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paration of Clay Minerals from Host Sediments Using Cation Exchange Resins 被引量:2
1
作者 I.S.Ismael H.M.Baioumy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3年第4期337-344,共8页
Class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treatments applied to separating clay minerals from the host sediments are often difficult or aggressive for clay minerals. A technique using cation exchange resins (amberlite IRC\|50H an... Class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treatments applied to separating clay minerals from the host sediments are often difficult or aggressive for clay minerals. A technique using cation exchange resins (amberlite IRC\|50H and amberlite IR\|120) is used to separate clay minerals from the host sediments. 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the exchange of cations in the minerals that may be associated clay minerals in sediments, such as Ca and Mg from dolomite; Ca from calcite, gypsum and francolite with cations carried by resin radicals. The associated minerals such as gypsum, calcite, dolomite and francolite are removed in descending order. Separation of clay minerals using cation exchange resins is less aggressive than that by other classic treatments. The efficiency of amberlite IRC\|50H in the removal of associated mineral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amberlite IR\|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Y MINERAL host sediment CATION exchange RESIN Experimental technique separate
下载PDF
Sediment-hosted Pb-Zn Deposits in Southwest Sanjiang Tethys and Kangdian Area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Craton 被引量:35
2
作者 WANG Changming DENG Jun +4 位作者 ZHANG Shouting XUE Chunji YANG Liqiang WANG Qingfei SUN X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428-1438,共11页
The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Craton is known as a significant sediment-hosted base-metal aggregate cluster,especially for Pb-Zn deposits in China,e.g.Jinding,Daliangzi,Tianbaoshan, Kuangshanchang and Qinlinchang depo... The 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Craton is known as a significant sediment-hosted base-metal aggregate cluster,especially for Pb-Zn deposits in China,e.g.Jinding,Daliangzi,Tianbaoshan, Kuangshanchang and Qinlinchang deposits.In comparison with the classic MVT deposits in the world, based on the basic geology of the sediment-hosted Pb-Zn deposits,this paper focuses on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is deposit to further discuss its large scale mineralization and tectonic evolution history.In the SW Sanjiang Thethys,Jinding deposit is typically thrust fault-controlled and hosted mainly in the sandstones and breccia-bearing sandstones,whereas MVT-type deposits are controlled by lithology and faulting/fracturing with a strong preference for carbonate-hosted rocks.Most importantly,Jinding Pb-Zn deposit differs from the other types of sediment-hosted Pb-Zn deposits in which it was formed in a strongly deformed foreland basin within a continental collision zone.In the Kangdian area,the sediment-hosted Pb-Zn deposits were formed in the extensional basin on the side of the continental orogenic belt along the Yangtze Craton.Compared with classic MVT deposits,the Pb-Zn deposits in the Kangdian area belong to MVT deposits.This paper is significant not only for interpretation of the genesis of sediment-hosted Pb-Zn deposits but also for exploiting large base metal deposits in large sedimentary target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hosted Pb-Zn deposits MVT SW Sanjiang Thethys Kangdian area China
下载PDF
Organic Geochemistry of Sedimentary Rock-hosted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in Sou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7
3
作者 BAOZhiwei ZHAOZhenhua JayantaGUH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20-133,共14页
Sedimentary rock-hosted disseminated gold (SRHDG) deposits in the Youjiang-Nanpanjiang Basin, sou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are commonly hosted by the same fold crests that commonly contain a remarkable amount of orga... Sedimentary rock-hosted disseminated gold (SRHDG) deposits in the Youjiang-Nanpanjiang Basin, sou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are commonly hosted by the same fold crests that commonly contain a remarkable amount of organic material.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tents of the ores and host rocks are usually less than 1%. The reflectance of vitrinite and pyrobitumen in the ores and the host rocks ranges from 1.5% to 4.5%, often in the range of 2% to 3%. In the Lannigou deposit, the reflectance of vitrinite and pyrobitumen in the ores is usually somewhat higher than those within the host rocks, indicating a hydrothermal impact on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 altered host rocks. On the contrary, the estimated maximum paleotemperatures of the Getang and Zimudang deposits are higher than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ores, signifying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maturation predated Au mineralization.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and Au concentrations were recognized in the ores. However, the most striking observation is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2 (a parameter of Rock-Eval analysis), Au and As contents of the ores in the Lannigou deposit. Organic matter maturation and migration is apparent from the TOC vs. HCI diagram. Furthermore, group analysis of the dichloromethane extractable organic component of the ores and host rocks shows that the maturation degree of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 ores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ost rocks in the Lannigou gold deposit. However, the compositions of their alkanes, steranes and terpenes, which serve as biomarkers, are quite similar; this suggests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found in the ores and host rocks has a common marine source. Organic matter probably contributed to the preconcentration of Au in the host rocks. Hydrocarbons in the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clearly contributed to the emplacement of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through thermal sulfate reduction.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lution might have increased the potential of the hydrothermal solution to transport 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matter sediment-hosted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 geochemistry Guizhou Province
下载PDF
Genetic Analogy Between Sediment-Hosted Gold Deposits and Sediment-Hosted Copper Deposits in Southwest China
4
作者 肖荣阁 陈卉泉 范军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6年第2期164-171,共8页
The sediment-hosted copper deposit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study, were formedfrom connate formation water during the post-sedimentary or diagenetic stage while the sediment-hosted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are u... The sediment-hosted copper deposit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study, were formedfrom connate formation water during the post-sedimentary or diagenetic stage while the sediment-hosted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are unanimously considered to be of post-sedirnentaryhydrothermal origin. Therefore, apart from their own individualities, these two types of deposits must share some characters in common. Comparisons are attempted, in this paper, between the sediment-hosted copper deposits in southwest China and the Triassic sedimenl-hosted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in the Yunnan-Guizhou-Guangxi Triangle in terms of geological andgeochemical fe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矿床 铜矿床 金矿床 东南地区 中国 成矿作用
下载PDF
Sediment-Hosted Gold Deposits in China-Geochemistry and Prospecting
5
作者 杨蔚华 刘友梅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7年第3期202-212,共11页
Sediment-hosted gold deposits are the major type of gold resources in China. Concentrated mostly in the two "Triangle Regons", they are generally hosted in fine-clastic turbidite,hydrothermal chert and marl ... Sediment-hosted gold deposits are the major type of gold resources in China. Concentrated mostly in the two "Triangle Regons", they are generally hosted in fine-clastic turbidite,hydrothermal chert and marl ranging from Cambrian to Triassic in age, structurally controledby domes, anticlines and second-ordered faults. They are similar to the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in mineral assemblage and geochemical marks, with an element association closely comparable to those of modern springs and submarine hydrothermal sediments. Organic matter may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ineralization. The ore solution may be hydrothermally altered meteoric water developed in areas of local geothermal anoma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金矿床 地质构造 地球化学 中国 找矿前景 有机地球化学
下载PDF
铝土岩系和煤系地层中沉积黏土型锂矿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七道 蒋少涌 +1 位作者 王微 葛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1,共12页
沉积岩型锂矿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锂矿床之一,我国铝土岩系和煤系地层中沉积黏土型锂矿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块西南部和华北地块,该类型锂矿分布广、储量大,对其进行研究对破解我国未来锂资源困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国铝土岩系和煤... 沉积岩型锂矿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锂矿床之一,我国铝土岩系和煤系地层中沉积黏土型锂矿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块西南部和华北地块,该类型锂矿分布广、储量大,对其进行研究对破解我国未来锂资源困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国铝土岩系和煤系地层中黏土型锂矿的分布状况,锂的赋存状态、来源,以及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锂的富集过程主要与风化-沉积作用及火山岩浆活动有关,锂主要来源于火山凝灰岩、早期形成的岩浆岩、黏土岩等富锂基底岩石。锂以锂绿泥石独立矿物或者类质同象/吸附在黏土矿物、三水铝石和勃姆石中。锂的提取流程与锂的赋存状态密切相关。随着实验及工业提锂技术的发展,该类型锂资源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黏土型锂矿 铝土岩系 煤系地层 锂赋存状态 物质来源 开发利用潜力
下载PDF
中条山古元古代沉积岩容矿型铜钴矿床钴来源及富集过程 被引量:9
7
作者 邱正杰 范宏瑞 +1 位作者 杨奎锋 李麟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9-1029,共11页
赋存在石墨片岩和大理岩内的山西中条山沉积岩容矿型铜钴矿床,其矿化类型为细脉浸染状和热液脉状,与中非铜矿带的钴矿床非常相似。本文以关键金属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中条山矿集区钴矿成因研究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获得以下主... 赋存在石墨片岩和大理岩内的山西中条山沉积岩容矿型铜钴矿床,其矿化类型为细脉浸染状和热液脉状,与中非铜矿带的钴矿床非常相似。本文以关键金属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中条山矿集区钴矿成因研究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钴富集形成热液脉状矿化发生在造山抬升阶段,时间为~1.82Ga,而不是在沉积成岩阶段直接富集成矿;(2)黄铁矿原位Fe-S同位素揭示硫化有机质页岩是钴成矿的重要矿源层;(3)蒸发岩在造山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高温、高盐、强氧化性流体是钴释放-迁移的关键介质;(4)热液白云石化导致流体pH升高和石墨片岩“褪色”反应导致流体氧逸度降低促进含钴硫化物的沉淀。基于上述认识,建立沉积-变质两阶段钴富集过程模型解释赋存在变沉积岩内的钴矿成因,它不同于经典的沉积岩容矿型层状铜钴矿床成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容矿型铜钴矿床 造山变质作用 钴来源 钴富集 中条山地区
下载PDF
汉江水体和沉积物中噬菌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立宇 尚韵依 +2 位作者 李治龙 薛泽环 刘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基于2014年3月和10月汉江中下游6个断面的水体和沉积物监测样品,获得384个高质量vOTUs(viral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研究表明,vOTUs中95%以上隶属Caudovirales(有尾噬菌体目),丰度居前3位的科分别为Myoviridae(肌尾噬菌体科)、... 基于2014年3月和10月汉江中下游6个断面的水体和沉积物监测样品,获得384个高质量vOTUs(viral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研究表明,vOTUs中95%以上隶属Caudovirales(有尾噬菌体目),丰度居前3位的科分别为Myoviridae(肌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长尾噬菌体科)和Podoviridae(短尾噬菌体科)。主坐标分析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病毒群落结构相对稳定,而水体中群落易随季节发生变化,同流域的水体和沉积物中群落可能具有连通性。宿主来自2域(界)19门,丰度最高的宿主是Proteobacteria门(变形菌门)。88%的vOTUs具有单一的门水平的宿主,有3个vOTUs跨越5个门。跨域(界)感染的vOTUs在感染古菌界Thermoproteota门的同时,最常见的是感染细菌界的Bacteroidota门(拟杆菌门)。与水体相比,沉积物中宿主的群落组成更加多样。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噬菌体与其宿主的组成在门水平上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 噬菌体 宿主 水体 沉积物
下载PDF
滇西李子坪-富隆厂铅锌银矿床矿物化学研究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9
作者 刘跃福 戚华文 林文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8,共12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电子探针(EPMA)等方法查明了李子坪和富隆厂铅锌银矿床的矿物组成和矿物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李子坪矿床的硫化物/硫盐矿物主要有闪锌矿、细硫砷铅锌、方铅矿... 通过光学显微镜、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电子探针(EPMA)等方法查明了李子坪和富隆厂铅锌银矿床的矿物组成和矿物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李子坪矿床的硫化物/硫盐矿物主要有闪锌矿、细硫砷铅锌、方铅矿、含砷黄铁矿;富隆厂矿床的硫化物/硫盐矿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灰硫砷铅锌、黄铁矿。矿物化学特征指示两矿床经历了含Pb-Zn成矿流体对富As黄铁矿角砾的交代,As元素的活化;闪锌矿、方铅矿沉淀;富As、(Sb、Cu)残余流体对方铅矿的交代形成硫盐的过程。各矿段硫盐类型的差异由成矿流体组分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共同控制。针对富含As、Sb元素的特殊型沉积岩容矿铅锌银成矿体系开展的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研究,有助于促进类似矿床成矿作用的理论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坪盆地 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 矿物化学 As-Sb-Pb硫盐
下载PDF
“三江”喜马拉雅期沉积岩容矿贱金属矿床基本特征与成因类型 被引量:71
10
作者 宋玉财 侯增谦 +9 位作者 杨天南 张洪瑞 杨竹森 田世洪 刘英超 王晓虎 刘燕学 薛传东 王光辉 李政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5-380,共26页
"三江"的兰坪、昌都、玉树、沱沱河地区发育丰富的沉积岩容矿贱金属矿床,构成一条极具成矿潜力的巨型矿化带。综合分析表明,带内矿床形成于新生代印-亚大陆碰撞环境,发育在大陆碰撞造山带内部的褶皱-逆冲带内,与逆冲和走滑构造控制的... "三江"的兰坪、昌都、玉树、沱沱河地区发育丰富的沉积岩容矿贱金属矿床,构成一条极具成矿潜力的巨型矿化带。综合分析表明,带内矿床形成于新生代印-亚大陆碰撞环境,发育在大陆碰撞造山带内部的褶皱-逆冲带内,与逆冲和走滑构造控制的新生代盆地相伴。不同矿区均发育逆冲断层,矿体主要赋存于逆冲断层上盘的碳酸盐岩或碎屑岩内,受与逆冲相关的盐底辟、逆冲断裂的次级断裂、热液溶洞、白云岩化、灰岩破碎、矿前溶洞垮塌、与褶皱有关的密集劈理或断裂等构造或岩相变化控制。金属呈现Pb-Zn、Pb-Zn(-Cu-Ag)、Cu-Co、Cu等组合,其中,Pb-Zn矿床主要发育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白铁矿、方解石、白云石,一些矿床富硫酸盐矿物和萤石,也常见沥青,矿化以交代和开放空间充填为主;Pb-Zn(-Cu-Ag)矿床主要发育闪锌矿、细/灰硫砷铅矿、方铅矿、黝铜矿、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矿化以脉体或热液溶洞内交代/开放空间充填式出现;Cu矿床由石英-方解石/白云石-Cu硫化物(黄铜矿、黝铜矿、斑铜矿、辉铜矿)脉构成。Pb-Zn和Pb-Zn(-Cu-Ag)矿床成矿流体以低温(〈210℃)和高盐度主体[w(Na Cl)〉10%]的盆地卤水为主,脉状Cu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来自富CO2、具相对高温(180~230℃)和低盐度[w(NaCl)〈11%]的变质流体。盆地卤水中硫酸盐遭受细菌还原±有机热还原或仅经历有机热还原,为Pb-Zn和Pb-Zn(-Cu-Ag)矿床提供了还原硫,下伏火山岩和沉积地层中的硫可能是脉状Cu矿床硫的来源,它们的成矿金属物质均来自于上地壳。该带矿床是一套与岩浆活动无关的后生矿床,以世界上已知的矿床类型来划分,金顶、赵发涌、东莫扎抓、莫海拉亨和茶曲帕查矿床等Pb-Zn矿床及白秧坪东矿带的Pb-Zn(-Cu-Ag)矿床可归为类MVT矿床,白秧坪西矿带脉状Pb-Zn(-Cu-Ag)矿床和脉状Cu矿床可归为多金属脉状矿床。其中,金顶等类MVT矿床以其形成于大陆碰撞带内部、受控于逆冲推覆构造等特点不能被已建立的MVT成矿模型所涵盖,成矿作用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容矿 贱金属 大陆碰撞 特征 类型 “三江”
下载PDF
西南三江地区沉积岩容矿型铅锌矿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江彪 邓军 张长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32-2544,共13页
以沉积岩为容矿围岩的铅锌矿床种类繁多,储量巨大,是世界上铅、锌资源的主要来源,因此,一直受到矿床学家和地质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三江特提斯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成矿条件和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而成为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研究区... 以沉积岩为容矿围岩的铅锌矿床种类繁多,储量巨大,是世界上铅、锌资源的主要来源,因此,一直受到矿床学家和地质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三江特提斯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成矿条件和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而成为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研究区广泛发育沉积岩容矿型铅锌矿床,空间上与自北向南发育的各新生代沉积盆地密切相伴;成矿发生在喜马拉雅碰撞造山挤压向伸展的构造转换阶段,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41~20 Ma之间;矿床主要赋存在二叠统和三叠统灰岩地层中;矿床分布受区域逆冲-推覆系统控制,表现为近NS向断层控制矿床分布的区域性特点;矿化主要表现为热液充填逆冲断层上盘中各次级构造、裂隙和开放空间成矿;围岩蚀变较弱,主要为方解石化;主成矿元素Pb+Zn外,往往还伴生大量诸如Ag、Sr、Sb、Cu等元素.基于区域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明了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 沉积岩型 铅锌矿 成矿规律
下载PDF
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喷流沉积成因证据:容矿岩石的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13
12
作者 祝朝辉 刘淑霞 +1 位作者 张乾 谷德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滇东南是否存在广泛的热水沉积活动已成为制约滇东南三大多金属矿床(个旧、都龙、白牛厂)成因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系统研究了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容矿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矿床容矿岩石主量元素数据均投影于火山及海底热卤水成... 滇东南是否存在广泛的热水沉积活动已成为制约滇东南三大多金属矿床(个旧、都龙、白牛厂)成因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系统研究了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容矿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矿床容矿岩石主量元素数据均投影于火山及海底热卤水成因区域内;稀土元素明显分为两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的样品可能与较多的正常沉积物的加入有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的样品具有与加拿大沙利文矿山的条带状富电气石热液沉积岩和加拿大Agnico-Eugle矿山的铁建造中的条带状燧石岩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标准化参数;同时,微量元素对的演化趋势与现代大洋热水沉积物相似,而且As、Sb和Ag含量与大厂和个旧热水沉积硅质岩相当。推测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属热水沉积成矿,只是在距花岗岩体较近的部位遭受了部分叠加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牛厂 银多金属矿床 喷流沉积 容矿岩石 地球化学 滇东南
下载PDF
秦岭卡林型金矿床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64
13
作者 张复新 宗静婷 马建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2-184,共13页
鉴于目前对沉积岩型金矿、卡林型金矿概念和类型划分存在分岐,该文在对秦岭沉积岩区浸染状金矿研究基础上,主张将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沉积岩型金矿床是具有广义内涵的一类金矿,包容了从沉积-轻微改造,... 鉴于目前对沉积岩型金矿、卡林型金矿概念和类型划分存在分岐,该文在对秦岭沉积岩区浸染状金矿研究基础上,主张将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沉积岩型金矿床是具有广义内涵的一类金矿,包容了从沉积-轻微改造,到沉积-强烈改造的一类热液金矿;可划分四种亚类:卡林型、变质细碎屑岩型、热水沉积岩型、脉状体型。卡林型金矿床是狭义内涵的金矿类型,属于沉积岩型金矿类型中的重要亚类;在区域金成矿密集区内,可构成卡林型矿床地球化学系列。建议不要将沉积岩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相互代替使用或等同起来。秦岭沉积岩区卡林型金矿与美国卡林典型矿床有较好的类比性。矿床具有沉积-轻微改造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床 沉积岩型 金矿床 成矿特征
下载PDF
西南三江碰撞造山带沉积岩容矿Pb-Zn-Ag-Cu贱金属复合成矿与深部过程 被引量:26
14
作者 毕献武 唐永永 +5 位作者 陶琰 王长明 胥磊落 戚华文 兰青 木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1-1371,共31页
西南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沱沱河、玉树、昌都和兰坪-思茅地区)发育包括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在内的一系列以沉积岩容矿的Pb-Zn-Ag-Cu贱金属矿床,构成长达千余千米的青藏高原东缘贱金属成矿带。作为大陆碰撞环境成矿谱系... 西南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沱沱河、玉树、昌都和兰坪-思茅地区)发育包括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在内的一系列以沉积岩容矿的Pb-Zn-Ag-Cu贱金属矿床,构成长达千余千米的青藏高原东缘贱金属成矿带。作为大陆碰撞环境成矿谱系的重要矿床类型,加强这些矿床的理论研究对提高和完善大陆碰撞造山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勘查等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这些Pb-Zn-Ag-Cu矿床的分布受盆地形成后新生代大型逆冲推覆-走滑构造控制,其容矿岩石和成矿作用特征与SEDEX和MVT矿床存在明显的差异,矿床成矿流体表现出多来源混合的特征,成矿与深部过程密切相关。尽管取得重要进展,但由于缺乏高精度年代学数据制约,成矿动力学背景及其与碰撞造山的时空联系存在较大争议。一些矿床的研究显示复合成矿迹象,但是复合成矿过程与深部驱动等问题仍不清楚。近年来我们以兰坪和昌都盆地的Pb-Zn-Ag多金属矿床和Cu多金属矿床为重点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源-运-储系统和复合成矿机制以及深部过程对成矿制约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兰坪盆地西缘Cu(Mo)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48~58Ma,兰坪和昌都盆地Pb-Zn-Ag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27~33Ma。成矿流体表现出明显的多来源混合的特征,主要存在三种类型:1)变质流体与盆地卤水或大气降水复合成矿,以金满-连城Cu矿床为代表; 2)盆地卤水与大气降水复合成矿,以金顶Pb-Zn矿床为代表; 3)盆地卤水和岩浆流体复合成矿,以拉诺玛Pb-Zn-Sb矿床为代表。兰坪盆地西缘Cu矿床主要形成于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主碰撞挤压阶段,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变质流体可能来源于陆-陆碰撞俯冲引起的高压变质。Pb-Zn矿床主要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构造挤压和造山隆起驱动盆地流体迁移,同期的岩浆活动主要为成矿提供热驱动力或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容矿Pb-Zn-Ag-Cu贱金属成矿 复合成矿 深部过程 三江碰撞造山带
下载PDF
脉状铅锌(铜、银)多金属热液矿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贾敬伍 张洪瑞 胡茂德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6-746,共21页
目前在矿床学分类研究中对沉积岩容贱金属矿床的命名和分类尚未统一,其中一类赋矿围岩为沉积岩、矿体受构造(断层、褶皱等)控制呈脉状产出的、成矿金属为铅锌铜银多金属的矿床成为缺失环节,缺少系统的归纳总结。但该类矿床是造山作用的... 目前在矿床学分类研究中对沉积岩容贱金属矿床的命名和分类尚未统一,其中一类赋矿围岩为沉积岩、矿体受构造(断层、褶皱等)控制呈脉状产出的、成矿金属为铅锌铜银多金属的矿床成为缺失环节,缺少系统的归纳总结。但该类矿床是造山作用的产物,对其进行归纳综合分析,有助于了解造山作用中的矿质迁移和沉淀过程。本文将该类矿床资料收集,对其成矿特征、控矿构造、成矿流体、矿质来源等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此类矿床与造山作用或造山带有着紧密的联系。成矿物质表现为多源性,包括基底围岩、岩浆来源以及幔源贡献。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流体、变质流体、盆地卤水等多种来源,部分矿床的成矿流体受大气水影响。该类型矿床与MVT铅锌矿床有相似之处,但在成矿环境、控矿因素、金属来源以及成矿流体来源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贱金属 沉积岩容 造山运动 成矿物质 成矿流体
下载PDF
典型新生代断陷盆地内孔隙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模拟:以山西太原盆地为例 被引量:20
16
作者 郭清海 王焰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90,共8页
以地处中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新生代断陷盆地——太原盆地为例,分析了影响孔隙地下水化学特征的水-岩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孔隙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表现出明显分带性,并与盆地水文地质单元分区吻合得很好。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 以地处中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新生代断陷盆地——太原盆地为例,分析了影响孔隙地下水化学特征的水-岩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孔隙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表现出明显分带性,并与盆地水文地质单元分区吻合得很好。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的定性研究结论与基于PHREEQC的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一致,均表明对于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形成和演化而言,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解-沉淀作用、排泄区地下水的蒸发浓缩作用及其与含水层介质的阳离子交换作用是控制性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表明: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可指示地下水流动场,水化学过程研究是地下水系统结构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地下水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PHREEQC
下载PDF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7
作者 刘玄 范宏瑞 +2 位作者 胡芳芳 杨奎锋 邱正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63,共19页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是全球第二重要的铜矿类型,重要性仅次于斑岩型铜矿床。并且,它们常伴生一定规模的钴、银、铅、锌、铀、金、铂族元素等其他金属资源。其矿体通常呈层状、似层状发育在沉积盆地的还原性岩石或地层中。大多数沉积岩型...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是全球第二重要的铜矿类型,重要性仅次于斑岩型铜矿床。并且,它们常伴生一定规模的钴、银、铅、锌、铀、金、铂族元素等其他金属资源。其矿体通常呈层状、似层状发育在沉积盆地的还原性岩石或地层中。大多数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形成于围岩的成岩作用或者成岩晚阶段,但也经常会受到成矿后变质作用、变形作用的改造,发生成矿物质的活化一再沉淀。原生成矿作用的发生通常要经历成矿流体(低温、中—高盐度、含硫)在矿体下盘的红层中持续、长期的循环,萃取铜等金属元素,随后沿着盆地边界断裂迁移至盆地还原性地层中或者被迁移的还原性物质(石油、天然气)还原而发生铜等成矿物质的沉淀。超大规模的层状铜矿化可能对应地球地质历史时期特殊的地质事件和地质条件,其中包括超大陆裂解、炎热干旱的古气候、大氧化事件以及冰期和富镁的海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 砂岩型铜矿床 页岩型铜矿床 红层 超大陆裂解 古气候 大氧化事件 冰期 古海洋
下载PDF
“三江”北段茶曲帕查矿区构造变形与铅锌矿化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洪瑞 杨天南 +3 位作者 侯增谦 宋玉财 汪元奎 刘群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3-474,共12页
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茶曲帕查铅锌矿床为"三江"复合造山成矿带北段的典型矿床,基础地质研究工作的欠缺制约了控矿机制的探讨。通过详细的野外填图,重新厘定了矿区地层系统,进而修正了矿区构造框架以及变形历史,结合矿石结构的... 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茶曲帕查铅锌矿床为"三江"复合造山成矿带北段的典型矿床,基础地质研究工作的欠缺制约了控矿机制的探讨。通过详细的野外填图,重新厘定了矿区地层系统,进而修正了矿区构造框架以及变形历史,结合矿石结构的显微变形特征,对成矿过程提出了新的认识。矿区近东西向的逆断层和其北侧的正断层(局部为不整合)奠定了矿区的主要构造框架,并将矿区分为3个部分:①渐新世五道梁组;②中二叠世九十道班组;③晚二叠世那益雄组。二叠纪地层褶皱明显,枢纽多变,经历了多期挤压作用叠加,新生代地层产状平缓。铅锌矿化与灰岩关系密切,受新生代伸展构造控制,开放空间充填特征明显。成矿发生在中新世初,为边破碎-边沉积-边成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控矿构造 沉积岩型铅锌矿床 茶曲帕查 “三江”北段
下载PDF
大洋钻探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钟广法 张迪 赵峦啸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44,共20页
国际科学大洋钻探计划自1970年首次在布莱克海脊钻遇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以来,迄今已在全球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大陆边缘总共53个站位钻遇了水合物,采集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为理解水合物及其宿主沉积物原... 国际科学大洋钻探计划自1970年首次在布莱克海脊钻遇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以来,迄今已在全球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大陆边缘总共53个站位钻遇了水合物,采集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为理解水合物及其宿主沉积物原位特性提供了关键信息。水合物所具有的不导电、低密度、高声波速度、高含氢量等特性,为根据测井资料识别水合物并预测其分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目前已提出的一系列根据测井资料估算水合物饱和度的方法,主要包括阿尔奇公式、密度-核磁共振测井联合、各种形式的三相声波方程以及基于不同岩石物理模型的弹性波速度模拟等方法。海底水合物具有明显的非均质分布特性,主要表现在水合物分布对宿主沉积物岩性的选择性以及在相同岩性宿主沉积物内部对成核部位的选择性上。尽管测井资料在评价水合物分布的非均质性、推断水合物生长习性方面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①大洋钻探水合物测井解释中所依赖的地层模型还是过于简单,大多数都是两组分或三组分模型;②高分辨率随钻测井资料的应用还很有限;③测井解释与岩心地质研究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结论认为,将水合物与宿主沉积物视为一个整体,基于更为复杂的地层模型,在岩心标定的基础上,依据多种高分辨率随钻测井资料,联合反演地层的岩性组分、孔隙度和水合物饱和度,或许是未来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学大洋钻探 天然气水合物 宿主沉积物 原位特性 地球物理测井 岩石物理 储集层评价
下载PDF
赞比亚沉积型铜(-钴)矿地质及未来矿业展望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东红 肖波 张璨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7-588,共12页
沉积型铜矿作为重要的铜矿类型之一,一直是工业界找矿和开发的重点。中非铜(-钴)矿带是世界著名的巨型沉积型铜矿带之一。赞比亚谦比希铜矿是我国企业在非洲矿业开发的成功典范项目,其矿体分布和产状严格受新元古代加丹加超群的下罗恩... 沉积型铜矿作为重要的铜矿类型之一,一直是工业界找矿和开发的重点。中非铜(-钴)矿带是世界著名的巨型沉积型铜矿带之一。赞比亚谦比希铜矿是我国企业在非洲矿业开发的成功典范项目,其矿体分布和产状严格受新元古代加丹加超群的下罗恩组地层控制,含矿岩石为下罗恩组下部的含矿泥质页岩、砂岩。本文通过对谦比希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成岩-成矿规律的详细研究,揭示了其含矿地层和矿体明显受古沉积环境、基底形态的控制;成岩-成矿过程经历了海侵-海退过程,沉积古地理环境为滨浅海蒸发背景。赞比亚铜带省和西北省拥有巨大的资源和找矿潜力,未来必将吸引更多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铜矿 中非铜(-钴)矿带 赞比亚 谦比希铜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