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w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the rural areas use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edication adherence: A primary care survey i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Huanhuan Hu Gang Li Takashi Arao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3年第9期510-516,共7页
Despite an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HBPM)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little is known about HBPM use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the rural area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cluding 31... Despite an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HBPM)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little is known about HBPM use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the rural area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cluding 318 hypertensive patients was conducted in a rural community in Beijing, China, in 2012. Participants were mainly recruited from a community health clinic and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s assessing HBPM usag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medication adherence with age, gender, level of education marital status, perceived health status, duration of hypertension, HBPM use, and frequency of performing BP measurement. Among the total population, 78 (24.5%) reported currently use of HBPM. Only 5.1% of the HBPM users cited doctor’s advice as the reason for using HBPM.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of poor medication adherence by multivariable modeling indicat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duration of hypertension (adjusted OR, 3.31;95% CI, 1.91-5.72;P 01), frequency of performing BP measurements (adjusted OR, 2.33;95% CI, 1.42-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ENSION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MEDICATION ADHERENCE
下载PDF
Physician’s Awareness of Home Blood Pressur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2
作者 Naoki Sugano Satoru Kuriyama +4 位作者 Yoichiro Hara Koki Takane Yasuhito Takahashi Yasuko Suetsugu Takashi Yokoo 《Open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14年第1期28-36,共9页
Aim: The majority of guidelines recommended the significance of home-based blood pressure (home-BP) measurement.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d that to what exte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GPs) we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Aim: The majority of guidelines recommended the significance of home-based blood pressure (home-BP) measurement.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d that to what extent, general practitioners (GPs) we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home-BP in the daily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 We sent out questionnaires to GPs who had been specialized in nephrology and hypertension. The questions focused on the awareness of home-BP and the selections of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for refractory hypertens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patients. Results: 1) The majority (95.9%) of the responding GPs had utilized home-BP in their clinical practice. 2) When prescribing a single agent for hypertensive CKD patients, the majority of GPs (87.3%) chose ARB for the first line drug, and Ca channel blockers (CCB) were the second. 3) As an add-on drug to the pre-treatment with an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 the majority preferred CCB (82.7%) to diuretics (21.8%). In addition, a fixed combination formula of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consisting of ARB plus diuretic was accepted by the majority of GPs (78.7%). 4) To improve morning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two or more drugs, 87.8% of the doctors agreed that additional night-time dosing could be useful. The choices of the agents given at night-time varied, mainly with α1-blockers (40.6%), followed by α-blockers (30.5%) and α-methyldopa (19.8%). Conclusion: The majority of GPs in Japan a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home-BP-based management of CKD. They mainly chose ARB as a first line drug, and ARB plus CCB as an add-on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e blood pressur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GUIDELINE for High blood pressure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下载PDF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in China
3
作者 Jiaying Li Aoxi Tian +4 位作者 Jiamin Liu Jinzhuo Ge Yue Peng Xiaoming Su Jing Li 《Cardiology Discovery》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Objective: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is viewed as a facilitating factor in the initial diagnosis and long-term management of treated hypertension.However,evidence remains scarce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HBP... Objective: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is viewed as a facilitating factor in the initial diagnosis and long-term management of treated hypertension.However,evidence remains scarce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HBPM use in the real world.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s of HBPM use with blood pressure(BP)control and medication adherence.Methods:This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cluded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who were aged≥50 years.At baseline,information about types of BP monitor,frequency of HBPM,percep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and measured office BP were collected.During the 1-year follow-up(visits at 1,2,3,6,and 12 months),information on medication adherence was collected at each visit.The 2 major outcomes were BP control at baseline and medication adherence during the 1-year follow-up.A log-binomial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requency of HBPM and outcomes,stratified by the perceptions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Results:A total of 5,363 hypertensiv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The age was(64.6±7.2)years,and 41.2%(2,208)were female.Of the total patients,85.9%(4,606)had a home BP monitor and 47.8%(2,564)had an incorrect percep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Overall,24.2%(1,299)of patients monitored their BP daily,37.6%(2,015)weekly,17.3%(926)monthly,and 20.9%(1,123)less than monthly.At baseline,the systolic BP and diastolic BP were(146.6±10.8)mmHg and(81.9±10.6)mmHg,respectively,and 28.5%(1,527)of patients had their BP controlled.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patients had correct or incorrect perceptions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there i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HBPM frequency and BP control at baseline.During the 1-year follow-up,23.9%(1,280)of patients had non-adherence to medications at least once.In patients with an incorrect percep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those monitoring BP most frequently(daily)had the highest non-adherence rate(29.9%,175/585).Compared with those monitoring their BP less than monthly,patients who monitored their BP daily were more likely not to adhere to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s(adjusted relative risk=1.38,95%confidence interval:1.11–1.72,P=0.004).Conclusions:HBPM performance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China is,in general,sub-optimal.No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using HBPM alone and hypertension control,indicating that the effects of HBPM could be conditional.Patients’misconceptions about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may impair the role of BP monitoring in achieving medication adherence.Fully incorporating the correct perception of hypertension into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is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ENSION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blood pressure control Medication adherence
原文传递
通过血液动力学表型指导降压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探讨
4
作者 肖文琦 黄慧贤 +4 位作者 韩萍 宋丽萍 杨静文 周淋 孙宁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血液动力学表型指导降压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诊室和家庭血压测量进行血压评价,并进行阻抗心动图(ICG)检测,经过特有的智能高血压分... 目的:探讨通过血液动力学表型指导降压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诊室和家庭血压测量进行血压评价,并进行阻抗心动图(ICG)检测,经过特有的智能高血压分型系统将患者分为四种血液动力学表型,包括高动力型(心率升高)使用β受体阻滞剂、大血管高阻力型(大动脉阻力指数升高)使用钙拮抗剂、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型(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升高)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和高容量型(血容量饱和度升高)使用利尿剂。将患者随机分为ICG组(n=50,依据ICG测定的血液动力学表型,针对血压升高的不同机制选药治疗)和对照组(n=50,依据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临床经验进行治疗)。随访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降幅和达标率。结果:两组间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液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基线用药的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用药种类增加,但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室血压:研究结束后ICG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基线的降幅分别比对照组增大(8.38±27.78)mmHg(P<0.05,1 mmHg=0.133 kPa)和(3.94±18.15)mmHg(P>0.05);ICG组的血压达标率(<140/90 mmHg)高于对照组(66.0%vs.42.0%,P<0.05)。家庭血压:研究结束后ICG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基线的降幅分别比对照组增大(8.22±21.31)mmHg(P<0.01)和(4.76±13.88)mmHg(P<0.05);ICG组的血压达标率(<135/85 mmHg)高于对照组(70.0%vs.48.0%,P<0.05)。两组不同降压药物使用前后相应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与对照组比,ICG组心率、大动脉阻力指数降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结束后,ICG组心率、大动脉阻力指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血容量饱和度较基线均明显下降(P均<0.05);对照组外周血管阻力指数较基线有明显下降(P<0.05),心率、大动脉阻力指数和血容量饱和度较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ICG判断血液动力学表型,针对血压升高的不同机制,精准指导降压药物的选择,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血压,提高血压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液动力学表型 诊室血压 家庭血压
下载PDF
高血压数字化管理初探:FAIR研究中家庭血压监测的设计与实践
5
作者 张硕 刘旭 +4 位作者 李昱熙 范芳芳 王贝宁 贾佳 李建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索数字化家庭血压监测(HBPM)管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并对血压变异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23年2月1日—2024年1月15日参与FAIR-pilot研究并接受数字化家庭自测血压管理的受试者,利用蓝牙血压计与配套微信小程序实现HBPM... 目的探索数字化家庭血压监测(HBPM)管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并对血压变异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23年2月1日—2024年1月15日参与FAIR-pilot研究并接受数字化家庭自测血压管理的受试者,利用蓝牙血压计与配套微信小程序实现HBPM数据的自动上传,并对HBPM数据、不同时段血压变异率及小程序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6例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其中男性53例(61.6%),平均年龄(61.70±9.81)岁,共计分析HBPM血压读数23277人次。总体受试者晨间收缩压的变异率为(17.31±67.34)mm Hg,晚间收缩压的变异率为(13.75±36.10)mm Hg;晨间舒张压的变异率为(5.87±1.81)mm Hg,晚间舒张压的变异率为(6.22±3.66)mm Hg。整体受试者在小程序使用行为上的活跃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但整体活跃度在80%以上。结论基于新型信息技术的数字化HBPM管理在高血压领域具备可行性,与收缩压相比,HBPM中舒张压的变异率可能是作为血压变异率更稳定的指标,但规范的HBPM流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血压监测 血压变异率 数字化管理 信息技术
下载PDF
基于智能穿戴设备探讨睡眠时长与高血压关系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小龙 易丽 +5 位作者 吕中华 周珊珊 刘昱圻 王瑛 陈韵岱 胡舜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基于智能穿戴设备测量睡眠时长与家庭血压,明确睡眠时长与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数据资料来自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发起的“血压健康研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执行。本研究采用在线招募方式,招募来自全国34个省... 目的基于智能穿戴设备测量睡眠时长与家庭血压,明确睡眠时长与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数据资料来自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发起的“血压健康研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执行。本研究采用在线招募方式,招募来自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受试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共纳入1706例既往无高血压病史的成年受试者,采用华为智能血压手表测量睡眠数据及家庭血压数据,通过填写电子问卷收集受试者人口学资料和病史等信息。按照基线时血压测量数值将受试者分为高血压组[收缩压(SBP)≥135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85 mmHg,n=851]和非高血压组(SBP<135 mmHg,且DBP<85 mmHg,n=855)。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时长与高血压之间的横断面关系。结果1706例受试者中男性1519例(89.04%),女性187例(10.96%);年龄(44.87±11.52)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4.99±3.33)kg/m^(2);睡眠时长(7.35±1.10)h;收缩压(125.97±11.75)mmHg,舒张压(84.66±8.45)mmHg;心率(77.43±9.63)次/min。在不同睡眠时长(≥9 h、7~<9 h、5~<7 h、<5 h)受试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比较(45.26%、48.16%、52.63%和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随着睡眠时长缩短,高血压患病率有增高趋势。未校正混杂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睡眠时长7~<9 h组比较,睡眠时长≥9 h组(OR=0.890,95%CI 0.583~1.358;P=0.589)及睡眠时长5~<7 h组(OR=1.196,95%CI 0.974~1.469;P=0.088)高血压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睡眠时长<5 h组(OR=2.250,95%CI 1.086~4.665;P=0.029)的受试者高血压风险增加。校正了所有可获取混杂因素(年龄、性别、BMI、高盐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史、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史、糖尿病史、慢性肾脏病史等)后,与睡眠时长7~<9 h组的受试者比较,睡眠时长≥9 h组(OR=0.952,95%CI 0.606~1.495;P=0.831)及睡眠时长5~<7 h组(OR=1.056,95%CI 0.848~1.315;P=0.625)高血压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睡眠时长<5 h组(OR=2.238,95%CI 1.026~4.884;P=0.043)受试者的高血压风险依然增加。结论睡眠时长过长及睡眠时长轻度不足与高血压风险无显著关联,睡眠时长过短与高血压风险增加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时长 高血压 家庭血压监测 智能穿戴设备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7
作者 范琦淇 陈慈玉 +2 位作者 丁美祝 梁桂兴 王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索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构建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理论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通过开放式编码、轴心编码、选择性编码构建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 目的探索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构建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理论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通过开放式编码、轴心编码、选择性编码构建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患者相关因素直接影响其家庭血压监测行为,疾病与治疗相关因素为内部情境因素,医疗服务系统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为外部情境因素,对家庭血压监测行为起调节作用。结论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影响患者血压监测的阻碍与促进因素,加强医患沟通并完善随访体系,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家庭血压监测行为,优化血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家庭血压监测 影响因素 模型构建 情境因素 扎根理论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微信平台的专人管理式家庭康复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辛亚 付爱霞 段真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7期1306-1311,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微信平台的专人管理式家庭康复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 目的探究基于微信平台的专人管理式家庭康复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于此基础上观察组辅基于微信平台的专人管理式家庭康复模式,连续干预6个月。观察两组干预前后高血压治疗态度和信念、血压变化、慢性病管理评价(PACIC)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高血压治疗态度和信念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6个月后观察组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舒张压变化值、收缩压变化值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PACIC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内,观察组复诊次数、再入院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专人管理式家庭康复模式在高血压居家管理中取得显著效果,能协助其纠正治疗态度和信念,控制血压水平,减轻医疗资源使用压力,改善慢性病管理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微信 家庭康复模式 专人管理 舒张压 收缩压
下载PDF
临床实践指南中家庭血压监测时间和频率的推荐意见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云兰 任梦娟 +7 位作者 王子君 苏仁凤 罗旭飞 郭强强 余静 邢爱君 周晓阳 陈耀龙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399-408,共10页
目的对比分析临床实践指南中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时间和频率的推荐意见,以帮助临床医生遴选最佳推荐意见,同时为未来指南推荐意见的形成提供建议。方法系统检索和筛选近5年发表的高血压相关临床实践指南... 目的对比分析临床实践指南中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时间和频率的推荐意见,以帮助临床医生遴选最佳推荐意见,同时为未来指南推荐意见的形成提供建议。方法系统检索和筛选近5年发表的高血压相关临床实践指南,提取HBPM时间和频率的推荐意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包含HBPM时间和/或频率相关推荐意见的指南21篇,分别由16个国家或地区的机构制定。对于HBPM时间,所有指南均推荐每天进行早晚两次血压测量,早上血压测量时间为服用降压药前(94.4%,17/18)、早餐前(72.2%,13/18)和排尿后(55.6%,10/18),晚上血压测量时间为晚餐前(50.0%,8/16)、睡前(37.5%,6/16)和晚餐后2 h(6.3%,1/16)。对于HBPM频率,9篇(40.9%,9/22)指南建议就诊前1周至少连续测量3 d,其他指南则建议至少连续测量4 d(18.2%,4/22)、5 d(13.6%,3/22)或7 d(27.3%,6/22)。结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指南关于HBPM时间和频率的推荐意见存在较大差异,建议未来在形成推荐意见时应全面检索、评价和综合证据,充分考虑利弊平衡、可行性、患者偏好与价值观等因素,同时结合指南的实施环境,形成最佳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指南 家庭血压监测 推荐意见
下载PDF
家庭血压监测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冰雪 马媛媛 王庆林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21,共5页
目的总结家庭血压监测相关操作的最佳证据,为准确测量血压提供指引。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网站中自建库至2022年10月关于家庭血压监测的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推荐实践、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提取... 目的总结家庭血压监测相关操作的最佳证据,为准确测量血压提供指引。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网站中自建库至2022年10月关于家庭血压监测的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推荐实践、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总结包括适用场景、设备选择、袖带选择、血压测量、血压记录、阈值判断、监测频率、培训教育、额外支持和使用禁忌10个方面的33条证据。结论总结的家庭血压监测最佳证据,可为开展家庭血压监测实践提供指引,以提高血压监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测量血压 家庭血压监测 血压计 血压管理 证据总结
下载PDF
信息化健康宣教对高血压患者居家血压管理及 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叶 李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0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信息化健康宣教对高血压患者居家血压管理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信... 目的探讨信息化健康宣教对高血压患者居家血压管理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信息化健康宣教。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服药依从优良率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用药管理、情绪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工作与休息、病情监测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信息化健康宣教可提高高血压患者居家血压控制效果、服药依从性及自我控制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健康宣教 高血压 居家血压管理
下载PDF
佛山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及其建档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美玉 林晓龙 +3 位作者 李晓华 孙丹 陈丽漩 范海燕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1期151-154,共4页
目的调查佛山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及其建档率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级医院)、佛山禅城永安医院(二级医院)以及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永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院)就诊... 目的调查佛山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及其建档率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级医院)、佛山禅城永安医院(二级医院)以及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永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院)就诊的3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记作A组、B组以及C组,每组120例。通过统一设计的问卷进行现场调查,比较不同级别医院就诊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率、建档率、参与相关知识健康宣教情况以及降压目标知晓率,随访满意度情况。结果A组家庭血压测量率、建档率分别为93.33%、90.00%,均高于B组的75.00%、80.83%及C组的58.33%、72.5%,且B组家庭血压测量率、建档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A组参与相关知识健康宣教率以及降压目标知晓率分别为95.00%、91.67%,均高于B组的81.67%、78.33%及C组的60.00%、62.50%,且B组参与相关知识健康宣教率以及降压目标知晓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A组随访总满意率高于B组及C组,且B组随访总满意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佛山地区三级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及其建档率均高于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且患者参与相关知识健康宣教率以及降压目标知晓率较高,随访满意度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医院级别 家庭血压测量率 建档率
下载PDF
远程家庭血压监测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13
作者 黄益民 吴恒璟 李瑶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653-659,共7页
目的高血压是全球人类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我国每年约有254万人因此而亡,其中多达95.7%的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远程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已被证实可以改善血压控制情况,但临床实用性有待商榷。方法本研... 目的高血压是全球人类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我国每年约有254万人因此而亡,其中多达95.7%的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远程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已被证实可以改善血压控制情况,但临床实用性有待商榷。方法本研究在同济大学附属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0年9月—2022年2月入选270例口服降压药物且诊室血压控制不良的原发高血压患者,随机1∶1分配到干预组(远程家庭血压监测管理)和对照组(自我监测结合社区常规高血压管理),开展为期12个月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270例入组患者平均年龄(59.48±11.19)岁,其中男性125人,65岁以上100人,两组间基线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244例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随访结果显示干预组血压达标率为61.06%,高于对照组的41.05%;干预组患者诊室和家庭收缩压下降中位数分别为15.67 mmHg和14.24 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12.10 mmHg(P<0.001)和11.47 mmHg(P<0.001);干预组家庭血压监测中位数频率为1.90次/周,高于对照组的0.52次/周(P<0.001)。干预组的平均服药种类、用药频度和服药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远程家庭血压监测管理模式有助于社区血压控制不良患者诊室血压下降得更快,并能提高诊室血压控制率等指标,可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管理 远程家庭血压监测 干预效果研究
下载PDF
家庭自测血压的可靠性 被引量:20
14
作者 胡继宏 赵连成 武阳丰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通过对3种血压测量方法进行比较,为家庭自测血压用于临床和科研积累经验和科学数据。方法利用"代用盐对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降压效果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中收集的同一研究对象(n=220)不同方法获得血压(门诊血压、家... 目的通过对3种血压测量方法进行比较,为家庭自测血压用于临床和科研积累经验和科学数据。方法利用"代用盐对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降压效果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中收集的同一研究对象(n=220)不同方法获得血压(门诊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测量数据,以动态血压数据作为参照,比较家庭血压及门诊血压与动态血压的一致性。干预前,217人3种血压测量方法数据均合格;干预结束时,189人3种血压测量方法数据均合格;将干预前和干预结束时测量合格的数据合并分析(n=406)。利用Bland-Altman对3种测量方法测得的血压水平进行组内一致性检验,并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利用McNemar卡方检验比较3种方法的个体内一致率。结果门诊血压、动态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3种方法测得的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49.5±16.4)/ (87.2±9.5)、(137.8±17.1)/(83.2±10.3)和(138.0±14.2)/(82.4±9.3)mm Hg。家庭血压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优于门诊血压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0.55/0.62)和(0.36/0.46)。以动态血压为参照,家庭自测血压水平与动态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0.7 mm Hg,P>0.05),而门诊血压水平显著高于动态血压水平(11.7/4.0 mm Hg,P<0.05);家庭自测血压的收缩压个体内差异显著优于门诊血压(≤|5| mm Hg为28.3%vs 1 6.5%,P<0.05;≤|10| mm Hg为49.7%vs 33.5%,P<0.05),舒张压个体差异略高于门诊血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动态血压测量值相比,家庭自测血压比门诊血压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 动态血压 一致性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居家血压变异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倩倩 朱亚梅 +3 位作者 刘云 徐琴娟 何亚岚 邬步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6-520,共5页
目的血压变异度(BPV)是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尚无研究HD患者居家BPV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旨在了解HD患者居家BPV状况,探讨影响HD患者BPV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降低居家BPV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5... 目的血压变异度(BPV)是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尚无研究HD患者居家BPV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旨在了解HD患者居家BPV状况,探讨影响HD患者BPV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降低居家BPV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5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3所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透析室行维持性HD的103例患者。收集患者1周7 d家庭监测血压及透析前血压,取家庭监测收缩压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以收缩压变异系数表示居家BPV。根据BPV均值分为高BPV组(BPV≥5.8%)和低BPV组(BPV<5.8%)。同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体重指数(BMI)、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PIBWG)、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指标,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BPV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年龄、PIBWG、LVMI水平是居家BPV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呈正相关(R2=0.467,F=10.945,P<0.001)。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各自变量对居家BPV的贡献依次为:PIBWG>年龄>LVMI。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积极控制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鼓励患者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提高患者对居家BPV的重要性认识。同时居家BPV是预测左心室肥厚的重要指标,可作为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客观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压变异性 家庭自测血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家庭自测血压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和血压波动性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葛彩英 孔慜 +1 位作者 赵新颖 李燕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2884-2888,共5页
目的探讨家庭自测血压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和血压波动性的评价价值,尝试建立能够为患者带来获益的高血压长期管理模式。方法选取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参加过一年患者教育、依从性好的高血压患者316例,对其进行培训后让其连续4周... 目的探讨家庭自测血压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和血压波动性的评价价值,尝试建立能够为患者带来获益的高血压长期管理模式。方法选取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参加过一年患者教育、依从性好的高血压患者316例,对其进行培训后让其连续4周在一天内不同的六个时间段进行血压自测,并记录数据,数据回收后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血压达标情况及血压波动性进行评估。结果一天中早晨起床后血压明显偏高,之后逐渐降低。10:00之前血压达标率为59.8%,11:00~17:00血压达标率为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血压分级、危险因素、依从性、运动情况及体质指数的高血压患者达标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降压药物、两种药物联用、三种及以上药物联用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波动性方面,收缩压波动性在不同时间段、不同药物之间差异较大。结论家庭自测血压能够客观地评价高血压患者全天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其长期波动性,在社区可行性好,应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 血压波动性
下载PDF
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与治疗依从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唐红英 朱京慈 +2 位作者 何海燕 钱春荣 杨燕妮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3期4-7,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部分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情况及HBPM对高血压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编制的高血压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对重庆市部分社区... 目的了解重庆市部分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情况及HBPM对高血压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编制的高血压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对重庆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17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所调查社区中每周进行HBPM的患者仅占19.3%,其中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者占13.8%、使用腕式血压计者占55.0%、使用水银血压计者占31.2%;每周自测血压1次及以上者与偶尔测量及不测者相比,治疗依从性得分更高(P<0.01或P<0.05),平均血压水平更低(P<0.01或P<0.05)。结论 HBPM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水平;重庆市部分社区高血压患者HBPM的比例及频率偏低,且需提高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在HBPM中使用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依从性 社区 家庭自测血压
下载PDF
干体重控制及低钠透析对血透患者高血压控制的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婧 刘冬雪 +5 位作者 周亦伦 孙芳 马丽洁 沈洋 黄静 崔太根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索基于不同病因的个体化治疗模式对改善血液透析(HD)患者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部分稳定维持性HD患者进行家庭血压(Home-BP)监测,以家庭血压的收缩压(Home-SBP)≥150mmHg为未控制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入组高血压患者... 目的探索基于不同病因的个体化治疗模式对改善血液透析(HD)患者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部分稳定维持性HD患者进行家庭血压(Home-BP)监测,以家庭血压的收缩压(Home-SBP)≥150mmHg为未控制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入组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研究。行生物电阻抗检测,血清钠测定,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了解水、钠负荷及药物应用合理性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别进行降低干体重、低钠透析和合理使用降压药物的干预措施。随访2个月,观察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105例稳定维持性HD患者接受了Home-BP监测,其中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60例(57.1%)。其中30例患者容量超负荷,针对性地降低干体重后,Home-SBP下降12.0mmHg(P<0.001),家庭血压的舒张压(Home-DBP)下降5.0mmHg(P=0.002),降压药用量显著减少(P=0.030)。12例透析前血钠低于标准透析液钠浓度(138mmol/L)的患者使用低钠透析(136mmol/L)后,Home-SBP下降14.0mmHg(P=0.003),Home-DBP下降8.1mmHg(P=0.014),降压药用量无明显变化(P=0.390)。余18例患者通过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抗交感治疗,Home-SBP下降11.6mmHg(P<0.001),Home-DBP下降4.2mmHg(P=0.021)。通过上述治疗,患者未控制的高血压比例从57.1%(60例)降至31.4%(33例)(P<0.001)。结论对HD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干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HD高血压患者血压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高血压 家庭血压 个体化
下载PDF
24h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鹿秀云 樊小农 王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4期44-47,52,共5页
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可用于鉴别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与诊室血压相比,在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等特殊类型高血压以及体位性低血压中... 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可用于鉴别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与诊室血压相比,在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等特殊类型高血压以及体位性低血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还可以预测靶器官的损害程度,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在评判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h动态血压监测 家庭血诊压自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个体化治疗模式对高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血压变异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冬雪 刘婧 +3 位作者 孙芳 黄静 沈洋 周亦伦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11期612-616,共5页
目的了解高血压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居家血压变异度状况,并观察根据HD患者高血压发病机制进行个体化治疗后,HD患者居家血压变异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透析室部分稳定维持性HD患者进行家庭血压(Home-BP)监... 目的了解高血压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居家血压变异度状况,并观察根据HD患者高血压发病机制进行个体化治疗后,HD患者居家血压变异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透析室部分稳定维持性HD患者进行家庭血压(Home-BP)监测,了解HD患者居家血压变异度情况,以居家血压的变异系数表示血压变异度。并以家庭收缩压≥150mmHg(1mmHg=0.133kPa)为未控制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生物电阻抗监测、透析前后血清钠测定、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了解水、钠负荷及药物应用合理性情况,进而针对性地分别进行降低干体质量、应用低钠透析液和合理使用降压药物的干预措施。随访2个月,观察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度情况。结果共有105例稳定维持HD患者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患者居家血压变异度为(4.8±2.2/5.0±2.4)%。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有60例(57.1%),经个体化降压治疗后,居家血压从(166.3±12.6/87.5±11.7)mmHg降至(154.1±14.2/82.6±11.4)mmHg(P<0.001,t=7.223;t=4.796,P<0.001),收缩压变异度由(4.9±2.2)%降至(4.6±2.5)%(P=0.340,t=0.961)。其中30例容量超负荷患者,予降低干体质量后,家庭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变异系数分别下降0.4%和0.1%(P=0.027,t=2.329;P=0.041,t=2.138)。12例患者应用低钠透析液(136mmol/L)后,居家血压下降,血压变异度无明显改变。其余18例容量负荷正常、未使用低钠透析的患者通过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αβ受体阻滞剂等,居家血压下降,血压变异度减小,但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高血压HD患者高血压的病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家庭血压及血压变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高血压 家庭血压监测 血压变异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