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ndarin Duck Bowl of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Sagya Monastery
1
《China's Tibet》 2001年第2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Mandarin Duck Bowl of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Sagya monastery
下载PDF
和硕特蒙古与明末清初甘青地区格鲁派寺院势力的扩张 被引量:4
2
作者 戴燕 杜常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64,共7页
17世纪和硕特蒙古进入青海,并以此作为根据地,通过武力征服,实现对青藏高原的统治。和硕特蒙古尊奉藏传佛教,支持格鲁派,其对青藏地区的统治,不仅确立了格鲁派在藏传佛教中的主导地位,也促成格鲁派寺院势力在甘青地区的急剧扩张,既大大... 17世纪和硕特蒙古进入青海,并以此作为根据地,通过武力征服,实现对青藏高原的统治。和硕特蒙古尊奉藏传佛教,支持格鲁派,其对青藏地区的统治,不仅确立了格鲁派在藏传佛教中的主导地位,也促成格鲁派寺院势力在甘青地区的急剧扩张,既大大改变了明末清初甘青地区藏传佛教发展的局面,也深刻影响了甘青地方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格鲁派寺院 甘青地区 和硕特蒙古
下载PDF
宋代寺院宫观中的御书阁、本命殿 被引量:3
3
作者 汪圣铎 王德领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6-92,共7页
宋代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中大量出现御书阁、本命殿。御书阁、本命殿的寺院宫观同官方联系密切:或为了得到官方的庇护,许多寺院和道观的僧人和道士主动出资兴建御书阁、本命殿;或由于官方(或皇家)对本命说的尊崇贯穿整个宋代始终,使得一... 宋代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中大量出现御书阁、本命殿。御书阁、本命殿的寺院宫观同官方联系密切:或为了得到官方的庇护,许多寺院和道观的僧人和道士主动出资兴建御书阁、本命殿;或由于官方(或皇家)对本命说的尊崇贯穿整个宋代始终,使得一些寺院、宫观中出现了专门为皇家作法事的本命殿。作为官方同佛教、道教联系的中介,御书阁、本命殿的出现不仅反映了政治权力向宗教领域渗透,而且反映了僧人道士向统治者寻求庇护的动向,更是佛教、道教服务于当时社会,实现其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佛教寺院 道教官观 御书阁 本命殿
下载PDF
关于明朝成化年间“洮岷寺僧诡名冒贡”问题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喜富裕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8,共8页
贡赐制度是明王朝统治河洮岷和西北藏区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在明前期为加快藏区归附中央王朝、尽快统一全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到成化年间,"寺僧诡名冒贡"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在当时已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亟待... 贡赐制度是明王朝统治河洮岷和西北藏区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在明前期为加快藏区归附中央王朝、尽快统一全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到成化年间,"寺僧诡名冒贡"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在当时已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其根源是明王朝历经百年治理河洮岷及西北藏区各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成化年间 洮岷寺僧 诡名冒贡
下载PDF
明清时期藏族寺院教育活动
5
作者 刘京京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年第5期34-38,共5页
藏族寺院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肇始于公元五世纪,兴盛于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藏族寺院教育活动具有入学程序严格、寺院戒律森严、教育内容丰富、日常生活单调,等特点。寺院教育活动涉及语言文字、藏传医学、天文历算、舞蹈艺术等教育。... 藏族寺院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肇始于公元五世纪,兴盛于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藏族寺院教育活动具有入学程序严格、寺院戒律森严、教育内容丰富、日常生活单调,等特点。寺院教育活动涉及语言文字、藏传医学、天文历算、舞蹈艺术等教育。该时期的寺院教育活动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藏族 寺院教育 教育活动
下载PDF
明清时期北京寺庙园林的几种类型 被引量:17
6
作者 孙敏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67-76,共10页
本文主要按园林位置、布局、功能的不同,将中国明清时期北京寺庙园林分成3种类型:(1)寺庙庭园,即以寺庙建筑为主,用树木,花卉、清泉、水溪、山石及台榭、亭廊点缀其间,如法源寺;(2)寺庙附属园林,即于寺庙外专辟独立园林,以园林为主,辅... 本文主要按园林位置、布局、功能的不同,将中国明清时期北京寺庙园林分成3种类型:(1)寺庙庭园,即以寺庙建筑为主,用树木,花卉、清泉、水溪、山石及台榭、亭廊点缀其间,如法源寺;(2)寺庙附属园林,即于寺庙外专辟独立园林,以园林为主,辅以建筑小品,如月河梵院及白云观;(3)山林寺庙,即寺庙设于风景区,寺庙与山水、森林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宗教与自然风景的结合,如潭柘寺、戒台寺等.本文结合上述3种类型的典型寺庙,论述其造园的手法及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庙园林 明清时期 北京 园林
下载PDF
明代岷州古刹大崇教寺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7
作者 才旦多杰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9年第3期66-83,共18页
大崇教寺是明代班丹扎释在汉藏边界创建的藏传佛教名刹,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不仅在藏传佛教和文化传播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现根据调查所得及相关汉藏文史料,对该寺的创建历史、发展演变、衰落... 大崇教寺是明代班丹扎释在汉藏边界创建的藏传佛教名刹,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不仅在藏传佛教和文化传播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现根据调查所得及相关汉藏文史料,对该寺的创建历史、发展演变、衰落原因、现状等进行实地田野调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丹扎释 大崇教寺 岷州 历史 现状
下载PDF
砖塑造的空间:明初南京灵谷寺无梁殿研究
8
作者 白颖 陈涛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108,共7页
以中国古代体量最大的砖构无梁殿建筑南京灵谷寺无梁殿为研究对象,依据新史料确定其年代和原状,并从材料的角度分析其独特的形式和空间。灵谷寺无梁殿凸显了砖材料的特性,利用拱券结构塑造了一个不同于木构佛殿的朴素空间,其设计表达了... 以中国古代体量最大的砖构无梁殿建筑南京灵谷寺无梁殿为研究对象,依据新史料确定其年代和原状,并从材料的角度分析其独特的形式和空间。灵谷寺无梁殿凸显了砖材料的特性,利用拱券结构塑造了一个不同于木构佛殿的朴素空间,其设计表达了明太祖对修行的观念与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梁殿 灵谷寺 砖拱券 明代佛教建筑 建筑材料 空间
原文传递
甘肃永登连城鲁土司属寺考察报告 被引量:18
9
作者 罗文华 文明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84,共25页
2008年8月1日至28日,故宮博物院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省永登县鲁土司衙门博物馆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对妙因寺、显教寺、感恩寺和雷坛四处鲁土司属寺进行了考察,对属寺现存的所有文物的图像资料进行了全面采集和初步整理... 2008年8月1日至28日,故宮博物院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省永登县鲁土司衙门博物馆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对妙因寺、显教寺、感恩寺和雷坛四处鲁土司属寺进行了考察,对属寺现存的所有文物的图像资料进行了全面采集和初步整理。鲁土司属寺保存下来的明清时期的壁画、雕塑等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水平,反映出汉藏文化共融、共存现象的普遍存在。它们既是研究明清美术史、明清宗教史重要的第一手材料,也是明清时期汉藏文化交流的直接证明,无论在佛教领域还是在美术史领域都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登 鲁土司 妙因寺 显教寺 感恩寺 雷坛 塑像 壁画 曼陀罗 明清 汉藏文化 交流
原文传递
明万历官造无梁殿与妙峰大师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馥艺 《建筑史》 2017年第1期56-69,共14页
作为除墓、塔、桥梁以外的古代砖石建筑代表,无梁殿到明代发展到高峰,而尤以万历期间最盛,其中推动无梁殿发展的核心人物是明季高僧妙峰大师。文章围绕他一生的营造活动,探究了无梁殿经历地域性发展到逐渐定型的发展规律,这种发展最为... 作为除墓、塔、桥梁以外的古代砖石建筑代表,无梁殿到明代发展到高峰,而尤以万历期间最盛,其中推动无梁殿发展的核心人物是明季高僧妙峰大师。文章围绕他一生的营造活动,探究了无梁殿经历地域性发展到逐渐定型的发展规律,这种发展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台地式纵拱与楼阁式横拱两个代表性区域无梁殿的结合而形成的官造无梁砖殿建造趋势。并由此体现高僧妙峰大师对于建筑工程的贡献和无梁殿在建筑艺术史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万历 无梁殿 妙峰大师 万固寺 隆昌寺 开元寺
原文传递
炳灵寺第70窟南壁所见番僧身份考
11
作者 赵媛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50,214,共7页
甘肃永靖炳灵寺第70窟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的明代重修洞窟之一,其南壁东侧下方绘有三身墨书题记番僧形象。文章对此处题为“锁南藏卜”的番僧进行了身份考证,证明其为明代格鲁派大慈法王徒裔,即炳灵寺《重修古刹灵岩寺碑记》... 甘肃永靖炳灵寺第70窟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的明代重修洞窟之一,其南壁东侧下方绘有三身墨书题记番僧形象。文章对此处题为“锁南藏卜”的番僧进行了身份考证,证明其为明代格鲁派大慈法王徒裔,即炳灵寺《重修古刹灵岩寺碑记》中所载“弘化、显庆二寺灌顶大国师”。明廷为大慈法王敕建之弘化寺今已无存,因而该窟中所见弘化寺番僧无疑是研究明代汉藏交流史、炳灵寺一带藏传佛教格鲁派传播情形的一处重要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弘化寺 大慈法王 锁南藏卜 格鲁派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北京王氏铸钟工匠家族研究
12
作者 罗飞 《故宫学刊》 2020年第1期-,共31页
明末清初,活跃于京师地区的王氏铸钟工匠家族,根据现有的资料可知:先后有9位工匠,历4代,跨两朝,绵延近80年从事铸钟活动,是目前北京地区可认定的同一铸钟工匠家族中参与工匠人数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留存资料最丰富的一例。本文以王氏铸... 明末清初,活跃于京师地区的王氏铸钟工匠家族,根据现有的资料可知:先后有9位工匠,历4代,跨两朝,绵延近80年从事铸钟活动,是目前北京地区可认定的同一铸钟工匠家族中参与工匠人数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留存资料最丰富的一例。本文以王氏铸钟工匠家族的铸钟作品与铸造活动为个案,对该家族现存资料进行了全面梳理,从其所铸梵钟的形制与装饰风格的演进入手,探讨了王氏工匠的群体特征及其与捐资人、募化人等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管窥古代"工匠精神"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火匠人 王氏铸钟工匠家族 北京梵钟 明代宦官 工匠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