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地区电影中的公屋情结:空间形式与意识建构
1
作者 司岳洋 王竣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6-39,51,93,共6页
在香港地区的城市规划中,公共房屋(以下简称公屋)占据了显著位置,其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还逐步演变成了香港地区特有文化的象征。从空间形式角度探析香港地区电影中公屋的不同呈现,并结合电影理论和空间理论,分析香港地区电... 在香港地区的城市规划中,公共房屋(以下简称公屋)占据了显著位置,其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还逐步演变成了香港地区特有文化的象征。从空间形式角度探析香港地区电影中公屋的不同呈现,并结合电影理论和空间理论,分析香港地区电影中的公屋情结和香港地区本土意识的互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电影 城市空间 香港地区意识 公共房屋
下载PDF
传播舆图与经验反思:20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的跨文化扩散
2
作者 陈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香港电影盛极一时,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近乎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全球性”电影。这一时期,中国香港电影在亚洲与欧美等地区的传播上均有突破,以“邵氏”“嘉禾”“新艺城”为代表的电影公司在既有传播...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香港电影盛极一时,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近乎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全球性”电影。这一时期,中国香港电影在亚洲与欧美等地区的传播上均有突破,以“邵氏”“嘉禾”“新艺城”为代表的电影公司在既有传播格局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充,通过卖埠、合拍或参展等多种形式完成传播或行销任务,并以明星制与类型片成功实现了市场的巩固与拓展,涌现出如成龙、周润发、杨紫琼等世界级影星,亦创造出动作片、黑帮片、神怪片等颇具“港味”的电影类型。同时,中国香港电影自身强烈的大众属性、高效专业的录像带化以及影展影评的褒奖推介,共同促成了其海外影迷群体及迷影文化的生成,也建构起中国香港电影在各区域内部的传播结构与体系,不仅形成广泛的观影热潮,还体现出各区域电影对其经典段落的模仿或引用。此外,通过对中国香港电影跨文化传播进行总结与反思,应当肯定的是其在该时期获得的一系列足资借鉴的成果,即以浓郁的本土文化为支撑,通过多元电影类型的创新来避免路径依赖与市场疲劳;但亦应指出,未来的中国香港电影不宜为迎合外部市场而牺牲自我风格与技巧,而应当充分重视长期以来积累的制作传统,并在结合外部电影之优长的同时,灵活发扬自身制片优势,寻找与自身电影工业体系相匹配的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香港电影 跨文化传播 迷影文化 制作传统 文化主体性
下载PDF
百年中国香港电影与中国文化传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海洲 虞健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60,共11页
百余年来,在娱乐本位的表象下,中国香港电影始终在多个维度保持着与内地主流文化的内在联系。在价值取向上,中国香港电影自萌芽之初便以儒家文化及岭南文化为精神内核,以“导人向善,导人向上”的文化追求聚焦于平民生活的日常呈现;一些... 百余年来,在娱乐本位的表象下,中国香港电影始终在多个维度保持着与内地主流文化的内在联系。在价值取向上,中国香港电影自萌芽之初便以儒家文化及岭南文化为精神内核,以“导人向善,导人向上”的文化追求聚焦于平民生活的日常呈现;一些代表性的中国香港影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追求古典化的影像风格,为海外华人观众提供了抒发故国思绪的影像载体;此外,对戏曲元素及民族音乐的创造性运用也彰显了中国香港电影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另一层联结。这些继承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经验构成了中国香港电影独特的美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香港电影 民族性 中国文化传统
下载PDF
中国香港电影对中华文化的形式革新、价值破立与文化阐释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燕 张亿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70,共10页
荫承上海电影的文脉道统,立足东西方博弈的交锋场域,中国香港电影始终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类型电影要素,革新形式与内容,显露出鲜明的在地特色。取径林年同的“镜游”美学,考察20世纪30年代至回归前的中国香港电影,中华文化“大同... 荫承上海电影的文脉道统,立足东西方博弈的交锋场域,中国香港电影始终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类型电影要素,革新形式与内容,显露出鲜明的在地特色。取径林年同的“镜游”美学,考察20世纪30年代至回归前的中国香港电影,中华文化“大同心圆”的文化生态系统和站位始终润泽着中国香港电影的文化样貌与精神气质,“游”的影像和观念完成了中国电影有别于西方电影的身份自证。回归以来,中国香港电影直面国家意识与本土身份,以怀旧现实主义为叙事策略,在历史与现在的互文创作中,将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交融,进而生成具有共同体性质的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香港电影 中华文化 中国电影 镜游理论 文化记忆
下载PDF
战乱中的四个平民女子故事——导演朱石麟的一种心路历程
5
作者 秦翼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36,I0005,共6页
朱石麟先生在抗战期间及抗战后分别两次改编两部外国小说,或编或导了《孤城烈女》《洞房花烛夜》和《花姑娘》《新婚第一夜》四部影片,表现了战争中的四个平民女子的命运,构成了与抗战中期银幕上流行的“女英雄”不同的女性角色。而分... 朱石麟先生在抗战期间及抗战后分别两次改编两部外国小说,或编或导了《孤城烈女》《洞房花烛夜》和《花姑娘》《新婚第一夜》四部影片,表现了战争中的四个平民女子的命运,构成了与抗战中期银幕上流行的“女英雄”不同的女性角色。而分别于全面抗战前、“孤岛”沦陷前后和南下中国香港后创作的这四部影片,流露出朱石麟对战争中无辜平民的同情、对牺牲的矛盾,也体现了抗战后朱石麟等一代电影人回溯战时记忆、剖白附逆经历的一种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石麟 附逆影人 抗战时期电影 中国香港电影
下载PDF
二战后香港地区爱情电影的情感文化透视(1946-2022)
6
作者 邢成武 《三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2-80,共9页
二战后香港地区爱情电影的情感表达,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在伦理道德的束约下,有着鲜明的“情感调控”特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呈现出从“情感调控”到“情感至上”的鲜明转向,并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义下,与“后情感主义”表... 二战后香港地区爱情电影的情感表达,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在伦理道德的束约下,有着鲜明的“情感调控”特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呈现出从“情感调控”到“情感至上”的鲜明转向,并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义下,与“后情感主义”表达相夹杂;21世纪以来则呈现出“后情感主义”的消退与“情感至上”的主导性特质。透视二战后香港地区爱情电影的情感文化,需要从“情感调控”“情感至上”“后情感主义”的历时性变迁中进行对比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后 香港地区爱情电影 情感调控 情感至上 后情感主义
下载PDF
Alternative New China Cinema: Hong Kong Leftist Cinema during the Cold War-- A Discussion of the Hong Kong Leftist Film The True Story of Ah Q 被引量:1
7
作者 Yuping WANG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5年第1期131-145,共15页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1957 Hong Kong film The True Story of Ah Q. As a Hong Kong leftist film, its plot and production process are relevant to understanding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life of New China. However, H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1957 Hong Kong film The True Story of Ah Q. As a Hong Kong leftist film, its plot and production process are relevant to understanding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life of New China. However, Hong Kong leftist cinema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ception of New China cinema overseas; it can only be understood within the context of political and cultural life in New 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 between Hong Kong leftist cinema, domestic socialist cinema, and Shanghai left-wing cinema in the 1930s. In addition, it discusses The True Story ofAh Q as a film with features that identify it with both Hong Kong leftist cinema and New China cinema. Thus, the film's acceptibility is determined by the tensions between these two identif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ng kong leftist cinema Shanghai left-wing cinema Socialistcinema the cinema of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True Story ofAh Q
原文传递
中国香港电影的工业美学与空间生产研究
8
作者 颜胤盛 赵子恒 《艺术探索》 2023年第6期123-128,共6页
电影工业美学理论强调电影作为一种工业产品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中国香港电影要在国际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中不断进行类型拓展和创新,并适应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在艺术性和商业化之间寻找平衡,提升美学品位和工业品质,实现艺术与商业的... 电影工业美学理论强调电影作为一种工业产品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中国香港电影要在国际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中不断进行类型拓展和创新,并适应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在艺术性和商业化之间寻找平衡,提升美学品位和工业品质,实现艺术与商业的双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中国香港电影 空间生产 产业化发展
下载PDF
香港地区的电影文化与城市想象——从《华字日报》出发(1919—1925)
9
作者 梁思媛 《港澳研究》 2023年第2期74-83,96,共11页
20世纪20年代前期,香港地区华人以《华字日报》为平台,积极推介电影这一现代媒介,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文化态度与氛围。这些报道和论述,首先主动转化和运用外国电影资源,形成了“合于本港”的电影书写策略,有效呼应港人“合于中国”的态... 20世纪20年代前期,香港地区华人以《华字日报》为平台,积极推介电影这一现代媒介,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文化态度与氛围。这些报道和论述,首先主动转化和运用外国电影资源,形成了“合于本港”的电影书写策略,有效呼应港人“合于中国”的态度立场;继而多重观照内地电影事业,在制作和放映层面强调守成和精益求精,彰显出香港地区的社会性与专业性特色;同时立足当地,发掘和讨论突出问题,确立了港人关于电影的文化想象和城市想象,建构起港人期待并认可的文化身份。这不仅为研究早期香港地区电影史提供了新的坐标与参照,也为大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维系、再造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记忆与社会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字日报》 香港地区电影 影戏号
下载PDF
疾病隐喻·身份焦虑·本土指涉:近年来香港地区警匪片的叙事策略
10
作者 揭祎琳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3-108,116,共7页
《拆弹专家2》《怒火·重案》《神探大战》是近年来香港地区警匪片的代表作,在创作策略上具有一些相通之处。一方面,疾病是理解三部电影文本的一大维度,无论是断肢所导致的身体残缺,还是罹患精神疾病的身心折磨,都为观众提供有别于... 《拆弹专家2》《怒火·重案》《神探大战》是近年来香港地区警匪片的代表作,在创作策略上具有一些相通之处。一方面,疾病是理解三部电影文本的一大维度,无论是断肢所导致的身体残缺,还是罹患精神疾病的身心折磨,都为观众提供有别于主流英雄的另类形象。另一方面,就人物形象塑造而言,三部影片的主人公命运多舛,面对气焰嚣张的反派角色,他们常处于下风、孤立无援,复杂的过往经历也使他们存在一定的身份焦虑,需要面临内心深处关于善恶是非的频频拷问。此外,三部作品具有一定的香港地区本土指涉,以典型的香港地区都市空间和地标性建筑为故事背景,不但细致烹煮地道“港味”,探讨的议题也呈现出更加全球化的倾向,展现了香港地区电影人对于警匪片创作空间的叙事开拓和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电影 香港地区警匪片 镜像结构 文化身份 本土意识
下载PDF
居室玻璃表面有机质与多环芳烃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潘苏红 林田 +2 位作者 李军 张干 刘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21-1025,共5页
为探讨广州和香港市区玻璃表面薄膜上有机质和PAHs的分布特征,从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利用低尘擦拭纸采集广州和香港室内外相对应的15对玻璃表面薄膜样品.结果表明,广州室内外有机质占表面薄膜重量的1.8%和1.1%,香港则分别为3.9%和1.... 为探讨广州和香港市区玻璃表面薄膜上有机质和PAHs的分布特征,从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利用低尘擦拭纸采集广州和香港室内外相对应的15对玻璃表面薄膜样品.结果表明,广州室内外有机质占表面薄膜重量的1.8%和1.1%,香港则分别为3.9%和1.6%.玻璃表面薄膜上Σ_(15)PAHs浓度的最高值达到1430ng/m^2,以菲,芴,荧蒽,芘等为主.室内外对比结果显示,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的5~6环化合物室内外差别较大,广州室外比室内大约高1倍,而香港由于中央通风系统的过滤作用,其室外比室内高约5~10倍.根据有机质和PAHs浓度之间的相关性,认为室内外存在不同源强的有机质和PAHs来源,玻璃表面可能更有利于PAHs的光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 有机质 多环芳烃 广州 香港
下载PDF
香港武侠电影的历史变迁及对武术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牧 谭广鑫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0,共5页
运用体育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梳理武侠电影的源流。分析香港武侠电影的历史脉络,可划分为邵氏影视开创的"彩色武侠世纪"、李小龙的功夫片、南派真功夫与武侠喜剧片、徐克创造的"新武侠时代"。研究认为香港特区以武... 运用体育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梳理武侠电影的源流。分析香港武侠电影的历史脉络,可划分为邵氏影视开创的"彩色武侠世纪"、李小龙的功夫片、南派真功夫与武侠喜剧片、徐克创造的"新武侠时代"。研究认为香港特区以武侠为主题的影片类型,是在社会结构转变中,随大众的心理倾向需要出现,而武侠电影展现的中国武术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产物。飞檐走壁、踏雪无痕、剑光四射的场景只是武术传奇,而在电影加工的过程中成为展示中国武术的形式,舞蹈化的武舞也成为中国武术的重要内容。武侠电影作为一把"双刃剑",对武术传播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传播 武侠电影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 中国香港
下载PDF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左派电影族群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卫防 张文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共11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内地"文革"的影响和香港本土化意识的觉醒等原因,香港左派电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颓势。在这种氛围中,香港左派电影族群怀着爱国热情和对电影的挚爱,依然在延续人文脉流、保持写实传统、完善类型等方面做...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内地"文革"的影响和香港本土化意识的觉醒等原因,香港左派电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颓势。在这种氛围中,香港左派电影族群怀着爱国热情和对电影的挚爱,依然在延续人文脉流、保持写实传统、完善类型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美学贡献,并极力维系着曾经辉煌的左派文化;同时,尽管处于颓势之中,却仍在演艺人才培养、院线业的开拓及内地纪录片的发行等方面做出了产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左派电影 族群 美学贡献 文化贡献 产业贡献
下载PDF
香港地区粤语片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犀禾 谈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46,共16页
粤语片是香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蓬勃发展,一直是香港地区电影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对象。通过考察粤语片在香港本土的发展脉络、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主要观点,可以梳理出香港地区粤语片研究的基本面貌。
关键词 粤语片 粤语片研究 香港电影学术
下载PDF
华莱坞“功夫电影”文化变迁的香港镜像——以1970-2010年票房冠军价值观分析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锦云 邵培仁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4,共7页
电影表现着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同时也融入了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因而,电影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的文化价值,在于其提供了一套价值观供我们思考和解析,而价值观恰恰是文化的核心。功夫电影是香港电影的独特文化景观,折射着传... 电影表现着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同时也融入了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因而,电影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的文化价值,在于其提供了一套价值观供我们思考和解析,而价值观恰恰是文化的核心。功夫电影是香港电影的独特文化景观,折射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40年来占据了历年票房冠军的1/4。通过对1970-2010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中的功夫电影进行价值观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变迁历程:从以暴制暴走向心灵救赎,从快意恩仇转向生命伦理,从江湖社会回归家庭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 香港电影 功夫电影 文化变迁 价值观 武侠片 功夫片 动作片
下载PDF
论电影中的民族主义叙事——以香港功夫片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叶奕翔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电影是民族主义叙事的重要载体。以香港功夫片为例,其民族主义叙事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之后不断发展变化,成为功夫片的类型之一。其叙事模式是:以中国功夫解决戏剧冲突(主要是民族矛盾),又可以细分为精武门型、黄飞鸿型和中华丈夫型等... 电影是民族主义叙事的重要载体。以香港功夫片为例,其民族主义叙事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之后不断发展变化,成为功夫片的类型之一。其叙事模式是:以中国功夫解决戏剧冲突(主要是民族矛盾),又可以细分为精武门型、黄飞鸿型和中华丈夫型等三种类型。香港功夫片的民族主义叙事在唤起自强意识、推广中华文化等方面有其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渲染民族情绪、神化中国功夫的通病,对此应予以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香港功夫片 民族主义 叙事 类型
下载PDF
论电影片名在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翻译比较 被引量:22
17
作者 韩媛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49-152,共4页
目前在中国,电影片名翻译已呈现大陆、香港和台湾三足鼎立之势,然而不同版本的译名也提供了可供比较的素材,有助于鉴别出优劣。文章从实例出发,分别论述了三地对电影片名翻译标准的理解与侧重、翻译策略的不同运用以及差异形成的原因,... 目前在中国,电影片名翻译已呈现大陆、香港和台湾三足鼎立之势,然而不同版本的译名也提供了可供比较的素材,有助于鉴别出优劣。文章从实例出发,分别论述了三地对电影片名翻译标准的理解与侧重、翻译策略的不同运用以及差异形成的原因,以期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为整个中国电影翻译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片名翻译 翻译标准 翻译策略 大陆 香港 台湾地区
下载PDF
华语电影中的地域转移与空间叙事——大陆、香港、台湾电影改编中的地域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林侠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85-192,共8页
尽管大陆电影空间在《黄土地》等一批先锋之作中经历了从具实到抽象的过程,形成了扩张的文化隐喻,但是空间的传统经验却陷入了影像表达的悖论;游弋出大陆的香港电影始终将地域空间限定在城市想象的自我比附,或隐或显地出现了一种"... 尽管大陆电影空间在《黄土地》等一批先锋之作中经历了从具实到抽象的过程,形成了扩张的文化隐喻,但是空间的传统经验却陷入了影像表达的悖论;游弋出大陆的香港电影始终将地域空间限定在城市想象的自我比附,或隐或显地出现了一种"双城"现象。张爱玲作品在香港颇受导演青睐,个中原因在于其作品铭记着"双城"(上海/香港)的空间体验。如果说大陆电影的空间有一种外向性,那么身处后现代文化中的台湾电影逐渐排除了整体的空间感,缩小地域、社会空间,出现了一种内倾的迹象。从深层的文化心理上说,这恰恰是两岸三地在西方文化触发后,民族文化记忆的不同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电影 两岸三地 形式悖论 “双城”现象 内倾的迹象
下载PDF
对倒叙事:香港后现代电影和小说的融合剂 被引量:5
19
作者 凌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6,157,共10页
对倒叙事开辟出小说与电影跨界的通道。王家卫擅长营造电影镜像时间、空间、声画的对倒,呈现难以言明的错失心理对倒创意,这得灵感于刘以鬯对倒小说的思想和叙事创意,也受启发于欧派灵魂电影的分身、生死、三色对倒创意。香港后现代小... 对倒叙事开辟出小说与电影跨界的通道。王家卫擅长营造电影镜像时间、空间、声画的对倒,呈现难以言明的错失心理对倒创意,这得灵感于刘以鬯对倒小说的思想和叙事创意,也受启发于欧派灵魂电影的分身、生死、三色对倒创意。香港后现代小说电影创设出了新的港派对倒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倒叙事 小说和电影 后现代性 港派对倒
下载PDF
香港警匪片的创作突破与类型创新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鑫丰 赵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79-82,共4页
2003年CEPA的签订为香港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港产电影最重要类型之一的警匪片在新的制度和市场语境中也积极寻求突破与创新。2013年前后上映的几部警匪片在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情节构思和类型融合上都做出了大胆尝试,赢得了评论界... 2003年CEPA的签订为香港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港产电影最重要类型之一的警匪片在新的制度和市场语境中也积极寻求突破与创新。2013年前后上映的几部警匪片在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情节构思和类型融合上都做出了大胆尝试,赢得了评论界的肯定和票房回报,成为当前华语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折射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香港警匪片的创作新动向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警匪片 创新 内地市场 类型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