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基因骨密质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急性GVHD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乔淑凯 郭晓楠 +4 位作者 张雅丽 任金海 王颖 张静楠 李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72-1677,共6页
目的:明确异基因骨密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CB-MSCs)是否能有效防治急性GVHD,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骨密质碎片法从C57BL/6(H-2b)小鼠分离和扩增MSCs。通过构建小鼠allo-HSCT后GVHD模型:雌性供鼠C57BL/6(H-2b)→雄性... 目的:明确异基因骨密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CB-MSCs)是否能有效防治急性GVHD,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骨密质碎片法从C57BL/6(H-2b)小鼠分离和扩增MSCs。通过构建小鼠allo-HSCT后GVHD模型:雌性供鼠C57BL/6(H-2b)→雄性受鼠BALB/c(H-2d),然后观察CB-MSCs移植对GVHD的影响。本实验小鼠共分为4组:1单纯照射组;2GVHD组;3GVHD^+MSCs组;4正常对照组。在GVHD诱导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率、体重变化和临床GVHD积分;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4)和趋化因子(CCL5、CXCL9和CXCL10)浓度;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百分比和CD3^+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3、CCR5和CCR7的表达。此外,我们还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了各组小鼠骨髓中T-bet和GATA-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CB-MSCs能显著提高GVHD小鼠生存率、减少其体重缺失,并显著降低临床GVHD积分;CB-MSCs对GVHD的防治作用可能与降低外周血TNF-α、IFN-γ、CCL5、CXCL9和CXCL10浓度,增加Treg细胞百分比,下调T细胞表面CXCR3、CCR5的表达和上调CCR7的表达有关。此外,诱导骨髓Th1/Th2平衡向抗炎的Th2极倾斜可能也是CB-MSCs对GVHD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结论:异基因CB-MSCs显著增加了GVHD小鼠生存率。其治疗机制可能与CB-MSCs能够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诱导Treg的生成,调控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以及纠正Th1/Th2的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调节性T细胞 趋化因子受体
下载PDF
牙龈上皮细胞的抗菌防御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章立群 李德懿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牙龈上皮细胞不仅具有屏障作用,还具有先天免疫抗菌功能,如牙龈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的信号传递、分泌抗菌多肽、蛋白酶和细胞因子等。下面就Toll样受体、抗菌多肽或蛋白、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蛋白酶等与牙龈上皮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 牙龈上皮细胞不仅具有屏障作用,还具有先天免疫抗菌功能,如牙龈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的信号传递、分泌抗菌多肽、蛋白酶和细胞因子等。下面就Toll样受体、抗菌多肽或蛋白、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蛋白酶等与牙龈上皮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加强对牙龈上皮细胞防御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上皮细胞 先天防御 TOLL样受体 抗菌多肽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检测GVHD患者TCR V_γ亚家族基因表达水平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秀丽 刘启发 +4 位作者 范志平 陈少华 杜璇 孙竞 李扬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90-1792,共3页
目的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疾病状态下T细胞受体(TCR) Vγ亚家族T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18例GVH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CR VγI~III亚家族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检测;1... 目的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疾病状态下T细胞受体(TCR) Vγ亚家族T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18例GVH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CR VγI~III亚家族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检测;12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样本作为对照。结果GVHD患者外周血中TCR VγII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GVHD患者TCR VγI~III亚家族的表达模式也发生了改变,TCR VγII的表达量比TCR VγI或TCR VγIII的表达量低。结论TCR VγII亚家族的表达低下可能与GVHD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T细胞受体Γ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宫颈上皮细胞识别及内摄HPV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时艳梅 肖长义 叶红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年第3期285-287,共3页
宫颈癌是威胁我国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演变密切相关。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穿入宫颈上皮细胞(宿主细胞)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但其感染的初始机制目前仍众说纷纭,不甚明了。对人乳头瘤病毒进入细胞发挥有效... 宫颈癌是威胁我国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演变密切相关。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穿入宫颈上皮细胞(宿主细胞)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但其感染的初始机制目前仍众说纷纭,不甚明了。对人乳头瘤病毒进入细胞发挥有效感染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认识病毒的致病性,更重要的是可为抗宫颈癌药物的开发和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列举相关资料,对近期人乳头瘤病毒识别、粘附宫颈上皮细胞、依赖可能转运途径穿膜入胞相关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受体 内吞 宫颈上皮细胞
下载PDF
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及出现GVHD时T细胞β链CDR3谱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新生 周明乾 +4 位作者 马骊 罗微 冯晓勤 温茜 王小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9-532,536,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后以及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时,外周血T细胞!链的CDR3谱型变化和特征。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监测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移植前、移植后23d、GVHD时(移植后28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后以及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时,外周血T细胞!链的CDR3谱型变化和特征。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监测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移植前、移植后23d、GVHD时(移植后28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及供者PBSC标本T细胞β链的CDR3谱型变化,基因扫描(GeneScan)和测序分析克隆性增生T细胞TCR分子特征。结果患者移植前PBMC的24个TCR BV家族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部分家族在移植后23d、和GVHD时呈现为寡峰和单峰,同时部分家族消失,单克隆增生T细胞TCR beta链的测序结果显示不同的CDR3区组成,设计特异的CDR3引物进一步分析提示其可能来源于干细胞移植后的分化。结论PBSC移植后23d,PBMC中的多数24TCR BV家族CDR3谱型表现为多克隆,GVHD时,部分家族出现明显的单、寡克隆增生,这些特异T细胞可能在GVHD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移植前后TCR CDR3谱型和特异TCR分子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PBSC移植后免疫重建的评估和出现排斥反应时的特异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免疫扫描谱型分析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文静 苏龙 +5 位作者 刘晓亮 谭业辉 刘宇 赵杨祉 宋飞 高素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5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receptor,sIL-2R)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2例,其中6... 目的探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receptor,sIL-2R)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2例,其中6例发生aGVHD,6例未发生aGVHD。移植前、移植后+14天、+28天、+42天、+60天、+90天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外周血sIL-2R水平,并分析其与aGVH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为986-6957pg/ml。发生aGVHD与未发生aGVHD的患者移植前、移植后+14天及+90天血清sIL-2R有明显差别(均P<0.05)。移植后第+14天血清sIL-2R预测aGVHD的cutoff值为3658p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95,敏感性100%,特异性80%(P=0.027)。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sIL-2R水平的升高与移植后aGVHD的发生相关,移植后+14天sIL-2R水平可能作为预测临床aGVHD发生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外周血NK细胞S1PR5表达变化对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管立勋 蔡博 +4 位作者 高丽 李晓红 李猛 王莉莉 高春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2-415,共4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供者来源的自然杀伤细胞(NK)可在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的同时发挥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作用。NK细胞表面的1磷酸鞘氨醇受体5(S1PR5)通过与胞外的第一信使1磷酸鞘氨醇(S1P)相互作用,调节N...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供者来源的自然杀伤细胞(NK)可在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的同时发挥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作用。NK细胞表面的1磷酸鞘氨醇受体5(S1PR5)通过与胞外的第一信使1磷酸鞘氨醇(S1P)相互作用,调节NK细胞的迁移和在外周血、脾、淋巴结等器官中的分布。本研究旨在探讨allo-HSCT后外周血NK细胞S1PR5表达变化及对GVHD的影响。分离纯化17例供者及相应受者移植后1个月外周血NK细胞,通过荧光探针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S1PR5 mR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者与allo-HSCT后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S1PR5表达变化(0.235±0.191 vs0.330±0.261,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GVHD(aGVHD)患者组移植后外周血NK细胞S1PR5表达水平较无aGVHD的患者组明显下降(0.973±0.834 vs 6.166±5.32,P<0.05);移植后患者与相应供者相比,外周血NK细胞S1PR5表达水平下降超过10%时易发生aGVHD;NK细胞S1PR5表达变化与慢性GVHD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3.401±2.324 vs 2.762±1.972,P>0.05)。结论:NK细胞S1PR5表达水平下调与aGVHD发生有关,可能机制是由于S1PR5的低表达影响了NK细胞在体内的分布,从而影响到调控aGVH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然杀伤细胞 1-磷酸鞘氨醇受体5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A组轮状病毒相关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梅 魏至栋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6年第6期102-107,共6页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导致人类和动物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其中A组RV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RV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是病毒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病毒颗粒进入细胞内。因此,研究RV病毒受体对于揭示RV的...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导致人类和动物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其中A组RV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RV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是病毒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病毒颗粒进入细胞内。因此,研究RV病毒受体对于揭示RV的致病和免疫机理具有重要价值。对近年来发现的A组RV受体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轮状病毒 受体 宿主细胞 感染
下载PDF
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肝脏及异体CD8^+T细胞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表达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曹琦 何珊 +5 位作者 邱玉华 马泓冰 周同 沈天伟 陈罗刚 张雁云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7-402,共6页
为探讨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介导的效应性细胞迁移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采用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异配的GVHD小鼠模型,应用流式细胞分选术(FAC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分析GVH... 为探讨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介导的效应性细胞迁移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采用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异配的GVHD小鼠模型,应用流式细胞分选术(FAC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分析GVHD靶器官和异体CD8+T细胞趋化因子及受体的表达。肝脏高表达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趋化因子(ITAC)、γ干扰素诱生单核因子(MIG)、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α/β等趋化因子。异体CD8+T细胞上则高表达CXC趋化因子受体(CXCR)3和CC趋化因子受体(CCR)5。随着肝脏趋化因子的表达增加,异体CD8+T细胞迁移浸润的数量也增高。因而趋化因子及异体CD8+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的特异对应关系,促使大量异体CD8+T细胞迁移浸润并造成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及其趋化因子受体 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体CD8^+ T细胞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病毒宿主细胞受体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慧慧 金丽 +2 位作者 蒲飞洋 李易聪 程燕 《特产研究》 2022年第1期77-81,92,共6页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的病毒性传染病是我国农业农村部规定的、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Ⅰ类动物疫病之一,主要宿主是绵羊和山羊。小反刍兽疫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危害严重,其发病率高达1 00%,并且...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的病毒性传染病是我国农业农村部规定的、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Ⅰ类动物疫病之一,主要宿主是绵羊和山羊。小反刍兽疫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危害严重,其发病率高达1 00%,并且病死率占90%~100%,其对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PPRV有两种已知的细胞受体,即淋巴细胞信号活化分子(SLAM)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4(Nectin-4),为防止PPRV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研究人员需要深入了解病毒与宿主受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而PPRV受体及其诱导免疫抑制的机制研究是控制PPR的关键。因此本文针对PPRV细胞受体与病毒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与麻疹病毒相关的其他病毒诱导的免疫抑制等问题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PPRV 宿主细胞受体 免疫应答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介导的细胞迁移与移植物抗宿主病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琦 张雁云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808-812,共5页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是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重要并发征。供者T细胞在输注入受者体内后迁移进入淋巴组织,识别受者同种异基因抗原,被受者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激活,进而活化、增殖分化...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是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重要并发征。供者T细胞在输注入受者体内后迁移进入淋巴组织,识别受者同种异基因抗原,被受者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激活,进而活化、增殖分化,介导急性GVHD的发生。现有的研究已表明,活化的异体效应性T细胞经淋巴组织迁移进入黏膜组织以及实质性靶器官,如消化道、肝脏、肺脏和皮肤,进而造成这些器官和组织的损伤。因此,分子间相互作用尤其是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介导的效应性细胞的迁移是GVHD发生发展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进一步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为靶标,亦可能形成有效的免疫生物学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 异体效应性T细胞迁移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C5aR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12
作者 王玉连 翁建宇 +8 位作者 赖沛龙 曾令基 陈晓梅 黄欣 耿素霞 凌伟 罗成伟 吴穗晶 杜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5-929,934,共6页
目的:探讨补体5a(C5a)及其受体(C5aR)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cGVHD患者及9例健康供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5aR的表达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 目的:探讨补体5a(C5a)及其受体(C5aR)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cGVHD患者及9例健康供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5aR的表达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将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脾细胞分为对照组及重组小鼠C5a蛋白(rmC 5a)刺激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Tregs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比例;另外,提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及C5aR拮抗剂(C5aRA)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Tregs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比例。结果:cGVH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5aR的表达明显增多,而Tregs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明显减少,两者呈显著负性相关(P<0.05);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结果显示C5a下调Tregs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而体外培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显示阻断C5aR可上调Tregs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结论:C5a/C5aR可能通过抑制Tregs的分化来介导cGVH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5a 补体5a受体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TLR4 inactivation protects from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4
13
作者 Yi Zhao Qiuyan Liu +11 位作者 Li Yang Donghua He Lijuan Wang Jun Tian Yi Li Fuming Zi Hanying Bao Yang Yang Yuanyuan Zheng Jimin Shi Xingkui Xue Zhen Cai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65-175,共11页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i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afte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o clarify the role of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 which is a major receptor for bacterial lipopolys...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i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afte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o clarify the role of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 which is a major receptor for bacterial lipopolysaccharides (LP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cute GVHD, we used a TLR4-knockout (TLR4-/-) mouse GVHD model and analyzed the underlying immunological mechanisms. When TLR4-/- mice were used as bone marrow and splenocyte cell graft donors or recipients, GVHD symptom occurrence and mortality were delayed compared to wild-type (TLR4+/+) mice. In addition,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es revealed that in TLR4-/-→BALB/c chimeras, liver and small intestine tissue damage was reduced with minimal lymphocytic infiltration. In contrast to TLR4+/+, TLR4-/- mice dendritic cells did not express CD80, CD86, CD40, MHC-II or IL-12 during LPS induction and remained in an immature state. Furthermore, the ability of TLR4-/- mice spleen dendritic cells to promote allogeneic T-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 particular, T-helper cell 1 (Th 1) development was obviously attenuated compared with TLR4+/+ mice dendritic cells, and the levels of interferon-T (IFN-γ) and IL-IO, Th2-cell specific cytokin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erum of TLR4-/-→BALB/c than in TLR4+/+→BALB/c chimeric mice. Overall, our data revealed that TLR4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GVHD and that targeted TLR4 gene therapy might provide a new treatment approach to reduce the risk of 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knockout mouse Toll-like receptor 4
原文传递
Genetic barriers in transplantation medicine 被引量:4
14
作者 Hisham A Edinur Siti M Manaf Nor F Che Mat 《World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16年第3期532-541,共10页
The successful of transplant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shared human leukocyte antigens(HLAs) and ABO blood group antigens between donor and recipient. In recent years, killer cell receptor [i.e., killer cell immunoglo... The successful of transplant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shared human leukocyte antigens(HLAs) and ABO blood group antigens between donor and recipient. In recent years, killer cell receptor [i.e., 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 and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 molecule(i.e., MICA) were also reported as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transplant compatibility. At present, several different genotyping techniques(e.g., 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and sequence based typing)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blood group, HLA, MICA and KIR and loci. These molecular techniques have several advantages because they do not depend on the availability of anti-sera, cellular expression and have greater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compared with the antibody-antigen based typing. Nonetheless, these molecular techniques have limited capability to capture increasing number of markers which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determine donor and recipient compatibility. It is now possible to genotype multiple markers and to the extent of a complete sequencing of the human genome using next generation sequencer(NGS). This high throughput genotyping platform has been tested for HLA, and it is expected that NGS will be used to simultaneously genotype 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ly relevant transplantation genes in near future. This is not far from reality due to the bioinformatics support given by the immunogenetics community and the rigorous improvement in NGS methodology. In addition, new developments in immune tolerance based therapy, donor recruitment strategies and bioengineering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transplantation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LANTATION ABO blood group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MICA 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GRAFT rejection GRAFT vs host disease
下载PDF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时的T淋巴细胞受体Vβ基因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欣 李扬秋 +5 位作者 李树浓 翁建宇 陆泽生 苏建华 林伟 黄梓伦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受体 (TCR)Vβ基因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cGVHD)时的表达。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9例cGVH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 2 4个TCRVβ亚家族的CDR3,了解患者TCRVβ的表达情况 ,并对 3例GVHD患者使用霉酚酸...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受体 (TCR)Vβ基因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cGVHD)时的表达。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9例cGVH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 2 4个TCRVβ亚家族的CDR3,了解患者TCRVβ的表达情况 ,并对 3例GVHD患者使用霉酚酸酯 (MMF)前后TCRVβ基因表达进行分析。 结果  9例患者中 ,7例表达TCRVβ3,6例表达Vβ2、Vβ8和Vβ2 3,其它分散在不同的Vβ亚家族中 ;3例使用MMF者 ,在GVHD发生前 ,有TCRVβ3及其它亚家族基因表达 ,MMF治疗后 ,GVHD得以缓解 ,Vβ3不表达 ,当GVHD再次发生时 ,基因复又表达。 结论 cGVHD的发生可能与TCRVβ3、Vβ2、Vβ8及Vβ2 3(尤其是Vβ3)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T细胞受体β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Ly49A转基因淋巴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GVHD和GVL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玉华 郭坤元 +3 位作者 陈永乐 宋朝阳 李江琪 邓兰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观察Ly49A基因转染淋巴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GVL)的影响。方法 经逆转录病毒介导将Ly49A基因转染至C57BL/ 6小鼠的淋巴细胞 ,以C57BL/ 6(H 2 b)小鼠为供者 ,以接种EL961 1红白血... 目的 观察Ly49A基因转染淋巴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GVL)的影响。方法 经逆转录病毒介导将Ly49A基因转染至C57BL/ 6小鼠的淋巴细胞 ,以C57BL/ 6(H 2 b)小鼠为供者 ,以接种EL961 1红白血病细胞的BALB/c(H 2 d)小鼠为受者 ,进行脾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联合移植 ,建立异基因急性GVHD模型 ,观察Ly49A基因转染的淋巴细胞对GVHD和GVL的影响。结果 在未进行移植的单纯照射组 ,小鼠的存活时间为 (6 .50±2 .41 )d ;仅以环磷酰胺治疗的小鼠存活时间为 (2 0 .90± 2 .88)d ;非转染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联合移植组的存活时间为 (1 7.1 0± 4 .65)d ;空载体转染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联合移植组的存活时间为(1 7.40± 5 .32 )d ;Ly49A转染淋巴细胞与骨髓细胞联合移植组的存活时间为 (35 .2 0± 1 2 .52 )d ,较上述各组明显延长 (P =0 .0 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VL 异基因 骨髓移植 杀伤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细胞表面受体 GVHD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Ly49A转基因小鼠脾细胞对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后GVHD和GVL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玉华 郭坤元 +3 位作者 陈永乐 宋朝阳 李江琪 邓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11-414,共4页
目的 观察Ly4 9A基因转染的C5 7BL 6小鼠脾细胞对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GVL)的影响。方法 经由逆转录病毒介导将Ly4 9A基因转染至C5 7BL 6小鼠的脾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Ly4 9... 目的 观察Ly4 9A基因转染的C5 7BL 6小鼠脾细胞对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GVL)的影响。方法 经由逆转录病毒介导将Ly4 9A基因转染至C5 7BL 6小鼠的脾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Ly4 9A受体在转染后脾细胞上的表达率 ;以亲代C5 7BL 6H 2 b 小鼠为供者 ,以接种EL96 11红白血病细胞的 (BALB c×C5 7BL 6 )F1H 2 d b(CB6F1)小鼠为受者 ,预处理条件为全身照射 (TBI,6 0 Co照射 10 .5Gy) ,进行脾细胞混合骨髓细胞移植 ,建立半相合异基因急性GVHD模型并在该模型基础上观察Ly4 9A基因转染的脾细胞对GVHD和GVL的作用。结果 Ly4 9A基因转染的C5 7BL 6小鼠的脾细胞 2 4h后蛋白表达率为 (42 .2 0± 4 .87) % ,空载体转染组为(18.6 7± 2 4 8) % ,未转染对照组为 (18.73± 3.82 ) % ,在半相合异基因移植中 (C5 7BL 6 H 2b →CB6F1H 2d b) ,未进行移植的单纯照射组生存期为 (7.80± 3.36 )d ;环磷酰胺治疗组生存期为 (2 1.70±2 87)d ;脾细胞混合骨髓细胞移植组生存期为 (2 9.4 0± 6 .4 3)d ;空载体转染的脾细胞混合骨髓细胞移植组生存期为 (2 9.10± 7.39)d ;Ly4 9A转染的脾细胞混合骨髓细胞移植组生存期为 (45 .0 0± 12 .38)d ,较上述各组生存期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49A转基因 小鼠 脾细胞 异基因骨髓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流式细胞仪
原文传递
蛋白酶激活受体-1,2在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中的表达
18
作者 李泉 张剑 +1 位作者 邹萍 黎纬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07-410,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1,2(PAR-1,2)在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中的表达。方法建立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aGVHD模型,并用同基因HSCT小鼠作为对照。观察小鼠aGVHD表现;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1,2(PAR-1,2)在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中的表达。方法建立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aGVHD模型,并用同基因HSCT小鼠作为对照。观察小鼠aGVHD表现;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小鼠各种组织中PAR-1,2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allo-HSCT小鼠在移植后18-28d出现了典型的aGVHD临床和病理表现。PAR-1基因在allo—HSCT组小鼠的皮肤、肝脏和小肠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皮肤:0.039±0.013和0.008±0.002,P〈0.01;肝脏:0.165±0.084和0.017±0.006,P〈0.01;小肠:0.215±0.109和0.016±0.009,P〈0.01);PAR-2基因在a11o-HSCT组小鼠的肝脏和小肠组织中表达较对照组增高(肝脏:0.010±0.003和0.003±0.002,P〈0.01;小肠:0.006±0.002和0.003±0.002,P〈0.05);PAR-1,2基因在其余器官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R-1,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与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一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AR-1,2主要在aGVHD靶器官的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表达增强。结论PAR-1,2表达增高很有可能参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蛋白酶激活受体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现状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晓健 邹萍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6期339-341,共3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超过50%的患者存在长时程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新近研究提示,allo-HSCT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相关,其机制是异基因活化的T细胞迁移至中枢神经系统,诱发小胶...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超过50%的患者存在长时程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新近研究提示,allo-HSCT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相关,其机制是异基因活化的T细胞迁移至中枢神经系统,诱发小胶质细胞等固有组分活化,导致海马区域神经电位发生改变,从而使患者认知功能发生改变。重视患者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早期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达到移植后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认知障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小胶质细胞 N-甲基-D-天冬氨 酸受体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Vβ亚家族谱系变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悦乔 谭获 +8 位作者 陈少华 杨力建 李扬秋 王春燕 黄振倩 郑润辉 罗晓丹 刘丹 覃鹏飞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1年第6期362-365,369,共5页
目的研究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Vβ基因谱系变化及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1例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cGVHD的患者接受MSC治疗,分别于第1次输注MS... 目的研究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Vβ基因谱系变化及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1例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cGVHD的患者接受MSC治疗,分别于第1次输注MSC后第1、5天及第2次输注MSC后第1、10、20天采集外周血,同时将输注的MSC作为对照,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单个核细胞中24个TCRVβ基因的互补决定区3(CDR3),PCR产物经荧光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CDR3长度,从而确定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患者输注的MSC不表达全部TCRVβ亚家族,第1次输注MSC后第1天也未发现TCRVβ亚家族的表达,随后的时间点分别出现了3、10、14、10个Vβ亚家族的克隆增殖T细胞,增殖形式以寡克隆、多克隆为主;临床判断cGVHD表现减轻。结论MSC对allo-HSCT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并能减轻cGVHD效应;TCRVβ亚家族谱系分析提示有部分优势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基因 T细胞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