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匡汉切入华文文学的研究视角与进路
1
作者 龙扬志 陈李涵 《华文文学》 2024年第5期65-70,共6页
杨匡汉在长期投身华文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中,深度参与华文文学学科命名、概念界定、学术方法等重大问题讨论,其理论话语具有鲜明的学理思辨色彩。他先后提出“大中国文学”“共享时空”等理论主张,通过同根同源的文脉、文缘联结不同时... 杨匡汉在长期投身华文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中,深度参与华文文学学科命名、概念界定、学术方法等重大问题讨论,其理论话语具有鲜明的学理思辨色彩。他先后提出“大中国文学”“共享时空”等理论主张,通过同根同源的文脉、文缘联结不同时空的华文文学,跨文化、跨学科、跨文类研究方法为华文文学学科提供了新的启示。他致力于张扬华文文学的文学性和人文精神,又从文化语境出发维护文学服务族群的实用性,多元、开放的文化姿态与高屋建瓴的学术视野相融合,丰富了华文文学学科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匡汉 华文文学 学科 整体观
下载PDF
整体观视域下中医经典教育与新时代融通路径浅析
2
作者 杨星哲 李峰 +3 位作者 马捷 宋月晗 关静 毛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1期10-12,共3页
经典指有永恒意义、堪为后世典范的著作。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根源与精髓,也是中医教育的核心。整体观把生命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运动变化过程来认识,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事物。顺应时代需求,提升医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岗位胜任力,... 经典指有永恒意义、堪为后世典范的著作。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根源与精髓,也是中医教育的核心。整体观把生命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运动变化过程来认识,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事物。顺应时代需求,提升医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岗位胜任力,融通中医经典与新时代之新,是新时代对中医院校医学生教育的要求。中医经典的课程设置、理论教学、临床教学的整体观是中医经典和新时代融通的路径。在整体观视域下,中医经典教育与新时代融通需将整体观贯穿教学系统运动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经典 教育 新时代 融通 整体观
下载PDF
论中国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主要特色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叶中 任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51,共11页
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要环节。中国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最主要的特色有三点:一是把坚持党对国家安全法治工作的绝对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具体体现在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体制和国家安全立法、执法、司法、法治监督... 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要环节。中国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最主要的特色有三点:一是把坚持党对国家安全法治工作的绝对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具体体现在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体制和国家安全立法、执法、司法、法治监督等方面;二是把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作为价值本位,深入贯彻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三是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并将其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法治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党的领导 人民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透过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看女性身份书写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璐 陈国新 刘金忠 《价值工程》 2010年第21期208-208,共1页
20世纪70年代,随着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繁荣,当代美国华裔女性主义文学也开辟出了自己的新领域。华裔女性作家在自身族裔文化传统与西方经典文学传统结合的特定的历史境遇中,从华裔女性的切身体验出发而创作的富有女性意识、女性经验、... 20世纪70年代,随着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繁荣,当代美国华裔女性主义文学也开辟出了自己的新领域。华裔女性作家在自身族裔文化传统与西方经典文学传统结合的特定的历史境遇中,从华裔女性的切身体验出发而创作的富有女性意识、女性经验、女性书写的文学体系。丰富了我们对女性身份的认知,并为美国华裔及亚裔研究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女性身份 新身份观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范畴与初期新诗合法性
5
作者 张文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7-113,共7页
新文学提倡者以文学进化观为武器论证初生新诗的价值及合法性。有关新诗的最初的历史叙述包含在"中国文学史"框架内,文学史家从诗歌发展、进化与变革的角度阐发新诗价值、塑造新诗品格、建构新诗形态,这种阐发、塑造与建构反... 新文学提倡者以文学进化观为武器论证初生新诗的价值及合法性。有关新诗的最初的历史叙述包含在"中国文学史"框架内,文学史家从诗歌发展、进化与变革的角度阐发新诗价值、塑造新诗品格、建构新诗形态,这种阐发、塑造与建构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规范着新诗的发展道路以及后人对新诗的认知与言说。新旧对照式的文学史叙述透露出想象、建构新诗时无法摆脱旧诗审美规范的焦虑,以及希望新诗从旧诗中吸取有益资源发展、完善自己的"集体无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合法性 中国文学史 文学进化观
下载PDF
“新文学史”观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由新编一部中国新文学史的出版反思现代中国文学史观
6
作者 岳凯华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1-63,共3页
文学历史的叙述离不开文学史观的导引,而现代中国文学史现却伴随着时代社会的沧桑演进而屡屡嬗变,一直处于变动的状态之中。文章借助于程凯华等人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史》的解读,认为该史著提出的“中国新文学史”观具有理论的普适性和... 文学历史的叙述离不开文学史观的导引,而现代中国文学史现却伴随着时代社会的沧桑演进而屡屡嬗变,一直处于变动的状态之中。文章借助于程凯华等人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史》的解读,认为该史著提出的“中国新文学史”观具有理论的普适性和操作的可行性,其书写观念的背后隐含着一种新的文学史观的拓展和创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史” 文学史观 现代中国文学
下载PDF
昨天的故事:虚无与忏悔——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再回顾
7
作者 徐敏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0-52,124,共3页
在出版于1987年的《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一书中,陈思和讨论了中国新时期文学中的特殊精神现象:虚无和忏悔意识。新文学以来虚无内含的积极面是对绝望的反抗,但它内含的消极面则是对希望的放弃。而忏悔的话题由"人的忏悔"变异为... 在出版于1987年的《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一书中,陈思和讨论了中国新时期文学中的特殊精神现象:虚无和忏悔意识。新文学以来虚无内含的积极面是对绝望的反抗,但它内含的消极面则是对希望的放弃。而忏悔的话题由"人的忏悔"变异为"忏悔的人",发展到"为忏悔而忏悔",均包蕴着特定时代内容。唯有正视这些精神异化现象的存在,才有可能确立起真正的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思和 中国新文学整体观 虚无 忏悔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对于文学发展的认识
8
作者 张慧敏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21-25,共5页
文学的发展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很复杂的问题,但在众多的文学理论书籍中,关于文学发展的问题探讨的并不很充分。文学的发展不是时间性的问题,文学的历史并不就是严格意义的按时间排列的发展序列,我们不能说后产生的文学作品就一定比先产生... 文学的发展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很复杂的问题,但在众多的文学理论书籍中,关于文学发展的问题探讨的并不很充分。文学的发展不是时间性的问题,文学的历史并不就是严格意义的按时间排列的发展序列,我们不能说后产生的文学作品就一定比先产生的文学作品好,这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对新时期以来我国关于文学发展的认识的考察,以及对西方文学发展理论的引进介绍,从而梳理出一些关于文学发展的新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文学理论教材 文学发展观
下载PDF
后现代历史观念与中国文学研究
9
作者 赵稀方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9-13,共5页
后现代历史观念较早由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福柯的话语理论所开启,后来在当代西方最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的新历史主义理论中进一步光大。对于新的历史观念的接受,使得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意识和方法上发... 后现代历史观念较早由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福柯的话语理论所开启,后来在当代西方最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的新历史主义理论中进一步光大。对于新的历史观念的接受,使得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意识和方法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后现代历史观念 海登·怀特 新历史主义理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党史与文学的“肝胆相照”——评常勤毅新著《中国新文学与中国共产党》
10
作者 牛殿庆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60-63,共4页
常勤毅的新著《中国新文学与中国共产党》是一本以文学的视角来解读中共党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事件,或者说是站在文学史与党史的交叉点上来研究文学的学术专著。该书被认定为与中共党史"配套"且十分重要的"辅助教材&qu... 常勤毅的新著《中国新文学与中国共产党》是一本以文学的视角来解读中共党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事件,或者说是站在文学史与党史的交叉点上来研究文学的学术专著。该书被认定为与中共党史"配套"且十分重要的"辅助教材"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而该书的探索和尝试更表现在作者站在党旗背景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些作家比如蒋光慈等及其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勤毅 《中国新文学与中国共产党》 中共党史 文学视角 毛泽东 蒋光慈
下载PDF
台港澳文学与文学史写作──再谈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视野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登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17,26,共7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需要超越历史和政治局限,关注台港澳文学的复杂形态以及与大陆文学的内在的联系。把台港澳文学融入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叙述,是对当代的中国文学研究的一种结构性改变,也会对文学史分期的构想产生影响。
关键词 台湾省 香港 历史 文化 澳门 历史分期 文学研究 中国 文学 理解性 文学史
下载PDF
论“文字革命”与五四“辩证反传统”的传统——以《新青年》杂志为中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志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125,共9页
近40年来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问题不断引发争论,其焦点之一是传统以一元论为表征的“社会-文化-政治”整体观能否构成五四文化思想的核心。围绕《新青年》发起的“文字革命”展开讨论,以其“文字-语言-思想”思维过程类比传统一元论整体... 近40年来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问题不断引发争论,其焦点之一是传统以一元论为表征的“社会-文化-政治”整体观能否构成五四文化思想的核心。围绕《新青年》发起的“文字革命”展开讨论,以其“文字-语言-思想”思维过程类比传统一元论整体观,由此可以看出激进派反传统思路的演变过程。民族语言统一、文化断裂等现实原因使五四一代改变了直线思维和混沌整体观,代之以辩证的分析方法。内容与形式、思想与现实的二元论逐渐瓦解了“社会-文化-政治”整体观,进而使五四新文化运动呈现“辩证反传统”的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文字革命 “社会-文化-政治”整体观 “辩证反传统” 五四新文化
下载PDF
新文学观念下的审美标准与批评方法——读夏志清先生《中国现代小说史》
13
作者 蔡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4期90-91,共2页
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成功地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史书写方法,无论对其争议与褒扬有多少,辩争本身都不是最值得注目的地方。透过辩争,夏先生文学史书写的审美标准和批评方法渐渐完整地展现出来,由此也可探知夏先... 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成功地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史书写方法,无论对其争议与褒扬有多少,辩争本身都不是最值得注目的地方。透过辩争,夏先生文学史书写的审美标准和批评方法渐渐完整地展现出来,由此也可探知夏先生真实的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新传统 新批评 文学观
下载PDF
论不同文学史观如何为新文学正名——以《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为例
14
作者 黄一晨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74-77,共4页
关于文学史的建构问题,一直是学界的一项重要议题。新文学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来自各方的巨大争论,而新文学的学者们一直致力于为新文学正名。胡适所著《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周作人所著《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都是早期文学史构建过程... 关于文学史的建构问题,一直是学界的一项重要议题。新文学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来自各方的巨大争论,而新文学的学者们一直致力于为新文学正名。胡适所著《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周作人所著《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都是早期文学史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书籍,他们用不同的文学史观试图接近文学的真相,以重估文学的方式审视传统文学和新文学,体现出那一代学者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 文学史观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下载PDF
突出重围:《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的文学史观及其意义
15
作者 赵芬芬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7-61,共5页
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周作人首次将中国新文学的源头中国化,上溯至晚明公安派,并将中国文学的历史看作"载道"与"言志"此起彼伏的过程。在那个普遍相信进化论、主张"文学为人生"的时代,这些观点突破... 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周作人首次将中国新文学的源头中国化,上溯至晚明公安派,并将中国文学的历史看作"载道"与"言志"此起彼伏的过程。在那个普遍相信进化论、主张"文学为人生"的时代,这些观点突破了进化论的局限,高举"言志"大旗,探寻新文学的本土根源,突出重重包围,将反进化论的历史观、"文学自主"的文学观,以及本土寻根的现代焦虑摆上了台面,做了一次成功的多元化解读历史的示范,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历史观 言志与载道 现代与传统
下载PDF
新时代外国文学批评整体观审思
16
作者 蒋洪新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8,共4页
加快构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新时代赋予外国文学研究者的新使命和责任,我国的外国文学批评呈现出越来越鲜明的主体意识与文化自信,同时也面临文学思想之变、复杂语境之变和研究范式之变等三重挑战。需正确处理文学研究... 加快构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新时代赋予外国文学研究者的新使命和责任,我国的外国文学批评呈现出越来越鲜明的主体意识与文化自信,同时也面临文学思想之变、复杂语境之变和研究范式之变等三重挑战。需正确处理文学研究中常与变的辩证关系,突出整体论的文学批评观,更加深入研究外国文学思想的内核,注重文学与思想的内在相互契合和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外国文学 文学批评 整体观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文学新探索——新视域、整体观、拓展性和审美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金城 乔雪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111,159,共10页
丝绸之路文学经过多年孕育和创作积累,已经形成一种涵盖各种类型、具有流派性质的文学现象。丝路文学出现新气象,需要理论新探索。国际社会对丝绸之路持续研究及其丰硕成果的激发、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中文学要素的再发现、"全球史&qu... 丝绸之路文学经过多年孕育和创作积累,已经形成一种涵盖各种类型、具有流派性质的文学现象。丝路文学出现新气象,需要理论新探索。国际社会对丝绸之路持续研究及其丰硕成果的激发、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中文学要素的再发现、"全球史"提供的世界视野等打开了观照丝路文学的新视域;借用"基质""斑块"和"廊道"等景观生态学的概念,考察丝绸之路文学的整体结构,是为丝绸之路文学整体观;丝路大千世界、历史精神、文化资源、地方性知识等,将在丝绸之路的时空中被重新发现并进行艺术解释,其拓展性无可怀疑;丝绸之路文学因此有可能生成新的审美意蕴,成为回望人类精神史与重建当代精神家园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文学 新视域 整体观 拓展性 审美特质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文学的阐释链与“新传统”的生成 被引量:5
18
作者 温儒敏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0-110,共11页
近百年来形成的现代文学传统,已经渗透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当代文学/文化发展的规范性力量。而当前那些试图颠覆"五四"与新文学的挑战,也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现代文学传统的价值。必须重视对这个"新传统"... 近百年来形成的现代文学传统,已经渗透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当代文学/文化发展的规范性力量。而当前那些试图颠覆"五四"与新文学的挑战,也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现代文学传统的价值。必须重视对这个"新传统"的研究。"新传统"的形成过程可看作一个"阐释变体链",不同历史阶段文学史家、批评家对新传统不断地遴选、过滤与塑造,这些阐释总是离不开时代的制约。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胡适等人和《大系》的工作,是在对"旧传统"的反对中建构"新传统";40年代的理论家和文学史家在"新传统"的清理方面,更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借对新文学的评价建构起自己的文学史观,而这些理论和观念又被逐步筛选和流传下来,影响着人们对新文学的想象与评价。这几个重要段落清晰地呈现出现代文学的认识历程及其对"新传统"积淀生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传统 新传统 阐释变体链 文学史观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的回眸与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剑龙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110,159,共8页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按照文学史本身的发展特点和脉络进行思考,将中国现代文学置于世界文学发展的背景中展开梳理分析,关注和强调文学史的艺术形式等的内部研究。黄修己、唐金海、周斌、顾彬、严家炎等主编的文学史,都受到二十世纪...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按照文学史本身的发展特点和脉络进行思考,将中国现代文学置于世界文学发展的背景中展开梳理分析,关注和强调文学史的艺术形式等的内部研究。黄修己、唐金海、周斌、顾彬、严家炎等主编的文学史,都受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的影响。有学者反思和探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批评该观念存在的缺憾和不足,然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的提出,其贡献与价值仍然是功不可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史 整体观
原文传递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武装头脑
20
作者 陆忠伟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14,63,共6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罕见之大疫情叠加共振,中国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掌握维护国家安全战略主动权,确立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新认识、新理念,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理论,为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罕见之大疫情叠加共振,中国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掌握维护国家安全战略主动权,确立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新认识、新理念,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理论,为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大国安全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看齐,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部署看齐;服从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局,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进一步增强"国之大者"必备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善于把本职工作纳入总体国家安全的大棋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