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隋唐长安城的历史环境-空间逻辑初探 被引量:4
1
作者 董卫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97,共14页
长期以来,关于隋唐长安城的研究汗牛充栋。本文试图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隋唐长安城的历史环境进行重新思考,深入剖析这座伟大都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逻辑。隋唐以前,关中已经拥有了西周丰镐二京、秦栎阳与咸阳、西汉长安等一系列... 长期以来,关于隋唐长安城的研究汗牛充栋。本文试图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隋唐长安城的历史环境进行重新思考,深入剖析这座伟大都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逻辑。隋唐以前,关中已经拥有了西周丰镐二京、秦栎阳与咸阳、西汉长安等一系列原创性都城案例,这些都城及其离宫别馆的覆盖范围达到4000km^(2)以上,形成了关中核心区巨大而长时态的城乡空间环境。这一空间环境反映出自西周至隋唐约2000年的时间里关中地区都城的连续性“建设-弃置-重建”过程,自西向东逐渐出现了分别由周、秦、汉人开辟建设的城市发展区。这些城市的建设与废弃随历史变迁此起彼伏、滚动发展,最终汇聚叠置,于今天的关中大地.上。其中秦汉、隋唐都城交叠并置的现象十分明显,空间格局十分典型,对以后王朝的都城规划建设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长安 历史环境 规划历史与理论
下载PDF
金元洛阳城在隋唐洛阳城内的历史环境和选址逻辑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曾雅洁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1期147-152,共6页
在历史城市保护和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叠加的历史环境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不同“时态”的历史遗迹不仅表现了当代历史环境的复杂性,也表达着城市时空演变的内在逻辑。聚焦金元洛阳城(洛阳老城)与隋唐洛阳城的空间叠加现象,剖析两座古代城... 在历史城市保护和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叠加的历史环境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不同“时态”的历史遗迹不仅表现了当代历史环境的复杂性,也表达着城市时空演变的内在逻辑。聚焦金元洛阳城(洛阳老城)与隋唐洛阳城的空间叠加现象,剖析两座古代城池内在的空间和功能联系。探究从隋唐到金元时期,洛阳城池规模骤减的现实背景下,古人在充分尊重山水格局、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沿袭街巷空间结构、保障城市功能复合、恢复人文生活场景等维度的营城策略,总结洛阳老城隋唐时期的历史环境和选址逻辑,窥见先人借势营城的规划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洛阳城 隋唐洛阳城 洛阳老城 古城选址 历史环境
下载PDF
《隋唐演义》与《红楼梦》 被引量:6
3
作者 雷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4-120,共7页
《隋唐演义》的成就虽然无法与《红楼梦》相比,但无论是在人物塑造、小说结构还是写法上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隋炀帝和贾宝玉两个人物之间有十分明显的传承关系;唐玄宗梅、杨二妃的对比对钗、黛并置的设计有一定启发... 《隋唐演义》的成就虽然无法与《红楼梦》相比,但无论是在人物塑造、小说结构还是写法上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隋炀帝和贾宝玉两个人物之间有十分明显的传承关系;唐玄宗梅、杨二妃的对比对钗、黛并置的设计有一定启发;西苑与大观园等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此外,仙人转世的模式、情与政结合的写法以及贯穿其中的感伤情绪等在《红楼梦》中也可以见到其影子。《红楼梦》在继承的同时又有创新,因而使小说有了永久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演义》 《红楼梦》 人物形象 感伤情绪
下载PDF
隋唐时期北部疆域的开拓变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宗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76,共7页
隋唐王朝与北方突厥等民族在斗争交往中,领土分疆与彼此实际控制的范围,先后有数十次的变动。隋初曾与突厥约定"以碛为界",北疆曾紧抵漠南。但突厥从沙钵略可汗起就以隋藩属政权的名义"寄居白道川",开始向漠南发展... 隋唐王朝与北方突厥等民族在斗争交往中,领土分疆与彼此实际控制的范围,先后有数十次的变动。隋初曾与突厥约定"以碛为界",北疆曾紧抵漠南。但突厥从沙钵略可汗起就以隋藩属政权的名义"寄居白道川",开始向漠南发展,逐步控制了大漠南北。至大业年间始毕可汗公开反隋之际,隋突分疆始以河套地区东西向黄河—长城一线为界。隋末唐初,突厥或扶植反隋势力,或趁机南下武装占领,实际控制关中以北大部分郡县达十余年之久。东突厥灭亡以后,唐朝北部疆域在太宗、高宗之际达到极盛,武后时期一度大退缩,玄宗开元、天宝之际基本定型在阴山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王朝 突厥 中国疆域 历史地图
下载PDF
隋唐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玉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4-108,共5页
梳理了隋唐史研究的成果,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从方法论方面,思考了隋唐史研究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 隋唐史 隋唐史研究 史学研究方法
下载PDF
唐传奇“史才”考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夏平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37-39,共3页
唐传奇作者之"史才"不等同于历史学意义上的史学才能,却又与史学联系密切。从唐代史官制度与文学之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小说家"史才"当从"假小说以寄笔端"中求取,其实质包孕史学传承、历史意识生成、历史... 唐传奇作者之"史才"不等同于历史学意义上的史学才能,却又与史学联系密切。从唐代史官制度与文学之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小说家"史才"当从"假小说以寄笔端"中求取,其实质包孕史学传承、历史意识生成、历史笔法借鉴等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传奇 “史才” 史学 历史意识 历史笔法
下载PDF
《隋唐演义》与《隋史遗文》的关系考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雷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隋唐演义》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缀集"、加工而成的,其中借鉴最多的当属《隋史遗文》。褚人获移植、借用了《隋史遗文》中的大量情节,同时还根据自己的创作观念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重新编排,有的照抄,有的借用,"阙略者补... 《隋唐演义》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缀集"、加工而成的,其中借鉴最多的当属《隋史遗文》。褚人获移植、借用了《隋史遗文》中的大量情节,同时还根据自己的创作观念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重新编排,有的照抄,有的借用,"阙略者补之,零星者删之",从而使这些来自不同渠道的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部与同类题材小说风格迥异的新作。褚人获的工作是一种"缀集"、整合,同时也是一种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演义》 《隋史遗文》 移植 借鉴 超越
下载PDF
唐前小说对《史记》体例与写作方法的接受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莹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3-68,共6页
小说与历史有着不解之缘,在中国古代小说演进的过程中,唐前为小说的萌芽和形成期,显示出史说同质的特点。《史记》被比喻为文学与历史的渊海,从接受美学的视角考察唐前小说与《史记》的关系,《史记》所蕴含的丰富的小说因子被小说家所... 小说与历史有着不解之缘,在中国古代小说演进的过程中,唐前为小说的萌芽和形成期,显示出史说同质的特点。《史记》被比喻为文学与历史的渊海,从接受美学的视角考察唐前小说与《史记》的关系,《史记》所蕴含的丰富的小说因子被小说家所接受和借鉴,同时小说家在创作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完善并逐步转化为小说特有的体例和写作方法,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小说 《史记》 接受理论 体例 写作方法
下载PDF
论正史与历史演义小说:以隋唐题材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彭知辉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6-69,共4页
纪传体正史《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所记录的隋唐题材历史故事,为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依史以演义",存在六种情形:抄缀史籍,稍加润色;依史演义,扩充成章;剪裁合并,连缀成... 纪传体正史《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所记录的隋唐题材历史故事,为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依史以演义",存在六种情形:抄缀史籍,稍加润色;依史演义,扩充成章;剪裁合并,连缀成篇;据其一点,生发想象;偷梁换柱,背离史实;随意虚拟,自由创造。正史为历史演义小说的题材渊源和艺术源泉,但历史记录与小说叙事不可等同,史籍遵循实录原则,小说创作凭依想象、创造,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写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史 历史演义小说 隋唐题材
下载PDF
从《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看中唐诗与小说之历史演进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海容 《云梦学刊》 2012年第4期69-73,共5页
中唐诗与小说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联袂与分流的历史演变轨迹,这是俗文学潮流的推动所致,也是文体发展的必然趋势。考察《长恨歌》和《长恨歌传》,可以见出,中唐小说与诗歌创作过程中的互动生发关系、传奇小说的诗化倾向及其对后世文学... 中唐诗与小说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联袂与分流的历史演变轨迹,这是俗文学潮流的推动所致,也是文体发展的必然趋势。考察《长恨歌》和《长恨歌传》,可以见出,中唐小说与诗歌创作过程中的互动生发关系、传奇小说的诗化倾向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长恨歌传》 中唐诗与小说 历史演进
下载PDF
段成式《酉阳杂俎》与佛教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广兴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11-16,共6页
两汉之际 ,佛教传入中土 ,并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汇互融。经过几百年流播 ,至隋唐 ,影响已渐入肌理。此时的诸部佛典完备译出 ,成为刺激隋唐五代叙事文学演变发展的一种活跃因素。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的传说、神话、故事、传奇有不少佛教... 两汉之际 ,佛教传入中土 ,并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汇互融。经过几百年流播 ,至隋唐 ,影响已渐入肌理。此时的诸部佛典完备译出 ,成为刺激隋唐五代叙事文学演变发展的一种活跃因素。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的传说、神话、故事、传奇有不少佛教因子。佛教不断向文化深层的渗透 ,极大地影响了作家的创作理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成式 《酉阳杂俎》 佛教 隋唐五代 小说 创作理念
下载PDF
隋唐精怪小说与佛教流播
12
作者 夏广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101,共7页
佛教东渐,汉译佛典渐次形成。佛经文学独特的题材和奇异的艺术想象力,对当时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作为精怪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从佛教中汲取了灵感,使此时的精怪小说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上,较前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作者从... 佛教东渐,汉译佛典渐次形成。佛经文学独特的题材和奇异的艺术想象力,对当时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作为精怪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从佛教中汲取了灵感,使此时的精怪小说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上,较前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作者从佛教观念及佛经故事题材等方面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切入考察,以见梵汉交融互汇给小说创作带来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五代 精怪 小说 佛教
下载PDF
越南地名中的古代遗痕
13
作者 郭声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7,3+161,共9页
带有先秦至五代初地名遗痕的越南地名,全部分布于今越南顺化以北,而以红河流域为主,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汉唐帝国的南至以及在越南实行管理的中心地域;反映了汉唐行政制度影响的持久,同时也反映汉唐行政文化在近代越南的淡出;此类地名中存... 带有先秦至五代初地名遗痕的越南地名,全部分布于今越南顺化以北,而以红河流域为主,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汉唐帝国的南至以及在越南实行管理的中心地域;反映了汉唐行政制度影响的持久,同时也反映汉唐行政文化在近代越南的淡出;此类地名中存在无意识或有意识指射情况,甚至还出现位置互倒现象;此类地名古今发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今越南语言演变趋势;此类地名除了沿用古代政区名称外,就是取自英雄人物姓名,自然物地名流传至今者较少,比较单调,且英雄人物多处重复命名,从而降低了特定地点的纪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历史地名 秦汉 六朝 隋唐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佛教与隋唐五代小说中之“镜像”——以小说中“镜显善恶”题材为中心
14
作者 夏广兴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3-67,共5页
 汉译佛典影响于隋唐五代小说创作题材,前贤已多有发现。通过对隋唐五代小说和佛经故事中"镜显善恶"这一题材的同构现象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华梵文化交融促进了隋唐五代小说创作的繁荣。
关键词 佛教 隋唐五代小说 题材
下载PDF
唐五代通俗小说综论
15
作者 潘承玉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45-51,共7页
从小说文体的内涵精髓而非现代小说的一般形式出发 ,应以“唐五代通俗小说”代替“唐代话本”概念 ,指称唐五代以通俗语体包括通俗说唱语体写成的虚构性叙事作品。它们是我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一个强劲而耀眼的开端。这不仅是就量而言 ,更... 从小说文体的内涵精髓而非现代小说的一般形式出发 ,应以“唐五代通俗小说”代替“唐代话本”概念 ,指称唐五代以通俗语体包括通俗说唱语体写成的虚构性叙事作品。它们是我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一个强劲而耀眼的开端。这不仅是就量而言 ,更是就其具有丰富、深刻的美学和历史价值而言 :在遗落当代史的时候反映了当代史 ;其诗笔、诗思、诗情可与文人传奇相互映照又迥然不同 ;特别善于“把死历史作成活戏剧” ;在小说题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通俗小说 美学价值 历史价值 文学研究 题材 艺术形象 创作技巧 情节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论《隋唐志传》的创作结构及对明后期历史类小说的影响
16
作者 苏焘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0-53,共4页
《三国演义》虚实高度融合的写作方式,对历史题材的创作产生了里程碑式的影响;在紧承其后的一批历史题材小说创作中,作为向这种方式的努力靠拢,《隋唐志传》在内容安排和写作观念上,显示出了历史类小说创作走向分化的开始。其主观上已... 《三国演义》虚实高度融合的写作方式,对历史题材的创作产生了里程碑式的影响;在紧承其后的一批历史题材小说创作中,作为向这种方式的努力靠拢,《隋唐志传》在内容安排和写作观念上,显示出了历史类小说创作走向分化的开始。其主观上已经开始的对虚实关系的探索和客观上材料拼凑的失败,即文中循环组合《三国演义》情节和《资治通鉴》内容的手法,已经孕含了对"正史"与"戏说"的人为割裂,并影响到稍后的书商小说对"通俗演义"的理解,以及由此开始的历史演义体裁创作在重"史"与重"趣"两方面的逐渐分化。由此,在小说史上,《隋唐志传》有着不容忽视的分界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志传》 交叉套用 分化 演义观
下载PDF
试论中晚唐历史小说对唐代咏史诗的文化依附
17
作者 许晓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79-82,共4页
在中晚唐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开始发端。古文运动提倡的"文章合为时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逐渐影响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加之借古讽今的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形成了饶有特色的中晚唐历史小说。在中晚唐历史小说和唐代咏史诗中,主... 在中晚唐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开始发端。古文运动提倡的"文章合为时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逐渐影响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加之借古讽今的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形成了饶有特色的中晚唐历史小说。在中晚唐历史小说和唐代咏史诗中,主人公的感慨通常是作者自己思想感情的流露,唐朝诗人对安史之乱的体会尤其深刻,这在中晚唐的历史小说中也有所反映,朝廷的腐败以及劳动人民所受到的创伤是小说和诗歌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使得中晚唐历史小说同咏史诗能够融为一体,并且有唐一代,诗词盛行,小说从中汲取营养也非常合乎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历史小说 咏史诗 时代精神
下载PDF
论《隋炀帝艳史》的历史影响
18
作者 李正心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57-58,共2页
《隋炀帝艳史》,明代齐东野人编著。作品大量参考唐宋的笔记小说,并参照正史和其他史料,记录了隋炀帝的一生,揭示了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并借古讽今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其人情化倾向对后世小说尤其隋炀帝系... 《隋炀帝艳史》,明代齐东野人编著。作品大量参考唐宋的笔记小说,并参照正史和其他史料,记录了隋炀帝的一生,揭示了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并借古讽今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其人情化倾向对后世小说尤其隋炀帝系列历史演义小说影响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演义小说 人情化 影响 《隋炀帝艳史》
下载PDF
人生永恒的真诀——《禅真逸史》
19
作者 王增斌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5-68,共4页
《禅真逸史》作为《金瓶梅》之后诞生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其性质归类虽多有歧异,但其核心主旨却在借南北朝后期至隋唐之际的社会背景,以虚拟化的手法,曲折反映作者对理想人生的独特见解。主角人物林时茂由儒及佛、由佛及道、再由道而... 《禅真逸史》作为《金瓶梅》之后诞生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其性质归类虽多有歧异,但其核心主旨却在借南北朝后期至隋唐之际的社会背景,以虚拟化的手法,曲折反映作者对理想人生的独特见解。主角人物林时茂由儒及佛、由佛及道、再由道而儒、儒而佛道,其经历的人生四个历程,恰构成中国传统封建知识分子一个完整的生命追求历程和心灵演变史。书中对杜伏威、薛举、张善相三个历史人物的改塑,既是服务于作者这一思想理念,更与作者有意融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为一体的创作风格密切相关。其世情描摹的生动真切,更使其书在艺术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真逸史 主题意旨 隋唐历史人物 世情描写
下载PDF
唐人小说中李杨题材的历史眼光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丽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47-50,共4页
唐代小说家笔下的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后代作家更关注于李杨爱情本身不同,他们以历史的眼光关注李杨题材,在描写爱情时更注重其产生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从而提醒人们总结唐王朝由盛而衰的... 唐代小说家笔下的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后代作家更关注于李杨爱情本身不同,他们以历史的眼光关注李杨题材,在描写爱情时更注重其产生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从而提醒人们总结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小说 李杨题材 历史眼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