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ke area variations in Hoh Xil region from 1970 to 2011 被引量:14
1
作者 YAO Xiaojun LIU Shiyin +2 位作者 LI Long SUN Meiping LUO J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4年第4期689-702,共14页
As one of the areas with numerous lak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Hoh Xil region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ragile plateau eco-environment. Based on topographic maps in the 1970s and Landsat TM/ETM+ ... As one of the areas with numerous lak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Hoh Xil region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ragile plateau eco-environment. Based on topographic maps in the 1970s and Landsat TM/ETM+ remote sensing images iin the 1990s and the period from 2000 to 2011, the data of 83 lakes with an area above 10 km2 each were obtained by digitization method and artificial visual interpret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auses for lake variations were also analyzed. Som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s follows. (1) From the 1970s to 2011, the lakes in the Hoh Xil region firstly shrank and then expanded, in particular, the area of lakes generally decreased during the 1970s-1990s. Then the lakes expanded from the 1990s to 2000 and the area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1970s. The area of lake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after 2000. (2) From 2000 to 2011, the lakes with different area ranks in the Hoh Xil region showed an overall expansion trend. Meanwhile, some regional differences were also discovered. Most of the lakes expanded and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rn,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region. Some lakes were merged together or overflowed due to their rapid expansion. A small number of lakes with the trend of area decrease or strong fluctuation were scattere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study area. And their variations were related to their own supply conditions or hydraulic connection with the downstream lakes or rivers. (3) The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resulting in the expansion of lakes in the Hoh Xil region. The secondary factor was the increase in meltwater from glaciers and frozen soil due to climate wa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e variation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hoh xil region 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1∶20万区域重力调查成果分析——以可可西里湖地区为例
2
作者 朱将波 陈社教 汪启年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3期433-442,共10页
可可西里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为认识测区主要地层展布、断裂构造、岩浆岩及沉积盆地分布,在可可西里湖地区开展1∶20万区域重力调查,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地壳趋于均衡补偿,莫霍面与地势大致呈“... 可可西里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为认识测区主要地层展布、断裂构造、岩浆岩及沉积盆地分布,在可可西里湖地区开展1∶20万区域重力调查,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地壳趋于均衡补偿,莫霍面与地势大致呈“镜像”关系;共推断断裂21条,东昆仑南断裂是西域板块和华南板块的边界,其以北地区莫霍面快速抬升,东昆仑中断裂位置较以往偏北约12 km;圈定侵入岩10处,主要在东昆仑中缝合带发育;识别中新生代沉积盆地9处,并反演底界面埋深变化,楚玛尔河盆地新生界厚度在2000 m以上;在速度结构和电性结构约束下,通过重力2.5维定量反演建立了地质地球物理剖面模型,分析了主要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同时初步划分金属矿找矿远景区4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湖地区 区域重力调查 断裂构造 沉积盆地 地质剖面模型
下载PDF
夏季雌性藏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被引量:35
3
作者 连新明 张同作 +2 位作者 曹伊凡 蔡振媛 苏建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7,共5页
2003至2005年的6~9,采用目标动物观察法在可可西里观察夏季雌性藏羚的昼间行为。将雌性藏羚的行为分为觅食、警戒、卧息、移动和“其他”5种类型,各类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59.1%、7.3%、19.4%、13.0%和1.3%。觅食消耗的... 2003至2005年的6~9,采用目标动物观察法在可可西里观察夏季雌性藏羚的昼间行为。将雌性藏羚的行为分为觅食、警戒、卧息、移动和“其他”5种类型,各类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59.1%、7.3%、19.4%、13.0%和1.3%。觅食消耗的时间最多,是藏羚的常见行为,卧息、移动和警戒次之,而“其他”行为消耗时间最短。觅食、警戒、卧息和移动的累计时间在不同时段之间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觅食行为存在3个高峰,分别在10:00~11:00,13:00—14:00和18:00~19.00;警戒的高峰期出现在早上08:00~09:00,在15:00~16:00以及17:00~18:00也分别出现小的高峰,但不明显;卧息行为表现为双峰形,分别为11:00~12:00和16:00~17:00。移动行为也表现为双峰,出现在08:00~09:00和15:00~16:00;“其他”行为在各时段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羚 可可西里 夏季 行为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下载PDF
藏原羚集群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连新明 苏建平 +1 位作者 张同作 曹伊凡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8-493,共6页
2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2月 ,在可可西里对藏原羚 (Procaprapicticaudata)的集群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将其集群划分为雌性群、雄性群、母仔群、雌雄混群和独羚 5种类型。共统计藏原羚 92 4群次 ,计 36 4 3只次。其中 ,雌性群 5 2 ... 2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2月 ,在可可西里对藏原羚 (Procaprapicticaudata)的集群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将其集群划分为雌性群、雄性群、母仔群、雌雄混群和独羚 5种类型。共统计藏原羚 92 4群次 ,计 36 4 3只次。其中 ,雌性群 5 2 5群次 ,占 5 6 .8% ,为最多的集群类型 ;其余为独羚 (2 6 .1% )、雄性群 (11.0 % )、母仔群 (3.0 % )和雌雄混群 (3.0 % )。不同大小集群的比例亦有极显著差异 ,其中 2 - 10只的集群占 70 .0 % ,独羚占 2 6 .1% ,其余为 3.9% ;最大集群为 17只。另外 ,选择 2 - 8只的集群的个体数占 72 .9% ,选择 8只以上集群的个体数为 2 0 .5 % ,独羚仅占 6 .6 % ,选择不同大小集群的个体数的差异也极为显著 (P <0 .0 0 1)。除独羚外 ,其余 4种集群类型的集群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独羚作为一种特殊的集群类型 ,其雄性个体的比例占到 6 8.1% ,这说明雄性个体比雌性更容易形成独羚。总体而言 ,藏原羚的集群以雌性群为主 ,最适集群大小为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Procapra picticaudata 集群类型 集群大小
下载PDF
青海可可西里东部盐湖水化学及沉积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勇平 周敬 +4 位作者 韩凤清 吕亚萍 庞小朋 罗重光 董迈青 《盐湖研究》 CSCD 2009年第3期10-16,共7页
2008 a夏对可可西里地区东部4个新发现的盐湖,进行了卤水水化学组分、矿物组成及其石盐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水体卤水矿化度高,湖表卤水富硼锂等组分。通过对化学组分及水化学特征系数的研究,卤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硫酸镁亚型... 2008 a夏对可可西里地区东部4个新发现的盐湖,进行了卤水水化学组分、矿物组成及其石盐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水体卤水矿化度高,湖表卤水富硼锂等组分。通过对化学组分及水化学特征系数的研究,卤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硫酸镁亚型和硫酸钠亚型。卤水pH值随着矿化度的增加而降低。Na+、Cl-含量与总矿化度呈正相关,SO42-"与矿化度呈负相关。Li与Mg物源、迁移规律近似。本区盐类沉积物以石盐为主,石盐中Si、Al、Fe、Sr含量低,其间相关性好,物质来源可能为周围岩石风化。布查盐湖盐类沉积存在少量硬石膏、半水石膏和铁白云石,表明布查盐湖的盐类物质来源很可能与地下热水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盐湖 水化学 沉积特征
下载PDF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可可西里地貌及区划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许丽 李江海 +1 位作者 刘持恒 崔鑫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3-842,共10页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对可可西里地区地貌要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地貌区划进行研究。可可西里地区海拔分为中海拔、高海拔和极高海拔三级,其中高海拔地区占据69.38%的区域。研究区夷平面广泛发育,根...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对可可西里地区地貌要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地貌区划进行研究。可可西里地区海拔分为中海拔、高海拔和极高海拔三级,其中高海拔地区占据69.38%的区域。研究区夷平面广泛发育,根据地势起伏度可划分为丘陵、平原和台地3种类型。除东部三江源地区外,研究区主体未受到青藏高原强烈隆升造成的河流溯源侵蚀影响,坡度类型以小于15的微斜坡、缓斜坡和斜坡为主,地势平坦。依据地貌形态特征定量分析、地貌类型组合和地貌成因的差异性原则,可可西里地区可划分为4个地貌区:羌塘高原地貌区(Ⅰ)、东昆仑山山地地貌区(Ⅱ)、三江源丘状山原地貌区(Ⅲ)和柴达木高原盆地区(Ⅳ)。其中,羌塘高原地貌区又可划分为可可西里高原地貌亚区(Ⅰ_1)和唐古拉山高山地貌亚区(Ⅰ_2),东昆仑山地地貌区可划分东昆仑南部极高山地貌亚区(Ⅱ_1)和东昆仑北部高山地貌亚区(Ⅱ_2)。地貌要素研究可以直观、量化地反映可可西里地区海拔、地势起伏度及坡度特征,地貌区划研究可以反映可可西里地区高原、山地、山原、盆地的地貌格局和水平分异,对研究地貌特征、地貌类型及开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可可西里 地貌形态 地貌区划
下载PDF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中三叠世晚期放射虫Spongoserrula rarauana动物群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玉净 杨群 郭通珍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描述的中三叠世拉丁晚期放射虫Spongoserrula rarauana 动物群产于青海可可西里地区西金乌兰湖北蛇形沟,包括8属,12种,2未定种,归属于4科3目。这个动物群是最近区调工作(2000—2002)中新发现的晚泥盆世、中二叠世和中三叠世放射虫... 本文描述的中三叠世拉丁晚期放射虫Spongoserrula rarauana 动物群产于青海可可西里地区西金乌兰湖北蛇形沟,包括8属,12种,2未定种,归属于4科3目。这个动物群是最近区调工作(2000—2002)中新发现的晚泥盆世、中二叠世和中三叠世放射虫动物群中时代最新的,在这个地区尚属首次报道。这些资料证实,可可西里洋盆存在的时代为晚泥盆世至中三叠世晚期,最后的闭合时间在拉丁晚期之后。这个洋盆的发展历史与云南西部昌宁 孟连地体所处的古特提斯洋盆基本一致,因而是古特提斯洋的北延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三叠世 放射虫动物群 晚泥盆世 放射虫 中二叠世 古特提斯 时代 洋盆 地体 可可西里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现代冰川发育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世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7,共8页
经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计算,青藏可可西里地区发育现代冰川437条,覆盖面积达1552.39km^2,冰储量为162.8349km^3,成为本区众多河流湖泊水体的重要补给源泉.受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的影响,海拔6000m以上的山地集中分布了本区冰川条数的61.... 经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计算,青藏可可西里地区发育现代冰川437条,覆盖面积达1552.39km^2,冰储量为162.8349km^3,成为本区众多河流湖泊水体的重要补给源泉.受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的影响,海拔6000m以上的山地集中分布了本区冰川条数的61.8%,冰川总面积的85.5%,和冰储量的91.4%.冰川平衡线高度的变化表现出从南向北降低;从东南向西升高.这种现象与本区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相一致.本区冰川普遍退缩,反映了近期气候的变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地区 青藏 冰川 发育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盐湖水位上涨趋势及溃决风险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文惠 谢昌卫 +3 位作者 王武 张钰鑫 杨贵前 刘广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67-1474,共8页
2011年位于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溃决引起的盐湖水位上涨和面积增大趋势仍在快速发展。遥感资料显示,卓乃湖溃决后,盐湖面积持续增加,从2012年的134.1 km^2一直持续增大到2018年的197.5 km^2,尤其是2016-2018年增加较快,面积增加了42.0 ... 2011年位于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溃决引起的盐湖水位上涨和面积增大趋势仍在快速发展。遥感资料显示,卓乃湖溃决后,盐湖面积持续增加,从2012年的134.1 km^2一直持续增大到2018年的197.5 km^2,尤其是2016-2018年增加较快,面积增加了42.0 km^2,即平均每年增加14.0 km^2。水位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5月20日至2018年11月11日期间,盐湖水位共上升了8.241 m,年平均上升2.747 m。目前盐湖的面积仅比模拟的溢出面积小19.3~21.1 km^2;湖泊水位仅比分水岭最低处低4.09 m。按照2016-2018年面积和水位变化趋势,预计盐湖将在未来1~2年内可能发生溢水溃决。研究表明:近年来区域降水增加、卓乃湖溃决后地下水释放、上游湖泊出水口可能存在侵蚀扩大导致湖水继续向下输送等原因是导致盐湖水位持续上涨和面积快速增大的主要原因。利用水库溃坝预测分析模型,对盐湖溢水溃决冲沟形成时洪峰流量预测表明,盐湖溢水溃决时将形成巨大的洪峰流量,洪水将对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和兰西拉光缆等造成危害,建议尽快开展盐湖潜在的湖水外溢途径地质条件调查,并设计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面积 湖水外溢 溃决风险 可可西里盐湖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近10年来可可西里地区主要湖泊冰情时空变化 被引量:29
10
作者 姚晓军 李龙 +4 位作者 赵军 孙美平 李净 宫鹏 安丽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14-1124,共11页
基于2000-2011年可可西里地区湖泊边界矢量数据、MODIS和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等资料,利用RS和GIS技术综合分析该地区主要湖泊冰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可可西里地区湖泊开始结冰和完全结冰出现在每年的10月... 基于2000-2011年可可西里地区湖泊边界矢量数据、MODIS和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等资料,利用RS和GIS技术综合分析该地区主要湖泊冰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可可西里地区湖泊开始结冰和完全结冰出现在每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和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湖泊由开始冻结至完全冻结持续时间约半个月;湖冰开始消融和完全消融时间较为分散,主要出现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6月初和5月初至6月上旬,湖泊完全封冻期和封冻期为181 d和196 d。2 2000-2011年间,可可西里地区湖冰物候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湖泊开始冻结和完全冻结时间推迟,湖冰开始消融和完全消融时间提前,湖泊完全封冻期和封冻期持续时间普遍缩短,平均变化速率分别为-2.21 d/a和-1.91 d/a。3湖冰物候特征及湖泊冰情演变是区域气候变化和湖泊自身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温、湖泊面积、湖水矿化度和湖泊形态是影响湖冰物候特征的主要因素,而湖泊热储量、地质构造等因素对湖冰演化的作用亦不可忽视。4可可西里地区湖泊冻结空间模式与消融过程相反,以湖冰由湖泊一岸扩展到另一岸的湖泊数量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冰 湖泊 物候 气候变化 可可西里 MODIS
原文传递
近40年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3
11
作者 姚晓军 刘时银 +3 位作者 李龙 孙美平 罗晶 冯娅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86-896,共11页
以可可西里地区1970s地形图和1990s、2000-2011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数字化和影像解译获取研究区83个面积大于10 km2湖泊变化数据,并对湖泊变化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70s初期至2011年,可可西里地区湖泊经历... 以可可西里地区1970s地形图和1990s、2000-2011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数字化和影像解译获取研究区83个面积大于10 km2湖泊变化数据,并对湖泊变化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70s初期至2011年,可可西里地区湖泊经历了"先萎缩后扩张"的变化过程,其中1970s-1990s期间湖泊面积普遍减小,1990s-2000年湖泊出现扩张,并在2000年恢复到1970s湖泊规模,2000年之后湖泊面积急剧增大。2)2000-2011年间,可可西里地区不同规模等级湖泊整体呈扩张趋势,但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面积呈增加趋势的湖泊数量最多,亦分布最广,一些湖泊由于扩张迅速出现湖泊合并或湖水外泄情况;面积呈减少趋势或波动起伏的湖泊数量较少,零散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南部,湖泊动态变化与其自身补给条件或与下游湖泊(河道)存在水力联系有关。3)在研究时段内,降水增多、蒸发减少是可可西里地区湖泊扩大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暖引起的冰川融水增加、冻土水分释放是次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变化 时空特征 可可西里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