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5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Beginn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iography
1
作者 Zhang Yue Wu Lingw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5期69-89,共21页
After the First Opium War (1840-1842) there were increased academic interests in studying 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China’s northwestern borderlands,introducing foreign history and geography and writing the modern... After the First Opium War (1840-1842) there were increased academic interests in studying 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China’s northwestern borderlands,introducing foreign history and geography and writing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Such interests,however,were no more than reflections of the times in history studies and could hardly improve the whole picture of historiography.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Liang Qichao published “The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New Historiography”,which marked the emergence of a new trend of thought in historiography and should be deemed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iography.Soon after,the “national quintessence school”(guocui xuepai) called for preserving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attempted to bridge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hip.Then the “Reorganization of National Heritage”(zhengli guogu) Movement came,urging to re-arrange traditional scholarship.Hu Shih (1891-1962) explicitly put forward the goal of “compiling a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helped dissolve the boundary between modern and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 and indicated the approach to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ncient to modern historiography from a perspective of discipline classifications.This “new trend”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centering on new materials,new methods and new issues specified the research path for the early stag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i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N Chinese historiography new historiography the "Re-organizing the National Heritage" MOVEMENT Liang Qichao
下载PDF
Reflections upon Some Fundamental Issues in Educational Historiography
2
作者 Hongyu Zhou Yuehai Xiao 《Review of Educational Theory》 2019年第4期46-53,共8页
This paper categorizes educational historiography as part of“historiography”because educational historiography is leaning towards historiography in spite of being a fundamental educational discipline with the dual d... This paper categorizes educational historiography as part of“historiography”because educational historiography is leaning towards historiography in spite of being a fundamental educational discipline with the dual disciplinary attributes of education and historiography.It is argued that the nature of a discipline is partly defined by its researchers and its roles,but more importantly,by its origin,major research topics and objectives,basic research theories,methodologies and paradigms,as well as its relations with cognate disciplines.And each of the above factors is elaborated on to illuminate the dual disciplinary nature of educational historiograph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science,what reflects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the best is people’s“educational activities,”which can be defined as the aggregate of specific activities directed to promoting valuable human development,and the various ways educators and learners participate and interact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This paper maintains that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constitutes an upside-down triangle relation with the histories of educational thoughts and system.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s the origin,premise and foundation,whereas the latter two are the derivatives and results.Therefore,the history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must be studied as par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UCATIONAL historiography Dual disciplinary NATUR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HISTORY of education
下载PDF
Grotto——Analysis of the Civilization Form of the Image Historiography
3
作者 Wan Li Wei Shaon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8-262,共5页
Based on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image historiography by Chen Zhongdan and the study on the Buddhist image historiography,this paper attempts to do some research upon the image of the grotto-shaped temples. A... Based on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image historiography by Chen Zhongdan and the study on the Buddhist image historiography,this paper attempts to do some research upon the image of the grotto-shaped temples. As far as the mainstreamBuddhist research is concerned,scholars tend to restore the human morality memory by the historical anthropological methods. As the important heritage of the Buddhist grotto im-ages,the northeastern region of China completely replicates the crowd pattern of the grotto morality system. Chi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pagation of grotto civilization,and as the image museumand image relic,grotto historiography shall be transformed into image recognition and construct newimage cultural systemso a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basic model of the morality construction of human be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Objectivity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COVID-19 pandemic
4
作者 Orhan Onder 《History & Philosophy of Medicine》 2022年第3期6-8,共3页
The world is facing a once-in-a-lifetime situation:the COVID-19 pandemic.During the pandemic,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nounced an infodemic as well.This infodemic caused infollution and sparked many controversie... The world is facing a once-in-a-lifetime situation:the COVID-19 pandemic.During the pandemic,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nounced an infodemic as well.This infodemic caused infollution and sparked many controversies.Pandemics as extraordinary occurrences are always attractive to historians.However,infodemics and biased information threaten objective history-writing.Objectivity as it regards historians is already a much-discussed subject.In this commentary,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about objectivity are delineated.Secon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odemic and COVID-19 pandemic is explained.Lastly,the problems regarding objectivity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re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PANDEMIC infodemic historiography OBJECTIVITY fake news
下载PDF
新史学思潮经世功能的再考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邬国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47,共9页
在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中,关于史学经世功能的认识,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极端强调史学的社会作用。由于以政治性、功利性取代了求真与学术性,无暇顾及学术上的追求,结果造成了严重的急功近利和学术庸俗化的偏向。这既有历史的原因,... 在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中,关于史学经世功能的认识,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极端强调史学的社会作用。由于以政治性、功利性取代了求真与学术性,无暇顾及学术上的追求,结果造成了严重的急功近利和学术庸俗化的偏向。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因长期受到政治标准第一的评价尺度和思维模式影响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论唐代法律史的编纂成就
6
作者 徐彬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98-202,共5页
唐代法史编纂成就突出:《隋书》、《晋书》刑法志从史志角度揭示唐代以前法制的因袭演变,《唐律疏义》总结唐以前注律学的成就并应用于法典编撰中,《通典》则从通史的角度对唐以前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下载PDF
社会学与章节体:史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晚清民初文明史学理论的构建之一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先兴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3期27-30,共4页
在历史认识论与方法论上,文明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区别在于:用社会学的观点研究历史并在叙述上采用“史论体”,用因果分析法探讨“历史之性质”与“历史之精神”并在叙述上采用章节体;倡导科学的质疑法和地理环境决定论。其中最重要的使用... 在历史认识论与方法论上,文明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区别在于:用社会学的观点研究历史并在叙述上采用“史论体”,用因果分析法探讨“历史之性质”与“历史之精神”并在叙述上采用章节体;倡导科学的质疑法和地理环境决定论。其中最重要的使用社会学理论和“章节体”,这可以说是现代史学诞生的主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近代学术期刊的出现与史学的变化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越 叶建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7-63,共7页
学术期刊出现之后 ,重视反映史学研究成果和史学界动态的学术期刊主要有两类 :专门性史学期刊和高校学报类期刊。前者对历史学科的综合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后者则以发表高水准的学术论著而对史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出现之后 ,重视反映史学研究成果和史学界动态的学术期刊主要有两类 :专门性史学期刊和高校学报类期刊。前者对历史学科的综合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后者则以发表高水准的学术论著而对史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学术期刊适应了现代史学发展的要求 ,对史学发展的意义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历史学的传承与启新——冯尔康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3
9
作者 刁培俊 张德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冯尔康先生的治学,既承继了中国史学的优秀传统,又在新时期史坛中,大力推动并开展了社会史学的研究,为近20来中国史学界极富开创性的学者之一。他在清代政治史、社会经济史、史料学和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史,尤其是社会史研究领域,均做出了... 冯尔康先生的治学,既承继了中国史学的优秀传统,又在新时期史坛中,大力推动并开展了社会史学的研究,为近20来中国史学界极富开创性的学者之一。他在清代政治史、社会经济史、史料学和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史,尤其是社会史研究领域,均做出了较大的学术贡献。他在理论创新和具体研究中所形成的开拓性、包容性、前瞻性的治学特点,尤具学术魅力,启人新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探索史学的历史、理论及其社会意义——瞿林东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10
作者 史文 薛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4,共10页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瞿林东教授在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 ,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对瞿林东教授所作的访谈 ,内容涉及到他的学生时代、治学道路、学术思想、研究方法 ,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论著 ,他对中国史学史研究发展趋势及前景的一些认识和...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瞿林东教授在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 ,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对瞿林东教授所作的访谈 ,内容涉及到他的学生时代、治学道路、学术思想、研究方法 ,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论著 ,他对中国史学史研究发展趋势及前景的一些认识和对青年史学工作者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
下载PDF
钱穆的史学方法论思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卫 徐国利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16,共5页
钱穆对史学方法论有相当丰富和精辟的论述。其史学方法论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研究历史应该做到通与变相结合 ;研究历史还要做到通与专相结合 ;治史贵在求其特殊精神与个性 ;研究历史应该将考据与义理相结合。
关键词
下载PDF
刘知几《史通》与明代史学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艳秋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55,共8页
刘知几的《史通》问世以后 ,在唐宋两代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明代中期以后 ,学者们开始注意这部著作 ,在对刘知几及《史通》发表毁誉兼存的评论的同时 ,对《史通》的整理与评注也逐渐展开 ,出现了陆深《史通会要》 ,李维桢、郭延年《史... 刘知几的《史通》问世以后 ,在唐宋两代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明代中期以后 ,学者们开始注意这部著作 ,在对刘知几及《史通》发表毁誉兼存的评论的同时 ,对《史通》的整理与评注也逐渐展开 ,出现了陆深《史通会要》 ,李维桢、郭延年《史通评释》、王维俭《史通训诂》等著作 ,这使《史通》在明代中后期得以普遍传行 ,在其影响下 ,出现了与之相似的评史文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日本现代史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世均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4-80,共7页
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成为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从 2 0世纪 2 0年代后半期到 3 0年代后半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经历了... 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成为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从 2 0世纪 2 0年代后半期到 3 0年代后半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完善以及被日本法西斯政府彻底封杀的三个阶段。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资产阶级史学派别不仅有本质的区别 ,而且还有许多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
下载PDF
彝文古籍与彝族史学理论评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东人达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50,共8页
彝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彝文典籍。南北朝时期的彝族学者举奢哲与阿买妮 ,创建了彝族史学理论。在其后的 1 0 0 0多年时间里 ,又有一些彝族史官不断继承与创新 ,使其更加完善。在这个史学理论体系指导下 ,产生了大量彝文历史著述 ,... 彝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彝文典籍。南北朝时期的彝族学者举奢哲与阿买妮 ,创建了彝族史学理论。在其后的 1 0 0 0多年时间里 ,又有一些彝族史官不断继承与创新 ,使其更加完善。在这个史学理论体系指导下 ,产生了大量彝文历史著述 ,丰富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论新中国史研究与“新中国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月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38,共8页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新中国的历史发展,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由奠基、开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新中国的历史发展,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由奠基、开创到深化和拓展,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华文明实现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新中国的历史发展,不断孕育、生成和发展关于新中国的认识和研究,即“新中国学”。“新中国学”特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学,由此也推动中国学从“他塑”转向“自塑”,重心从研究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转向探讨关于新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时代发展,以及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新中国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科,是关于新中国的“百科全书”;作为世界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世界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构建“新中国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推动引领世界中国学发展,是推进新中国史研究的学科建设要求,也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要求。为此,我们与河北学刊杂志社共同策划了本组专题讨论,重点以《论新中国史研究与“新中国学”》《新中国史史料学的新境遇与新问题--兼论“新中国学”资料构建的发展性与实践性》为题作多方面探讨,以期引领和推动“新中国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赫西俄德的史学地位 被引量:2
16
作者 祝宏俊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30,共5页
赫西俄德是古希腊前史学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的诗作《田功农时》和《神谱》中所反映出的历史思想在西方史学的起源上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西
下载PDF
重审高等教育学史
17
作者 李均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2,共9页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学史不仅薄弱,而且对其性质、对象、意义等关键核心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一些偏差与误区。从性质来看,高等教育学史研究应从史论纷争到史论统一,确认历史研究和元理论研究的双重性质,追求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从对象来...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学史不仅薄弱,而且对其性质、对象、意义等关键核心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一些偏差与误区。从性质来看,高等教育学史研究应从史论纷争到史论统一,确认历史研究和元理论研究的双重性质,追求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从对象来看,高等教育学史研究应从内外分隔到内外兼修,要兼顾乃至融合学科的内外部历史,深入探讨知识与制度的双向联动关系,以此把握高等教育学史的完整谱系、内在机制与总体规律。从意义来看,高等教育学史研究应从单一向度到多维观照,不再局限于历史学的单一向度,而是要追寻理论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多重意义。未来高等教育学史的研究视域不能只限定于中国的高等教育学而沦为地方知识,整个世界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都应该纳入其研究范围。新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只有通过加强学科史研究,才能提升理论建设与学科反思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建构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历史学的自省:从经验到理性的转折——略评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史学史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逢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5,共7页
史学史是 2 0世纪上半叶我国历史学领域出现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它的形成和发展 ,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史学日趋自觉和自律的特点。本文拟在梳理这一过程基本线索的同时 ,对各时期的发展特点。
关键词 20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与新时期史学思潮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云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3,41,共10页
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受“左”倾思潮影响的教条主义史学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史学危机的呼声不绝于耳,西方各种史学思潮纷至沓来。史学工作者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实际,重新学习,调整步伐,注重历史学的学科特性,与时俱... 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受“左”倾思潮影响的教条主义史学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史学危机的呼声不绝于耳,西方各种史学思潮纷至沓来。史学工作者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实际,重新学习,调整步伐,注重历史学的学科特性,与时俱进,使马克思主义史学获得了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评何炳松对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译介 被引量:5
20
作者 洪认清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8-44,共7页
何炳松是较早倡导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学者。他率先将美国鲁滨逊的“新史学”理论和方法论向国人作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 ,又结合中国传统史学理论 ,对西方史学中的史学学科理论进行译介和阐释 ;在使西方史学和民族史学相结合方面作出... 何炳松是较早倡导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学者。他率先将美国鲁滨逊的“新史学”理论和方法论向国人作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 ,又结合中国传统史学理论 ,对西方史学中的史学学科理论进行译介和阐释 ;在使西方史学和民族史学相结合方面作出了种种努力。但他未能完全熔铸成自己新的学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