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陈白沙心学的德性进路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红卫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8,共6页
陈白沙心学的德性进路即陈白沙心学的成德、成圣路径。陈白沙继承了孟子"集义"的德性进路,他认为成德、成圣的根基在于"立本",即通过日常生活中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以体证仁、善之为人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渐次扩...
陈白沙心学的德性进路即陈白沙心学的成德、成圣路径。陈白沙继承了孟子"集义"的德性进路,他认为成德、成圣的根基在于"立本",即通过日常生活中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以体证仁、善之为人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渐次扩充而达致至仁、至善。在"立本"的基础上,陈白沙的成德历程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提撕、唤醒的"勿忘"工夫为主,由于陈白沙并未透彻地理解"勿忘"与"勿助"体证工夫的辩证关系,因用功过度而导致了心疾;第二阶段以"勿助"工夫为主,陈白沙逐渐领悟了"勿助"的含义及其对成德、成圣的意义,即由"亲亲之情"及"恻隐之心"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渐次扩充而达致至仁、至善,是一个顺理推演的自然过程,不需要任何的助长。至此,"勿忘勿助之间"成为陈白沙心学成德、成圣的基本体证路径。在此基础上,陈白沙构建了本体自然的自然主义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心学
德性进路
集义
义袭
勿忘
勿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老子之“德”及其现实意义
2
作者
赵玉玲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16-19,共4页
老子之"德"依"道"为存在依据,指具体事物从"道"所秉承的特性,自然无为是其内在本质,亦可引申为人的本性或品德。老子以"上善若水"和"上德若谷"为至"德"的表征。老子"...
老子之"德"依"道"为存在依据,指具体事物从"道"所秉承的特性,自然无为是其内在本质,亦可引申为人的本性或品德。老子以"上善若水"和"上德若谷"为至"德"的表征。老子"重积德",把俭啬作为"积德"的重要方式,以节俭作为治国修身的基本原则。老子之"德"所意指的无私品格和谦下之风以及以俭啬为积德之本的修德方式,在当今时代的廉政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德”
“道”
修德
积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道德意志的自我培养
被引量:
4
3
作者
聂全高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2-54,共3页
意志是一切德性的基础,一切德性也必然呈现出意志的力量。个体道德意志的养成既需要外在的培养机制,又需要自我培养机制。在实践的基础上,道德意志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和途径养成:学思结合、道德践履、慎独、积善成德。
关键词
道德意志
学思结合
道德践履
慎独
积善成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鸣珂《大学》诠释研究
4
作者
张波
平静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9-24,31,共7页
刘鸣珂是清代前期著名的关学学者,其理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对《大学》的诠释上.他以“明德”为主线贯穿格致诚正工夫的终始,以“道心”“心性本然一体”阐释“明德”内涵及其与“心”“性”的关系.其观点有助于解决宋明理学长久以来“心”...
刘鸣珂是清代前期著名的关学学者,其理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对《大学》的诠释上.他以“明德”为主线贯穿格致诚正工夫的终始,以“道心”“心性本然一体”阐释“明德”内涵及其与“心”“性”的关系.其观点有助于解决宋明理学长久以来“心”“性”二分的理论困境,且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王学末流专以“明德”为心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又强调以“格致诚正”为“明明德”不可或缺的工夫,次第分明、不可躐等;以“明德”为“格致诚正”工夫的先在前提、“明明德”为其终极效验.其思想不仅展现了《大学》诠释的重要面向,也展现了清代关学对朱子学的继承与发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鸣珂
《大学》
明德
格致诚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厚德健行”校训内涵解读
5
作者
叶祥满
许士荣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47-452,共6页
"厚德"与"健行"作为儒家文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有深厚的哲学意蕴。将"厚德健行"作为校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与学校自身的大学文化、校园文化吻合,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有比较高的认...
"厚德"与"健行"作为儒家文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有深厚的哲学意蕴。将"厚德健行"作为校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与学校自身的大学文化、校园文化吻合,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有比较高的认同度。随着学校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对校训的理解需要进一步深化、弘扬,并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德
健行
校训内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老子和孔子思想的同源同归
6
作者
李桂荣
孔凡文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3-67,共5页
老子思想和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各有其独特的体系与内涵,各有其独特的思维个性与风格。同时,他们又存在很多共通之处:两人同处于大动乱、大变革的时代,消除社会动乱是他们立说的根本动因,寻求天下安治是他们共同的社会理想。他们都蕴有强...
老子思想和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各有其独特的体系与内涵,各有其独特的思维个性与风格。同时,他们又存在很多共通之处:两人同处于大动乱、大变革的时代,消除社会动乱是他们立说的根本动因,寻求天下安治是他们共同的社会理想。他们都蕴有强烈的辩证思维,奉行中庸之道;都注重修身积德,追求收敛的人格;都拥有仁爱厚生的博大情怀。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并直接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及性情风格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孔子
安邦治国
辩证中庸
积德敛性
仁爱厚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白沙心学的德性进路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红卫
机构
五邑大学思政部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8,共6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白沙心学与岭南化儒学"(GD12CZX01)
文摘
陈白沙心学的德性进路即陈白沙心学的成德、成圣路径。陈白沙继承了孟子"集义"的德性进路,他认为成德、成圣的根基在于"立本",即通过日常生活中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以体证仁、善之为人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渐次扩充而达致至仁、至善。在"立本"的基础上,陈白沙的成德历程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提撕、唤醒的"勿忘"工夫为主,由于陈白沙并未透彻地理解"勿忘"与"勿助"体证工夫的辩证关系,因用功过度而导致了心疾;第二阶段以"勿助"工夫为主,陈白沙逐渐领悟了"勿助"的含义及其对成德、成圣的意义,即由"亲亲之情"及"恻隐之心"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渐次扩充而达致至仁、至善,是一个顺理推演的自然过程,不需要任何的助长。至此,"勿忘勿助之间"成为陈白沙心学成德、成圣的基本体证路径。在此基础上,陈白沙构建了本体自然的自然主义哲学体系。
关键词
陈白沙
心学
德性进路
集义
义袭
勿忘
勿助
Keywords
Chen Baisha
the kowledge of heart
the
virtu
e approach
accumul
ation of righteousness
followingrighteousness
no foegetting
no helping
分类号
B248.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老子之“德”及其现实意义
2
作者
赵玉玲
机构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16-19,共4页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老庄廉政思想研究"(编号:2014-QN-099)
文摘
老子之"德"依"道"为存在依据,指具体事物从"道"所秉承的特性,自然无为是其内在本质,亦可引申为人的本性或品德。老子以"上善若水"和"上德若谷"为至"德"的表征。老子"重积德",把俭啬作为"积德"的重要方式,以节俭作为治国修身的基本原则。老子之"德"所意指的无私品格和谦下之风以及以俭啬为积德之本的修德方式,在当今时代的廉政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老子
“德”
“道”
修德
积德
Keywords
Laozi
"De"
"Dao"
cultivating
virtu
e
accumul
ating
virtu
e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道德意志的自我培养
被引量:
4
3
作者
聂全高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2-54,共3页
文摘
意志是一切德性的基础,一切德性也必然呈现出意志的力量。个体道德意志的养成既需要外在的培养机制,又需要自我培养机制。在实践的基础上,道德意志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和途径养成:学思结合、道德践履、慎独、积善成德。
关键词
道德意志
学思结合
道德践履
慎独
积善成德
Keywords
Moral willpower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and reflecting
practice of moral and ethics
being careful not to cross the ceremony or having the idea of an improper conduct when staying alone
accumul
ating merits makes one become a gentleman of
virtues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鸣珂《大学》诠释研究
4
作者
张波
平静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横渠书院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9-24,31,共7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关学对周秦诸子的继承与发展(项目编号:19JZ004)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张载经学论考(项目编号:2020C001).
文摘
刘鸣珂是清代前期著名的关学学者,其理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对《大学》的诠释上.他以“明德”为主线贯穿格致诚正工夫的终始,以“道心”“心性本然一体”阐释“明德”内涵及其与“心”“性”的关系.其观点有助于解决宋明理学长久以来“心”“性”二分的理论困境,且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王学末流专以“明德”为心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又强调以“格致诚正”为“明明德”不可或缺的工夫,次第分明、不可躐等;以“明德”为“格致诚正”工夫的先在前提、“明明德”为其终极效验.其思想不仅展现了《大学》诠释的重要面向,也展现了清代关学对朱子学的继承与发明.
关键词
刘鸣珂
《大学》
明德
格致诚正
Keywords
Liu Mingke
The Great Learning
illustrious
virtu
e
to study the objects,to gain the knowledge,to
accumul
ate the sincerity and upright the mind
分类号
B24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厚德健行”校训内涵解读
5
作者
叶祥满
许士荣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高教研究所
出处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47-452,共6页
基金
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度人文社科研究基金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专项项目[201209]
文摘
"厚德"与"健行"作为儒家文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有深厚的哲学意蕴。将"厚德健行"作为校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与学校自身的大学文化、校园文化吻合,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有比较高的认同度。随着学校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对校训的理解需要进一步深化、弘扬,并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
关键词
厚德
健行
校训内涵
Keywords
hou-de(accumulated virtues)
Jian-xing(good practice)
connotation of university motto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老子和孔子思想的同源同归
6
作者
李桂荣
孔凡文
机构
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3-67,共5页
文摘
老子思想和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各有其独特的体系与内涵,各有其独特的思维个性与风格。同时,他们又存在很多共通之处:两人同处于大动乱、大变革的时代,消除社会动乱是他们立说的根本动因,寻求天下安治是他们共同的社会理想。他们都蕴有强烈的辩证思维,奉行中庸之道;都注重修身积德,追求收敛的人格;都拥有仁爱厚生的博大情怀。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并直接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及性情风格的基因。
关键词
老子
孔子
安邦治国
辩证中庸
积德敛性
仁爱厚生
Keywords
stablize the country and run a country
dialectical golden mean
accumul
ate
virtu
e and disappear ,kind- heartedness is grown thick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陈白沙心学的德性进路
刘红卫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老子之“德”及其现实意义
赵玉玲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道德意志的自我培养
聂全高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刘鸣珂《大学》诠释研究
张波
平静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厚德健行”校训内涵解读
叶祥满
许士荣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老子和孔子思想的同源同归
李桂荣
孔凡文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