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of River-lake Networks and Water Levels in Typical Regions of Taihu Lake Basin,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YIN Yixing XU Youpeng CHEN Y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6期673-682,共10页
The typical regions of the Taihu Lake Basin,China,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lake networks under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river ne... The typical regions of the Taihu Lake Basin,China,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lake networks under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river networks and lakes for different period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influences of river system evolution on water level changes were further explor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ir fractal characters.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River network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area is becoming more monotonous and more simple;the number of lakes is reducing significantly,and the water surface ratio has dropped significantly since the 1980s.2) The box dimension of the river networks in all the cities of the study area decreased slowly from the 1960s to the 1980s,while the decrease was significant from the 1980s to the 2000s.The variations of lake correlation dimension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river network box dimensions.This is unfavorable for the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river networks and lakes.3) The Hurst exponents of water levels were all between 0.5 and 1.0 from the 1960s to the 1980s,while decreased in the 2000s,indicating the decline in persistence and increase in the complexity of water level series.The pape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river-lake networks and the Hurst exponents of the water level series can reveal the impacts of river system changes on flood disasters to some extent:the disappearance of river networks and lakes will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flood oc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ver network lake water level changes FRACTAL taihu lake basin
下载PDF
Maintaining healthy rivers and lakes through water diversion from Yangtze River to Taihu Lake in Taihu Basin 被引量:4
2
作者 Wu Haoyun Hu Yan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08年第3期36-43,共8页
On the basis of the Taihu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an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and rationality of the 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Taihu Lake in solving the water problem and establishing a harmonio... On the basis of the Taihu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an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and rationality of the 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Taihu Lake in solving the water problem and establishing a harmonious eco-environment in the Taihu Basin is performed. The water quantity and water quality conjunctive dispatching 'decisi"ofi-makifig support system, which ensures flood control, water supply and eco-aimed dispatching, is built by combining the water diversion with flood control dispatching and strengthening water resources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With the practice and effect assessment, measures such as setting the -integrated basin management format, further developing water diversion and improving the hydraulic engineering projects system and water monitoring system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maintain healthy rivers and guarante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e Taihu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hu basin water resources distribution 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Yangtze river to taihu lake healthy rivers and lakes
下载PDF
Sediment transport following water transfer from Yangtze River to Taihu Basin 被引量:2
3
作者 Zheng GONG Chang-kuan ZHANG +1 位作者 Cheng-biao ZUO Wei-deng WU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1年第4期431-444,共14页
To meet the increasing :need of fresh water and to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of Taihu Lake, water transfer from the Yangtze River was initiated in 2002.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sediment distributi... To meet the increasing :need of fresh water and to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of Taihu Lake, water transfer from the Yangtze River was initiated in 2002.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sediment distribution along the river course following water transfer. A rainfall-runoff model was first built to calculate the runoff of the Taihu Basin in 2003. Then, the flow patterns of river networks were simulated using a one-dimensional river network hydrodynamic model. Based on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flow in tributaries of the Wangyu River and the water level in Taihu Lake, a one-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and sediment transport numerical model of the Wangyu River was built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flow rate of the water transfer and th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of inflow on the sediment transpor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 transfer inflow rate and SSC of inflow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sediment distribution. The higher the inflow rate or SSC of inflow is, the higher the SSC value is at certain cross-sections along the :river course of water transfer. Higher inflow rate and SSC of inflow contribute to higher sediment deposition per kilometer and sediment thickness. 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a sharp decrease of the inflow velocity at the entrance of the Wangyu River on the river course of water transfer induces intense sedimentation at the cross-section near the Changshu hydro-junction. With an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Changshu hydro-junction, the sediment deposition and sedimentation thickness decrease gradually along the river cou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hu basin taihu lake river network water transfer rainfall-runoff model 1-D hydrodynamic numerical model cohesive sediment
下载PDF
强化流域治理管理 打造幸福河湖“淮河样板”——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实践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锋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近年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依托流域多样化的河湖自然禀赋、通江达海的优越区位条件、底蕴丰厚的文化内涵,以强化河湖长制为主线,狠抓河湖“四乱”清理整治,持续复苏流域河湖生态环境,积极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推动建成5个国家级示范河湖... 近年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依托流域多样化的河湖自然禀赋、通江达海的优越区位条件、底蕴丰厚的文化内涵,以强化河湖长制为主线,狠抓河湖“四乱”清理整治,持续复苏流域河湖生态环境,积极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推动建成5个国家级示范河湖、70余个流域级和1 000余个省、市级幸福河湖,形成了一批治水效果明显、管护机制完善、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创造了幸福河湖建设的“淮河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幸福河湖 河湖长制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基于补偿水头差的沿江口门引排流量计算方法研究
5
作者 张芮 李寿千 +2 位作者 王志力 朱明成 陆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7-192,209,共7页
长江支流口门多建有节制闸,利用涨落潮过程自行引排水,而引排水流态的复杂性使得引排流量过程难以精准确定。以太湖流域杨林塘口门为例,通过分析引排水调度方式及流态特征,发现涨潮时开启中孔闸门引水,内河侧流态复杂且附近水位差别大,... 长江支流口门多建有节制闸,利用涨落潮过程自行引排水,而引排水流态的复杂性使得引排流量过程难以精准确定。以太湖流域杨林塘口门为例,通过分析引排水调度方式及流态特征,发现涨潮时开启中孔闸门引水,内河侧流态复杂且附近水位差别大,而落潮时开启全部闸门排水,外江侧流态复杂且附近水位有所差别。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补偿水头差的沿江口门引排流量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系列补偿水头差修正堰流公式中的水位,统计了计算流量与实测流量偏差值,进而建立了流量偏差值与补偿水头差的相关关系,最终确定适宜的补偿水头差,从而建立适宜沿江口门引排流量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预测的引水流量误差减小40%~50%,排水流量误差减小3%~6%。相关经验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及闸管单位运行管理人员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排水 补偿水头差 流量过程 涨落潮 太湖流域 长江
下载PDF
基于特征工程和NGO-LSTM的水质预测模型研究
6
作者 虞佳颖 肖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93,共8页
由于水质数据特征复杂、关联度参差不齐而导致溶解氧浓度预测难度较大,为提高水质溶解氧浓度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工程和北方苍鹰优化算法的长短期记忆网络(Feature Engineering-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Long Short T... 由于水质数据特征复杂、关联度参差不齐而导致溶解氧浓度预测难度较大,为提高水质溶解氧浓度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工程和北方苍鹰优化算法的长短期记忆网络(Feature Engineering-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Long Short Term Memory,FE-NGO-LSTM)混合模型。首先对水质数据集进行缺失值补齐、特征筛选与特征多项式构造,然后基于NGO-LSTM模型优化模型参数,提升预测性能;对不同多项式阶数下的特征预测效果进行分析之后,将该模型与基于灰狼优化算法、鲸鱼优化算法及粒子群优化算法的LSTM模型进行对比;最后,在太湖流域东苕溪城南监测断面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FE-NGO-LSTM模型预见期为4,8,12,16,20,24 h的预测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当多项式阶数为2阶时,模型预测效果最好,FE-NGO-LSTM模型相比基于其他优化算法的LSTM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分别至少降低9.0%,12.9%及6.3%,且随着预见期的增加,预测误差仍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FE-NGO-LSTM模型在预测溶解氧浓度时具有一定优势与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预测 溶解氧 特征工程 深度学习 北方苍鹰优化算法 耦合模型 苕溪流域 太湖流域
下载PDF
福建九龙江河口平原传统民居的朝向问题研究
7
作者 罗彤卉 钟振坤 《福建建筑》 2024年第6期29-34,共6页
以闽南地区传统民居为例,对比淮北平原以及太湖流域的聚落发现,传统上中国民居以“坐北朝南”为主要朝向的概念,实际上会依据民居所处的、不同的地理特征而转变。不同于淮北平原以“坐北朝南”为主要朝向,位于九龙江河口平原的研究区域,... 以闽南地区传统民居为例,对比淮北平原以及太湖流域的聚落发现,传统上中国民居以“坐北朝南”为主要朝向的概念,实际上会依据民居所处的、不同的地理特征而转变。不同于淮北平原以“坐北朝南”为主要朝向,位于九龙江河口平原的研究区域,仅35.9%的传统民居朝向为“坐北朝南”。经进一步分析发现,闽南民居与山脉的距离和民居是否采用“坐北朝南”的朝向有密切的关联性。通常情况下,民居与山脉的距离越近,则更倾向于以山脉的方位为坐向;距离越远,则更倾向于“坐北朝南”的方位。研究结果表明,地理环境是影响闽南传统民居朝向选择的关键因素,民居的朝向选择与地理环境的关联,蕴含了聚落与环境的脉络。此脉络的厘清,将对传统聚落保护、传承与有机更新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朝向 传统民居 乡村聚落 九龙江河口平原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太湖流域重要河湖水量分配分析研究
8
作者 许强 吴小靖 张中天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11期15-20,33,共7页
在河湖基本生态用水保障、幸福河湖建设对河道内水资源配置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基于太湖流域沿江和环太湖水量数据,根据不同阶段,考虑增长贡献率,分析流域、水资源四级分区及城市沿江、环太湖水量交换趋势变化,运用知识图谱重点分析... 在河湖基本生态用水保障、幸福河湖建设对河道内水资源配置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基于太湖流域沿江和环太湖水量数据,根据不同阶段,考虑增长贡献率,分析流域、水资源四级分区及城市沿江、环太湖水量交换趋势变化,运用知识图谱重点分析太湖流域重要河湖河道内水量交换特征和成因机制,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太湖流域(不含黄浦江)年均引江水量略有增加、出入湖水量显著增加。在水资源调度期间,受降雨和下垫面变化影响,湖西区水资源调度期和其他时期均是湖西区入湖来水的主要贡献期;望虞河入湖水量主要集中在水资源调度期间;浙西区入湖水量受太湖水位顶托,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建议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进流域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规范水资源调度,实现流域、区域水资源有序调度,进一步优化太湖水位调度线,充分利用雨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河道内水量分配 增长贡献率 知识图谱
下载PDF
Calculation of instream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s under runoff variation conditions:Taking Xitiaoxi River in Taihu Lake Basin as an example 被引量:1
9
作者 WANG Qin WANG Shuwen +3 位作者 HU Qingfang WANG Yintang LIU Yong LI Lingjie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1年第8期1140-1158,共19页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y can cause remarkable hydrological variation.Traits of hydrological series such as runoff before and after the change points could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so the calculation of inst...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y can cause remarkable hydrological variation.Traits of hydrological series such as runoff before and after the change points could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so the calculation of instream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s(EWRs)is confronted with more challenges.Taking the Xitiaoxi River(XTXR)in the upper reach of the Taihu Lake Basin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alculation of EWRs using the 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VA)under changing environment.The change point diagnosis of the natural and observed runoff series are conducted for XTXR.Then,differences in the hydrological alternation indicators and instream EWRs processes obtained from various daily runoff series are compared.It was found that the natural and observed annual runoff series in XTXR from 1957 to 2018 both show significant variations,and the change points are in 2007 and 1999 respectively.If runoff data before the change points or all runoff data are used,the instream EWRs obtained from natural runoff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observed runoff.At the monthly time step,EWRs differences within a year mainly occurred from May to August.Also,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instream EWRs are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selected period of runoff series.The EWRs obtained using runoff series after the change points have rather acute fluctuation within a year.Therefore,when the RVA method is used under changing environment,the instream EWRs should be prudently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different calculation results on the basis of river runoff restoration and variability analysis.To a certain extent,this paper enriches 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hydrological method for EWRs estimation,and proposes new idea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EW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off variation taihu lake basin Xitiaoxi river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s RVA
原文传递
江苏数字孪生水网建设与预报调度一体化应用初探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国庆 范子武 +2 位作者 廖轶鹏 杨光 黎东洲 《中国水利》 2023年第3期60-65,共6页
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省内有太湖、洪泽湖和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等重要河湖及工程体系,在国家水网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是新阶段江苏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实施路径。依据江苏省河流水系特点与水利管理... 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省内有太湖、洪泽湖和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等重要河湖及工程体系,在国家水网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是新阶段江苏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实施路径。依据江苏省河流水系特点与水利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在问题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思路。以江苏省太湖地区为例,以河网模型为核心,初步构建防洪“四预”功能体系,探索基于江苏数字孪生水网框架的水工程预报调度一体化应用,推动水网建设与智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数字孪生水网 数据底板 河网模型 预报调度 “四预”
下载PDF
太湖流域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祖鹏 张泽贤 +2 位作者 刘思远 樊国华 刘洪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5,共8页
太湖流域河网密布,是中国经济社会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科学评价太湖流域河流健康状况对其河长制工作开展、居民幸福指数提升等有重要意义。研究依据水利部、浙江省相关规定和要求及太湖流域河流特征,构建了含水文水质、生境结构... 太湖流域河网密布,是中国经济社会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科学评价太湖流域河流健康状况对其河长制工作开展、居民幸福指数提升等有重要意义。研究依据水利部、浙江省相关规定和要求及太湖流域河流特征,构建了含水文水质、生境结构、水生生物、社会服务和河流管理5个准则共13项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Delphi法确定了各准则及指标权重,明确了等级划分标准;同时以湖州市长兴港河流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科学、客观地评价太湖流域河流健康状况;长兴港整体为“绿色”健康水平,但河流连通性等仍需进一步改善。研究成果可为太湖流域河流健康评价提供方法及案例参考,进而为流域水生态修复和河流健康保障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评价 指标体系 水生态 长兴港 太湖流域
下载PDF
胥河流域历史文化空间变迁与发展研究
12
作者 汪艳 董卫 +1 位作者 寇婧怡 李梦圆 《世界建筑》 2023年第9期48-53,共6页
建构全域性、全时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历史文化空间体系是新时期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胥河是古代运河体系中的重要一脉,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者。文章通过分析胥河流域水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变迁过程,总结胥河文... 建构全域性、全时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历史文化空间体系是新时期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胥河是古代运河体系中的重要一脉,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者。文章通过分析胥河流域水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变迁过程,总结胥河文化廊道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载体,为太湖—长江历史文化片区提供历史性思考与未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胥河流域 历史文化空间 价值与载体 芜申运河 太湖—长江历史文化片区
下载PDF
长江流域微塑料污染现状及治理研究
13
作者 张毅敏 李颖 +3 位作者 李大刚 高月香 陈婷 张志伟 《长江技术经济》 2023年第5期64-70,共7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塑料得到广泛使用,不完善的废物回收体系和不健全的废物管理制度,导致大量塑料垃圾被丢弃而进入环境和生态系统,存在极大的潜在生态风险。微塑料作为一类新污染物,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调查了太... 20世纪50年代以来,塑料得到广泛使用,不完善的废物回收体系和不健全的废物管理制度,导致大量塑料垃圾被丢弃而进入环境和生态系统,存在极大的潜在生态风险。微塑料作为一类新污染物,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调查了太湖流域15条主要入湖河流水体中微塑料的时空分布、丰度、粒径和聚合物组成,分析长江流域微塑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流域塑料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污染 太湖 长江流域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长周期水文效应及管理策略——以太湖上游地区蠡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恒鹏 杨桂山 +1 位作者 刘晓玫 万荣荣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0-455,共6页
长周期水文效应作为不同强度暴雨事件的综合反映,对流域规划和管理决策非常重要。以太湖地区蠡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解译1984年、1995年和2000年3个时段TM/ETM获得土地利用分布地图,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式,并基于研究区30年的降水序列... 长周期水文效应作为不同强度暴雨事件的综合反映,对流域规划和管理决策非常重要。以太湖地区蠡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解译1984年、1995年和2000年3个时段TM/ETM获得土地利用分布地图,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式,并基于研究区30年的降水序列,应用长周期水文分析模型L-THIA(Long-TermHydrologicImpactAssess-ment),计算3个时段土地利用特征对暴雨地表径流的影响,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文效应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减少流域水文效应的土地利用管理策略。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土地利用有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水田、旱田向建筑用地的转化,从1984年到2002年,城镇及居民地扩展占流域总面积的4.1994%,地表径流量增加了6.170%,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文效应有较大差别,林地、湖滩湿地的敏感性最大,其次是水田和旱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水文效应 管理策略 长周期 河流域 上游地区 1984年 Impact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方式 2000年 1995年 2002年 地表径流量 管理决策 流域规划 太湖地区 降水序列 分析模型 分析结果 建筑用地 研究区 敏感性
下载PDF
太湖流域湖西区入湖水量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申金玉 石亚东 +2 位作者 甘升伟 高怡 徐枫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4期48-50,54,共4页
在收集、整理1986—2007年太湖流域湖西区实测入湖水量的基础上,从区域降雨量、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沿江口门引江水量变化等方面对湖西区入湖水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主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前,降雨量为影响入湖水量变化的主... 在收集、整理1986—2007年太湖流域湖西区实测入湖水量的基础上,从区域降雨量、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沿江口门引江水量变化等方面对湖西区入湖水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主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前,降雨量为影响入湖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随着湖西区沿江口门工况条件的改变,2000年后,引江水量成为影响入湖水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加强沿江口门的统一调度,丰水年份可通过优化调度,使本区域的洪水北排长江,以控制入湖水量,保障区域及流域防洪安全;平、枯水年份可适时引水,提高区域及流域水资源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湖西区 入湖水量 相关性 引江水量
下载PDF
^(137)Cs法应用于流域土壤侵蚀初步研究——以太湖上游浙江省安吉县西苕溪为例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金磊 濮励杰 +3 位作者 金平华 王宇飞 潘少明 周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8-796,共9页
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水环境质量下降问题日趋突出 ,而由土壤侵蚀造成的物质迁移是流域非点源营养元素输入的主要载体之一 ,因此 ,流域土壤侵蚀的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以太湖上游浙江省安吉县西苕溪流域为例 ,利用137C... 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水环境质量下降问题日趋突出 ,而由土壤侵蚀造成的物质迁移是流域非点源营养元素输入的主要载体之一 ,因此 ,流域土壤侵蚀的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以太湖上游浙江省安吉县西苕溪流域为例 ,利用137Cs示踪分析方法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数量及空间分布状况作了初步的研究 ,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的137Cs背景值为(2 14 8.8± 12 0 .7)Bq/m2 ;根据建立以及选择的土壤侵蚀和沉积模型计算 ,研究区内非耕作土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在 - 431.6t/km2 ·a(“ -”表示堆积 ) ,耕作土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在 16 81.2t/(km2 ·a) ,年均土壤侵蚀厚度为 1.5 3mm .研究结论对深入探讨太湖流域上游物质迁移对太湖的生态影响具有基础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法 土壤侵蚀模型 土壤侵蚀强度 土地利用方式 西苕溪流域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河网水体氮磷负荷及迁移特征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德鸿 余居华 +2 位作者 钟继承 钟文辉 范成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对西太湖流域典型河道水体及沉积物氮磷含量进行分析,利用原柱样培养实验测定了沉积物-水界面氮磷交换通量及需氧量(SOD),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河道水体和沉积物氮磷总体含量水平较高,水体TN和TP平均含量分别为4.12m... 对西太湖流域典型河道水体及沉积物氮磷含量进行分析,利用原柱样培养实验测定了沉积物-水界面氮磷交换通量及需氧量(SOD),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河道水体和沉积物氮磷总体含量水平较高,水体TN和TP平均含量分别为4.12mg/L和0.16mg/L,沉积物TN和TP平均含量分别为1658.76mg/kg和712.25mg/kg,NO3--N为水体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NH4+-N为沉积物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沉积物需氧量(SOD)区域间差异较大,大体呈现西、南部区域较高,北部区域较低的特征;沉积物-水界面各无机氮磷交换通量分别为:NH4+-N为-188.08~329.45mg/(m2?h),均值为13.05mg/(m2?h);NO3--N为-118.68~42.86mg/(m2?h),均值-28.09mg/(m2?h);NO2--N为-18.37^-4.81mg/(m2?h);均值-8.22mg/(m2?h);溶解性活性磷(SRP)为-10.94~10.58mg/(m2?h),均值1.34mg/(m2?h).NH4+-N整体表现为由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且与沉积物有机质(LOI)呈极显著正相关,SRP交换通量与沉积物中TP和TDP均显著正相关,表明NH4+-N的释放与沉积物有机质的分解有关,SRP释放主要受沉积物TP和TDP影响.总体看,西部区域点位沉积物及水体氮磷污染最为严重,氮磷交换通量也较大,在区域内又表现为下游入湖口>上游的特征,表明人类活动对太湖流域典型河网氮磷水平及迁移转化特征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河网 沉积物-水界面 沉积物需氧量 交换通量
下载PDF
典型入太湖河流夏-秋季氮素污染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吕学研 张咏 +3 位作者 徐亮 刘雷 钟声 郭蓉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5,共7页
河流输入是太湖氮素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揭示河流在入湖过程中氮素的变化特征以及潜在的原因,以江苏省境内典型入湖河流氮素污染物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入湖河流氮素组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虽然氮素组成在入湖过程中存在不... 河流输入是太湖氮素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揭示河流在入湖过程中氮素的变化特征以及潜在的原因,以江苏省境内典型入湖河流氮素污染物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入湖河流氮素组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虽然氮素组成在入湖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变化特征,但是总氮(TN)在入湖过程中均呈升高趋势。分析结果还表明,硝酸盐氮(NO_3^--N)是漕桥河与太滆南运河TN的主要组成,而大浦港TN的主要组成为氨氮(NH_4^+-N)。同时,造成河流氮素变化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河流交汇对入湖河流氮素组成的影响较大,污水处理厂排水对河流氮素污染物的增加也不容忽视,所以在入湖河流氮素污染治理过程中,不仅需要执行"一河一策"和"连片治理"双管齐下的策略,还要采取措施,提升流域内污水处理厂脱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入太湖河流 氮素污染物 水环境
下载PDF
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道污染物通量研究 被引量:47
19
作者 罗缙 逄勇 +2 位作者 林颖 罗升 叶晓盈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利用经率定验证的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河道水量、水质计算模型以及太湖流域废水负荷模型,根据1995年(丰水年)、1988年(平水年)、1971年(枯水年)的水文资料,以及1995年太湖流域各主要河道纳污量资料,计算了各典型年不同季节入太湖河道... 利用经率定验证的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河道水量、水质计算模型以及太湖流域废水负荷模型,根据1995年(丰水年)、1988年(平水年)、1971年(枯水年)的水文资料,以及1995年太湖流域各主要河道纳污量资料,计算了各典型年不同季节入太湖河道的入湖水量和水质浓度,由此计算出太湖流域河网区各主要入湖河道污染物入湖量,并结合河网中水的流向,得出入湖河道污染物通量的综合影响结果:直湖港最大,主要输送无锡地区的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河网水流水质模型 入湖通量
下载PDF
太湖上游低山丘陵地区不同用地类型氮、磷收支平衡特征 被引量:17
20
作者 韩莹 李恒鹏 +1 位作者 聂小飞 徐昔保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9-837,共9页
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氮、磷收支平衡决定了氮、磷在土壤的富集,进一步影响氮、磷的流失强度,分析该过程有助于揭示不同用地类型对区域的环境效应.以位于太湖上游低山丘陵地区的天目湖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农户调查问卷、土壤和植被生物量实... 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氮、磷收支平衡决定了氮、磷在土壤的富集,进一步影响氮、磷的流失强度,分析该过程有助于揭示不同用地类型对区域的环境效应.以位于太湖上游低山丘陵地区的天目湖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农户调查问卷、土壤和植被生物量实验分析、文献调研和氮、磷表观平衡模型的方法,选择研究区的茶园、水田、马尾松林和竹林四种典型用地类型,系统分析了氮、磷的输入要素,包括肥料输入、大气沉降、秸秆返田/枯枝落叶、生物固氮、人畜排泄物返田,以及输出要素,包括植物生长吸收、氨挥发、反硝化,并比较不同用地类型氮、磷收支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土壤表层氮、磷含量比较,揭示太湖流域上游丘陵山区主要用地类型的水环境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氮、磷盈余量大小顺序为茶园>水田>马尾松林>竹林,分别是648.6、248.9、115.5、53.6 kgN/(hm2.a)和319.9、29.7、1.2和-3.4 kgP/(hm2.a);氮、磷利用效率以竹林最高,茶园的氮、磷利用效率均最低,仅为15.0%和3.1%;土壤氮盈余量与表层氮含量未能呈现出一致的关系,土壤磷盈余量与表层磷含量比较类似,并由此得出竹林比马尾松林更有利于水环境保护,而茶园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超过水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上游 丘陵地区 用地类型 氮磷平衡 茶园 天目湖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