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花鼓灯的文化内涵——兼与潘丽同志商榷 |
陈德琥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10
|
|
2
|
论邵阳花鼓戏的艺术特征 |
郭世偲
莫琳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09 |
10
|
|
3
|
浅谈南通地方民间舞蹈海安花鼓的风格特征 |
邓莹
|
《大舞台》
|
2011 |
2
|
|
4
|
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民俗学研究 |
郭凌燕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
|
5
|
国家在场对花鼓灯艺术的形塑与征用 |
陈继银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6
|
经历“非遗”——鲁中地区一种乡民艺术的当代变迁 |
郭凌燕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0 |
|
7
|
基于花鼓灯抗战灯歌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民间艺术出场场域建构 |
陈德琥
王荣梅
汤虹
张楚楚
|
《蚌埠学院学报》
|
2015 |
0 |
|
8
|
从三首钢琴作品看当代花鼓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
康红许
|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2
|
|
9
|
花鼓灯艺术的文化人类学视野——以文化濡化与涵化现象分析为主 |
陈德琥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3
|
|
10
|
花鼓戏的历史嬗变和舞蹈艺术特色研究 |
任慧婷
|
《甘肃高师学报》
|
2019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