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晏几道词对花间词的创新与超越
1
作者 王婷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以后,小令逐渐衰微,慢词在宋代文学大家的倡导下成为创作的主流。在这种形势下,晏几道固守小令的阵地,承袭“花间”的传统,书写个人爱恨情愁。晏几道词不仅是单纯的继承,而是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超越,将感情的专注和...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以后,小令逐渐衰微,慢词在宋代文学大家的倡导下成为创作的主流。在这种形势下,晏几道固守小令的阵地,承袭“花间”的传统,书写个人爱恨情愁。晏几道词不仅是单纯的继承,而是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超越,将感情的专注和真挚推到全新的高度,从而形成了超越花间词派浮艳风气的语浅情深、清壮顿挫的风格,且在北宋词人中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词》 花间词派 感情真挚 清壮顿挫
下载PDF
五代词中“花”意象内涵之变迁及其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鲍鹏山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57-662,共6页
"花"的意象在晚唐五代词中触处皆是。但是,从后蜀之花间派到南唐君臣,花之意象的内在蕴涵是不同的。由男欢女爱到家国之忧,不仅显示出时代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词作者心态的变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转换了词的题材,拓宽了词的境界... "花"的意象在晚唐五代词中触处皆是。但是,从后蜀之花间派到南唐君臣,花之意象的内在蕴涵是不同的。由男欢女爱到家国之忧,不仅显示出时代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词作者心态的变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转换了词的题材,拓宽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作者的手眼,为词的最终走上"向上一路",获得正统的承认,奠定了基础。五代词的演进,既是文学自身的演变,更是由于现实时势的推动。五代词题材的拓展,趣味的提升,风格的逐渐多样,无不与时势的变化有关,而且呈现出惊人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词 花间派 南唐词
下载PDF
略论回族先民李珣词作成就
3
作者 许兴宝 李增林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2-86,94,共6页
李王旬是回族先民 ,他以卓尔不群精神 ,于“夺春艳以争鲜”的花间创作主体倾向之外 ,另开“境界高远 ,词格庄重一路”。以词显现人格亦较为成功 ,对宋祁、晏殊、欧阳修、柳永、周邦彦、苏轼。
关键词 回族先民 李Xun 花间词 人格 文化
下载PDF
长安为花间词始地探论
4
作者 王辉斌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0-75,共6页
西蜀花间词派的形成,是受长安花间词创作影响的结果。长安的花间词创作,以温庭筠、裴等词人为代表,在前后长达约七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花间词派,并对当时与后世词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 西蜀花间词派的形成,是受长安花间词创作影响的结果。长安的花间词创作,以温庭筠、裴等词人为代表,在前后长达约七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花间词派,并对当时与后世词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这一词派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和成就,如以情胜理的艺术精神,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长安 晚唐时期 词体创作 花间词派
下载PDF
花间词的道教题材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洁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9-42,51,共5页
花间词题材内容呈现出明显的道教文化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摄入道教神话与仙人传说;二是以女冠为题材;三是在词作中泛化引用"仙"意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五代道教文化对花间词的影响和渗透。
关键词 花间词 道教 题材内容
下载PDF
“花间词评”研究
6
作者 邓建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71-77,共7页
“花间词评”特指历代对《花间集》、花间词的各种评论和品鉴。“花间词评”包括文体渊源论、审美趣味论、艺术特色论、创作成就论等四个方面 ,表现出贬抑词体推尊花间、重艺术特色轻思想内容两种倾向。这四个方面和两种倾向共同构成一... “花间词评”特指历代对《花间集》、花间词的各种评论和品鉴。“花间词评”包括文体渊源论、审美趣味论、艺术特色论、创作成就论等四个方面 ,表现出贬抑词体推尊花间、重艺术特色轻思想内容两种倾向。这四个方面和两种倾向共同构成一个看似诡辩的逻辑怪圈 ,但这正是潜伏于“花间词评”之下的实际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集> 花间词 '花间词评'
下载PDF
论常州词派对《花间集》的词学接受
7
作者 梅向东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5,26,共6页
《花间集》是"倚声填词之祖",然而在词学接受史上其命运多舛,至清代的常州词派有一个深刻变化,后者正是在对《花间》的词学接受中拓开理论堂庑的。张惠言对《花间》之首的温庭筠词作微言大义的重新阐释,以期实现词的形式之本... 《花间集》是"倚声填词之祖",然而在词学接受史上其命运多舛,至清代的常州词派有一个深刻变化,后者正是在对《花间》的词学接受中拓开理论堂庑的。张惠言对《花间》之首的温庭筠词作微言大义的重新阐释,以期实现词的形式之本与意义之源的合一,从而开启常派词学;但他将温庭筠攀比屈子抽离《花间》的解读策略,有着重大破缺。周济以"浑厚"之说观照《花间》,立其为词之渊源,修补了张氏的破缺。陈廷焯则既推温、韦为词宗,又斥《花间》为祸首,将张氏的破缺演绎成了对《花间》的悖论式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词派 花间集 词学接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