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尘埃落定》英译本对我国民族文化安全的危害 被引量:7
1
作者 魏清光 李跃平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64,137,共13页
以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和林丽君(Sylvia Li-chun Lin)翻译的《尘埃落定》英译本为研判个案,通过文本对比剖析发现,《尘埃落定》原文本中书写的藏族文化在英译本中被严重扭曲、歪曲、颠覆,变得面目全非,中国民族文化安全受到严重危... 以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和林丽君(Sylvia Li-chun Lin)翻译的《尘埃落定》英译本为研判个案,通过文本对比剖析发现,《尘埃落定》原文本中书写的藏族文化在英译本中被严重扭曲、歪曲、颠覆,变得面目全非,中国民族文化安全受到严重危害。为维护国家安全,对有危国家民族文化安全的翻译行为,应及时干预、做出纠正。建议成立外译中国图书译稿审察委员会,对译稿从国家安全和翻译质量方面进行严格审察,把好海外出版关,铸牢国家文化安全底线,加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文化安全 阿来 《尘埃落定》 英译本 葛浩文 林丽君
下载PDF
葛浩文夫妇英译《玉米》中的形貌修辞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枣彬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127-137,160,共12页
毕飞宇小说《玉米》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中表现突出,值得学界关注。通过借鉴汉语修辞学中的形貌修辞概念,以《玉米》英译本为例,分析考察其中的字形修辞、排列修辞、标点修辞和图符修辞。研究发现字形修辞、排列修辞和标点修辞在译... 毕飞宇小说《玉米》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中表现突出,值得学界关注。通过借鉴汉语修辞学中的形貌修辞概念,以《玉米》英译本为例,分析考察其中的字形修辞、排列修辞、标点修辞和图符修辞。研究发现字形修辞、排列修辞和标点修辞在译文中得到强化,提升了译文的视觉效果和认知凸显度,增强了译文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审美性,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和兴趣,是葛浩文夫妇为实现整体忠实而发挥的创造性力量;图符修辞在译文中有所弱化,这是葛氏夫妇基于译文读者现实情况做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貌修辞 《玉米》英译 葛浩文夫妇 视觉效果
下载PDF
从《青衣》英译版的三种叙事方式看译者身份的隐现 被引量:1
3
作者 陆薇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8-147,共10页
本文以葛浩文、林丽君所译的中国当代小说家毕飞宇的中篇小说《青衣》英译本为例,聚焦译者对原著中叙事方式的处理,对比分析中、英版叙述者视角的异同,说明译文在叙述者视角处理上的忠实或改变对小说主题的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 本文以葛浩文、林丽君所译的中国当代小说家毕飞宇的中篇小说《青衣》英译本为例,聚焦译者对原著中叙事方式的处理,对比分析中、英版叙述者视角的异同,说明译文在叙述者视角处理上的忠实或改变对小说主题的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着小说所要传达的价值取向。文章指出,译者的隐现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受着不同性质的两种语言表现形式(表意和表形)的影响,但同时它也是译者本人的自主选择,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这种选择在有意与无意间导致了原文作者的意图在译文中发生了变化。这是译者与作者、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对话的结果,是译文对原文的干预,体现出的是译者在隐现中传达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直接影响翻译的传播效果,需引起研究者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的隐现 叙述人称《青衣》葛浩文、林丽君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走出去”背景下的葛浩文、林丽君合译经历研究
4
作者 洪淑婷 《外语教育》 2021年第1期96-106,共11页
当下,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已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话题中一位无法规避的人物,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首屈一指的翻译者和推广者,他与妻子林丽君的合译事业也成为国内外翻译界的一段佳话。多年来,夫妇二人躬身中国文学翻译,助推中... 当下,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已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话题中一位无法规避的人物,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首屈一指的翻译者和推广者,他与妻子林丽君的合译事业也成为国内外翻译界的一段佳话。多年来,夫妇二人躬身中国文学翻译,助推中国多部文学作品在国外广泛传播,成为中外合作翻译的典范。本文拟从葛氏夫妇合译中国文学的经历出发,分析两人成为中外合作翻译成功案例的原因。经分析,两人翻译分工明确,合作默契,善于与多方协调沟通,并且对待译文严谨认真,这些都足以启发当下参与中国文学翻译的中外译者,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走出去” 中外译者合作 合作翻译 葛浩文 林丽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