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ce of Translation Subjectivity fro Two English Translation Version of Hong Lou Meng
1
作者 洪筠 《海外英语》 2011年第8X期206-207,共2页
Hong Lou Meng is one of the four greatest classical novels of China. Since the appearance of the book,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been interested in it and have begun to study the book from different point of views. Th... Hong Lou Meng is one of the four greatest classical novels of China. Since the appearance of the book,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been interested in it and have begun to study the book from different point of views. Then a new subject-redology, namely the study of the book- comes out. Hong Lou Meng, as representing the peak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e tranditional chinese realistic novels,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 Nowdays, there are only two versions of the translation that consists of the whole 120 chapters of the book: one is entitle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ranslated by Yang Hsien-yi and his wife Gladys Yang; the one with the title The Story of the Stone is translated by David Hawkes and John Minford.From the view of culture, the book Hong Lou Meng is a great colle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t reflects the tradition, the religion, the festivals, the tea culture, and the medicine culture and as well as the opera and poem s of chines people. But viewing the translation version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to the same culture elements. This paper, beginning from this point, makes a first study about the translatiuon subjectivity sense, that leads to this translation dif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ng lou meng CLASSICAL NOVELS translation SUBJECTIVITY
下载PDF
Translations of Architecture Culture in Hong Lou Meng according to Skopos Theory
2
作者 张欣 《海外英语》 2012年第8X期164-165,共2页
Skopos theory was firstly proposed by Vermeer in 1970s as a term for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and the action of translating.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translations of architecture culture in two versions of Hong... Skopos theory was firstly proposed by Vermeer in 1970s as a term for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and the action of translating.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translations of architecture culture in two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 according to skopos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opos THEORY translation hong lou meng architectu
下载PDF
Cultural Identity and Translator's Style: Case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Tea Relevant Acts in Hong Lou Meng
3
作者 王冰 姜欣 《海外英语》 2011年第2X期148-149,共2页
From the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 the thesis summarized leisure tea act, judging-time tea act to map translator's style. Through investigations on all these, the thesis succeeded in confirming the translator... From the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 the thesis summarized leisure tea act, judging-time tea act to map translator's style. Through investigations on all these, the thesis succeeded in confirming the translator's styles and pinpointing cultural identity as essenti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styles. Hopefully, this could help to provide a new angle of view to make research on translator's style. Moreover, the thesis wishes that with analysis of tea culture in Hong Lou Meng the translation of tea relevant acts receive greater priority in the Chinese Classics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IDENTITY translator’s style hong lou meng version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Cultural Translation——Two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
4
作者 袁洪丽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3期133-135,共3页
Hong Lou Meng the famous Chinese fiction is translated by Yang and Hawkes respectively. Their translation has different style because of cultural position of translator. The thesis compares the two versions mainly wit... Hong Lou Meng the famous Chinese fiction is translated by Yang and Hawkes respectively. Their translation has different style because of cultural position of translator. The thesis compares the two versions mainly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material culture, ideology culture and languag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OR translated FICTION Mansions IDEOLOGY ALLUSION translating customs SIMILE psychological
下载PDF
On Culture Translation of Hong Lou Meng
5
作者 李晨 《海外英语》 2014年第20期146-148,共3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Chinese cul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Numbers of foreign scholars or literary-lovers are trying to learn China and Chinese culture. But many improper translations caus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Chinese cul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Numbers of foreign scholars or literary-lovers are trying to learn China and Chinese culture. But many improper translations caused unnecessary confusions. So how to convey our own culture to the world turns into a big problem. In this essay,five methods of culture translation is illustrated with the examples from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to show different ways of translation when meet different sit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ranslation hong lou M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译者群体研究
6
作者 季淑凤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6,96,127,共8页
以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的英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该时期同一文化系统下译者怎样参与、回应以致影响《红楼梦》的翻译与传播;基于译者群体在身份、国籍等方面呈现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对翻译选材、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 以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的英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该时期同一文化系统下译者怎样参与、回应以致影响《红楼梦》的翻译与传播;基于译者群体在身份、国籍等方面呈现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对翻译选材、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译者群体从自己的身份出发,或出于服务语言的需要,或出于传播中国文化的需要,抑或为了满足读者异域情调的需要,大都采取意译和创造性翻译的策略,从不同侧面再现了《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展示了时代和文化因素对该译者群体所起的整体作用,为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译者群体 20世纪前半期
下载PDF
A Functional-Equivalence Approach to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Hao’liao’ge
7
作者 周晶晶 《海外英语》 2021年第3期203-204,共2页
The understanding of Hao’liao’ge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Hong’lou’meng so Hao’liao’ge can be said to be the key point of the whole novel.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pa... The understanding of Hao’liao’ge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Hong’lou’meng so Hao’liao’ge can be said to be the key point of the whole novel.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Hao’liao’ge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studies of Hong’lou’meng.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will be use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two translations of Hao’liao’ge and explore the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e two translators,hoping to have some inspiration for poetry translation and give Chinese and English reader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ao’liao’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o’liao’ge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ranslation hongloumeng
下载PDF
十九世纪《红楼梦》英译的译者行为研究
8
作者 季淑凤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5-61,共7页
本文是在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针对19世纪《红楼梦》译者群体翻译行为特征的研究,既注重文本层面上的翻译内部研究,又注重行为层面上的翻译外部研究。就《红楼梦》早期翻译而言,“翻译内”译者群体通过正法翻译,如音译、直译以及意译等翻... 本文是在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针对19世纪《红楼梦》译者群体翻译行为特征的研究,既注重文本层面上的翻译内部研究,又注重行为层面上的翻译外部研究。就《红楼梦》早期翻译而言,“翻译内”译者群体通过正法翻译,如音译、直译以及意译等翻译策略,将《红楼梦》编入到西人所学汉语教材中,起到良好的服务汉语学习的作用。而“翻译外”译者群体则更多从目标读者的接受出发,采用摘译、节译、意译等非正法翻译策略展现了不同风格的译本,为《红楼梦》的早期对外传播提供了多种途径和选择。再者,该译者群体在积极互动中对《红楼梦》的认识不断加深,推动了《红楼梦》域外传播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19世纪 译者群体 译者行为
下载PDF
霍译《红楼梦》艺术胜境探微——《译者的风月宝鉴:曹雪芹的〈红楼梦〉与霍克思的〈石头记〉》评介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全功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8-24,共7页
霍克思英译的《红楼梦》(前八十回)艺术成就很高,引发了很多研究。范圣宇的英文新著《译者的风月宝鉴:曹雪芹的〈红楼梦〉与霍克思的〈石头记〉》旨在考察霍译艺术胜境的生成基础(译者的汉学素养与版本校勘)、具体表现(翻译中的音、形... 霍克思英译的《红楼梦》(前八十回)艺术成就很高,引发了很多研究。范圣宇的英文新著《译者的风月宝鉴:曹雪芹的〈红楼梦〉与霍克思的〈石头记〉》旨在考察霍译艺术胜境的生成基础(译者的汉学素养与版本校勘)、具体表现(翻译中的音、形与风格、玩趣与想象以及对西方文学经典的引用)和生成过程(基于翻译手稿等一手文献的翻译修改),挖掘霍译本身的艺术与审美价值。作者在书中论及或躬行的很多理念与方法颇有启发价值,如翻译生成研究、以经译经的理念、翻译游戏观等。作者长期沉浸在霍译《红楼梦》的艺术世界里,通过反复的译文细读以及对霍克思翻译手稿、翻译笔记等一手文献的通读,再加上校勘霍译《红楼梦》汉英对照版的经历,造就了一部不可多得的《红楼梦》翻译研究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克思 《红楼梦》 艺术胜境 《译者的风月宝鉴》
下载PDF
《红楼梦》中歇后语的哈萨克语翻译策略分析
10
作者 阿依江·别力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期37-42,共6页
《红楼梦》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伟大著作,作者曹雪芹在书中大量运用了富有丰富文化含义的熟语,这些熟语给全书增加了活力,同时也给翻译带来了挑战和困难。该文比较分析《红楼梦》歇后语在翻译哈萨克语过程中的译介处理,阐释原文中歇后... 《红楼梦》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伟大著作,作者曹雪芹在书中大量运用了富有丰富文化含义的熟语,这些熟语给全书增加了活力,同时也给翻译带来了挑战和困难。该文比较分析《红楼梦》歇后语在翻译哈萨克语过程中的译介处理,阐释原文中歇后语的文化内涵在译文中的再现得失。在翻译中归化能够使译文通顺,异化能够保留源文化内涵。翻译中译者根据语境灵活地把握维度,尽量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同时把译文地道通畅地表达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哈萨克语译本 歇后语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论《红楼梦》地名人名双关语的翻译 被引量:32
11
作者 王金波 王燕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57,共5页
本文以 Dirk 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为参照 ,研究《红楼梦》杨宪益夫妇、霍克思和闵福德的两种英文全译本中的地名、人名双关语翻译 ,指出译者的双关语翻译方法充分体现了译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杨译以原语文化为导向 ,表现... 本文以 Dirk Delabastita的双关语翻译理论为参照 ,研究《红楼梦》杨宪益夫妇、霍克思和闵福德的两种英文全译本中的地名、人名双关语翻译 ,指出译者的双关语翻译方法充分体现了译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杨译以原语文化为导向 ,表现出强烈的异化倾向 ;霍译则以译语文化为导向 ,归化与异化倾向兼而有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bastita 双关语 《红楼梦》 翻译思想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肖家燕 庞继贤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93-200,共8页
人名隐喻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小说的人名同时投射到人物形象、性格及作品的主题等较抽象的概念上,使人名在一定语境中兼而实现了称谓功能以及表现人物与主题的文学功能,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学隐喻。一部作品的主题、人物等文学因... 人名隐喻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小说的人名同时投射到人物形象、性格及作品的主题等较抽象的概念上,使人名在一定语境中兼而实现了称谓功能以及表现人物与主题的文学功能,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学隐喻。一部作品的主题、人物等文学因素是人名隐喻赖以生成的环境因素,也是其存在的依据,和文化语境一样,制约着人名的文学解读与翻译。文化和文学语境交织存在,有时会发生冲突。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上述观点为霍译本的人名意译策略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并赋予文学作品的人名翻译评价以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境 人名隐喻 英译 《红楼梦》
下载PDF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俗语的文化意象英译 被引量:7
13
作者 辛红娟 宋子燕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6-150,154,共6页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大卫.霍克斯英译《红楼梦》文本中俗语所含蕴文化意象的英译。霍克斯从特定翻译目的出发,遵循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灵活运用多种具体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策略兼容并蓄,应对错综复杂的"文化意象错位"现象,为汉...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大卫.霍克斯英译《红楼梦》文本中俗语所含蕴文化意象的英译。霍克斯从特定翻译目的出发,遵循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灵活运用多种具体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策略兼容并蓄,应对错综复杂的"文化意象错位"现象,为汉语俗语英译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性批评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红楼梦》 俗语 文化意象 英译
下载PDF
被宠坏的中华文化“宠儿”——《红楼梦》引申义“吃”熟语及其四种英译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丹丹 刘泽权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8-133,共6页
通过对比分析《红楼梦》五类(103例)"吃"的引申义熟语及其四个英译本的翻译,探讨这些熟语在四译本的理解和再现方面的异同得失及规律性特征。研究发现,各类"吃"熟语翻译对语境依赖程度、译者所处时代、翻译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红楼梦》五类(103例)"吃"的引申义熟语及其四个英译本的翻译,探讨这些熟语在四译本的理解和再现方面的异同得失及规律性特征。研究发现,各类"吃"熟语翻译对语境依赖程度、译者所处时代、翻译目的、接受语文化及译介行为不同,致使各译本呈现多样性。此外,汉英词典中固化的"吃"熟语表达,因缺乏具体语境和真实语料基础,导致其所提供的释译对文学作品翻译参考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英译
下载PDF
文化专有项翻译与译者的文化选择——以《红楼梦》英译本“红”字的翻译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屠国元 周慧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91-894,共4页
文化专有项翻译从来都不是语言层面上的简单转换,译者在文化专有项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文化建构的能动性。如《红楼梦》两个经典英译本中"红"字的翻译,霍克舍弃了"红"字所包含的文化意象,将其换成了英语国家人们所熟... 文化专有项翻译从来都不是语言层面上的简单转换,译者在文化专有项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文化建构的能动性。如《红楼梦》两个经典英译本中"红"字的翻译,霍克舍弃了"红"字所包含的文化意象,将其换成了英语国家人们所熟悉和能接受的"绿色"和"金色",而杨氏夫妇在翻译"红"字时基本采用直译来保存"红"字所包含的特有的文化意蕴,就显示出不同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专有项翻译 译者主体性 译入语文化意识 读者意识 《红楼梦》
下载PDF
《红楼梦》英译与中国文化传递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长江 付天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红楼梦》英译工作始于1830年,至1986年结束,大致可分为四个翻译期:即发轫期、断残期、编译期和全译期。文化传递也从无到有,从部分到全面。本文着重分析一个编译本和两个全译本,指出中国文化传递的真正开始是以王际真的编译本为标志,... 《红楼梦》英译工作始于1830年,至1986年结束,大致可分为四个翻译期:即发轫期、断残期、编译期和全译期。文化传递也从无到有,从部分到全面。本文着重分析一个编译本和两个全译本,指出中国文化传递的真正开始是以王际真的编译本为标志,而杨译本和霍译本则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全面传递了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英译 中国文化 传递 时期
下载PDF
试论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典籍翻译策略之选择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书琴 钱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95,共4页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才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典籍的传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古典名著《红楼梦》最有影响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译本和大卫·霍克思译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分别归属于纽马克提出的语义...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才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典籍的传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古典名著《红楼梦》最有影响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译本和大卫·霍克思译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分别归属于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范畴,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可以看出,语义翻译是文化典籍翻译的较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典籍翻译策略 语义翻译 《红楼梦》
下载PDF
《红楼梦》邦索尔译本回目之美感再现 被引量:8
18
作者 屈纯 王鹏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82-86,共5页
翻译学与美学的结合为研究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回目从功能上讲是全书的一个楔子,从语言上讲是全书美感的缩影。邦索尔神父作为全译《红楼梦》一书的第一人,在回目上再现了原文巧夺天工的语言美、物我两忘的意... 翻译学与美学的结合为研究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回目从功能上讲是全书的一个楔子,从语言上讲是全书美感的缩影。邦索尔神父作为全译《红楼梦》一书的第一人,在回目上再现了原文巧夺天工的语言美、物我两忘的意境美、活灵活现的形象美和自成一家的风格美,潜移默化中为后来者指明了翻译方向,为中华璀璨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邦索尔译本 《红楼梦》回目 语言美 意境美 形象美 风格美
下载PDF
翻译策略与文化失真——《红楼梦》中17个“奶奶”一段三种英译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泽权 田璐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0-74,共5页
文化失真,指由于不同语言各自的文化特征所导致的、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文化内涵在不同程度上的丧失现象。以《红楼梦》第27回丫鬟小红与王熙凤的一段话为例。在这段话中,聪明伶俐的小红一连使用了17个含有“奶奶”的称谓词,将我国传... 文化失真,指由于不同语言各自的文化特征所导致的、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文化内涵在不同程度上的丧失现象。以《红楼梦》第27回丫鬟小红与王熙凤的一段话为例。在这段话中,聪明伶俐的小红一连使用了17个含有“奶奶”的称谓词,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礼貌与尊敬”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采用韦努蒂以文化为导向的“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划分,对比分析这段话的三种英译(乔利、霍克斯、杨宪益),试图找出译文中文化失真与翻译策略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策略 文化失真 《红楼梦》 称谓 归化与异化
下载PDF
“异质”成分与文化翻译——析劳伦斯·韦努蒂阻抗式翻译策略在《红楼梦》英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爱民 陈建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6-20,共5页
“异质”成分的保留对翻译过程中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韦努蒂的阻抗式翻译策略能客观地保留源语文化中的“异质”成分,有助于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实现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对话”。基于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宪益... “异质”成分的保留对翻译过程中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韦努蒂的阻抗式翻译策略能客观地保留源语文化中的“异质”成分,有助于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实现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对话”。基于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夫妇所译)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探讨劳伦斯.韦努蒂阻抗式翻译策略在汉英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成分 阻抗式翻译策略 文化翻译 红楼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