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duction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in Huai'an City
1
作者 ZHU Hong-yun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223001,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11期42-43,47,共3页
According to the data in 1990-2009 Huai'an Statistical Yearbook and Jiangsu Statistical Yearbook,production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in Huai'an City is analyzed.Result shows that economic efficiency of plantin... According to the data in 1990-2009 Huai'an Statistical Yearbook and Jiangsu Statistical Yearbook,production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in Huai'an City is analyzed.Result shows that economic efficiency of planting industry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industry types of agriculture;and the production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in Huai'an City is unbalanced and needs further optimization.The reasons for the imbalance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various,such as the relatively low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employees,the backward marketing of planting,and the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Finally,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including developing education,conducting vocational training,improving the human capital stock of Huai'an City,cultivating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and realizing the scale agglomeration effec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planting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i’an city agriculture production structure CHIN
下载PD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 Case Study of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LU Sha-sha LIU Yan-sui +1 位作者 LONG Hua-lou GUAN Xing-l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84-197,共14页
A large number of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developed for suppor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decisions; however, few of them can address various uncertainties existing in many factors (e.g., eco... A large number of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developed for suppor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decisions; however, few of them can address various uncertainties existing in many factors (e.g., eco-social benefit maximization, food security, employment stability and ecosystem balance). In this study, an interval-probabil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model (IPAPSOM) is formulated for tackling uncertainty presented as discrete intervals and/or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The developed model improves upon the existing probabilistic programming and inexact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The IPAPSOM considers not only food security policy constraints, but also involves rural households’income increase and eco-environmental conversa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various interrelations among different aspects in a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system. Moreover, it can also help examine the reliability of satisfying (or risk of violating) system constraints under uncertainty.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a real case of long-ter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Dancheng County, which is located in Henan Province of Central China as one of the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Interval solution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risk levels of constraint violation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are useful for generating a range of decision alternatives under various system benefit conditions, and thus helping decision makers to identify the desir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strategy under uncertain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terval-probabilistic programming food security farmers’income increase china
下载PDF
Designing and Realization of Database Platform of Count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Yunnan Province 被引量:1
3
作者 ZHANG Li-lian LI Wen-feng PENG Li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2期30-32,共3页
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reality in Yunnan Province,such as great difference of weather,a great proportion of minorities,technological backward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low conversion rate of research accompli... 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reality in Yunnan Province,such as great difference of weather,a great proportion of minorities,technological backward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low conversion rate of research accomplishments,and a limited number of agricultural technical personnel,ASP.NET technique and SQL Server 2005 database technique are adopted.Database platform of count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Yunnan Provinc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B/S structure.This platform includes presentation layer,application layer,and data layer,involving regional information,technology column information,technology classification information,technology content and other databases.It has six functional modules,namely information browse,system management,regional maintenance,technical section maintenance,category maintenance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release,integrating crop cultivation,livestock breeding,economic forest management,plant protection,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agricultural machinery use and other agricultural technical information.This platform can exchange information dynamically with the client,perform the query request from users,and send the result to users.This database platform has friendly interface,profuse information,high pertinency and so on,which offers rich and reliable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farmers,agricultural technical personnel,and government.At present,this platform has been popularized in some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 and has obtained good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Database platform B/S structure china
下载PDF
Non-profess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Villages Establishing a New Rural Cooperative
4
作者 ZHANG Yue-xiang,DING J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 071003,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10期50-53,56,共5页
The article analyzes problems in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non-profess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villages of Fenghua City.Firstly,low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content of production and low standardization lev... The article analyzes problems in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non-profess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villages of Fenghua City.Firstly,low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content of production and low standardization level.Secondly,scattered sales and non-fixed marketing channels.Thirdly,difficulties in group cooperation of farm crops with special benefits.Fourthly,imperfect service of rural committees of non-profess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villages in Fenghua City.A new rural cooperative is to be founded to help villagers in non-profess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villages of Fenghua City to be engag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and to improve their overall incomes.On the one hand,a perfect and scientific cooperative operating system is to be built specifically including three functions.Firstly,fully playing the leading and bridging role of rural primary organizations.Secondly,fully carrying out the pushing role of capable persons in the administrative village.Lastly,fully playing the role of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villagers.On the other hand,constructions of normalization,standardization and brand orientation with special emphasis should be achiev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local governments.The key of building a cooperative of non-profess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villages in Fenghua City is discussed.One is that rural cadres should have strong awareness of serving the people.The other is that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energetically support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rural coopera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ghua city Non-profess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
下载PDF
基于农协会降低冷链物流成本的研究——以淮安市农产品市场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川 王磊 《物流科技》 2024年第11期165-167,173,共4页
国家一直把“三农”放在改革的首位,不断地出台新政策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鼓励农业产业的发展。传统流通模式为农民两季生产出粮食或者生鲜果蔬,由中间的采购方上门收取,再经过运输流通到消费者手中,传统的经销模式不仅缓解了当时的粮... 国家一直把“三农”放在改革的首位,不断地出台新政策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鼓励农业产业的发展。传统流通模式为农民两季生产出粮食或者生鲜果蔬,由中间的采购方上门收取,再经过运输流通到消费者手中,传统的经销模式不仅缓解了当时的粮食紧缺问题,也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就业压力。但是由于地域的不同,导致很多地区的生鲜果蔬及农产品在运输途中损耗率高,而由此导致的成本扩大引起物价的上涨。而在信息化时代,较高的成本与售价必定会引发消费者的不满,所以控制生鲜果蔬在运输途中的损耗率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安市 农产品 冷链物流
下载PDF
农产品电商农户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兰州市高原夏菜产业为例
6
作者 赵亚飞 赵华 《中国林业经济》 2024年第2期33-40,共8页
电子商务对促进农产品外运,拓宽市场起到重要作用。兰州市高原夏菜面临着外销难题,农户使用电商自主开展农产品销售,摆脱对批发的依赖,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利用调研数据,结合实地走访,借助技术接受模型与TOE理论,运... 电子商务对促进农产品外运,拓宽市场起到重要作用。兰州市高原夏菜面临着外销难题,农户使用电商自主开展农产品销售,摆脱对批发的依赖,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利用调研数据,结合实地走访,借助技术接受模型与TOE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理论模型,探究农户使用电商销售农产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环境、组织、技术是外部影响因素,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以及使用态度为中介变量,共同作用于参与意愿。提出促进当地电商发展,引导农户使用电商销售高原夏菜,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电商 高原夏菜产业 技术接受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兰州市
下载PDF
全球变化压力下中国东部样带植被与农业生态系统格局的可能性变化 被引量:38
7
作者 彭少麟 赵平 +1 位作者 任海 郑凤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17-226,共10页
在中国东部南北样带NSTEC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对热量梯度驱动下自然植被生态系统连续带的生产力变化进行模拟 ,对反映植被组成结构特征的生活型谱的变化 ,以及在全球变化平均温度可能增加的情况下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格局的变化进... 在中国东部南北样带NSTEC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对热量梯度驱动下自然植被生态系统连续带的生产力变化进行模拟 ,对反映植被组成结构特征的生活型谱的变化 ,以及在全球变化平均温度可能增加的情况下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在这一样带中 ,从南到北地带性植被有北热带季节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模拟在温度增加 1℃的情况下生产力的变化 ;由南部的北热带季节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增加约 1%到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增加约 5 %~ 6 %,显示出生产力增加强度随纬度增大具一定相关关系。植被的物种结构变化比生产力变化缓慢得多。对样带的森林植被的生活型谱进行分析 ,表明其存在着 8种主要的生活谱结构类型。在平均温度增加的情况下 ,不同生活型谱结构的生态系统分布呈现向北扩展位移的趋势。在农业生态系统的格局中 ,在平均温度增加的情况下 ,南亚热带水稻三熟将不会季节太紧而有可能进行大面积三造生产。中亚热带双季稻连作一年三熟受低温影响减少。北亚热带一年二熟季节上有保证。暖温带许多地方能有二造收成。温带和寒温带的生产面积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中国东部样带 生产力格局 生活型谱结构 农业生产结构
下载PDF
西北地区农林牧业生产及农业结构调整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邓振镛 张强 +5 位作者 徐金芳 蒲金涌 黄蕾诺 王润元 奚立宗 黄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5-842,共8页
受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呈现冬暖夏干的影响,甘肃黄土高原200cm深土壤贮水量呈减少趋势,适宜农作物生长时段减少2—3月.黄土高原作物气候生产力呈下降趋势,年递减率为10.45kg·hm^-2,暖干型和冷干型气候对作物生长非常不利,... 受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呈现冬暖夏干的影响,甘肃黄土高原200cm深土壤贮水量呈减少趋势,适宜农作物生长时段减少2—3月.黄土高原作物气候生产力呈下降趋势,年递减率为10.45kg·hm^-2,暖干型和冷干型气候对作物生长非常不利,减产为4.3%~27.1%.对畜牧业的影响利弊共存,使牧区草场产草量和质量以及生产力下降;但牲畜死损率明显降低,幼畜成活率明显增加;牲畜抓膘育肥利弊因素相当,牲畜肉量呈波动式变化.小陇山森林资源呈减少趋势,90年代最为严重.在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下,需要农林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提出了甘肃省以及祁连北坡、陇东、陇东南和陇南等4个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地域的农林牧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战略与优化方案.其研究结果为西北地区农林牧业安全生产、趋利避害、减轻不利影响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农林牧业生产 农业结构 气候变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俄农产品贸易的现实状态:1996~2015年 被引量:14
9
作者 佟光霁 石磊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8-129,共12页
依据1996~2015年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GL指数、GHM指数、FF指数和N指数测算了中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结构,然后对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俄农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 依据1996~2015年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GL指数、GHM指数、FF指数和N指数测算了中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结构,然后对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俄农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为辅。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较少。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呈不断增加趋势。对中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市场规模、人均收入差异、对外直接投资、贸易开放度、农产品贸易不平衡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结构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农产品结构 中国与全球化
下载PDF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变化及互补性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谢思娜 杨军 +1 位作者 刘合光 Orachos Napasintuwong Artachinda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0-15,共6页
2001年中国加入WTO和2002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由于中国对东盟农产品的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2001─2011年,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地位,而且贸易逆差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采用显示... 2001年中国加入WTO和2002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由于中国对东盟农产品的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2001─2011年,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地位,而且贸易逆差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补偿指数分析发现: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朝着体现双边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但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断下降,东盟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波动中缓慢上升;同时,中国出口和东盟进口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较低且不断下降,东盟出口和中国进口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缓慢上升。这将严重影响未来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贸易结构 比较优势 互补性 中国 东盟
下载PDF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增长特征与趋势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伟 蔡学斌 +2 位作者 杨琴 石汝娟 夏虹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83-187,共5页
为促进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1952—2012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归纳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增长趋势、行业结构变化、区域布局调整以及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建国以来,特别是近... 为促进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1952—2012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归纳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增长趋势、行业结构变化、区域布局调整以及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年均增速达15%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但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食品工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纺织工业占比显著下降,两者合计产值占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70%。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农产品加工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逐年提高,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业 产业增长 结构变化 经济效益 中国
下载PDF
漳州市农业生产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绍福 章牧 洪可松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2-97,共6页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过程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合理利用资源、优化和调整农业结构的一个过程 .对漳州市 90年代的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发现期间漳州市各县、市、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程度不平衡 ,并针对其特征提出了促进漳...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过程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合理利用资源、优化和调整农业结构的一个过程 .对漳州市 90年代的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发现期间漳州市各县、市、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程度不平衡 ,并针对其特征提出了促进漳州市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的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州市 农业生产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 结构优化 结构合理化 特色农业
下载PDF
日喀则市农区畜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普琼 郝明德 王缠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9-263,共5页
通过农户调查,并根据日喀则市1992-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其农牧业结构及农区畜牧业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了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畜群结构单一;加工体系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调整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即压缩粮食播... 通过农户调查,并根据日喀则市1992-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其农牧业结构及农区畜牧业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了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畜群结构单一;加工体系薄弱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调整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即压缩粮食播种面积,增加饲料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改进畜群结构,增加耗粮型牲畜数量;建立饲料和农畜产品加工体系;提高农机化程度,兴修水利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喀则市 农区畜牧业 结构调整 畜产品 加工
下载PDF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结构特征分析——基于产业内贸易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崔振东 李钟民 +2 位作者 金玉姬 鲁晶莹 尹惠玉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1年第4期267-272,共6页
通过分析入世后200—2007年中国对日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的G-L指数,Bruelhart指数及hom&Mcdowell指数,揭示中日韩间农产品贸易结构变动特征,并对3国间农产品贸易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产业内贸易 贸易结构 特征 中日韩
下载PDF
农业较发达区域农民纯收入的结构构成及其变化趋势——以广东省高州市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雪梅 陈雪松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47-53,共7页
 在高州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中,来自劳务报酬收入比重呈现上升的趋势,并超过农业经营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各个组成部分增长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是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不同。
关键词 纯收入结构 高州市 生产率 劳务报酬收入 农业收入
下载PDF
WTO框架下我国传统农区农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8
16
作者 罗其友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1-326,共6页
传统农区是我国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 ,也是入世后挑战多于机遇的地区 ,农业发展面临国内农产品销售困难和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双重考验。本文在分析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农业结构变化、结构调整难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阶段我国... 传统农区是我国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 ,也是入世后挑战多于机遇的地区 ,农业发展面临国内农产品销售困难和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双重考验。本文在分析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农业结构变化、结构调整难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阶段我国传统农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重点与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传统农区 农业结构调整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生产力全要素系统演进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明国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108,120,共6页
现代农业生产力系统呈现出多因素的趋势,不仅独立的实体性要素的内涵在丰富,而且还拓展出了运筹性的综合要素、渗透性的智力要素、准备性的人力资本要素和生态的控制性要素。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仍然作为前置的要素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起决... 现代农业生产力系统呈现出多因素的趋势,不仅独立的实体性要素的内涵在丰富,而且还拓展出了运筹性的综合要素、渗透性的智力要素、准备性的人力资本要素和生态的控制性要素。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仍然作为前置的要素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但是生态支撑/约束条件下的生态控制性要素逐步显现。从建国初单纯的机械化,到20世纪60、70年代农业现代化的"四化"推进,再到80、90年代以来全要素生产力系统的拓展,我国60年的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印证了现代农业生产力系统不断深化与拓展的趋势。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素不断丰富的系统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单要素偏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生产力系统 农业生产力全要素结构 多因素趋势 中国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灿 《未来与发展》 CSSCI 2009年第4期34-36,44,共4页
农业在我国和东盟国家中均占重要地位,是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业和农产品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现状,接着采用贸易互补指数对中... 农业在我国和东盟国家中均占重要地位,是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业和农产品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现状,接着采用贸易互补指数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 农产品贸易结构 贸易互补指数
下载PDF
工业化的阶段性与工业反哺农业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颂东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共10页
工业反哺农业并不必然发生在工业化的后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中期就开始调整工农关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依据修正后的霍利斯·钱纳里模型来判断,我国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工业化中期,目前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 工业反哺农业并不必然发生在工业化的后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中期就开始调整工农关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依据修正后的霍利斯·钱纳里模型来判断,我国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工业化中期,目前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时期;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是政府对农业"予大于取"的界定以及"取""予"的强制性,对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农业税和财政农业支出进行比较后发现,我国工业反哺农业起始于工业化中期的21世纪初,最晚不过2004年。先行工业化国家一般是在城市化率接近或超过50%、农业就业比重下降到45%以下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而我国是在农业就业比重为46.9%、城市化率为41.76%时开始工业反哺农业的,反映出就业结构转换和城市化的滞后。因此,还应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体制、机制,促进新型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阶段 工业反哺农业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农业税 财政农业支出 城乡二元结构 城市支持农村 霍利斯·钱纳里模型 工农关系 城乡关系
下载PDF
关于秦皇岛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桂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7期622-624,共3页
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正确指导加入WTO后秦皇岛市农业结构的有效调整,通过对秦皇岛市农业生产现状的具体分析,指出了秦皇岛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方向:(1)调整粮食生产布局,发展优势特色粮食品种;(2... 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正确指导加入WTO后秦皇岛市农业结构的有效调整,通过对秦皇岛市农业生产现状的具体分析,指出了秦皇岛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发展方向:(1)调整粮食生产布局,发展优势特色粮食品种;(2)发挥区域生产优势,做大做强果品、蔬菜产业;(3)培育龙头企业,进一步带动优势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市 农业生产 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