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desertification of Keerqin sandy land with remote sensing data 被引量:4
1
作者 FAN Wen-yi ZHANG Wen-hua +1 位作者 YU Su-fang LIU Da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09-212,共4页
Keerqin sand land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terrain between the Northeast Plain and Inner Mongolia (42°41′-45°15′N, 118°35′-123°30′ E)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t is seriously affected by ... Keerqin sand land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terrain between the Northeast Plain and Inner Mongolia (42°41′-45°15′N, 118°35′-123°30′ E)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t is seriously affected by desert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figuration and ecotope of the earths surface, the coverage of vegetation, occupation ratio of bare sandy land and the soil texture were selected as evaluation indexes by using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Keerqin sandy desertification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the occupation ratio of bare sandy land was obtained by mixed spectrum model. This index system is validated by the field investioation data and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is suitable for the desertification evaluation of Keerqin.Foundation Item: This study is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371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y desertific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Remote sensing data Keerqin sandy land inner mongolia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西北缘生态地质环境评价
2
作者 杨柳 唐振 施璐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1期98-105,共8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科尔沁沙地西北缘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进行分析,构建一套以适应农牧业发展为目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指数,对生态地质环境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统计认为:生态环境较比...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科尔沁沙地西北缘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进行分析,构建一套以适应农牧业发展为目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指数,对生态地质环境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统计认为:生态环境较比地质环境、社会环境对整个评价结果的影响更大,其中土地质量是最主要因素;研究区所有的评价单元中有86%处于中等及偏下的水平.该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研究区生态地质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生态地质 环境评价 GIS 科尔沁沙地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3
作者 斯庆毕力格 李泽江 +3 位作者 格希格图 乌日格根 何怀江 于健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7-13,48,共8页
本文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传统方法,根据测定的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年轮宽度数据,系统分析了1959-2019年其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揭示了其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当年5月的水热状况是影响其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 本文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传统方法,根据测定的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年轮宽度数据,系统分析了1959-2019年其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揭示了其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当年5月的水热状况是影响其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其径向生长与平均气温及最高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之间呈正相关。此外,当年3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对其径向生长也有一定影响。樟子松是适合毛乌素沙地治沙造林的优良树种,在气候不断暖干化的背景下,其径向生长受干旱胁迫影响越发突出,如果未来全球气温持续升高,将对其径向生长和固碳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未来樟子松生产经营中应重视抗旱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优化造林布局与密度,以提高其适应性和生长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毛乌素沙地 樟子松 径向生长 气候响应
下载PDF
草原沙地微生物结皮与固沙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邵玉琴 赵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4-97,共4页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齐沙地(带)固定沙丘微生物结皮和流动沙丘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植被盖度分别为30%~50%和5%~10%;粒径0.05~0.01mm以下的沙粒分别占38.46%和1.94%...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齐沙地(带)固定沙丘微生物结皮和流动沙丘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植被盖度分别为30%~50%和5%~10%;粒径0.05~0.01mm以下的沙粒分别占38.46%和1.94%;两者之间的微生物数量关系是:细菌24.53∶1;放线菌2.87∶1;真菌35∶1;固定沙丘微生物结皮与细沙粒所占比例、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和微生物结皮的养分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沙地 微生物结皮 固沙作用 库布齐沙地
下载PDF
不同改良措施下砂质土壤肥力的微形态评价——以内蒙古科尔沁沙地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颖 王数 +4 位作者 张凤荣 吕贻忠 李珍珍 毛率垒 任娜欧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3-1031,共9页
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巴胡塔镇乌旦塔拉村为试验区,选取13个土壤微形态指标,利用Photoshop、土壤切片图像处理分析系统、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土壤微形态图像进行处理,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改良处理后的砂... 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巴胡塔镇乌旦塔拉村为试验区,选取13个土壤微形态指标,利用Photoshop、土壤切片图像处理分析系统、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土壤微形态图像进行处理,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改良处理后的砂质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砂质土壤肥力评价的微形态指标最小数据集(MDS)。得出以下结论:与对照组单元1相比,其他各个单元的土壤结构体、粗骨颗粒等微形态特征变化不显著。单元10(黏土、有机肥、腐殖酸施加量分别为3.00×10~5、3.00×10~4、7.50×10~3 kg/hm^2)中土壤黏粒最多、基质比最大、有机物质频率最高;土壤孔隙状况以及毛管孔隙发育最好的单元分别是单元8和单元13(黏土、有机肥、腐殖酸施加量分别是单元8:1.50×105、3.00×10~4、1.125×10~4 kg/hm^2,单元13:7.50×10~4、3.00×10~4、3.75×103 kg/hm^2)。准则层指标土壤基质、土壤孔隙、有机物质、土壤结构体、粗骨颗粒的权重分别为0.336、0.253、0.203、0.124、0.084。砂质土壤肥力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包括基质比、基质类型、基质颜色、毛管孔隙占比、孔隙类型、有机物质类型、粗骨颗粒平均粒径7个指标,MDS评价结果与原始评价结果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实际评价砂质土壤肥力时,可以MDS的7个微形态指标代替原始的13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土壤肥力 土壤微形态特征 最小数据集 内蒙古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退化趋势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玉福 徐新良 王石英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4,共5页
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北方沙尘暴多发区之一,该区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反映了一系列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基于卫星遥感信息和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并结合地面实地调查资料、气象观测和社会经济数据,得出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 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北方沙尘暴多发区之一,该区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反映了一系列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基于卫星遥感信息和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并结合地面实地调查资料、气象观测和社会经济数据,得出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这一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明显增加,草地和水域减少,变化面积最大的是草地,有944.42 km2的草地转变为其他用地类型;从变化速率来看,最快的是建设用地,增加了19.8%,其次是耕地,增加10.2%。土地利用转变的主要类型是草地向耕地和未利用地的转变,及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呈退化趋势的土地面积近3倍于恢复土地面积。就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社会经济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地退化 遥感 浑善达克沙地 内蒙古高原
下载PDF
内蒙古奈曼旗中部沙地土壤剖面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学勇 张铜会 常学礼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46-48,共3页
通过对奈曼旗中部不同沙地土壤剖面特征和有机质含量分布的分析认为 :灌溉农田土壤具有 8层结构 ,沙层与粘土层交错叠置。旱作农田土壤虽然也具有 8层结构 ,但是只有一层粘土 ,撂荒地土壤只有 3层 ,而且完全是沙层 ,保水保肥性能最差。... 通过对奈曼旗中部不同沙地土壤剖面特征和有机质含量分布的分析认为 :灌溉农田土壤具有 8层结构 ,沙层与粘土层交错叠置。旱作农田土壤虽然也具有 8层结构 ,但是只有一层粘土 ,撂荒地土壤只有 3层 ,而且完全是沙层 ,保水保肥性能最差。此外 ,灌溉农田土壤 0~ 30 cm土层的有机质的含量约 0 .712 g· cm- 3,旱作农田和撂荒地相应土壤层的有机质含量分别只有 0 .40 3g· cm- 3和 0 .42 0 g· cm- 3。同一土壤剖面的有机质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土壤剖面 内蒙古 奈曼旗
下载PDF
内蒙古松树山的植物区系与沙地油松林群落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邹春静 周园 +1 位作者 徐文铎 SHIMIZU Hideyuki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96,共9页
根据多次对内蒙古松树山地区的植物调查资料和沙地油松林群落学的研究,结果表明:(1)松树山在植物区系上,正处在蒙古植物区系、华北植物区系、长白植物区系和达乌里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区。植物种类比较丰富,种子植物达394种。松树山植物的... 根据多次对内蒙古松树山地区的植物调查资料和沙地油松林群落学的研究,结果表明:(1)松树山在植物区系上,正处在蒙古植物区系、华北植物区系、长白植物区系和达乌里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区。植物种类比较丰富,种子植物达394种。松树山植物的科、属、种分别占科尔沁沙地的61.1%、58.1%和41.1%;(2)松树山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成分占绝对优势,占本地区的90.61%,其中以温带亚洲成分、旧世界温带成分和中国-日本成分最多,分别占本地区的16.8%、14.0%和13.7%;(3)沙地油松林是松树山地区和科尔沁沙地唯一的针阔叶混交林类型,群落生活型谱以地面芽植物种类最丰富,占40.7%,其次为高位芽植物(22.2%)和地下芽植物(25.5%)。(4)沙地油松林可划分为沙地胡枝子蒙古栎油松林和沙地山杏油松林2个类型,前者主要分布在石质沙丘上,后者多分布在固定沙丘的阴坡。群落演替进程为沙地先锋植物群落阶段→根茎禾草杂类草群落阶段→沙地灌丛群落阶段→沙地油松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松树山 沙地油松林 植物区系 群落特征
下载PDF
多伦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景区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佐忠 王艳芬 +1 位作者 王建忠 尹向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2年第3期89-96,共8页
生态旅游是欣赏、享受、认识与保护大自然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多伦旅游资源丰富 ,特色明显。可概括为四大特色 :气候特色、自然景观特色、社会人文特色与民族特色。全县旅游可分为五大景区。多伦城关景区、南沙梁景区、大河上景区、... 生态旅游是欣赏、享受、认识与保护大自然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多伦旅游资源丰富 ,特色明显。可概括为四大特色 :气候特色、自然景观特色、社会人文特色与民族特色。全县旅游可分为五大景区。多伦城关景区、南沙梁景区、大河上景区、蔡木山景区与 1 5号乡景区。针对多伦生态旅游的现状 ,提出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 内蒙古 浑善达克沙地 多伦区 景区设计
下载PDF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沙漠化治理效益分析——以内蒙古科尔沁沙地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智一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6期497-502,共6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愈演愈烈,在中国半干旱的地区,土地沙漠化已经成为一个超越国界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沙漠化治理在我国已有...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愈演愈烈,在中国半干旱的地区,土地沙漠化已经成为一个超越国界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沙漠化治理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程,然而,沙漠化治理作为一项经济效益在短期很难显现的工程,其效益并未得到很好的度量,这也导致了社会对其关注程度与其重要程度不成正比.本文以科尔沁沙地为例,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对前人提出的各类沙漠化治理方法效果进行模型化、数据化,从而达到将治理结果可计量化的效果,并将沙漠化治理的效益(服务功能)进行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学 沙地 治理 效益 内蒙古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地重矿物、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对亚洲风尘系统的指示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磊 谢远云 +3 位作者 康春国 迟云平 杜慧荣 王嘉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65-1974,共10页
呼伦贝尔沙地作为中国北方沙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物质组成的深入探讨对于亚洲风尘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重矿物特征和Sr-Nd同位素组成是解开沉积物演化过程和物源示踪的重要工具,但分选作用所造成的“粒度效应”一直是沙地重矿物和... 呼伦贝尔沙地作为中国北方沙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物质组成的深入探讨对于亚洲风尘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重矿物特征和Sr-Nd同位素组成是解开沉积物演化过程和物源示踪的重要工具,但分选作用所造成的“粒度效应”一直是沙地重矿物和Sr-Nd同位素组成的制约因素。为分析呼伦贝尔沙地的物质组成及探讨分选作用对重矿物和Sr-Nd同位素组成的影响,采集了呼伦贝尔沙地19个风成沙和河流沙样品,并进行了分粒级处理。其中,对12个子样(<73μm和73~125μm两个粒级)进行了重矿物的鉴定分析,对23个子样(<63μm、<30μm和<11μm三个粒级)进行了Sr-Nd同位素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组分的重矿物含量、重矿物指数(ATi、GZi和ZTR)和重矿物组合存在明显差异;稳定和极其稳定矿物优先富集于细颗粒,使细颗粒沉积物的总体稳定程度加强。与以往Sr-Nd同位素粒度控制的研究结果不同,本文研究结果显示,87Sr/86Sr比值受粒度的影响很小,但Nd同位素组成明显受粒度效应的影响,并表现出粗颗粒组分有更高Nd同位素比值的趋势。Sr-Nd同位素组成存在时间效应,随时间发生变化,表明了风尘源区地球化学组成的不稳定性,这对于利用重矿物和Sr-Nd同位素进行亚洲风尘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指示,在物源示踪时必须考虑宽/多粒度窗口以及充足的样品量以弥补粒度和时间效应带来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SR-ND同位素 物源 气候变化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呼伦贝尔沙地 内蒙古
下载PDF
差不嘎蒿茎叶解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梦瑶 李伟琼 王铁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8-1124,共7页
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本研究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内蒙古不同地区差不嘎蒿的叶片和茎解剖结构,运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地区差不嘎蒿解剖结构间的差异性,以逐步回归得出影响解剖数量特征的主... 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本研究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内蒙古不同地区差不嘎蒿的叶片和茎解剖结构,运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地区差不嘎蒿解剖结构间的差异性,以逐步回归得出影响解剖数量特征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差不嘎蒿叶为等面叶,表皮细胞为1层,栅栏组织呈环栅型,排列紧密,维管束发达;茎表皮细胞为1层,外韧无限维管束,环状排列,髓发达;来自于北部的呼伦贝尔沙地的差不嘎蒿叶上表皮角质层和茎皮层厚度显著高于科尔沁沙地,髓直径和茎导管直径也有类似趋势;差不嘎蒿栅栏组织厚度、茎筛管直径随生长季降水的减少而增加,叶上表皮角质层、髓直径、茎导管直径随有效温度的减少而增加,表现出对水分和温度的适应性变化。研究结果为本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差不嘎蒿 解剖结构 气候因子 沙地
下载PDF
1989—2018年奈曼旗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媛媛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4期193-194,共2页
为了分析科尔沁沙地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温的变化情况,为其防沙治沙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科尔沁沙地最典型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气象站1989—2018年的气温资料,采用直线回归方程的方法,分析了近30年的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 为了分析科尔沁沙地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温的变化情况,为其防沙治沙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科尔沁沙地最典型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气象站1989—2018年的气温资料,采用直线回归方程的方法,分析了近30年的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奈曼旗年平均气温以及极端最高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平均气温 极端气温 变化趋势 内蒙古奈曼 1989-2018年
下载PDF
Agroecosystem research in Uppsala,Sweden and Naiman,China: Some observations 1987–2014
14
作者 OlofAndren XueYong Zhao +1 位作者 Thomas Katterer Martin Bolinder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The recent economic progress in China has stimulate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sandy lands in Inner Mongolia, where the Institute of Desert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w CAREERI) has a leading position. Ec... The recent economic progress in China has stimulate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sandy lands in Inner Mongolia, where the Institute of Desert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w CAREERI) has a leading position. Economic progress naturally creates financial resources for research, and also a dire need for solutions to emerg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ollowing development, where wind-blown dust from Inner Mongolia adds to the severe particle air pollution in many Chinese cities. This paper presents selected results and observations made during Chinese-Swedish cooperation projects spanning 25 years. Results and experiences from sandy land research concerning climate, vegetation, root dynamics, soil carbon balances, etc. are briefly presented. The evolution of the Naiman Desertification Research Station, 520 km northeast of Beijing, from 1988 to 2013 is duly noted and commented. An overview of the ICBM soil carbon model concept follows and a few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scientific advancement in Chinese arid lands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er mongolia STEPPE VEGETATION sandy land soil carbon REVIEW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质草地植被的沙漠化演变规律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哈林 周瑞莲 +2 位作者 王进 赵学勇 张铜会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5-571,共7页
为了了解呼伦贝尔沙地植被的沙漠化演变规律及其机制,于2009年在呼伦贝尔沙地陈巴尔虎旗设置样地,调查不同类型沙地植被差异和变化特征,分析植被变化与土壤理化特性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①随着沙漠化的发展,草地的植被盖度、高度、地上... 为了了解呼伦贝尔沙地植被的沙漠化演变规律及其机制,于2009年在呼伦贝尔沙地陈巴尔虎旗设置样地,调查不同类型沙地植被差异和变化特征,分析植被变化与土壤理化特性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①随着沙漠化的发展,草地的植被盖度、高度、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凋落物量急剧下降,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植物密度呈波动式下降;②沙漠化过程中,受损最严重的是植被盖度、高度和生物产量,物种丰富度、生物多样性对于沙漠化的响应较为迟缓或具有滞后效应;③沙漠化过程中,多年生优良牧草在群落中的作用下降,一年生杂类草在群落中的作用增强,草地由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向一年生禾本科、藜科杂类草为优势种的群落演替;④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粗化、松散度的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降低是导致植被退化的主要因素,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变化对植被退化也有一定影响,但土壤容重和土壤pH的变化对植被退化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被 沙漠化过程 群落演替 土壤理化特性 呼伦贝尔沙地 内蒙古
原文传递
浑善达克沙地榆种子扩散及成苗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雪 胡春元 +1 位作者 李钢铁 左合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2-547,共6页
以浑善达克沙地榆为研究对象,以种子扩散规律及成苗率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样线法调查了平沙地、沙丘迎风坡、丘间草地、稀疏灌木地、灌木地5种不同地表类型下沙地榆种子数量。分析种子分布数量与母树距离、地表状况、植被种类、盖度和... 以浑善达克沙地榆为研究对象,以种子扩散规律及成苗率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样线法调查了平沙地、沙丘迎风坡、丘间草地、稀疏灌木地、灌木地5种不同地表类型下沙地榆种子数量。分析种子分布数量与母树距离、地表状况、植被种类、盖度和高度及成苗率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证明:影响种子分布数量的主要因子是母树的距离,其他因子对沙地榆种子分布没有显著影响。影响种子萌发成苗的主要因子是6~8月的降水量以及由此导致的沙层含水率,其他因子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沙地榆(Ulmus pumila var.sabulosa) 种子 扩散 幼苗 浑善达克 内蒙古
原文传递
科尔沁沙地混生小叶锦鸡儿和人工杨树光合特性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11
17
作者 包永志 刘廷玺 +4 位作者 段利民 王冠丽 祁秀娇 黄天宇 黎明扬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0-429,共10页
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野外原位测定混生的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和人工杨树(Populusspp.)的光合特性,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天然和人工植物干旱时期与降水后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其与生理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其对干旱和降水的适应... 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野外原位测定混生的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和人工杨树(Populusspp.)的光合特性,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天然和人工植物干旱时期与降水后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其与生理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其对干旱和降水的适应特性和响应机制。结果表明:①干旱时期,两种混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大幅下降,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且峰值提前,降水后小叶锦鸡儿"午休"现象消失;②G_s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小叶锦鸡儿和人工杨树Pn的主要生理和环境因子,干旱时期,小叶锦鸡儿光合特性主要受气孔调节作用的影响,降水后主要受环境因子(PAR)的影响;人工杨树不论在干旱时期还是降水后,其光合生理特性都相对较为稳定,且主要受PAR的影响;③小叶锦鸡儿通过保持较低的气孔开放程度,维持较低的T_r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以适应干旱环境,人工杨树则通过较高的P_n、T_r和较低的WUE避免干旱胁迫的影响;降水后,小叶锦鸡儿光合特性的变化较人工杨树显著,对降水的响应更加强烈。混生群落中,小叶锦鸡儿和人工杨树对干旱和降水的适应机制明显不同,小叶锦鸡儿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特性 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人工杨树(Populus spp.) 干旱 降水 科尔沁沙地 内蒙古
原文传递
黏土对沙地土壤改良效果的微形态研究——以内蒙古科尔沁沙地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珍珍 王数 +2 位作者 张宏飞 毛率垒 任娜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5-123,共9页
为了研究施加黏土后的沙地土壤微形态特征,说明其改良效果,对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土壤切片进行观察,并利用土壤切片图像处理分析系统和Image-Pro Plus 6.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基质、孔隙和粗骨颗粒等和土壤肥力状况相关的定量化数据进... 为了研究施加黏土后的沙地土壤微形态特征,说明其改良效果,对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土壤切片进行观察,并利用土壤切片图像处理分析系统和Image-Pro Plus 6.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基质、孔隙和粗骨颗粒等和土壤肥力状况相关的定量化数据进行分析及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施加黏土后,出现了块状微结构和雏形团聚体;从基质比、毛管孔隙占比方面来说,底施处理效果更好,基质比在C2(3×10~5 kg/hm^2)处理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8.8%,毛管孔隙占比在C3(6×10~5kg/hm^2)处理水平提高了15%;就总孔隙百分比、粗骨颗粒磨圆度、粉粒百分比、粗骨颗粒平均粒径来说,表施处理效果比较好,C1(1.5×10~5 kg/hm^2)、C2(3×10~5 kg/hm^2)处理水平均有显著改善。结论:1)施加黏土后,沙地土壤结构与原始沙地的粒状微结构相比有一定的改善;2)短期底施处理下,C1和C2处理单元的基质比有所提高,毛管孔隙占比随着黏土施加量的增加而提高;粗骨颗粒特征方面,表施处理效果比底施效果要好;3)短期改良情况下,沙地土壤微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以粗骨颗粒为主,但改良后出现一些雏形团聚体,各量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砂质土壤 改良 土壤微形态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