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itation technology of pressure relief coalbed methane in vertical surface wells in the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 被引量:13
1
作者 HAN Jia-zhang SANG Shu-xun +1 位作者 CHENG Zhi-zhong HUANG Hua-zhou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1期25-30,共6页
Exploitation technology of pressure relief coalbed methane in vertical surface wells is a new method for exploration of gas and coalbed methane exploitation in mining area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gas, where tecto... Exploitation technology of pressure relief coalbed methane in vertical surface wells is a new method for exploration of gas and coalbed methane exploitation in mining area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gas, where tectonic coal developed. Studies on vertical surface well technology in the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 play a role in demonstration in the use of clean, new energy resources, preventing and reducing coal mine gas accidents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gas drainage engineering of pressure relief coalbed methane in vertical surface wells and combined with relative geological and exploration en- gineering theori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design and structure of wells of pressure relief coalbed methane in vertical surface wells ar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extraction and their caus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impact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on gas production of the vertical surface well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mining area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gas, where tectonic coal developed, a success rate of pressure relief coalbed methane in surface vertical well is high and single well production usually great. But deformation due to coal exploitation could damage boreholes and cause breaks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quifers and bore-holes, which could induce a decrease, even a complete halt in gas production of a single well. The design of well site location and wellbore configuration are the key for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coalbed methane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gas production of coalbed methane w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sure relief coalbed methane EXPLOITATION vertical surface well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
下载PDF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vertical wells for relieved coal ga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in Huainan mining area 被引量:3
2
作者 Xu Honkie Sang Shuxun +2 位作者 Fang Liangcai 6 Huang Huazhou Ren Bo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1期83-88,共6页
Based on data from through-hole and logging,we studied 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drainage wells for relieved coal gas in Huainan mining area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maged p... Based on data from through-hole and logging,we studied 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drainage wells for relieved coal gas in Huainan mining area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maged positions of drainage wells are mainly located at the thick clay layer in the low alluvium and the lithological interface in the upper section of bedrock in west mining area.The failure depth of casing is 244-670 m and concentrates at about 270-460 m deep.These damaged positions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bending zone according to three zones of rock layers in the vertical section above the roof divided. Generally,the casing begins to deform or damage before the face line about 30-150 m.Special formation structure and rock mass properties are the direct causes of the casing failure,high mining height and fast advancing speed are fundamental reasons for rock mass damage.However,the borehole configuration and spacing to the casing failure are not very cl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inan mining area Vertical wells for relieved coal gas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下载PDF
Optimum location of surface wells for remote pressure relief coalbed methane drainage in mining areas 被引量:9
3
作者 HUANG, Huazhou SANG, Shuxun +3 位作者 FANG, Liangcai LI, Guojun XU, Hongjie REN, Bo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2期230-237,共8页
Based on engineering tests in the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we studied alternative well location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urface wells for remote pressure relief of coalbed methane in mining areas.The key factors... Based on engineering tests in the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we studied alternative well location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urface wells for remote pressure relief of coalbed methane in mining areas.The key factors,affecting location and well gas production were analyzed by simulation tests for similar material.The exploit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wells located in various positions on panels could achieve relatively better gas production in regions with thin Cenozoic layers,low mining heights and slow rate of longwall advancement,but their periods of gas production lasted less than 230 days,as opposed to wells in regions with thick Cenozoic layers,greater mining heights and fast rates of longwall advancement.Wells near panel margins achieved relatively better gas production and lasted longer than centerline wells.The rules of development of mining fractures in strata over panels control gas production of surface wells.Mining fractures located in areas determined by lines of compaction and the effect of mining are well developed and can be maintained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Placing the well at the end of panels and on the updip return airway side of panels,determined by lines of compaction and the effect of mining,would result in surface wells for remote pressure relief CBM obtaining their longest gas production periods and highest cumulative gas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sure relief coalbed methane surface wells well location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
下载PDF
分段多簇密切割压裂技术在淮南矿区煤层气抽采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超 袁广 +3 位作者 李浩哲 刘亮 孙四清 彭煜敏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针对淮南矿区碎软低渗煤层瓦斯抽采技术难题,以13-1煤层为例,在分析煤层及其顶底板概况的基础上,采用煤层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充分利用水平井水平段,单段分3簇射孔,簇间距25 m,实现分段多簇密切割体积压裂改造。微地震监测结果表明... 针对淮南矿区碎软低渗煤层瓦斯抽采技术难题,以13-1煤层为例,在分析煤层及其顶底板概况的基础上,采用煤层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充分利用水平井水平段,单段分3簇射孔,簇间距25 m,实现分段多簇密切割体积压裂改造。微地震监测结果表明,单段裂缝长度102.5~211.4 m,缝高17.3~27 m,裂缝主体向下延伸,实现了井筒与煤层的沟通。排水采气效果表明,最高产气量1519 m^(3)/d,取得了良好的产气效果。研究成果为淮南矿区煤层气地面预抽和瓦斯区域治理提供了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多簇密切割压裂 煤层顶板水平井 淮南矿区 煤层气 微地震监测
下载PDF
集成DInSAR与SBAS InSAR的淮南丁集煤矿地面沉降监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树衡 赵萍 +5 位作者 王宁 赵思逸 李湘凌 宋仁亮 赵卫东 马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1-1534,共14页
矿区地面沉降具有“快速”位移和高度非线性的特点,常用的DInSAR和SBAS InSAR均无法获得连续高精度的地面沉降监测结果。本文基于覆盖淮南丁集煤矿的17景Sentinel-1 SAR影像分别进行累积DInSAR和SBAS InSAR处理,利用Kriging插值对两种... 矿区地面沉降具有“快速”位移和高度非线性的特点,常用的DInSAR和SBAS InSAR均无法获得连续高精度的地面沉降监测结果。本文基于覆盖淮南丁集煤矿的17景Sentinel-1 SAR影像分别进行累积DInSAR和SBAS InSAR处理,利用Kriging插值对两种差分干涉技术得到的结果进行集成,获取2020年10月17日~2021年4月17日期间的矿区地面沉降信息,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丁集煤矿开采沉降现象严重,监测时段内丁集煤矿共有4个沉降漏斗,DInSAR和SBAS InSAR监测到的沉降位置、范围和变化趋势基本吻合,但两者所得的沉降量差异较大。而基于Kriging插值的DInSAR和SBAS InSAR集成结果,在沉降漏斗边缘区域很好地保持了SBAS InSAR的监测精度,并且有效地解决了SBAS InSAR在沉降漏斗区无法获取高相干像元产生空洞的问题,得到了连续高精度的矿区地面沉降结果,为矿区沉降监测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SBAS KRIGING 淮南煤矿 地面沉降
下载PDF
淮南阜东矿区二叠系砂岩高盐地下水低硫酸盐特征及成因机制
6
作者 姜春露 黄文迪 +3 位作者 傅先杰 郑刘根 程世贵 单崇磊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4-82,共9页
矿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对矿井水防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安徽淮南煤田阜东矿区二叠系砂岩水低硫酸盐问题,通过水样采集测试,采用多元统计方法,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硫氧同位素技术,研究砂岩水水化学特征、水-岩... 矿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对矿井水防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安徽淮南煤田阜东矿区二叠系砂岩水低硫酸盐问题,通过水样采集测试,采用多元统计方法,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硫氧同位素技术,研究砂岩水水化学特征、水-岩作用以及低硫酸盐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砂岩水呈弱碱性,TDS平均值为1842.35 mg/L,属于微咸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Na型、HCO_(3)-Na型和Cl·HCO_(3)-Na型。SO_(4)^(2-)平均质量浓度为37.48 mg/L,明显低于淮南煤田东部潘谢矿区和淮北煤田二叠系砂岩水。主要水-岩作用为蒸发岩(氯盐岩和硫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矿物溶解,存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由于边界阻水断层切割,二叠系砂岩含水层四周均为相对隔水边界,且埋藏较深,富水性弱,水动力条件较差,形成了一个封闭–半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具有较强的硫酸盐还原环境,有利于硫酸盐细菌还原,脱硫酸作用明显,导致δ^(34)S升高,砂岩水硫酸盐含量偏低。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矿区涌突水水源识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阜东矿区 煤系砂岩水 低硫酸盐特征 硫氧同位素 硫酸盐还原作用
下载PDF
淮南矿区谢一矿关闭前后B_(11b)煤层瓦斯地质特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春磊 刘会虎 +3 位作者 丁海 徐宏杰 杨靖浩 尚建华 《中国煤炭地质》 2023年第11期18-22,共5页
为调查淮南矿区矿井关闭前后瓦斯地质特征变化,以谢一矿B_(11b)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矿井瓦斯历史工作和收集的矿井关闭后煤层气参数井资料,分析了该煤层的含气性特征。研究表明:B_(11b)煤层关闭前甲烷含量(CH4,daf)2.01~15.29m^(3)/t;... 为调查淮南矿区矿井关闭前后瓦斯地质特征变化,以谢一矿B_(11b)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矿井瓦斯历史工作和收集的矿井关闭后煤层气参数井资料,分析了该煤层的含气性特征。研究表明:B_(11b)煤层关闭前甲烷含量(CH4,daf)2.01~15.29m^(3)/t;关闭后甲烷含量(CH4,daf)0.92~11.65m^(3)/t。关闭前甲烷浓度6.72%~90.51%;关闭后甲烷浓度43.31%~80.58%。关闭前预测的瓦斯赋存规律在垂向上和平面上主要受埋深和地质构造影响。关闭后新谢-3井B_(11b)煤层甲烷含量在垂向上较关闭前的预测结果有所下降,原因可能与采动应力场和储层流体场的变化、矿井关闭后瓦斯的重新运移与聚集、煤层采动后瓦斯含量临界深度的变化及其导致的瓦斯赋存状态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矿井 矿井瓦斯 B_(11b)煤层 淮南矿区
下载PDF
淮南矿区煤自燃指标气体及特征参数 被引量:5
8
作者 易欣 张敏 +3 位作者 邓寅 施欣甫 王兴 李煜晗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7-465,共9页
为研究淮南矿区煤自然发火过程中的燃烧特性,采用程序升温实验装置,测试了淮南矿区6个不同煤矿中煤样的自燃特性,分析各煤样的CO、CO_(2)、CH_(4)、C_(2)H_(6)、C_(2)H_(4)气体的变化规律,计算并探讨耗氧速率、放热强度及极限参数在不... 为研究淮南矿区煤自然发火过程中的燃烧特性,采用程序升温实验装置,测试了淮南矿区6个不同煤矿中煤样的自燃特性,分析各煤样的CO、CO_(2)、CH_(4)、C_(2)H_(6)、C_(2)H_(4)气体的变化规律,计算并探讨耗氧速率、放热强度及极限参数在不同氧化阶段的变化。结果表明:CO、CO_(2)、CH_(4)、C_(2)H_(6)、C_(2)H_(4)气体均随温度升高呈现增大趋势,并在干裂温度后均表现出近指数增长。CO与C_(2)H_(4)气体可选作为预测淮南矿区煤自燃发展进程的预测指标性气体。耗氧速率与放热强度的变化趋势类似,临界温度前增长较为缓慢,后均呈抛物线式增长,而丁集与潘三两煤样耗氧速率与放热强度的变化较为突出。上限漏风强度随温度升高先减小后增大;下限氧体积分数与最小遗煤厚度则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逐渐减小,且变化趋势相似。淮南矿区新庄孜煤矿的煤样氧化性能最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程序升温 极限参数 特征温度 淮南矿区
下载PDF
淮南矿区动力煤干法分选的思考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恩生 郑剑平 +1 位作者 程子曌 许红娜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3年第10期11-13,19,共4页
针对动力煤湿法分选存在的高灰低质细泥问题,以淮南矿区的动力煤分选为例,研究了现有分选工艺情况,并分析了存在的矸石泥化、高水低质细泥、运行成本等问题,提出了应用干法选煤技术进行全粒级分选的可行性。同时,通过研究干法选煤技术... 针对动力煤湿法分选存在的高灰低质细泥问题,以淮南矿区的动力煤分选为例,研究了现有分选工艺情况,并分析了存在的矸石泥化、高水低质细泥、运行成本等问题,提出了应用干法选煤技术进行全粒级分选的可行性。同时,通过研究干法选煤技术发展历程、技术方法原理,对比分析了干法选煤与湿法选煤的优势。最终,提出未来动力煤分选应大力使用干法选煤技术,实施“大精煤”战略,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动力煤分选 干法选煤 泥化
下载PDF
淮南矿区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54
10
作者 赵志根 唐修义 李宝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53-459,共7页
采用INAA测试了淮南矿区 13个煤层煤样的稀土元素含量 ,研究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得出以下认识 :各煤层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分布模式变化都很大。煤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 ,来源于海水和植物的不多 ;稀土元素在粘土矿物中... 采用INAA测试了淮南矿区 13个煤层煤样的稀土元素含量 ,研究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得出以下认识 :各煤层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分布模式变化都很大。煤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 ,来源于海水和植物的不多 ;稀土元素在粘土矿物中含量高 ,主要以高岭石的形式赋存。稀土元素具有指相意义 ,随着成煤沼泽中海水影响的减弱 ,陆源影响的增强 ,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增加 ;煤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也作有规律的变化 ,从类似于海相生物的分布模式到类似于陆源碎屑岩的分布模式。Eu异常是由源岩继承下来的 ,Eu负异常的减弱 ,估计是由于陆源控制减弱、海水影响增强引起的。在成煤沼泽环境中 ,海水的影响并未造成Ce严重亏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淮南矿区
下载PDF
淮南矿区开采煤层顶板抽放瓦斯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26
11
作者 袁亮 刘泽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2,共4页
针对淮南矿区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开采过程中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流中浓度超限、瓦斯事故时有发生但又缺乏合理有效的根治技术这一难题,开展了淮南矿区开采煤层顶板抽放瓦斯技术的研究.通过采空区顶板岩层移动的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 针对淮南矿区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开采过程中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流中浓度超限、瓦斯事故时有发生但又缺乏合理有效的根治技术这一难题,开展了淮南矿区开采煤层顶板抽放瓦斯技术的研究.通过采空区顶板岩层移动的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实验室相似材料试验和工业性试验研究方法,找到了顶板抽放瓦斯钻孔或顶板巷道合理布置的位置,采煤工作面瓦斯抽放率达到60%以上,使淮南矿区采煤工作面瓦斯灾害问题得到了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煤层 顶板 抽放瓦斯技术 上隅角 回风流 瓦斯浓度
下载PDF
采动区远程卸压煤层气抽采地面井产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华州 桑树勋 +4 位作者 方良才 李国君 韩家章 程志忠 徐宏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2,31,共6页
以淮南矿区远程卸压煤层气地面井抽采工程实践为依托,通过工程试验和系统分析,探讨了远程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产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远程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产能曲线可分为两个阶段,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第1阶段的井... 以淮南矿区远程卸压煤层气地面井抽采工程实践为依托,通过工程试验和系统分析,探讨了远程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产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远程卸压煤层气地面井的产能曲线可分为两个阶段,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第1阶段的井才能有较高产能。研究还显示,煤层气地面井产能受地层结构和采动影响较大。在研究区,当地层结构为松散层厚度〈406m,基岩与松散层厚度比值〉0.74,下保护层与被保护层间距为66~70m,且平均采高≤2.2m,平均产煤低于3898t/d时,利于远程卸压煤层气地面井抽采;当松散层厚度〉430m,11—2煤和13.1煤层间距〉74m,基岩与松散层厚度比值〈0.7时,卸压煤层气地面直并成功率较低,此时,可通过改变并位和优化并身结构来适应地层结构的变化,提高地面井抽采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 远程卸压煤层气 地面井 产能 影响因素 淮南矿区
下载PDF
淮南采煤沉陷区积水过程地下水作用机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陆垂裕 陆春辉 +3 位作者 李慧 柳炳俊 孙青言 李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2-131,共10页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容易积水,地下水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相关研究不足。该文借助相关水文推理和数值模拟分析,对淮南典型孤立采煤沉陷区的地下水作用机制进行了辨析,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为:当地降水、蒸发水文条件是孤立沉陷区积水的控制性...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容易积水,地下水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相关研究不足。该文借助相关水文推理和数值模拟分析,对淮南典型孤立采煤沉陷区的地下水作用机制进行了辨析,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为:当地降水、蒸发水文条件是孤立沉陷区积水的控制性因素,一般年份下没有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其积水面积比也能达到71%左右;由于淮北平原地势平缓,地下水径流微弱,水平衡定量分析表明典型沉陷区的地下水补给量仅占其积水来源百分之几的数量级;在一个水文年内,地下水与采煤沉陷区积水间的作用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汛期基本上表现为沉陷区积水向地下水的净渗漏,在非汛期基本上表现为地下水净补给。该文可为淮南矿区及中国华东类似采煤沉陷区的水资源利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循环 降水 淮南矿区 采煤沉陷 积水机理 水文模拟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农田-水域生态系统变化前后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慧 易齐涛 +2 位作者 章磊 王晓萌 徐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54-361,404,共9页
两淮矿区煤炭大规模的井工开采导致了广泛的土地沉陷和积水,农业生态系统向水域生态系统转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重大变化,采矿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比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采矿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扰动影响。该研究参照农田生态系... 两淮矿区煤炭大规模的井工开采导致了广泛的土地沉陷和积水,农业生态系统向水域生态系统转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重大变化,采矿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比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采矿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扰动影响。该研究参照农田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并选取合理的指标体系,对两淮典型矿区农田生态系统向水域生态系统转变前后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估算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多样化,使得其服务功能单位面积总价值均高于此前的农田生态系统,淮南3个研究水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从原来的农田生态系统的53 845元/(hm2·a)增加至95 203~133 089元/(hm2·a)的范围,而淮北2个研究水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则从47 624元/(hm2·a)增加至82 948~93 204元/(hm2·a)的范围;由于大量储水空间的形成,农田生态系统原有的产品提供价值主要转变为供水价值,占总服务价值的45%左右;同时水域水分调节功能和水质净化功能也显著增强,二者在淮南水域占到总服务价值的48%左右,在淮北水域则为40%左右;由于水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显著下降,使得其初级产品提供能力和气体调节能力弱化80%~90%,但生物多样性服务价值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两淮矿区 土地利用 采煤沉陷
下载PDF
煤矿区卸压瓦斯地面井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宏杰 桑树勋 +4 位作者 黄华州 刘会虎 武杰 任波 韩家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127,共6页
卸压瓦斯地面井抽采是矿区瓦斯治理的新方向,但受煤层采动影响,在工作面推过地面井一定位置后井孔迅速发生破坏,制约了其发展与应用推广。以淮南矿区抽采井变形破坏工程调查为基础,从工程地质学和采动岩体力学出发,探讨了矿区地质条件... 卸压瓦斯地面井抽采是矿区瓦斯治理的新方向,但受煤层采动影响,在工作面推过地面井一定位置后井孔迅速发生破坏,制约了其发展与应用推广。以淮南矿区抽采井变形破坏工程调查为基础,从工程地质学和采动岩体力学出发,探讨了矿区地质条件和煤层采动背景与抽采井变形破坏的关系。认为变形和错断是井身结构破坏的主要形式,该区地面卸压抽采井采动变形破坏具有时间快速性、空间集中性、破坏层位的层控性和破坏位置的岩性特殊性等四大特点。研究表明:卸压瓦斯抽采钻井的变形错断是在采动条件下,关键层诱导覆岩周期断裂致使覆岩移动,松散层中的特殊岩性层位或基岩段岩层的弯曲或断裂诱发的水平剪切破坏与岩层弯曲下沉引发垂向拉压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以前一种为主,而非单一剪断或拉断模式。另外,结合相似模拟实验结果分析,研究了开采条件下不同位置不同岩性地层的位移情况,证实了研究结论与观点,揭示了卸压瓦斯地面井井孔变形破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压瓦斯地面井 变形错断 地质条件 采动影响 淮南矿区
下载PDF
淮南矿区现代采矿关键技术 被引量:27
16
作者 袁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2,共5页
为实现高瓦斯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根据淮南矿区的实际情况,研究了高瓦斯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及通风方式、开采程序技术原则、安全高效采煤技术,探索实践了瓦斯综合利用、环境治理、矿井降温技术等绿色开采技术.确定了关键技术参数,全... 为实现高瓦斯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根据淮南矿区的实际情况,研究了高瓦斯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及通风方式、开采程序技术原则、安全高效采煤技术,探索实践了瓦斯综合利用、环境治理、矿井降温技术等绿色开采技术.确定了关键技术参数,全面考察了现场应用效果.根据研究结果,确立了现代采矿的基本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现代采矿 本质安全 煤与瓦斯共采 绿色开采
下载PDF
淮南矿区深部煤巷变形破坏机制及支护技术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琰庆 王传兵 +1 位作者 杨永刚 张元豹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18,共5页
针对淮南矿区开采深度大、构造应力高、地质构造复杂、围岩松软等条件下的煤巷支护难题,系统研究了深部煤巷围岩变形破坏机制,提出帮部在垂直压剪和横向顶拉作用下产生"〈"或"ㄟ"形破坏;底板在两帮压膜效应和远场... 针对淮南矿区开采深度大、构造应力高、地质构造复杂、围岩松软等条件下的煤巷支护难题,系统研究了深部煤巷围岩变形破坏机制,提出帮部在垂直压剪和横向顶拉作用下产生"〈"或"ㄟ"形破坏;底板在两帮压膜效应和远场应力挤压下产生塑性流动,呈"凸"形破坏;顶板在垂直压应力下产生张拉导致顶板岩层破断或失锚,发生""形破坏。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巷道设计源头让压、高预紧力改善应力状态、强化表面支护协调变形、围岩注浆提高承载能力、补强短板形成支护整体"煤巷支护方法、"地质-矿压"信息动态支护设计方法以及支护质量控制体系,形成深部煤巷成套支护技术。工程实践证明,该技术能有效控制深部煤巷的变形破坏,提高支护效能,有助于实现安全经济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深部煤巷 变形破坏 支护技术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淮南矿区A组煤层底板灰岩钻孔瓦斯喷孔综合探查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晖 蒋法文 +1 位作者 韩必武 张平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88-1992,共5页
淮南潘谢矿区A组煤层开拓过程中,在巷道掘进施工钻孔中揭露灰岩发生瓦斯异常喷出现象,其瞬间涌出量大使得巷道掘进地质条件复杂。为查清喷出气体状况,采用地球物理与化学综合勘探方法对气体来源、储气空腔及导气通道等内容进行探查与判... 淮南潘谢矿区A组煤层开拓过程中,在巷道掘进施工钻孔中揭露灰岩发生瓦斯异常喷出现象,其瞬间涌出量大使得巷道掘进地质条件复杂。为查清喷出气体状况,采用地球物理与化学综合勘探方法对气体来源、储气空腔及导气通道等内容进行探查与判断。根据钻孔喷出气体成分及同位素测定,判断灰岩层中集气与A组煤气体不同源,即灰岩层段具有生贮气能力;物探查明在二灰和三灰岩层之间存在多处瓦斯贮气空腔或潜在的贮气空腔,在平面上大致沿轨道上山方位呈串珠状展布,且在三灰岩层中局部岩溶裂隙发育;连通试验表明1煤层底板各岩层之间连通性较好,且主要是通过煤层底板灰岩相连通,其岩溶及裂隙较发育。综合探查分析获取的成果得到后期施工钻孔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气体喷出 灰岩钻孔 A组煤层 淮南矿区
下载PDF
淮南矿区新集矿1001井煤系泥岩脆性矿物及其沉积控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坤 屈争辉 +2 位作者 余可龙 邵春景 李耿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1,共8页
采取钻孔岩心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等测试方法,研究淮南矿区新集井田1001井煤系泥页岩组成特征、脆性及其沉积控制。结果表明:煤系泥页岩TOC质量分数偏低,为0.6%~6.05%,平均2.44%;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少量Ⅱb... 采取钻孔岩心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等测试方法,研究淮南矿区新集井田1001井煤系泥页岩组成特征、脆性及其沉积控制。结果表明:煤系泥页岩TOC质量分数偏低,为0.6%~6.05%,平均2.44%;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少量Ⅱb型,处于生油窗和湿气生成范围;泥岩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脆性指数主要为20%~60%,平均45%,储层脆性高,可压裂性较好,具有储层改造的潜力。缺氧滞留还原环境有利于脆性矿物发育,对泥页岩脆性控制有促进作用;海相向陆相环境过渡过程中,黏土矿物含量增加,脆性矿物含量明显减少,泥页岩脆性受抑制;受海洋影响较强的还原环境对该井煤系泥页岩中脆性矿物的发育较为有利,这一结果可能在较大程度上受埋藏成岩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煤系 泥岩 矿物 脆性评价 沉积控制
下载PDF
淮南煤矿采煤沉陷区蓄洪除涝初探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金明 周祖昊 +2 位作者 严子奇 贺华翔 孙青言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前我国对于煤矿采煤沉陷区的治理途径仅限于土地的复垦、深挖浅垫、开发湿地等手段,而利用沉陷区做蓄水区,发挥其蓄洪除涝作用的研究案例目前国内比较少见。本文针对淮南矿区的3个主要沉陷区进行了初步分析,摸清了沉陷区的动态变化规... 目前我国对于煤矿采煤沉陷区的治理途径仅限于土地的复垦、深挖浅垫、开发湿地等手段,而利用沉陷区做蓄水区,发挥其蓄洪除涝作用的研究案例目前国内比较少见。本文针对淮南矿区的3个主要沉陷区进行了初步分析,摸清了沉陷区的动态变化规律,并预测出未来这些沉陷区的可蓄容积能够极大地缓解当地乃至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压力,同时可以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提高供水保证率,对该地区的防洪除涝及水资源配置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煤矿 采煤沉陷区 蓄洪除涝 GIS软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