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鸿都门学选士科目设立缘由——以政治、学术与教育的互动为考察线索
1
作者 张铭雨 张四维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东汉鸿都门学以尺牍、辞赋、工书鸟篆等科目选士,历来被教育史学界视为中国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论及鸿都门学选士科目的设立缘由,学界既往观点多释以汉灵帝个人喜好。以政治、学术与教育互动的“整体史观”为考察视角,将鸿都门学... 东汉鸿都门学以尺牍、辞赋、工书鸟篆等科目选士,历来被教育史学界视为中国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论及鸿都门学选士科目的设立缘由,学界既往观点多释以汉灵帝个人喜好。以政治、学术与教育互动的“整体史观”为考察视角,将鸿都门学选士置于东汉末年皇权与士族官僚集团政治权力斗争的背景下,从知识群体所掌握的知识类别等角度,对鸿都门学以尺牍、辞赋、工书鸟篆等为选士科目的历史缘由可以作全面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都门学 选士科目 东汉知识群体
下载PDF
文学视角中的“鸿都门学”——兼论汉末文风的转变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新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汉灵帝时期设立的鸿都门学 ,是为了平衡政治势力而组建的颇有特殊性的政治集团 ,并非文学集团 ;从文学地位、文学观念、文学创作及其影响来看 ,鸿都门学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文学风气 ,更不是魏晋文学自觉的前奏。汉末文风的转变是由于在... 汉灵帝时期设立的鸿都门学 ,是为了平衡政治势力而组建的颇有特殊性的政治集团 ,并非文学集团 ;从文学地位、文学观念、文学创作及其影响来看 ,鸿都门学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文学风气 ,更不是魏晋文学自觉的前奏。汉末文风的转变是由于在政治环境影响下文人心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变化以及道家思想的兴盛、经学的衰落等因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都门学 汉末文风 文风转变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第一所文艺专科学校——鸿都门学创建的原因 被引量:2
3
作者 范国盛 曾双全 《宜春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50-153,共4页
鸿都门学是我国古代的第一所文艺专科学校,它的创办是多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综合产物。其中党锢之祸是鸿都门学创立的间接原因;太学生政治上不可靠是创办的直接原因;而汉灵帝的个人喜好则是鸿都门学创立的关键原因;当然鸿都门学之所以... 鸿都门学是我国古代的第一所文艺专科学校,它的创办是多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综合产物。其中党锢之祸是鸿都门学创立的间接原因;太学生政治上不可靠是创办的直接原因;而汉灵帝的个人喜好则是鸿都门学创立的关键原因;当然鸿都门学之所以能够创办是因为东汉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发达为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鸿都门学的创办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因此对其研究就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都门学 创办原因 东汉
下载PDF
鸿都门学与鸿都文学 被引量:2
4
作者 余鹏飞 《襄樊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9-25,共7页
没有鸿都门学也就没有后来的建安文学、黄初文学、正始文学直至隋唐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所以鸿都门学及其鸿都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鸿都文学可考者有乐松、任芝、贾护、江览、郗俭、梁鹄、师宜官等... 没有鸿都门学也就没有后来的建安文学、黄初文学、正始文学直至隋唐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所以鸿都门学及其鸿都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鸿都文学可考者有乐松、任芝、贾护、江览、郗俭、梁鹄、师宜官等七人。在学风方面,鸿都文学的出现反映了儒学的衰微,文艺的兴起,预示着文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文学自觉作了铺垫。在士风方面,鸿都门学的创立促使了文士对儒学之外的辞赋以及琴棋书画等各种文艺基本素质的追求,使文士认识到文学同样能够博取功名利禄和官爵,而这正是"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休之盛世"观念的先导。在文风方面,鸿都文学提倡的尺牍辞赋及其要旨,影响着后来建安文学辞赋的兴盛和建安文学的性灵化、通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鸿都门学 鸿都文学
下载PDF
鸿都门学的文学史意义再审视
5
作者 田瑞文 《唐都学刊》 2009年第2期108-110,共3页
蔡邕批评鸿都学士主要是他们背离了汉代士人对辞赋讽谏性的坚守。从后世的批评上看,对于鸿都门学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开榜卖官、石经考异和书法源流的追溯上,并未涉及到文学发展的层面。因此,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上来看,鸿都门学并没有进入... 蔡邕批评鸿都学士主要是他们背离了汉代士人对辞赋讽谏性的坚守。从后世的批评上看,对于鸿都门学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开榜卖官、石经考异和书法源流的追溯上,并未涉及到文学发展的层面。因此,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上来看,鸿都门学并没有进入到文学发展的轨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都门学 蔡邕 讽谏性
下载PDF
“鸿都石经”辨误
6
作者 潘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1-15,共5页
东汉灵帝时期的鸿都门学从未镌刻石经,其门生也没有参与熹平石经的镌刻。古今学者因为没有辨析鸿都门学与太学的不同,出现了将熹平石经乃至正始石经当作"鸿都石经"的误说。石经不仅关涉到经学史的真相,其所镌刻的文字、书体... 东汉灵帝时期的鸿都门学从未镌刻石经,其门生也没有参与熹平石经的镌刻。古今学者因为没有辨析鸿都门学与太学的不同,出现了将熹平石经乃至正始石经当作"鸿都石经"的误说。石经不仅关涉到经学史的真相,其所镌刻的文字、书体又与书法碑刻等学科相关。这一误说必须纠正,还经学史、书法史以本来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都石经 鸿都门学 太学 熹平石经 正始石经
下载PDF
楔入正统:经学教育的五次冲击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梦雪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0年第11期7-18,共12页
经学教育自汉确立,直至清末,始终占据中国古代教育的主流和主导地位,但是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依然先后出现了五次有悖于经学教育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它们分别是:东汉末年倡导文学技艺的鸿都门学;南北朝时期要求儒、玄、文、史并重的四馆;... 经学教育自汉确立,直至清末,始终占据中国古代教育的主流和主导地位,但是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依然先后出现了五次有悖于经学教育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它们分别是:东汉末年倡导文学技艺的鸿都门学;南北朝时期要求儒、玄、文、史并重的四馆;隋唐创办的具备“专科”性质的新型学校;宋初强调实用的“分斋教学”;以及清初试图颠覆经学教育的“六斋设教”。这些教育思想与实践虽然没有颠覆经学教育的地位,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学教育对人才以及知识认识的局限,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日益丰富了中国古代的人才观与知识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学教育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走向。审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对经学教育的这五次冲击,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特点与动因,亦可引起当下教育改革中对人才、知识价值以及课程整合等方面的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教育:鸿都门学 儒、玄、文、史四馆:书、律、算、医专科教育 分斋教学 六斋设教
下载PDF
“鸿都石经”误说形成的原因
8
作者 高斌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9,共3页
"鸿都石经"说形成可溯源于唐代《尚书故实》一书,历经宋代一些非经学著述的推衍,成为对汉代熹平石经的一种称呼。后人将形成的原因仅仅归结为时人分辨不清汉代太学与鸿都门学的位置与性质,而未能指出深层次原因。其形成的原... "鸿都石经"说形成可溯源于唐代《尚书故实》一书,历经宋代一些非经学著述的推衍,成为对汉代熹平石经的一种称呼。后人将形成的原因仅仅归结为时人分辨不清汉代太学与鸿都门学的位置与性质,而未能指出深层次原因。其形成的原因应体现为科举取士当中明经科较为保守的考察方式,加之汉代鸿都门学之后,文学艺术的社会地位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士人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士人对经学与文学艺术的看法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都石经 经学 文学艺术 鸿都门学
下载PDF
为赋乃俳,自悔类倡——汉代赋家位同俳优论与汉代俳谐文赋
9
作者 张盈盈 《国学(汉斯)》 2024年第4期761-768,共8页
本文从汉前“俳优”群体的特点及地位入手,结合《汉书》中有关汉代赋家“位同俳优”的论述对汉代赋家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辨析。其次,结合西汉赋家创作的俳谐风格文赋作品与相关史料,梳理汉代俳谐文赋的产生及流变历程,并据此分析西汉赋... 本文从汉前“俳优”群体的特点及地位入手,结合《汉书》中有关汉代赋家“位同俳优”的论述对汉代赋家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辨析。其次,结合西汉赋家创作的俳谐风格文赋作品与相关史料,梳理汉代俳谐文赋的产生及流变历程,并据此分析西汉赋家晚年的“自悔”心理。最后,以东汉俳谐文赋创作情况与汉末“鸿都门学”事件探讨汉代“经学”与“文学”、“经学之士”与“文学之士”(特别是赋家)的辩证统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俳谐文赋 位同俳优 自悔心理 鸿都门学 经学
原文传递
“鸿都赋说”脞论
10
作者 杨继刚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鸿都门学作为汉末重要的艺文机构,它的文学创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结合相关文献中的记述,在东汉文学的宏观背景下对其进行审视,鸿都门学的文学创作主要包括三大类别:文赋、俗赋及拟俗赋、具有小说成分的说体文。
关键词 鸿都门学 文赋 俗赋 拟俗赋 说体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