规划的应用具有重大价值,但当前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历史研究还处于碎片化状态,并且两者的结合尚未突破史学研究和规划应用的鸿沟。文章以构建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历史分析框架为目标,在梳理历史研究介入景观生态规划实践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关史学研究现状及其与规划实践结合的主要障碍,认为对景观演变的地域时空规律的认识是跨越学科鸿沟的关键,籍此提出景观演变的地域时空模型,以构建服务于景观生态规划的历史分析框架,其包括历史分析的时空范围界定、景观演变的历史复原、地域时空规律提取以及地域时空规律应用4大板块。最后,通过经典案例的应用分析,初步验证了历史分析框架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演变 地域时空规律 历史分析框架 景观生态规划
下载PDF
上海产业型里弄街区的历史演变与空间模式研究——以北京东路百年五金街为例
14
作者 楚童 左琰 《住宅科技》 2021年第9期1-6,共6页
上海里弄空间兼具适宜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包容性特征,尤其是单一产业高度聚集的里弄街区,其空间模式呈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适应性。文章以上海市北京东路百年五金街为例,梳理其五金产业变迁的3个历史阶段,归纳不同时期的6类代表性产业空间... 上海里弄空间兼具适宜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包容性特征,尤其是单一产业高度聚集的里弄街区,其空间模式呈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适应性。文章以上海市北京东路百年五金街为例,梳理其五金产业变迁的3个历史阶段,归纳不同时期的6类代表性产业空间模式,分析街区和建筑两个层面的空间特征及其形成的产业动因;随即提出转型建议,以期为即将到来的更新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弄街区 更新改造 历史演变 空间模式 弄堂工厂 北京东路五金街
下载PDF
交通运输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省域空间格局的影响
15
作者 韩梅 《时代汽车》 2021年第11期191-192,共2页
四川省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的美育,从古至今,四川交通运输业在不断发展。西汉初年,汉武帝为了开通前往大夏的路径,开辟了滇川黔相连地区,将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相连,布置了完整的交通网络。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滇川黔地区进一步相连,... 四川省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的美育,从古至今,四川交通运输业在不断发展。西汉初年,汉武帝为了开通前往大夏的路径,开辟了滇川黔相连地区,将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相连,布置了完整的交通网络。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滇川黔地区进一步相连,中原地区更有利于控制西南地区的政治与军事,西南各族与诸侯国也方便派使者前来朝贡。从历史发展视角来看,扩展滇川黔相连地区,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拓展交通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同步发展四川省的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同时,依然重视滇川黔地区的交通建设,有效扩展了省域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交通运输 历史演变 省域空间格局 影响
下载PDF
空间转向视角下的南京市博物馆时空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王丽 王聪 +2 位作者 缪柯铭 江采芳 李可楠 《现代城市研究》 2024年第10期60-66,115,共8页
为探明南京市博物馆的时空演化规律,文章以多源数据获取的南京市101家博物馆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博物馆发展历程,综合运用数理统计、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表... 为探明南京市博物馆的时空演化规律,文章以多源数据获取的南京市101家博物馆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博物馆发展历程,综合运用数理统计、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南京市博物馆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9类博物馆呈现规模化且多元化发展态势。(2)南京市博物馆主要集聚于中心城区及秦淮河沿岸,尽管在空间上有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趋势,但空间上仍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对各乡镇街道博物馆进行聚类和异常值分析的结果表明,聚类态势的高值区主要在中心城区;全局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特性,冷热点区域变动显著,热点区沿中心城区向东南和西北不断延伸和扩大。(3)博物馆空间分布的类型和格局基本上是由历史资源禀赋的地域差异所决定的,在此基础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程度、人口因素,以及政策因素进一步强化了博物馆的空间分异。最后,结合空间转向背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提出调控博物馆空间布局的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博物馆与城市空间的高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时空格局演化 影响因素 空间转向 南京
下载PDF
南京市都市区声景观的城乡梯度演变分析
17
作者 崔志华 吕言洁 杨昕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9-206,共8页
【目的】探讨南京市都市区声景观在城乡梯度变化下的空间特征,为声景观综合利用与科学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以南京市都市区为研究范围,对其进行城乡梯度的量化并设置研究样带,通过客观声级的测量,利用GIS软件对不同梯度下声景观进行... 【目的】探讨南京市都市区声景观在城乡梯度变化下的空间特征,为声景观综合利用与科学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以南京市都市区为研究范围,对其进行城乡梯度的量化并设置研究样带,通过客观声级的测量,利用GIS软件对不同梯度下声景观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研究范围内声景观呈现明显的都市中心—城乡过渡带—乡村的城乡梯度分异与南北空间分异。声级以新街口为圆心向四周降低,呈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最后趋于平缓的趋势,从市中心向东声级降幅最大而向西南方向最小。【结论】在城乡梯度视角下对声景观特征及演变分析可为研究区域声景观演变机制及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观 城乡梯度 空间格局演变 南京市都市区
原文传递
我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格局及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胡浩 金凤君 王姣娥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61,66,共8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尺度对我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域分布差异和发展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在微观的市县级范围内,县级及以下名城的分布相对分散,地级及以上名城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县市相对集...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尺度对我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域分布差异和发展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在微观的市县级范围内,县级及以下名城的分布相对分散,地级及以上名城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县市相对集中;在中观的省域范围内,1982年以来的一、二、三批名城在省域覆盖范围内具有较为明显的东南部、北部、中西部重心格局演变的特征;从全国范围来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空间上总体表现为由东到西数量递减的非均衡分布特征,时空演变总体表现为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由中心城市、中部城市向边缘城市、地域特色城市,由直辖城市、省会城市向地级城市、县级城市、甚至城市的一个行政区扩展的特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发展在考虑各尺度区域范围内的等级差异和不均衡分布的基础上走向了科学化、细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空间尺度 格局分布 时空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