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鼓灯艺术建构进程中的凝视、互化与传承 被引量:2
1
作者 戎龚停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花鼓灯之所以能够从淮河流域民间艺术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综合表演艺术,关键在于其主体群落中的各个群体发挥着具有特定倾向性的能动作用。该艺术不仅仅有淮河流域玩灯人群体(局内人)历时的沉淀积累,也有“他者的凝视”(局外人)和各流派... 花鼓灯之所以能够从淮河流域民间艺术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综合表演艺术,关键在于其主体群落中的各个群体发挥着具有特定倾向性的能动作用。该艺术不仅仅有淮河流域玩灯人群体(局内人)历时的沉淀积累,也有“他者的凝视”(局外人)和各流派间的交流凝练,更有花鼓灯艺术主体群落间的错综互授,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花鼓灯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当下花鼓灯艺术呈现出积极发展和被动消退两大动向,需要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和人为干预,护其源导其流,使之与时代接洽,以进一步优化花鼓艺术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鼓灯 凝视 凝练 互授 文化互化
下载PDF
文化翻译与民俗真相——彝族花鼓舞起源再探 被引量:2
2
作者 黄龙光 杨晖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16,共6页
彝族花鼓舞溯源,须从彝母语出发,谨慎考察其彝族历史语境和分析其历史记忆,才能透过汉语客位翻译假象,还原彝族民间花鼓舞的民俗真相和文化意义。彝族花鼓舞是彝族先民在鲁祖业山巅举行祭祖大典,踏平尖刀草集体歌舞的历史记忆,是彝族六... 彝族花鼓舞溯源,须从彝母语出发,谨慎考察其彝族历史语境和分析其历史记忆,才能透过汉语客位翻译假象,还原彝族民间花鼓舞的民俗真相和文化意义。彝族花鼓舞是彝族先民在鲁祖业山巅举行祭祖大典,踏平尖刀草集体歌舞的历史记忆,是彝族六组分支四方迁徙的艺术化历史叙事和仪式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民间花鼓舞 文化翻译 民俗真相
下载PDF
棉秆粉袋栽花菇适宜配方研究初报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澄澈 杜爱玲 +1 位作者 张石头 张振喜 《中国食用菌》 1999年第5期15-16,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 ,在棉秆粉配方中分别加入4 0 %的豆秸、玉米芯均可代替栎木屑栽培香菇 ,菌丝长势旺盛 ,满袋时间比对照提前 7~ 10d ,瘤状物发生和转色正常 ,增产 9 16%~ 2 9 3 9% ,花菇率达 74 5 %~ 80 8% ,成本减少 11 90 %~ 16 19... 试验结果表明 ,在棉秆粉配方中分别加入4 0 %的豆秸、玉米芯均可代替栎木屑栽培香菇 ,菌丝长势旺盛 ,满袋时间比对照提前 7~ 10d ,瘤状物发生和转色正常 ,增产 9 16%~ 2 9 3 9% ,花菇率达 74 5 %~ 80 8% ,成本减少 11 90 %~ 16 19% ,每千袋利润达 610 0~ 980 0元以上 ,产投比为 4 5~ 6 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粉 花菇 产投比
下载PDF
《中华古籍总目》子书归类辨析四则——以“天津卷”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104,共4页
文章以《中华古籍总目·天津卷》编纂为例,对子部中的画报、名人写经、释道人物传记以及宝卷等文献目前存在的归类不一问题从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目录学理论探讨合理的解决方法,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中华古籍总目 子部 编目 归类 画报 传记 宝卷
下载PDF
从方言透视古华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 被引量:6
5
作者 罗昕如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6-82,共7页
古华善于从方言中提炼富有湘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地名、人名、物名等语汇和富有审美价值的方言词语、俗语歌谣等进入作品,描绘出一幅幅独具地方特色的风景画、风俗画,写出了南国山乡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本文从古华小说中运用的方言土... 古华善于从方言中提炼富有湘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地名、人名、物名等语汇和富有审美价值的方言词语、俗语歌谣等进入作品,描绘出一幅幅独具地方特色的风景画、风俗画,写出了南国山乡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本文从古华小说中运用的方言土语透视其小说反映的地域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华小说 方言 地域文化
下载PDF
淮河花鼓审美风格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支运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2年第4期60-67,161,共8页
风格是人类的具身化存在方式和美学典范的生成。作为淮河文化代表性艺术的花鼓灯,是淮河两岸人民的日常生活的美学形式。媚、丽、谐、犷代表了淮河花鼓的审美风格样态,是理解和阐释淮河地方性艺术特性进而透视人们情感生活的密码。
关键词 淮河花鼓 审美风格
下载PDF
三花接骨散对糖尿病骨折患者血清BGP水平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宵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51-352,共2页
目的 :探讨三花接骨散治疗糖尿病合并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17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应用三花接骨散治疗 ,随机选择 2 5例非糖尿病四肢骨折作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定量分析法测定各组的血清BGP。临床疗效以骨折治愈与否及愈合时... 目的 :探讨三花接骨散治疗糖尿病合并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17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应用三花接骨散治疗 ,随机选择 2 5例非糖尿病四肢骨折作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定量分析法测定各组的血清BGP。临床疗效以骨折治愈与否及愈合时间长短为评价标准。 结果 :用三花接骨散治疗的Ⅱ型糖尿病四肢骨折患者血清BGP测定值与对照组及与用药前比较均呈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各组均在 3~ 6个月内骨折临床愈合 ,各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尚未见显著性差异。 结论 :三花接骨散对糖尿病合并骨折可能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但本组病例数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花接骨散 骨折 骨钙素 糖尿病
下载PDF
从《古画品录》中所见六朝绘画创作格局及山水画创作状态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泊 胡建锋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73-79,共7页
通过对谢赫所著《古画品录》中关于各位画家所专攻的绘画类别的记述可见,早在南朝时期,传统绘画已经出现了分类的趋势。但《古画品录》中并未明确对"山水画"这一类别的绘画创作活动做出直接说明,谢赫对进行山水画创作的画家... 通过对谢赫所著《古画品录》中关于各位画家所专攻的绘画类别的记述可见,早在南朝时期,传统绘画已经出现了分类的趋势。但《古画品录》中并未明确对"山水画"这一类别的绘画创作活动做出直接说明,谢赫对进行山水画创作的画家评价也并不算高。通过对传为顾恺之作品的摹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出现在人物画中的山水元素,往往作为配景,用以对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界定。虽然以审美为目的的创作活动已经兴盛,但是人物画及其山水配景的创作目标仍然是凸现人物画"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以蝉雀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或根植于上古时期对于神异动物的信仰,但此时亦产生了功能上的转变,表现出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的创作意图。同样的,山水画创作也处于转变时期,从为人物画作配景的状态下独立成为单纯的山水画创作活动。在这一时期,主流上,山水元素依旧是人物画配景,但也有少数画家与理论家开始为山水赋予独立的人格,只不过依照传统绘画发展史来看,这一时期少数人的主张最终成为山水画创作及审美的主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画品录 六朝绘画 山水画
下载PDF
“玉山文人”心态研究——以于立、顾瑛、袁华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海涛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3-38,共6页
"玉山文人"作为元明之际吴中文人最大的雅集群体,把文人的"旁观者心态"演绎到了极致。但文人身处动荡的鼎革之际,"旁观者心态"体现了连续性与阶段性、矛盾性与复杂性、整体性与差异性等特点,具体表现为:&... "玉山文人"作为元明之际吴中文人最大的雅集群体,把文人的"旁观者心态"演绎到了极致。但文人身处动荡的鼎革之际,"旁观者心态"体现了连续性与阶段性、矛盾性与复杂性、整体性与差异性等特点,具体表现为:"旷达"与"颓废"的统一、"纵欲"与"恐惧"的统一、"悲哀"与"忆旧"的统一。以于立、顾瑛、袁华为例,可以看出"玉山文人"整体的心态演变,以及在某一阶段心态的主导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山文人 于立 顾瑛 袁华 心态
下载PDF
试论储华谷《周易参同契》注中的道教易学思想
10
作者 章伟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42,共9页
储华谷《周易参同契》注运用《周易》的卦爻象和“河洛之说”来解释道教内丹修炼的原理,提出了“药之与物,二八河图。五贼运火,皇极洛书。法象羲《易》,按爻摘符”的道教易学思想;认为《易》的“河洛之说”及“卦爻之象”揭示了天、地... 储华谷《周易参同契》注运用《周易》的卦爻象和“河洛之说”来解释道教内丹修炼的原理,提出了“药之与物,二八河图。五贼运火,皇极洛书。法象羲《易》,按爻摘符”的道教易学思想;认为《易》的“河洛之说”及“卦爻之象”揭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这对于道教内丹修炼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注用《周易》“河图”、“洛书”等理论,对道教内丹学中最重要的药物、鼎炉、火候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强调内丹术要循天地自然之道而行,法天地人三才之道才可以论还丹,并以《易》理来统摄天、地、人三才之道,从而增强了道教内丹术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为将道教内丹术转为道教内丹学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华谷 道教易学 药物 河图 火候 洛书
下载PDF
顾庆华从“卫出三焦”论治自汗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逸 顾庆华 《河南中医》 2018年第7期1008-1011,共4页
自汗既可以独立出现,也可以作为兼证出现。常规认为自汗多属气阳不足,卫外不固,治以益气固表止汗,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顾庆华教授认为阳气亏虚、卫外失守、腠理疏松、津液外泄则自汗出。卫气作为人身之主要的防御力量,发于上焦,本于中焦... 自汗既可以独立出现,也可以作为兼证出现。常规认为自汗多属气阳不足,卫外不固,治以益气固表止汗,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顾庆华教授认为阳气亏虚、卫外失守、腠理疏松、津液外泄则自汗出。卫气作为人身之主要的防御力量,发于上焦,本于中焦,根于下焦,据此理论,顾教授提出"卫出三焦"的理论,即卫气发于上焦,本于中焦,根于下焦,从上、中、下三焦论治自汗,上焦以玉屏风散化裁,调和营卫,固表止汗;中焦以桂枝类方化裁,甘温益中,健脾实卫;下焦以肾气丸化裁,阴中求阳,补肾固卫,则阴平阳秘,气旺表实,汗不外泄,终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汗 “卫出三焦” 玉屏风散 桂枝类方 肾气丸 顾庆华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说话”源起新探
12
作者 宁登国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39-41,共3页
“说话”作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在宋代始成为一种独具规模的商业化娱乐活动。关于“说话”这一体裁的源起,鲁迅先生将其溯源至唐代。此后,学者从之,少有创获。事实上,春秋时代瞽乐师们通过说唱“乐语”,讽诵“世系”进行教化的这一方式... “说话”作为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在宋代始成为一种独具规模的商业化娱乐活动。关于“说话”这一体裁的源起,鲁迅先生将其溯源至唐代。此后,学者从之,少有创获。事实上,春秋时代瞽乐师们通过说唱“乐语”,讽诵“世系”进行教化的这一方式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了宋代话本(尤其是讲史话本)讲唱艺术的某些特点,如说唱的传播方式,内容韵散结合的特征,且多寓鉴戒之意,此外还有全视角的叙述方式等,实已开说唱艺术之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话 源起 瞽矇
下载PDF
从《夕阳箫鼓》到《春江花月夜》演变的艺术性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涂爱萍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1-52,共2页
本文初步探讨从《夕阳箫鼓》到《春江花月夜》在艺术演变中所蕴含的古典诗词意境 ,以及所表现的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文感悟、审美传统和哲学思想及所折射出的现代的美学理念。
关键词 <夕阳箫鼓> <春江花月夜> 艺术演变
下载PDF
性别文化视域中的白先勇《孤恋花》解读
14
作者 王俊虎 郝婷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05-110,共6页
《孤恋花》是白先勇小说集《台北人》中较难解读的一篇。一些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体现了"命运轮回",却又难以断定五宝与娟娟是否为同一人;也有评论家提出小说中充斥着"罪孽意识",却又难以分辨娟娟杀死柯老雄的力量... 《孤恋花》是白先勇小说集《台北人》中较难解读的一篇。一些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体现了"命运轮回",却又难以断定五宝与娟娟是否为同一人;也有评论家提出小说中充斥着"罪孽意识",却又难以分辨娟娟杀死柯老雄的力量究竟来自何处。总体来说,现有的评论基本认可小说的主题是一出女性的命运悲剧。如果从性别文化视域审视《孤恋花》,可以发现隐含在文本深处的另一层意蕴的主题表达,即边缘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孤恋花》 性别文化
下载PDF
论《芙蓉镇》的传统
15
作者 陈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69-74,共6页
古华1980年完成的《芙蓉镇》是一部借鉴并发扬民族传统与文学传统的优秀长篇小说。民族习惯、民俗生活、民族人物性格的书写与突破成为作品的一个显要特色;对现代文学传统的借鉴,集中外叙事文学的写作传统于内,完成了"寓政治风云... 古华1980年完成的《芙蓉镇》是一部借鉴并发扬民族传统与文学传统的优秀长篇小说。民族习惯、民俗生活、民族人物性格的书写与突破成为作品的一个显要特色;对现代文学传统的借鉴,集中外叙事文学的写作传统于内,完成了"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的变迁"的写作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华 《芙蓉镇》 民族传统 现代文学传统 写作传统
下载PDF
《爬满青藤的木屋》:牧歌背后的悲歌
16
作者 刘楚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36-40,共5页
古华的短篇小说《爬满青藤的木屋》,属于立意批判、反思的小说叙事。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绿毛坑看似颇具牧歌色彩,实际上与充满明争暗斗的场部高度同构。作者透过小说中知青、妇女和儿童的人生悲剧,对悲剧诞生的原因进行追问。以王木... 古华的短篇小说《爬满青藤的木屋》,属于立意批判、反思的小说叙事。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绿毛坑看似颇具牧歌色彩,实际上与充满明争暗斗的场部高度同构。作者透过小说中知青、妇女和儿童的人生悲剧,对悲剧诞生的原因进行追问。以王木通为载体,作者在字里行间对他身上隐藏的人性之恶与传统文化中的落后因子重合,对其愚昧自大与非正常权力合谋这一现象展开批判、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华 《爬满青藤的木屋》 悲剧 批判
下载PDF
中国民族风格舞剧的高峰品相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平 张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70,I0005,共16页
中国民族风格舞剧,是指这类舞剧叙事的语言风格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包括民族舞蹈语言的古典风格、族群风格和地域风格。讨论这类舞剧的高峰品相,一个重要的前提是面对那些经过人民认可、历史选择并体现国家意志的“经典性”作品... 中国民族风格舞剧,是指这类舞剧叙事的语言风格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包括民族舞蹈语言的古典风格、族群风格和地域风格。讨论这类舞剧的高峰品相,一个重要的前提是面对那些经过人民认可、历史选择并体现国家意志的“经典性”作品。本文分析的“经典性”作品大约分布在四个时期:一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的“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的评展;二是20世纪90年代开启并实施的每年一届的舞台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的评选;三是21世纪头十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选拔及逐步与“中国艺术节”同步的“文化大奖”的评选;四是近十年(2013—2022)来四届(第十届至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对“文华大奖”作品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风格舞剧 高峰品相 《丝路花雨》 《阿诗玛》 《红河谷》 《只此青绿》
下载PDF
《锦绣万花谷》与宋代风物文化的关系
18
作者 许欣悦 《工业工程设计》 2020年第2期89-92,共4页
《锦绣万花谷》是一部宋代私人编纂的供百姓案头翻阅的日用类书,与官方编纂的带有政治目的的类书不同,书中以词条类目的形式为时人辑录了古人生活常识,同时也记录了与宋人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其内容更贴近于百姓对生活日常的理解。《锦... 《锦绣万花谷》是一部宋代私人编纂的供百姓案头翻阅的日用类书,与官方编纂的带有政治目的的类书不同,书中以词条类目的形式为时人辑录了古人生活常识,同时也记录了与宋人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其内容更贴近于百姓对生活日常的理解。《锦绣万花谷》对于研究宋人的思想、文明和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锦绣万花谷》展示了宋代的市井生活,可以看作是描写宋代社会文化的引子,具体表现在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民风民俗等方方面面,特别点在于追寻宋代传统文化及其在器物外化上的文化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绣万花谷》 设计文献 传统文化 风物
下载PDF
《故乡面和花朵》:后现代主义乡土文学的一部佳作
19
作者 陈志刚 《理论观察》 2017年第9期171-173,共3页
刘震云是一位从乡土文化中走出来的作家,面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转型,他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叙事方式进行杂糅,创作了《故乡面和花朵》这部现代大寓言文本。以梦展现了后现代乡土历史虚无观、魑魅魍魉的后现... 刘震云是一位从乡土文化中走出来的作家,面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转型,他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叙事方式进行杂糅,创作了《故乡面和花朵》这部现代大寓言文本。以梦展现了后现代乡土历史虚无观、魑魅魍魉的后现代乡土文化以及对真情的真实呼唤,对乡土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方面进行"窥探",实现了对中国后现代乡土文化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面和花朵 后现代主义 乡土文学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的互文性——长沙花鼓戏《书房调叔》表演形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凌丹 张应华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2期93-102,共10页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的推进,长沙花鼓戏亦走上了一条“非遗化”道路,在此过程中,传统与现代表现为一种“互文性”的碰撞、理解与对话,这其中必然存在一种相互“引用”“借鉴”“吸收”主体间性关系。因为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时空维度...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的推进,长沙花鼓戏亦走上了一条“非遗化”道路,在此过程中,传统与现代表现为一种“互文性”的碰撞、理解与对话,这其中必然存在一种相互“引用”“借鉴”“吸收”主体间性关系。因为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时空维度中,很多表演文本不是由单一元素构成的,而是多元文化间互动、交融的产物。通过较长时间的田野调查发现:由于受到观演场域、异质时空、赏析趣味的影响,长沙花鼓小戏《书房调叔》的文化空间与生态不断在演化,其表演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迁,这实际上是在表演场域之资本场、权力场、工具场的变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互文性”对话,这种对话来自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在文化碰撞中的有效“链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花鼓戏 《书房调叔》 脱域 表演形态 互文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