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3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宣德十年月五星凌犯》看回回历法在明朝的使用
被引量:
7
1
作者
石云里
李亮
李辉芳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64,共9页
《宣德十年月五星凌犯》是15世纪40年代从中国明朝传入朝鲜李朝的一份重要的天文学文件,详细列出了明宣德十年全年月亮和五大行星之间以及它们对恒星的凌犯现象。经验算,这些结果都是用明初编订的《回回历法》中所给出的算法计算的,目...
《宣德十年月五星凌犯》是15世纪40年代从中国明朝传入朝鲜李朝的一份重要的天文学文件,详细列出了明宣德十年全年月亮和五大行星之间以及它们对恒星的凌犯现象。经验算,这些结果都是用明初编订的《回回历法》中所给出的算法计算的,目的显然是为中国的凌犯星占服务的,与朱元璋下令翻译回回天文星占著作的初衷一致。新发现的其他史料也表明,明朝政府除了把回回历法用于日月食的预报外,每年还用它计算回回民用历书、天文年历以及月亮和五星的凌犯;而且,对月亮和五星凌犯的计算结果及其星占也确实被朱元璋用于自己的政治活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德十年月五星凌犯》
回回历法
明朝
天文学
星占
朱元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明万历中后期言官对神宗的批判
被引量:
6
2
作者
蔡明伦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37,共7页
明万历中后期,以言官为首的官僚集团兴起了一股批判明神宗的风潮。其根本缘由,首先是神宗君德严重缺失,其次在于言官勇于以道事君。在深层次上,这种批判也是该时期政局危殆、皇权变异并衰落以及士风日下、部分言官沽名钓誉等社会变动综...
明万历中后期,以言官为首的官僚集团兴起了一股批判明神宗的风潮。其根本缘由,首先是神宗君德严重缺失,其次在于言官勇于以道事君。在深层次上,这种批判也是该时期政局危殆、皇权变异并衰落以及士风日下、部分言官沽名钓誉等社会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这种批判并未摆脱传统的“尊君—罪君”的政治评判模式,但它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先导和重要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万历中后期
言官
神宗
君主批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塑皇权:洪武时期的冕制规划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志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5-42,共8页
冕服礼制并非只是空洞的繁文缛节,在议定过程与具体内容之中,皇权政治的某些观念得到了隐秘的表达。作为明帝国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冕服礼制在当时受到了朱元璋集团的高度重视,规划从洪武元年开始,至二十四年已成定制。明代冕服礼制折...
冕服礼制并非只是空洞的繁文缛节,在议定过程与具体内容之中,皇权政治的某些观念得到了隐秘的表达。作为明帝国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冕服礼制在当时受到了朱元璋集团的高度重视,规划从洪武元年开始,至二十四年已成定制。明代冕服礼制折射出君臣之间的悬隔与"家天下"的皇权观念,其程度之深,似史无前例。明代皇权观念的变化,除一定程度上受元代的影响之外,朱元璋的个人意志也非常重要,此外,儒士期待"圣君"重建理想社会秩序的激情亦强化了绝对皇权的观念,这些在洪武时代君臣议定冕制的过程中都有所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洪武
冕服
礼制
皇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洪武时期高丽、李朝与明朝关系探析
被引量:
6
4
作者
刁书仁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8-63,共6页
明洪武初年,为了防止北元与高丽联手,明太祖朱元璋积极与高丽王朝交往,而高丽王朝面对北元与明朝两大势力一时尚未作出选择,时而对北元、明朝采取双边外交,时而弃明投元,致使两国关系十分紧张。李成桂改国号李氏朝鲜后,两国关系仍没有...
明洪武初年,为了防止北元与高丽联手,明太祖朱元璋积极与高丽王朝交往,而高丽王朝面对北元与明朝两大势力一时尚未作出选择,时而对北元、明朝采取双边外交,时而弃明投元,致使两国关系十分紧张。李成桂改国号李氏朝鲜后,两国关系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直到明成祖朱棣即位,明朝与李朝的关系才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高丽
李朝
关系
洪武时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郊礼改制述论
被引量:
3
5
作者
赵克生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7,共6页
明代郊礼经历了由“分”改“合”、由“合”变“分”的曲折过程 ,郊礼改制主要发生于洪武、嘉靖两朝。洪武朝改天地分祀为天地合祀 ,使礼仪简化而易行 ,反映了明太祖“重本尚诚”、不事虚文的政治现实主义。而世宗改天地合祀为天地分祀 ...
明代郊礼经历了由“分”改“合”、由“合”变“分”的曲折过程 ,郊礼改制主要发生于洪武、嘉靖两朝。洪武朝改天地分祀为天地合祀 ,使礼仪简化而易行 ,反映了明太祖“重本尚诚”、不事虚文的政治现实主义。而世宗改天地合祀为天地分祀 ,并通过郊祀配位和明堂配享 ,使郊礼改制成为推动兴献帝“称宗入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郊礼
改制
洪武
嘉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洪武官窑低温黄釉瓷的发现及其时代考证
被引量:
5
6
作者
曹建文
《东南文化》
2003年第5期73-75,共3页
本文通过研究景德镇御窑厂附近发现的多种低温黄釉瓷器,参照有关实物资料和文献史料,认为明洪武早期就已经出现了低温黄釉瓷,并且所发现的这些低温黄釉瓷器的生产时间应在洪武四年左右。
关键词
黄釉瓷器
官窑
明代洪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洪武初年明、北元、高丽的地缘政治格局
被引量:
3
7
作者
赵现海
《古代文明》
CSSCI
2010年第1期90-97,共8页
洪武初年,明朝、北元政治中心皆处于东部,对地处东北亚的高丽十分重视,极力经营。洪武五年之前,明军在东北亚的势力逐渐增长,压倒北元的传统影响,高丽恭愍王王颛断绝了与北元的联系,结束了元朝、高丽传统的以政治联姻为纽带的政...
洪武初年,明朝、北元政治中心皆处于东部,对地处东北亚的高丽十分重视,极力经营。洪武五年之前,明军在东北亚的势力逐渐增长,压倒北元的传统影响,高丽恭愍王王颛断绝了与北元的联系,结束了元朝、高丽传统的以政治联姻为纽带的政治联盟,与明朝建立了以“华夷秩序”为纽带的新的政治联盟。洪武五年“岭北之役”后,王颛面对北元复兴的态势与国内亲元派势力的再次活跃,采取了与北元暗中缓和关系的举措,后又在无法彻底倒向北元的情况下,选择彻底倒向明朝,征伐耽罗蒙古人,但却因此激化了与国内亲元派权贵的矛盾而被杀死,重新由亲元派权贵掌权的高丽倒向了北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武初年
地缘政治
明朝
高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外交诏令的分类考察——以洪武朝奠基期为例
被引量:
4
8
作者
万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6-46,共11页
以所见明太祖亲撰外交诏令为主,结合明人关于文体的阐述,对所见中外史籍中的洪武朝外交诏令的各种类型,逐一举证进行辨析,探讨明代外交诏令文书的源流、存在形态及其特征。
关键词
明朝
外交诏令
分类
洪武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明初洪武时期的山东海防
被引量:
6
9
作者
赵红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4-460,共7页
明初洪武时期的海防与防御倭寇、海盗侵扰密不可分。明初洪武时期,山东是遭受倭寇侵害较为严重的地区。明太祖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山东海防:一是与日本进行外交交涉,但以失败告终;二是厉行“海禁”政策,虽对防御倭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负...
明初洪武时期的海防与防御倭寇、海盗侵扰密不可分。明初洪武时期,山东是遭受倭寇侵害较为严重的地区。明太祖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山东海防:一是与日本进行外交交涉,但以失败告终;二是厉行“海禁”政策,虽对防御倭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负面影响更是深远;三是加强海防建设,包括建设水军、设置沿海卫所、建立海防工事等,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由于明太祖励精图治,洪武时期的山东海防部署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卫所为中心、水陆配合的海防体系。但是,透析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明初洪武时期的海防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已呈现出日趋消极保守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洪武时期
明太祖
山东海防
倭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洪武初中日僧人间的文化交往——以日僧绝海中津为例
被引量:
2
10
作者
牛建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8,共8页
在日本中世,以五山寺院为中心的禅僧垄断汉文学,并介入对华外交事务。自宋元以来以两国僧人交往活动(或日僧直接来华,或中国僧人赴日)为核心的中日文化交流在明洪武初仍在继续并得到新的发展。当时,作为京都五山文化代表的绝海中津亲自...
在日本中世,以五山寺院为中心的禅僧垄断汉文学,并介入对华外交事务。自宋元以来以两国僧人交往活动(或日僧直接来华,或中国僧人赴日)为核心的中日文化交流在明洪武初仍在继续并得到新的发展。当时,作为京都五山文化代表的绝海中津亲自渡明,居留时间长达八年,习禅之余,间染汉诗,水平几敌中土。绝海虽称典型,然也浓缩和反映出其时中日文化频繁交往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洪武初年
绝海中滓
五山文化
文化交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冕服制度的确立与洪武朝调整动因浅析
被引量:
2
11
作者
赵连赏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27-31,共5页
在中国古代服饰体系中,冕服制度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著称于世,它既是古代国家服饰制度的出色代表,又是传统礼仪文化的完美化身,还在一定程度上承载和记录着历史的变迁。主要由朱元璋精心打造起来的明代冕服制度,虽然相比周代和唐代...
在中国古代服饰体系中,冕服制度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著称于世,它既是古代国家服饰制度的出色代表,又是传统礼仪文化的完美化身,还在一定程度上承载和记录着历史的变迁。主要由朱元璋精心打造起来的明代冕服制度,虽然相比周代和唐代、宋代其使用范围被大幅缩减,但冕服制度的传统文化内涵并未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朱元璋通过明初冕服制度的建立和随后数次冕制的更定来加强、巩固统治,向有利于他突出皇权皇威的目的不断迈进。本文仅对明初冕服制度的确立及动因和随后在洪武朝内发生的若干次冕服制度调整内容及动因进行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洪武朝
冕服制度
动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洪武十九年前的“御海洋”击倭战略
被引量:
2
12
作者
刘璐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84-90,共7页
有关洪武十九年以前海防建设的成效,学界往往多为忽略或估量太低。事实上,明太祖在早年征战中整合了内陆水军以及元末的海上力量,并在"御海洋"的战略下组建成一支强大的巡洋舰队。洪武朝前期的海军力量不仅保障了海运的开展,...
有关洪武十九年以前海防建设的成效,学界往往多为忽略或估量太低。事实上,明太祖在早年征战中整合了内陆水军以及元末的海上力量,并在"御海洋"的战略下组建成一支强大的巡洋舰队。洪武朝前期的海军力量不仅保障了海运的开展,而且在击倭上也能采取主动巡捕、御之于远洋的军事行动,使得沿海终于基本无事。但遗憾的是洪武十九年以后因海防战略的转变,这种主动进取的海洋精神随之颓废,明初海防在"固海岸"的战略布局下从海上退缩到海岸线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武十九年
御海洋
海军力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盐腔形成年代考
被引量:
1
13
作者
戴和冰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34-46,共13页
海盐腔是早期南戏的重要声腔,在杂剧盛行的时代,它的形成是由"剧"到"剧"的体系内衍生和传承,但是,南戏并不都唱南曲,南曲是南戏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歌谣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海盐腔不仅要歌唱,还必须是具有南方...
海盐腔是早期南戏的重要声腔,在杂剧盛行的时代,它的形成是由"剧"到"剧"的体系内衍生和传承,但是,南戏并不都唱南曲,南曲是南戏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歌谣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海盐腔不仅要歌唱,还必须是具有南方海盐特色的歌唱,并最终将歌谣土调纳入曲牌体制。陆采《冶城客论》及徐渭《南词叙录》所言"南都"以"南曲北调"演唱《琵琶记》的"浙音"即是最早的海盐腔,时在明初,具体形成时间在洪武元年至十年(1368—1377)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盐腔
歌谣土调曲牌化
南曲北调
形成年代
明洪武朝前十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疑《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系“陶真”唱本
被引量:
1
14
作者
蔡一鹏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8-50,共3页
陶真是从北宋汴京辗转流传到南宋临安的一种民间说唱文学。由于文献阙如,后人对它的文学形式和演唱体制已不甚了了,直到《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重新面世,人们对这一流传了数百年的说唱伎艺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从唱词的句式、开篇的...
陶真是从北宋汴京辗转流传到南宋临安的一种民间说唱文学。由于文献阙如,后人对它的文学形式和演唱体制已不甚了了,直到《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重新面世,人们对这一流传了数百年的说唱伎艺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从唱词的句式、开篇的引子以及词话名目的别称等几个方面论证北京永顺堂刊印的13种词话,很可能就是宋元间流传下来的陶真唱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
陶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韵会定正》的韵类特点——兼与《古今韵会举要》和《洪武正韵》比较
被引量:
1
15
作者
邓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26-32,64,共8页
《韵会定正》为明初孙吾与所作的韵书,此书久已亡佚,但在现存《永乐大典》和《洪武正韵笺》中保存了其一部分反切。这些反切反映出《韵会定正》韵类的12条特点,有些特点反映出通语韵母在明初的进一步变化,还有一些则透露出作者的方音。...
《韵会定正》为明初孙吾与所作的韵书,此书久已亡佚,但在现存《永乐大典》和《洪武正韵笺》中保存了其一部分反切。这些反切反映出《韵会定正》韵类的12条特点,有些特点反映出通语韵母在明初的进一步变化,还有一些则透露出作者的方音。总体看来,该韵书的韵类系统与《古今韵会举要》相比已有很大发展,而与《洪武正韵》(八十韵本)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会定正》
韵类
通语韵母
孙吾与
《永乐大典》
《洪武正韵》
《古今韵会举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康熙朝《明史》监修与总裁正误
被引量:
1
16
作者
潘志和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3-66,共4页
关于康熙朝《明史》监修、总裁,学人多以李晋华《明史纂修考》一文意见为成说。实际上,李晋华文章所列四任监修、总裁,第二任与实际出入很大,三、四任根本不存在,最后一任没列出——而正是这最后一任监修、总裁的努力成就了"416卷...
关于康熙朝《明史》监修、总裁,学人多以李晋华《明史纂修考》一文意见为成说。实际上,李晋华文章所列四任监修、总裁,第二任与实际出入很大,三、四任根本不存在,最后一任没列出——而正是这最后一任监修、总裁的努力成就了"416卷本《明史》"。终康熙朝重新任命实际上仅最后这一次,某人曾三次或四次任总裁的说法不能成立,监修、总裁频换导致康熙朝《明史》编修不能完成的说法并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朝
监修
总裁
任命
“416卷本《明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都察院更置时间考论
被引量:
2
17
作者
黄阿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6-80,共5页
明史学界对于《明史·职官志》记载的明代都察院更置于洪武十五年的说法,深信不疑。事实上,明清史籍关于明代都察院的更置时间,至少存在洪武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三种说法。对于洪武十三年说,由于文献存在明显的记载错误,不足为...
明史学界对于《明史·职官志》记载的明代都察院更置于洪武十五年的说法,深信不疑。事实上,明清史籍关于明代都察院的更置时间,至少存在洪武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三种说法。对于洪武十三年说,由于文献存在明显的记载错误,不足为据。在洪武十四年和洪武十五年两种说法之中,运用反证法,考证明代都察院应该是更置于洪武十四年,而非洪武十五年,都察院时最高长官为监察都御史,而不是监察御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都察院
洪武十四年
反证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河南三教堂盛衰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
1
18
作者
王兴亚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53-66,共14页
三教堂是儒释道三教和合文化思想的载体,是神明奉祀场所。由明到清,三教堂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落的历史转变。在清代前期,三教并重的宗教文化政策推动下,河南三教堂多达590余处,居于全国之首,成为中国宗教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亮点,它以圣...
三教堂是儒释道三教和合文化思想的载体,是神明奉祀场所。由明到清,三教堂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落的历史转变。在清代前期,三教并重的宗教文化政策推动下,河南三教堂多达590余处,居于全国之首,成为中国宗教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亮点,它以圣像合一、祀孔子于佛寺道观的形式向基层社会渗透,对于民众教化、增强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到乾隆时期,由于这种模式与清政府尊孔思想主张相悖,遂两次下令禁止,使其从发展顶峰跌落下来,但它并没有从此消失,而是禁而不止,持续发酵。它的盛衰嬗变进程,是国家意志与民间信仰之间冲突与调和的缩影,彰显着民间信仰的智慧与生机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河南
三教堂
鼎盛
乾隆九年禁令
衰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洪武、永乐年间治藏政策述略
被引量:
2
19
作者
陈柏萍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3-27,共5页
明洪武和永乐年间分别通过建立都司、卫所这种军政合一地方行政机构和册封法王等宗教首领来行使对西藏地方的行政管理职能,维持中央王朝的统辖。
关键词
明朝
洪武
永乐
治藏政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朝的南端——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前后北京外城商业活动与城市格局
被引量:
1
20
作者
陈薇
《建筑师》
2007年第3期57-68,共12页
以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修建北京外城为标志,由元大都至明永乐的北京帝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天朝南端商业活动的繁荣对城市格局的改变非常关键。论文主要从历史维度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年修建外城以前...
以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修建北京外城为标志,由元大都至明永乐的北京帝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天朝南端商业活动的繁荣对城市格局的改变非常关键。论文主要从历史维度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年修建外城以前天朝南端的城市格局和活动:二.嘉靖三十二年至嘉靖四十三年(1553—1564年)修建外城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三.外城完成后的商业活动对城市格局的影响。进一步地,论文在结语中阐述城市边缘交通的便捷性、商业活动的弹性、商业人群的多元性、商业管理的多样性等,对帝都城市格局变化过程和完善的影响和渗透作用,从而从一个侧面加强了对帝都北京城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
北京
外城
商业
城市格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宣德十年月五星凌犯》看回回历法在明朝的使用
被引量:
7
1
作者
石云里
李亮
李辉芳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6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173022)
文摘
《宣德十年月五星凌犯》是15世纪40年代从中国明朝传入朝鲜李朝的一份重要的天文学文件,详细列出了明宣德十年全年月亮和五大行星之间以及它们对恒星的凌犯现象。经验算,这些结果都是用明初编订的《回回历法》中所给出的算法计算的,目的显然是为中国的凌犯星占服务的,与朱元璋下令翻译回回天文星占著作的初衷一致。新发现的其他史料也表明,明朝政府除了把回回历法用于日月食的预报外,每年还用它计算回回民用历书、天文年历以及月亮和五星的凌犯;而且,对月亮和五星凌犯的计算结果及其星占也确实被朱元璋用于自己的政治活动之中。
关键词
《宣德十年月五星凌犯》
回回历法
明朝
天文学
星占
朱元璋
Keywords
Encroachments
of
the
Moon and
the
Five Planets in
the
10th Year
of
the
Xuande
reign
, Chinese-Islamic System
of
Calendrical Astronomy,
ming
dynasty
, astronomy, astrology, Zhu Yuanzhang
分类号
P125 [天文地球—天体测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明万历中后期言官对神宗的批判
被引量:
6
2
作者
蔡明伦
机构
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37,共7页
文摘
明万历中后期,以言官为首的官僚集团兴起了一股批判明神宗的风潮。其根本缘由,首先是神宗君德严重缺失,其次在于言官勇于以道事君。在深层次上,这种批判也是该时期政局危殆、皇权变异并衰落以及士风日下、部分言官沽名钓誉等社会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这种批判并未摆脱传统的“尊君—罪君”的政治评判模式,但它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先导和重要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
明代
万历中后期
言官
神宗
君主批判
Keywords
ming
dynasty
late Wanli
reign
supervisors
Shenzong Emperor
monarchy criticism
分类号
K248.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塑皇权:洪武时期的冕制规划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志云
机构
湖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5-42,共8页
文摘
冕服礼制并非只是空洞的繁文缛节,在议定过程与具体内容之中,皇权政治的某些观念得到了隐秘的表达。作为明帝国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冕服礼制在当时受到了朱元璋集团的高度重视,规划从洪武元年开始,至二十四年已成定制。明代冕服礼制折射出君臣之间的悬隔与"家天下"的皇权观念,其程度之深,似史无前例。明代皇权观念的变化,除一定程度上受元代的影响之外,朱元璋的个人意志也非常重要,此外,儒士期待"圣君"重建理想社会秩序的激情亦强化了绝对皇权的观念,这些在洪武时代君臣议定冕制的过程中都有所反映。
关键词
明代
洪武
冕服
礼制
皇权
Keywords
ming
dynasty
hongwu
Mianfu
ritual system
imperial power
分类号
K248.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洪武时期高丽、李朝与明朝关系探析
被引量:
6
4
作者
刁书仁
机构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8-6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1EZS002)
文摘
明洪武初年,为了防止北元与高丽联手,明太祖朱元璋积极与高丽王朝交往,而高丽王朝面对北元与明朝两大势力一时尚未作出选择,时而对北元、明朝采取双边外交,时而弃明投元,致使两国关系十分紧张。李成桂改国号李氏朝鲜后,两国关系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直到明成祖朱棣即位,明朝与李朝的关系才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
明朝
高丽
李朝
关系
洪武时期
Keywords
the
ming
dynasty
Korea
the
Li
dynasty
relationship
the
hongwu
Period
分类号
K248.1 [历史地理—中国史]
D829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郊礼改制述论
被引量:
3
5
作者
赵克生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7,共6页
文摘
明代郊礼经历了由“分”改“合”、由“合”变“分”的曲折过程 ,郊礼改制主要发生于洪武、嘉靖两朝。洪武朝改天地分祀为天地合祀 ,使礼仪简化而易行 ,反映了明太祖“重本尚诚”、不事虚文的政治现实主义。而世宗改天地合祀为天地分祀 ,并通过郊祀配位和明堂配享 ,使郊礼改制成为推动兴献帝“称宗入庙”
关键词
明代
郊礼
改制
洪武
嘉靖
Keywords
the
ming
dynasty
Jiaoli
reform
hongwu
Jiajing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洪武官窑低温黄釉瓷的发现及其时代考证
被引量:
5
6
作者
曹建文
机构
东南大学艺术学系
出处
《东南文化》
2003年第5期73-75,共3页
文摘
本文通过研究景德镇御窑厂附近发现的多种低温黄釉瓷器,参照有关实物资料和文献史料,认为明洪武早期就已经出现了低温黄釉瓷,并且所发现的这些低温黄釉瓷器的生产时间应在洪武四年左右。
关键词
黄釉瓷器
官窑
明代洪武
Keywords
Yellow Glazed Pottery
of
ficial kiln
hongwu
reign
of
ming
dynasty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洪武初年明、北元、高丽的地缘政治格局
被引量:
3
7
作者
赵现海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古代文明》
CSSCI
2010年第1期90-97,共8页
文摘
洪武初年,明朝、北元政治中心皆处于东部,对地处东北亚的高丽十分重视,极力经营。洪武五年之前,明军在东北亚的势力逐渐增长,压倒北元的传统影响,高丽恭愍王王颛断绝了与北元的联系,结束了元朝、高丽传统的以政治联姻为纽带的政治联盟,与明朝建立了以“华夷秩序”为纽带的新的政治联盟。洪武五年“岭北之役”后,王颛面对北元复兴的态势与国内亲元派势力的再次活跃,采取了与北元暗中缓和关系的举措,后又在无法彻底倒向北元的情况下,选择彻底倒向明朝,征伐耽罗蒙古人,但却因此激化了与国内亲元派权贵的矛盾而被杀死,重新由亲元派权贵掌权的高丽倒向了北元。
关键词
洪武初年
地缘政治
明朝
高丽
Keywords
Early
hongwu
period Geopolitics
ming
dynasty
Gaoli
dynasty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F437.02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外交诏令的分类考察——以洪武朝奠基期为例
被引量:
4
8
作者
万明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6-46,共11页
文摘
以所见明太祖亲撰外交诏令为主,结合明人关于文体的阐述,对所见中外史籍中的洪武朝外交诏令的各种类型,逐一举证进行辨析,探讨明代外交诏令文书的源流、存在形态及其特征。
关键词
明朝
外交诏令
分类
洪武朝
Keywords
ming
dynasty
diplomatic edicts
classification
the
hongwu
time
of
ming
dynasty
分类号
K248.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明初洪武时期的山东海防
被引量:
6
9
作者
赵红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4-460,共7页
文摘
明初洪武时期的海防与防御倭寇、海盗侵扰密不可分。明初洪武时期,山东是遭受倭寇侵害较为严重的地区。明太祖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山东海防:一是与日本进行外交交涉,但以失败告终;二是厉行“海禁”政策,虽对防御倭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负面影响更是深远;三是加强海防建设,包括建设水军、设置沿海卫所、建立海防工事等,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由于明太祖励精图治,洪武时期的山东海防部署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卫所为中心、水陆配合的海防体系。但是,透析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明初洪武时期的海防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已呈现出日趋消极保守的态势。
关键词
明初
洪武时期
明太祖
山东海防
倭寇
Keywords
the
early
ming
dynasty
,
hongwu
Period, ZHU Yuan - zhang, costal defense
of
Shandong, Japanese invaders
分类号
K248.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洪武初中日僧人间的文化交往——以日僧绝海中津为例
被引量:
2
10
作者
牛建强
机构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8,共8页
文摘
在日本中世,以五山寺院为中心的禅僧垄断汉文学,并介入对华外交事务。自宋元以来以两国僧人交往活动(或日僧直接来华,或中国僧人赴日)为核心的中日文化交流在明洪武初仍在继续并得到新的发展。当时,作为京都五山文化代表的绝海中津亲自渡明,居留时间长达八年,习禅之余,间染汉诗,水平几敌中土。绝海虽称典型,然也浓缩和反映出其时中日文化频繁交往的情形。
关键词
明朝
洪武初年
绝海中滓
五山文化
文化交往
Keywords
ming
dynasty
the
early years
of
hongwu
period
zekkaityfisin
gozan culture
cultural exchange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冕服制度的确立与洪武朝调整动因浅析
被引量:
2
11
作者
赵连赏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出处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27-31,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8ZD20)明代部分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中国古代服饰体系中,冕服制度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著称于世,它既是古代国家服饰制度的出色代表,又是传统礼仪文化的完美化身,还在一定程度上承载和记录着历史的变迁。主要由朱元璋精心打造起来的明代冕服制度,虽然相比周代和唐代、宋代其使用范围被大幅缩减,但冕服制度的传统文化内涵并未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朱元璋通过明初冕服制度的建立和随后数次冕制的更定来加强、巩固统治,向有利于他突出皇权皇威的目的不断迈进。本文仅对明初冕服制度的确立及动因和随后在洪武朝内发生的若干次冕服制度调整内容及动因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
明代
洪武朝
冕服制度
动因
Keywords
ming
dynasty
hongwu
period
Mianfu system
motivation
分类号
J18 [艺术—艺术理论]
J523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洪武十九年前的“御海洋”击倭战略
被引量:
2
12
作者
刘璐璐
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84-90,共7页
文摘
有关洪武十九年以前海防建设的成效,学界往往多为忽略或估量太低。事实上,明太祖在早年征战中整合了内陆水军以及元末的海上力量,并在"御海洋"的战略下组建成一支强大的巡洋舰队。洪武朝前期的海军力量不仅保障了海运的开展,而且在击倭上也能采取主动巡捕、御之于远洋的军事行动,使得沿海终于基本无事。但遗憾的是洪武十九年以后因海防战略的转变,这种主动进取的海洋精神随之颓废,明初海防在"固海岸"的战略布局下从海上退缩到海岸线一带。
关键词
洪武十九年
御海洋
海军力量
Keywords
ming
hongwu
dynasty
the
positive maritime strategy
naval forces
分类号
K248.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盐腔形成年代考
被引量:
1
13
作者
戴和冰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34-46,共13页
文摘
海盐腔是早期南戏的重要声腔,在杂剧盛行的时代,它的形成是由"剧"到"剧"的体系内衍生和传承,但是,南戏并不都唱南曲,南曲是南戏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歌谣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海盐腔不仅要歌唱,还必须是具有南方海盐特色的歌唱,并最终将歌谣土调纳入曲牌体制。陆采《冶城客论》及徐渭《南词叙录》所言"南都"以"南曲北调"演唱《琵琶记》的"浙音"即是最早的海盐腔,时在明初,具体形成时间在洪武元年至十年(1368—1377)间。
关键词
海盐腔
歌谣土调曲牌化
南曲北调
形成年代
明洪武朝前十年
Keywords
Haiyanqiang
folk songs merging into qupai
sou
the
rn songs and nor
the
rn tunes
date
the
first decade
of
hongwu
period in
ming
dynasty
分类号
J820.9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疑《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系“陶真”唱本
被引量:
1
14
作者
蔡一鹏
机构
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8-50,共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研究>(05JA750-44031)
文摘
陶真是从北宋汴京辗转流传到南宋临安的一种民间说唱文学。由于文献阙如,后人对它的文学形式和演唱体制已不甚了了,直到《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重新面世,人们对这一流传了数百年的说唱伎艺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从唱词的句式、开篇的引子以及词话名目的别称等几个方面论证北京永顺堂刊印的13种词话,很可能就是宋元间流传下来的陶真唱本。
关键词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
陶真
Keywords
Collection
of
Libretto in
the
reign
of
Chenghua in
the
ming
dynasty
Taozhe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韵会定正》的韵类特点——兼与《古今韵会举要》和《洪武正韵》比较
被引量:
1
15
作者
邓强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26-32,64,共8页
文摘
《韵会定正》为明初孙吾与所作的韵书,此书久已亡佚,但在现存《永乐大典》和《洪武正韵笺》中保存了其一部分反切。这些反切反映出《韵会定正》韵类的12条特点,有些特点反映出通语韵母在明初的进一步变化,还有一些则透露出作者的方音。总体看来,该韵书的韵类系统与《古今韵会举要》相比已有很大发展,而与《洪武正韵》(八十韵本)较为接近。
关键词
《韵会定正》
韵类
通语韵母
孙吾与
《永乐大典》
《洪武正韵》
《古今韵会举要》
Keywords
Yunhui Dingzheng (Phonemes Collection )
final sounds categories
Mandarin final sounds
Sun Wuyu
Yongle Dadian (
the
Encyclopedia Edited in
the
Year
of
Yongle
of
ming
dynasty
)
hongwu
Zhengyun( Phonemes Collection Edited in
the
Period
of
hongwu
)
Gujin Yunhui Juyao (Ancient and Present Phonemes Collection)
分类号
H11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康熙朝《明史》监修与总裁正误
被引量:
1
16
作者
潘志和
机构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63-66,共4页
文摘
关于康熙朝《明史》监修、总裁,学人多以李晋华《明史纂修考》一文意见为成说。实际上,李晋华文章所列四任监修、总裁,第二任与实际出入很大,三、四任根本不存在,最后一任没列出——而正是这最后一任监修、总裁的努力成就了"416卷本《明史》"。终康熙朝重新任命实际上仅最后这一次,某人曾三次或四次任总裁的说法不能成立,监修、总裁频换导致康熙朝《明史》编修不能完成的说法并不成立。
关键词
康熙朝
监修
总裁
任命
“416卷本《明史》”
Keywords
in
the
reign
of
Kangxi
supervision
president
appointment
"
the
history
of
the
ming
dynasty
" in 416 volumes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都察院更置时间考论
被引量:
2
17
作者
黄阿明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6-80,共5页
文摘
明史学界对于《明史·职官志》记载的明代都察院更置于洪武十五年的说法,深信不疑。事实上,明清史籍关于明代都察院的更置时间,至少存在洪武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三种说法。对于洪武十三年说,由于文献存在明显的记载错误,不足为据。在洪武十四年和洪武十五年两种说法之中,运用反证法,考证明代都察院应该是更置于洪武十四年,而非洪武十五年,都察院时最高长官为监察都御史,而不是监察御史。
关键词
明代
都察院
洪武十四年
反证法
Keywords
the
ming
dynasty
the
Imperial Supervisory Institution
the
14th year during Emperor's
hongwu
reign
apagoge
分类号
F239.22 [经济管理—会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河南三教堂盛衰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
1
18
作者
王兴亚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53-66,共14页
文摘
三教堂是儒释道三教和合文化思想的载体,是神明奉祀场所。由明到清,三教堂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落的历史转变。在清代前期,三教并重的宗教文化政策推动下,河南三教堂多达590余处,居于全国之首,成为中国宗教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亮点,它以圣像合一、祀孔子于佛寺道观的形式向基层社会渗透,对于民众教化、增强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到乾隆时期,由于这种模式与清政府尊孔思想主张相悖,遂两次下令禁止,使其从发展顶峰跌落下来,但它并没有从此消失,而是禁而不止,持续发酵。它的盛衰嬗变进程,是国家意志与民间信仰之间冲突与调和的缩影,彰显着民间信仰的智慧与生机活力。
关键词
明清
河南
三教堂
鼎盛
乾隆九年禁令
衰落
Keywords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enan
San Jiao Tang
prosperity
prohibition in
the
9th year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
decline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洪武、永乐年间治藏政策述略
被引量:
2
19
作者
陈柏萍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
出处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3-27,共5页
文摘
明洪武和永乐年间分别通过建立都司、卫所这种军政合一地方行政机构和册封法王等宗教首领来行使对西藏地方的行政管理职能,维持中央王朝的统辖。
关键词
明朝
洪武
永乐
治藏政策
Keywords
the
ming
dynasty
Emperor
hongwu
Emperor Yongle
Tibetan Policy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朝的南端——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前后北京外城商业活动与城市格局
被引量:
1
20
作者
陈薇
机构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建筑师》
2007年第3期57-68,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陈薇.项目编号:50278014
文摘
以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修建北京外城为标志,由元大都至明永乐的北京帝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天朝南端商业活动的繁荣对城市格局的改变非常关键。论文主要从历史维度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年修建外城以前天朝南端的城市格局和活动:二.嘉靖三十二年至嘉靖四十三年(1553—1564年)修建外城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三.外城完成后的商业活动对城市格局的影响。进一步地,论文在结语中阐述城市边缘交通的便捷性、商业活动的弹性、商业人群的多元性、商业管理的多样性等,对帝都城市格局变化过程和完善的影响和渗透作用,从而从一个侧面加强了对帝都北京城的理解。
关键词
嘉靖
北京
外城
商业
城市格局
Keywords
Jiajing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 Beijing, Outer city, Commence, Urban pattern
分类号
TU-09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宣德十年月五星凌犯》看回回历法在明朝的使用
石云里
李亮
李辉芳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明万历中后期言官对神宗的批判
蔡明伦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重塑皇权:洪武时期的冕制规划
张志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洪武时期高丽、李朝与明朝关系探析
刁书仁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明代郊礼改制述论
赵克生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明洪武官窑低温黄釉瓷的发现及其时代考证
曹建文
《东南文化》
200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洪武初年明、北元、高丽的地缘政治格局
赵现海
《古代文明》
CSSCI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明代外交诏令的分类考察——以洪武朝奠基期为例
万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明初洪武时期的山东海防
赵红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明洪武初中日僧人间的文化交往——以日僧绝海中津为例
牛建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明代冕服制度的确立与洪武朝调整动因浅析
赵连赏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明洪武十九年前的“御海洋”击倭战略
刘璐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海盐腔形成年代考
戴和冰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疑《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系“陶真”唱本
蔡一鹏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韵会定正》的韵类特点——兼与《古今韵会举要》和《洪武正韵》比较
邓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康熙朝《明史》监修与总裁正误
潘志和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明代都察院更置时间考论
黄阿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明清河南三教堂盛衰的历史考察
王兴亚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明洪武、永乐年间治藏政策述略
陈柏萍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天朝的南端——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前后北京外城商业活动与城市格局
陈薇
《建筑师》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