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竹笋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包刘媛 杨科 +4 位作者 环颜平 杨成翠 韩多 张永至 杨顺强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测定分析了乌蒙山方竹春季笋和秋季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与春季发笋的筇竹笋和秋季发笋的永善方竹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蒙山方竹笋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纤维素含量均高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可溶性糖含量低于筇竹笋、略高... 测定分析了乌蒙山方竹春季笋和秋季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与春季发笋的筇竹笋和秋季发笋的永善方竹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蒙山方竹笋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纤维素含量均高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可溶性糖含量低于筇竹笋、略高于永善方竹笋,可食率高于筇竹笋但低于永善方竹笋;乌蒙山方竹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有明显的差异,且与永善方竹笋的差异小于与筇竹笋的差异。总体而言,乌蒙山方竹笋的营养品质相对较好,且春季笋品质优于秋季笋。研究结果可为探明乌蒙山方竹的亲缘关系及其笋营养价值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方竹 筇竹 永善方竹 营养成分 亲缘关系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昭通
下载PDF
云南省近20年间地表覆盖变化及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影响研究
2
作者 吴亮 王瑛 +4 位作者 杨霞 董草 曾双贝 苏晓毅 庞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对GlobeLand30涉及云南省2000、2010、2020年共15个分幅图进行地表解译,利用点数测算法对各类地表覆盖测算面积,并对地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间云南省9种地表覆盖类型中耕地... 对GlobeLand30涉及云南省2000、2010、2020年共15个分幅图进行地表解译,利用点数测算法对各类地表覆盖测算面积,并对地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间云南省9种地表覆盖类型中耕地、林地、草地和灌木地呈“1增3减”、湿地和冰川永久积雪覆盖有所减少、水体先减后增、裸地先增后减、人造地表持续增加等变化特征。全省16个州(市)人造地表扩占耕地并非主导,多数州(市)的林、草、灌地表覆盖面积有所减少,人造地表扩占林草灌是首要矛盾。承载自然保护地的5种主要地表覆盖减少,提出监测地表覆盖变化以维护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建设稳定性,以省级地表覆盖的视角研发省级荒野地图作为规划底数底图,识别最不被打扰的地理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时空变化特征 自然保护地 云南省
下载PDF
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调查与分析
3
作者 周玉霞 周晓雷 +2 位作者 刘晓娟 苏静怡 杨燕燕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3期66-72,共7页
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按照踏查路线和典型样地法相结合,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筛选,共筛选出具有观赏性的野生植物398种,隶属于89科,241属,其中包含变种、亚种以及变型的野生植物。蕨类植... 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按照踏查路线和典型样地法相结合,对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筛选,共筛选出具有观赏性的野生植物398种,隶属于89科,241属,其中包含变种、亚种以及变型的野生植物。蕨类植物13种,隶属于10科,11属,裸子植物2科2属4种,被子植物77科228属372种。在398种野生观赏植物中,我国特有植物有128种,占32.16%。根据野生植物观赏的特性以及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将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分为观花类野生植物、观果类野生植物、观树形类野生植物、垂直绿化类野生植物和地被类野生植物五大类,筛选出观花类野生植物资源39种,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观果类野生植物资源18种,包括乔木和灌木,观形类野生植物资源15种,垂直绿化类野生植物资源10种,地被类野生植物资源24种。将野生观赏植物的最佳观赏特性进行描述(包括观花时期、观果时期以及生活型),对城市绿化造景有所启发,针对崆峒山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现状提出保护及开发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太统-崆峒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观赏植物 资源调查
下载PDF
云南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发展布局
4
作者 郑静楠 郑进烜 +3 位作者 李柱存 陈星志 张淼 王勇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80-85,220,共7页
科研与监测工作是保护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集科研与管理为一体的监测项目,是实施保护区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的依据,是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总结云南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前期科研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和系统总结... 科研与监测工作是保护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集科研与管理为一体的监测项目,是实施保护区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的依据,是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总结云南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前期科研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和系统总结,对保护区开展科研监测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布局以生物多样性大样方、野生动植物样方样线等常规监测为基础,利用高科技设备等开展全面监测;通过补齐科研短板和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科研单位及管理局科研人才,深入开展保护区科学研究项目,以期在提升保护区科研与监测水平的同时,全面提高保护区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监测 发展规划 云南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云南省蕨类植物两个新纪录属——燕尾蕨属和黑心蕨属
5
作者 喻智勇 陈文红 +4 位作者 王玉琴 周建和 李建红 潘杨杨 张良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在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期间,采集到蕨类植物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物种全缘燕尾蕨Cheiropleuria integrifolia(D.C.Eaton ex Hook.) M.Kato和凤尾蕨科(Pteridaceae)物种黑心蕨Doryopteris concolor(Langsd.&... 在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期间,采集到蕨类植物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物种全缘燕尾蕨Cheiropleuria integrifolia(D.C.Eaton ex Hook.) M.Kato和凤尾蕨科(Pteridaceae)物种黑心蕨Doryopteris concolor(Langsd.&Fisch.) Kuhn。文献考证表明,两个物种所在的燕尾蕨属(Cheiropleuria C.Presl)和黑心蕨属(Doryopteris J.Sm.)均为云南省新纪录属。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燕尾蕨属 黑心蕨属 新纪录属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省
下载PDF
白马雪山滇金丝猴展示区生态旅游现状及管理研究
6
作者 黄俊娇 斯那卓玛 鲁茸批楚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对白马雪山滇金丝猴展示区生态旅游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展示区游客量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游客旅游目的为观赏滇金丝猴,渴望深度的文化体验;当地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旅游服务技能...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对白马雪山滇金丝猴展示区生态旅游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展示区游客量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游客旅游目的为观赏滇金丝猴,渴望深度的文化体验;当地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旅游服务技能薄弱;展示区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简陋,产品体验单一,游道和放牧道重合,影响环境卫生,存在疾病传播风险。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加强滇金丝猴科研和保护、加大展示区基础设施投入及宣传力度、成立社区发展机构、开展生态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等措施,实现保护区与社区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展示区 生态旅游 社区发展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与防治
7
作者 赵昌佑 王岑 +5 位作者 何银忠 董洪进 邵登才 胡春相 赵志清 刘世英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6期19-23,共5页
为更好地管理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推动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建设。通过系统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数据分析,揭示轿子山外来入侵植物入侵现状,并根据物种组成、来源分析以及危害性划分入侵植物的入侵等级,提出相应管控建... 为更好地管理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推动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建设。通过系统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数据分析,揭示轿子山外来入侵植物入侵现状,并根据物种组成、来源分析以及危害性划分入侵植物的入侵等级,提出相应管控建议。结果表明:轿子山共记录外来入侵植物42种,隶属于15科34属,其中菊科占比最高,达到38.09%,其次是豆科(11.90%)和茄科(9.52%);从地理来源看,源自普渡河的入侵植物最多,有23种,占全部入侵植物总数54.76%。根据入侵现状评估结果,严重入侵以上等级的种类有22种,另外还有一些物种目前尚未形成明显危害,但具有较高的入侵风险。普渡河谷和旅游景区应作为重点防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危害与防治 自然保护区 轿子山 云南
下载PDF
云南化佛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及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颖 许远钊 +3 位作者 郑志兴 柳小康 王丽 欧晓昆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对云南化佛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共有233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型)大型真菌,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16目48科94属,其中,红菇科(Russulaceae)、小菇科(Mycenace... 对云南化佛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共有233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型)大型真菌,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16目48科94属,其中,红菇科(Russulaceae)、小菇科(Mycen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陀螺菌科(Gomphaceae)和鹅膏科(Amanitaceae)7个优势科的种数较多,分别含37、22、18、17、16、11和10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真菌中包括药用菌59种、食用菌97种和毒菌35种;根据生态类型划分,有虫生菌1种、木生菌52种、土生菌39种、外生菌根菌141种。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的分布与温湿度、林下光照及林龄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有关,具体表现在不同月份、郁闭度和林型条件下,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和数量、优势类群都出现不同的分布特点。6月份木生菌的种数和个体数最多,8月份和9月份外生菌根菌的种数和个体数最多。在郁闭度60%~70%条件下,以多孔菌科和小菇科种类为主;在郁闭度70%~80%的条件下,以红菇科、丝膜菌科和多孔菌科种类为主;在郁闭度80%~90%条件下,以红菇科、丝膜菌科和牛肝菌科种类为主。在中龄林中大型真菌的种数多于幼龄林,其中,红菇科、丝膜菌科、牛肝菌科和陀螺菌科种类在幼龄林和中龄林中均有分布;鹅膏科种类只分布在中龄林中。根据调查结果,对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化佛山自然保护区 大型真菌 多样性 生态分布特性 优势类群
下载PDF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木荷群落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胡正华 于明坚 +2 位作者 丁炳扬 方腾 陈启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0-236,共7页
通过对木荷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荷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分散,区系成分复杂。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热带分布的属多于温带分布的属。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下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草质、非... 通过对木荷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荷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分散,区系成分复杂。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热带分布的属多于温带分布的属。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下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地上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古田山自然保护区 木荷 群落 生活型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正华 于明坚 +1 位作者 吴荣军 何都良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9-541,545,共4页
介绍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概况,研究探讨了古田山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设计了生态旅游项目及旅游线路,并对本区的生态旅游活动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浙江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旅游开发 旅游线路 旅游资源 可持续发展 环境承载力
下载PDF
湖北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家武 吴法清 +5 位作者 何定富 葛继稳 戴宗兴 邹中菊 石道良 彭宗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3-507,共5页
对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了考察,报道兽类共58种,隶属于8目22科.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兽类42种: 级3种, 级12种,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兽类27种;有CITES附录的兽类21种.对兽类的区系组成、种群数量和保护现状进行... 对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了考察,报道兽类共58种,隶属于8目22科.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兽类42种: 级3种, 级12种,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兽类27种;有CITES附录的兽类21种.对兽类的区系组成、种群数量和保护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 兽类资源 湖北 区系组成 种群数量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1994-2014年间的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磊 张彤 +2 位作者 卢训令 王晓辉 谷艳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1-370,共10页
以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1994-2014年间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51-2010年信阳市每5年的平均温度明显上升、降水量年际间的波动较大;1994-2014年的20年间,该保护区外来入侵植... 以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1994-2014年间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51-2010年信阳市每5年的平均温度明显上升、降水量年际间的波动较大;1994-2014年的20年间,该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从49种增加到60种,增长了22.4%,增加的11种外来入侵植物分别为:菊科4种,豆科2种,苋科、十字花科、大戟科、酢浆草科和雨久花科各1种;该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1994-2014年间来自美洲的入侵植物共33种(其中新增加的有6种),占2014年外来入侵物种的50.0%以上;从生活型来看,外来入侵植物主要为陆生植物,占总数的95%以上,其中,一年生植物>一、二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从入侵途径来看,有意引进>无意引入>自然扩散;新增的入侵植物以种子作为主要繁殖方式的有9种。因此,对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引种过程中,要加强对来自美洲的以种子作为主要繁殖方式的陆生草本植物的入侵风险进行监控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生活型 入侵途径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
下载PDF
“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澜沧江流域居民区蚊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0
13
作者 葛军旗 孙肖红 +6 位作者 龚正达 梁国栋 李镜辉 冯星明 张丽云 李斌 付士红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33,共10页
为探索我国西南山地居民区蚊类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与区系分异,作者于2005年7-9月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对滇西北"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中的澜沧江流域6个纬度梯度带(24°-30°N)和5个海拔梯度带(1,000-3,500m)山地居民区的... 为探索我国西南山地居民区蚊类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与区系分异,作者于2005年7-9月应用紫外灯诱捕法对滇西北"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中的澜沧江流域6个纬度梯度带(24°-30°N)和5个海拔梯度带(1,000-3,500m)山地居民区的蚊类进行了调查取样。共捕获蚊类76,458只,分属于2亚科5属36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物种丰富度随纬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型分布格局;(2)α多样性随纬度的升高呈先降低而后略有升高的分布格局,最高峰位于Ⅰ带(24°-25°N),而随海拔的升高呈波浪状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C(2,000-2,500m)和E(3,000-3,500m)带;(3)β多样性(Cody指数)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基本形成两端高中间低的格局。两端高峰的具体地理位置分别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气候和暖温带向寒温带气候的过渡地带,说明蚊类β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区系及物种的组成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有关;(4)从种群组成相似性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不同纬度、海拔梯度带间蚊类都被分为3个地域区系类型,即东洋区系、东洋与古北区系的过渡区和古北区系;(5)典范对应分析(CCA)的排序结果显示:气温和降水均影响当地蚊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降水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类 生物多样性 空间分布格局 山地 居民区 澜沧江
下载PDF
湖北省九宫山自然保护区蝶类调查初报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国秀 骆启桂 +1 位作者 陈国生 荣志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4-475,共2页
This paper reports 40 species of butterfly belonging to 9 families and 30 genera from the Jiugong mountain natural protection reserve in Hubei province.Among these,5 species are newly recorded in Hubei.
关键词 湖北省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 蝶类资源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发展问题研究——以云南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莉菲 郝春旭 +1 位作者 温亚利 王昌海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55,共5页
阐述了云南自然保护区及社区共管的概况;描述了云南社区共管的演变过程;评价了社区共管的实施成效;指出存在管理概念模糊和管理目标冲突、管理体制权责不清且难以统一、运用参与式方法产生的问题、管理机构的作用发挥不当等问题及冲突;... 阐述了云南自然保护区及社区共管的概况;描述了云南社区共管的演变过程;评价了社区共管的实施成效;指出存在管理概念模糊和管理目标冲突、管理体制权责不清且难以统一、运用参与式方法产生的问题、管理机构的作用发挥不当等问题及冲突;提出制定符合当地实际和科学的共管运行机制、完善云南林业产权制度并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坚持社区共管的有限主体并充分发挥参与式作用、积极协调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职能与社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等完善社区共管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区域共管 参与式管理 云南省
下载PDF
云南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现状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文忠 王卫斌 靳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1期118-122,共5页
随着云南自然保护区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管理策略的转变,社区共管成为实现云南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针对云南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现况、成效和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社区共管实践中存在着对其概念认识不统一、过于强调多方... 随着云南自然保护区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管理策略的转变,社区共管成为实现云南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针对云南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现况、成效和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社区共管实践中存在着对其概念认识不统一、过于强调多方参与而限制了共管主体的识别、责权利难统一制约长效机制的建设、共管对象缺位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角色错位等的共性问题;进而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社区共管 参与式管理 云南
下载PDF
河南省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调查 被引量:5
17
作者 牛红星 余燕 +2 位作者 王艳梅 赵黎明 王念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1,共5页
2002年7月~2004年12月,对河南省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23种,结合文献资料该区共有鸟类157种,隶属16目47科。其中留鸟61种,占总数的39.35%,冬候鸟25种,占总数的16.13%,夏候鸟38种,占总数... 2002年7月~2004年12月,对河南省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23种,结合文献资料该区共有鸟类157种,隶属16目47科。其中留鸟61种,占总数的39.35%,冬候鸟25种,占总数的16.13%,夏候鸟38种,占总数的24.52%,旅鸟31种,占总数的20.00%;国家Ⅰ级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23种,河南省重点保护的鸟类5种,中日候鸟保护鸟类63种,中澳候鸟保护鸟类10种。对该区繁殖鸟类的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种类占繁殖鸟总数的36.36%,东洋界种类占34.34%,广布种占29.29%,反映了该地区鸟类区系组成上的过渡地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区系 太行山 河南省
下载PDF
湖南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物种的多样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振 杨道德 +2 位作者 童新旺 王帮利 谷志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5,82,共6页
于1981年5-9月份(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前),2005年4月底至5月初和8月底至9月初(建立保护区后),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标准地昆虫群落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鉴定整理出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22目,158科,1 179种,其中新属1个,新种67... 于1981年5-9月份(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前),2005年4月底至5月初和8月底至9月初(建立保护区后),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标准地昆虫群落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鉴定整理出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22目,158科,1 179种,其中新属1个,新种67个,中国新记录33个;昆虫区系东洋种占优势,达66.58%,古北种次之占20.45%,广布种占12.97%;2005年的昆虫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一般均达到0.95-0.98,比1981年调查时有明显提高,而均匀度指数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指数高,群落稳定性好,经建立保护区以来20多年的保护和管理,昆虫多样性有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 昆虫物种多样性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武陵山脉 湖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栎林群落生态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翟元杰 胡楠 +3 位作者 范玉龙 柳静 廖秉华 丁圣彦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1-287,共7页
采用法瑞学派植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确定群落最小面积的基础上,设置典型样地,研究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短柄枹林、锐齿栎林等栎林生境特征和群落的基本生态学特征.
关键词 栎林 群落生态特征 自然保护区 伏牛山 河南省
下载PDF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野含笑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正华 于明坚 +3 位作者 丁炳扬 余志良 钱海源 郑有飞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209-215,共7页
野含笑为我国省级珍稀濒危植物。通过对野含笑群落的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果表明 :野含笑群落植物种类丰富 ,科属组成分散 ,区系成分复杂。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 ,热带分布的属明显多于温带分布的属。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 ,地... 野含笑为我国省级珍稀濒危植物。通过对野含笑群落的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果表明 :野含笑群落植物种类丰富 ,科属组成分散 ,区系成分复杂。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 ,热带分布的属明显多于温带分布的属。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 ,地面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革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复杂 ,地上成层明显 ,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减。野含笑种群的年龄结构属稳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田山自然保护区 野含笑群落 种群结构 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