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花鼓灯的文化内涵——兼与潘丽同志商榷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德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10-114,共5页
花鼓灯艺术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长期的文化涵化、濡化过程中,花鼓灯已成为一种相互融合、以和为贵、自娱又娱人的开放性和共荣性很强的文化载体。花鼓灯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农耕文明的稻作文化和粟作文化在淮河流域的有机融合,其中粟作... 花鼓灯艺术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长期的文化涵化、濡化过程中,花鼓灯已成为一种相互融合、以和为贵、自娱又娱人的开放性和共荣性很强的文化载体。花鼓灯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农耕文明的稻作文化和粟作文化在淮河流域的有机融合,其中粟作文化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花鼓灯艺术具有兼容南北文化之优长、而以北方文化为主的根本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鼓灯 文化内涵 农耕文明
下载PDF
论邵阳花鼓戏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世偲 莫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94-97,共4页
邵阳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系统中最具特色的剧种之一,论述邵阳花鼓戏的形成、种类、剧目、音乐和舞蹈表演等艺术特征以及它与湖南花鼓戏之间的区别联系。从艺术特征研究的领域着手,通过对邵阳花鼓戏艺术表现、历史形成及现状的研究论证,... 邵阳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系统中最具特色的剧种之一,论述邵阳花鼓戏的形成、种类、剧目、音乐和舞蹈表演等艺术特征以及它与湖南花鼓戏之间的区别联系。从艺术特征研究的领域着手,通过对邵阳花鼓戏艺术表现、历史形成及现状的研究论证,来继续促进湖南地方戏曲的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鼓戏 音乐 舞蹈 艺术特征
下载PDF
浅谈南通地方民间舞蹈海安花鼓的风格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邓莹 《大舞台》 2011年第12期176-177,共2页
本文对海安花鼓的初步考察从八十年代初海安文化馆关于群众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开始,结合文献资料及实地考察,对江苏南通的民间舞蹈海安花鼓的风格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从海安花鼓的表演形式、动作特点、风格特征等方面论述。
关键词 海安花鼓 风格特征 民间艺术
下载PDF
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民俗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凌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09-414,共6页
花鼓锣子是山东省莱芜市颜庄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是当地民众"集体狂欢"、表述文化的重要工具,并通过反复的展演,最终实现群体内的"文化强化"以及周围区域内的"文化强调"。乡土社会特殊的资源为乡民艺术... 花鼓锣子是山东省莱芜市颜庄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是当地民众"集体狂欢"、表述文化的重要工具,并通过反复的展演,最终实现群体内的"文化强化"以及周围区域内的"文化强调"。乡土社会特殊的资源为乡民艺术提供了赖以传承发展的生存土壤,反过来,特有的乡民艺术的发展也对乡土社会的话语权分配以及整合起着积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乡土社会的性格。但是,随着乡村都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乡土社会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型,与此同时,乡民艺术也适时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做了较大的改变,之前的娱乐化成分淡化,更多代表国家、政府的政治符号被添加进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鼓锣子 乡民艺术 村落语境 变迁
下载PDF
国家在场对花鼓灯艺术的形塑与征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继银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5-28,共4页
面对花鼓灯艺术原生态环境在现代文明中逐步恶化的态势,我们需要借助于国家在场对花鼓灯艺术的形塑与征用的力量,结合其内在机制有效的自我调控,让这一繁衍了数百年的传统艺术形式重获生命并得到永续发展。为此,我们将国家在场对花鼓灯... 面对花鼓灯艺术原生态环境在现代文明中逐步恶化的态势,我们需要借助于国家在场对花鼓灯艺术的形塑与征用的力量,结合其内在机制有效的自我调控,让这一繁衍了数百年的传统艺术形式重获生命并得到永续发展。为此,我们将国家在场对花鼓灯艺术的形塑与征用与民间舞体的内应机制比较分析,从而更深入地把握国家在场在花鼓灯传统仪式变迁中的功能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在场 花鼓灯艺术 形塑 征用
下载PDF
经历“非遗”——鲁中地区一种乡民艺术的当代变迁
6
作者 郭凌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78-88,共11页
花鼓锣子,是流行于鲁中莱芜市颜庄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活动,其产生、发展以及流变都与所处乡土社区有着密切关系。文章拟从村落社会生活的整体语境出发,探究这一乡民艺术在经历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运动中一些富有意味的变化,观察这种变化... 花鼓锣子,是流行于鲁中莱芜市颜庄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活动,其产生、发展以及流变都与所处乡土社区有着密切关系。文章拟从村落社会生活的整体语境出发,探究这一乡民艺术在经历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运动中一些富有意味的变化,观察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影响,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对乡民艺术与村落社会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鼓锣子 乡民艺术 非遗 变迁
下载PDF
基于花鼓灯抗战灯歌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民间艺术出场场域建构
7
作者 陈德琥 王荣梅 +1 位作者 汤虹 张楚楚 《蚌埠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25-128,共4页
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民族民间艺术出场场域的建构的分析,指出是基于整生工作范式的教育教学策略。其中,"课堂教学型"场域、"课外生活型"场域、"社会实践型"场域和"基地共建型"场域是民间艺术... 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民族民间艺术出场场域的建构的分析,指出是基于整生工作范式的教育教学策略。其中,"课堂教学型"场域、"课外生活型"场域、"社会实践型"场域和"基地共建型"场域是民间艺术最基本的出场空间。建构诸如花鼓灯抗战灯歌为课程资源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场域,既有利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情意功能的充分开掘,又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自然传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学 民间艺术出场场域 整生范式 抗战灯歌
下载PDF
从三首钢琴作品看当代花鼓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康红许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0-26,共7页
花鼓艺术是集音乐、舞蹈以及曲艺等众多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类,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当代的学术研究一直存在着“重舞轻乐”的现象,对花鼓音乐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淮河流域的花鼓艺术为基点,以其他姊妹花鼓艺术为参照... 花鼓艺术是集音乐、舞蹈以及曲艺等众多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类,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当代的学术研究一直存在着“重舞轻乐”的现象,对花鼓音乐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淮河流域的花鼓艺术为基点,以其他姊妹花鼓艺术为参照来探讨花鼓音乐的发展轨迹,重点围绕着原生态花鼓音乐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衍变与创新,以三首运用原生态花鼓音乐素材创编的次生态钢琴作品为例,从音乐创作的视角进行分析和解读,阐释作曲家运用西方创作思维推动原生态花鼓音乐发展的艺术生成过程,进而论述当代民族音乐创作的理念与思路,为民族音乐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作品 花鼓艺术 音乐创作 创新与发展
下载PDF
花鼓灯艺术的文化人类学视野——以文化濡化与涵化现象分析为主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德琥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2-16,共5页
从纵向的文化濡化与横向的文化涵化路径看,播布于淮河中上游地区的花鼓灯长期处于南北文化交融的界面地带而呈现出更多的北方文化特征——音乐上,灯歌阴柔、灵动之美遮掩不住锣鼓艺术的阳刚、超拔之气;舞蹈动作的韧劲、脆劲和梗劲以及&q... 从纵向的文化濡化与横向的文化涵化路径看,播布于淮河中上游地区的花鼓灯长期处于南北文化交融的界面地带而呈现出更多的北方文化特征——音乐上,灯歌阴柔、灵动之美遮掩不住锣鼓艺术的阳刚、超拔之气;舞蹈动作的韧劲、脆劲和梗劲以及"后场小戏"拙朴轻快的风格,凸显出更多的北方民间舞蹈与戏文特征;而灯歌意象则带有农耕文明较为明显的粟作文化优势。因此,在文化人类学视域中,花鼓灯具有兼容南北文化之优长、而以北方文化为主的根本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鼓灯 文化人类学 文化涵化 文化濡化 文化特质
下载PDF
花鼓戏的历史嬗变和舞蹈艺术特色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慧婷 《甘肃高师学报》 2019年第3期120-121,共2页
花鼓戏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其尽管无法取代地方正统戏剧的地位,但是同样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具备了雅俗共赏的特征。文章系统分析了花鼓戏历史嬗变,并分析了花鼓戏舞蹈的艺术特色,旨在提升对花鼓戏的认知,为花鼓戏的舞蹈研究提供一... 花鼓戏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其尽管无法取代地方正统戏剧的地位,但是同样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具备了雅俗共赏的特征。文章系统分析了花鼓戏历史嬗变,并分析了花鼓戏舞蹈的艺术特色,旨在提升对花鼓戏的认知,为花鼓戏的舞蹈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鼓戏 历史嬗变 舞蹈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