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子杂说》续书研究
1
作者 张丹丹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8-33,共6页
苏轼的《艾子杂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寓言小说集,明代出现陆灼的《艾子后语》和屠本畯的《艾子外语》是续仿之作。与《艾子杂说》相比,这2部续书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从内容上看,《艾子后语》讽喻性弱化而谐谑性增强,《艾子外语》... 苏轼的《艾子杂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寓言小说集,明代出现陆灼的《艾子后语》和屠本畯的《艾子外语》是续仿之作。与《艾子杂说》相比,这2部续书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从内容上看,《艾子后语》讽喻性弱化而谐谑性增强,《艾子外语》虽然讽喻性较强,但讽喻对象与《艾子杂说》呈现一定的区别;从艺术特色上看,2部续书中寓言形式较少,叙事节奏相对舒缓,作品中的艾子身份也发生了变化。这2部续书与《艾子杂说》间的差异,和作者经历、创作背景、时代特色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子杂说》 《艾子后语》 《艾子外语》 艺术特色
下载PDF
侯外庐的中国封建社会史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方光华 兰梁斌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1-40,共10页
侯外庐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涉及的问题包括封建社会确立的依据、中国封建社会的起讫时间、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封建社会的演变与解体以及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等。他指出,体系化的制度形式——法典是判断封建制度最终确立的主要依据,土地... 侯外庐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涉及的问题包括封建社会确立的依据、中国封建社会的起讫时间、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封建社会的演变与解体以及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等。他指出,体系化的制度形式——法典是判断封建制度最终确立的主要依据,土地国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虽然前后期土地经营的方式有所改变,但是国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封建社会 法典化 土地国有制
下载PDF
典范与方法:侯外庐与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彭国翔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35,共5页
在20世纪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侯外庐扮演过很重要的角色,对于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史"而言,侯外庐所建立的典范与方法曾经长期发生重要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将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 在20世纪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侯外庐扮演过很重要的角色,对于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史"而言,侯外庐所建立的典范与方法曾经长期发生重要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将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这样一个脉络之中来考察侯外庐是否合适?换言之,对于"中国哲学史"来说,关于侯外庐的讨论是切题的还是不相干的?第二,对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来说,侯外庐所建立和提倡的典范与方法是什么?第三,侯外庐所建立的典范与方法是如何流行的?那种典范与方法是否只不过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建立之后的结果?抑或对于侯外庐自己来说,这种典范与方法可以视为一种学术发展的结果?第四,对于当今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以及最近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讨论,侯外庐所建立的典范与方法是否还有其相关性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中国哲学史研究 典范 方法
下载PDF
侯外庐在史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上的贡献 被引量:4
4
作者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0,共11页
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先生以研究中国社会史、思想史、哲学史而闻名中外。在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对史学理论和历史学学科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强调史学工作者在理论上和品质上的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这... 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先生以研究中国社会史、思想史、哲学史而闻名中外。在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对史学理论和历史学学科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强调史学工作者在理论上和品质上的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这些修养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科学上的诚实态度和执行自我批判的精神。关于历史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他认为,应该是搜集大量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和整理,经过概括和抽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得出科学的结论。他还提出了历史科学"生长点"的问题,根据矛盾学说,指出,历史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批评,没有批评就不能发展。关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他提出了四条原则:一是热处理,就是要趁热打铁;二是要注意文章、考核、义理;三是注意培养尖子,不能搞平均主义;四是发扬民主精神。他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史学民族化的问题,提出:所谓"民族化",就是要把中国丰富的历史资料,和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做统一的研究,从中总结出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特点。这些思想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今的史学理论和学科建设上,仍有突出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史学理论 学科建设
下载PDF
侯外庐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方光华 兰梁斌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45-50,共6页
侯外庐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采用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的起源作了独创性的研究,得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古典的古代"同属于奴隶制社会阶段,但二者走着不同的发展路径的结论。第一次全面... 侯外庐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采用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的起源作了独创性的研究,得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古典的古代"同属于奴隶制社会阶段,但二者走着不同的发展路径的结论。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文明起源的特色,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亚细亚生产方式 城市国家 先王观
下载PDF
侯外庐与其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交流与论辩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鑫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2-40,共9页
在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的心脏所在地重庆,以周恩来为领导核心的中共南方局,团结了一大批有志于抗战和学术研究的进步学者,为他们创造了学术风气正派、务求实干创新的研究环境。侯外庐作为当时的左派文化领导人之一,在与其他马克思主义学... 在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的心脏所在地重庆,以周恩来为领导核心的中共南方局,团结了一大批有志于抗战和学术研究的进步学者,为他们创造了学术风气正派、务求实干创新的研究环境。侯外庐作为当时的左派文化领导人之一,在与其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交流与论辩中,思想觉悟与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习及其形成的诸多论断至今深有启发,特别是侯外庐的社会史与思想史并行研究的治史方法和"实事求是""独立自得"的治学精神成为后学者的典范。这些都奠定了侯外庐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中国思想通史 独立自得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下载PDF
西方“启蒙”观念在现代中国哲学史书写中的运用与发展——以侯外庐、萧萐父的明清哲学研究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根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08,155,共8页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启蒙"观念对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哲学史的书写过程中,侯外庐、萧萐父二人继承梁启超、胡适的明清思想研究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将晚明至清道光年间的三百...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启蒙"观念对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哲学史的书写过程中,侯外庐、萧萐父二人继承梁启超、胡适的明清思想研究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将晚明至清道光年间的三百多年的历史称之为"明清之际",并认定这一历史时期内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与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在思想界也出现了"中国早期启蒙思想"。萧萐父还进一步论定,与欧洲启蒙思想反对"宗教异化"的历史任务不同,"中国早期启蒙思想"主要是反对"伦理异化"。现代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对现代西方"启蒙"观念的理解、运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启蒙"观念在现代世界历史中的多义性与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萧萐父 明清之际 启蒙 伦理异化
下载PDF
论侯外庐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1
8
作者 武少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4-79,共6页
侯外庐运用唯物史观清理发掘清代学术史中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卓然成一家之言。他研究清代学术史是为了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写出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出对现实的深深关注。他始终以社会史研究作为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把社会经济视为... 侯外庐运用唯物史观清理发掘清代学术史中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卓然成一家之言。他研究清代学术史是为了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写出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出对现实的深深关注。他始终以社会史研究作为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把社会经济视为解释、理解学术思想现象的基本立足点。他从明清之际社会大变动及思想剧变的历史关节点入手,探索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他运用跨学科等多种方法研究清代学术史,为我们树立起“实事求是”与“学贵自得”的一代优良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清代 学术史 唯物史观
下载PDF
汉语时间表达中的“前后式”与“来去式” 被引量:12
9
作者 史佩信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9-64,共6页
 汉语中,不管是借用方位词"前、后"表示时间("前后式")还是借用动词"来、去(往)"表示时间("来去式"),实际上都有两种不同的隐喻方式,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呈现出一些复杂的现象。但无论"前后...  汉语中,不管是借用方位词"前、后"表示时间("前后式")还是借用动词"来、去(往)"表示时间("来去式"),实际上都有两种不同的隐喻方式,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呈现出一些复杂的现象。但无论"前后式"还是"来去式",只有一种隐喻方式是基本的,另一种方式只起辅助或补充作用,是一种有标记的方式,人们在理解中能够加以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时间词语 “前后式” “来去式” 隐喻方式 标记 语言表达
下载PDF
1940年代郭沫若与侯外庐墨学研究的异同及成因
10
作者 徐国利 陈晨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67,共7页
郭沫若、侯外庐在1940年代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墨学,却分别以“天志”“尚贤”作为其核心思想进行诠释。郭沫若认为,墨子代表“王公大人”的立场,是反动、反人类和不科学的;侯外庐则认为,墨子代表觉醒的“国民人类”利益,侧重从知识论、... 郭沫若、侯外庐在1940年代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墨学,却分别以“天志”“尚贤”作为其核心思想进行诠释。郭沫若认为,墨子代表“王公大人”的立场,是反动、反人类和不科学的;侯外庐则认为,墨子代表觉醒的“国民人类”利益,侧重从知识论、人类观、民主观、天道观发掘其合理成分。两人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社会史视角进行研究,结果却得出迥异结论,可谓“同途殊归”。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解和运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侯外庐 墨学 马克思主义 同途殊归
下载PDF
侯外庐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体系的初步形成及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殊贡献
11
作者 周鑫 高洁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5-67,共3页
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点意义:首先,侯外庐的史学实践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和历史观的转换,即确立服从政治需要、学以致用的史学观,和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历史观。侯外庐创造的历史体系尤其是思想通史体系,对思想史和学术史的... 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点意义:首先,侯外庐的史学实践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和历史观的转换,即确立服从政治需要、学以致用的史学观,和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历史观。侯外庐创造的历史体系尤其是思想通史体系,对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影响都很深远。其次,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习及其形成的诸多论断至今深有启发,仍不过时。特别是侯外庐的社会史与思想史并行研究的治史方法和"实事求是"、"独立自得"的治学精神成为后学者的典范。这些都奠定了侯外庐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中国思想通史 独立自得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下载PDF
侯外庐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上的特殊地位
12
作者 周鑫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31-33,42,共4页
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点意义:首先,侯外庐的史学实践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和历史观的转换,即确立服从政治需要、学以致用的史学观,和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历史观。侯外庐创造的历史体系尤其是思想通史体系,对思想史和学术史的... 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点意义:首先,侯外庐的史学实践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和历史观的转换,即确立服从政治需要、学以致用的史学观,和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历史观。侯外庐创造的历史体系尤其是思想通史体系,对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影响都很深远。其次,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习及其形成的诸多论断至今深有启发,仍不过时。特别是侯外庐的社会史与思想史并行研究的治史方法和"实事求是"、"独立自得"的治学精神成为后学者的典范。这些都奠定了侯外庐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通史 侯外庐 马克思主义史学 独立自得
下载PDF
刘宝才教授的先秦思想文化研究
13
作者 韩星 《唐都学刊》 2022年第5期39-47,共9页
刘宝才教授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学术渊源主要是“侯外庐学派”,也吸收了王国维、徐中舒等学术研究范式和方法。他的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突出在炎黄文化研究方面;他对儒家经典《周易》《论语》《大学》《中庸》都做过... 刘宝才教授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学术渊源主要是“侯外庐学派”,也吸收了王国维、徐中舒等学术研究范式和方法。他的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突出在炎黄文化研究方面;他对儒家经典《周易》《论语》《大学》《中庸》都做过专门研究,对儒学更新发展有考辨;对先秦诸子从宏观和微观视角研究和阐发,认为诸子各派学说都有价值,对道、法、名、阴阳家都有专论。先秦思想史研究是刘宝才教授在传承发展侯外庐学派、追随张岂之先生不断深化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工作,先后参与《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学术史》等先秦卷的撰写和主编,对先秦思想史有系统梳理,形成了与时俱进、正本清源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宝才 先秦思想文化 侯外庐学派 学术研究
下载PDF
侯外庐领衔的学术研究团队对中国思想史的开拓及其研究特色
14
作者 周鑫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6-80,共5页
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点意义:首先,侯外庐的史学实践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和历史观的转换,即确立服从政治需要、学以致用的史学观,和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历史观。侯外庐创造的历史体系尤其是思想通史体系,对思想史和学术史的... 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点意义:首先,侯外庐的史学实践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和历史观的转换,即确立服从政治需要、学以致用的史学观,和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历史观。侯外庐创造的历史体系尤其是思想通史体系,对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影响都很深远;其次,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习及其形成的诸多论断至今仍深有启发,特别是侯外庐的社会史与思想史并行研究的治史方法和"实事求是""独立自得"的治学精神成为后学者的典范。这些都奠定了侯外庐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中国思想通史 独立自得 治学精神 思想史学派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学术个性——以侯外庐为例
15
作者 邹兆辰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0-46,共7页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应该具有自己的学术个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治学,勇于提出并坚持自己带有创新性的学术见解,不去迎合某种潮流或趋势。作为一位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大家,侯外庐先生便具...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应该具有自己的学术个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治学,勇于提出并坚持自己带有创新性的学术见解,不去迎合某种潮流或趋势。作为一位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大家,侯外庐先生便具有自己鲜明的学术个性。纵观其一生的学术历程,其个性的学术表现、产生原因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对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以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学术个性 侯外庐
下载PDF
论魏文侯的用人之道
16
作者 李红星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4-27,共4页
本文立足于史实 ,着眼于现实 ,研究了魏文侯的用人之道。魏文侯的统治 ,可谓古代中国君主以德治国的典范 ;其宽厚端严 ,闻过则喜的优良品质 ,任人所长 ,重用不疑的用人方法以及宏观控制、微观松缰的用人艺术 ,可为今天的各级领导者纯洁... 本文立足于史实 ,着眼于现实 ,研究了魏文侯的用人之道。魏文侯的统治 ,可谓古代中国君主以德治国的典范 ;其宽厚端严 ,闻过则喜的优良品质 ,任人所长 ,重用不疑的用人方法以及宏观控制、微观松缰的用人艺术 ,可为今天的各级领导者纯洁思想 ,端正作风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文侯 用人之道 品质 战国
下载PDF
社会史与思想史互动研究的典范——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研究特色简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时亮 《唐都学刊》 2013年第4期84-89,共6页
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一书有一鲜明的研究特色,即社会史与思想史互动研究。"社会史"与"思想史"概念在侯氏眼中与它们的现代意义不同,概而言之,侯氏的"社会史"范畴比现代意义的要小,而他的"思... 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一书有一鲜明的研究特色,即社会史与思想史互动研究。"社会史"与"思想史"概念在侯氏眼中与它们的现代意义不同,概而言之,侯氏的"社会史"范畴比现代意义的要小,而他的"思想史"概念却比现代含义广泛得多。社会史与思想史互动研究,既包括以社会史为基础来研究思想史,又包括以思想史为基础来研究社会史,这是由其理论依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侯氏《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一书有许多具体研究都鲜明地体现出社会史与思想史互动研究的治史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社会史 思想史 研究特色
下载PDF
“前/后”隐喻映射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大磊 王胜美 《长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6-19,共4页
时间是空间隐喻的结果,空间的位移性和顺序性投射在时间上表现为序列性和方向性。"前/后"是既可以表示空间意义也可以表示时间意义的一对语素。"前/后"有两种认知模式:强调时间的序列性时",前"表过去,&qu... 时间是空间隐喻的结果,空间的位移性和顺序性投射在时间上表现为序列性和方向性。"前/后"是既可以表示空间意义也可以表示时间意义的一对语素。"前/后"有两种认知模式:强调时间的序列性时",前"表过去,"后"表将来;强调时间的方向性时,"前"表将来",后"表过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序列性 方向性 前/后
下载PDF
侯外庐学派的李贽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宝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64-74,共11页
以“发掘”为方法论总体特征,“侯外庐学派”的李贽思想研究,典型地表现了“纵通”与“横通”并重、文献与概念皆精、正统与“异端”共举等三个侯派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特点.继承并发展侯派“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发展”这一研究路径与特... 以“发掘”为方法论总体特征,“侯外庐学派”的李贽思想研究,典型地表现了“纵通”与“横通”并重、文献与概念皆精、正统与“异端”共举等三个侯派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特点.继承并发展侯派“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发展”这一研究路径与特质,对于创新世界眼光、学理“合法”的中国思想史方法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学派 李贽 “发掘” 方法论
下载PDF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论著及其特点
20
作者 周鑫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7,共7页
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点意义为:第一,侯外庐的史学实践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和历史观的转换,即确立服从政治需要、学以致用的史学观,和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历史观。侯外庐创造的历史体系尤其是思想通史体系,对思想史和学术史... 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点意义为:第一,侯外庐的史学实践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和历史观的转换,即确立服从政治需要、学以致用的史学观,和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历史观。侯外庐创造的历史体系尤其是思想通史体系,对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影响都很深远。第二,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习及其形成的诸多论断至今深有启发,仍不过时。特别是侯外庐的社会史与思想史并行研究的治史方法和"实事求是""独立自得"的治学精神成为后学者的典范。这些都奠定了侯外庐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中国思想通史 独立自得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