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枳椇子各部位清除羟自由基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飞 张洪 刘秀玲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比较枳木具子不同提取部位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邻二氮菲氧化法,检测枳子不同提取部位对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枳木具子乙酸乙酯部位的羟自由基清除率为11.7%,总提取物的羟自由基清除率为13.6%,剩余物的羟... 目的比较枳木具子不同提取部位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邻二氮菲氧化法,检测枳子不同提取部位对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枳木具子乙酸乙酯部位的羟自由基清除率为11.7%,总提取物的羟自由基清除率为13.6%,剩余物的羟自由基清除率为-6.5%。结论枳子清除羟自由的有效部位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子 羟自由基 有效部位 清除率
下载PDF
枳椇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英 沈永宝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62,共6页
从枳椇种子的种皮结构和透性、离体胚萌发等方面开展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同时采取低温层积、浓硫酸处理、机械处理等方法研究枳椇种子休眠解除技术。结果表明:枳椇种子种皮结构致密,透水性差是抑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种子休眠类型... 从枳椇种子的种皮结构和透性、离体胚萌发等方面开展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同时采取低温层积、浓硫酸处理、机械处理等方法研究枳椇种子休眠解除技术。结果表明:枳椇种子种皮结构致密,透水性差是抑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种子休眠类型为物理休眠( PY)。低温层积75 d枳椇种子的发芽率达到72%,层积90 d种子发芽率达到76%,且发芽速度更快;浓硫酸处理5~25 min,种子发芽率在76%~81%,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差异,但浓硫酸处理30 min对种子明显产生伤害,发芽率仅为64%;切除部分种皮的种子在置床后4 d开始萌发,发芽速度与层积90 d的发芽速度一致,置床16 d后萌发结束,发芽率为80%;擦伤种子表面的种子置床后6 d开始萌发,发芽率为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 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枳椇种子生活力的四唑测定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英 沈永宝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08,共3页
通过对枳椇种子不同预处理、不同的TTC浓度和染色时间的设定,研究枳椇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四唑染色法能够准确的检测种子的生活力,测定的适宜条件为在远离胚根部位切除少部分种子组织后,室温条件下浸种24 h,去除种皮。... 通过对枳椇种子不同预处理、不同的TTC浓度和染色时间的设定,研究枳椇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四唑染色法能够准确的检测种子的生活力,测定的适宜条件为在远离胚根部位切除少部分种子组织后,室温条件下浸种24 h,去除种皮。在30℃环境下,采用0.25%的TTC溶液染色4 h,或0.75%TTC溶液染色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 种子生活力 TTC染色法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拐枣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魏灵敏 马玉杰 +1 位作者 李佛莲 王仕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67-72,共6页
通过对拐枣种子吸水性的初步研究,利用机械处理、酸蚀、低温裸层积以及赤霉素浸种等方法进行种子发芽试验,探寻拐枣种子休眠的原因并寻求相应的破眠方法。结果表明,(1)休眠原因主要是种皮障碍;(2)机械处理中,沙磨、破裂种皮均可打破休眠... 通过对拐枣种子吸水性的初步研究,利用机械处理、酸蚀、低温裸层积以及赤霉素浸种等方法进行种子发芽试验,探寻拐枣种子休眠的原因并寻求相应的破眠方法。结果表明,(1)休眠原因主要是种皮障碍;(2)机械处理中,沙磨、破裂种皮均可打破休眠,以沙磨效果更佳,发芽率达46.27%;(3)酸蚀10min后经低温裸层积30天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率达64.26%,但是单独低温裸层积30天处理会抑制拐枣种子萌发;(4)GA_3处理种子表现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的趋势,效果最佳处理是500mg/L GA_3浸种10min,发芽率达30.56%。(5)综合处理中,以浓硫酸预处理20min后400mg/L GA_3浸种24h破眠处理萌发最好,种子发芽率达77.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枣种子 吸水性 休眠 赤霉素 酸蚀 机械处理 低温裸层积
下载PDF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鉴别酸枣仁及混伪品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文斌 莫静 +3 位作者 程华春 胡志刚 杜巍 汪波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8-823,共6页
目的:针对市场上出现的酸枣仁药材掺假现象,开发一种快速鉴别酸枣仁药材是否含有掺伪品的方法。方法: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针对酸枣仁与理枣仁ITS2序列205位点处A/G变异,以及枳椇子170位点分别设计酸枣仁、理枣仁与枳椇子的M... 目的:针对市场上出现的酸枣仁药材掺假现象,开发一种快速鉴别酸枣仁药材是否含有掺伪品的方法。方法: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针对酸枣仁与理枣仁ITS2序列205位点处A/G变异,以及枳椇子170位点分别设计酸枣仁、理枣仁与枳椇子的MLPA探针,MLPA扩增后依据熔解曲线Tm值差异来进行鉴别,并考察了特异性、敏感度、掺伪比等内容,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酸枣仁、理枣仁和枳椇子分别与特异性探针在85.56℃、87.26℃和83.93℃处出现单一扩增峰,表明探针特异性好;通过不断稀释DNA模板,仍旧可以检测出0.05 ng酸枣仁DNA量,同样酸枣仁中掺入10%的伪品均可被有效检出,表明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结论:该研究建立的酸枣仁药材及其混伪品鉴别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对于解决酸枣仁药材掺伪问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理枣仁 枳椇子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鉴别
下载PDF
葛枳颗粒剂的制备及其体外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毛跟年 侯景龙 +2 位作者 胡媛 何亚娟 杨文娟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5-94,共10页
优化葛枳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并检测葛枳颗粒对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以颗粒的成型率、休止角、堆密度、吸湿率、溶化率作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 优化葛枳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并检测葛枳颗粒对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以颗粒的成型率、休止角、堆密度、吸湿率、溶化率作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筛选辅料的种类、配比、用量及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制得的颗粒剂进行相关品质检查,检测不同浓度的葛枳颗粒对ADH和SOD活性的影响。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稀释剂配比为微晶纤维素:糊精1:1.5(g/g),浸膏粉与稀释剂配比为1:1(g/g),矫味剂配比为果糖:阿斯巴甜1:1(g/g),润湿剂为81%乙醇溶液,制得的颗粒剂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水分、流动性、溶化性等均符合颗粒剂的质量标准。当葛枳颗粒剂浓度为1、5、10 mg/mL时,ADH的酶活力分别为4673.62、6940.97、13248.49U/mL,SOD的酶活力分别为0.00536、0.0104、0.0193U/mL。结果表明:优选出的葛枳颗粒剂制备工艺是稳定、可行的,葛枳颗粒对ADH和SOD活性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随着颗粒剂浓度的增加,ADH和SOD活性逐渐增强。研究可为葛枳颗粒剂制粒工艺条件的确定及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枳颗粒剂 响应面 制备工艺 乙醇脱氢酶 超氧化物岐化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