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蛋白质组学揭示茉莉酸甲酯诱导的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
1
作者 张逸风 赵瑜君 +4 位作者 苏平 吴晓毅 夏梦 高伟 黄璐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316-327,共12页
目的:探索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途径,以提高其产量或用于合成生物学异源生产。方法:使用无标记(lable-free)比较蛋白质组学对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的雷公藤悬浮细胞进行测序,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本体(GO)分析等方法... 目的:探索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途径,以提高其产量或用于合成生物学异源生产。方法:使用无标记(lable-free)比较蛋白质组学对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的雷公藤悬浮细胞进行测序,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本体(GO)分析等方法,结合基因转录表达分析和基因体内功能研究,逐步筛选参与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的功能基因。结果:MeJA诱导不同时间的样品组鉴定得到376个差异蛋白质,包括8个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3个转录因子(TF)和2-氧戊二酸依赖的双加氧酶(2ODD)。其中CYP71BE89、CYP82AQ2和Tw2ODD基因在MeJA诱导及植物不同组织部位中,均与已知参与雷公藤甲素母核环化的二萜合酶TwTPS7(v2)和TwTPS27(v2)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表明其可能与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相关。进一步利用植物细胞体内功能研究,验证了CYP71BE89、CYP82AQ2和Tw2ODD基因干扰使雷公藤甲素积累分别降低了24.1%、41.4%和71.4%,表明了3个基因与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直接相关。结论: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了几种与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相关的蛋白,进一步表征了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与外源激素刺激之间的关系,并为发掘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比较蛋白质组学 雷公藤甲素 细胞色素P450酶 2-氧戊二酸依赖的双加氧酶
下载PDF
雷公藤血液毒性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郑肖庆 丁樱 +1 位作者 徐闪闪 郭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79,共5页
雷公藤用药历史悠久,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常用于多种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作为一种传统有毒中药,其血液毒性也不容小觑,限制了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综述雷公藤相关研究,梳理分析... 雷公藤用药历史悠久,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常用于多种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作为一种传统有毒中药,其血液毒性也不容小觑,限制了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综述雷公藤相关研究,梳理分析血液毒性表现特点发现,患者临床表现轻重不同,重者可能会产生骨髓抑制,但发生率低,且大多可逆。由于其所含化学成分复杂,不同成分致血液毒性产生的机制各异。对雷公藤所含有的主要毒性成分进行归类梳理,并从抑制细胞周期、影响转录调节、致突变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总结其血液毒性作用机制,对雷公藤减毒的中西医防治措施进行整理与发掘,总结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西药减毒机制,为其在临床的使用提供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血液毒性 作用机制 配伍减毒
下载PDF
内生真菌对雷公藤组培苗生长、生理及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吴慧 胡清霞 +4 位作者 宋萍 林照授 封磊 吴承祯 洪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分析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11株内生真菌的促生潜力,并将11株内生真菌与雷公藤组培苗共生培养,研究了其对组培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主要营养元素含量以及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甲素含量的影响。结... 分析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11株内生真菌的促生潜力,并将11株内生真菌与雷公藤组培苗共生培养,研究了其对组培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主要营养元素含量以及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公藤11株内生真菌均具有分泌吲哚乙酸、产铁载体和溶磷能力,其中,菌株NS6、NS7、NS14和NS32的吲哚乙酸分泌量较大(大于17.00 mg·L^(-1)),菌株NS1、NS4、NS6、NS25和NS33的产铁载体能力很高〔80%<铁载体相对产量(SP)≤100%〕,菌株NS1、NS4、NS6、NS13和NS31溶磷量较大(大于0.70 mg·L^(-1))。与对照相比,菌株NS1、NS6、NS31、NS32和NS33总体显著(P<0.05)增加雷公藤组培苗的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其中,菌株NS6、NS32和NS33显著增加组培苗株高,菌株NS1和NS6显著促进组培苗最长根长,菌株NS6显著增加组培苗单株叶片数。与对照相比,除菌株NS13外,其余10株菌株均显著提高组培苗叶片叶绿素含量;菌株NS1、NS7、NS18、NS31和NS32显著提高组培苗叶片最大荧光,菌株NS14显著提高组培苗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与对照相比,菌株NS1、NS7、NS14、NS31、NS32和NS33显著提高组培苗C、P和K含量,菌株NS1、NS4、NS32和NS33显著提高组培苗N含量。与对照相比,11株内生真菌均能显著提高组培苗根和茎中雷公藤红素含量,仅菌株NS33显著提高叶片中雷公藤红素含量;与11株内生真菌共生培养的组培苗茎和叶片中未检出雷公藤甲素,菌株NS6、NS7、NS13、NS25、NS32和NS33显著提高根中雷公藤甲素含量。综合研究认为,菌株NS1、NS6、NS31、NS32和NS33具有多种促生潜力且能改善雷公藤组培苗生长,促进根和茎中雷公藤红素积累;菌株NS6、NS32和NS33促进根中雷公藤甲素积累,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内生真菌 促生 雷公藤红素 雷公藤甲素
下载PDF
海南粗榧(Cephalotaxusmannii Hook.f.)化学元素含量及变异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杜道林 苏杰 +3 位作者 郭力华 舒火明 付永川 向志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利用变异系数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对海南坝王岭等五个海南粗榧群体植株及其不同器官的 C、H、N、K等15种化学元素分布及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海南粗榧 (Cephalotaxus mannii Hook. f.)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分布总体呈 Ca>K型 ,但枝... 利用变异系数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对海南坝王岭等五个海南粗榧群体植株及其不同器官的 C、H、N、K等15种化学元素分布及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海南粗榧 (Cephalotaxus mannii Hook. f.)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分布总体呈 Ca>K型 ,但枝、茎、根、种子等不同器官却表现为 K>Ca型 ;2 )海南粗榧群体内各化学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 ,但群体内和群体间基本无显著差异 ;3)海南粗榧不同群体同一器官间元素含量相对稳定 ,变异系数不太大 ,群体不同器官间则呈现显著甚至极显著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粗榧 化学元素 含量 变异 三尖杉科
下载PDF
长毛风毛菊提取物治疗肾性水肿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王昭君 詹兰兰 +4 位作者 姚闽 钟国跃 冯育林 李军茂 占堆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38-450,共13页
目的阐明藏药长毛风毛菊的药效及化学成分,探讨其有效成分、关键靶点和相关通路,明确其治疗肾性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阿霉素诱导肾性水肿模型组,长毛风毛菊给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探讨各组总蛋... 目的阐明藏药长毛风毛菊的药效及化学成分,探讨其有效成分、关键靶点和相关通路,明确其治疗肾性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阿霉素诱导肾性水肿模型组,长毛风毛菊给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探讨各组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指标的情况。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藏药长毛风毛菊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在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数据库分别获取长毛风毛菊化学成分靶点和肾性水肿靶点,取交集获得治疗肾性水肿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将药物、靶点等导入到Cytoscape3.7.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图。筛选出排名靠前的6个基因和12个有效成分,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网络药理预测的准确性,揭示长毛风毛菊治疗肾性水肿的作用机制。结果大鼠血清中TP、HDL-C指标上调,BUN、SCr、TC、TG和LDL-C指标均下调。从藏药长毛风毛菊提取物中共鉴定了71个化合物,包括7个苯丙素类、16个绿原酸类和39个黄酮类等成分。通过预测得出75个长毛风毛菊治疗肾性水肿靶点,GO富集共涉及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3个方面,KEGG富集结果显示PI3K/AKT、AGE-RAGE、MAPK等是显著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结合能Vina评分均小于0,高效验证了网络药理预测的准确性。结论该研究基于药效学实验,结合UPLC-Q-TOF-MS/MS鉴定、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分子对接技术,表明长毛风毛菊能够治疗肾性水肿,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AGE-RAGE、MAPK信号通路中TP53、PI3K、AKT等相关靶点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毛风毛菊 UPLC-Q-TOF-MS/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肾性水肿
下载PDF
基于筒鞘蛇菰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其对高尿酸细胞模型和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6
作者 刘丽 黄林生 +4 位作者 赵永恒 曹文洁 钱永帅 余惠凡 李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70,共13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内外高尿酸模型实验探讨筒鞘蛇菰治疗高尿酸血症(HUA)的作用,阐明其活性成分的主要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台湾地区中医药资料库、本草组鉴数据库、化学专业数据库、TargetNet数据库、...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内外高尿酸模型实验探讨筒鞘蛇菰治疗高尿酸血症(HUA)的作用,阐明其活性成分的主要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台湾地区中医药资料库、本草组鉴数据库、化学专业数据库、TargetNet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药物靶点数据库(TTD)、DrugBank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和Venny数据库获取筒鞘蛇菰治疗HUA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筒鞘蛇菰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和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筒鞘蛇菰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采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组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NRK-52E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给药组、模型组和不同浓度(2.0、10.0及50.0μmol·L-1)圣草酚(EDT)组,模型组和不同浓度EDT组细胞采用腺苷诱导制备高尿酸细胞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尿酸(UA)水平。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给药组、模型组和EDT组,后2组小鼠制备HUA模型,采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UA、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取小鼠两侧肾组织,称质量,计算各组小鼠肾脏指数;TUNEL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筛选得到筒鞘蛇菰6种活性成分,涉及116个交集靶点,14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得到1828个GO条目和145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EDT与MMP-9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高尿酸细胞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U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2.0、10.0和50.0μmol·L-1 EDT组细胞中U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UA、Cr和BUN水平及肾脏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EDT组小鼠血清中UA、Cr和BUN水平及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可见大量凋亡细胞;与模型组比较,EDT组小鼠肾组织中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p-AKT/AKT及p-PI3K/PI3K比值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Bax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EDT组小鼠肾组织中p-AKT/AKT及p-PI3K/PI3K比值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Bax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筒鞘蛇菰活性成分EDT具有降UA作用,且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并缓解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筒鞘蛇菰 圣草酚 高尿酸血症 肾损伤
下载PDF
青稞苗期耐低氮能力的品种差异分析
7
作者 安立昆 马爱莎 +2 位作者 姚有华 其美永藏 吴昆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4-841,共8页
以8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分析低氮胁迫下青稞苗期的农艺性状和耐低氮能力。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各青稞农艺性状都出现显著差异。所有青稞中株高、植株鲜质量、植株干质量都明显下降,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都明显上升。但不同品种的根... 以8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分析低氮胁迫下青稞苗期的农艺性状和耐低氮能力。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各青稞农艺性状都出现显著差异。所有青稞中株高、植株鲜质量、植株干质量都明显下降,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都明显上升。但不同品种的根冠比变化差异不同,通过对各农艺性状分析发现,植株和根的鲜质量和干质量更能反映青稞的耐低氮能力,其中根干质量是筛选耐低氮青稞的最重要农艺性状,可以作为青稞耐低氮资源筛选的重要指标。多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青稞耐低氮能力为‘昆仑15’>‘黄青1号’>‘肚里黄’>‘昆仑14’>‘昆仑18’>‘二道眉白青稞’>‘洛隆宗’>‘特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低氮胁迫 苗期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八角莽草酸含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8
作者 何江 蒙玥盈 +1 位作者 马道承 王凌晖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八角是广西南部的特色植物,其果实具有独特的香气,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常用烹饪的调味品之一,同时也是药用、化工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八角果实含有大量的莽草酸,其枝条、叶片上也有少量莽草酸分布。莽草酸是植物和微生物的重要代谢产物,... 八角是广西南部的特色植物,其果实具有独特的香气,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常用烹饪的调味品之一,同时也是药用、化工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八角果实含有大量的莽草酸,其枝条、叶片上也有少量莽草酸分布。莽草酸是植物和微生物的重要代谢产物,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可作为抗病毒和抗癌药物的中间体,也是治疗当前流行的甲型流感特效药“磷酸奥司他韦”的主要成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八角莽草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在提取技术、分离工艺、生理活性及其应用等方面。文章综述了八角莽草酸含量影响因素研究情况,总结了影响八角莽草酸含量的因素。影响八角莽草酸含量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2种,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有不同的生境、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等,内部因素主要有生长发育过程、遗传因素等,同时不同的提取工艺提取到的莽草酸含量也不同。最后,对后期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莽草酸 含量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二茬次罗布白麻和罗布红麻叶不同采收期精油成分的GC-MS分析
9
作者 吴倩 马浩 +5 位作者 隗亚军 贾永倩 艾力克木·哈斯木 刘松岩 李沁馨 麻浩 《中国麻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75-183,共9页
以新疆的两种罗布麻为原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比较和分析二茬次罗布白麻和罗布红麻叶不同采收期的精油含量与化学成分的差异,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其成分种类及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二茬次... 以新疆的两种罗布麻为原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比较和分析二茬次罗布白麻和罗布红麻叶不同采收期的精油含量与化学成分的差异,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其成分种类及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二茬次罗布红麻叶精油含量显著高于二茬次罗布白麻叶精油,不同采收期的罗布白麻和罗布红麻叶精油提取率、成分种类、成分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10月的二茬次罗布红麻叶精油含量最高。两种二茬次罗布麻叶及不同采收期精油均检测出含量较高的叶绿醇(Phytol)、新植二烯(Neophytadiene)、植物醇(3,7,11,15-Tetramethyl-2-hexadecen-1-ol)、2,4-二叔丁基苯酚(2,4-Di-tert-butylphenol)、正十六烷酸(n-Hexadecanoic acid)等。研究认为,二茬次罗布红麻叶适合药用,罗布白麻更适用于化妆品行业,且二茬次罗布红麻叶最佳采收期为9月,二茬次罗布白麻叶最佳采收期为10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白麻 罗布红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化学成分
下载PDF
Effect of Three Extraction Methods on the Volatile Component of Illicium verum Hook.f.Analyzed by GC-MS 被引量:7
10
作者 WANG Qin JIANG Lin WEN Qibiao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7年第3期529-534,共6页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ree oil samples extracted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by steam distillation (SD), solvent extraction (SE)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were compa...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ree oil samples extracted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by steam distillation (SD), solvent extraction (SE)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were compared with one another and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quality parameters of star anise essential oil from SFE were close to that of those came from SD and SE. Although the extraction yield of star anise by SFE (9.2 %) was close to the value from SE (9.3%), it was yet higher than that came from SD (8.2%). For sensory evaluation, however, three oil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odor and taste of the products from SFE and SE were generally more natural and vivid than that came from distilled oil. The volatile compound revealed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composition existed in the distilled oil and the oleoresins prepared by SFE and 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icium verum Hook. f. steam distillation solvent extrac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GC-MS
下载PDF
Safety Evaluation of a Compound Lonicera rupicola Hook.f. et & Thomson Injection
11
作者 Haoyuan FENG Ling LI +2 位作者 Yuhan LI Lu DAI Chaoxi CHE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1期108-111,175,共5页
Safety of a compound Lonicera rupicola Hook. f. et & Thomson injection was evaluated by local irritation experiments including conjunctiva,skin and muscle irritant experiments,and the effect on weight gain was stu... Safety of a compound Lonicera rupicola Hook. f. et & Thomson injection was evaluated by local irritation experiments including conjunctiva,skin and muscle irritant experiments,and the effect on weight gain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ound L. rupicola Hook. f. et & Thomson injection had no irritation to rabbit eyes and weak irritation to rabbit ears,and had relatively strong irritation to the leg muscles of the mice. Its metabolism in mice had no abnormal 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ICERA rupicola hook.f.et&Thomson INJECTION Safety evaluation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Orbitrap-MS隔山消化学成分的鉴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童画 乔溪莹 +6 位作者 徐浩然 于庚原 程虹 冯欣 毕玥琳 林宏英 孙毅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7-814,共8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PLC-Q-Exactive-Orbitrap-MS)对苗药隔山消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隔山消75%甲醇提取液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C_(18)色谱柱(2.1 mm×150 mm,1....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PLC-Q-Exactive-Orbitrap-MS)对苗药隔山消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隔山消75%甲醇提取液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C_(18)色谱柱(2.1 mm×150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进样量2μL。质谱采用ESI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采集数据。通过比对特征碎片离子及各类化合物的一般裂解规律,结合相关文献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共鉴别出64个化合物,包括甾类、苯乙酮类、香豆素类等。结论该研究采用U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鉴定隔山消中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阐明隔山消中的有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山消 苗药 UPLC-Q-Exactive-Orbitrap-MS 化学成分 裂解规律
下载PDF
青稞酸性磷酸酶基因HvnACP2克隆和亚细胞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立昆 任晴雯 +2 位作者 姚晓华 姚有华 吴昆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34-1543,共10页
为了探索青稞酸性磷酸酶基因 HvnACP2的基因和蛋白结构特点,为青稞磷吸收利用机制研究提供基础。以青稞‘肚里黄’叶片为材料,根据植物基因组数据库Gramene中的大麦 HvACP2基因和启动子区域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获得青稞 HvnACP2基因和... 为了探索青稞酸性磷酸酶基因 HvnACP2的基因和蛋白结构特点,为青稞磷吸收利用机制研究提供基础。以青稞‘肚里黄’叶片为材料,根据植物基因组数据库Gramene中的大麦 HvACP2基因和启动子区域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获得青稞 HvnACP2基因和启动子区域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 HvnACP2基因启动子区域元件以及蛋白理化性质、跨膜结构、磷酸化位点、信号肽、二级、三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HvnACP2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启动子区域有与分生组织、光响应、厌氧、茉莉酸和脱落酸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HvnACP2蛋白由45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51 285.15 u,总原子数为7 058,亲水系数为-0.451,理论等电点为6.17,不稳定指数34.54,脂溶性指数为67.05。具有12个磷酸化位点和信号肽,不具有跨膜结构。 HvnACP2中α螺旋、延长链、β转角、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分别为18.72%、53.96%、23.57%、3.74%。 HvnACP2和其他物种的同源蛋白都有紫色酸性磷酸酶N末端结构域和金属酸性磷酸酶结构域,将 HvnACP2与其他植物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对比并构建进化树,发现青稞 HvnACP2与小麦TaACP2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 HvnACP2定位在细胞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酸性磷酸酶 HvnACP2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龙州凤仙花ImLHY和ImC4H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14
作者 赵潞秋 张晓丽 +4 位作者 李凡 谭弋 石万磊 黄美娟 黄海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464-3474,共11页
【目的】对龙州凤仙花晚期下胚轴蛋白基因(ImLHY)和肉桂酸-4-羟基化酶基因(ImC4H)进行克隆及表达分析,探讨龙州凤仙花旗瓣和翼瓣的彩斑区和非斑区颜色差异,克隆LHY和C4H基因,为凤仙花彩斑分子调控机制及花色改良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 【目的】对龙州凤仙花晚期下胚轴蛋白基因(ImLHY)和肉桂酸-4-羟基化酶基因(ImC4H)进行克隆及表达分析,探讨龙州凤仙花旗瓣和翼瓣的彩斑区和非斑区颜色差异,克隆LHY和C4H基因,为凤仙花彩斑分子调控机制及花色改良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龙州凤仙花为材料,测定其旗瓣和翼瓣的彩斑区和非斑区色度值以及总花色苷和总黄酮含量,对ImLHY和ImC4H基因进行克隆,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序列特征、蛋白结构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mLHY和ImC4H基因在不同关键发育时期(花苞期、盛花期和衰败期)旗瓣和翼瓣不同着色区的表达模式。【结果】旗瓣和翼瓣的彩斑区a*(红度值)和C*(彩度值)均高于非斑区,非斑区的L*(亮度值)大于彩斑区;旗瓣彩斑区b*(黄度值)高于旗瓣非斑区,而翼瓣彩斑区与非斑区的b*(黄度值)差异较小,且旗瓣和翼瓣的彩斑区总花色苷和总黄酮含量均高于非斑区。克隆获得ImLHY和ImC4H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为1698和1518 bp,分别编码565和505个氨基酸残基,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OR096417和OR096418。ImLHY和ImC4H蛋白均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均不具有跨膜结构域。ImLHY蛋白有1个Myb DNA-binding保守结构域,且具有MYB转录因子家族的SANT结构域,定位于细胞核中;ImC4H蛋白含有1个P450超家族结构域(PLN02394),定位于内质网上。ImLHY和ImC4H蛋白分别与喜马拉雅凤仙花LHY和C4H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68%和94%,且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中二者分别均与喜马拉雅凤仙花LHY和C4H蛋白聚在一支。ImLHY和ImC4H基因在3个关键发育时期(花苞期、盛花期和衰败期)旗瓣和翼瓣的彩斑区和非斑区中均有表达,且整体表现为在盛花期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在盛花期时,ImLHY和ImC4H基因在旗瓣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彩斑区显著高于非斑区(P<0.05),在翼瓣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非斑区高于彩斑区。【结论】ImLHY和ImC4H基因在盛花期时主要调控旗瓣彩斑形成,而在翼瓣主要调控非斑区形成,推测旗瓣和翼瓣的彩斑形成存在不同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州凤仙花 旗瓣 翼瓣 彩斑 LHY基因 C4H基因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低氮胁迫对不同青稞苗期生理特征影响和耐低氮性评价
15
作者 安立昆 姚有华 +1 位作者 姚晓华 吴昆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97-1706,共10页
对8种青稞品种在低氮培养条件下苗期叶和根中的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旨在明确适合耐低氮青稞筛选的重要生理指标,并对各青稞品种耐低氮能力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与正常培养条件相比,低氮条件下青稞各项生理指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 对8种青稞品种在低氮培养条件下苗期叶和根中的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旨在明确适合耐低氮青稞筛选的重要生理指标,并对各青稞品种耐低氮能力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与正常培养条件相比,低氮条件下青稞各项生理指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8种青稞中叶和根总氮、总蛋白、NR酶活性和叶绿素SPAD都出现下降,叶和根中脯氨酸、MDA、SOD、POD、GS酶活性出现上升,但不同品种中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幅度不同。通过对各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发现根GS酶活性可以作为青稞耐低氮资源快速筛选的初级指标,渗透调节物和抗氧化酶活性在青稞耐低氮性中起着主要作用,可以作为耐低氮青稞筛选的重要指标。多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耐低氮能力排序分别为‘黄青1号’>‘肚里黄’>‘昆仑15’>‘二道眉白青稞’>‘特邬’>‘洛隆宗’>‘昆仑18’>‘康青3号’。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耐低氮青稞资源大规模筛选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低氮胁迫 苗期 生理指标
下载PDF
藤苦参组培快繁技术
16
作者 肖明 胡琦敏 +4 位作者 庞晓云 陈晓艺 谭安蔷 李清平 罗宇东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246-248,共3页
以藤苦参(Streptocaulon griffithii Hook.f.)种子为试验材料,在种子繁殖基础上开展组培繁殖,探索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藤苦参无菌苗不定芽增殖、生根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合藤苦参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 以藤苦参(Streptocaulon griffithii Hook.f.)种子为试验材料,在种子繁殖基础上开展组培繁殖,探索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藤苦参无菌苗不定芽增殖、生根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合藤苦参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1 g/L活性炭或MS+1.5 mg/L 6-BA+0.5 mg/L NAA+1 g/L活性炭;适合藤苦参丛生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5 mg/L NAA。以种子为外植体,筛选其组织培养各阶段培养基配方,建立藤苦参组培快繁技术,以期为藤苦参资源保护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苦参(Streptocaulon griffithii hook.f.) 种子 组织培养 浓度 萌发率 快繁技术
下载PDF
青藏高原种植业碳排放量测度——以青海省青稞种植业为例
17
作者 丁亚男 丁生喜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45-50,共6页
为研究青藏高原种植业碳排放量测度问题,以青海省青稞(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种植业产生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碳成本为测算目标进行测定。通过对青海省1997—2019年的碳排放总量和农业碳排放量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青... 为研究青藏高原种植业碳排放量测度问题,以青海省青稞(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种植业产生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碳成本为测算目标进行测定。通过对青海省1997—2019年的碳排放总量和农业碳排放量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青海省碳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农业碳排放量也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基于1997—2019年青海省农业碳排放数据,使用Matlab软件中GUI工具箱搭建非线性次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并使用神经网络时序工具对青海省农业2020—2026年碳排放进行多步预测,结果显示2020—2026年青海省农业碳排放量仍呈高位波动增长的趋势,迫切需要开展“双碳”减排。依据青稞种植业碳排放来源,建立了农用柴油、人工、化肥、农药、农膜、N2O排放6个测算指标。并基于2015—2020年各测算指标的数据建立IPCC清单估算模型,最终测得青海省青稞种植业2015—2020年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和碳成本,结果显示,2015—2020年青海省青稞种植业碳排放总量并未随着青稞种植面积的增大而出现大幅度增长,而青稞种植业碳排放强度和碳成本随着青稞种植面积的增大而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青稞(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种植业 IPCC清单估算 非线性次回归神经网络 多步预测 青藏高原 青海省
下载PDF
施肥模式对青海籽用油菜和青稞种植区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蕊 王金贵 +4 位作者 李洁 胡庆兰 郭赋涵 孙扬 王瑞刚 《青海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24-32,共9页
为优化青海农作物主产区肥料的施用,促进青海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本文设置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单施化肥(NPK)和有机肥配施化肥(M+NPK)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籽用油菜和青稞种植区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 为优化青海农作物主产区肥料的施用,促进青海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本文设置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单施化肥(NPK)和有机肥配施化肥(M+NPK)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籽用油菜和青稞种植区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NPK处理显著提高青稞种植区土壤电导率、有机质、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但仅显著提高籽用油菜种植区土壤电导率.不同施肥模式对籽用油菜种植区土壤微生物量、真菌、放线菌数量影响不显著,M+NPK处理显著提高籽用油菜种植区土壤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达2.73.不同施肥模式对青稞种植区土壤微生物量影响显著,M处理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总PLFAs,细菌PLFAs和放线菌PLFAs也显著增加.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籽用油菜种植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组分的变化主要受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的影响,而青稞种植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组分的变化主要受土壤全氮和电导率的影响.因此,在当前施肥量下,青海籽用油菜种植区推荐采取有机肥配施化肥的模式,可提高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青稞种植区推荐采用单施有机肥和有机肥配施化肥模式,可提高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籽用油菜 青稞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基于ITS2和psbA-trnH序列的广西不同居群的八角谱系地理学
19
作者 王乙淋 黎金信 +4 位作者 莫明子 卢彦武 李宏宇 韦共宇 黄勇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0-325,共6页
目的:研究八角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谱系地理分布格局,为八角品种改良、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ITS2和psbA-trnH序列对广西13个栽培居群263株个体的八角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结果:八角居群ITS2和psbA-trnH拼接序... 目的:研究八角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谱系地理分布格局,为八角品种改良、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ITS2和psbA-trnH序列对广西13个栽培居群263株个体的八角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结果:八角居群ITS2和psbA-trnH拼接序列长度为872 bp,共定义了18个单倍型,居群总遗传多样性H_(t)=0.750,居群内遗传多样性H_(s)=0.680,整体单倍型多态性H_(d)=0.73952,核苷酸多态性π=0.00309。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系数N_(st)(0.091)与G_(st)(0.093)相差不大。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的八角未呈现谱系地理结构上的区别。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部(F_(st)=0.10645,P<0.001)。居群间基因交流虽较频繁,但并未发生过显著扩张,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多数居群含有单倍型H4、H1和H3,其中H4出现的频率最高(37.55%)。结论:不同居群八角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遗传变异来源于居群内部,该研究为今后八角遗传改良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谱系地理学 遗传多样性 单倍型
下载PDF
藏药粗壮秦艽和麻花秦艽的成分鉴定及4个成分的含量测定
20
作者 熊波 夏云 +4 位作者 倪梁红 桑吉东知 杨晓露 沈伟 范蓓蓓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7-413,共7页
目的:建立藏药粗壮秦艽和麻花秦艽的UPLC-TOF-MS化学成分谱分析方法以及马钱苷酸、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依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分子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及相关文献记载鉴定化学成分。选择[M-H]^(-)作为... 目的:建立藏药粗壮秦艽和麻花秦艽的UPLC-TOF-MS化学成分谱分析方法以及马钱苷酸、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依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分子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及相关文献记载鉴定化学成分。选择[M-H]^(-)作为马钱苷酸的专属离子、[M+HCOO]^(-)作为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专属离子对其进行含量测定,对不同批次药材中化学成分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建立了藏药粗壮秦艽和麻花秦艽药材的UPLC-TOF-MS成分图谱,指认38个成分,包括三萜类10个、黄酮类4个、环烯醚萜类21个、其他类成分3个。在2种药材中马钱苷酸、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的含量分别为0.51%~0.90%、1.63%~2.31%、0.08%~0.21%、0.09%~0.28%。结论:建立的藏药粗壮秦艽和中药麻花秦艽UPLC-TOF-MS成分谱能全面反映药材的化学成分组成以及不同基原药材的成分差异,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可为藏药粗壮秦艽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壮秦艽 麻花秦艽 环烯醚萜苷 UPLC-TOF-MS 成分图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