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批评与诗学建构:江少川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1
作者 卢建飞 《华文文学》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江少川教授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之一。他在写作学、台港澳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等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写作研究、高阳研究、台港澳文学研究、新移民作家访谈录、华文文学教材建设、海外湖北籍作家研究等,无不是他学... 江少川教授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之一。他在写作学、台港澳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等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写作研究、高阳研究、台港澳文学研究、新移民作家访谈录、华文文学教材建设、海外湖北籍作家研究等,无不是他学术研究之路上的鲜亮标签。江少川有着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学术使命感,勇于探索新的知识和学术领域。在方法论上,他注重微观与宏观、内部与外部,运用多种新批评理论观照华文文学文本与文学现象;在批评实践中,他善于统合教学与科研、文本观照与理论透视,推动华文文学的教材编写、经典化与诗学建构,由此开拓了华文文学的学科边界,为华文文学研究提供了自己独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少川 写作学 台港澳文学 新移民文学 创新精神
下载PDF
论岭南文化精神与港人国民意识的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邢立军 徐海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27,共8页
岭南文化是中国地方文化形式中的一种,是香港、广东以及其他一些地区所共同拥有的文化基础,也是这些地区人们的身份意识的观念基础。岭南文化精神的精髓是在岭南文化千百年来的发展历史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身份意识... 岭南文化是中国地方文化形式中的一种,是香港、广东以及其他一些地区所共同拥有的文化基础,也是这些地区人们的身份意识的观念基础。岭南文化精神的精髓是在岭南文化千百年来的发展历史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身份意识。香港在岭南文化精神的形成和演进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今天港人的国民意识和身份认同方面出现困惑的情况下,从重振岭南文化入手可推进港人的国民意识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文化精神 港人 国民意识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台港新儒家“中国艺术精神”阐释的悖论反思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3-149,共7页
台港新儒家学者唐君毅、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阐释共同出现了三大悖论:一是他们所谓"纯粹之艺术精神"实则无法"纯粹",二是艺术精神与道德精神表面并列实则并不平等,三是在他们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 台港新儒家学者唐君毅、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阐释共同出现了三大悖论:一是他们所谓"纯粹之艺术精神"实则无法"纯粹",二是艺术精神与道德精神表面并列实则并不平等,三是在他们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里,艺术最终被"精神"湮没,成为可有可无之物。悖论产生的最终根源在于他们标举"中国艺术精神"的指向并非艺术,而是文化精神和价值。他们以心性之学解读中国传统艺术的路向是对宋明儒学的延续,而非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新儒家 中国艺术精神 新儒学美学
下载PDF
香港20世纪80年代以来聊斋题材电影改编论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庆超 刘晓鑫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81,共6页
伴随着政治语境、地缘特征和文化消费的时代变化,香港的聊斋题材电影改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表现重心上经历了由鬼怪彰显到情感填充的自觉游移,在影像美学上则发生着从狂乱凌厉向平和典雅的转换。这种变偏重影像奇观而为趣味性与认知... 伴随着政治语境、地缘特征和文化消费的时代变化,香港的聊斋题材电影改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表现重心上经历了由鬼怪彰显到情感填充的自觉游移,在影像美学上则发生着从狂乱凌厉向平和典雅的转换。这种变偏重影像奇观而为趣味性与认知性并重的改编倾向在聊斋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双向缝合中,既有力地激活凝聚在鬼怪灵异文学想象中的民族记忆,又促进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承袭、改写与创新,对台湾和内地的电影改编有着重要的镜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电影改编 聊斋小说 鬼怪形象 时代精神
下载PDF
中国精神、广东精神与香港精神关系探析
5
作者 黄月细 黄楚丹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香港精神"不仅关系到香港的繁荣发展,也关系到"一国两制"的深入实施。香港回归后,需要用"中国精神"来引领"香港精神"的发展。"广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岭南文化传统和改革开放实... "香港精神"不仅关系到香港的繁荣发展,也关系到"一国两制"的深入实施。香港回归后,需要用"中国精神"来引领"香港精神"的发展。"广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岭南文化传统和改革开放实践的综合反映,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可以成为勾连二者的桥梁,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精神 广东精神 香港精神 关系
下载PDF
以宪法文化增强香港地区青年的爱国精神
6
作者 叶穗冰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以宪法文化增强香港地区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思路包含三项内容:从权利和义务平等理念出发,引导香港地区青年逐步认可保障权利的国家制度和道路,以宪法共识塑造国家共识;规范宪法仪式,以宪法仪式融通政治文化;加强国民教育,在居民... 以宪法文化增强香港地区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思路包含三项内容:从权利和义务平等理念出发,引导香港地区青年逐步认可保障权利的国家制度和道路,以宪法共识塑造国家共识;规范宪法仪式,以宪法仪式融通政治文化;加强国民教育,在居民意识中树立国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文化 香港地区 青年 爱国精神
下载PDF
从困惑到超越——论徐速创作的爱国主义情怀
7
作者 李槟 《池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9-83,共5页
香港著名作家徐速是一位爱国的作家,他的创作体现了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表现在爱乡土爱民族文化传统和盼望国家现代化自由民主进步上,并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现代爱国主义的进步性精神,超越了传统的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困境,关键在于受儒... 香港著名作家徐速是一位爱国的作家,他的创作体现了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表现在爱乡土爱民族文化传统和盼望国家现代化自由民主进步上,并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现代爱国主义的进步性精神,超越了传统的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困境,关键在于受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速 香港作家 爱国主义 传统文化精神
下载PDF
多元类型电影创作与香港文化表述--陈德森电影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燕 王赟姝 《文化艺术研究》 2021年第3期65-72,114,共9页
在香港影坛,陈德森是以动作片见长、具有多元类型创作实力的导演。他的电影之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主要风格是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结构故事,并在多元商业类型之下承载特定的文化表述。此外,陈德森电影具有大时代的小人物视角... 在香港影坛,陈德森是以动作片见长、具有多元类型创作实力的导演。他的电影之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主要风格是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结构故事,并在多元商业类型之下承载特定的文化表述。此外,陈德森电影具有大时代的小人物视角,自觉地为主体性发声,实现了国族想象的银幕建构,具有国际化的创作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德森 身份探寻 国族想象 香港精神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9
作者 黄伟萍 黄亿晗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2-78,共7页
高职院校学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人才储备,随着大湾区的快速发展,为培育高职学生的现代"工匠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高职院校存在对"工匠精神"培养重视度不够、培养方式过于单一、教学缺乏实践支撑等弊... 高职院校学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人才储备,随着大湾区的快速发展,为培育高职学生的现代"工匠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高职院校存在对"工匠精神"培养重视度不够、培养方式过于单一、教学缺乏实践支撑等弊端,通过从思想认知、培育实施、培养模式、未来发展前景等角度,对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进行实证调查,探究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有利条件,提出从课堂教学渗透、实践教学融入、社会文化熏陶等方面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高职教育 工匠精神 培育
下载PDF
广府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文化建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丽君 《对外经贸》 2020年第10期57-59,共3页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它的形成和发展深受区域文化的影响。在粤港澳大湾区统筹发展的新形势下,湾区企业应充分吸收广府文化的精髓,通过吸纳广府文化兼容开放、务实避虚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特质来建构极具个性的多元包...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它的形成和发展深受区域文化的影响。在粤港澳大湾区统筹发展的新形势下,湾区企业应充分吸收广府文化的精髓,通过吸纳广府文化兼容开放、务实避虚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特质来建构极具个性的多元包容的企业文化,培育湾区企业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进而提升湾区企业的竞争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府文化 企业文化 粤港澳大湾区 工匠精神 创新意识
下载PDF
场所精神理论在遗产保护管理及活化利用中的运用——以香港蓝屋建筑群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梓杰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1年第5期76-84,共9页
场所精神理论由来已久,已在建筑现象学、建筑景观特质分析以及遗产保护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We蓝屋”方案是香港首个采用“留屋留人”模式的遗产活化案例。文章以“场所精神”理论为工具,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 场所精神理论由来已久,已在建筑现象学、建筑景观特质分析以及遗产保护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We蓝屋”方案是香港首个采用“留屋留人”模式的遗产活化案例。文章以“场所精神”理论为工具,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系统性地剖析香港“We蓝屋”方案在遗产利用中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场所精神探索和实现遗产活化目的的具体路径。文章认为,遗产保护领域内的场所精神理论不仅关注并改进了过往遗产保护中以“物”为中心的价值评判体系,同时,在遗产的活化利用层面,通过对遗产场所精神的分析,决策者可以更好地把握住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需要,实现以“人”为本的遗产活化利用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活化利用 场所精神 香港蓝屋建筑群
下载PDF
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的校训探究——借鉴香港公开大学的成功经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晓娜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35-40,共6页
校训是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则好的校训有着"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功能。在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重视校训价值,重塑开放大学精神,尤为重要。借鉴香港公开大学校训实践的成功... 校训是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则好的校训有着"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功能。在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重视校训价值,重塑开放大学精神,尤为重要。借鉴香港公开大学校训实践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电大转型的现状,就校训的提炼与践行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旨在为开放大学建构校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大学 校训 大学精神 香港公开大学
下载PDF
香港新亚书院的成立对台港二地新儒学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祖汉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1-16,共6页
成立于1949年的香港新亚书院秉持从无而有的信念和武训行乞兴学的精神,在手空空无一物的条件下,致力于为"花果飘零"的中华文化进行"灵根再植",逐渐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的港台新儒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新亚书... 成立于1949年的香港新亚书院秉持从无而有的信念和武训行乞兴学的精神,在手空空无一物的条件下,致力于为"花果飘零"的中华文化进行"灵根再植",逐渐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的港台新儒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新亚书院,港台新儒家这一学派就不可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亚书院 港台新儒学 唐君毅 牟宗三 新亚精神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香港警匪系列片的伴随文本研究
14
作者 李师师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7-40,共4页
21世纪以来,香港警匪系列片呈现出"理性"与"秩序性"色彩。赵毅衡教授提出的伴随文本概念有助于我们解读香港警匪系列片主题内涵与独特的"港片症候"。伴随文本作为电影文本组成的一部分,对电影意义的构成... 21世纪以来,香港警匪系列片呈现出"理性"与"秩序性"色彩。赵毅衡教授提出的伴随文本概念有助于我们解读香港警匪系列片主题内涵与独特的"港片症候"。伴随文本作为电影文本组成的一部分,对电影意义的构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对新世纪以来的香港警匪系列片伴随文本研究可以给电影创作者以及受众带来新的启发。因而,我们不能忽视伴随文本在电影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文本 香港警匪系列片 法治精神
下载PDF
《爱妻》:文学异托邦与智能时代的精神探索
15
作者 张衡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9期33-37,共5页
智能时代的文学创意已成时代命题。中国香港作家董启章小说《爱妻》立足未来,形塑“局外人”“双性人”“AI人”系列群像,重视文学精神价值、再勘哲学伦理内核,开辟文学“异托邦”。作品理性精神与人文思考的互融彰显出文学由启蒙性、... 智能时代的文学创意已成时代命题。中国香港作家董启章小说《爱妻》立足未来,形塑“局外人”“双性人”“AI人”系列群像,重视文学精神价值、再勘哲学伦理内核,开辟文学“异托邦”。作品理性精神与人文思考的互融彰显出文学由启蒙性、现代性的追问到全球化、智能化的省思,为当下及未来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可鉴之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香港文学 异托邦 智能时代 理性精神 人文思考
下载PDF
主体回归与虚空策略--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作品“重现”的形式逻辑及内在追寻
16
作者 张长文 宋聚生 胡润泽 《世界建筑》 2021年第9期49-53,139,共6页
在2019年第八届深港双年展大鹏所城分展场的展览中,我们进行了名为“重现”的参展作品的创作。分展馆远离主城临近海边、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展览主题定为“时间之海”。作品从大鹏所城东北角城墙遗址所蕴含的场所精神出发,赋予了作品在... 在2019年第八届深港双年展大鹏所城分展场的展览中,我们进行了名为“重现”的参展作品的创作。分展馆远离主城临近海边、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展览主题定为“时间之海”。作品从大鹏所城东北角城墙遗址所蕴含的场所精神出发,赋予了作品在喧嚣城市中创造静谧内庭的虚空策略,构建了内外反转与流动回环的形式逻辑,研究了作品的色彩材质和榫卯工艺,并在现场参与了作品的建造以及监理。同时,通过作品探讨了艺术与时间的关系,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反思了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主客体关系逆转的现象,倡导主体回归;探讨了在资本化、商业化的社会中,人们如何与自然以及内心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港双城双年展 场所精神 主体回归 时间
下载PDF
钱穆与唐君毅
17
作者 陈勇 《宜宾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1-10,共10页
1949年钱穆、唐君毅离开大陆,南走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在香江树起了一座弘扬中国文化的长城.两人'全幅精神,注于新亚',共同确立和奠定了新亚的文化理想和教育理想,为香港的人文教育和儒学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亚后期,两人的关... 1949年钱穆、唐君毅离开大陆,南走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在香江树起了一座弘扬中国文化的长城.两人'全幅精神,注于新亚',共同确立和奠定了新亚的文化理想和教育理想,为香港的人文教育和儒学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亚后期,两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渐行渐远,乃至分道扬镳,这对于港台新儒学复兴运动而言,当是一件憾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唐君毅 新亚书院 新亚精神 香港新儒学
下载PDF
香港群体意识形态的基本结构与形态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海波 冯庆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75,共5页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香港逐渐发展出独特的香港文化和"香港精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文化往往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取向,香港文化融汇了东西方的意识形态,而香港群体意识形态是香港文化的核心,在香港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香港逐渐发展出独特的香港文化和"香港精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文化往往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取向,香港文化融汇了东西方的意识形态,而香港群体意识形态是香港文化的核心,在香港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探讨形成香港群体意识形态的殖民主义逻辑与资本主义因素,界定香港群体意识形态的形态特征,可以为香港的人心回归和繁荣稳定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群体意识形态 殖民主义 资本主义 香港精神
原文传递
两岸三地现代舞文化精神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永庆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77,共5页
西方现代舞传入中国,如果从20世纪初裕容龄算起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即使从吴晓邦以公共文化形式将现代舞带入中国的1931年算起,中国现代舞也已有80年的历史,然而由于中国现当代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现代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存... 西方现代舞传入中国,如果从20世纪初裕容龄算起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即使从吴晓邦以公共文化形式将现代舞带入中国的1931年算起,中国现代舞也已有80年的历史,然而由于中国现当代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现代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存在状态只能用不绝如缕来描述。但这种情况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台湾地区现代化改革、香港地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高速发展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陆现代化建设全面进行的历史背景中大大改变,现代舞也因此在中国成为表达人们的现代经验、反思文化和舞蹈传统、构建人们现代审美经验的重要艺术形式。但大陆、台湾、香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现代化进程也决定了现代舞在这三个地区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精神。本文将以此为研究对象,考察两岸三地现代舞所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现代舞 香港现代舞 大陆现代舞 文化精神
原文传递
近代香港中文大学精神的生成与特征
20
作者 储朝晖 《大学(学术版)》 2009年第6期64-71,共8页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批中国学人在殖民统治下,试图保存和发扬中华文化而冲破重重束缚建立起来的。它将中国大学的近代性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形成了以中国传统"士"的精神为根基的多元精神融合,关怀、批判、折中、国际人格成...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批中国学人在殖民统治下,试图保存和发扬中华文化而冲破重重束缚建立起来的。它将中国大学的近代性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形成了以中国传统"士"的精神为根基的多元精神融合,关怀、批判、折中、国际人格成为这种精神的核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 大学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 关怀 批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