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2,4-D and 6-BA on Callus Induction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from Mature Embryos of Hsien Rice 被引量:15
1
作者 苗春波 万志刚 孙丙耀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4期22-26,共5页
[ Objective]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2,4-D and 6-BA on callus cultivation from mature embryos of hsien rice. [ Method] 2,4-D and 6-BA were set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 callus induction and differentiati... [ Objective]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2,4-D and 6-BA on callus cultivation from mature embryos of hsien rice. [ Method] 2,4-D and 6-BA were set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 callus indu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mediums to study their effects on callus induction, seedling formation and regenerated seedlings rooting. [ Result] In the callus induction medium treated with 0.5 mg/L 2,4-D, the callus induction effects on the varieties like Jiayu 948, Yanghui 559, Yangxian 6547, Zhong'erruanzhan, Minghui 86, Guanghui 998 and Zunxian 3 were the best; If 0.2 mg/L 6-BA was added into the callus induction medium containing the optimum level of 2,4-D, there was no obvious effect on induction rate of callus, but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seedling of callus were inhibited; If the concentration of 6-BA was reduced appropriately in the differentiation medium, the seedling rate of callus would be not only no decreased but increased, meanwhile the quality of regenerated plants would be improved. [ Conclusion] The study results provided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asonable uses of 2,4-D and 6-BA in callus culture of hsien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ien rice CALLUS 2 4-D 6-BA
下载PDF
影响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植株再生频率的几个因素 被引量:35
2
作者 高三基 陈如凯 马宏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54-1258,共5页
以优良籼稻品种的成熟胚为材料 ,探讨不同浓度ABA、愈伤组织继代次数、培养时间以及干燥处理等因素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分化培养基上添加 3.0~ 5 .0mg LABA对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胚状体发生 ,提... 以优良籼稻品种的成熟胚为材料 ,探讨不同浓度ABA、愈伤组织继代次数、培养时间以及干燥处理等因素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分化培养基上添加 3.0~ 5 .0mg LABA对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胚状体发生 ,提高植株再生能力有显著作用。 (2 )继代 3次、培养 2 0~ 30d的成熟胚愈伤组织质量较好 ,分化率达较高水平。随着继代次数和培养时间的进一步增加 ,分化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3)分化前对愈伤组织进行干燥处理有利于芽的分化。对于已分化出绿点而难于分化出芽的愈伤组织 ,转移至壮苗培养基前 ,经过适当干燥处理 ,分化率明显提高。 (4)通过优化以上几个影响因素 ,明恢 81、优 99、R5 2 7、N175、航 1号等 5个籼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平均分化率可达 87.5 %~ 9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Oryza SATIVA L.) 成熟胚 植株再生 分化
下载PDF
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酯酶同工酶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尧忠 程侃声 +1 位作者 才宏伟 王象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1-6,共6页
实验材料来自亚洲各国,共1270份,其中112份为普遍野生稻。每个品种先获得其聚丙烯酰胺电泳的酯酶带。用程(侃声)氏形态分类法把随机取样的栽培品种分为籼和粳,分析各酯酶带在它们中的频率,认为识别粳稻的主酶带是10A,... 实验材料来自亚洲各国,共1270份,其中112份为普遍野生稻。每个品种先获得其聚丙烯酰胺电泳的酯酶带。用程(侃声)氏形态分类法把随机取样的栽培品种分为籼和粳,分析各酯酶带在它们中的频率,认为识别粳稻的主酶带是10A,辅助带2A、4A、6A;识别籼稻的主酶带是11A,辅助带5A、7A。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酯酶带和中川原氏的琼脂胶酯酶带作比较,在籼粳分类上10A、11A似乎与12B(粳)、13B(籼)有一定对应关系,在分类结果上两法出入不大。14A在栽培稻中出现的频率极低,在野生稻中的频率高,是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区别酶带。这条酶带仅出现在聚丙烯酰胺电脉的酯酶中,在琼脂胶电泳的酯酶里未见有类似的酶带。中国野生稻的14A频率(76.20%)比外国野生稻(43.20%)高,在形态上表现更为原始。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后代中14A的频率很低,表明14A和野生稻的野生性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酶 同功酶带 野生稻 栽培稻
下载PDF
籼米食味值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庆川 黄亮 +3 位作者 江媛媛 罗文波 王佳 林亲录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6,共3页
选取南方主要种植的51个籼稻品种,对其进行食味值、RVA谱、蒸煮品质及外观品质等各项品质指标的测定,研究了食味值与外观品质、理化性质,蒸煮品质及RVA谱特征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食味值与理化性质中的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相关性极... 选取南方主要种植的51个籼稻品种,对其进行食味值、RVA谱、蒸煮品质及外观品质等各项品质指标的测定,研究了食味值与外观品质、理化性质,蒸煮品质及RVA谱特征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食味值与理化性质中的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相关性极显著负相关,与水分相关性不显著;食味值与外观品质中的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相关;食味值与蒸煮品质中的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食味值与RVA谱中的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回生值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食味值 淀粉黏滞性谱 外观品质 蒸煮品质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云南籼、粳稻组织培养力差异 被引量:4
5
作者 杜彬 张尧忠 +1 位作者 贺庆瑞 彭满秀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30-33,共4页
通过对16个籼稻品种及36个粳稻品种的种子体细胞培养,发现粳稻比籼稻早两天出现可分辨大小(3~4mm)的愈伤组织,绿苗高峰期也提前,但在绿苗分化率上,则是籼稻比粳稻易分化。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组织培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稻杂交组合的花药培养力差异成因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尧忠 杜彬 +1 位作者 贺庆瑞 陈秀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5-18,共4页
接种花药后,粳×粳、粳×籼、籼×籼分别在第11天、第21天、第51天出现可分化大小(2~4mm)的愈伤组织,又分别在第31天、第41天、第96天达到产生愈伤组织高峰期。进一步分析,发现出愈快慢与各类组合亲本(包括普遍野生稻)萌... 接种花药后,粳×粳、粳×籼、籼×籼分别在第11天、第21天、第51天出现可分化大小(2~4mm)的愈伤组织,又分别在第31天、第41天、第96天达到产生愈伤组织高峰期。进一步分析,发现出愈快慢与各类组合亲本(包括普遍野生稻)萌发时的休眠性相一致。粳品种在组合中对愈伤及其高峰期的出现有促进,而籼品种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籼稻 花药培养 水稻
下载PDF
亚洲稻籼粳中间型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尧忠 贺庆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基于籼粳间酯酶酶带记分、聚类分析、主分量分析等方面表现出的连续性,结合广亲和品种和镰刀谷在测交时亲和力难分籼粳的事实,认为有中间型存在。建议把亚洲栽培稻分成粳、中间型、籼,这样既能体现演化内容、分类的连续性,也能减少... 本文基于籼粳间酯酶酶带记分、聚类分析、主分量分析等方面表现出的连续性,结合广亲和品种和镰刀谷在测交时亲和力难分籼粳的事实,认为有中间型存在。建议把亚洲栽培稻分成粳、中间型、籼,这样既能体现演化内容、分类的连续性,也能减少分类上的错误,利于应用。笔者推测,品种在形态和遗传以及许多分类性状上的不同步分化,可能是形成中间型的原因之一。本文简单讨论了镰刀谷和Aus类型品种的中间性特点,认为它们可能是深入研究中间型问题的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稻 籼稻 粳稻 中间型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性状籼粳分化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成斌 李道远 +2 位作者 林登豪 黄勇 陈家裘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6,共6页
采用程侃声(1993)亚洲稻籼粳鉴别方法对2000多份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进行籼粳分化探讨。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的不同生态型在叶毛等6项性状上已有不同程度的籼粳分化。对同一性状,在野生稻不同生态型中的... 采用程侃声(1993)亚洲稻籼粳鉴别方法对2000多份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进行籼粳分化探讨。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的不同生态型在叶毛等6项性状上已有不同程度的籼粳分化。对同一性状,在野生稻不同生态型中的籼粳分化程度不同。叶毛等性状,在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也存在籼粳表型差异。因此认为普通栽培稻(O.sativa)籼粳亚种同时起源于野生稻的可能性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生态型 籼粳分化
下载PDF
关于亚洲栽培稻演化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尧忠 徐宁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71-75,共5页
分析酯酶粳酶带10A、籼酶带11A和普遍野生稻酶带14A在各品种的表现,可以认为现存的普通野生稻,有一部分已有了籼或粳的分化,分化的主要成因应是渐渗杂交.根据计算作出的品种定位平面(座标)图,把有14A酶带的栽培稻形象地和野生稻联系起来... 分析酯酶粳酶带10A、籼酶带11A和普遍野生稻酶带14A在各品种的表现,可以认为现存的普通野生稻,有一部分已有了籼或粳的分化,分化的主要成因应是渐渗杂交.根据计算作出的品种定位平面(座标)图,把有14A酶带的栽培稻形象地和野生稻联系起来,利于理解籼和粳亚种经历了籼粳分化不明显到分化明显的过程,表明籼和粳独立地从野生稻演化而来.亚种下的演化主要讨论了镰刀谷.镰刀谷的地理分布跨距极大,酶带分类上籼、粳并存,没有特别的酶带或酶谱.它不应该是一个生态类群,其遗传背景也是混杂的.从不典型镰刀谷到典型镰刀谷,酶谱变异估计值(Est值)逐渐变小;推测镰刀谷基因型较为简单,并不是原始的栽培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演化 野生稻 酯酶酶带 水稻
下载PDF
从南方粳稻的遗传多样性和原始性探讨籼粳的分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耀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14-116,共3页
运用近年我们对籼粳稻的研究结果,从比较籼粳稻的遗传多样性和原始性的角度,结合考古发现及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籼粳稻分别起源于同一野生稻种不同地理生态型。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分化 起源
下载PDF
杂交籼稻气候适应性及播种期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志富 谢宜成 刘维宝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0年第2期23-25,共3页
通过播种期试验结果分析,杂交籼稻的播种期对其生育进程、植株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结合气象资料分析,杂交籼稻在中纬度地段(苏北地区),保证安全齐穗和安全成熟的临界播种期均为5月15日。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气候适应性 临界播种期
下载PDF
陈化早籼糙米对仔猪小肠黏膜二糖酶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舒剑成 金征宇 +6 位作者 赵建伟 徐学明 贺建华 陈国平 郭启原 李俊波 刘大建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6,共7页
本试验研究了在经膨化处理的陈化早籼糙米日粮中添加外源α 淀粉酶和糖化酶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二糖酶、血液生化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为日粮不同加工处理(膨化、不膨化)和加外源酶(添加、不添加)两因子设计,共 4 个处理.结果表明,... 本试验研究了在经膨化处理的陈化早籼糙米日粮中添加外源α 淀粉酶和糖化酶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二糖酶、血液生化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为日粮不同加工处理(膨化、不膨化)和加外源酶(添加、不添加)两因子设计,共 4 个处理.结果表明,试验猪的生产性能总体趋势是非膨化组好于膨化组,非膨化加酶组的日增重比膨化加酶组在第 14 天和第 28 天分别高出 23 66%和16 83%,料肉质量比降低了16 88%和7 36%;膨化和添加外源酶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试验第 14天十二指肠中麦芽糖酶的活性,然而膨化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试验第 28 天空肠中乳糖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添加外源酶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试验第 28 天空肠中乳糖酶和麦芽糖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对断奶仔猪高糊化度膨化陈化糙米是没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能 早籼糙米 二糖酶 肠黏膜 陈化 断奶仔猪 血液生化指标 α-淀粉酶 外源酶 膨化处理 试验研究 加工处理 因子设计 十二指肠 试验结果 乳糖酶 添加 麦芽 糖化酶 增重比 肉质量 活性 蔗糖酶 糊化度 日粮 空肠
下载PDF
优质晚籼稻谷与普通晚籼稻谷储藏对比试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汝生 《粮食加工》 2008年第1期93-96,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稻将逐步取代常规稻成为常规储备粮种。通过采取通风降水、通风降温、隔热换气、熏蒸杀虫等技术措施,对存储在同一仓房条件下,未进行压盖隔热处理的优质晚籼稻谷和普通晚籼稻谷作储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稻将逐步取代常规稻成为常规储备粮种。通过采取通风降水、通风降温、隔热换气、熏蒸杀虫等技术措施,对存储在同一仓房条件下,未进行压盖隔热处理的优质晚籼稻谷和普通晚籼稻谷作储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储藏条件下,优质晚籼稻较普通晚籼稻不易储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晚籼稻谷 普通晚籼稻谷 储藏
下载PDF
豫南稻区水稻节水灌溉方式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承忠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73-75,共3页
采用4种灌溉方式对水稻节水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水稻的最佳灌溉方式;水稻的灌水高峰是水稻孕穗-抽穗期;灌水量与灌溉生长效率呈负相关。
关键词 中籼稻 节水灌溉方式 产量 灌溉生长效率
下载PDF
广西普通野生稻籼粳性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成斌 李道远 +2 位作者 黄勇 林登豪 陈家裘 《绵阳农专学报》 1995年第3期1-7,共7页
采用程侃声(1993)亚洲稻籼粳亚种六项形质性状鉴别方法,对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进行籼粳性状分化的调查研究,了解作为栽培稻近缘祖先种的普通野生稻各生态类型的籼粳性状分化情况。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各生态类型在叶毛、穗... 采用程侃声(1993)亚洲稻籼粳亚种六项形质性状鉴别方法,对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进行籼粳性状分化的调查研究,了解作为栽培稻近缘祖先种的普通野生稻各生态类型的籼粳性状分化情况。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各生态类型在叶毛、穗轴1、2节长、谷粒长宽比等性状上已有籼粳性状表现的差异,在同一性状中各生态类型群体上表现也有差异;有的性状(叶毛)在同一植株不同生育期也表现出籼粳的差异。因此认为普通野生稻存在着籼粳性状的结构基因,性状上的籼粳差异是基因表达调控不同的结果。亚洲栽培稻籼粳亚种可能同时起源于野生稻,不存在基本型与变异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生态类型 籼粳性状 广西 水稻
下载PDF
籼稻衍生抗源抗白叶枯病的遗传
16
作者 邵启明 朱立宏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1期35-38,共4页
本试验研究了DV85和DZ78的8个衍生抗源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衍生抗源抗性稳定;其中,21610受2对显性基因互补作用控制,2162、21637、21640、21642受1对隐性和1对显性基因控制,并存在显性上位效应,21621、21622、21625... 本试验研究了DV85和DZ78的8个衍生抗源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衍生抗源抗性稳定;其中,21610受2对显性基因互补作用控制,2162、21637、21640、21642受1对隐性和1对显性基因控制,并存在显性上位效应,21621、21622、21625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遗传背境对抗性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 遗传 衍生抗源 籼稻
下载PDF
粳籼交超高产组合'浦优22'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天明 王冬翼 +5 位作者 戴国忠 王依明 顾春军 吴雪源 曹忠 尹纪根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利用粳籼亚种间杂种优势和株型改良,选育了矮杆抗倒、大穗型粳籼交超高产杂粳组合‘浦优22',该组合具有株型优良、熟期早、产量高、适种范围广、食味品质较好等优点。简述了该组合的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粳稻 籼稻 杂交稻 选育 '浦优22’ 高产栽培
下载PDF
籼型恢复系郴R92-225的杂交和辐射选育及应用
18
作者 文义湘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3-255,共3页
本文介绍了籼型恢复系郴R92-225的杂交和辐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配制杂交组合应用于生产的情况。对选育的郴R92-225的有利变异和选育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籼型恢复系 杂交和辐射 选育 应用
下载PDF
EFFECT OF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ON INDUCING CALLUS OF RICE (Oryza sativa subsp.indica)
19
作者 陈季楚 王六发 +2 位作者 叶叙丰 顾俭本 夏镇澳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9年第9期772-775,共4页
As early as the 1960s, Boe et al., Pittman et al. and Murr et al. have reported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can accelerate the maturity and growth of plants. However, the advance of this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biomagneti... As early as the 1960s, Boe et al., Pittman et al. and Murr et al. have reported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can accelerate the maturity and growth of plants. However, the advance of this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biomagnetic effects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gnetic EFFECT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CALLUS induction ATP content hsien rice(Oryza SATIVA SUBSP indica).
原文传递
滇一型粳稻雄性不育系细胞质基因组的溯源分析
20
作者 张月 余金慧 +3 位作者 雷娟 肖飞 谭亚玲 徐津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33-3939,共7页
滇一型和BT型是杂交粳稻生产应用中仅有的两类不育系,到目前为止,对滇一型粳稻雄性不育细胞质的来源并不清楚。为明确滇一型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来源,本研究从滇一型不育系中克隆了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orf79D1,发现它与BT型不育系中... 滇一型和BT型是杂交粳稻生产应用中仅有的两类不育系,到目前为止,对滇一型粳稻雄性不育细胞质的来源并不清楚。为明确滇一型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来源,本研究从滇一型不育系中克隆了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orf79D1,发现它与BT型不育系中orf79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诱导ORF79D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发现其对细菌的生长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利用我们开发的滇一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特异的功能分子标记,对来源于云南不同地域的53份云南地方籼稻种质资源的分析发现,有22份资源具有滇一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经测序分析发现22份种质中的orf79D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说明具有orf79D1不育基因的细胞质广泛存在于云南的地方籼稻种质资源中,滇一型粳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应来源于云南地方籼稻种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滇一型粳稻雄性不育细胞质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一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细胞质基因组 云南地方籼稻种质资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