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trol Factors of Surface Wells for Relieved Methane Drainage in the Huainan Mining Area 被引量:6
1
作者 XU Hongjie SANG Shuxun +1 位作者 FANG Liangcai HUANG Huazho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32-941,共10页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data of a large number of surface drainage wells in the Huainan mining area,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four types of typical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relieved methane wells are recogniz...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data of a large number of surface drainage wells in the Huainan mining area,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four types of typical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relieved methane wells are recognized,of which the stable type for production and gas concentration is the most dominate,as determined by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volume and concentration of drained gases, as well as the stress changes of rocks influenced by mining.Some influence factors for the productive differences of the drainage wells were also been discuss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otective coal-seam mining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overlying strata,which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pores and fractures of coal reservoirs for methane desorption and migration;however,the produc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drainage wells are affected by deformation and damage of the overlying strata.The second distribution of strata stress is caused by mining engineering,and if the stress load is larger tha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extraction well,the gas production would be influenced by the drainage well that has been damaged by rock movement.Furthermore,the case damage occurs first in the weak, lithologic interface by its special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 stability of drainage wells and the production status are also influenced by the different drilling techniques,uneven distribution of gas concentration,and combination of gob gas and methane from the protected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eved methane surface drainage well huainan mining area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 control factor
下载PDF
Optimum location of surface wells for remote pressure relief coalbed methane drainage in mining areas 被引量:9
2
作者 HUANG, Huazhou SANG, Shuxun +3 位作者 FANG, Liangcai LI, Guojun XU, Hongjie REN, Bo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2期230-237,共8页
Based on engineering tests in the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we studied alternative well location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urface wells for remote pressure relief of coalbed methane in mining areas.The key factors... Based on engineering tests in the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we studied alternative well location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urface wells for remote pressure relief of coalbed methane in mining areas.The key factors,affecting location and well gas production were analyzed by simulation tests for similar material.The exploit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wells located in various positions on panels could achieve relatively better gas production in regions with thin Cenozoic layers,low mining heights and slow rate of longwall advancement,but their periods of gas production lasted less than 230 days,as opposed to wells in regions with thick Cenozoic layers,greater mining heights and fast rates of longwall advancement.Wells near panel margins achieved relatively better gas production and lasted longer than centerline wells.The rules of development of mining fractures in strata over panels control gas production of surface wells.Mining fractures located in areas determined by lines of compaction and the effect of mining are well developed and can be maintained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Placing the well at the end of panels and on the updip return airway side of panels,determined by lines of compaction and the effect of mining,would result in surface wells for remote pressure relief CBM obtaining their longest gas production periods and highest cumulative gas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sure relief coalbed methane surface wells well location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
下载PDF
淮南矿区1/3焦煤二次氧化煤样孔隙特性实验研究
3
作者 张瑞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89-193,共5页
采空区二次氧化煤样自然发火为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隐患。以淮南矿业集团顾桥煤矿1/3焦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预氧化温度和预氧化时间对煤孔隙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鲜煤样和不同预氧化处理煤样的等温吸... 采空区二次氧化煤样自然发火为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隐患。以淮南矿业集团顾桥煤矿1/3焦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预氧化温度和预氧化时间对煤孔隙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鲜煤样和不同预氧化处理煤样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呈典型的第Ⅱ类等温吸附曲线;预氧化处理对煤中孔隙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45~20 nm,其中,2~4 nm内微孔的数量和总孔容在减少,在4~20 nm内的孔隙的数量和总孔容则显著增大;煤样的比表面积随着预氧化温度的提升呈现出先增大后变小的趋势,并在70℃时达到最大值;预氧化处理后,孔径处于0.45~5.9 nm时,孔隙的数量和总孔容有较大的变化。研究成果可为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控提供必要的科学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二次氧化 孔隙特性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淮南矿区煤层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抽采技术及效果研究
4
作者 陈本良 袁亮 +5 位作者 薛生 降文萍 杨科 周韬 李丹丹 吴静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3,共9页
淮南矿区为典型高瓦斯矿区,煤层碎软、渗透率低、瓦斯含量偏高、抽采难度大,为探讨地面煤层气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在矿区的技术可行性与瓦斯治理效果,在分析矿区主要煤层13-1煤储层特征基础上,采用应力解除法进行了煤层三向地应力测试,... 淮南矿区为典型高瓦斯矿区,煤层碎软、渗透率低、瓦斯含量偏高、抽采难度大,为探讨地面煤层气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在矿区的技术可行性与瓦斯治理效果,在分析矿区主要煤层13-1煤储层特征基础上,采用应力解除法进行了煤层三向地应力测试,结果显示三向应力场类型主要为σ_(h,max)>σ_(v)>σ_(h,min),具有实施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的充分条件;利用MFrac Suite软件分别模拟了水平段距离煤层1、3、5 m时的压裂缝参数,压裂缝半长最大107.33 m、最小89.47 m,具有理想的压裂效果,说明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在淮南矿区具有比较好的地质适应性与可行性。以潘一煤矿13-1煤层“L”型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CBM01井为研究对象,采用井下钻孔检测与数值模拟等手段综合分析了瓦斯治理效果,结果显示CBM01井抽采415 d即显著降低了煤层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距离水平井50、65 m处瓦斯压力由6.4 MPa分别降至2.6、2.7 MPa,降低幅度均超过55%,水平段两侧各15~20 m范围内瓦斯含量由13.5 m^(3)/t降至最大9.11 m^(3)/t、最小6.92 m^(3)/t,平均7.92 m^(3)/t,约10 m范围均降至8 m^(3)/t以下。最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CBM01井抽采10 a的产气效果及瓦斯治理效果,气井抽采10 a累计产气约272.08×10^(4)m^(3),水平段倾向单侧约150 m范围内气含量均降至8 m^(3)/t以下、压力均降至3 MPa以下。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煤层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在淮南矿区瓦斯治理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分段压裂 水平井 抽采效果 瓦斯治理 检测钻孔
下载PDF
分段多簇密切割压裂技术在淮南矿区煤层气抽采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超 袁广 +3 位作者 李浩哲 刘亮 孙四清 彭煜敏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针对淮南矿区碎软低渗煤层瓦斯抽采技术难题,以13-1煤层为例,在分析煤层及其顶底板概况的基础上,采用煤层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充分利用水平井水平段,单段分3簇射孔,簇间距25 m,实现分段多簇密切割体积压裂改造。微地震监测结果表明... 针对淮南矿区碎软低渗煤层瓦斯抽采技术难题,以13-1煤层为例,在分析煤层及其顶底板概况的基础上,采用煤层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充分利用水平井水平段,单段分3簇射孔,簇间距25 m,实现分段多簇密切割体积压裂改造。微地震监测结果表明,单段裂缝长度102.5~211.4 m,缝高17.3~27 m,裂缝主体向下延伸,实现了井筒与煤层的沟通。排水采气效果表明,最高产气量1519 m^(3)/d,取得了良好的产气效果。研究成果为淮南矿区煤层气地面预抽和瓦斯区域治理提供了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多簇密切割压裂 煤层顶板水平井 淮南矿区 煤层气 微地震监测
下载PDF
基于堆叠式LSTM的采煤工作面瓦斯浓度预测方法
6
作者 张若楠 徐平安 +1 位作者 周小雨 赵琦琦 《陕西煤炭》 2024年第9期91-94,共4页
随着淮南矿区煤炭开采工作向深部煤层开展,煤与瓦斯突出问题成为制约淮南矿区产能的重要因素,为提高瓦斯浓度预测方法的准确度,在长短期时间记忆网络(LSTM)的基础上,模仿深度神经网络通过多层堆叠提升特征能力的方式,提出堆叠式LSTM模... 随着淮南矿区煤炭开采工作向深部煤层开展,煤与瓦斯突出问题成为制约淮南矿区产能的重要因素,为提高瓦斯浓度预测方法的准确度,在长短期时间记忆网络(LSTM)的基础上,模仿深度神经网络通过多层堆叠提升特征能力的方式,提出堆叠式LSTM模型结构,通过多层LSTM结构深度挖掘瓦斯浓度时间序列数据中存在的关联性,从而提高瓦斯浓度预测的准确度。以淮南朱集东煤矿瓦斯监测数据为样本,通过滑动窗口方法制作数据集,并搭建相应实验平台,进行训练与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堆叠式LSTM结构相较于传统LSTM结构能够降低网络结构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并更加准确地预测煤矿瓦斯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瓦斯浓度预测 LSTM 堆叠式LSTM
下载PDF
淮南矿区煤矸石中微量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65
7
作者 蔡峰 刘泽功 +2 位作者 林柏泉 李玮 吕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92-897,共6页
通过对淮南矿区按煤层和岩性特征系统采样,运用INNA,ICP-MS分析煤矸石中微量元素、冷原子吸收法分析Hg、选择性电极法分析F、化学法分析常量元素,并研究经过科学筛选出的11种重金属元素:Cd,Cu,Ni,Sn,Hg,Mn,As,Cr,Pb,Zn和非金属元素F,初... 通过对淮南矿区按煤层和岩性特征系统采样,运用INNA,ICP-MS分析煤矸石中微量元素、冷原子吸收法分析Hg、选择性电极法分析F、化学法分析常量元素,并研究经过科学筛选出的11种重金属元素:Cd,Cu,Ni,Sn,Hg,Mn,As,Cr,Pb,Zn和非金属元素F,初步探讨了这些元素对矿区环境的危害,其中Cd,Cu,Ni,Sn,Hg超过淮南土壤背景值、中国土壤背景值、世界土壤背景值等.Cd含量是淮南土壤的40倍、世界土壤的7倍;Cu含量是淮南土壤的约2倍、世界土壤约1.5倍;Ni含量是淮南土壤的8倍、世界土壤的4倍;Sn含量是淮南土壤的3倍、世界土壤约2倍;样品中Hg含量是淮南土壤的3 602倍、世界土壤的1 381倍,并指出这种危害是具累积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煤矸石 微量元素 累积性 危害
下载PDF
煤矸石释放重金属环境效应研究——淮南煤矿塌陷区水体试验场实例调查 被引量:20
8
作者 白建峰 崔龙鹏 +3 位作者 黄文辉 胡友彪 唐修义 史永红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0,共4页
概要分析了淮南新孜 5号井煤矸石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对塌陷区鱼塘水质的影响 ,指出除个别水样中Zn、Cu超标外 ,其他均不超标 ,该鱼塘水质适宜养鱼要求。矸石样与华北及整个地壳泥岩中元素的丰度比 ,矸石中Cr、Pb、Zn与泥岩丰度基本持平 ,... 概要分析了淮南新孜 5号井煤矸石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对塌陷区鱼塘水质的影响 ,指出除个别水样中Zn、Cu超标外 ,其他均不超标 ,该鱼塘水质适宜养鱼要求。矸石样与华北及整个地壳泥岩中元素的丰度比 ,矸石中Cr、Pb、Zn与泥岩丰度基本持平 ,而Cd、Cu均超过其他泥岩中丰度值。因此 ,煤矸石在地面遭受风化 ,其所含有害物质可能会释放到环境 ,在煤矸石堆放处适当进行监测还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重金属元素 环境影响 淮南矿区
下载PDF
淮南矿区地热地质特征与地热资源评价 被引量:20
9
作者 吴基文 王广涛 +3 位作者 翟晓荣 张文永 彭涛 毕尧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66-2578,共13页
为了探索淮南矿区地热地质特征和矿井深部热害防治对策,系统收集和分析了淮南矿区钻孔井温测井资料,基于近似稳态测温数据,拟合了测温孔孔底温度校正曲线,对简易井温测井钻孔孔底温度进行了校正;采用浅钻孔测温法,对井下巷道围岩温度进... 为了探索淮南矿区地热地质特征和矿井深部热害防治对策,系统收集和分析了淮南矿区钻孔井温测井资料,基于近似稳态测温数据,拟合了测温孔孔底温度校正曲线,对简易井温测井钻孔孔底温度进行了校正;采用浅钻孔测温法,对井下巷道围岩温度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各井田的地温梯度,并结合110块煤系地层煤岩样品的热导率测试结果,计算得出淮南矿区的大地热流值,编制了淮南矿区现今地温场、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该区现今地温场、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展布趋势以及煤系岩石的热物理性质,探讨了地温场分布的构造控制作用,并对矿区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淮南矿区测温井底温度恢复与静井时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并据此建立了简易井温测井钻孔孔底温度变化的校正公式;②淮南矿区地热参数表现为地温梯度为1.00~4.00 ℃/hm,平均值为2.8 ℃/hm;大地热流值变化在31.87~92.68 mW/m 2 ,平均值为65.50 mW/m 2;-500 m水平平均地温为29.96 ℃,-1 000 m水平为41.84 ℃,-2 000 m水平为69.62 ℃;岩石热导率在0.37~5.22 W/(m·K),平均值为2.93 W/(m·K);③平面上地温梯度、地温场、大地热流总体呈现为西低东高、南低北高的分布趋势;④矿区现今地温场和大地热流分布主要受控于地质构造,表现为褶皱型、逆掩断层阻热型和导水断层传热型3种构造控温模式;⑤基于地热资源评估,该区热储层地热资源量为2.32×10 16 kJ,可采热能储量为2.64×10 15 kJ,矿井水和矿井回风余热资源量为0.97×10 13 ~1.26×10 13 kJ/a,是一个可再生的低温热源,潜在效益显著。研究成果为淮南矿区深部煤炭开发热害防治和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地质依据。加强煤矿区深部地热资源和矿井余热资源的评价、利用研究,应是煤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梯度 现今地温场 热导率 大地热流 地热资源 淮南矿区
下载PDF
淮南矿区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54
10
作者 赵志根 唐修义 李宝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53-459,共7页
采用INAA测试了淮南矿区 13个煤层煤样的稀土元素含量 ,研究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得出以下认识 :各煤层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分布模式变化都很大。煤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 ,来源于海水和植物的不多 ;稀土元素在粘土矿物中... 采用INAA测试了淮南矿区 13个煤层煤样的稀土元素含量 ,研究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得出以下认识 :各煤层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分布模式变化都很大。煤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 ,来源于海水和植物的不多 ;稀土元素在粘土矿物中含量高 ,主要以高岭石的形式赋存。稀土元素具有指相意义 ,随着成煤沼泽中海水影响的减弱 ,陆源影响的增强 ,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增加 ;煤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也作有规律的变化 ,从类似于海相生物的分布模式到类似于陆源碎屑岩的分布模式。Eu异常是由源岩继承下来的 ,Eu负异常的减弱 ,估计是由于陆源控制减弱、海水影响增强引起的。在成煤沼泽环境中 ,海水的影响并未造成Ce严重亏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淮南矿区
下载PDF
不同风化年限的淮南矿区煤矸石理化性质变化规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严家平 陈孝杨 +1 位作者 蔡毅 黄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8-174,共7页
堆存于地表的煤矸石在遭受风化以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可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这些变化往往具有一定规律。该文选取淮南矿区潘北、潘一及新庄孜煤矿5个不同风化年限的煤矸石采样区进行分层采样。通过对135个样品的相关理化性质测试,... 堆存于地表的煤矸石在遭受风化以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可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这些变化往往具有一定规律。该文选取淮南矿区潘北、潘一及新庄孜煤矿5个不同风化年限的煤矸石采样区进行分层采样。通过对135个样品的相关理化性质测试,对比分析了不同风化程度下煤矸石主要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矸石在电导率、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等理化性质的变化具有一定规律:随着风化年限的增加,煤矸石电导率与pH值降低,阳离子交换量则不断增高。新鲜煤矸石的3项指标在2a内具有较快的降低速率,其中电导率在2 a内可降低30%,pH值下降接近10%,此后的降低变化速率则较缓慢。阳离子交换量在2 a内可增加17%,在后期的变化中则表现为缓慢上升趋势。在剖面变化特征方面,通过对30和30~60 cm之间的上下两层对比分析发现位于上层的电导率与pH值普遍略高于下层,阳离子交换量则为上层略低于下层。其中p H值的上、下两层的变化差距较小,仅在0.1~0.3之间。煤矸石的电导率、pH值,以及阳离子交换量等3项指标的时空变化均与风化作用的时间或风化程度密切相关。从植物生长条件角度出发,上述理化指标的变化均有利于煤矸石的复垦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土地复垦 煤矸石 风化作用 风化年限 理化性质 复垦条件 淮南矿区
下载PDF
两淮采煤沉陷积水区水体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1
12
作者 孙鹏飞 易齐涛 许光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45-1353,共9页
为分析沉陷积水区主要补给水源及相应的溶质来源,在淮南"潘谢"矿区和淮北"朱-杨庄"矿区各选取3个研究站点,基于水化学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了各研究水域主要离子质量浓度、组成及类型,采用Gibbs图及因子分析方法,对... 为分析沉陷积水区主要补给水源及相应的溶质来源,在淮南"潘谢"矿区和淮北"朱-杨庄"矿区各选取3个研究站点,基于水化学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了各研究水域主要离子质量浓度、组成及类型,采用Gibbs图及因子分析方法,对水化学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水体总溶解性固体(TDS)质量浓度在丰、平、枯水期总体上逐渐升高,淮北沉陷积水区水体的矿化度、碱度和总硬度均高于淮南沉陷积水区。水化学组成在区域范围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异性,HCO-3和Na+在阴阳离子中占有最大比例;淮南3个站点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HCO-3-Cl-和Na+-Ca2+-HCO-3型,淮北3个站点则为Na+-Mg2+-HCO-3型。Gibbs图和因子分析共同揭示了淮南沉陷积水区水化学特征主要受浅层地下水和地表径流的双重影响,而淮北沉陷积水区离子组成主要体现了区域浅层地下水化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水化学 因子分析 淮南矿区 淮北矿区
下载PDF
淮南矿区开采煤层顶板抽放瓦斯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26
13
作者 袁亮 刘泽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2,共4页
针对淮南矿区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开采过程中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流中浓度超限、瓦斯事故时有发生但又缺乏合理有效的根治技术这一难题,开展了淮南矿区开采煤层顶板抽放瓦斯技术的研究.通过采空区顶板岩层移动的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 针对淮南矿区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开采过程中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流中浓度超限、瓦斯事故时有发生但又缺乏合理有效的根治技术这一难题,开展了淮南矿区开采煤层顶板抽放瓦斯技术的研究.通过采空区顶板岩层移动的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实验室相似材料试验和工业性试验研究方法,找到了顶板抽放瓦斯钻孔或顶板巷道合理布置的位置,采煤工作面瓦斯抽放率达到60%以上,使淮南矿区采煤工作面瓦斯灾害问题得到了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煤层 顶板 抽放瓦斯技术 上隅角 回风流 瓦斯浓度
下载PDF
淮南矿区不同塌陷年龄积水区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劲松 严家平 +2 位作者 徐良骥 谷飙 张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0-143,共4页
采煤塌陷水域是淮南矿区一种特殊的地表水体。文章选择矿区不同塌陷年龄的塌陷水域,监测分析其水质理化指标和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塌陷水域环境状况因塌陷年龄和周边环境差异而不同,具有季节性变化。水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理... 采煤塌陷水域是淮南矿区一种特殊的地表水体。文章选择矿区不同塌陷年龄的塌陷水域,监测分析其水质理化指标和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塌陷水域环境状况因塌陷年龄和周边环境差异而不同,具有季节性变化。水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理化指标随时间增长有累计效应。与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比较,水域重金属元素除了Hg严重超标外,其它As、Se、Cd、Cr、Cu、Pb、Zn等均不超标,未对塌陷水域构成重金属污染。通过对不同塌陷水域环境效应进行分析与评价,可为其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塌陷水域 塌陷年龄 理化指标 重金属元素 分析 淮南矿区
下载PDF
淮南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污染溯源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熊鸿斌 胡海文 +1 位作者 王振祥 王晓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6-693,共8页
为了研究矿区内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溯源及分布特征,文章以淮南矿区为例,分别采集了在淮南矿区内新庄孜矿、潘一矿和顾桥矿3个矿区周边47个表层土壤样品,运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进行对比验证,... 为了研究矿区内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溯源及分布特征,文章以淮南矿区为例,分别采集了在淮南矿区内新庄孜矿、潘一矿和顾桥矿3个矿区周边47个表层土壤样品,运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进行对比验证,探讨主要污染元素的污染溯源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种方法获得的指数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考虑到土壤背景值具有地区差异性,所以以淮南地区土壤背景值为标准的内梅罗指数法的评价结果的参考性更大。矿区受到了以As、Cd为主要污染元素的重金属污染,As的综合污染指数从大到小排序为新庄孜矿>潘一矿>顾桥矿;Cd的污染指数从大到小排序为顾桥矿>潘一矿>新庄孜矿。综合考虑水文气象、地表径流以及煤矿开采量、开采工艺等条件,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开采产量是影响土壤Cd污染的主要因素,而As污染主要是由于煤矿长期进行采矿作业在土壤中严重累积以及矿山开采的伴生矿所导致。污染物的水平分布特征表明,污染物含量并不随距离煤矸石堆的距离远近而有规律地变化,煤矸石的露天堆放对矿区附近土壤的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土壤重金属污染 内梅罗指数法 分布特征 溯源分析
下载PDF
淮河以北矿区地面沉降及其成因 被引量:8
16
作者 桂和荣 陈兆炎 +3 位作者 刘林 任守义 钱谋始 邹海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0-44,共5页
根据多年的高程实测资料,查明了淮河以北矿区(主要是潘集地区)地面沉降的幅度、速率及范围;分析了该区地面沉降的内因和外因,为区内地面沉降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成因 防治 煤矿
下载PDF
煤矿塌陷水域水环境现状分析及综合利用--以淮南矿区潘一煤矿塌陷水域为例 被引量:23
17
作者 徐良骥 严家平 高永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33-937,共5页
为提供淮南煤矿塌陷水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基础,选择潘一煤矿典型的2个塌陷水域,采用格网法布设39个采样点对水质进行全面采样监测,分析水体的重金属元素且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塌陷水域由于较为封闭,水质... 为提供淮南煤矿塌陷水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基础,选择潘一煤矿典型的2个塌陷水域,采用格网法布设39个采样点对水质进行全面采样监测,分析水体的重金属元素且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塌陷水域由于较为封闭,水质由水体中间向两岸呈递减趋势,水体中央部分采样点水质为Ⅲ类;与泥河连通的东塌陷水域,受泥河影响较大,水质较差,大部分采样点水质为Ⅳ,Ⅴ类.由于矿业污染源的影响,导致东塌陷水域的重金属元素污染强度高于西塌陷水域.各塌陷水域均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针对面积、污染不同的塌陷水域,可采取相应措施治理后分类进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塌陷水域 水环境现状 模糊评价 综合利用
下载PDF
淮南煤田新区地温分布规律分析及热害防治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杨丁丁 王佰顺 +1 位作者 张翔 杨培培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4-97,共4页
针对淮南煤田新区矿井热害十分严重的问题,从矿区复杂地质条件、开采深度等情况出发,分析地热形成机理,得出淮南煤田新区地温分布的规律,综合分析了影响矿区地温异常的主要因素。根据大采深、高产量、高地温的淮南新建矿井的特点,总结... 针对淮南煤田新区矿井热害十分严重的问题,从矿区复杂地质条件、开采深度等情况出发,分析地热形成机理,得出淮南煤田新区地温分布的规律,综合分析了影响矿区地温异常的主要因素。根据大采深、高产量、高地温的淮南新建矿井的特点,总结了应对淮南新区热害异常的综合防治方法,以顾桥等矿人工降温系统为例,介绍了热电冷联合降温系统的优点以及降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深部矿井 地温 热害防治
下载PDF
淮南矿区塌陷水域环境效应 被引量:21
19
作者 徐良骥 严家平 高永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9-422,共4页
为提供煤矿塌陷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基础,选择了淮南矿区塌陷时间不同的塌陷水域,监测、分析评价水体的理化指标、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矿区内塌陷水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理化指标随塌陷水域形成时间增长有累计作用,具有随... 为提供煤矿塌陷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基础,选择了淮南矿区塌陷时间不同的塌陷水域,监测、分析评价水体的理化指标、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矿区内塌陷水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理化指标随塌陷水域形成时间增长有累计作用,具有随季节变化的特征;对照渔业水质标准和地表水质量标准,塌陷水域中重金属元素除Hg超标外,As,Cd,Cu,Pb,Se,Zn等元素均不超标,未对塌陷水域构成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矿区 塌陷水域 理化特征 重金属
下载PDF
淮南矿区A组煤层底板灰岩钻孔瓦斯喷孔综合探查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黄晖 蒋法文 +1 位作者 韩必武 张平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88-1992,共5页
淮南潘谢矿区A组煤层开拓过程中,在巷道掘进施工钻孔中揭露灰岩发生瓦斯异常喷出现象,其瞬间涌出量大使得巷道掘进地质条件复杂。为查清喷出气体状况,采用地球物理与化学综合勘探方法对气体来源、储气空腔及导气通道等内容进行探查与判... 淮南潘谢矿区A组煤层开拓过程中,在巷道掘进施工钻孔中揭露灰岩发生瓦斯异常喷出现象,其瞬间涌出量大使得巷道掘进地质条件复杂。为查清喷出气体状况,采用地球物理与化学综合勘探方法对气体来源、储气空腔及导气通道等内容进行探查与判断。根据钻孔喷出气体成分及同位素测定,判断灰岩层中集气与A组煤气体不同源,即灰岩层段具有生贮气能力;物探查明在二灰和三灰岩层之间存在多处瓦斯贮气空腔或潜在的贮气空腔,在平面上大致沿轨道上山方位呈串珠状展布,且在三灰岩层中局部岩溶裂隙发育;连通试验表明1煤层底板各岩层之间连通性较好,且主要是通过煤层底板灰岩相连通,其岩溶及裂隙较发育。综合探查分析获取的成果得到后期施工钻孔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气体喷出 灰岩钻孔 A组煤层 淮南矿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