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球化时代作家自我形象的建构——以20世纪中国小说译本的作者序言为例 |
叶李
谢越(译)
|
《长江学术》
CSSCI
|
2024 |
0 |
|
2
|
论鲁迅和余华小说的精神同构性 |
王吉鹏
赵月霞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3
|
中国民族风格舞剧的高峰品相 |
于平
张莉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4
|
对《画语录》与《画谱》的比较研究 |
汪韶军
|
《琼州学院学报》
|
2016 |
1
|
|
5
|
余华小说中的鲁迅因子 |
王吉鹏
吉瑞
|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6
|
石涛“一画”论的艺术哲学本体论研究——石涛《画语录》画学理论体系研究之一 |
张逸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7
|
单向的阅读与影响的焦虑 |
汤天勇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13 |
0 |
|
8
|
《冬天里的春天》——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丛论之一 |
廖四平
廖镇宇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0 |
|
9
|
孑然远行的流浪者——鲁迅与余华创作思想解读 |
冯岩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0
|
残忍的才华——五篇小说的比较分析 |
王国杰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4 |
0 |
|
11
|
被“政治权力话语”异变的情爱悲歌——重读杨沫的《青春之歌》 |
张国龙
|
《济宁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2
|
文莹笔记中的文学思想 |
张瑞君
孙健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3
|
雅雨堂本《谈龙录》删节因园本条目补正——兼论袁枚误解《谈龙录》的因由 |
陈汝洁
|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4
|
主体性的建构与消解——余华与鲁迅小说比较 |
李婧妍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15
|
鲁迅与余华的死亡叙事比较 |
冯阿赛
|
《文山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6
|
军队医院医疗合作项目风险探讨 |
王倩云
张红宾
郭宏林
翟永军
王韬
刘娟
|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
2011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