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Ht2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19
1
作者 尹小燕 王庆华 +4 位作者 王飞 张举仁 杨继良 金德敏 王斌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1811-1814,共4页
精细定位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Ht2对于图位克隆该基因和探讨玉米基因组中抗病基因的分布规律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重要意义.以大斑病的感病自交系“获白”为母本,抗病自交系“77Ht2”为父本构建了F2作图群体.通过RFLP分析知,Ht2基因定位在... 精细定位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Ht2对于图位克隆该基因和探讨玉米基因组中抗病基因的分布规律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重要意义.以大斑病的感病自交系“获白”为母本,抗病自交系“77Ht2”为父本构建了F2作图群体.通过RFLP分析知,Ht2基因定位在第8染色体的UMC89和BNL2.369之间,与BNL2.369相距0.9 cM.然后选用在该区域的SSR标记进行了连锁分析,确定了SSR标记UMC1202BNLG1152,UMC1149与Ht2基因紧密连锁,其中UMC1149与Ht2基因的距离为7.2 cM.利用BSA法从450个RAPD引物的扩增产物中筛选出7个可能与Ht2基因连锁的标记,并将其中单拷贝标记转换为SCAR标记.连锁分析表明,一个SCAR标记(定名为SD-06633)距Ht2基因0.4 cM.在此基础上,构建了Ht2基因所在区域的分子标记连锁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基因ht2 精细定位 遗传图谱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基因克隆
原文传递
山西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吉佩 畅引东 +7 位作者 王琦 李新凤 张作刚 徐玉梅 姚宏亮 郑戈文 曹改萍 王建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2,共7页
[目的]明确山西玉米种植区大斑病菌生理分化情况,为玉米大斑病的抗病育种、品种的合理布局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t单抗性基因鉴别寄主法,对从山西省14个市县玉米罹病叶片上分离的32个玉米大斑病菌株的生理小种... [目的]明确山西玉米种植区大斑病菌生理分化情况,为玉米大斑病的抗病育种、品种的合理布局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t单抗性基因鉴别寄主法,对从山西省14个市县玉米罹病叶片上分离的32个玉米大斑病菌株的生理小种种类、分布和毒力频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供试的32个菌株中共鉴定出12个生理小种,分别为0、1、2、3、N、12、2N、3N、12N、13N、23N和123N号。其中,2、12N、13N、23N和123N号生理小种的出现频率之和为65.64%,123N的出现频率最高,占总量的25.00%。山西各玉米种植区的生理小种种类存在明显差异,北部有8种(1、2、N、2N、3N、12N、13N和123N),南部有7种(3、N、12、12N、13N、23N和123N),中部仅5种(0、12、3N、12N和23N)。32个菌株对Ht单基因的毒力频率在56.25%~78.13%之间,对HtN的毒力频率最高,为78.13%;而对含Ht双基因、三基因和四基因组合的毒力频率分别为81.25%、56.25%和25.00%。[结论]山西玉米种植区小种种类和出现频率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北部>南部>中部。在鉴定出的12个生理小种中,12、12N、3N、23N和123N号是山西主要致病小种群体,其中123N为山西的优势小种。单一的Ht抗性基因品种的抗病作用已明显降低,仅依靠这4种Ht单抗性基因的抗病品种已不能有效的防治该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生理小种 ht抗性基因 毒力频率 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