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Moment Magnitude of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Located in the Inner Mongolia Region
1
作者 Liu Fang Zhang Fan +1 位作者 Li Bin Na Re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1期53-63,共11页
Based on digital seismic waveform data from Inner Mongolia Digital Seismic Network,the source spectrum parameters of 182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from January,2009to September,2016 are derived,and the seismic mo... Based on digital seismic waveform data from Inner Mongolia Digital Seismic Network,the source spectrum parameters of 182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from January,2009to September,2016 are derived,and the seismic momentmoment magnitude MW of the earthquakes are calculated.The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drop and magnitude are obtained us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It is clear that incorporating the moment magnitude into the seismic quick report catalog and the official earthquake catalog can enrich earthquake observation report content,thus providing better service for earthquake emergency and earthquake scientific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inner mongolia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 MOMENT MAGNITUDE Seismic MOMENT
下载PDF
Spatial damage distribution of August 16,2003,Inner Mongolia,China,M_S=5.9 earth-quake and analysis
2
作者 高孟潭 许力生 +2 位作者 郭文生 万波 俞言祥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5年第2期218-225,共8页
The spatial damage distribution of August 16, 2003, Inner Mongolia, China, MS=5.9 earthquake is summariz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moment tensor solution and focal mechanism are inverted using the digital lon... The spatial damage distribution of August 16, 2003, Inner Mongolia, China, MS=5.9 earthquake is summariz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moment tensor solution and focal mechanism are inverted using the digital long-period waveform records of China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CDS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patial damage distribution and focal mechanism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focal mechanism, the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and the spatial damage distribution. The possible rela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motion and the tectonic background of the source region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global ground motion records, historical earthquake documents and the damage distribution. Investigation reveals that the meizoseismal region is in east-west directi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nodal plane of focal mechanism inversion. The meizoseismal area is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damage of single-story adobe houses or masonry houses is more severe. This may have relations with local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er mongolia earthquake damage distribution focal mechanism origin of damage
下载PDF
公元849年内蒙古包头地震补充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6 位作者 司国军 刘兴旺 于锦超 李红强 陈艳文 孙浩 张梨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1-512,共12页
公元849年10月20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巳),在内蒙古包头附近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城堡、军营和民房破坏等严重震害和数千人死亡。目前对本次地震的震中位置、烈度和震级等基本参数认识尚存疑。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系统梳理,重点对位置... 公元849年10月20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巳),在内蒙古包头附近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城堡、军营和民房破坏等严重震害和数千人死亡。目前对本次地震的震中位置、烈度和震级等基本参数认识尚存疑。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系统梳理,重点对位置存疑的云伽关或云伽镇等进行进一步分析论证,重新核定了主要破坏地点及其地震烈度,修绘了地震等震线图,校核了地震震级、震中位置等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公元849年地震等震线呈不对称的纺锤形,长轴方向为近东西向,短轴呈近南北向,极震区烈度可达X~X+度,震中位置大约在今内蒙古包头市附近,即40.6°N、110.3°E,震级达(7.8±0.3)级或7级。其中,等震线南侧地震影响范围大(包括河套盆地及其以南较大区域)、震害重、烈度衰减慢,而北侧几乎无震害记载,地震烈度衰减快,影响范围小。本次地震烈度等震线属于典型的正断层地震类型,其发震构造为大青山山前断裂中西段。文章依据历史地震史料校核结果与前人基于活动断裂研究结果所确定的震中位置和震级大致相当。综合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北缘发生的公元849年地震震级约为7级,该区未来地震震级上限及其大震风险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849年内蒙古包头地震 历史地震 发震构造 大青山山前断裂
下载PDF
内蒙古地震重大项目监测台网监测能力评估
4
作者 赵艳红 翟浩 +1 位作者 胡炜 舒雷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4期34-40,共7页
针对内蒙古地区地形东西跨度大、台站分布不均匀、监测能力较为薄弱的特点,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依托内蒙古重大项目监测台网的数字资料,选取内蒙古重大地震台网及周边邻省共108个地震台站所记录的4087个地震,开展重大项目监... 针对内蒙古地区地形东西跨度大、台站分布不均匀、监测能力较为薄弱的特点,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依托内蒙古重大项目监测台网的数字资料,选取内蒙古重大地震台网及周边邻省共108个地震台站所记录的4087个地震,开展重大项目监测台网的监测能力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内蒙古西部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_(L)1.3,地震监测能力相对较弱;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分别为M_(L)0.6、M_(L)0.7,地震监测能力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 PMC 内蒙古地震重大项目监测台网 地震监测能力评估
下载PDF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M_S5.9地震震害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高孟潭 许力生 +2 位作者 郭文生 万波 俞言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5-212,共8页
总结了根据应急科考震害调查资料确定的2003 年8 月16 日内蒙古MS5.9 地震的震害分布特征,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长周期波形资料, 反演确定了该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和震源机制解. 根据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和震害分布特征, 探讨... 总结了根据应急科考震害调查资料确定的2003 年8 月16 日内蒙古MS5.9 地震的震害分布特征,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长周期波形资料, 反演确定了该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和震源机制解. 根据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和震害分布特征, 探讨了震害分布特点与震源机制的关系. 从全球强震记录、历史地震资料和该地震的震害特点, 讨论了强地面运动的特点与震中区物理背景的关系. 调查表明, 此次地震的极震区呈东西走向, 与震源机制反演结果得到的断层走向一致. 极震区面积相对较大, 单层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的房屋受损较严重, 可能与当地的震源物理环境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震 震害分布 震源机制 震害成因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小震震源机制解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芳 王晓山 杨雅琼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7-11,共5页
利用P、S最大振幅比数据反演中小震震源机制方法,选取2001—2008年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的中小地震的数字波形数据,反演得到130个地震震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震源机制存在NWW-SEE向和NE-SW向的两组节面,受近NEE-SWW方位的压应力和NNW-SS... 利用P、S最大振幅比数据反演中小震震源机制方法,选取2001—2008年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的中小地震的数字波形数据,反演得到130个地震震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震源机制存在NWW-SEE向和NE-SW向的两组节面,受近NEE-SWW方位的压应力和NNW-SSE方位的张应力作用,NWW-SEE向的破裂面产生右旋走向滑动,NNW-SSE向的破裂面产生左旋走向滑动。系统聚类分析显示,内蒙古中西部中小地震以直立节面、走滑型震源机制解为主。通过对杭锦旗、托克托两次4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与背景场对比,认为均不是"前兆地震"。通过对震源机制的一致性参数分析,内蒙古中西部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出现低值区,对地震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西部 振幅比 震源机制解 波形数据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基于Levenberg-Marquardt方法的内蒙古及邻区地震烈度影响场改进技术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彦明 姜立新 王祯祥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7-126,共10页
在收集和整理内蒙古及邻近地区1940年以来M_S4.0以上历史震害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域进行合理分区,选取65次中强地震事件的152条等震线数据,利用椭圆烈度衰减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反演方法,建立内蒙古及邻区的分区地震... 在收集和整理内蒙古及邻近地区1940年以来M_S4.0以上历史震害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域进行合理分区,选取65次中强地震事件的152条等震线数据,利用椭圆烈度衰减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反演方法,建立内蒙古及邻区的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通过与地震灾害评估系统使用的华北地区地震影响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建立分区烈度衰减关系更符合研究区域地震灾害的地域性特点,对于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 地震影响场 衰减关系 Levenberg—Marquardt方法 内蒙古地区
下载PDF
山西原平4.2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异常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谢汝一 秦建增 +2 位作者 冯建林 罗翔飞 张亚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9-644,共6页
利用晋蒙重力测网2007—2009年的流动重力资料,研究了原平4.2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4.2级地震震中为界,流动重力呈现出东西向的负条带异常,而南部、北部均上升(正异常)的特征,震中附近的大部分测点点值在震前均出现上... 利用晋蒙重力测网2007—2009年的流动重力资料,研究了原平4.2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4.2级地震震中为界,流动重力呈现出东西向的负条带异常,而南部、北部均上升(正异常)的特征,震中附近的大部分测点点值在震前均出现上升—下降—恢复的变化特征,地震发生在重力恢复阶段。在远离震中区的内蒙重力测网并没有出现上述重力场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平 4.2 地震 晋蒙地区 重力场变化 孕震体膨胀
下载PDF
晋冀蒙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高立新 戴勇 《华北地震科学》 2012年第3期34-39,共6页
采用较为完整的地震资料,分析晋冀蒙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结果表明,公元1929年以后,研究区的6.0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河套地震带和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上,在北纬40°线及附近区域形成优势分布区域,1970年以来的中等以上地震主要分... 采用较为完整的地震资料,分析晋冀蒙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结果表明,公元1929年以后,研究区的6.0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河套地震带和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上,在北纬40°线及附近区域形成优势分布区域,1970年以来的中等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山西大同-河北张北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研究区2005年9月以来中等地震持续1 304天的平静现象被2009年3月山西原平4.2级地震打破,岱海断陷1997年11月以来至今中等地震持续平静,统计结果显示,研究区和岱海断陷中等地震显著平静对研究区特别是河套地震带中强地震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为显著的震兆标志,多种迹象表明,晋冀蒙交界三角形区域和呼和浩特-包头断陷为有利发震区域,发震强度或为6.0级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冀蒙 地震活动性 特征 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地区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晓明 曹孟娜 张帆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8,共6页
以内蒙古中部的呼和浩特—包头地区(40°~42°N,108°~114°E)作为研究区域,收集整理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ML≥1.0地震作为研究对象,按地震样本数目滑动扫描并计算最小完整性震级Mc,绘制Mc的时序变化曲线。分... 以内蒙古中部的呼和浩特—包头地区(40°~42°N,108°~114°E)作为研究区域,收集整理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ML≥1.0地震作为研究对象,按地震样本数目滑动扫描并计算最小完整性震级Mc,绘制Mc的时序变化曲线。分析认为Mc在时间上的变化主要反映台网监测能力和地震活动规律,但台站布局、地震信噪比和人为因素也会引起Mc的短期或不连续性的变化。同时在Rydelek等提出的2个假设条件下,对呼包地区的地震目录完整性进行了RS检验,其结果与上述扫描计算结果一致,也与根据台网监测能力所得到的震级范围吻合,证明本文的计算结果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2001年以来呼包地区地震目录在各时段内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地区 地震目录 最小完整性震级Mc RS检验
下载PDF
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和林格尔强震与1976年唐山大震的关系讨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增建 郭安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8-270,共3页
从北纬40°纬向地震带活动的关系探讨了华北3次强震发生的同时性的原因,这条EW向地震带首先发生的地震传递的能量促使唐山积累了发震能量,而另一条由邢台、河间NE走向的下地壳蠕滑断层的能量传至唐山断层后,解锁了该孕震断层,从而... 从北纬40°纬向地震带活动的关系探讨了华北3次强震发生的同时性的原因,这条EW向地震带首先发生的地震传递的能量促使唐山积累了发震能量,而另一条由邢台、河间NE走向的下地壳蠕滑断层的能量传至唐山断层后,解锁了该孕震断层,从而发生了唐山大震。地震波的触发作用也是同步的另一个原因,除了震动的断层面的直接触发之外,对组合模式中单地震波的积累与调整也会产生触发作用而改变其性质。另外还从中国8级大地震发生的25年周期讨论了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海城地震 内蒙和林格尔地震 1975-1976年 相互关系 同时性
下载PDF
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丽 孟令媛 +2 位作者 吴昊昱 李玉铰 陈慧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1-591,共11页
对晋冀蒙交界地区1970年以来M_(S)≥5.5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M_(S)≥5.5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如地震空区、地震条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显著地震或震群等指标,均出现了异常。异常图像的空间演化基本上... 对晋冀蒙交界地区1970年以来M_(S)≥5.5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M_(S)≥5.5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如地震空区、地震条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显著地震或震群等指标,均出现了异常。异常图像的空间演化基本上围绕主震震源区或在其附近发生,这些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对未来主震的时、空、强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异常图像的时间演化特征在不同震例前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符合非均匀介质中坚固体孕震模式。显著地震或震群基本上是在地震空区、地震条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等图像异常的后期出现,表明地震活动图象异常对主震的时间和地点预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冀蒙交界地区 地震空区 地震条带 地震活动 显著地震 震群
下载PDF
用sPn计算内蒙地震的震源深度 被引量:55
13
作者 任克新 邹立晔 +1 位作者 刘瑞丰 刘敬光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4年第3期24-31,共8页
震源深度是地震定位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讨论了用sPn测定震源深度的可能性。sPn对于测定地壳内震源深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利用记录到的sPn震相计算了 2 0 0 3年 8月 16日发生在我国内蒙地区地震的震源深度 ,并对该方法在日常工作... 震源深度是地震定位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讨论了用sPn测定震源深度的可能性。sPn对于测定地壳内震源深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利用记录到的sPn震相计算了 2 0 0 3年 8月 16日发生在我国内蒙地区地震的震源深度 ,并对该方法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震相 壳内地震 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 内蒙地震
下载PDF
内蒙古1979年五原6.0级和1996年包头6.4级地震的震源区构造 被引量:11
14
作者 闻学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597,共12页
在内蒙古河套断陷带中—西段,1979年8月和1996年5月分别发生了五原6.0级地震和包头6.4级地震。针对这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活动构造、石油物探、重新定位的地震分布、烈度分布以及震源机制解等信息进行... 在内蒙古河套断陷带中—西段,1979年8月和1996年5月分别发生了五原6.0级地震和包头6.4级地震。针对这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活动构造、石油物探、重新定位的地震分布、烈度分布以及震源机制解等信息进行分析,构建通过这2次地震震源区的地震构造剖面,并重新确定了相应的发震断层。结果表明:1979年五原6.0级地震更可能是走向近EW、倾向S的色尔腾山山前主断层发生正断层作用的结果;而1996年包头6.4级地震更可能是乌拉山凸起之下的一条走向NWW、倾向SSW的无名隐伏断层发生斜滑正断层作用的结果。对这2次地震发震构造的新认识,能够最大程度符合并解释各自震源区的地表活动构造、余震分布、主震的烈度分布与震源机制解以及主震时的地面宏观破坏等现象。惟一不能完全解释的是包头地震的极震区(Ⅷ度区)面积约有2/5位于所判定的发震断层北侧(下盘)。另外,包头地震发震构造的例子显示出在大型活动断陷带内部的相对凸起区之下,也可能存在具有发生强震能力的活动性正断层或斜滑正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断陷带 1979年五原地震 1996年包头地震 发震断层 内蒙古
下载PDF
晋冀蒙交界地区最小一维速度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向东 王晓山 +1 位作者 陈婷 张素欣 《华北地震科学》 2017年第4期16-21,共6页
收集整理晋冀蒙交界地区2014年9月1日至2016年5月28日间448次1.0级以上地震事件的6 678条P波和6 103条S波到时资料,采用震源位置-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方法,使用Velest程序计算了晋冀蒙交界地区"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并利用这一... 收集整理晋冀蒙交界地区2014年9月1日至2016年5月28日间448次1.0级以上地震事件的6 678条P波和6 103条S波到时资料,采用震源位置-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方法,使用Velest程序计算了晋冀蒙交界地区"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并利用这一模型对该地区1 763次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震源深度分布集中于5~20km区间,趋于正态分布,定位结果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冀蒙交界地区 “最小一维速度模型” 地震定位 Velest程序
下载PDF
华北某些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平建军 曹肃朝 +2 位作者 张清荣 米雪梅 焦成丽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5-112,共8页
以中国强地震目录资料(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管理处编,1999)为基础,统计研究了1300~1988年华北地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后,10年内再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优势空间范围。根据这一统计特征,印证性地分析了10余年来华北的晋、冀、内蒙古交... 以中国强地震目录资料(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管理处编,1999)为基础,统计研究了1300~1988年华北地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后,10年内再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优势空间范围。根据这一统计特征,印证性地分析了10余年来华北的晋、冀、内蒙古交界地区至包头一带5级以上地震空间活动特点。另外还研究了1981年以来晋、冀、内蒙古交界地区与晋、冀、鲁、豫交界地区5级以上地震,以及1998年至2001年11月晋、冀、内蒙古交界地区与唐山地区地震活动的呼应关系,并对其成因作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地震活动特征 统计分析 地震区域 成因 空间活动特点
下载PDF
晋冀蒙交界地区小震围空图像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素欣 郭蕾 +2 位作者 宫猛 王亚茹 王想 《华北地震科学》 2015年第4期54-58,共5页
通过对晋冀蒙交界地区小震动态图像扫描识别,发现该区存在3个相互交叉的ML2.0和ML3.0地震空区。通过对该区的构造背景、空区特性、演化过程以及震例进行分析,来综合判定空区的危险性。结果表明,ML2.0地震空区分别被打破已经8个月和18个... 通过对晋冀蒙交界地区小震动态图像扫描识别,发现该区存在3个相互交叉的ML2.0和ML3.0地震空区。通过对该区的构造背景、空区特性、演化过程以及震例进行分析,来综合判定空区的危险性。结果表明,ML2.0地震空区分别被打破已经8个月和18个月,表明其已失去对中强地震的短期预测意义,ML3.0空区可能为孕震空区,对晋冀蒙交界地区的中强地震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冀蒙 小震围空 预测意义
下载PDF
晋北区中小地震活动与晋冀蒙交界区6级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化宇 殷志刚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4,共5页
分析了晋北区中小地震(3.0≤ML≤5.0)的活动特征.统计发现,在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6.1、1996年内蒙包头6.4和1998年河北张北6.2级中强地震前1~2年内晋北地区的中小地震活动年频次有明显的增强-衰减-发震这一特征;震前主震近场区的地震... 分析了晋北区中小地震(3.0≤ML≤5.0)的活动特征.统计发现,在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6.1、1996年内蒙包头6.4和1998年河北张北6.2级中强地震前1~2年内晋北地区的中小地震活动年频次有明显的增强-衰减-发震这一特征;震前主震近场区的地震条带活动对主震位置有预示意义,而较远场的地震活动仅反映主震前应力水平的增强.并有震前活动向未来强震区靠近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北区 中小地震活动 晋冀蒙交界区 中强震
下载PDF
2003年内蒙古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5.9级地震测震学指标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晓明 刘芳 刘文广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7-252,共6页
2003年8月16日,在内蒙古巴林左旗与阿鲁科尔沁旗交界处发生MS5.9地震。以本次地震为研究对象,结合震中区地震地质背景,从地震活动性和震害分布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根据b值、波速比(VP/VS)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在震前的变化,探讨了地... 2003年8月16日,在内蒙古巴林左旗与阿鲁科尔沁旗交界处发生MS5.9地震。以本次地震为研究对象,结合震中区地震地质背景,从地震活动性和震害分布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根据b值、波速比(VP/VS)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在震前的变化,探讨了地震前震源区地下介质体的演变过程,并对此次地震的孕震过程做出了初步推断。本次地震前波速比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的变化规律对该区域未来中强地震预测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5.9地震 B值 波速比 地震空间相关长度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中强地震序列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博 徐建德 于红梅 《华北地震科学》 2006年第4期6-11,共6页
根据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报告,对内蒙古地区中强地震(Ms≥5.0)的序列类型进行分析判断,对研究区地震序列类型的地区分布作了总结,并对不同类型序列与地质构造环境的关系作了简单分析,结果对本区今后的中强地震趋势判定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地震序列类型 地质构造 内蒙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